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的文化来自于哪里

英国的文化来自于哪里

发布时间:2023-09-12 18:27:25

1. 英国历史文化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和拉丁词,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着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盎格鲁(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的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的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的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爱尔兰在公元前就出现了许多王国,但爱尔兰并没有能免受北欧海盗的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竟成了北欧海盗的一统天下。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英国历史和文化

英国包括大不列颠(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欧盟成员国之一。它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是由不列颠群岛中大部分岛屿组成的,其中第一大岛是大不列颠,第二大岛上有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苏格兰西部沿海有一个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岛。苏格兰本土的东北沿海有奥克尼群岛和萨得兰群岛。上述这些群岛都与本土有行政上的关系,但爱尔兰海上的马恩岛以及大不列颠与法国之间的海峡群岛则基本上自治,不是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

英国的面积大约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从南部海岸到苏格兰的最北部差不多将近1000公里(约600英里),横向最宽处差不多将近500公里(约300英里)。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和拉丁词,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着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
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室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室。

爱尔兰在公元前就出现了许多王国,但爱尔兰并没有能免受北欧海盗的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竟成了北欧海盗的一统天下。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 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
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
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2. 什么是英国历史文化

英国历史始于日耳曼人与凯尔特人,亦是后来的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其源头可追溯到罗马统治时期。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
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通过七年战争英国奠定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并获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完成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即是今天的北爱尔兰
大宪章和议会起源 :威廉征服后建立起的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虽有大封建诸侯时起背叛,终未能压倒王室。但国王们连年对外征战,需要诸侯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军费。
到金雀花王朝的无地王约翰统治时期(1199~1216在位),君臣之间矛盾尖锐化。诸侯们要求维持封建的权利义务,约翰王却肆意践踏既成的封建秩序,又在对外战争中失败,丢失了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因此,不仅大封建主,就连支持王权的中、小领主乃至市民也投入了反抗国王的行列。在联合压力下,约翰被迫于1215年6月接受《大宪章》,与封建主妥协。大宪章本质上是一个封建性文件,是保护封建领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护市民贸易自由这样有进步意义的条文。
但约翰不久就否认宪章,君臣之间内战连绵不断。
1258年,亨利三世(1216~1272在位)为干预意大利战争,又向诸侯索取军费。
在1263年爆发的内战中,S. de孟福尔在一些诸侯、骑士和市民支持下获胜,一度俘虏亨利三世和王子爱德华,控制了国家。
1265年,孟福尔召集有僧俗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此为议会的胚胎。1295年,国王爱德华一世(1272~1307在位)为筹集战费,再次召集议会(见彩图)。除僧俗贵族外,还有每郡骑士代表2人、每市市民代表2人参加,史称“模范议会”。
议会此后经常召开,1297年获批准赋税权,14世纪又获立法权。

3. 英国的文化地理知识

汉语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汉语拼音全称:

英语全称:

法语全称:LeRoyaume-UnideGrande-Bretagneetd'IrlandeNord

简称联合王国(TheUnitedKingdom)或英国(Britain)。

由于历史、民族等原因,如英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四国组成联合王国时,首都仍在英格兰首都伦敦,主体还是英格兰,所以习惯上称英国(本来英国专指英格兰England)。

[编辑本段]二、国家象征

国旗

英国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为“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此旗产生于1801年,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旗、苏格兰的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爱尔兰的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

国徽

英国国徽即英王徽。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地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地上金黄色竖琴,象征北爱尔兰。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意为“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

格言

Dieuetmondroit(法语:我权天授)

国歌

《天佑女王》("GodSavethe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GodSavetheKing"。《天佑女王》是英联邦国家的国歌和皇室颂歌。

歌词:

GodsaveourgraciousQueen,

LongliveournobleQueen,

GodsaveTheQueen.

Sendhervictorious,

Happyandglorious,

Longtoreignoverus:

GodsaveTheQueen.

OLordourGod,arise,

Scatterourenemies,

Andmakethemfall;

Confoundtheirpolitics,

Frustratetheirknavishtricks;

Ontheeourhopeswefix:

Godsaveusall.

,

Longmayshereign.

Mayshedefendourlaws,

,

GodsaveTheQueen.

Notinthislandalone,

ButbeGod'smerciesknown,

Fromshoretoshore!Lordmakethenationssee,

Thatmenshouldbrothersbe,

Andformonefamily,

Thewideworldover.

Fromeverylatentfoe,

Fromtheassassinsblow,

GodsavetheQueen!O'erherthinearmextend,

ForBritain'ssakedefend,

Ourmother,

prince,

andfriend,

GodsavetheQueen!

