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为什么英国大选对政治

为什么英国大选对政治

发布时间:2023-10-26 19:02:29

Ⅰ 英国两党政治的影响

1997年5月英国工党上台执政以来,对内对外强力推行执政主张,取得了执政以来经济稳定且持续增长等显着政绩,并于2005年5月5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第三次击败了保守党,实现三连任。英国现任执政党工党以相互竞争等执政方式,对英国政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后工业社会西方主流政党执政的一些客观规律,从而为我党进一步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处理党际关系:相互竞争
英国工党的执政地位不是历史形成的,也不是法定不变而永掌政权的,而是要通过五年一次的全国大选进行竞争而获得执政地位。大选是首先检验包括工党在内的执政党处理同在野党如保守党之间党际关系的重要关口和时机。处理得当,可以增加选民支持,多得选票;处理失当,失去其他政党的支持,可能丧失大选获胜的机会。英国虽然是典型的以惯例来规范政党参与选举的国家,但政党的活动包括五年一届的全国大选竞争,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渗透到政治运作的诸多环节。特别是大选年,政党间的竞争在民主、平等、合法和合理的过程中进行和平地、符合程序地竞争。然而,既然是竞争,肯定有胜利者,有失败者。因而大选惊心动魄,充满悬念。例如,2005年5月的英国大选,从1月份开始,在英国各地街头以及全国的一些城市,都可以看到工党、保守党相互攻击的各种创意的广告牌,还有各党派在社区、大学举行的规模不等的宣传会议。在2005年4月竞选活动序幕拉开的第一周,英国的三大政党——保守党、工党和自由民主党更是迫不及待地发力较劲,陆续公布了他们的竞选纲领。工党为了鼓励更多的选民到投票站投上自己慎重的一票,选举委员会煞费苦心,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竖起了两块三米多高的广告牌,广告牌上写着“5月5日投票”几个大字,非常醒目。其目的是提醒、鼓励选民投工党的票。工党一旦取得执政地位,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在处理同保守党、自民党和其他小党党际关系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手法:一是为排挤竞争对手,抓住对手弱点竭力丑化和孤立对方。二是拉拢、分化、瓦解对手。三是与对手讨价还价。一旦发现对手的主张、见解对自己有利,则抛却政见分歧加以吸收。
(二)处理党政关系:党政合一
处理党政关系的执政方式,是一个执政党执掌政权、主导公共权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个执政党执政方式科学与否的重要标志。从英国惯例来看,无论哪一个政党取得执政地位,都需要全面接管政治权力,掌握中央行政大权,承担起内政外交的领导职责。这样面临的问题是必须一党单独组阁,迅速组建政府并和政府打交道。执政党党团与党的领袖及首相三位一体,党政兼职,既有立法权又有行政权,还拥有党内实权。[1](P595) 英国工党自1997年执政以来,也按照上述惯例组建政府,控制内阁。就控制内阁而言,英国工党政府实行内阁制。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由议会的多数党领袖组成,是英国国家政策的制定机关,是整个国家政权的枢纽。工党要顺利执政,首先要控制内阁,内阁成员的人选全部来自工党。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政府由全体大臣,国务大臣、各部政务次官、执政党的督导员和王室官员等组成,所有这些都称国务员。而内阁只是国务员中的一部分,除首相外,一般由外交大臣、国防大臣、财政大臣、大法官、枢密大臣等组成。内阁成员既是政府的行政官,又是议会立法的成员。首相既是党的领袖,也是内阁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英国政府体制中执政党、立法和行政相结合的体现者。这样,执政的工党既控制议会,又支配着内阁政府。再加上首相作为工党的领袖控制着本党以及督导员控制着两院本党议员,一般情况下能保证立法权与行政权的一致性。另外,由于大法官、最高上诉法院法官等重要司法官员也是由首相向女王推荐并任命的,因而事实上首相也控制着司法权。这样,执政的工党就凭借拥有影响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权力的优势,制定并执行反映本党政治价值取向的对内对外重大政策。[2](P77) 实际上由一党统揽了立法、行政大权。[3](P56) 可见,工党采用的是党政合一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其主要表现形式可概括为: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控制内阁、组织选举,参与社区活动,联系公众和社会组织,争取选民、取得政权并巩固执政地位等。
