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布莱尔为什么辞职

英国布莱尔为什么辞职

发布时间:2023-09-07 07:54:19

Ⅰ 英国历任首相是谁

1、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香港译作贝理雅,台湾译作东尼·布莱尔,英国政治家,1994年至2007年任工党党魁,1997年至2007年任英国首相。在2007年卸任党魁、首相及下议院的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选区议员,另外又获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为中东问题特使。

Ⅱ 帮忙介绍一下英国首相,戈登·布朗

56岁的布朗出身于苏格兰格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对政治兴趣浓厚,17岁正式加入工党。1983年,在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布朗当选为国会议员。1997年,做为布莱尔的政治搭档,布朗出任英国财政大臣,十年任期内政绩显着,使英国经济走出低迷状态,年经济增长率更是高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这也为他竞选工党领袖和出任首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布朗爱好广泛,喜欢网球、足球、阅读和写作。不幸的是,在高中的一次橄榄球赛中,布朗的左眼受到猛烈撞击,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2000年,布朗与萨拉·麦考利结婚,现在有两个儿子。

成功的财政大臣

戈登·布朗,1951年2月20日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的一个牧师家庭,1968年加入工党。1982年获得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曾担任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技术学院讲师及记者和电视台编辑等职。1977年至1983年任苏格兰工党执委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下议院议员,任工党苏格兰委员会主席。1992年担任工党影子内阁财政大臣。1997年5月,登上财政大臣宝座。2001年6月连任财政大臣。2005年5月再次连任财政大臣。

布朗被称为“英国史上最成功的财政大臣”,因为其在任期间,英国的经济持续出现繁荣景象,无论是朋友和敌人,都对他在繁荣英国经济方面的能力表示佩服。 “经济成就”正是布朗竞逐工党领袖和首相的最大资本。在布朗领导下,英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独立性大增,从而使英国经济走出繁荣——泡沫——破碎的怪圈,通货膨胀率多年保持较低水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显示:1997年至2006年,英国年经济增长率达2.7%,高于欧元区2.1%的平均增长率, 2007年度更是接近3%;英镑则呈10年来最坚挺之势;失业率从1997年的7%下降到5.5%(欧元区的平均失业率则为8.1%);教育预算倍增;公共医疗系统基金增加近两倍。

也许正是因为自身能力的超凡脱俗,使得布朗在被国内媒体形容为“阴沉”时,很自信地说:“我认为,我们正在迈离那个明星政客主事的时代。在未来几年内,人们评判一个政治人物时,将主要看他的个人品格和他是否有处理大事的能力。”

生活坎坷历经磨难

布朗在10岁时玩橄榄球受伤,左眼失明,致使他发表演讲时,必须用大字号讲稿。不过,眼疾反而增加了他奋斗的决心。对工作的狂热也耽误了他的婚姻大事。直到2000年8月,近50 岁的布朗才结束单身贵族的生活,和一名比他小13岁的公关经理萨拉·麦考利喜结良缘。

2001年12月28日,布朗夫妇喜得千金,但由于早产的缘故,这个孩子在次年1月死亡。丧女事件对布朗打击很大,每每谈到爱女,一贯以木讷形象示人的布朗就会显出柔情的一面。他声音哽咽,眼中闪着泪光说:“没有什么比丧失一个幼小而珍贵的生命更残忍的事情了,一个人永远都难以承受这样的事,因为总觉得生命中丢失了一些东西……”

2003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约翰出生了,为他们带来了一丝安慰。这才缓解了两人的丧女之痛。布朗后来说,女儿死后,自己近一年不忍听音乐,幸而约翰的出生弥补了这一切。他还忍不住讲述起初为人父的欣喜:“尽管有些夜晚难以入眠,但每天清晨,我的脚步就像装了弹簧一样带劲。”

2006年夏,他们的第二个儿子詹姆士·弗雷泽降生,但患有囊性纤维变性疾病——一种威胁生命的遗传病。女儿夭折,次子患病,令布朗更加珍惜生活。

据布朗的传记作者保罗·劳特利奇记述,布朗很小的时候就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12岁时,布朗就和哥哥约翰说服工党,允许他们在自己创办的报纸上刊登当时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逊的一篇文章;16岁时,布朗不负众望考入苏格兰着名学府爱丁堡大学,攻读历史专业,并获得了奖学金,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大学期间,布朗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并于198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爱丁堡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在爱丁堡大学,布朗就牛刀小试了他的政治才能。他经过一番激烈竞选,成功当上学生会主席,并被选为爱丁堡大学“学生校长”和大学法庭的主席;24岁时,布朗发表了自己所谓的“苏格兰红皮书”,俨然以英国首相的口气对苏格兰的状况进行分析,显露出了政治才干。

