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国人在中国大城市分布及数量
以下数据是结合国家出入境处、外交部以及城市人口管理局调取结合的,属于东南大学2014年关于进一步研究我国利用国外劳动力的优势论文提出,请不要乱向外提供数据
一 美国人,2012到2014年,在北京分别是12541、13258、14010人,这是常驻的,而根据酒店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临时居住人口分别是21001、24058、23471人。在上海,分别是9521、9617、10473人,临时人口3258、3647、2951人。在广州,分别是6387、6147、8948人,临时人口,分别是2358、2473、2249人
二 英国人,在北京分别是6387、6942、7048人,临时人口1432、1547、1698人;在上海,分别是3687、3217、1854人,临时人口687、658、621人;在广州,分别是1475、1587、1394人,临时人口674、487、621人
三 只能暂时透露这么多了,因为是国家课题用了10几万去调查回来的数据,再透露的话,就不尊重知识产权了
B. 历史上在中国当过官的外国人有哪些
1. 自1579年(明万历七年)起,西方传教士不断来到中国。到了公元1636年(崇祯九年),全国信教者已达三万八千多人,至公元1683年(清康熙二年),信徒几近廿万。
这些传教士学识精博,他们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取信于中国官民,把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与传教给合起来,既有利于他们的传教事业,也为东西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 明末清初来华的传教士很多,着名的有艾儒略、汤若望、南怀仁等,其中对东西文化交流有重大贡献者,首推意大利人利玛窦。他到中国后,先居澳门。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到广东肇庆,并留居了十五年。这期间,他学习华语,翻译西方数学、地理等书籍,并遵守中国习俗,甚至留发蓄须,一如中国儒者。
3. 其后于公元1601年至北京,向万历进贡方物,并上“陈情表”,表述自己对中华文化之仰慕,以及对天文地理素有研究的情况。自此他定居北京,开始介绍西学、传教及将中国【四书】等经典翻译成西文。公元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利玛窦病殁于北京,终年58岁,钦赐葬于北京城外。朝廷为其立之墓碑称赞他是“彬彬大雅君子”。
4. 清朝初年,由于欧洲教皇严禁中国教徒尊孔祭祖,而清廷又怀疑外国传教士参与反清之活动,遂决定禁教。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规定除在北京供官职外,其余传教士均逐出中国,并严禁百姓信教。清廷禁教,传教士在华活动因而中断,东西文化交流也随之停止。
中国科技之发展:
西方科技传入中国
欧洲在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基督教各教派为了竞争势力,积极扩张海外教区,中国成为传教士的重要目标。西元1582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华,成为近世传教士东来的里程碑。利玛窦以儒生姿态与中国士人交往,大获好感。西方的学术、科技借由这些传教士的引介,渐为中国士大夫所知晓。其中明末徐光启与李之藻因利玛窦而改信天主教,并与利玛窦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着作。徐光启和利玛窦所译的《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约西元前4世纪)编着的。今天我们所用的数学术语许多是源自此书。李之藻则与利玛窦合译《同文算指》。
受西方数学的影响,徐光启特别强调“理论”的重要,清楚的看出了传统中国数学的缺失,即传统的数学着作强调难题的解法,而不发展理论,徐光启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强调要以数学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
晚明科学的复兴
明代的前期与中期,科技研究呈现停滞。但到了晚明,中国学者又有了一番新的作为,最为人所称道的科学着作如宋应星《天工开物》、李时珍《本草纲目》。
这本撰于西元1637年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网络全书,附有二百多幅工艺流程插图,生动的反映了在晚明时期极有活力的工匠传统。【天工开物插画】这本书不只是工艺技术的分析介绍,宋应星更企图以“气”的哲学说明这些工艺技术。
李时珍是一位名医,他有感于当时药学书籍的错误,造成吃错药的现象,而且从宋代以来新药频出,因此李时珍决定编修一本新的药学书。结果这部《本草纲目》共收药物1892种,医方11096则,插图1160幅,成为此后的医学经典。除了医学上的成就外,《本草纲目》也包含生物学的知识,尤其探讨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遗传与相关变异的现象。在约三百年以后当达尔文(C. Darwin)在建立他的演化论时,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找到了生物变异的历史依据。
清代西方科学的传入与中挫
明末以来,中国学者对于西学的态度大体而言是开放的。康熙时期进行历法改革,一些中国官员大肆抨击西洋历法,康熙皇帝深感朝廷的中国官员中竟然无人理解天文数学,故自行发愤图强,研习西方科学,如代数、几何、生物、物理等。并命官员编修《数理精蕴》一书,尝试融合会通中西学术。
此外如王锡阐(1628~1682A.D.)与梅文鼎(1633~1721A.D.)都是融合中西方科学的杰出学者。王锡阐在西方天文学的知识基础上,提出行星绕日的一套理论解释。梅文鼎则会通中西数学,建立此后中国自主发展数学的根基。