(三)处理党与民众关系:朝选民“一边倒”
民众的支持是一切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选民的支持构成了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无论是什么性质的政党概莫能外。英国工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从首相到各位大臣、从每位工党国会议员到每位工党地方议会议员,非常重视与选民的互动和沟通,及时传递亲民信号,千方百计处理好党民关系,极力树立民本形象,竭力减少执政阻力,优化执政环境,“选民才是真正的上帝”、“选民就是执政的希望”的观念十分明显。例如,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大众福利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对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教育及医疗卫生制度进行强力改革,使其更有利于中下层选民。此外,在控制公共开支、削减财政赤字、还权于民等方面,工党政府也做了很大努力。例如2000年在伦敦市进行了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由选民直接选举市长、下放苏格兰议会和威尔士议会的权力等,这些共识和做法都是建立在倾听民意的基础上而实现的。总之,工党政府刻意塑造一个与民休戚与共的形象,并且取得了经济连续稳定增长等政绩。而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绩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亲民形式实现的。一是通过设立网站树立亲民形象。工党总部网站栏目齐全,选举意愿强烈,开放性强。如可以在线注册加入工党、在线注册做常年选举志愿者、在线为工党大选捐款。网站面向社会开通首相和大臣电子邮箱,民众可以就自己关心的任何问题,包括对工党的重大决策,直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提出意见、建议甚至批评和抨击。发给首相的邮件,回答结果会在网站上公布。工党还专门开通了工党学校管理者网站,目的在于加强工党与各地学校的沟通,提高教育质量。另外,许多工党议员除在各自代表的选区卓有成效地搞好每个“周五服务日”外,也在各自代表的选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对外公布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传真电话等,全天候为选民服务。二是通过多媒体互动树立亲民形象。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现代西方社会制度下,政治与选民间的疏离感却越来越强烈,普通大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越来越低,这一点在英国也不例外。为克服这一政治现象,进一步密切政府与选民的联系,工党政府非常重视现代化传媒对加强工党与党内外沟通所产生的“喉舌”、“桥梁”作用以及对推行政府决策的辅助作用。一些大臣和工党议员经常主动邀请媒体和积极接受媒体的邀请、亲自上网互动聊天;基层活跃分子广泛发动小组会、支部会,鼓动市民通过电子邮件、电视、广播访谈、网上留言、手机短信等形式就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向工党的决策机构“全国政策论坛”建言献策。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英国社会民主制度下政治与民众之间的疏离感,密切了政府与选民的联系。三是首相和大臣以身作则树立亲民形象。例如,前任首相布莱尔(于1997年登上首相宝座,时年43岁),年轻活跃,很擅长与民众和媒体沟通,颇具亲和力,一度被英国民众广泛认同,甚至被认为是欧洲新一代政治家的典范。特别是布莱尔咧嘴露齿的笑容、生龙活虎的精力、平易近人的形象使得党内党外、老老少少对他都颇有好感。尤其是布莱尔利用工作视察、电视采访、给报刊写亲笔信、网上做客等形式,加强与英国平民大众交流,在英国民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处理党与媒体关系:自由与干预适度结合
