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的飞龙的工业是如何衰落的

英国的飞龙的工业是如何衰落的

发布时间:2024-01-26 19:30:35

⑴ 老牌强国英国,为什么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全面衰落

英国则在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世界霸主地位之后,就一直处于一流国家的队列里面,就算是在二战中损失巨大,也慢慢的恢复了过来,英国从来没有衰落,只是时代的主角并不是它,而被掩盖住了光辉。

二战是对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最致命的一次打击,二战几乎使得整个欧洲国家倒退了20年。英国也没好到那里去。国内大片土地被炸成了废墟,为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直接导致了二战之后的英国再也不复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大量的殖民地宣布独立,而英国却无可奈何。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英国来说,是一种相对的落后,其本质还是在进步,只是没有新生资本主义国家快速。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英国来说,则是一种退步,是真正意义上的退步。殖民地独立,经济系统瘫痪,国内百废待兴。

‍‍

⑵ 英国制造业是怎样衰落的

以电器的广泛应用最为显着: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美国人特斯拉的两相交流发电机。

另一项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

我们再看看以上三点发明诞生的国家,就会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没有英国啥事了,美国和德国成为引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角。世界制造中心本来应该不是美国就是德国的事情了,但是因为一战和二战的原因,实际一直真正取代英国的制造大国就是美国,德国虽然在工业享誉盛名,但始终没有坐上真正的老大。

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但是似乎已经没有制造业什么事情了,很奇怪,现在即使网络词条也改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并备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这次革命中,即使美国的舆论、国家政策和资本都抛弃了制造业,转而追捧高新科技企业。美国的下蛋的鸡从底特律变成了硅谷,将不挣钱的制造业移出美国其实是符合美国整体利益的。同时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似乎也转移到了日本的名下,依旧很奇怪,德国依旧是老二。二战对于德国的打击远高于对日本的打击,无论是人口的丧失,机器设备被苏联的没收,还是东西德国的分治。当然,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和二战这三件事情使得原本很强壮的英国越来越衰落。

而德国因为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弄潮儿,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一次比一次败得惨,但是在排名上居然做到牢牢地占据着压死英国的地位,并超过法国。可见科学技术的正能量比战争失败的负能量还要大(和日本崛起一样不能忽视美国的帮助)。

当然,现在是中国取代日本德国,在数量上成为制造业大国的阶段。我们都知道着名的克虏伯大炮,这个工厂的钢铁冶炼技术就是该厂老板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亲自当间谍从英国同行那里骗来的。今天的中国大约属于美国或者德国在制造业数量超越英国,但是在质量上正在努力学习的阶段。

⑶ 英国率先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何后期发展不如其他国家

1840年前后,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工业生产。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动,经过工业革命,新兴的城镇出现,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人民生活大大改善,从而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

并且英国的贫富差距很大,工人以及下层民众遭受压迫,很多人无法保证基本生活,英国工人阶级所遭受苦难,也许是英国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⑷ 大英帝国是怎么衰落的

第一就是成也工业革命,败也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获益者。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期间,欧洲大陆在闹拿破仑战争,就是英伦三岛消停,有个和平发展环境。而且英国自身的君主立宪制度,也是欧洲国家里最为成熟先进的,因此生产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蒸汽时代的新成果,更是火速应用。
那时正是英国殖民扩张加速的时候,啥样新技术对殖民成果好用,啥样就快速用,典型蒸汽船的使用。以后来美国总统罗斯福演说:拿破仑就是因为拒绝蒸汽船,才输给了英国海军,最终功亏一篑。这个演说,也促成了美国当时积极上马核武器开发。
但等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却是败也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时,英国的殖民地已经饱和,全球日不落帝国版图早已建立。就好比一个吃撑的人,自然不会再接受新营养。所以英国最自豪的工业水平,更新换代速度也就滞后:反正我有大片殖民地,东西卖不掉就可以在殖民地倾销,不升级装备也就赚钱,当然没必要花冤枉钱。如此一来,看似省了小钱,后果却严重,技术设备越发老化,好些装备也都不赶趟。
而在这个时候,西方国家里新崛起的德国和美国,情况却正好反过来,典型是德国,这国家技术水平高,崛起的却太晚,等着有了扩张实力的时候,全世界的殖民地已经瓜分没,且它又是个军国主义体制,这种体制虽说不民主,但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转成军工优先体制很容易,因此工业水平突飞猛进,顶尖技术能力已经超过英国。美国则是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南北无强敌,资源土地要啥有啥,赶上科技革命东风,也就后来居上。其实一战爆发前,英国面对德国,好些地方已经没有优势。
第二个原因,就是英国僵化的外交政策。
一直以来英国的外交政策,对欧洲就是联合老三,痛打老二。一开始是联合俄国揍法国,后来又联合法国揍俄国,始终保持自己对欧洲大陆的优势。这个政策长期以来,让英国尝到甜头,然而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却看走了眼,眼睁睁看着一个强大的德国,从自己眼皮子底下崛起。