与布莱尔关系神秘

布莱尔与布朗都属于英国政坛耀眼的明星,他们一直被认为是政坛的金童搭档。然而,从共用一个办公室到几乎不说话,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英国政府里最难解的谜之一。

1983年6月,进入英国议会下院的布莱尔和布朗首次相遇,两人还共用一个办公室。1991年与布莱尔一起带领工党赢得英国大选。之后,布莱尔出任首相,主管外交和教育;布朗担任财政大臣,主管经济和国内事务。1994年,工党领袖约翰·史密斯去世是两人关系的转折点。当年5月31日,布莱尔和布朗在伊斯林顿区的格拉尼塔饭店举行了着名的会晤,据说布朗同意放弃竞争,给布莱尔继任工党领袖让路。作为回报,布莱尔同意在适当的时候退位,支持布朗出任工党领袖。

布莱尔迟迟不兑现诺言,布朗难免心急如焚。2003年时,虽然外界认定的首相布莱尔和财相布朗之间的较量大多是在幕后进行,但两人在重要问题上的分歧逐渐扩大。2004年5月,布朗利用布莱尔伊拉克战争政策不受欢迎的机会,联手党内重要人物、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对布莱尔展开“逼宫”,布莱尔依仗“群臣保驾”、自己立场坚定才过关。两人的矛盾开始公开化。2006年9月,两人的不和达到高潮。有报道称,布莱尔和布朗在一次会议上就继任问题“发生争吵”。结果,要求布莱尔辞职的一名年轻大臣和七名政府助手一起辞职。直到2007年5月1日,布莱尔表示将宣布辞职时间表时,终于明确对布朗接班的支持。

对于布朗来说,比他小两岁的布莱尔已经在首相位置上待了整整10年,现在也是轮到他一展身手的时候了。

事实上,这些年来,布朗一直是首相府的“房客”。有一段时间,唐宁街10号首相府的主人居然是财政大臣布朗,而“正牌首相”布莱尔则住在隔壁的唐宁街11号。按照惯例,布莱尔领导工党赢得1997年大选之后被安排入住充满荣光的唐宁街10号,他的继任者、财政大臣布朗则入住隔壁11号。但由于布莱尔家庭成员众多,而布朗当时还是单身汉。于是布莱尔和布朗为了资源优化配置,达成“换房协议”,布莱尔一家住进较为宽敞的11号,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布朗搬进10号。

作风颇似“铁娘子”

布莱尔执政10年已经将一种亲切健谈、幽默风趣的个人风格深深地烙到了首相职位上。布朗在性格上却完全是另一种风格。

民众平日在电视上和各种场合看到的布朗,经常是穿着一件熨烫得笔挺的西装,演讲中只有枯燥的事实和数字,给人的感觉是保守持重,严肃得有些沉闷。

而这种刚毅木讷给别人带来了不少口实:有人说布朗冷漠、机智,表面强硬而内心怯懦;有人说他是“心理有缺陷”的人;有人说他是操纵政党活动的政客;也有人说他是反对国家机器的知识分子;还有人说他是带有苏格兰民族主义思想的天才政治家……更多的时候,布朗干脆被冠以“穿裤子的撒切尔夫人”绰号,因为他和着名的“铁娘子”一样勤奋、聪明、孤傲、令人敬畏。他总是在最后一刻才亮出自己的观点,而且不会马上付诸文字,即使非常重大的决策也只在公布前几天才会正式付印,从而使一些喜欢向外泄露消息的工作人员无从下手。

但布朗的朋友认为,他在实际生活中其实更热情并富有智慧。朋友强烈建议布朗在公众场合更多微笑,袒露自己的个人感情,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于是布朗有时也会在公众面前讲一些笑话,可他有些拙劣的表述根本让人笑不出来,于是弄巧成拙地又被贴上了一张“没有性格魅力的人”的负面标签。布朗感到自己幽默感不足,特别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笑话撰稿人为他写些笑话,增加个人魅力,以便树立起像布莱尔那样幽默、轻松、有活力的公众形象。

Ⅲ 布莱尔为什么辞职

主要是因为伊战

布莱尔是自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也是首位以工党党魁的身份连任3届的首相。他在内政上颇有建树,创造了英国二战后最长经济繁荣期这样的惊人佳绩。他本可以到2009年第三任期结束时体面“收官”,并以骄人业绩名留青史。可是,由于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铸成大错,大势已去,不得不提前2年下台。