英国现代化造就了高度发达的信息业,媒体对政治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大,大众传媒有“第四种权力”之称,因而处理好同新闻媒体的关系已成为工党执政的重要课题。[4](P24) 工党执政之初,正是英国媒体处于急剧扩张的时期。到目前,英国的电视台已发展到拥有400多个频道的传媒帝国。其新闻产品和英文节目跨越和占据了世界传媒版图上的大部分角落,并享有不可撼动的地位。BBC的全球电视新闻服务——BBC世界(BBC World)节目被传输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在英国无线电广播中,BBC迄今保持着统治力量,收听率达到了人口的56%,其节目产出占所有广播节目的30%。另外,BBC不但通过“世界服务”制作电视节目,而且也制作广播节目,目前BBC已经拥有全球1.2亿的听众。在期刊方面,如《私家侦探》(Private Eye)和《经济学人》(Economist)都是非常成功的出版物。目前全英有3000多种期刊杂志在发行,现在仍然不断出现新杂志,期刊杂志正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下快速发展。如今,英国传媒在资本和有序的市场运作下,其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传媒领域的电视、报纸、期刊等不同的新闻产品,在细分的市场、合理的定位、稳固的消费群和完善的组织形式下更是描绘出了一幅英国的传媒地图。总的来说,新闻产业在英国如同在其他一些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成为一个强劲的经济产业部分。在英国。有80%的成人至少读一种全国性的报纸,而星期日报的阅读率是75%。在英国的某项调查中显示,作为信息获取的来源,电视和报纸排在了朋友、家庭、政治家和其他信息资源之前的位置;在现代工业化的国家中,2/3的公众是通过电视获得国内和国际新闻的。电视在所有媒体中,是对最大人群产生最大影响力的媒介。[5] 因此,布莱尔当上工党领袖后,更加重视媒体对工党政府的正负面影响,重视媒体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调查结果,认为舆论监督是密切执政党与外部联系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信任,促进政府的信息透明化,有效制约政府职权的重要“法宝”,“以更为专业化的方式使党与媒体有机地结合,以媒体为坐标设计党的竞选战略”,[6](P39) 同时非常注意政策的包装,以此树立工党的形象。工党明确规定由首相新闻发言人协调内阁大臣和政府各部对外表态,并宣布禁止工党议员在媒体上攻击党的政策,违者给予严厉追究。执政的工党对于媒体持一种审慎的态度,新闻媒体享有比较充分的报道自由,政府很少直接进行检查和干预,除非在危害国家利益或政府形象时控制媒体。[7](P33) 纵观布莱尔及其工党执政的几年,处理“党媒关系”的执政方式主要有:直接占有或间接控制新闻媒体;重视对媒体的公关,化解媒体对执政党的消极报道,积极引导舆论导向;重视更新宣传观念和宣传方法,改进宣传机制,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当然,当舆论监督在事关政府形象或国家利益的时候,工党政府毫不手软。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尽管政府信息已经相当透明,尽管有一系列制度作保障,但在媒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里仍含有很多政治运作的成分,而且政府也会向媒体施加相当的压力。各个领域的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某种特定形式的控制或限制。可见,英国舆论监督自由是受到政府权力制衡的,而这种制衡的手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控制。[8](P13) 正如詹姆士·柯兰和科林·雷斯所说:“现在已到了同时解释媒体和英国政治的时候……一切证明,英国国家执政党正在嬗变过程中,它正在把具有北美风格的机制有步骤地纳入原本倾向左翼的英国工党组织内部,想方设法架构出一种联盟式的政治力量,全球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由默多克媒体帝国的迅速崛起彰显若揭,同时伴随着英国国家政治的迅速变化,伴随着国家政治人物比如布莱尔等对于全球化之下文化的嬗变和经济压力猛增的调适。媒体与政治互依互存的关系已经变得史无前例地更加密切,因而在单独一个国家的层面上已经无法进行判断和分析,然而对这种关系的分析无论对媒体还是政治,都是理解的基础。”

