⑴ 介绍几种英国报纸
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The Times)是英国的一张综合性全国发行的日报,是一张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的报纸。
《泰晤士报》隶属于鲁珀特•梅铎的新闻集团。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泰晤士报》在英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被默多克收购之后,有指《泰晤士报》的风格逐渐趋向保守。
《泰晤士报》的英文名称The Times,中文直译过来应该是《时报》。然而它的译名却变成与读音相近、但毫无关联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一样。由于约定俗成的关系,错译保留至今。现今世界各地有许多名为Times的报章,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为了区分出来,《泰晤士报》有时被英语使用者称为《伦敦时报》(The London Times)。《泰晤士报》是世界上第一张以“Times”命名的报纸。
历史
《泰晤士报》的版面
《泰晤士报》诞生于1785年,创始人是约翰•沃尔特。诞生之初,这张报纸的名称是《世鉴日报》(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为如今的名称。约翰•沃尔特同时也是《泰晤士报》的第一位总编。他于1803年辞职,将发行人和总编之职传给了他的儿子小约翰•沃尔特。约翰•沃尔特曾经因为诽谤罪而入狱16个月。然而正是在约翰•沃尔特职掌时期,《泰晤士报》最先将新闻视角延伸至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作为一张综合性日报,《泰晤士报》关注的领域包括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等,并几乎在每个领域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创立初期,《泰晤士报》都是盈利的,而且利润空间非常之大,几乎没有另外一张报纸能在质量或经济上与之抗衡。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泰晤士报》的从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的收入要高于供职于其他报纸的新闻从业者。
19世纪早期,《泰晤士报》历任三位总编辑约翰•斯托达特、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撒迪厄斯的励精图治,其影响力再次得到增强,尤其是在英国政治和伦敦事务领域。
《泰晤士报》是第一张拥有驻外记者的报纸,也是第一张派驻战地记者的报纸。W•H•罗素曾经被《泰晤士报》派驻到克里米亚战场,他所撰写的一系列战地报道曾经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记者声名大噪。
在19世纪的诸多重大政治事件中,《泰晤士报》都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内战中,该报就公开反对蓄奴制。《泰晤士报》会依自己的价值取向而公开支持某些政治人物,却从不迎合公众的观点。美国总统林肯曾说:“除密西西比河以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拥有《泰晤士报》那样强大的力量。”
1847年,约翰•沃尔特第三接任他的父亲称为报纸的发行人。尽管沃尔特家族在政治上越来越保守,《泰晤士报》的言论却始终保持着独立。然而1850年前后,廉价的“便士报”的迅速崛起对《泰晤士报》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威胁。主要威胁主要来自两张成功的廉价报:《每日电讯报》和《每日邮报》。
1880年,北岩爵士取得了该报的所有权,加以革新,使之重有起色。1922年,约翰•雅各•阿斯特从北岩爵士手中收购了《泰晤士报》。30年代是《泰晤士报》发展史上极不光彩的一段时期,因为该报秉承“绥靖政策”,公然纵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活动。其时,《泰晤士报》的主编乔治•杰弗里•道森和英国首相张伯伦结成政治同盟,公然支持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
1966年,阿斯特家族将《泰晤士报》出售给来自加拿大的大出版商罗伊•汤姆森。也正是在这一年,《泰晤士报》开始在报纸的第一版刊登新闻报道(在此之前,《泰晤士报》的第一版一般主要刊登小型的奢侈品广告,对象为英国的富人阶级)。这时的《泰晤士报》已经不堪重负。
发生于1979年的一起工业纠纷使得《泰晤士报》停刊将近一年。直到1981年,新闻集团的鲁珀特•默多克以1200万英镑收购了该报。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同时还拥有英国发行量最大、以第三页裸女而闻名的通俗报纸《太阳报》。
