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百多年以前英国人用什么吃饭 A.刀和叉 B.筷子和瓦罐 C.树枝和石块 D.手
选A。刀和叉。
三百多年前,英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现在吃饭工具一样了。
筷子是中国特色,石块和树枝是原始人,用手一般是印度人。
❷ 法国梧桐是来自英国,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法国梧桐是我国非常常见的道旁树。在上海,也有许多以法国梧桐闻名的道路。如果你看这个名字,你肯定会认为这是一棵来自法国的椭圆树,但它真的存在于法国吗?事实上,法国并非这种道旁树的起源,该树也不是确切意义上的梧桐树。
悬铃木之所以在许多城市被广泛种植,是因为它是悬铃木的母体,高30米,枝叶茂密,在炎热的夏天能为行人提供大量的阴凉。因此,这种树种已成为举世闻名的好品质行道树,被誉为“行道树之王”。在中国的西南部和南部,榕树在许多地区被用作行道树。它能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而且长得非常快。虽然它不是很好看,但它也是一个很好的树种。
❸ 为什么英国人以汉普顿—科尔特宫毗邻的是一座大型的花园中的巨型葡萄树引以为豪
与汉普顿—科尔特宫毗邻的是一座大型的花园,它是仿照凡尔赛花园修建的。在花园内还能够见到众多能够适应英国气候的世间奇花异草以及珍贵树种。胡桃树在园中长得枝繁叶茂,而园中生长的巨型葡萄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珍品。它种于1768年,离地一米高处的主干有75厘米粗。
葡萄藤长在玻璃温室之中,但它的正尘根茎却已不在温室内,而是在院内的玻璃墙附近。这株葡萄藤长得十分粗壮,因为它每年都在不断地生长,以至于室内已经没有足够的地方供它生长。如厅清悄果把它的枝藤连接在一起的话,总长大约有100米。
每年这株葡萄能结两三千串紫葡萄,但为了不使其过于扮渣辛苦劳累,而仅仅保留其中的1200串,成熟的葡萄约有300公斤,并且只供皇室成员享用。
英国人一直以此引以自豪,认为类似的葡萄树在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来。早在19世纪,英国人就称它进入中年期,已经400岁了。但是这种说法很难令人信服,因为葡萄树的寿命一般不会超过100~150年。
❹ 英国种什么样的树
美国:橡树
加拿大:枫树
印度:菩提树
俄罗斯:白桦树
加蓬:火焰树
马达加斯加:凤凰木
印度:菩提树
黎巴嫩:雪松
以色列:油橄榄
瑞典:欧洲白蜡
捷克斯洛伐克:椴树
希腊:油橄榄
危地马拉:爪哇木棉
牙买加:愈疮木
多米尼加共和国:桃花心木
秘鲁:金鸡纳树
阿根廷:刺桐
乌拉圭:山楂
澳大利亚:桉树
新西兰:四翅槐
利比亚:石榴
阿尔及利亚:夹竹桃
塞内加尔:猴面包树
利比里亚:胡椒
加纳: 海枣
加蓬:火焰树
马达加斯加:凤凰木
油橄榄:是希腊的国树。这与希腊人民心目中神圣女神雅典娜是分不开的。从橄榄树上,人们就能了解到希腊人民追求和平的历史。看到橄榄枝就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波赛树:是阿根廷的国树。它象征阿根廷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坚强意志。
柚木:是缅甸的国树。记述着这个国家为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历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历史。
纳拉树:是菲律宾的国树。
云杉:是挪威的国树。
大棕榈:是斯里兰卡的国树。
海枣树:是苏丹的国树。
咖啡树:是埃塞俄比亚和哥伦比亚的国树。
油椰:是利比亚的国树。
白蜡树:是瑞典的国树。
英国栎:是英国的国树。
红棕(大王椰子):是古巴的国树。
扁桃(巴旦杏):是葡萄牙的国树。
阿开木:是哥斯达黎加的国树。
巴拿马树:是巴拿马的国树。
黎巴嫩的雪松
中国还没有确定国树,银杏和国槐有望成为中国的国树。
❺ 英国现实版“摇钱树”,浑身长满了数万颗硬币,为何却没人敢拿
因为历史演变的不同,每个地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故事体系,因此很多国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传闻,就比如日本的都市传说,就是日本社会氛围下孕育出来的一种,而我们中国的华夏神话也是如此。
其实这就要说到这个树木的来历了,在小镇后面的探查中发现,这颗树木其实是几个世纪前人们的“许愿树”,在18世纪的英国,人们相信树木有灵性,如果病人将硬币砸进特定的树木,他的病就能够被树木带走了,所以这颗树木难以统计被多少人砸进去过硬币,并且树木长着长着也将这些硬币镶嵌在自己树干之中,最终形成了这个奇观。因此没人敢拿这些硬币,他可能带有着一份病症,没有人原因去触犯霉头。