Ⅱ 英国大选为什么形成联合政府

按照英国大选规则,一个政党要想赢得多数议席执政,须在650个下院议席中,至少赢得326个议席。保守党获得306个议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但也没有达到在议会拥有多数党地位所需的326个席位。工党和自民党分获258个和57个议席。因此,保守党必须要联合组阁,保守党既可以联合工党,也可以联合自民党或其它少党都可以,前提是必须筹够326个下院议席。议会选举结束后,国王(或女王)召见多数党领袖,邀请他出任首相并着手组阁。照例,内阁名单早已拟好,议会表决通过后,新政府即告成立。最大的在野党(以前的工党)依法成为正式的反对党,组成“影子内阁”。

Ⅲ 如何评价英国政治制度!!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逐步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其政治制度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以两党制、常任文官制以及地方自治为主要特点。它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很大影响。
同其他国家的宪法相比,英国的宪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英国的宪法是不成文的宪法。英国宪法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它从未以一部单一法典的形式出现,而是由13、14世纪以来,在各个不同时期通过的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形式上多种多样的具有宪法性的法律构成。主要有《大宪章》、《人民公约》、《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等。

2、英国宪法是柔性宪法。英国的宪法性文件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同普通法律一样,其法律地位也是同议会制定的其他法律一样。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英国宪法的非法典化,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任何一届议会能够约束它的继任议会,也没有任何议会不能改变它的前任议会的立法,这样,在英国的政治实践中 ,很难形成关于宪法限制或权限的统一模式。

3、政治习惯的作用。政治习惯是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为人们认可和接受的行为规范。在英国,政治习惯是几个世纪的有意识的努力的结果。这样的政治习惯有:国王必须委任下议院的多数党领袖组建政府, 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并向议会报告工作等等。这些习惯被政治实践者认真遵守,以至于它们成了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三权分立国家。首相可以被看作当代英国政治中最有权势的人,首相是政府的首脑,是内阁的主持人,是议会的议员,同时也是女王的最高政治顾问。首相、内阁、议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议会(多数党) ←←←←←←←负责←←←←↑

↓领 ↑

↓袖 ↑

首相 —领导— 内阁 —领导— 政府
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政治制度既古老而又有鲜明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它的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结合、"议会至上"的议会内阁制。
英国选举制度是单选区相对多数票取胜,这对两大党有利。一般而言,在大选中获胜的大党,都没有得到总票数的50%,但当选的议席超过一半以上而单独执政。不论工党或保守党获胜都是如此。而自由党最吃亏,它取得不低的得票率,但所获得的国会议席很少,与得票率完全不成比例。(自由党在1988年与从工党分裂出去的社会民主党合并,改称为自由民主党)。
英国的两党制并不是铁板一块、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着很多弊端。首先,从两党制中产生出来的执政党不能充分代表民意。英国两党制是由英国的选举制度作保障的。英国现行选举制度是单选区出线制,以大选中获议席多少定胜负,而不是依选票情况。这就造成这样一种矛盾现象:有时反对党所得选票反而会超过执政党,其次,两党制对小党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小党在选举中的得票率同其在下院所得席位不成比例。第三,两党制造成英国政治上的保守。最后,两党制促进了英国公众中的政治冷淡主义倾向。两大垄断政权,使得许多对两党都不喜欢的人无从选择。在大选中,一部分这种人把选票投给了他较不讨厌的那个大党,而相当一部分选民根本就不参加投票。投票率低是英国的一个突出现象。尽管投票率在整个西方国家都有下降趋势,但英国属于最低的国家之一。
今年的英国大选,打破了两党制传统。

Ⅳ 英国大选是什么

英国大选(General electi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指英国选举最高立法机构英国国会议员的选举,英国的国会议员(Members of Parliament,MP)通常指下议院议员。国会议员最长任期为5年,但可因为解散国会而提前结束。

参选资格

大选的基本制度是简单多数选举制(First-past-the-post election system),即根据一党所占有的议员数量。如果一党拥有绝对多数的议员,则此党将组成下届政府,该党党魁则成为首相。如果没有任何党派拥有绝对多数席位,则合计拥有绝对多数席位的两个或多个政党将组成联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基本上其中最大党党魁将成为首相;或者单独一党成立政府,并通过与其他党派非正式的联盟和协议而得以延续。在缺乏多数席位的下议院中通过政府制定的法规,如其最后的数月中约翰·梅杰政府所面对的,则是非常困难。

这项制度并不是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的一种。在全国拥有20%选票的政党一样可以以得到区区数个席位而收场。这使此选举制度屡遭诟病,那些在比例代表制下将表现地更好的政党如自由民主党对此抨击地更为猛烈。而另一方面,此制度的支持者则认为现有制度使得英国政治主流之外的极端党派式微、联合政府很少出现,并且选区同其议员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








Ⅳ 英国为什么要提前大选

4月18日(周二)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突然宣布,将在6月8日提前举行大选,表示选举是保证英国脱欧以后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唯一途径。


3月31日,也就是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的两天后,苏格兰首席大臣正式签署并向英国政府递交“第二次独立公投”的公函。