首都

伦敦(London)。英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兼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人口751.24万,面积1,577.3平方公里。

语言

官方语言为英语(English)(非法定)。此外,还有威尔士语(Welsh)、爱尔兰语(Irish)、阿尔斯特苏格兰语(UlsterScots)、苏格兰语(Scots)、苏格兰盖尔语(ScottishGaelic)、凯尔特语(Cornish)为英国各地区的官方语言。

面积

244,820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79名)。其中水域面积占1.34%。

人口

60,943,912(2008年统计),人口密度246人/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48名)。男女比例为0.98:1。

种族

英国人口中有85.67%为英国白人,6.47%为其他地区白人,4.00%为南亚人,2.00%为黑人,1.20%为混血人,0.80%为东亚人及其他种族(2001年)。

政治体制

议会民主制(Parliamentarydemocracy)、君主立宪制(Constitutionalmonarchy)

国家政要

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HMQueenElizabethII)。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首相戈登·布朗(GordonBrown)(英国工党)。2007年6月27日正式出任。

历史

1707年5月1日,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

伦敦东部码头区新建的金融中心1801年1月1日,与爱尔兰合并;

1922年4月12日,《英爱条约》生效,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

1973年1月1日,加入欧洲共同体。

行政区划

英国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29个区和3个特别管辖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此外,英国还有12个海外属地。

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2.270万亿美元(2007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6名)。人均GDP37,328美元(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3名)。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

2.772万亿美元(2007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5名)。人均GDP45,845美元(世界国家和地区第9名)。

基尼系数

0.34(2005年)

人类发展指数

0.946(高,2005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6名)

货币

英镑(Poundsterling)。货币代码GBP。

时间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UTC+0。

夏时制为英国夏令时(BST)。UTC+1。

国花

玫瑰花

国鸟

红胸鸽

国石

钻石

国际域名缩写

.uk

长途电话代码

+44

英国(TheUnitedKingdom)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一统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该国社会安定、生活稳定,犯罪率低并极少有暴力行为发生。英国的气候温和,无严寒酷暑,四季如春。这里交通便捷、公路和铁路系统既安全又高效,电讯业也属世界上最发达者之列。大城市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猛崛起,这就使许多历史建筑和遗迹得以保存,并确保了大量的公园和绿地未被占用。作为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伦敦是英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不折不扣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众多国际组织和企业的总部所在地。

伦敦塔桥英国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英国的艺术、音乐、文化和饮食一直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人民和民族习惯的影响,并与许多国家有着悠久而密切的联系。直到现在,它仍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英语国家保持着牢固的关系。英国是欧盟成员国,25年来,在维护和发展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方面,它是始终不渝和热心的支持者。英国是欧盟国家在中国最大的投资者。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有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DNA)、第一部计算机和喷气式发动机等等。英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占第五位,而且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伦敦的金融市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来此利用英国的商业契机。二百多年来,英国的各类学校和大专院校随着该国举世瞩目的技术、工业和金融革命而发展起来。但是,其一流的教育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到500多年前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成立的时代。

[编辑本段]三、地理

英国海外领土分布图地理

英国位于欧洲,是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一些小岛(海外领地)组成。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36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

水文

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爱尔兰的内伊湖(LoughNeagh),面积396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气候

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多雨雾,秋冬尤甚。所以,伦敦有雾城之称。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全国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资源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领土纠纷

英国与西班牙之间对直布罗陀的宗主权存有争议;与阿根廷之间对福克兰群岛与南乔治亚与南桑威奇群岛的宗主权存有争议。虽然因为历史因素,自从1949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之后,英、爱两国之间就一直对北爱尔兰的归属存有争议甚至演变成暴力冲突。但在1998年两国签署《贝尔法斯特协议》之后,局势就已从对立逐渐转变为区域合作。

英属南极领地与智利和阿根廷在南极大陆所宣称的领土范围有多处重叠。但根据《南极公约》,目前各国于南极的声称领土权处于永久冻结的状态。

毛里求斯和塞舌尔也对英属印度洋领地声称占有主权。

古迹

为数众多的城堡和乡村宅邸是长期以来英国的土地房产都为贵族家庭所拥有的历史见证。大量珍贵的古式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当今仍然为人所用的马尔伯勒公爵的布莱尼姆宫、德文郡公爵的察兹沃斯宫(CHATSWORTH)、巴斯侯爵的朗利特庄园(LONGLEATHOUSE),这些王公贵族在乔治王朝、都铎王朝、伊丽莎白王朝及其它历史时期修建的私人庄园和宅邸是英国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散布在城镇乡村的很多私人庄园和宅邸以及古老的城墙、城楼、独特的建筑物和其它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都作为英国的历史遗产而得到了积极的保护,受到保护的历史建筑中还包括古老的采矿场塔楼、工业革命时期的磨房和工厂、托马斯·特尔福德修建的铁桥及其它桥梁、钢铁建筑的杰作-福斯大桥、以及造型优美的克里夫敦悬索桥等等。

