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马岛战争发生在哪一年哪两国起因
马岛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起因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美洲阿根廷东南约 500公里处,由 346个岛礁组成,面积 11 , 8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人,首府阿根廷(斯坦利)港。距英国本土约1 .3 万公里。马岛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 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麦哲伦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上通道,马岛踞该海峡以东咽喉要地,是过往该海峡或绕道会思角的船只必经之地。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马岛在军事上仍然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据点和南美大陆南部的海上前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曾以这里为海军基地,成功地袭去在附近海域过往的德国舰艇。马岛距南极大陆较近,是到南极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前进基地和理想的物资中转站,也是将来开发南极大陆的重要出发地。 马岛长期有人居住的岛屿15个。主岛有二:东面的一个大岛叫索莱达岛,又叫东福克兰岛(简称“东岛”),面积6760平方公里;西面的一个大岛叫大马尔维纳斯岛,又叫西福克兰岛(简称“西岛”),面积5280平方公里。东西两大岛被福克兰海峡隔开。 马岛争端由来已久。据称,英国于1690年首次发现两主岛之间的海峡,并以当时英海军司令福克兰公爵的名字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后来便称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 十八世纪初,法国人又陆续到过该岛,并以法国港口圣马洛命名该岛为“马格于内群岛”。后来的西班牙名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即出于此。 1766年,在海上称霸的西班牙人插足马岛。他们宣称,按照1493年教皇划定的分界线,这些岛屿位于西班牙的管辖范围之内,理应归西班牙所有。同年10月3 日,法国人以24万英磅的代价把东岛卖给了西班牙。1770年,西班牙军队以武力赶走了西岛的英国人。“1771年,按西、英两国达成的协议,英国人回到了西岛,重新驻扎在埃格蒙特港,但西班牙声称保留其主权。1816年,阿根廷声明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33年,英派海军进驻马岛,宣布行使对马岛的主权。此后,马岛长期为英所占,但阿从未放弃其主权的要求,多次对英的占领提出异议。 1965年,联大第一次审议马岛问题,大会决议,敦促阿英进行谈判,和平解决。此后,又多次作出类似的协议和决议。但双方未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70年代初,勘察发现,马岛南部海域可能储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双方谈判气氛急转直下,1978年、1980年两次谈判无结果。1982年2 月,英阿在纽约举行谈判,仍毫无结果,双方关系趋于恶化。阿决定以武力解决争端。3 月18日,阿派人上南乔治亚岛,插上国旗,引起英方强烈抗议。3 月28日阿方出兵,陆海空军约4 ,000 人,于4 月2 日和3 日先后在阿根廷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导致马岛战争爆发。
马岛战争的简要经过在这次战争中,阿方参战的兵力计有65万人左右,约占其总兵力( 18 万人)的 36 %。海空军主力基本出动,计有作战舰艇和辅助船只33艘,12万吨,参战飞机350 余架,地面部队计有陆战队1 个旅,陆军摩托化步兵近3 个旅,以及一些支援勤务分队,共约1 .3 万余人。英方参战兵力3 .5 万人,占其总兵力的8 %。参战各型舰船118 艘,100 余万吨;各型飞机340 架,作战飞机120 架左右。地面部队计有:1 个陆战旅(3 个营)、1 个伞兵团(2 个营)、1 个步兵旅(3 个营)和一些支援与勤务分队,共9000余人。从数量上看,阿军在总兵力、地面部队和空军力量上占优势,英军在海军力量方面占优势。 为了收复马岛,阿军组建了由航母1 艘、驱逐舰4 艘和其它舰船共约20艘及登陆兵4000人左右组成两栖突击队。1982年4 月2 日零时15分首批登陆兵在马岛阿根廷港登陆并随即控制机场,其余登陆兵尔后陆续登陆。