布莱尔在伊战问题上“劣迹斑斑”,难以为英国多数民众和历史所原谅。其一,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冷战后发动的最不得人心的战争。布什总统是第一责任人。但布什在开战前最后一次同布莱尔会晤中,后者竭力主战,促使布什下定开打的最后决心。且英国是除美国之外,派兵参战最多的国家,可以说,布莱尔是伊战的第二责任人。其二,为了取得英国国会和公众的支持,布莱尔竟亲口编造伊拉克“可能在45天之内开发出核武器”的开战借口。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弥天大谎,布莱尔由此信誉扫地。其三,伊战让英国付出沉重代价,除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外,还使英国成为国际恐怖主义袭击的重点对象,“7·7”伦敦地铁连环大爆炸就是一例。同时,布莱尔无条件紧跟布什,留下了他是布什的“走狗”、“跟班”的骂名,也影响了英国的国际形象。其四,伊战是错误的,这几成举世共识,也是美英两国民意的主流看法。但布莱尔同布什一样,死不认错,并决心将伊战“进行到底”。

布莱尔在伊战上的所作所为,不仅使自己大失民心,民众支持率持续下降,也严重拖累了英国工党。在最近一次民调中,工党的支持率仅为27%,创历史新低;在最近一次的地方选举中,工党又遭遇全面溃败的厄运。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讥讽说,由于布莱尔“恋战”,使工党政府成为“活着的死政府”,在英国下一次全国大选中,工党难有胜算。在这种情况下,布莱尔除了挂冠,别无选择。

有分析人士指出,布莱尔的辞职时间经过了精心选择。英国北爱尔兰地方自治政府8日在贝尔法斯特宣誓就职,一度对立的政治派别领导人共同组建了政府,北爱由此进入了权力共享的新时代。布莱尔选择在这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后辞职,旨在无言地述说他本人在长期推进北爱和平进程等事业中“功成身退”,不仅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能为工党增加支持率。工党在最近的地方选举中成绩不佳,布莱尔顺利交权,目的则是让工党的支持率反弹。

Ⅳ 布莱尔的中文简介

托尼·布莱尔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1953年5月6日(金牛座)生于英国北部的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1984年成为大律师,1994年被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封为枢密院的一名官员。自1994年起任工党党魁,1997年至2007年曾同时任英国首相。在2007年卸任党魁、首相以及下议院的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Sedgefield)选区议员,另外又获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为中东问题特使。
目录