伦敦大本钟园林

英国国家信托组织和苏格兰国家信托组织在英国照管大约240个园林,并对公众开发。英国遗产保护组织也是部分英国最重要的风景胜地的监护人,其照管的园林中包括肯特郡唐豪斯的查尔斯·达尔文园林、埃塞克斯郡的奥德雷庄园由多才多艺的布朗设计的十八世纪景观园林、以及位于肯特郡的沃尔姆尔城堡,由朋尼洛普·霍布霍斯设计的伊丽莎白女王皇太后园林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设计师伊莎贝尔·冯·格罗内尼根为伦敦南部埃尔珊姆宫(ELTHAM)设计的南护城河园林、奥斯本庄园中由鲁伯特·高尔比设计的带围墙的花果园林和怀特岛维多利亚女王的家庭园林等。

英国的各大城市,特别是伦敦,都以其美丽动人、受到良好保护的公园而声名远扬。包括海德公园、圣詹姆士公园和格林公园在内的伦敦皇家园林代表了欧洲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在大伦敦随处都可以看到造型优美、看护得当的园林供公众娱乐和休闲使用。位于伦敦西南部基尤的皇家植物园收集了大量现存和被保护的树木、种子和植物,植物园本身就是一本植物王国的网络全书,同时也成为全球植物学研究的科学中心。在康沃尔,千年委员会提供了四千万英镑的资金,用以将一个废弃的粘土坑转化成为一个全新的、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园林,即众所周知的伊甸项目。此外,英格兰有7个国家公园,威尔士有3个国家公园,每个国家公园内都保存有大面积的天然美景,其中大部分都属于私人所有。苏格兰将在洛克洛蒙德(LOCHLOMOND)和托萨奇斯(TROSSACHS)建立一个国家公园,并计划在卡恩高姆斯再建立一个国家公园。

交通

英伦三岛自十四世纪以来的繁荣发展日益有赖于其国人对外征战、探索开拓、大力发展殖民地并拓展贸易的能力。英伦三岛在海上所取得的霸权在很大的程度上赋予其国民上述的能力。英国大规模、系统化的造船工业起始于约翰国王在位的年代,是他于公元十三世纪初就在朴次茅斯港设立了皇家海军造船厂。之后,英国于1600年成立了东印度公司,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远东、东南亚、美洲和澳洲的远征和探险考察。不过,与造船能力相比,对英国的海上霸权做出更大贡献的是航海技术和航海仪器的发明,其中包括用来确定经度和纬度的六分仪,该仪器是在气势磅礴的贝尔法斯特克莱德造船厂、泰恩河和维尔造船厂于十九世纪下半期成功地发明而成的。

4. 英国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 这些文化特征是在该地区生活的人在祖祖辈辈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独属于这个国家的一些性质, 是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标志之一。文化对于民族的意义很强大。从广义上可影响国家的政策和发展, 从狭义上关联到社会群体中的个人特征, 也将在相同环境下成长的人用文化连接起来。国家文化的形成体现在历史发展的脉络当中。英国的文化特征与其独属的地缘特征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相联系, 首先是英国独特的地理条件, 身处岛国与大陆隔绝;其次是英国堪称影响最广泛的英雄主义神话传说---亚瑟王及他的圆桌骑士团;然后英国最先进行了政治革命, 创立了君主立宪制, 而后又进行了工业革命等, 种种因素延展为如今的英国文化, 而已经形成的英国文化也对英国的国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反哺作用, 英国的文化与国家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英国历史
英国文化产生的群体主体为两个部分, 贵族和平民。英国的贵族最初是从西欧大陆上来的, 他们带来了骑士精神, 后来骑士阶级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涉逐渐变成了贵族, 骑士精神也变成贵族精神的一部分, 工业革命后,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崛起, 绅士阶级就开始发展壮大。因为英国人普遍具有贵族崇拜的心理, 在英国贵族精神的发展过程中, 普通的英国民众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逐渐的, 绅士精神与贵族精神包含的一些精神内涵不再是贵族的专属, 而是构成了英国人普遍的价值取向, 成就了英国人的民族性格。
一、上流社会
1. 骑士精神---绅士的前身
骑士精神来源于骑士阶层, 德国学者海固里希·布伦纳的观点认为, 骑士阶级最初起源于8世纪时的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的改革。这次改革推行了采邑制, 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贵族, 贵族则必须为君王服役, 效忠于君主。而其使得中小封建主都要服兵役, 他们自备马匹、装备精良, 构成了新型的骑兵, 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而之后几个世纪的技术革新以及战争的需要造就了骑士阶级, 骑士阶级在11世纪到14世纪达到顶峰, 又在17世纪前后在王权的加强、经济的发展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下逐渐走向衰亡。从英文"knight"一词的词源中可以看出原本是指在征服者威廉领导下的诺曼士兵使用风筝盾作战的战术, 后来成为骑士作战训练的一种主要方式, 逐渐演变成为骑士的意思。骑士既要有防御的战术, 又要有进攻的思维, 可进亦可退, 一往无前。