德国崛起是啥后果?如果是法国或俄国,对英国的威胁绝没有德国大,因为法俄本身就是吃的差不多的猛兽,虽然和英国有矛盾,但还是可控,德国却不同,完全是条饿着的饿狼,且战斗力十分凶悍,从德意志统一的一开始,就注定跟英国没有和平可能。必然就要撕咬。果然此后一场世界大战,英国虽然拼了老命,把德国打下去,自己却也两败俱伤,英国王室积攒了二十年的财富,一战开战没俩月就打完,英国的贵族阶层,在一战中伤亡惨重,团以上的军官伤亡,王室贵族子弟占到了五分之四。换句话说,英国的财富和精英阶层,完全一扫而空。
这样做的后果是,你和德国玩命了四年,到头来却便宜了实在亲戚美国。虽然靠着巴黎和会,把美国扫地出门,但日不落帝国的颓势,已经不可避免。
也正是由于力量衰弱,英国对于殖民地的控制力,也是大不如前。特别是对印度,英国吞并印度后,其实起义一直不少,印度土兵还爆发过大起义,但当时的英国,军事实力强大的年代里,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强大的运输能力调兵。特别是印度起义期间,英国可以把新加坡,中国的英军,调来镇压印度。但是一战之后,这就不可能了,英国精锐的军队,在一战中基本死光光。照着丘吉尔一战后的演说,英国要想恢复其军事实力,至少需要二十年时间,结果二十年不到,二战又打响。
也就是因为实力衰弱,英国在一战后,开始去缩减控制殖民地的成本,尽可能的扶持本地亲英国的势力来维持统治。这种做法你实力强的时候没问题,实力弱的时候,完全就是割肉喂狼,像东南亚,马来,南亚,非洲这些反英国的势力,最初都是英国自己扶持起来,最后都砸了自己的脚。当然英国人最后也小聪明,放弃殖民地的时候,也都用些小手段,比如印巴分治,又比如香港今天这群愤怒青年,归根结底,都是英国造的孽。
第三还有个因素:中国因素。
不开玩笑说,虽然近代史上的中国,都是落后挨打。但哪怕中国最弱的时候,也是西方列强争霸里,不可缺的重要一环。谁搞好了和中国的关系,拿到了在中国的最大利益,谁就是当时的世界一哥。

最典型的是英国,一二次鸦片战争,口岸开了太平天国灭了圆明园烧了,接下来却是和中国修好,通过对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大量特权利益。也奠定了其资本主义世界里长期的一哥地位。
但英国的衰落,也从他脑残选了另一个猪队友开始:日本。
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崛起,开始傍英国的粗腿,促成了《英日同盟》。也正因为俩家暧昧关系,甲午战争的时候,英国就出卖清政府拉偏架,卖力帮了日本忙,条约签订后更是各种支持,日本后来打俄国,也是英国背后捣鬼。
但没有想到,收这个小弟,在英国的大事上,日本非但不帮忙,相反更是捣蛋,一战和德国掐,日本除了看热闹,就是抄英国后路,动英国对华利益奶酪,逼中国签二十一条。一战结束后更大闹巴黎和会,引发中国五四运动。
在这些事上,英国为了继续用日本小弟来制衡东方,基本都是姑息纵容,哪怕到了九一八事变时,英国还在和稀泥。结果英国殖民体系崩溃,首先就来自日本这个小弟,和中国还没打完,就翻脸打英国,夺了英国的东南亚。后来虽说日本战败,但这些被日本吞过的地方,英国回来也守不住,只能一个个放掉。英国日不落体系崩溃,日本就是导火索,堪称英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历史经验也证明,哪个西方国家把日本当自己人,最后都会死的惨。德国如此,英国如此,历史教训要记牢。