收购《泰晤士报》后,默多克立即撤换了原来的总编辑威廉•李斯-摩格,并委任哈罗德•埃文斯担任新总编。埃文斯对《泰晤士报》做了较大规模的改革,主要包括对新的采访和传播技术的采用以及引入了更加高效的管理系统。1982年,《泰晤士报》开始采用当时电脑排版和激光照排印刷技术。这一举动导致《泰晤士报》的一次大幅度裁员,其印刷部门的员工总数从375人缩减到186人。然而此时记者们还不能直接通过打字输入来撰写稿件。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86 年。
2005年,英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泰晤士报》日均发行量为68.8万份。这一销量已经是《泰晤士报》近年来最好的发行水平。同属综合性品质报纸的《每日电讯报》在销量上要高于《泰晤士报》,其日均发行量约为92万份,订户总数也超过30万。
特征
《泰晤士报》一直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的宗旨,但纵观其200多年的历史,可见该报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保守的,在历史上历次重大国内及国际事务上支持英国政府的观点。
《泰晤士报》每天40版左右,版面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一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报道风格十分严肃,报道内容也很详尽。其读者群主要包括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默多克收购《泰晤士报》后,曾一再强调自己不会干涉报纸的编辑方针,不降低其历史积淀的品质和风格,但有指《泰晤士报》仍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编辑风格上,图片新闻更多,社会新闻的比例在加大;在政治倾向上,出现了亲美国政府的趋势。
历任发行人
• 约翰•沃尔特 (1785-1803)
• 小约翰•沃尔特 (1803-1847)
• 约翰•沃尔特第三 (1847-1894)
• 亚瑟•弗雷泽•沃尔特 (1894-1908)
• 北岩爵士 (1908-1922)
• 阿斯特家族 (1922-1966)
• 罗伊•汤姆森 (1966-1981)
• 鲁珀特•默多克 (1981- )
历任总编
• 约翰•沃尔特 (1785-1803)
• 小约翰•沃尔特 (1803-1809)
• 约翰•斯托达特 (1809-1817)
• 托马斯•巴恩斯 (1817-1841)
• 约翰•迪雷恩 (1841-1877)
• 托马斯•切诺利 (1877-1884)
• 乔治•厄尔•巴克尔 (1884-1912)
• 乔治•杰弗里•道森 (1912-1919)
• 亨利•威克汉姆•斯蒂德 (1919-1922)
• 乔治•杰弗里•道森 (1923-1941)
• 罗伯特•麦克高温•巴林顿-瓦尔德 (1941-1948)
• 威廉•凯西 (1948-1952)
• 威廉•黑利 (1952-1966)
• 威廉•李斯-摩格 (1967-1981)
• 哈罗德•埃文斯 (1981-1982)
• 查尔斯•道格拉斯-休姆 (1982-1985)
• 查尔斯•威尔逊 (1985-1990)
• 西蒙•詹金斯 (1990-1992)
• 彼得•斯托萨德 (1992-2002)
• 罗伯特•汤姆森 (2002- )
在职专栏作家
• 西蒙•巴恩斯
• 艾伦•科伦
• 本杰明•科恩
• 伊莱斯•科恩
• 迈克尔•高夫
• 提姆•休姆斯
• 安东尼•霍华德
• 菲利普•霍华德
• 米克•休姆
• 阿纳托尔•卡莱斯基
• 马格纳斯•林克莱特
• 安东尼•罗伊德
• 本•马奇泰尔
• 凯特琳•摩伦
• 理乍得•莫里森
• 马修•派里斯
• 利比•珀维斯
• 威廉•李斯-摩格
• 彼得•李戴尔
• 尼克•罗宾逊
• 玛丽•安•西格哈特
• 詹妮斯•特纳
• 佩兴斯•维特克劳夫特
外部链接
• 《泰晤士报》网络版
• 《泰晤士报》时尚手册de:The Times
en:The Times es:The Times fi:The Times fr:The Times he:הטיימס ja:タイムズ nl:The Times nn:The Times no:The Times pl:The Times pt:The Times ru:Times sv:The Times
补充内容
《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元旦,原名为《每日环球纪录报》,也有资料翻译为《世鉴日报》,创办人是约翰·沃尔特。1788年正式定名为《泰晤士报》。该报创刊时并不显眼,但由于它致力于详尽而迅速的报道国内外新闻、整版刊登国会辩论实况,以及时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几年后便成为伦敦第一流的大报。到1803年沃尔特儿子小沃尔特接手《泰晤士报》时,又进一步扩大该报的报道面,一步步把《泰晤士报》推上了它历史发展的第一次巅峰。这一时期,小沃尔特对《泰晤士报》进行了全面改革:1.在经营方面,该报完全割断和政府的联系,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而充分自立。2.在报道方面,它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派遣干练的记者奔赴国内外热点地区采访获得许多独家新闻, 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败的消息就是由《泰晤士报》抢先报道的。