5. 英国的传统文化的由来

英国的正式名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国,有时它也被人们称为“联合王国”、“不列颠帝国”、“英伦三岛”等。“英国”是中国人对其的称呼,出自“英格兰”一词,其本意是“盎格鲁人的土地”,而“盎格鲁”的含义则为“角落”。英国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英国的国教是英国国教会,也称圣告拦昌公会。
英国人崇尚“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讲究“女士优先”。在日常生活中,英国人注意仪表,讲究穿着,男士每天教都要刮脸,凡外出进行社交活动,都要穿深色的西服,但忌戴条纹的领带;女士则着西式套裙或连衣裙。英国人的见面礼是握手礼,戴着帽子的男士在与英国人握手时,最好先摘下帽子再向对方示敬。但切勿与英国人交叉握手,因为那会构成晦气的十字形,也要避免交叉干杯。与英国人交谈时,应注视着对方的头部,并不时与之交换眼神。与人交往时,注重用敬语“请”、“谢谢”、“对不起”等。奉行“不问他人是非”的信条,也不愿接纳别人进入自己的私人生活领域,把家当成“私人城堡”,不经邀请谁也不能进入,甚至邻里之间也绝少往来。非工作时间即为“私人时间”,一般不进行公事活动,若在就餐时谈及公事更是犯大忌而使人生厌。日常生活绝对按事先安排的日程进行,时间观念极强。
英国人通常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午茶点和晚餐,晚餐为正餐。不喜欢上餐馆,喜欢亲自烹调。平时以英法菜为主。“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誉为国菜。进餐前习惯先喝啤酒或威士忌。讲究喝早茶与下午茶。

在饮食上英式菜是世界公认的名流大菜,它历史悠久、工艺考究,很得世人青睐。与此相关,英国人在用餐上也是很讲究的。一般的英国家庭一天通常是四餐:早餐、午餐、午茶点和晚餐。有极个别地区的人还要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再加一餐。英国人讲究口味清淡,菜肴要求质好量精,花样多变,注意营养成分。他们喜欢吃牛肉、羊肉、蛋类、禽类、甜点、水果等食品。夏天喜欢吃各袜扒种水果冻、冰淇淋,冬天喜欢吃各种热布丁。进餐时一般先喝啤酒,还喜欢喝威士忌等烈性酒。
中国茶叶自从十七世纪传入英国,当时的英国人不懂得饮茶,竟把茶叶当成好吃的菜吞下肚子。但当他们了解之后,便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改过去只喝咖啡、啤酒等饮料的习惯。
如今,真正的英国人都有早上喝“被窝茶”,午后喝“下午茶”的习惯。并一般以红茶为主。英国人的早餐通常在七点到九点之间,他们少不了喝麦片粥,此外还有咸肉、鸡蛋、面包、果酱等食品。午餐通常在下午一点左右。有各种熟肉、沙拉、面包、饼干、奶酪、黄油等食品。以为下午大多数人还要工作,所以绝大多数人不在进餐时喝烈性酒、晚餐一般在晚上7点到8点之间。主要食品为汤、鱼、肉类、蔬菜、布丁、黄油、甜点、水果以及各种酒类和咖啡。这是极为讲究的一餐,因而时间也较长些,至于午茶点一般都在下午四点左右。
早餐
传统的英式早餐有煎培根、香肠和煎土司。这叫做“煎食”。但现在多数人都很忙,没办法每天都吃这种丰盛的早餐,所以现在最流行的早餐种类有:
·一碗玉米片加牛奶;
·一些优格加新鲜水果;
·土司涂果酱,通常在早餐时喝茶、咖啡、或果汁。
英国人仍在周未享用传统的英式早餐。各个旅馆或饭店,尤其是大家所熟知的家庭式旅馆(B&B''s)皆有供应传统的英式早餐。
午餐
英国人的中餐很快就解决,不像意大利人,通常午餐只需三十到四十分钟,许多英国人吃三明治,或许是因为三明治是英国发明的。通常人们衡神早上在家做好三明治,然后在午餐时间食用,三明治是英国人的便当。同样受欢迎的午餐为烤马铃薯。

苏格兰男人的介绍如下

苏格兰方格裙起源于一种叫“基尔特”的古老服装。这是一种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用花呢制作,布面有连续的大方格,而且方格要鲜明地展现出来。在苏格兰人看来,“基尔特”不仅是他们爱穿的民族服装,而且是苏格兰民族文化的标志。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后,“基尔特”作为苏格兰的民族服装被保留下来。苏格兰人穿着这种裙服表示他们对英格兰人统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
1745年,英国汉诺威王朝镇压了苏格兰人的武装起义后,下了英国历史上着名的“禁裙令”,禁止苏格兰人穿裙子,只能以英格兰的装束为标准,违背者将被处以监禁或放逐。苏格兰人为此展开了长达30多年的斗争,最后于1782年迫使汉诺威王朝取消了“禁裙令”,为自己赢得了穿裙的权利。一套苏格兰民族服装包括:一条长度及膝的方格呢裙,一件色调与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夹克,一双长筒针织厚袜。裙子用皮质宽腰带系牢,下面悬挂一个大腰包,挂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有时肩上还斜披一条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处卡住。
在外国游客看来,苏格兰人穿的方格裙并无多大区别,实际上并非如此。虽然采用的面料都是以方格为图案,却各有不同的设计。有的以大红为主底,上黑绿色条纹构成的方格;有的以墨绿为底,上面有浅绿的条纹。有的格子较小,有的格子较大。有的鲜艳,有的素雅。过去,每种设计都在官方登记备案,各民族之间不能随便乱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格裙样式越来越多,估计不下千余种。今天每当苏格兰高地的居民喜庆联欢会时,总是穿上漂亮的方格裙,披上斗篷,头戴黑毛高冠,左边插一支洁白的羽毛,腰前配一支黑白相间的饰袋,穿着白鞋罩,短毛袜,长仅及膝的裤子,奏起欢快的风笛,跳起“辛特鲁勃哈斯”舞蹈,一股浓郁的苏格兰民族风情扑面而来。

