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国的天网卫星通信系统是怎样发展的
英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己的专用军事卫星通信网的国家之一。它的“天网”卫星通信系统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波黑危机、1997年英国撤出香港的通信高峰期和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行动中,充分发挥了专用军事卫星通信的优势和作用,显得物有所值。
“天网”系列卫星计划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现已发展了几代。“天网”1包括“天网”1A和1B两颗卫星,分别于1969和1970年发射。其中“天网”1A因转发器故障仅用了不到一年,而“天网”1B则由于远地点发动机故障而没有进入预定轨道。“天网”2也包括两颗卫星,均在1974年发射。其中“天网”2A发射失败,而“天网”2B则一切正常,发射20年后还仍在服役,
后来,由于从中东和远东地区撤军,英国感觉已没有必要维持昂贵的军用通信卫星和众多地面站,于是在1975年取消了“天网”3计划,改为租用美国和北约的卫星。然而,随着世界军事、政治的风云变幻,英国对拥有独立军用卫星通信能力的需求后来又显着增加。
1982年的英阿马岛冲突更加强化了这种需求,从而促使英国重下决心维持自己独立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提出实施“天网”4计划。
“天网”4系统分为两代。第一代“天网”4系统包括3颗卫星,即“天网”4A、4B和4C,这些卫星带有4台超高频和2台特高频转发器,装备了特高频和超高频天线,可支持潜艇等移动用户通信,具有抗核电磁脉冲(EMP)能力和抗干扰功能。“天网”4A首先于1988年发射入轨。1990年,由于海湾地区局势紧张,“天网”4B和4C也匆忙入轨服役。从而完成了第一代“天网”4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组建。
第二代“天网”4系统中的卫星是从1998年开始陆续发射的。它也包括3颗卫星,即“天网”4D、4E和4F。由马特拉公司设计制造,合同总金额约6.9亿美元。卫星仍采用三轴稳定方式,经过抗核电磁脉冲加固,并具有抗干扰功能。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和感到十分吃惊的是,英国国防部坚持在该卫星系列上使用与第一代“天网”4相同的结构和平台。这种平台是20世纪70年代初“欧洲通信卫星”(ECS)所用的平台,而欧美大部分卫星制造公司当时已不再生产和使用同类平台,都在转向使用更加先进和寿命更长的平台。ECS卫星平台限制了第二代“天网”4卫星的设计寿命,使其寿命只有7年左右,而当代通信卫星的寿命已可达14年。
虽然如此,第二代“天网”4上的通信设备都比较先进,增加了超高频可旋转大功率点波束天线,通信容量显着增大。星上除像第一代“天网”4一样带有4台超高频和2台特高频转发器外,还增加了2台S波段转发器。每台超高频转发器的发射功率提高到了50瓦。覆盖全欧洲的宽波束天线也可旋转。
此外,卫星还具有可调谐的特高频天线。该系统支持潜艇、水面舰艇、机载和个人移动通信,可使用直径不到1米的小型接收天线,而这对常规作战是非常有用的。
2001年2月8日发射的“天网”4F是“天网”4系列的最后一颗卫星。该卫星重1.5吨,设计寿命8年。它除载有4台超高频、2台特高频和2台S波段转发器外。还载有英国国防评估与研究局的一台试验传感器,用来测试外界核辐射。
军用通信卫星按频率一般可分为特高频(UHF,300~3000兆赫)、超高频(SHF,3~30吉赫)和极高频(EHF,30~300吉赫)三种。特高频卫星成本低,但易受干扰:超高频卫星比特高频卫星抗干扰能力强:极高频卫星抗干扰能力最强,可提供的频带也宽,易于实现星上处理。
天网卫星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