当时《泰晤士报》在国外的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报社的驻外记者常被人们视为第二大使。3在言论方面,它崇尚独立,通过遍布全国的记者网经常了解各基层的情绪和意见作为评论依据,因此逐步成为舆论界的重要力量。4在技术方面,重视新技术,率先采用蒸汽印刷机、轮转印刷机,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速度。经过这些改革《泰晤士报》成了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大报,到1847年小沃尔特去世时,《泰晤士报》的发行量已达三万多份,竟然超过了伦敦其他大报发行量的总和。
到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英国一些新兴报纸的产生,《泰晤士报》就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由于它长期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导致发行量不断下降,直到 1908年被当时英国最早的报业集团———北岩报团买下,才使它起死回生。北岩报团的掌门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姆斯沃思,这个人很有本事,现在英国很有名气的两种小报《每日邮报》和《每日镜报》就是由哈姆斯沃思创办的,后来被封为北岩勋爵。他任命道森为主编,全力革新,使《泰晤士报》重有起色,发行量由3万份上升到31万份,这是《泰晤士报》的第二次巅峰时期。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广播电视的问世,英国报业受到严重的冲击,《泰晤士报》也逃脱不了衰落的命运。到北岩勋爵去世以后,它的后代把《泰晤士报》卖给了阿斯特家族,阿斯特家族又因财政困难转卖给了国际报业大王汤姆森。汤姆森本是加拿大人,50年代到英国闯荡,创建了汤姆森集团公司,该公司是二战以后英国最大的报业公司,目前尚拥有五十多家地方日报、五十多家杂志。尽管由这么大的报团来经营《泰晤士报》但也没能挽救《泰晤士报》。老汤姆森曾为弥补报纸赤字花掉了80万英镑的家产,老汤姆森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小汤姆森不堪重负,最终将《泰晤士报》以12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传媒大王默多克。默多克堪称传媒界奇人,他从澳大利亚办一份小报起家,逐步成为澳大利亚着名报业主,它控制着澳大利亚三分之二的报纸。1969年进入英国创业,先后买下了《太阳报》、《世界新闻》、《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及其附属的三种周报和《利物浦邮报》等三十多家地方报纸,还有广播电视台,组成了新闻集团,成为目前世界上由个人控制的最大的媒介集团,个人财产已超过110亿美元。他主张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努力在中国拓展业务,他的第三任妻子就是中国的青岛姑娘邓文迪。
在默多克接手《泰晤士报》之后,《泰晤士报》开始注重施展商业手段,在编辑方针、经营策略、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较大调整,既要抑制报纸下滑势头,又要向竞争对手发起挑战,向市场争夺读者。
《泰晤士报》的调整是多方面的, 在编辑方面力求新颖,《泰晤士报》注意寻找严肃性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更多地采用彩色报纸和大幅彩色照片,总体风格进一步软化,对重要文章都要求“以跳动的文字抓住读者”。另外,该报扩大了报道范围,在保持言论、头版头条独家新闻报道这些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社会新闻、体育、音乐和文学等内容也明显增加,目的在于适应青少年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
在市场营销方面花样繁多,采用报纸降价、强化报纸品牌、赞助公益活动等商业手段。例如,1996年,该报赞助了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名为“中国的奥秘” 的展览。1999年,该报还赞助举办了中国陕西文物珍品展览。1998年默多克还通过新闻集团向中国洪灾重灾区捐款100万美元。
在人员管理方面求新求变,人员管理上出现了年轻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开始招聘非英国籍的编辑与记者,比如目前常驻中国的记者郭橄农就毕业于牛津大学,但出生于德国。
自《泰晤士报》被传媒大王默多克控股后,《泰晤士报》的变化就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当时很多英国人担心,《泰晤士报》将会像默多克先期收购的《太阳报》一样,大肆刊登“丑闻、半裸女郎照片”,该报总编辑斯托萨德先生等认为,报纸既要保持传统优势,又要符合当代读者的口味,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在报纸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如今的《泰晤士报》虽然不无默多克传媒经营手法的痕迹,但是近年来《泰晤士报》的调整,更多地体现在竞争手段上,而传统风格变化不大,政治性报道的数量并未减少。