6. 英国的起源和形成

英国的起源和形成:

1、罗马时期

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13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

公元前54年,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到409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2、中古时期

盎格鲁撒克逊:5世纪初,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德国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颠。盎格鲁人(Angels)把不列颠称为“盎格兰”(谐音England,英格兰名称的由来),即盎格鲁人的土地之意。

丹麦入侵: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条约,将英格兰东北部划归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

诺曼征服: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史称“征服者威廉”。

瓦特.泰勒起义:1380年,国王理查二世为征集英法百年战争战费,增收人头税,导致起义于1381年5月爆发。起义虽遭失败。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实际上已经解体。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开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间英国和法国的为了领土扩张和王位争夺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战争结束时,英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3、资本原始积累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5~16世纪,毛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或侵占公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这样一来,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而破产,沦为流浪人。

国王从1530年起颁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于新贵族和资本家。海外掠夺和贸易也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16世纪以后,英国陆续组织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码头官吏、海关人员、海军官兵,甚至地方高级官吏,都勾结海盗。

4、专制王权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死后无嗣,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英国王位,称詹姆士一世,开始斯图亚特王朝统治(1603-1649年,1660-1714年)。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越来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

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无视这些变化,坚持“君权神授”,致使矛盾激化。1641年11月,议会向国王提出《大抗议书》;翌年1月,国王企图逮捕议会反对派首领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诺丁汉向议会宣战。

5、文艺复兴

较之欧洲大陆,英国文艺复兴运动发生时间较晚。不过,经过都铎王朝和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英国作为民族国家的确立,工商业的蓬勃发展,与世界文化联系的日益扩大,以及冲破罗马教廷的束缚,所有这些,都使得英国文艺复兴后来者居上。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涌现出的“三巨人”:莎士比亚、培根和哈维,是这一时期在艺术、人文和科学领域的最杰出代表。这一时期,英国的艺术、人文和科学相互渗透、彼此交融,在加强不同领域间联系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深耕着各自的园田。

6、工业革命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首先完成有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蒸汽机、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喷气式发动机等等。伦敦的金融市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来此利用英国的商业契机。

二百多年来,英国的各类学校和大专院校随着该国举世瞩目的技术、工业和金融革命而发展起来。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纪牛津大学(1185)和剑桥大学(1209)成立的时代。

(6)英国的文化来自于哪里扩展阅读: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英国”(United Kingdom),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号称日不落帝国。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权的地位被美国取代。不过,现在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