基本信息
成长过程
个人履历
政治生涯
家庭情况
执政十年语录
首相任职期间
入主唐宁街与国会的关系与媒体关系与戈登·布朗的关系宗教信仰批评对美关系中东政策及对以色列的关系与工党的关系支持率
卸任首相后的布莱尔
捐款遭批
自传惹麻烦基本信息
成长过程
个人履历
政治生涯
家庭情况
执政十年语录
首相任职期间
入主唐宁街与国会的关系与媒体关系与戈登·布朗的关系宗教信仰批评对美关系中东政策及对以色列的关系与工党的关系支持率
卸任首相后的布莱尔
捐款遭批
自传惹麻烦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姓名:Tony Blair 中文名:托尼·布莱尔 全名: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出生年月:1953年5月6日 出生地: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 性别:男 国籍:英国 家中排行:老二 哥哥:威廉·布莱尔 妹妹:萨拉·布莱尔 父亲:利奥·布莱尔(养父:格拉斯哥的詹姆斯·布莱尔) 祖父:查尔斯·帕森斯(艺名:吉米林顿) 祖母:西利亚·瑞旧维 母亲:梅泽尔 身高:6英尺1英寸(1.85米) 星座:金牛座 语言:英语,法语,拉丁语 幸运物:上面有红、金、白等多色斜条花纹的“幸运领带” 喜欢的钢笔:“丘吉尔”牌钢笔 牛津时最好的朋友:麦克·佩里 喜欢的小说家:华尔特·司各脱爵士 好友:皮特 影响重要的人:艾尔文 家庭成员:夫人切丽·布斯·布莱尔,长子尤安·布莱尔 (Euan),次子尼基 (Nicky),女儿凯瑟琳 (Kathryn),三子利奥 (Leo) 小学:爱丁堡大学附近的寄宿学校 中学:费茨公学 大学: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 学历:牛津大学费蒂斯学院和圣约翰学院学位
托尼·布莱尔
大学时参加的乐队:“卑劣的谣言”乐队 党派:工党 信仰:基督教 健康状况:2003年10月19日布莱尔曾因心脏问题接受治疗。 热爱的运动:喜读书,爱好网球和音乐 曾任职务:英国首相 性格特点:在哥哥眼中:他是一个好孩子,而且完全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他对手足之情,过去忠贞不渝,现在依 然如此。在同学眼中:为人真诚体贴”,“思维敏捷,擅长表达,足以舌战群雄。 拿手菜:首推意大利肉酱面 爱听的音乐:德彪西的古典音乐,以及甲壳虫乐队和 Free 乐队的摇滚乐 爱读的书:政治类传记和充满奇思妙想的儿童读物 感兴趣的事:法律、工会、税收、贸易、能源、就业、犯罪等问题 记得最清楚的日子:七月英国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和伦敦遭到大规模恐怖袭击的那两天 最重要的来访者:曼德拉和克林顿 崇拜的人:丘吉尔的铁杆“粉丝” 喜欢的食物:北京烤鸭 着作:《新英国,我眼中的年轻国家》 与中国的渊源史:1988年曾作为工党代表团成员访华,1997年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8年10月和2003年7月以首相 身份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优点:高大英俊,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富有爱心,孝敬父母 ,思维敏捷,长于表达 ,酷爱阅读,博览群书,喜欢社交,不咄咄逼人。 简短史:上大学前在巴黎刷过盘子,站过吧台;系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2000年5月,创下了近150年来英国在职首相喜得贵子的纪录,而且未休产假;与妻子相敬如宾;迫于妻子的严厉政策而戒烟;对朋友不错;对子女有爱心,常开车送孩子上学;注重仪表;即便心情不好也亲自处理公务;读了英国着名作家瓦尔特·斯各特的代表作《艾凡赫》;保持了良好体形;与丈母娘关系融洽。编辑本段成长过程
(1岁)1953年5月6日,出生于苏格兰首都爱丁堡 (1岁半)1954年圣诞节乐,前往澳洲,在四个星期中的航行中,在船上无休止的唱歌和跳舞和淘气行为。 (1岁半-4岁)1954年-1957年住在澳洲
托尼·布莱尔
(4岁)1957年,参加当地一个学校的音乐会,会上他又唱又跳,如入无人之境,他母亲费了好大的劲才带他离开了舞台,安静地坐下来观看。 (5岁)1958年1月,梅泽尔带着托尼回到英国 (5岁)1958年,进入一私立小学读书 (8岁)1961年,进入切里斯特教会学校,同学们称为“布莱尔二世”,第一学期未的考试后跳入三年级,他经常显示出对公众掌声的偏好。 (8岁)1961年,第一年未的考试,他名列全校第三,对<圣经>了解很多,是个的基督徒,擅长体育,田径运动,板球,橄榄球,1965年-1966年学校的最佳橄榄球手。 (10岁)1963年,搬家到杜尔汉姆郊外的米多斯山28号。 (11岁)1964年,利奥中风。 (11岁)1964年,威说到爱丁堡大学附近的寄宿学校去读书,妹妹萨拉染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 (12岁)1965年,迁往离德汉姆市一英里外的郊区,当过学校模拟选举中保守党的候选人。 (13岁)1966年,进入费茨公学,托尼形容“费茨公学缺乏理论功底,基础课师资力量差”。 (14岁)1967年,夏季,当上校板球队队长。 (14岁)1967年,参加辩论,讨论越南问题和货币贬值问题。 (16岁)1969年,同5个孩子组成了演出小组。 (16岁)1969年,讨论议会有关罢工和议案和英国对尼日尔爾利亚的干涉问题。 (16岁)1969年,6英尺高(1.8米高) (17岁)1970年,与一个叫安吉`亨特的反叛女孩成为好朋友,14年后,成为了他私人办公室的头,最信任的顾问。 (18岁)1971年,从费茨公学毕业。 (19岁)1972年,请了一年的假,在费茨公学挂名,更好地了解社会。 (20岁)1973年,进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参加戏剧<女神>,女朋友玛丽`哈融。 (21岁)1974年,女朋友是牛津大学最美的女人苏西`帕森斯。 (22岁)1975年,参加“丑陋的呢喃”乐队。 (22岁)1975年6月,离开大学,未作出对政党的选择。
