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英国人可以把首相赶下台,为何却从不迁怒女王呢
因为英国是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实际掌权者是英国首相,英国女王只是一个吉祥物,所以为什么要迁怒英国女王呢?英国首相都不是英国女王选择的。
总的来说,英国人从来不迁怒英国女王,是因为这件事和英国女王没关系,英国女王没有实权,决定不了英国的未来,英国首相都不是其自己选择。
⑵ 英国女王为什么没有废除
第一,英国女王和皇室是英国的象征,是英国人的精神寄托,也是维系英国以及英联邦国家的重要纽带。英国女王不仅是英国人的女王,也是全球50多个英联邦国家的共同领袖,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一些国家根本没有国家元首,只认英国女王。如果废除了英国女王或者停止供养英国女王,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仅英联邦成员国可能离心,威尔士、苏格兰等本土成员独立也是分分钟的事,这自然是英国人不愿意看到的。英王室存在的政治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
第二,英国王室是一个非常尊贵、非常有素养的王室。女王和她的家族对英国是有巨大贡献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英国王室和革命者达成协议,英国王室放弃了权力,把权力让给了政府和人民,双方是有约定的,自然不能随意废除。另外,英国王室带领英国人实现了工业化,带领英国人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不管是德行还是功绩都对得起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当然,英国人也发自内心的尊重英国女王和英国王室。
第三,虽然英国政府每年支付给英国皇室一大笔经费,但这些经费对于英国政府来说,简直是九牛之一毛,而且花的非常合算。仅从经济角度来看,英国王室给政府创造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英国政府的支付费用。一方面,英国王室拿到的钱是他们该拿的,因为这些经费主要来自英国政府的土地收益。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弄丢了北美十三州,又欠了一屁股债,所以就把皇室的土地抵押给了英国政府,由英国政府替他还钱,就这样逐渐形成政府每年给皇室发薪水的局面。事实上,英国王室应得的地租远远高于英国政府给的经费。换句话说,是英国王室在养着英国政府和英国人。如果皇室愿意,完全可以收回这些土地。另一方面,英国王室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庄园、股票、酒店等资产,每年的收益足以支付自己的开销,政府给的那点钱只是英国皇室开销的零头,政府给的钱其实只是象征性的。此外,英国皇室每年也为英国缴纳了大笔的税收,还拉动了英国的旅游、文化、慈善等产业。其实,不是英国在供养皇室,而是皇室在养英国人。说到底,还是英国政府和国民赚了。
⑶ 英国王室的权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架空的
《权利法案》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但是,国王依旧有召开内阁的权力,即在《权利法案》下确立的是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政体,但斯图亚特王朝结束后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二世 三世不再主持内阁会议,转而由财政大臣主持,通过一系列的完善和创新,内阁逐渐由对国王负责转向对议会负责,英国即确立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王权完全被架空,国王成为象征。
三、二战期间,英国王室已经成了花架子在一战刚刚结束时,有些贵族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老一代的贵族大量凋零,新一代的贵族数量又大幅度减少。
⑷ 英国皇室不断犯错,英国人为什么不推翻皇室呢
英国实力雄厚,处于发达国家地位,那为何还存在王室统治,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原因。
【原因】
1、皇室代表着国家的根,是历史的象征。在英国人眼里,聪明的人会让自己的国家保住王室,即使王室不断犯错,或是奢侈无度,经常摆姿态。他们认为皇室不仅代表着国家的根,也象征着民族的价值和高贵的历史。
5、王室成为一种职业,别人无法胜任。在不主张废除王室的英国人眼里,王室成员只是一种职业,一种别人无法从事的特殊职业。这是一种象征,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象征。尤其是在危机时刻,一个好的国王或女王是有能力团结一个国家的所有民族和人民的。就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目前在英国持这种观点的人还在主流,所以英国王室安然无恙。
⑸ 英国国王为何没有实权
说起英国国王,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因为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现在的英国女王,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不过英国国王虽然很引人注目,生活得也非常好,不过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在英国的政治体系中,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没有任何实权。很多人都知道英国是君主立宪政体,所以国王才没有实权的,其实并不是这样。英国国王之所以失去实权和一战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一战让英国国王丧失了掌权的资本。我们看一下一战和英国国王到底有什么关系。