7. 英国的文化

英国文化

英国人or英格兰人
英国人常说自己的国家是“四个民族,一个王国”。一个王国就是联合王国,四个民族就是今天的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来自苏格兰、威尔士或北爱尔兰的英国公民一般都喜欢别人称之为“英国人(British)”,而不喜欢被称为“英格兰人(English)”。
正统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
下午茶的由来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公元1840年,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时刻就意兴阑珊、百无无聊,心想此时距离穿着正式、礼节繁复的晚餐Party还有段时间,又感觉肚子有点饿了; 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以及茶。
后来安娜女士邀请几位知心好友伴随着茶与精致的点心,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没想到一时之间,在当时贵族社交圈内蔚为风尚,名媛仕女趋之若鹜;一直到今天,已俨然形成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也成为正统的“英国红茶文化”,这也是所谓的《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由来。
最初只是在家中用高级、优雅的茶具来享用茶,后来渐渐的演变成招待友人欢聚的社交茶会,进而衍生出各种礼节,但现在形式已简化不少。虽然下午茶现在已经简单化,但是茶正确的冲泡方式、喝茶的摆设要优雅、丰盛的茶点,这三点则被视为吃茶的传统而继续流传下来。
营造全然的维多利亚式气氛
在英国的维多利亚式下午茶传统里,以家中最好的房间(如Solon)、及最好的瓷器接待来宾是绝对必要的,而上等的茶品与精致的点心则是下午茶的主角; 悠扬的古典音乐来陪衬,加上轻松自在的心情与知心好友共度一个优雅、悠哉的午后。
正统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生活文化内涵
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公元1837?1901)是大英帝国最强盛的时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人们醉心于追求艺术文化的内涵及精致生活品味。
维多莉亚下午茶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简朴却不寒酸,华丽却不庸俗…
虽然喝茶的时间与吃的东西(指纯英式点心)是正统英式下午茶最重要的一环,但是少了好的茶品、磁器、音乐、甚至好心情,则喝下午茶就显得美中不足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茶类的种类繁多,不但下午茶的花样多,选择也多,如果利用一个午后,和亲密的朋友来段午后之约,何尝不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正统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基本礼仪
(一) 喝下午茶的最正统时间是下午四点钟 (就是一般俗称的Low Tea)
(二) 在维多利亚时代,男士是着燕尾服,女士则着长袍。现在每年在白金汉宫的正式下午茶会,男性来宾则仍着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伞;女性则穿白天洋装,且一定要戴帽子。
(三) 通常是由女主人着正式服装亲自为客人服务。非不得以…才请女佣协助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
一般来讲,下午茶的专用茶为大吉岭与伯爵茶、火药绿茶、或锡兰茶传统口味纯味茶,若是喝奶茶,则是先加牛奶再加茶。
(四 ) 正统的英式下午茶的点心是用三层点心瓷盘装盛,第一层放三明治、第二层放传统英式点心Scone、第三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由下往上开回吃。至于Scone的吃法是先涂果酱、再涂奶油,吃完一口、再涂下一口。
这是一种绅士淑女风范的礼仪,最重要是当时因茶几乎仰赖中国的输入,英国人对茶品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与尊重,因此在喝下午茶过程难免流露出严谨的态度。甚至,为了预防茶叶被偷,还有一种上了锁的茶柜,每当下午茶时间到了,才委由女佣取钥匙开柜取茶。
正统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标准配备器具
瓷器茶壶(两人壶、四人壶或六人壶..视招待客人的数量而定);滤匙及放过滤器的小碟子;杯具组;糖罐;奶盅瓶;三层点心盘;茶匙(茶匙正确的摆法是与杯子成45度角);七?个人点心盘;茶刀(涂奶油及果酱用);吃蛋糕的叉子;放茶渣的碗;餐巾;一盆鲜花;保温罩;木头拖盘(端茶品用)。另蕾丝手工刺绣桌巾或托盘垫是维多利亚下午茶很重要的的配备,因为象征着维多利亚时代贵族生活的重要家饰物。
喝茶的摆设要优雅
正统英式下午茶,所使用的茶以“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为首选,或伯爵茶,不过演变至今连加味茶都有。就英国正式的下午茶来说,对于茶桌的摆饰、餐具、茶具、点心盘等都非常讲究,道具包括茶杯、茶匙、茶刀、茶碟、茶盘?装点心?、叉子、糖罐、奶盅瓶、餐巾等,及茶壶、漏杓、三明治盘共享,将这些餐具摆在圆桌上,桌巾亦可选择刺绣或蕾丝花边,再放首优美的音乐,此时下午茶的气氛便营造出来了。
有了这些气氛更要有优美的装饰来点缀,在摆设时可利用花、漏斗、蜡烛、照片或在餐巾纸上绑上缎花等等,都是很好的装饰方式,不过现在的下午茶用具已经简化不少,很多繁冗的细节就不再那么注重了。
英国母亲节的发展
十七世纪英格兰,为表达对英国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 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注:四旬斋是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当时,有许多的穷人必须在有钱人家里帮讨生活,而被迫离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Mothering Sunday这一天,主人们会放他们假,并鼓励他们返家与妈妈团聚。为增加欢乐气氛,也发展了一种特别的蛋糕称为-mothering cake。