托尼·布莱尔
(22岁)1975年7月,梅泽尔去世。 (22岁)1975年,去伦,搬进艾菲尔德大街公寓,成为工党党员。 (23岁)1976年,成为切尔西区工党党团秘书,每晚很晚回到公寓,坐在床边阅读圣经,第二天早上他总在黎明来临之前起床复习功课,取得律师资格。 (24岁)1977年,加入工党第二年,离开伦敦来到法国,提高法语水平,在宾馆当过服务生,到保险公司当过抄写员。 (24岁)1977年,回到英国,成为艾尔文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26岁)1979年下午1点45分,抽完最后一枝香烟,同切丽`布斯结婚。 (27岁)1980年夏天,住进伦北部的海克尼E8区表普里丁路59号。 (27岁)1980年11月,第一次参加工党议员候选人选举失利。 (28岁)1981年2月,当选为支部书记。 (28岁)1981年秋,补缺为选举中的提名做议员候选人,失利。 (29岁)1982年4月1日,地方选举中,打败三人,成为工党候选人。 (30岁)1983年4月28日,参加工党一个集会,切丽布莱尔发表演讲说“她非常高兴同两位托尼站在一
托尼·布莱尔
个平台上,他们开启了好怪社会主义的追求,刺伤了托尼的自尊心。 (30岁)1983年5月9日,撒切尔宣布大选。 (30岁)1983年5月18日,被提名为塞奇菲德区工党候选人。 (30岁)1983年6月,当选为工党候选人。 (31岁)1984年,在特林顿买了一座房子。 (31岁)1984年11月,成为影子内阁。 (32岁)1985年3月6日,首次在新闻媒体上亮相。 (32岁)1985年,长子尤安出生 (34岁)1987年,心脏犯病 (34岁)1987年,二子尼古拉斯出生 (34岁)1987年,竞选影子内阁失利,成为影子内阁贸工部长副手。 (34岁)1987年11月24日,写文章的同电台直播下议院半论。 (35岁)1988年,开始给<时代>周刊写文章。 (35岁)1988年5月,安吉`亨特成为托尼顾问。 (35岁)1988年11月,参加影子内阁竞选,排第九,成为能源部长。 (36岁)1989年,大女儿凯瑟琳出生 (37岁)1990年,布莱尔同布朗访问澳大利亚。 (39岁)1992年7月8日,影子内阁选举中,排第二,任内务部长。 (40岁)1993年1月,前往美国学习。 (41岁)1994年5月12日,上午8点5分,史密斯去世。 (41岁)1994年7月21日,成为工党领袖。 (41岁)1994年7月23日,搬进新办公室,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他一项荣誉,成为一名框密院官员。 (42岁)1995年初切丽被选为英国王室法律顾问。 (43岁)1996年4月,来到美国。 (43岁)1996年4月12日,同克林顿亲切会谈半个小时。 (43岁)1996年11月,李岗清访问英国,托尼送<新英国>。 (44岁)1997年3月17日中午,梅杰宣布5月1日大选。 (44岁)1997年3月18日,<太阳报>宣布支持布莱尔。 (44岁)1997年5月1日,入主唐宁街。 (44岁)1997年7月1日,出席香港回归 (44岁)1997年9月6日, 出席狄安娜王妃葬礼 (44岁)1997年10月21日,唐宁街会见了董建华。 (44岁)1997年12月,访问纽约时,星期六夜晚在黎明时起来去找教堂。 (45岁)1998年秋正式访问中国。 (46岁)1999年12月31日,出席“千年穹顶”千年盛典 (47岁)2000年5月20日,利奥出生 (49岁)2002年8月,承认建造千年穹顶是个错误 (51岁)2004年,因心脏问题住院 (51岁)2004年7月,前往雅典观看奥运会 (51岁)2005年7月,帮助伦敦赢得申奥主办权 (51岁)2005年7月,伦敦爆炸 (52岁)2005年,给一中国女孩回信,并附签名 (53岁)2006年8月,在曼彻斯特工党大会上宣布一年后退位 (53岁)2006年7月,英格兰参加德国世界杯,在英格兰车上签名 (53岁)2006年7月,对外称如英格兰获胜,将跳机器舞
托尼·布莱尔和夫人切丽
(53岁)2006年10月20日,给武汉一家医院来回贺建院140周年 (53岁)2006年10月24日,在伦敦唐宁街10号会见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53岁)2006年10月26日,大加赞扬纽卡斯特尔联队球星阿兰·希勒。 (53岁)2006年10月31日,最难熬的一天了,英国下院首次就伊拉克政策举行辩论 (53岁)2006年10月31日,在伦敦出席时尚零售学院新校址开幕式 (53岁)2006年11月3日,与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的会面中提出新的国际气候问题合作的提议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布莱尔1983年进入下议院,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先后任财政、贸工、能源和就业事务副
托尼·布莱尔
发言人,1992年起任内政事务发言人。他1994年当选工党领袖。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1997年5月任首相,成为自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后兼任首席财政大臣和文官部大臣。他出任首相后,对工党大胆进行革新,对原保守党政府的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2001年6月在大选中再次获胜,连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工党首相。布莱尔对法律、工会、税收、贸易、能源、就业、犯罪等问题感兴趣;喜欢读书,爱好网球和音乐;着有《新英国,我眼中的年轻国家》等书。编辑本段政治生涯