⑸ 英国为什么走向了衰落

二战时候英国本土被轰炸太厉害,而且战后很多殖民地趁机独立,导致不能吸血。而美国本土没有经历战火,大发战争财。

⑹ 请问英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还有他具体在哪些方面衰落了

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和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量殖民地独立.在一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它和美国不同,美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在战局将定的时候加入了即将胜利的一方,而英国却是从头到底,所以损失非常大,而得到的却和美国相同.所以英国在世界大战中其实相比与美国来说是失败方.
在二次大战中,英国饱受了德国的轰炸,工业设施受到重创,最后拼死拼活借助美国的帮助才打败德国,但自己内陆的工业损失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的.美国是个独立大陆的国家,况且美洲大陆本来就是它自认为的"后院"所以相比英国有地理优势,完全不必担心敌对国家的武装进攻.
在二战之后,民族情绪高涨,英国在海外的大量殖民地相继独立,"英联邦"成为了一个松散的组织.要知道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掠夺到了殖民地国家如中国、印度的大量廉价的生产资料,以及对殖民地的物资倾销.当靠掠夺而崛起的英国失去了海外殖民地的时候,衰落是可想而知的

⑺ 英国在二战过后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计划经济。
作为最早的本钱主义国家,英国的经济发展曾经长期居于欧洲和世界的领先地位,它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在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业在世界上几乎居于垄断地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号称“世界工场”。在184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占全世界的 45%。到1870年,尽管欧洲其它国家和美国的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仍占有1/3的份额。然而,好景不长,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开始进入了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它主要本钱主义国家,先后被美国和德国赶上。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的经济也一直是发展滞缓、步履维艰,即使是在二战之后整个西方世界普遍的繁荣时期,英国的经济仍无多大起色,到60年代又先后被法国、日本赶上。到80年代,甚至连原先很不起眼的意大利也几乎赶上了英国。
历史上,英国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经济体制特征。1945年7月,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英国工党出人意料地在大选中获胜,工党在下议院获得398个席位,而守旧党仅得209席。工党由此单独组阁,成立了由工党领袖克里门特•艾德礼为首相的战后英国首届政府。工党政府刚一成立,就决心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振兴战后的英国经济和改善社会状况。工党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推行福利国家制度。在实行国有化方面,英国政府除了原已收归国有的电话、电报、地铁、发电站以外,还将煤矿、铁路、电力、煤气、运河、船坞、医院、英格兰银行、航空及钢铁业收归国有。国有化的方式是由国家向原业主支付偿金。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国有企业地位显着上升。1981年,英国最大 10家公司(企业)按营业额排序,国有化公司占3家,按职工人数排序,国有企业占6家。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如下部门:英国邮政局、国家煤炭局、英国铁路局、英国航空和宇航公司、英国机场办理局、英国港务局、英国货运公司、国家公共汽车公司、英格兰运输局、英国钢铁公司、英国国家石油公司、英国制造公司、电力委员会等。英国国有化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代替私营公司在英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国有化的目的一是利用国家的力量维护英国整个经济机制的正常运作,鞭策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二是帮手调整英国国内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尽可能地争取社会平等。与国有化彼此关联的是工党政府实行了必然程度的经济计划化。艾德礼政府从一开始就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的控制,主动地指导和调节经济发展。福利国家制度是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诸项改革举措中影响最大的一项。1946年8月,通过工党政府的努力,英国国会通过了国民保险法。该法在以往有关法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险项目,规定凡已就业而未达退休年龄的职工都须参加保险,以便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的情况下能够享受津贴和补助。1946 年11月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法,在英国的居民从此享受免费医疗。同年还通过了住房法,该法规定地方当局负责集资修建房屋,解决战后房荒;同时对房租实行限制,以掩护租户的利益。1948年5月。国民援助法出台,规定由于种种原因而无力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贫困者,可得到政府的救济。上述所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的基金来源于投保职工交纳的保险费、企业主上缴的保险费和国家的预算拨款等三个方面。工党政府的福利政策使战后英国普通居民的生活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1948年,艾德礼宣布英国已经建成了福利国家。
