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7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统治,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宗教专制政策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内阁制”,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
英国革命的意义
1、英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英国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和成为工业强国创造了前提。
4、英国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5、世界史的观点看,英国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6、英国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旧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B. 英国革命后,建立起了什么制的政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
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英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共和政体。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光荣革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开启了先例。一般君主是终身制的,君主的地位从定义上就已经高于国家的其他公民(这是君主与一些其他元首如独裁者的一个区别),往往君主属于一个特别的阶层(贵族),此外世袭制也往往是君主的一个特点。
君主虽然是国家元首,但君主的产生方式与权力范围,会依各个国家的制度而不同;纵使是同一个国家,往往在不同时期,君主的产生方式与权力范围也各不相同。君主立宪制与一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它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妥协性,落后性,局限性。英国在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首先确定。
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则仍为现代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如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西班牙、卢森堡、瑞典、泰国、日本、柬埔寨等。
君主立宪制是现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实质是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是最重要的国家权力。英国的议会制度奠基于中世纪的“自由大宪章”“牛津条例”等封建法律文献。它们所确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基本原则,构成了英国立宪政治的政治基础。1688年的“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而作为重要成果的《权利法案》是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文本。现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在保留古老的宪政传统和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上,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D. 英国 光荣革命 后确立了怎么样的政治体制
英国新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国王统而不治,国家权力由君主转移到议会。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E.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确立目标是什么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其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和宗教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迫害非国教徒,特别是迫害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教徒”,引起资产阶级对斯图亚特王朝的强烈不满,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因此,从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到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时止,英国的政治体制属于封建君主专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通过内战,议会军打败了王党军队,英国议会于1649年以叛国罪处死查理一世并宣布为共和国。在此期间,掌权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尽管年英国出现了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的“护国主”政府,并多次解散议会,但其政治体制至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前仍然属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共和制。 由于克伦威尔死后,高级军官们争权夺利,造成英国政局混乱,严重影响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巩固统治秩序,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途径。这时,逃亡在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洞悉了英国国内的政局变化,乘机在法国发表宣言,表示如果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意他回国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将不追究革命期间处死其父亲的责任,不改变革命期间造成的土地和其他财产的变动,并尽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意流亡在海外的查理一世之子返回伦敦,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虽然,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意查理二世回国,是以不改变革命成果为条件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的国体也未改变,但查理二世登上王位表明从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开始,英国的政治体制已经由前面的共和制转变为君主制了。 后来,由于查理二世的背信弃义,实行反攻倒算政策,激起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失望和不满,特别是查理二世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力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这不仅激怒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也使英国旧贵族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一部分旧贵族于1688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在英国的统治,邀请其女儿和女婿(荷兰执政)来英国担任国王。为了避免国王专权损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保证英国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他们吸取了查理二世复辟以来的教训,对王权进行限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四不准”,后来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的法案,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英国国王最终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到19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在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内确立起来。因此,从1689年开始,英国的政治体制应属于君主立宪制。根据我们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体制的变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从1640年至1689年,英国的政治体制的变化应该是封建专制→共和制→君主制→君主立宪制,
F. 为什么英国革命突出自由而忽略平等
英国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即:英国模式的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是虚位君主;议会掌握国家权力.体现了自由.)但这个时候的议会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没有实现真正地平等.所以后来才会出现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英国宪章运动等等一系列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才日趋完善.法国革命强调的是全民性.我们一般都管它叫法国大革命.巴黎人民有好几次武装起义,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统治.法国真正的做到了平等。
比如说:法国现在的选举就有直接选举众议院议员.人民的平等可见一般.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它国家中的封建势力异常强大,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充分说明了共和制度确立的艰难.更多强调平等的话,自然就会以牺牲自由为代价.在这里需要注意,美国是结合了法国的平等思想,而不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充分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我们是新兴的国家,国内没有所谓的封建势力,所以说不需要强调平等,民众就把平等看做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自由,美国是个开放的移民国家,兼容并蓄,自由理念体现的是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