布莱尔1953年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员,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杜伦(Durham)度过的。布莱尔在有“苏格兰的伊顿”之称的费茨中学接受教育,后来又在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法律,并获得学位。大学毕业后,布莱尔在1975年加入工党,1982年代表工党在一个传统的保守党选区比肯斯菲尔德(Beaconsfield)参选国会议员失败。在1980年代早期,布莱尔在工党内被认为是“软左派”(soft left),当时这一派正试图控制工党。 1983年他当选为塞奇菲尔德(Sedgefield)选区国会议员,并连任至今。1983年和1987年工党两次在大选中败于撒切尔夫人之后,布莱尔坚定地站在党内改革派一边。他与改革派领袖尼尔·基诺克(Neil Kinnock)合作,成为影子内阁的一名成员,将工党改造成一个更温和的政党。当基诺克因1992年工党选举失败而辞职之后,布莱尔继续在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的影子内阁中任内政大臣。 1994年史密斯心脏病发去世,布莱尔与影子内阁的另一名成员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做成一项政治交易,由布莱尔担任工党领袖,而布朗则将担任未来工党政府的财政大臣。布莱尔与布朗一起改造工党,修改其党章,去除了有关国有化的政策,而更强调自己善于财政议题(当时的保守党政府无法解决经济问题),并将自己称作“新工党”。 虽然这些改革遭到了政治对手和工党传统支持者的批评,这些改革却是成功的。工党本身的改革,加上保守党政府关于欧盟政策的分歧,以及一系列腐败丑闻的影响,“新工党”在1997年的英国大选中获得了一边倒的巨大胜利。 布莱尔是20世纪英国第一个在职首相在唐宁街生子育儿。1998年12月26日布莱尔成为第一位在爱尔兰议会发表演说的英国首相。 在2001年英国大选中,工党再度保持了其前所未有的巨大优势,布莱尔成为第一位赢得第二任的工党首相。保守党领袖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辞职,他是自1920年代奥斯丁·张伯伦以来第一位没有成为首相的保守党领袖。 在911事件后,布莱尔很快地宣布与美国站在一起,在阿富汗战争之前他参与了一系列穿梭外交,帮助巩固了国际反恐联盟。直到今天他依然扮演着这个角色,访问了许多其他国家领导人可能认为太危险的国家。 布莱尔是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有关进攻伊拉克计划的坚定支持者,虽然这项计划具有很高的争议性。布莱尔很快成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常与持坚定反战立场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发生摩擦。布莱尔被认为比布什更善于演说,他在战争爆发前发表了多篇演说,强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必要性。 虽然萨达姆被指控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美英发动战争的最主要理由,布莱尔也强调萨达姆践踏人权的记录,以此来为战争辩护。在2003年的美伊战争中,英国军队也参与其中。战后至今也没有在伊拉克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此在英国国内造成了针对首相的很多争议,其中很多是来自工党党内的。工党内有许多人不喜欢布什,并且反对伊拉克战争。
托尼·布莱尔和夫人
2003年8月1日布莱尔成为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工党首相,但是大卫·凯利博士的死亡阴影笼罩着布莱尔,工党内没有任何庆祝活动。 2004年1月27日和1月28日两天可以算是布莱尔政治生涯中最危险的两天,被称为“在地狱中的24小时”。由于工党内部的反对,他的高等教育法案有可能没有办法通过二读——这是他上任后面临的首次类似的政治危机。第二天,关于大卫·凯利博士死亡调查的赫顿报告也将公布,大多数人预测报告将指责布莱尔及其政府。最终,关于调涨大学学费的法案以5票之差获得通过。而赫顿勋爵的报告则着重批评了BBC的报导不周,而对政府的失误只是轻描淡写。 虽然赫顿报告为大的部量辩护,有关导致伊拉克战争的情报使用问题又浮上台面。布莱尔最终决定再启动另一项调查,而这次是评估战争爆发前情报的使用。 2007年5月10日布莱尔在自己位于英国塞奇菲尔德选区的特里姆登向支持者发表讲话,宣布将于6月27日向英女王递交辞呈,结束长达10年的首相岁月。他同时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为“接班人”、财政大臣戈登·布朗让路。 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也是该党唯一一位带领工党连续3次赢得大选的首相,但面对种种批评,于2007年6月27日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从而结束自己长达10年的首相生涯,正式离任。编辑本段家庭情况