所以说英国这次提前大选,受益的不仅仅是首相特雷莎·梅,苏格兰独立派也可能搭上这趟顺风车。

Ⅵ 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的产生体现了什么原则,理由是什么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实行普选制的国家,其选举制度不仅对英国自身的民主政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民主政治体系也具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简单扼要的介绍了英国选举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对中国选举制度的改革的借鉴之处,也就是英国选举制度的优点,做了重点的分析。

一、英国三大立法主体

在英国, 君主(monarch)以及下议院(又称平民院)和上议院(又称贵族院)两院(House of Commons and House of Lords)是法定的三大立法主体。当然君王的立法地位只是流于形式,而两院中的下议院又具有主导地位。

至今为止,上议院还不是通过选举产生,其中一部分议员是执政党政府建议英女王授封的终身贵族;另一部分则是世袭贵族,也就是说,他们的议员身份是由其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在英国的政治议事日程上,有关上议院的改革以及是否废除上议院的争论已持续多年。经过改革,上议院中世袭贵族议员的数目已经大大减少,但其变革现仍处于进行当中。

历史上,英国议会上、下两院之间一直存在着权力斗争。这方面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一直延续到17世纪,下议院的权力才逐渐变得越来越大。到了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政府处在自由党执政时期,下议院的优势已是毋庸置疑的了。在立法方面,只要是下议院通过的法案,上议院能做到的最多也只是拖延一段时间,但是却很难完全推翻有关的法案。

所以,在立法方面来说,上议院虽然仍然具有修订法律的职能,但是议会权力的中心已集中在由选民选出的659名议员所组成的下议院。下议院议员的工作是就政府提出的法案进行辩论和投票。如果这些法案在下议院得到通过的话,法案将送交上议院进行审议和最后批准。可见,一项法案的批准,经常要通过冗长的立法程序。英国并没有正式的宪法,政府执政是基于习惯法(即以过往法院判例和惯例作为依据)。所以英国最终的立法权基本上掌握在下议院。

二、英国选举制度

下议院议员是通过普选产生的。凡英国公民以及爱尔兰共和国公民(其公民为选举目的时不视为外国人),年满18周岁或自选举登记公布日起12个月内将满18岁者,在没有法定的丧失选取权的情况下,并且居住在规定选举登记的选区内(根据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Act 2000),均可以参加下议院的选举投票。投票人要参加议会选举必须在所在选区(a parliamentary constituency)进行登记,并列名在选举登记(electoral register)之中。

那么,下议院选举制度的基础又是什么样呢?整个英国被分为659个选区(parliamentary constituency),每个选区的选民人数约为五万名,每一个选区都要选出一名代表成为下议院中的议员(MP)。所以,下议院一共由659名成员组成。根据最新的《2000政治党派、选举及全民投票法案》(Political Parties,Elections and Referenms Act 2000),规定原来由几个边界委员会(Boundary Commission)共同履行的职权现通归选举委员会执行(Electoral Commission),再由选举委员会根据《政治党派、选举及全民投票法案》建立四个边界委员会,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各有一个。每个边界委员会由2到4名成员组成,只有选举委员会的委员或副委员才有资格担任其成员。选举委员会直接对英国议会负责,而并非对任何政府部门负责的独立机构,其最明显的功能是在大选中的规划角色:包括各选区候选人的登记功能,以及全民投票和政府行政区域划定等有关选举的重大事宜。

选举委员会将定期对每一个选区的选民进行核查,并对选区进行调整。比如说,某一个选区的选民人数增多就可能需要增加一个新的选区,而某一个选区的选民人数减少,则可能需要废弃这个选区或将其并入其他的选区。选举委员会对选区的划分以及选民登记等事项的决议,一般来讲都会得到英国各政党的认可。对选举委员会决定的诉讼在历史上来说也鲜有成功的案例。如案例:R v Boundary Commission for England,ex parte Foot [1993] QB 600。

英国下议院选举的原则是每一个选区都有数目相等的选民,每一个选民都有平等的选举权,用一句话概括来讲就是:“一人,一票,一价”(one man,one vote,one value)。选举的方法是 “简单多数票当选”(first-past-the-post),即每一个选民只能投一票给一个候选人,在这个选区内获得最多数票的候选人当选为本选区的下议院议员。