随着基督神在欧洲的扩散,这个节日转为对“Mother Church”的崇敬:表达人们对赋予他们生命、保护他们免于伤害的精神力量的感谢。从此,教会的仪式便与母亲节的庆祝活动相结合,以同时传达人们对母亲与教会的感念。
英国法官发套可能会被取消
《卫报》报道说,英国传统的法官假发套可能很快将成为历史。由最高法院大法官批准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人认为,除了刑事案件之外,这种法官假发套应该被取消。文章说,这个由两千人参与的调查显示,法官和律师或将不再戴这种缘于18世纪的假发套,或是只在刑事案件的法庭上戴。
《独立报》说,目前据信有一百名手工艺者受雇于假发套的生产厂家,如果这种发套遭到取消,这些人将会失业。
大英博物馆的光荣与争议
今天(6月7日)是着名的大英博物馆建馆250周年纪念。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但在它值得骄傲的历史中,也不乏引人争议之举,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对大英博物馆某些展品的主权要求。
世界上第一座大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是1753年6月7号根据英国议会的决议而建立的。
它当时展品的中心部分是文物爱好者汉斯?斯罗恩爵士收集的7万件文物。现在,大英博物馆一共拥有7百万件文物。每年接待500万名游客。
大英博物馆从始至今一直对游客免费开放,它最初是作为一个所谓的环球博物馆建立的,其宗旨是宣传展示全球各地、各民族的文化。
它随着大英帝国的不断发展而扩大,而它本身作为教育中心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但是,在二战后,随着大英帝国的版图日渐萎缩,它目前却面临着争议。
最伟大的博物馆
一些国家,其中包括希腊与尼日尔爾利亚,都要求大英博物馆送还它们认为属于自己国家的文物。
此外,博物馆还面临着由职员罢工和游客数量减少所造成的财政危机。
但最近几个月,大英博物馆率先发起了对伊拉克遭到破坏的博物馆的修复与支持活动,这使得它作为世界文化之友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尽管大英博物馆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但其工作人员依然乐观地相信,它仍然位居世界最伟大的博物馆之列。
牛津英语辞典面世75周年
今天(6月6日)是《牛津英语辞典》诞生75周年。《牛津英语辞典》是一部具有历史性的权威英语语文词典。收词44万至59万条,有"词典之王"之誉。
《牛津英语辞典》可以跟比它早150年的中国康熙辞典媲美。
《牛津英语辞典》从1857年英国语文学会提议编纂开始,到1928年完成出版,前后共耗费了71年的时间。被公认为是古今最伟大的英语辞典。
这部辞典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牛津英语辞典》主编辛普森说:"《牛津英语辞典》不但在英国,而且在世界上任何说英语的地方都被用来界定英语语言。这也是编纂《牛津英语辞典》的目的。另外,它试图收入的英语词汇不但有现代的而且还有11世纪前诺尔曼人征服英国后的古代英语词汇。"
《牛津英语辞典》收词五十万条,例句250万句。每个词条下都包括有关词源。
辛普森说,19世纪早期,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大。这导致了1857年开始的《牛津英语辞典》编纂工作。
他说:"德国当时也开始了同样的辞典编纂工作,不过稍微早一点。德语大辞典的编纂工作最后于1960年完成。这一工程耗时140年。与此同时,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编纂类似的辞典。"
编纂这些辞典的目的是什么?谁来使用这些用推车搬运的大部头辞典呢?
历史学家可能需要了解一个词汇在上个世纪的含义,而律师需要确定某些词汇的法律定义。
英国广播电台(BBC)也经常用到《牛津英语辞典》,查证某些单词的发音。
英国广播电台语音研究所的语言学家桑斯特说,她自己就是《牛津英语辞典》的爱好者。
桑斯特说,"我从小就一直是《牛津英语辞典》的爱好者。我找到工作后买的第一件东西就是《简明牛津英语辞典》,一套两本。直到今天我还珍藏着这两本辞典。我特别喜欢查词源。而且对辞典标注的音标特别感兴趣。我经常说,如果我被困在一个孤岛上,又只能有一本书的话,那么我想要的就是《牛津英语辞典》。"
一百五十年来,《牛津英语辞典》一再修订。1989年出版的第二版20卷,收词多达59万条,有"词典之王"之盛誉。
它几乎囊括了1150年以来见于文献的所有语词。如果一个人进行校对的话,需要60年才能完成。
那么,这部学术巨着是否包括了父母亲在子女面前不愿意使用的词汇呢?
辛普森说,当然包括在内。
他说:"我们试图描写的是语言本身,而不是规定人们应该使用哪些词汇。所以,我们找到某一个词汇,那么,不论它是现代的还是过去的,我们都会把它收进《牛津英语辞典》。"
他又说:"这些词汇可能会被标为俚语或者是粗话。也许会警告你别在正式场合使用。但是,我们发现,人们是不会随意在《牛津英语辞典》里找到个词汇就乱用的。"
《魔戒》获选英国最佳小说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项阅读评比活动揭晓,选出了英国最受欢迎的小说。托尔金写的小说《魔戒》(又译《指环王》)名列榜首,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紧随其后,名列第二。
在英国全国范围进行的这次评比活动中,共有大约50万人投了票。
BBC这个名为"大阅读"的活动是在九个月前发起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阅读,当时14万人选出了英国人最喜爱的100本小说。结果在夏季的时候,这些书籍的销售量增加了九倍。
在接下来的一轮活动中,人们又从这一百本小说中选出了21本。然后每部小说由一位名人来加以诠释。
在英国人选出的最受欢迎的小说中,除了英国的古典名着外,还包括美国的文学作品比如《飘》、《小妇人》、《麦田守望者》,以及儿童文学作品《柳林中的风声》、《哈利·波特》、《小熊维尼》等。
另外,根据亚马逊网络销售公司的报告,根据这些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其DVD和录像带的销量也大幅上升。比如小说《不可逾越的军规》销量上升了不到百分之二十,但是三十年前拍摄的同名电影的DVD和录像带销量却增加了近六十倍。
BBC称,它很高兴看到观众和读者通过不同方式来选择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是电影教授约翰逊却认为,影视文学作品就像是冷冻的方便食品,无法与阅读的那种"美味"相比。