布莱尔全家
布莱尔的太太谢丽·布莱尔(Cherie Booth)是着名律师,两人在1976年相遇,当时他们都还在读法律。他们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最小的儿子里奥(Leo)出生于2000年5月20日,是20世纪第一位出生在现任英国第一家庭的孩子。虽然布莱尔一家一直希望能够保护自己的孩子隐私不受侵犯,但是还是有很多关于第一家庭的报导。布莱尔的大儿子曾被报导喝酒狂欢以庆祝中学考试结束,而这份报导是在布莱尔所提出对酒醉人士罚款的政策两天以后。 他的太太和孩子都是天主教徒。 2003年10月19日布莱尔曾因心脏问题接受治疗。编辑本段执政十年语录
1997年2月,在首相府外向人群发表讲演时说:“本届新工党政府的执政将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准,整个国家的利益为准,已经说的够多了,现在是行动的时

《经济学人》封面人物布莱尔(12张)刻。” 1997年8月31日,在戴安娜王妃于去世时称:“她是人民的王妃,她在我们的心中和记忆中将永远是人民的王妃。” 1998年7月8日,在谈到有关信任是政府最重要组成部分的设想时说:“作为政府,我们必须要在清白方面小心谨慎,要让人们知道我们不存在任何方面或形式的不当。” 1997年11月16日,就政府允许一级方程式赛事可不受烟草广告禁令限制、赛事老板向布莱尔所属工党捐款一百万英镑而失去公众信任时发表讲话称:“我认为大多数与我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我是一个实话实说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人。” 1998年4月7日,抵达北爱尔兰签署“美好星期五协议”之前发言称:“像今天的日子,我的意思是:今天不是奏乐的日子,我们可以将那些东西留在家里,但我感到历史的手在拍我们的肩膀。” 1997年5月27日,在巴黎北约峰会就国际关系的未来表达希望说:“我们这一代是可以思考在我们整个生命中不发生战争、不派我们的孩子参加战争的一代。这是一个无价的奖励。” 1999年3月26日,宣布英国参与北约对塞尔维亚发动的空袭行动时说:“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必须让世人知道我们不允许野蛮战胜正义,这是一件正确的事。” 2001年9月20日,就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向美国表达支持时称:“我对你们说,我们现在与你们肩并肩,没有任何迟疑。”2003年3月13日,向议会解释为何应该发动伊战时说:“这不是软弱无力的时刻,这是表明我们将为我们所公认的正义挺身而出,表明我们将与暴政和独裁、恐怖分子作斗争。他们使我们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表明在这一决断时刻,我们有勇气作出正确的事。” 2004年10月1日,宣布2005年大选将是他所参加的最后一次大选时称:“如果我当选,我将执政至第三个任期结束为止。我不想要求第四个任期,我不认为英国人民想要一个执政时间如此长的首相。但是,我认为现在解释我的意图是一件明智的事。” 2006年9月7日,宣布将于一年内离任:“我本人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来做这件事,但是,数周后召开的党代会将是我作为党魁参加的最后一次党代会。下周召开的工会会议也将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的工会会议,这可能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解脱。” 2006年9月26日,在工党会议发表告别讲演:“你们给了我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我们在一起为了英国所取得的一切。明年,我将不会再发表讲演,但不管我未来在哪里,在做什么,我都会与你们一起,祝你们一切好运,祝你们获胜。” 2006年12月19日,总结他的政治经验时说:“首次进入政坛,我想取悦所有人。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认识到无法取悦所有人。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人们能够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就是布莱尔学说。” 2007年5月10日,在他宣布将辞去首相职务时说:“我担任首相职务已经整整10年,在当今世界,在这个职务上,我想这已经足够长,对我是如此,对这个国家尤其如此。有时候,克服权力诱惑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放下。”回首刚成为首相的10年之前,布莱尔说:“那时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极高,有时可能太高...扪心自问,我自认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我可能有错误,这将由你们来判断。但相信一点,我做了我认为对国家正确的事。”编辑本段首相任职期间
入主唐宁街
布莱尔在1997年5月2日正式出任英国首相,后来他兼领的职务还包括有第一财政大臣、公务员事务部部长、英国工党党魁、以及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选区议员。作为英国内阁的阁臣,他也是枢密院顾问官。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也是该党唯一一位带领工党连续3次赢得大选的首相。 布莱尔卸任后,首相与党魁之职由其财相白高敦接任,而布莱尔则随即获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为中东问题特使。