选举委员会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包括工党、保守党以及自由民主党三个主要政党在内的英国各政党将会在整个英国各选区逐一争夺每一个议席。各政党的地方组织首先负责挑选本党在659个选区的候选人。候选人一旦确定下来,各政党就要展开激烈的竞选活动,核心是宣传自己的候选人和攻击竞选对手。竞选中,候选人会不断走访选民,发表演说。各政党还将以政治集会、设宣传车以及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等形式,扩大本党的影响,替本党候选人拉选票。在英国选举中,政党的影响度非常重要,候选人如果没有政党的帮助,通常根本不可能获胜。选民一般不看重候选人,反而更看重他(她)所代表的政党的总体表现。竞选一般仅持续3—4周,时间虽短,却很激烈。议会选举结束后,国王(或女王)召见多数党领袖,邀请他出任首相并着手组阁。照例,内阁名单早已拟好,议会表决通过后,新政府即告成立。最大的在野党依法成为正式的反对党,组成“影子内阁”。

三、英国选举制度的缺点和优点

英国一直坚持的“简单多数票当选”(first-past-the-post)的选举方法向来争议颇多。批评者认为,这种选举方法有失公正,因为按照这种方法,一个候选人在本选区内即使有大多数选民没有投他票的情况下,他(她)也有可能当选。比如说,A 获得了10,000张选票,B获得了7,000张选票,C获得了6,000张选票,结果就是A以最多票数当选,但是在这个选区内还是有大多数选民是不支持他的。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讲,对A来说,超过7001张选票以后的选票其实都是废票。

这样的选举系统最终将导致一个政党在全国范围内所获得的选票总数和其在下议院所拥有的议席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在1992 普选中,保守党仅获得了全国41.9%的选票,然而在下议院中却占51.6%的议席。而少数党在这种选举系统中举步履维艰,如自由民主党虽然获得了全国17%的选票,而在下议院中却只占到3.2%的议席。又如绿党在全国的得票总数可以数以万计,但是却不足以赢得某一个特定选区而没有赢得下议院议席。

在2001年6月的普选中,统计数字如下:

政党 议席 所占议席% 所占总选票%

保守党 166 25 32

工党 412 62 41

自由民主党 52 8 18

其他 29 4 10

这个统计再次说明一个党在普选中的总得票数和其在下议院中所占议席数是不平衡的。在各选区普选的竞争中,成为第二名没有太大的意义。一些党派在很多选区成为第二名,反映在下议院中占的议席数与获得第三、第四名的没有什么区别。对于小党派而言,他们要在选区中胜出的唯一的可能性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地方代表性,例如:苏格兰人民民族主义党的候选人在苏格兰的某选区就极有可能胜出而获得议席。

但应当指出的是,“简单多数票当选”(first-past-the-post)的选举方法也具有其优越性。这个选举方法简单易行、容易理解,能够简单迅速的获得各选区及全国的选举结果。并且议员(MP)与选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议员更能在下议院中代表其选区的利益发出声音,而这在其他某些选举系统中却并非如此。议员与其选区的这种联系,也使得其他一些机构,如议会行政委员(Parliamentary Commissioner for administration)的工作更有效率,因为议员能直接将本选区的不满和建议向议会行政委员提出来。另外,一个议员也能考虑到本区的实际问题来寻求解决方案。例如:一名来自拥有很多外国移民人口选区的议员,很有可能会提出一个有利于移民的议案。从另一方面来说,议员只有尽其所能地代表其选区的利益,才能在下一届为自己或本党的其他候选人赢得更多的选票。

进一步说,这种选举系统的优点还有,它一般会选出一个在下议院中占大多数议席的政党,并由这个政党组成内阁。所以当普选结束,政府以及首相实际上也随即产生了。英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可以让一个政党赢得绝对多数的席位,成为执政党,而不需要与其他政党组织联合政府。因此首相、政府和议会之间会有更好的合作关系,更能有效率地开展工作。而在有些国家情况并非如此,如在有些选举制度下, 更有必要由几个政党组成联合政府,而联合政府较难获得共识,对解决急迫的政治难题上很难满足人民的要求。