虽然,这些国家干预办法对于战后初期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复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其毛病也很快显露:效率低下,包袱沉重,也因此,到1951年,由于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不如人意而使守旧党通过大选重新上台执政,这种国家干预政策遭到质疑。1951年10月,守旧党组成由丘吉尔为首相的新政府,从此开始了长达 13年的守旧党执政时期(在此期间丘吉尔、艾登、麦克米伦和霍姆相继出任首相)。守旧党政府终止实行工党原先准备实施的钢铁工业和国内运输业的国有化计划。同时继续推行福利政策,只是在必然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国家在国民保健方面的开支。丘吉尔政府还按照战后英国经济恢复的实际,结束了产生于战时的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严格控制,使英国的经济能更好地发展。50年代前期,英国的经济呈现繁荣,其国民生产总值位居本钱主义世界第二位。而然进入50年代下半期和60 年代上半期,与实行完全自由经济的联邦德国、法国以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比拟,英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为此,英国政府也进行了一系列经济调整。好比,国有企业私有化。这一改造浪潮最早源自英国。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本钱主义国家,二战以后英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路。为提高经济竞争力,英国战后历届政府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其基本办法是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其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 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所谓私有化浪潮。英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86年):主要对包罗石油公司、天然气海岸设施、宇航公司、电报电话公司、铁路、旅馆、全国卡车公司等在内的亏损不太严重、仍可获利、且大多属竞争行业的企业实行私有化。具体做法是:(1)企业公开上市;(2)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3)职工内部持股。总起来看,该阶段改造的规模相对较小。第二阶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包罗:天然气公司、航空公司、机场、钢铁、供水、造船、电力、全国公共汽车公司等。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二阶段主要以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其它则采用股份公开上市及职工持股的措施。从改造的规模看,该阶段比第一阶段扩大了近一倍。
在这样改造过程中,为包管整个改造进程的平稳性,英国政府采取了多种相关配套办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特别股权部署及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所谓特别股权部署是指:政府保存一部分国有股权暂不出让。其目的在于防止某些行业或私人企业利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采取恶意收购或兼并国有企业的不良做法,同时也在于制约企业的个别经理人员利用私有化改造转公为私,乘机扩大个人利益,使国有资产流失。所谓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重点在于合理确定职工持股购股方案,一般让本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总股份的10%左右。总体上看,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必定及借鉴的经验主要有:(1)化大为小,区别对待。政府按照具体情况,对亏损的大企业自己进行划分,按照各部门具体的盈亏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小公司,以区别对待。由于一个大型企业的亏损,不等于其各部门一概亏损,因此区别对待的优越性在于:政府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那些因亏损而急需改造的部门中去,从而降低了国企改造的成本,并增加了企业扭亏为盈的机会。(2)逐步推行,相对平稳。整个改造过程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进行;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实际推行中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体出售、内部收购、股票上市、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同时注重各种改革办法之间的彼此衔接配套。由于政策可行、办法有效,通过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国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国有企业全部取消了亏损,企业盈利增幅较大。同时政府也甩掉了一些财政包袱,使财政收支状况有明显好转,政府通过出售国有企业,直接获得的总收入超过600亿英镑。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也有较大增长,加上股票收益,使职工参与企业办理的意识增强,企业的经营办理机制也相应地得以改善。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及广大人民的支持,表示在社会公众持股人数大增,由300万人上升到1000万人。
虽然,英国私有化改造取得必然成效。然而,国家干预政策终究使得英国错过最好的发展时期,因而跟一直实行完全自由经济的美国、德国和日本比拟力,也就只能望尘莫及了。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计划经济虽然可以集中财力,取胜一时,但其违背人性违背市场的顽疾,终究会拖累整个经济——英国是这样,GDP曾经是韩国三倍的朝鲜也是这样。

阅读全文

与英国的飞龙的工业是如何衰落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联赛水平是多少 浏览:442
英国皇家盾牌ZNC电饭煲怎么样 浏览:816
为什么还要往印度送物资 浏览:326
印度人很浅薄是什么意思 浏览:747
中国人在北京坐火车要多久 浏览:427
美军为什么不投降伊朗 浏览:650
英国女性怎么喝水 浏览:439
绕中国一圈有多少公里 浏览:103
伊朗的树是什么树 浏览:68
伊朗石油怎么交易 浏览:668
印尼是什么字怎么说 浏览:922
在全世界怎么看中国 浏览:572
印度为什么每天确诊这么少 浏览:821
中国深港有哪些 浏览:921
伊朗问题美国人怎么看 浏览:688
印度飞饼怎么做有什么味 浏览:149
英国人口流入是什么意思 浏览:423
你如何看待伊朗问题是什么梗 浏览:644
哪些事物代表现在的中国 浏览:626
从迪拜拉车到中国需要消费多少钱 浏览: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