与国会的关系
布莱尔任内曾对下议院的议事程序作了不少改革。他上任后的第一项改动就是将以往在每星期二和四,每次长15分钟的首相答问环节进行合并,变为每星期只在星期三举行,但时间则延长至30分钟。布莱尔表示这样是为了让答问环节更具效率,但批评者却反驳他这样做只为方便准备问题答案。除首相答问环节外,布莱尔又会在每月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让记者就不同问题作发问,而气氛也要比国会辩论融洽。
与媒体关系
2002年,布莱尔在北约俄罗斯会议 一般认为,布莱尔应付媒体的技巧远高于他在国会辩论的能力。他在电视镜头面前,总显露出政治领袖应有的魅力、往往给予观众现代、不拘谨和善于表达之感觉。或许世人对布莱尔留下最深刻的电视讲话,就是他在1997年8月对韦尔斯王妃狄安娜之死所发表的演说,当中他以“人民王妃”形容狄安娜,及后即广为人们所竞相采用。
与戈登·布朗的关系
早在约翰·史密斯于1994年去世后,布莱尔与戈登·布朗两人曾同被视为新党魁的热门人选,
布莱尔和布朗
而他们两人亦曾许下诺言,答允互相合作。最初,由于白高敦认为自己资历较高,布莱尔理应会让路给他,但后来两人却发现布莱尔更取得公众的支持。到1994年5月30日,白高敦向布莱尔答应不竞逐党魁之职,而据知布莱尔则答应担任党魁一定时间后就会退位(一说8年),以作回报,但是布莱尔却在公开场合,多次否认二人中间有任何交易。但有关的传闻后来更在2003年9月被英国第四台拍成电视剧。
宗教信仰
布莱尔在公开场合甚少谈及他的宗教信仰,但他曾被认为是一位盎格鲁-天主教徒——亦即是英国圣公会高教派的成员。高教派是一个容纳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派别,而布莱尔的妻子彭雪玲本人就正是一位罗马天主教徒。布莱尔平时在伦敦一般会与家人到天主教的西敏大教堂参与弥撒,但是当地的枢机主教休姆却批评他不是天主教徒,却在弥撒中领圣餐。
批评
对布莱尔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他与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关系,以及他对中东,包括伊拉克战争、2006年以黎冲突和以巴冲突所采的政策。此外他亦被批评以“政治化妆”的手法扭曲新闻,误导国民。布莱尔也是历史上首位遭警察问话的在任英国首相。
对美关系
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布莱尔已经与他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此后乔治·W·布什虽然接任美国总统,但布莱尔仍与他建立起强而有力的政治同盟,并积极在外交政策上连成一线。不过,前南非总统曼德拉说过布莱尔尤如布什的外交部长。此外又有人直指布莱尔是“布什的卷毛狗”,反映出布莱尔在外交政策上令人有盲目附和美国的感觉。就连美国国务院官员肯德尔·迈尔斯(Kendall Myers)也指出布什对待英国首相的态度某程度上使他感到“蒙羞”,他认为两人的联盟是单向的,布什没有回报布莱尔,两者之间也不是互惠互利。
中东政策及对以色列的关系
布莱尔早年加入工党不久以后,便加入一个叫工党以色列之友的组织。后在1994年,一位昔日与布莱尔在同一所律师行工作的同事,在一次以色列外交官所办的晚宴中,向他介绍一位叫迈克尔·利维(Michael Levy,后来成为利维勋爵)的人。利维是流行音乐界的大人物,也是位热心于协助犹太小区筹款的人。布莱尔与利维未几就成为了好朋友,两人更时常一起打网球。
与工党的关系
布莱尔在任后期迟迟未交代下台的确实时间,使他受到了英国传媒和国会议员的批评。据报,有内阁阁揆相信布莱尔迟迟不交代下台时间,是因为他有意第四度角逐大选[32]。在2006年暑假,布莱尔一家曾到加勒比海渡假,返国后他表示希望各界停止对他的下台时间作揣测,结果激起不少工党忠实支持者的不满。
支持率
在2006年5月, 《每日电讯报》曾报导布莱尔的支持度跌至只有26%,比起当年韦尔逊将英镑贬值后,以及卡拉汉在“不满足的冬天”期间所得的支持率还要低,这表示布莱尔成为了战后最不受欢迎的工党英国首相。不过,以有纪录以来计,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与约翰·梅杰曾 曾得到比这个数字更低的支持率。但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布莱尔在1997年大选完结时,他曾取得了历史上英国首相最高的支持率。编辑本段卸任首相后的布莱尔

阅读全文

与英国布莱尔为什么辞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印尼中国人用什么交友软件 浏览:172
越南金丝楠木哪里产的 浏览:708
印度神油怎么知道过期 浏览:791
好听的意大利名字女生名字有哪些 浏览:89
英国为什么这么少被其他国家仇视 浏览:161
伊朗股市涨了多少倍 浏览:666
越南什么民族翻译越南文 浏览:214
伊朗的象征是什么 浏览:557
在越南做饭用什么锅 浏览:49
中国疫苗是哪些公司 浏览:641
中国福建离印尼有多少公里 浏览:182
中国进口的原油有哪些 浏览:98
如何举报越南阿甘 浏览:639
英国的皇家国教是什么 浏览:175
印尼黑酸枝5件套多少钱 浏览:685
伊朗夏季什么气候 浏览:11
请问伊朗是用什么插座的 浏览:811
印度医药为什么要涨价 浏览:895
哪里可以买印尼烟 浏览:691
印尼按摩怎么样 浏览: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