虽然也有人抱怨现行的选举方法对小党派不公平,但现行的选举方法却成功的阻止了一些小的极端主义党派进入下议院。比如,在1930年由Oswald Mosley领导的“英国法西斯党”在普选中虽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一定的选票,但是这些选民分散在全国各地,未能在任何一个选区获得最多数票,所以此党没有在当年的下议院中获得议席。而在某些国家的议院以一党的全国总得票数比例来决定在议院的议席的情况下,一些极端主义党派极有可能在议会占有一定数目的议席。

尽管如此,对于英国选举系统变革的呼声近来仍然很高。这些改革方案主要有包括选择性投票(alternative vote)、政党排名表(party list)、单一可转移投票(single transferable vote)等。一般来说,要求选举制度变革呼声最高的主要是如自由党这样一些在议会选举中一无所获的小党。而对于象工党这样的大党派来说似乎就没有太大的兴趣。引用一位英国法学家的一句话说:“我们的选举方法也许是不公平的和不令人满意的,但是别人的也一样!”

结论:

总而言之,英国的选举制度虽然有一定缺点,但也不可否认其具有重要的一些优点,比如:1)简单易行,能相对节省普选的时间和费用;2)议员(MP)和选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议员更能在议院中代表其选区的利益发出声音;3)可以让一个政党赢得绝对多数的席位,成为执政党,而不需要与其他政党组织联合政府,首相、政府和议会之间会有更好的合作关系,更能有效率的工作,因此能保持政局的稳定,和有利于政府高效;4)另外可以阻止一些小的极端主义党派进入议会。

英国选举制度的上述优点对于中国政治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因为这四个主要的特征和优点,恰恰也是中国的实际情况最需要的,完全可能结合中国的现状而被借鉴与吸收。

美国 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 每四年举行一次。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复杂,过程漫长。选举的主要程序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投票表决正式选举总统和当选总统就职典礼等几个阶段。

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大选年的年初开始,到年中结束。预选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政党基层会议和直接预选。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最终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目前采用的预选方式。

预选结束后,两党通常将分别在七、八月份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

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总统竞选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这一过程一般要持续8至9周。在此期间,两党总统候选人将耗费巨资,穿梭于全国各地,进行广告大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进行公开辩论。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2008年是11月4日),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人”)。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全国选民投票日也叫总统大选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另外,在总统大选日,选民还要在联邦范围内进行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选举人票的数量,体现州权平等原则,根据各州在国会的议员数量而定。例如,每个州都在国会有2名参议员和至少1名众议员,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这3票以外,众议员人数越多,选举人票数也就越多。196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批准华盛顿特区可以像州一样有总统选举人。这样,美国国会有100参议员(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435名众议员(任期两年,期满后全部改选),加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3票,总统选举人票总共为538票。一位候选人赢得的选举人票超过总数的一半(270张),即当选总统。

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就职典礼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最后一道程序,只有到当选总统于次年1月20日手抚《圣经》,宣誓就职时,美国的总统选举才告结束。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英国大选对政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日亚海淘一般多久到中国 浏览:967
在印度浪费牛奶怎么办 浏览:349
厄瓜多爾尔尔籍在中国能呆多久 浏览:908
印度进口的氨糖多少钱 浏览:953
英国入境中国隔离多久 浏览:774
越南在哪个国家留学很多 浏览:114
印尼什么地方人口多 浏览:400
900印尼盾多少人民币 浏览:103
孤岛惊魂五越南打火机如何获得 浏览:608
伊朗物流多少天 浏览:678
印度一个汉族多少人 浏览:684
越南人的生活习性是什么意思 浏览:344
中国民航副驾驶飞行员工资是多少 浏览:853
越南进口什么原材料 浏览:891
印度孟买在地图上哪个位置 浏览:699
为什么特朗普决定打击伊朗 浏览:538
印度太阳烤蛋怎么做 浏览:741
印度什么原料药产量大 浏览:3
如何认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浏览:497
什么叫越南综合征 浏览: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