❻ 历史:威海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史实
(一)强行租占
历史背景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加速了帝国主义侵华的进程。西方列强在加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同时,加紧侵占中国沿海重要港口,在华展开了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激烈竞争。这一时期,列强瓜分中国的矛头首指华北。1898年德国在沙俄的支持下租占胶州湾,而沙俄随即以抵制德国为借口租占旅顺大连。同年,法国在华南强租广州湾(现湛江港)。英国是最早侵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拥有的政治经济权益最多。在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英国为维护其在华的政治、经济垄断地位,修改其对华的既有政策,决定租占威海卫和香港新界,以便北与沙俄对峙,南与德法抗衡。1898年3月7日,英国外交大臣巴尔福即要求其驻华公使想尽一切办法取得租借威海卫的优先权。3月25日,英国政府正式训令其驻华公使窦纳乐不惜一切手段租占威海卫。由于山东已被划为德国的势力范围,而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威海卫又由日本占领,以监督清政府偿付战争赔款。因此,英国在决定租占威海卫的同时,积极设法收买德、日两国。对德国,于3月26日表示租占威海卫乃出于无奈,决不侵犯德国利益。此后又于4月20日正式声明不修筑威海卫至山东内地各处的铁路,以此承认山东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因而得到了德对其侵略计划的默认。日本则由于在东北的争夺上与沙俄存在激烈的矛盾,因而也希望借助英国的势力牵制沙俄,当英国探询其态度时立即表示同意。在分赃的基础上与德、日两国达成谅解后,英国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其侵威计划。
强行占领 在与德日等国加紧勾结的同时,英国于1898年3月15日从香港调遣军舰10余艘前往烟台,图谋在日军撤离后抢先占领威海卫,以武力为后盾逼迫清政府就范,以达到其租借目的。5月7日,清政府对日赔款在伦敦全部付清。5月9日,驻威日军主力开始撤出威海卫。5月21日,清政府派员接收威海卫和刘公岛。英国则于5月19日和22日委派接收大员率“水仙花”号和“敏捷”号战舰侵入威海卫,并在日军的协助下占领日军退出的营房、炮台、基地及所租用的土地。5月23日,中日交接事宜完毕,日8军撤出威海卫和刘公岛。5月24日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生日,英军选择该日在黄岛 举行了占领仪式。当天下午1时30分,“水仙花”号指挥官耐皮尔率领海军陆战队士兵登上刘公岛并进占黄岛。英方接收专员金霍尔和驻芝罘港领事霍普金斯在英国驻华公使馆武官布朗、敏捷号舰长史密斯.多伦的陪同下来到设于黄岛炮台下的仪式现场。清政府委派的办理威海卫事宜委员山东侯补道严道洪、管带复济兵船前游击林颖启也随同前往。金霍尔宣读占领宣言后,英国国旗开始冉冉升起,当旗帜飘扬到桅顶时,乐队奏起了英国国歌,英军举枪致敬。随后,仪式在一片“女王万岁”的狂呼中收场。至此,英军完成了对威海卫和刘公岛的军事占领。
逼签租约 3月28日,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正式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威海卫的要求,声称:俄以旅顺为军港,则对中国异常危险,惟以威海卫租与英国,足以制俄之跋扈。但清政府以威海卫尚在日军占领之下为由予以拒绝。窦纳乐随即于3月31日向清政府发出最后通谍:如果得不到确切消息,事情将交由英驻华海军司令办理。清政府被迫于4月3日同意其租借要求,并于4月20日委派庆亲王奕匡、刑部尚书廖寿恒与英使举行谈判。1898年7月1日,中英《租威海卫专条》在北京签字。中方签字代表是奕匡、廖寿恒,英方签字代表是窦纳乐。《专条》规定:将威海卫及附近海面租与英国,租期与俄占旅顺大连之期相同,英国有权在沿海一带筑炮台、驻军队等。中国所保留的权利是:军队仍可进入;威海卫城由中国管理,原驻城内的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中国兵舰仍可使用威海水面。此后,中英双方派员于1900年4月25日至同年5月17日将东起大岚头村东北海滨、西至马山嘴、南至草庙子以里除威海卫城以外的738.15平方公里的区域划为租借区,当时区内人口约为12万。由此,英国在华北夺得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港口,而清政府的防御能力则遭到进一步削弱。
(二)武装抗英