事实证明,正是该报编辑方针和报道内容等方面的调整,成为其发行量上升、报纸影响力扩大的有效措施。据介绍,在英国近年来的报刊大战中,其它报纸发行量一般至多增加了15%左右,但该报发行量则翻了一番,从3年前的37万份上升到今天的80多万份,现在泰晤士报正处在其发展历史的第三次巅峰时期。未来的泰晤士报将如何发展,会不会再次被转卖,会不会被网络媒体所取代,让我们大家来拭目以待。
⑵ 英国有名的报纸
1、The Times,是英国的一张综合性全国发行的日报,《泰晤士报》隶属于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
2、每日电讯报,是英国有影响的全国性报纸。1855年6月29日创刊,1937年与英格兰地区的《晨邮报》合并,称《每日电讯和晨邮报》,后改为现名。初创人亚瑟·巴勒斯·斯莱上校。
3、Financial Times,由James Sheridan及其兄弟于脊销袭1888年创办的世界着名的国际性金融媒体。该报在伦敦、法兰克福、斗神纽约、巴黎、洛杉矶、马德里、香港等地同时出版,日发行量45万份左右,其中70%发行于英国之外的140多个国家。
4、《卫报》,是英国的全国性综合内容日报。与《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被合称为英国三大报。由约翰·爱德华·泰勒创办于1821年5月5日。因总部设于曼彻斯特而称为《曼彻斯特卫报》。1959年8月24日改为现名。总部于1964年迁至首都伦敦。
5、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创刊于1986年,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日报之一,鼎盛时期每天发行量达40万份。但2015年12月的统计数字显示,该报每天发行量下滑到只有5.6万份,远远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
⑶ 英国几家主流报纸多少钱一份呀
都是1镑左右的。一份厚厚的Financial times我在学校超市90P就买到,如果是订阅,会更便宜。
⑷ 廉价报纸的英国
首先,19世纪前期英国已经出现了廉价的星期日报或周报。早在1801年,伦敦出版了一份《每周快讯》(WeeklyDispatch),自称其宗旨是“教育和娱乐兼顾”。19世纪20年代以后,这样的报纸便多起来了。1822年问世的《星期日泰晤士报》 (SundayTimes)就曾以桃色新闻和耸人听闻的报道着称。
1836年,英国议会将报纸的印花税减为一便士,这就在相当程度上为方兴未艾的廉价报纸扫除了障碍。大英网络全书写道:“廉价的刊登犯罪新闻的小报、种种煽情主义的星期日报就象潮水一般涌现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世界新闻》 (NewsoftheWorld),它以平民大众为发行目标,奉行煽情主义的方针,在八版篇幅内包含有从国内到国外、从文学到警察局等种种领域的新闻,报价每份3便士,1845年底发行量达到3万份。
1855年6月2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创刊,标志着英国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大众化”时期。《每日电讯报》扩大了新闻报道面,注重新闻的趣味性。在报纸编辑方法上,首先采用了美国报纸多层标题等编辑形式。
1865年的《帕马公报》是一份政治色彩很浓的廉价报纸。
1881年的《点滴杂志》是一份娱乐性的刊物。该刊在发行、推广方面采用一系列方法,如免费为读者办理铁路交通安全保险,举办各种有奖比赛等。 其次,19世纪前期英国出现过一些政治性的廉价报纸。其中有些是工人报纸,譬如1831年亨利·赫瑟林顿主编的着名便士报《贫民卫报》(PoorMan’sGuardian)。
同时也有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激进报纸。譬如着名的《政治纪事报》(PoliticalRegister)是这样的一份周报。《政治纪事很》(1802-1835年)的主办人为威廉·科贝特。他是个主张改革的资产阶级报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年轻时赴加拿大从军,后来因诉讼纠纷逃亡美国,曾在费城主编联邦派报纸《豪猪公报》,1800年返回英国。1802年创办《政治纪事报》,鼓吹议会改革,提倡新闻自由,抨击印花税法,不断揭露政府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等腐败行为,为此1810年被以诽谤罪判徒刑二年,并课以巨额罚款。但是他在狱中继续指导周报的工作,使该报坚持出版。《政治纪事很》曾经出版过廉价版,并且持续二、三年之久,产生过重要影响,是英国早期重要的政治性廉价报纸。这份廉价版是1816年11月8日发刊的。它以劳工大众为对象,宣传议会改革,售价只有两便士,而且凡成批购买报纸的可以获得优惠。报纸很受读者欢迎,销行极广,发行量超过4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