8. 英国文化是甚么

英国文化一共分为以下几点:

宗教

在英国,每个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在英国各中心地区也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宗教信仰蓬勃发展的局面。英国有两个“官方的”教堂:即英格兰教堂(英国圣公教会)和苏格兰教堂(长老教派),除此之外,各种不同的宗教和数不胜数的教派在英国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代表。

绝大多数的英国人都信奉基督教,尽管当前去教堂做礼拜的信徒人数并不多,每周大约只有110万人。穆斯林是英国国内最大的非基督教团体(超过150万人),此外,印度教、锡克教和犹太教也拥有大量的信徒,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悠远而多元化的宗教历史在英国的另一个产物就是遍布英国各地令人叹为观止的教堂、寺院和修道院建筑。格拉斯敦伯雷修道院,是以往凯尔特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曾经在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坎特伯雷大教堂的戏剧色彩也非常浓厚,相传圣奥古斯汀于公元597年从罗马来到英国传福音,五年之后,他主持修建了坎特伯雷大教堂。

有很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都脱胎于英国的宗教历史,其中包括在英国发动新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充满神秘色彩的圣帕特里克,现在每年世界各地都庆祝他的节日;以及大名鼎鼎的罗宾汉传奇故事中十二世纪时的狮心王里察德等等。

博物馆与美术馆

当今的一代和他们的后代子孙很幸运,因为英国长期以来在不断地收集艺术品,并将其登录造册。英国为数众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所珍藏、展示的各种各样的文物,成为人们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一个举世罕见的宝库。英国的博物馆包括各主要的国家级收藏机构以及约1000个独立的博物馆,其中近800个博物馆由当地政府提供赞助。

位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英国收藏文物数量最多的机构,几乎各种主要的学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同时,其对外展示的数千件珍贵文物中还包括了来自古埃及、古亚述王国和古希腊的艺术珍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宝库。大英博物馆还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和展示,并提供各种类型的参观向导服务。此外,大英博物馆新近完工的庭院和穹顶本身就是杰出的艺术作品。另外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去处就是国家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它包括科学博物馆及其在各个区域的分支机构、约克郡的国家铁路博物馆和设于布莱德福特的国家摄影、电影和电视博物馆。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和国家美术馆同样收藏了大量丰富的艺术品。新建成的苏格兰博物馆致力于收藏与国家历史相关的文物,凭借其富于想象力的展品陈列很快就声名鹊起。苏格兰其它的博物馆都是专题博物馆,其中包括飞行博物馆、服装博物馆、战争博物馆以及农业博物馆等等。位于卡迪夫(CARDIFF)的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和北爱尔兰美术馆的藏品中不仅包括各种艺术精品,同时还收藏了很多代表本地区文化的艺术品和文物。

英国的独立博物馆和美术馆进行收藏、展示的主题极其丰富,其中甚至还包括一个为热心打理草坪的人士而提供的割草机博物馆。

在英国,包括伦敦、伯明翰、考文垂、曼彻斯特、伊普斯威奇、格兰扁和贝尔法斯特等很多城市都建有以运输史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同时还展出很多二十世纪的老式汽车。不过,在英国,以令人惊叹不已的航空史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数量更多。

媒体

英国报纸的人均销量比任何发达国家的都多。全国共有约1350种报纸,7000种周刊和杂志:《每日快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星报》、《太阳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星期日快报》、《星期日镜报》、《星期日邮报》、《人民报》、《星期日电讯报》、《观察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和《经济学家》等。到2004年3月前的6个月,英日报每周发行总量为1270万份,周日发行量为1400万份。

通讯社主要有3家:路透社、新闻联合社和AFX新闻有限公司。英国共有5家通过地面发射的覆盖全国的电视台,即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三频道 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第四频道(Channel 4)、第五频道(FIVE)和专门针对威尔士地区并使用威尔士语的S4C。此外还有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如天空电视等。

阅读全文

与英国的文化来自于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什么时候去旅游最好 浏览:956
越南肠粉哪里有 浏览:747
越南紫薯多少钱一箱 浏览:57
印度出兵阿富汗要从哪个国家进入 浏览:487
伊朗国旗标志什么意思 浏览:205
多少年中国的地方发生非典疫情 浏览:437
意大利球踢的怎么样 浏览:381
意大利语中的ti是什么 浏览:999
英国有多少个直辖市 浏览:388
美国为什么要袭击伊朗军官 浏览:291
印尼番泻叶是什么药 浏览:499
伊朗黑纱什么意思 浏览:573
印度一期士官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600
印度火牛阵是哪个国家 浏览:972
伊朗人是古代什么种族 浏览:16
印尼人均收入多少与中国对比 浏览:726
中国在伊朗经济发展怎么样 浏览:406
英国首相官邸贴春联写的什么 浏览:667
意大利表有哪些牌子 浏览:574
2021奥运会中国男篮多少名 浏览: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