岛上英国守军近200 人,只进行了一般抵抗,即在总督雷克斯·亨特率领下全部投降。英军无伤亡,阿军亡4 人(其中上校1 名)。阿任命马里奥·本哈明·梅嫩德斯少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4 月3 日,阿海军输送登陆兵约200 人在南乔治亚岛格里特维肯港登陆,英守军22人进行了抵抗,最后全部被阿生俘。4 月7 日,阿宣布成立“南大西洋战区”(包括阿大陆沿岸200 海里及马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周围200 海里水域),任命海军作战司令胡安·阿塞·隆巴多将军为该战区司令。到4 月底兵力由4000人增至1 .3 万人。 1982年4 月3 日,针对阿方对马岛的军事行动,英内阁作出派遣特混舰队重占马岛的决策,任命桑迪·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英特混舰队舰船40余艘,载地面部队约4000人、“鹞”式飞机20架和各种直升机45架,于4 月5 日分别由英国朴茨茅斯和英属直布罗陀启航驶往南大西洋。已在南大西洋和中大西洋活动的4 艘核动力攻击潜艇,也奉命驶往马岛和南乔治亚岛附近水域。特混舰队于4 月17日抵阿森松岛,经休息、补给后,于19日启航继续向南大西洋开进。先遣队于4 月24日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水域。次日“山猫”式直升机3 架在南乔治亚岛附近发射导弹和投掷深水炸弹,击沉阿“圣菲尔”号潜艇,陆战队第42突击营和“特别舟艇中队”在南乔治亚岛登陆,阿守军156 人只进行了有限的抵抗,即在阿斯蒂齐上校率领下投降。特混舰队主力于4 月29日抵马岛水域,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 海里海上、空中封锁的部署,并宣布实行封锁。 英在封锁、轰炸、炮击马岛的同时,还不断向南大西洋增派兵力。到5 月20日英军基本上达到了封锁马岛、削弱马岛守军力量的目的,并已作好了在马岛登陆的准备工作。 为了有效的实施登陆行动,英军将登陆兵分为两个梯队,一是由海军陆战第3 旅,伞兵团第2 、3 营,炮兵第29团及“蝎”式坦克分队,防空导弹。工兵、后勤等分队组成,共约5000人的两栖突击队。其任务是在圣卡洛斯港及其附近突击上陆,尔后分别向阿根廷和达尔文港方向进攻。二是由步兵第5 旅(辖3 个营)及支援分队组成,共约4000人后续梯队,其任务是在突击队上陆并向纵深发展进攻后,伺机在原登陆地域或在新的登陆地域上陆,与突击队共同夺取马岛。 5 月 21 日 3时 30 分,英国两栖突击队首先以一部兵力搭乘直升机在范宁角着陆,与已经潜伏在马岛上的“特别空勤部队”相配合,袭击范宁角守军,很快攻占了范宁角,俘阿军9 人,其余逃走。英军约1000人乘登陆艇和直升机于6 时册分在圣卡洛港及附近的另三个点开始登陆。未遇抵抗,登陆兵主力随后继续上陆完毕,并占领了约25万平方公里登陆场。英两栖突击队共5000余人,于22日全部上陆完毕。 在英军登陆的当日,阿即以航空兵实施反击。5 月21日10时开始,先后出动数批飞机共70余架次,主要对某舰船进行空袭,炸沉英护卫舰“热心”号,重创、击伤英舰4 艘。阿损失飞机14架。以后又于22日至26日连续4 天里,平均每天出动飞机约120 架次,对英舰船和淮头阵地进行大规模空袭。对日炸沉英护卫舰“羚羊”号,万日炸沉某导弹驱逐舰“考文垂”号,用“飞鱼”导弹击沉英货船“大西洋运送者”号。重创击伤英舰4 艘。 此间阿损失飞机30余架。 由于阿军地面部队未进行反击,航空兵反击主要打击英舰船,使英军顺利地登陆和巩固了登陆场,并完成了陆上进攻准备。 英军于5 月27日开始陆上进攻。伞兵团第2 营及支援分队约600 人向达尔文港方向进攻,陆战第3 旅、伞兵团第3 营及支援分队约4 ,000 人向阿根廷港方向进攻。英军于29日攻占了达尔文港,古斯格林守军投降。 英军经过调整部署,补充弹药及其它军需物资后,于6 月11日开始对阿根廷港发起总攻。至14日中午,进抵距市区约4 公里的地方,阿军放弃阵地,丢掉大量重武器退向市区。英军追至阿根廷港市区边缘时,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阿军(包括西岛2 ,000 余人)于ZI时停止抵抗。英宣布,马岛阿军于14日21时投降。 6 月19日,英“耐久”号巡逻舰和一艘护卫舰输送少量部队在南桑德韦奇群岛的图勒岛实施垂直登陆,解除了阿在该岛的海军科学考察站的武装。 据西方资料统计,这次战争中阿军亡1000余人,伤1300人左右,失踪数百人,被俘11800人;损失舰船门艘(沉5 伤6 ),飞机117 架,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英军亡255 人(文职18人),伤777 人,被俘210 余人,损失舰船16艘(沉民伤10),飞机34架,耗资约12亿美元以上。 二、今天的英国军队当前,英国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把北约作为抵御外来强大军事威胁的支柱;支持西欧联盟在欧洲的防务。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关系;保持一支可靠、有效、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力量,保留独立使用核武器的权力;压缩部队规模,更新武器装备,走质量建军的道路,着重提高机动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维和活动,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㈡ 英阿马岛战争创造了什么比例