雍正皇帝上台后(1723A.D.),禁止基督教的传教活动,教士被下令出境,西学的传入也因此中断。一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科学才在战船火炮的护送下再次进入中国,这也引发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于西方科技的复杂感情。
西学第二次传入中国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洋务运动起,中国开始大量翻译西方数学,在这个时期,着名数学家李善兰、华蘅芳执笔翻译了一批着作。由于洋务运动的关系,国家也开始制度化的推动西方数学教育,洋式学堂成为数学教育的基地,1862年北京同文馆的设立是一里程碑,1866年增置算学馆,召收学生。1903年清朝颁布“奏定章程”,自初等小学堂(7岁入学,5年毕业)起即有数学课程,大学堂(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分为六门(门相当于现在的系),其中数学为一门。1905年废止科举考试,欲进公职者的捷径是进入西式学堂。民国初年以后,开始实施新学制,数学已成为全体学生必读的科目。自1920年代起,中国的数学家在吸收消化西方数学之后,已能够自主的在此领域上求取表现。
其他如西方物理学、化学、天文学也在十九世纪中期传入中国。如李善兰将牛顿(I. Newton)力学三大定律第一次介绍到中国。徐寿有系统介绍西方化学。李善兰与人合译的《谈天》一书有系统的介绍了当时西方的天文学,于是一套建立在牛顿力学体系上的西方近代天文学知识在中国扎根。西方医学也伴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教会在开设医院的同时,也都在医院附设学校。1854年美国人嘉约翰(J. G. Karr)夫妇在广州设立博医局,一般认为这是西方医学中国的开端。1865年中国人自己在同文馆中设立医学科。然而,与数学、物理、化学不同,西方医学始终没有取代中国传统医学。民国初年以来,一些激烈的改革者因信仰西方科学,曾主张取缔中医,如民国三年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汪大燮。这场中西医的优劣论争,至今余火未熄。
西学东传对中国之影响:
1. 宗教传播:
传教士来华,宣扬基督教义,天主教在中国日渐流行,信�日多。
2. 翻译:
在西学刺激下,中国学者多译西籍,介绍西方科技文化,蔚然成风。
3. 考据学:
西方逻辑学传入,学者以客观态度研究学术,整理古籍,分许真伪,有助清代考据学之兴起。
4. 科学研究:
西方科学传入,以其具富国强兵及改善民生之价值,开关自然科学研究之领域。
图为-由南怀仁制造赤道经纬仪
西方传教士东来的背景:
新航路之发现:
公元1486年,葡萄牙人狄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其后,葡人伽马绕好望角,横渡印度洋而达印度,因而激发欧人东来之兴趣。
宗教改革:
公元1517年,欧洲发生基督教宗教革命,分裂为新旧两派。旧派失去原有西北欧之全部教区,其教士为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乃纷纷向海外发展,以广传其教,其中以“耶稣会”之传布最力。
思考题:
为甚么明末清初期间天主教未能在中国本土发展? 试加以说明。
明末清初传教士之东来
元代时基督教一度很兴盛,明清之际,许多耶稣会教士来华传教,造成了一次西学东传的高潮,西洋的科学技术,一新国人耳目,为中西文化交流,带来了深远之影响。
赫德
赫德 (Robert Mart,1835—1911) 英国人,生于北爱尔兰。字鹭宾。1853年,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毕业后入英国外交部。1854年奉派来华。初在香港,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署翻译学生,后调任宁波领事馆副翻译。1858年转任广州领事馆副翻译,并充当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时“三人委员会”的秘书。1859年任广州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曾代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职。1863年9月任上海税务司。同年11月继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上任后,制定并推行一套由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从而控制中国的财政收入,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扩展列强特别是英国的侵略势力。1867年支持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使臣,出使欧美各国。1876年订立《烟台条约》时,担任李鸿章的助理,配合英国公使威妥玛的讹诈活动。中法战争期间,暗助法国侵略者,策动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特纳签订《中法新约》。1901年支持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908年请假回国,至死始卸任。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8年之久,是英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着有《“这些从秦国来”:中国论集》。1975年费正清等还编辑出版了《总税务司在北京: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致金登干书简(1868—1907)》。
南怀仁曾在明清两朝先后出任钦天监等官职,主管历法的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