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力法案》,这标志着英国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很多人以为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度就是确立之后国王就成为了象征,没有任何实权。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权力法案》通过之后,议会只不过拿到了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英国国王还是掌握行政权的。当然,之后英国议会权力不断增加,国王的削弱的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后期,英国国王几乎不问政事了,首相逐渐掌握行政权。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国王还是有很大权力的。只不过是国王暂时掌权,是主动放弃的。也就是说,只要国王愿意,还是能随时掌权的。不过最后让国王彻底丧失大权的就是一战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欧洲,交战双方分别是英国、法国、俄国、美国、中国、日本等组成的协约国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奥斯曼土耳其等组成的同盟国。这场战争进行了四年,最终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英国是协约国中的领导者之一,在协约国中地位非常重要,对一战的也很大。不过英国虽然打赢了一战,国王却彻底丧失了大权。之所以这样说,因为王室的根基在一战中几乎丧失殆尽。
一战前,欧洲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在军事方面更是突飞猛进,武器的杀伤力也更大。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说一战是最残忍的战争,其残忍程度远远超过后来的二战。因为一战时只是武器装备突飞猛进了,其他方面并没有与时俱进,所有国家的军事水平都还停留在之前的水平。之前都是靠士兵冲锋,现在用士兵的血肉之躯对抗新的军事武器,伤亡比例非常高。
一战之前的英国军队,有一个传统,军官几乎都是贵族担任。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有规定平民不能担任军官,而是平民负担不起贵族的装备。英国的军队始终是雇佣制,并不是义务兵,所以人数很少。说白了去当兵和工作是一样的,国家发钱给你。不过英国军队并不提供所有装备,有些东西是需要自己购买。要知道军官的武器装备非常多,不仅要有专门的军装,还要有枪支弹药,战马等等。这些东西加起来价格非常高,一般家庭根本负担不起。贵族经济实力还是比较强的,能负担得起这些东西。这也就是英国军队中平民军官少的原因。
当然,英国贵族担任军官时不仅仅只是形式这么简单,在作战的时候他们都是冲在最前面的。他们不仅是为国作战,也是为自己的荣誉而战。而且在一战之前,欧洲的战争都比较绅士,贵族虽然冲在最前面,双方一般都不会射杀贵族的。也正因为这样,战场上到处都是贵族的身影。正如一位爵爷说,“如果我有二十个儿子,那么如果任何一个在他该走向战场时而没去,我会觉得无比耻辱。”可见英国贵族还是非常热衷于参加战争的。人家认为战争是最能体现自己绅士风度的事情。
一战爆发之后,最初的时候英国贵族参加战争的并不多。有些贵族因为没有参加战争非常担忧,他们害怕自己没去参战战争就结束了。后来随着战争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多的贵族参加战争。在冲锋的时候,这些人都是身先士卒。不过一战的时候由于武器太先进,战略战术并没有跟上,所以死亡率非常高。所有重要的战役中,都有贵族伤亡的身影。根据后来的统计英国在一战参战兵力达到600万人,死亡了72万,可以说死亡率是非常之高。不过这只是平民的伤亡率,贵族的伤亡率更高。
1914年,战争进行第一年时。就有6名上院贵族、16名从男爵,95名上院贵族的儿子、82名从男爵的儿子阵亡了。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有20名上院贵族、49名上院贵族继承人和更多的贵族子弟战死。在以贵族子弟为核心的伊顿公学的5679名“参战生”中,伤亡率高达45%。总的来说贵族的死亡率高达30%以上,远比平民伤亡率高。
总的来说,英国贵族在一战中伤亡惨重。要知道贵族是英国国王统治的根基,国王是他们的代表。不过现在代表还在,根基却已经不在了。即使英国国王想要掌握大权,也是没有可能的。一战之前,贵族在政治领域上非常活跃,他们担任很多重要官职。不仅是在军事上,在所有领域他们都是有一定的特权和优势的。不过由于贵族在战争中损失太大,空出了很多重要职位,越来越多的平民涌上政治领域。这样,时间久了之后,贵族就只是象征,不再参与政治了。
一战之后,很多平民开始担任军官。这一点不仅在英国是这样的,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是如此。主要是他们的贵族都受到重大创伤,不得不让其他人参与进来。之后国王的权力被慢慢削弱。二战之后国王再也没有任何实权了,只是起到象征的作用。当然很多会认为,一战前的英国国王根本没有实权,因为君主立宪让他们失去了实权。
事实上,我们熟悉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就掌握大权的。他的丈夫曾控制了内阁和议会等重要部门。就是说在维多利亚统治初期,王权还是得到了恢复和扩大。如果一直按照最初的发展,之后的国王会一直掌握大权的。当然,虽然维多利亚女王晚年几乎不参与政治,但她还是拥有参与政治的资本。就是广大的贵族阶层依旧掌握大权,我们熟悉的丘吉尔、蒙巴顿等都是贵族出身。一战让贵族受损严重,国王再也没有任何希望重新掌权了。之后也就安心地做自己的象征。虽然没有实权,但经济方面过得还是比较好的。
当然,这只是一战的一小方面的影响。事实上,一战的影响远比我们认为的大,比后来的二战影响大得多。在欧洲人的心目中,一战比任何一场战争都重要。但光是这方面的影响,就彻底改变了整个英国的政治面貌。如果不是一战,英国国王也不会这么闲,没什么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