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能够使昏庸腐朽的清政府为之屈服,但是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威海人民是不可辱的。在英租威海卫的三十二年里,面对侵略者的武力进犯和殖民统治,富有保家卫国传统的威海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
抗英集会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内地蓬勃兴起。威海姜南庄村秀才崔寿山深受鼓舞。为抗英卫国,他联络同村谷辉庭、莱海村董绍亮、于家夼村丛志范等人,招募训练团民并筹集资金购买军火,组织秘密武装,准备发动武装抗英运动。1900年3月26日,崔寿山组织群众四、五千人在张村慈圣寺举行抗英集会。殖民政府得知消息后,立即派英军上校鲍尔率军赶到现场进行镇压,强令群众缴械解散。但与会群众并未被武力威胁所吓倒,双方相持达1个小时。英军立即当场审讯崔寿山、谷辉庭。崔寿山临危不惧,拍案而起,历数英国侵华的累累恶行,直言组织团民武装即为驱逐英人出境。鲍尔恼羞成怒,下令将二人押往威海卫。会场顿时群情激愤、剑拔弩张。为保护群众,崔寿山挺身而出,和张雨、董绍亮二人被英军关押到刘公岛监狱。在狱中,面对英国殖民当局高官厚禄的收买,他绝食抗议,坚贞不屈。与此同时,狱外群众掀起了大规模的援救活动,英军惧怕引起更大的反抗斗争,一个月后将其释放。筹建团民武装和慈圣寺集会以英雄的气概和不屈的斗志,表明了威海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吹响了威海人民武装抗英的第一声号角。此后不久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反勘界斗争。
道头袭敌 1900年4月25日,中英双方勘界专员在英军武装护卫下自西向东勘划界址,埋设界牌。4月28日,英军埋完25块界碑之后,中方勘界官员李希杰、严道洪、林颖启来到界外的东道头村驻扎,英军则在离道头三英里的太薄山脚下安营。当天晚上,600多名群众围困东道头村中方官员驻地,声讨李希杰等人的卖国行为,阻止其外出划界。与此同时,近千名群众将英军营地围得水泻不通,高呼口号,抗议英国的侵略行为,要求英国人撤出威海卫。英军当即逮捕了6名群众,此举不仅没能达到驱散群众的目的,反而使聚众人员越来越多,第二天便达到2000多人。英军被迫将逮捕的6名群众释放,但聚众的人群仍不肯散去,勘界无法进行。英军随即从威海卫调集大批援军解围。5月4日,英军首领鲍尔、帕恩罗斯在英军的护卫下进行单方面的强行勘界,在太薄山营地留下以华特索尼中尉为首的30余名士兵驻守,准备为被困的中方官员解困。5月6日拂晓,华特索尼军营遭到了由西武林村于冠敬、马景山、孙家滩村孙义清、草庙子村杨希亭和徐家疃村于渐海等人组织的2000多名群众的武装袭击。激战中,武装群众的土枪土炮一齐向英666665军营地开火,以华特索尼中尉为首的30余名英兵到处躲藏,四处开枪,有10名群众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垛山激战 5月4日傍晚,东去勘界的英军来到垛山脚下的临泉河套扎营。江家口村武秀才刘荆山、圈于家村于仁山和南虎口村徐仁山等人得知消息后,立即于5月5日以鸡毛信联系周围群众前往碑口庙汇合。随后便带领村民1500多人直奔英军营地。下午2时30分,当群众赶到离英军营地1/4英里远的地方时,与15名勘界归来的英军相遇。刘荆山随即指挥群众用石块、锄头、铁锨等猛击英军。英军少校帕恩罗斯当场被打成重伤,4名士兵也被打倒在地,激战中刘荆山等19人壮烈牺牲。围击群众遭到英军增援部队的镇压。
在威海人民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时,清政府却超然局外,袖手旁观。5月9日,山东巡抚袁世凯从烟台调集400名清兵前往威海卫解救李希杰等人,而对群众派兵打击英军的要求置之不理。随后,又在威海各重要关卡散发布告,对群众的抗英义举严加训斥,强令百姓“查照条约、自保身家”。英军则对群众的武装反抗胆战心惊,勘界被迫中止数日,直到5月15日才重新开始。对威海人民反勘界斗争,殖民当局始终怀疑是由威海卫城里的中国当局鼓动起来的。因此,当消息传到香港后,港英当局即以此为借口要求将九龙城附属于香港,理由是城里中国官员的存在与香港的防卫不协调。
威海人民的武装抗英斗争是威海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尽管由于武器装备差,缺乏作战经验,这场斗争最终未能取得成功。但抗英斗士们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他们的英雄业绩还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成为鼓舞后人奋发向上、建设家园、振兴中华的一面光辉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