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战后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的什么政策
英国从古至今都是奉行大陆均势政策,即维持欧洲各国实力相对平衡,以保证没有人能威胁到孤悬海外的英国本土,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冲突,简单来说就是对殖民地的瓜分不均所导致的,而在欧洲最大的冲突点就在英国与德国之间,特别是在德国大力发展海军之后,使得英国愈加感受到来自德国的威胁,日后的日德兰海战中,也充分的证明了英国人的担忧并非是空穴来风
所以一战爆发后,英国必须站在德国的对立面,来铲除掉可能存在的威胁,而一战结束后,英国对德国的态度就变得很微妙,一方面英国要继续维持大陆均势政策来保证自己的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又想狠狠的坑死德国这个战败国,让其永世不得翻身,这就导致了英国想要从德国身上捞上一笔,最好能从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撼动其国家根基,但又不能罚的太狠,以免法国真的光复拿破仑时期的辉煌,在西欧一家独大,到那时英国将更加危险,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战后和谈上,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战胜国之间,反倒产生了诸多矛盾的原因
㈡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欧洲地图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英国长期以来推行传统的外交政策:欧洲大陆均势政策,这一政策使英国维持了在欧洲大陆长期的的霸权和世界的霸权。大陆均势政策在国际关系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什么是大陆均势政策呢? 1907 年英国外交部在克劳备忘录中谈及过这一政策:“英国的政策是维持均势,把自己的力量加在这一边或那一边,但总是加在一边以抵制某一时期内最强大的国家或集团的政治霸权…....”。这一段话揭示了大陆均势政策的含义,即英国为了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维持欧洲各国之间的相互牵制和争斗,防止一国称霸的外交政策。
英法七年战争
从拿破仑帝国的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英国为了抵抗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先后实行了联合抗法、联法败俄、扶德抑法、纵德反苏的。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帝国崛起,英国先后组织和领导了七次反法同盟,打败了强大的法国。俄国成为欧洲大陆强国后,英国又联合法国于1853— 1856年打败了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英国联合法俄在一战中打败了德国。一战后,英国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在欧洲安全问题和赔款问题上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不与法国结盟。使德国政治地位提高,经济重新复苏,于1929年成为欧洲强国。20世纪30年代,英国又纵容德国入侵苏联。直到二战结束,英国才放弃了这一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
克里米亚战争
英国之所以能够推行这一政策,究其原因,一是实力决定:英国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掌握海上霸权,英国又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中期处于“世界工场”地位,英国凭借其雄厚的实力推行这一政策。二是国家利益决定:英国的外交家亨利·帕麦斯顿曾说过:“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我们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应当以这种利益为指针。”英国为了维持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掌握欧洲的霸权和世界的霸权,长期使用这一政策。二是客观条件决定: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之外,欧洲大陆上的强国之间的争斗,英国可以坐山观虎斗,同时法、俄、德等国为争夺大陆霸权的争斗从未停止,也为英国推行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条件。
普法战争
英国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维护了大英帝国的霸主地位,也使国际关系的斗争围绕霸权而展开。世界近现代史上,英法、英俄围绕欧洲大陆霸权的争斗,英德、英美围绕世界霸权的斗争从未停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一政策的推行也说明: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后盾;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是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