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国居民在中国哪个地方定居得最多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成都重庆西安大连青岛乌鲁木齐沈阳哪里最多
中国居民在上海或者在北京居住人口广州也是非常多的。我说的现在时节融合的很厉害,我们不管到哪里去居住?我们都应该遵守当地的法律,这就可以了。
B. 2010- 2011 年上海的日本人韩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法国人印度人 荷兰人德国人,瑞典人各有多少
大概二万多人
C. 中国第一个租界在哪里
中国的第一个租界的出现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有关。1842年中英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一共有13款,内容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清廷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作为通商口岸,并且准许英国商人和家属在这些城市自由居住。
根据《南京条约》的规定,英国驻上海的第一任领事巴富尔来到了上海,成立了英国领事馆,并且胁迫当时的上海道台宫慕火通过了《上海租地章程》,把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约55万平方米的地方划给了英国人作为居留地,这也是各国列强在中国内地占有的第一个租界。
拓展资料: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涉及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税款协商。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于南京(时称江宁)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英国强占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五口通商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
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上海的人口
记者从上海市统计局获悉,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信息,该市现有实际人口总量为1696.94万人(包括常住人口和来往于上海,并在上海停留一天以上、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从人口规模来看,上海已成为仅次于东京、墨西哥城、圣保罗、纽约的世界第五大城市。
据统计,1990年上海户籍人口为1283.35万人,2000年上升为1321.63万人。上海市户籍人口增长原因是人口净迁入,而外来流动人口是上海人口总量增长的主要来源。上海外来流动人口1988年仅为106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升至387.11万人。上海已经成为全国三大省际人口流动中心之一。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200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为5.5‰,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3‰。
据悉,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变动从1993年起,已连续八年负增长,在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上海市是唯一人口自然变动呈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域。
上海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05年上海人口概况透露,2005年本市“实有人口”已超过1900万;而外来常住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数据增加139万人,年均增27.8万人。外来人口的流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市户籍人口结构上的不足,为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的人口资源。
“实有人口”是指在本市居住的常住人口加上在本市居住一天以上半年以下的外来人口。据1%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本市实有人口已达1921.3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占实有人口69.8%;常住外来人口占22.8%;半年以下外来人口占7.4%。
统计显示,2000年以来,本市外来人口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速。2005年,来沪居住一天以上外来人口达到581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人,增长8.4%。其中来沪半年以上的外来常住人口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4万人。新增外来常住人口主要被郊区吸纳。2003年起,中心城区外来人口开始向周边扩散,外来人口总量从2003年末的130万人下降为2005年末的126万人,外来常住人口从102万人下降为97.6万人。其中唯有普陀区的外来人口仍呈增加趋势。2005年,普陀区外来人口为26万余人,比2003年增加近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增加近2万余人。
与此同时,在经历了2004年户籍人口的较大幅度增长(该年上海市户籍人口增长10.62万人)后,本市户籍人口增长已回归到最近几年年均7万到8万人的水平。2005年末,本市公安户籍登记人口1360.26万人,比上年增加7.87万人,增长0.6%。其中出国及去外省市半年以上人口约20万人,因此全市户籍常住人口约为1340万人。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心城区的户籍常住人口比户籍登记人数要少约60万人,浦东、闵行、宝山和嘉定四区的户籍常住人口比户籍登记人数要多约50万人。人户分离现象进一步加剧。
户籍人口中老龄化水平明显趋高。本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005年达到了19.6%的历史最高水平,比2000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上海比全国要提前1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水平越来越高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统计部门还透露,在未来25年内,本市35岁到60岁年龄段的人将逐步进入老年人口阶段,这个庞大的人口群体(2005年为609.35万人)将极大地提高上海市老龄人口比重。
新华社上海4月18日电(记者黄庭钧)上海市统计局今天在此间发布了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公报称,到2000年11月1日零时,上海市全市人口总数为1673.77万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市共增加了339.58万人,增长25.5%。
公报显示,在普查时点前一年,即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全市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5.5‰;死亡人口9.49万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3‰。此次增加的300多万人,主要是外来流动人口大幅度增长所致。
统计表明,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每10万人中拥有的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由3250人上升为5247人,增长61.4%;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由22683人下降为18934人,下降16.5%。全市文盲率由11.1%下降为5.4%。人口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上海外来人口387.11万人,成人口增长主因
新华社上海4月18日电(记者黄庭钧)上海市今天公布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情况,全市总人口1673.77万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增加了339.58万人,增幅25.5%。其实,上海市的户籍人口从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8年自然负增长。很多人因此疑惑:为什么此次普查人口总数不见减少,反倒增加了300多万人呢?
对此,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上海市统计局局长潘建新解释说,此次人口普查,上海从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增加了外来流动人口普查。在统计口径上,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来沪不到半年的外来流动人口”包括进来。因此,此次增加的300多万人,主要是外来流动人口大幅度增长所致,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据潘建新介绍,十年来,外来流动人口规模越来越庞大,到此次普查标准时间,全市外来人口已达387.11万人。从邻近上海的华东地区流入的人口高达298.41万人,占全部外来人口的77.1%。其中安徽省来沪人口最多,占全部外来人口的三分之一。外来人口来沪后,主要居住在城郊结合部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浦东、闵行、宝山、嘉定、徐汇和普陀6个区的外来人口占外来人口总量59.4%。
潘建新说,外来流动人口在上海的居住时间越来越长。在387.11万外来流动人口中,在沪居住半年以上有305.74万人,占总量的79%。从外来流动人口在沪居住时间看,有222.31万人居住在上海一年以上,占外来人口总量的57.4%。居住五年以上的有70.17万人,占外来流动人口总量的18.1%。他说,由于上海在前几年就推行了“蓝印户口”政策,加上住宅建设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外来人口全家迁移来沪,目前外来流动人口以家庭户形式在沪居住的占总量61.8%。
潘建新说,外来人口来上海的主要原因是从事经济活动,因此主要是15到44岁的青壮年,总数有301.71万人,占总量的五分之四。据他介绍,上海是全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沪务工、经商,所以外来人口中从事经济活动人口居多,占总量的73.4%。他们在沪从事的主要职业是制造业、建筑业和商业服务业,占经济活动人口总量的59.3%,为上海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上海市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11月1日零时,上海常住人口为177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438万,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6‰,连续第13年保持负增长。
据介绍,与上海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增加了137万人,增长8.35%,年均增27.4万人。上海共有家庭户627万户,家庭户人口1667万人,集体户人口为111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438万人,占24.63%。
上海户籍人口连续第13年保持负增长。数据显示:本市常住人口的出生数为12.39万人,出生率为7.04‰;死亡人口为10.7万人,死亡率为6.08‰;本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6‰。其中,本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08‰;死亡率为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6‰。
上海市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常敏昨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27万左右的人口增长对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增长主要来自外来人口的流入,包括毕业生、外来劳动力和留学归国人员等。
而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到2010年常住人口预计达到1900万,这意味着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还有120万左右的增长空间,平均每年约24万左右
LZ笑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