英阿马岛争端的由来
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已久。据历史记载,马岛被发现于16世纪,但何人何时发现,说法不一。阿认为,1520年,麦哲伦探险队的一名葡萄牙人戈梅斯最早发现了马岛。英国则认为是由英国航海家戴维斯于1592年8月14日驾驶“希望”号船首先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来到该岛时,发现了东西两个大岛之间的海峡,将其取名为“福克兰海峡”。此后,英国称该岛为“福克兰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上建立了居民点,将其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
1770年,西班牙占领了该岛,将其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独立,并宣布继承对马岛的主权,将马岛定为阿的第24个省。4年后,阿海军又将国旗插上了索莱达岛要塞顶峰,宣布对该岛拥有全部主权。
英国则以该岛为英国人最早发现为由,于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占领西岛和东岛。为显示主权,英国人在岛上设置了总督府及其他行政机构,向该岛移民,并挤走了岛上土着居民。此后,马岛便沦为英国殖民地。但阿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1958年,英阿两国关于马岛的争端被诉诸于合国,联合国先后4次通过决议,要求英阿两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由于双方均不愿从本国的立场上后退,这种谈判只能是谈谈停停,吵吵争争,成为马拉松式的谈判,英国也因此控制着该岛100多年。
1982年2月26日,英阿关于马岛的谈判又重新开始,但是这一次,阿根廷人显然已对谈判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他们已不指望能从谈判桌上得到什么,他们之所以愿意谈判只不过是故意放出来的烟幕。此时阿军方正在悄悄准备一项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他们决心要以牙还牙,用武力来收回对马的主权,于是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英阿马岛之战。
二、英阿马岛大战
1982年3月18日,一些阿根廷人到南乔治亚岛的利恩港,准备拆除一家鲸鱼加工厂的陈旧机器,遭到英驻军的刁难,绝大部分人被阻止上岸,部分阿人则冲破阻拦,登岛并在岛上竖起阿国旗。英国得知后,向阿提出了强烈抗议,并派出40名海军陆战队员前去“恢复秩序”。阿也不肯让步,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马岛主权之争。阿海军迅速派出两艘导弹护卫舰赶赴南乔治亚岛,将该岛的22名英军和13名英考察队员抓了起来,并再次升起阿军旗。英闻讯后,急调2艘军舰和1艘潜艇前往马岛。正当双方箭拔弩张的时候,却传来阿海军舰艇北驶乌拉圭海域要与乌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的消息。 但到3月31日晚,阿海军却突然退出演习,掉头南下,全速驶往马岛,具体实施“罗萨里奥”计划。原来这是阿海军临战前的一次佯动。直到此时,英国人才惊呼“上当”?英首相撒切尔夫人火速通知国防、外交官员到首相官邸商讨对策。同时派遣在直布罗陀海峡值勤的一个舰队赴马岛增援。此外,撒切尔夫人还给美国总统里根写信,要求美制止阿占领马岛。但是此时,阿军方已箭在弦上,不能不发。
4月2日拂晓,阿军5000余人突然在马岛登陆。驻岛英军只抵抗几小时便宣布无条件投降。马岛总督垂头丧气地带着英国文武官员登上阿军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军用飞机,先到乌拉圭,再改乘飞机回国。第二天,阿军又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岛上英军又宣布投降。阿政府向全国发表公报,宣布已收复马岛。阿举国群情激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与此相对照,英国朝野哗然。4月3日,英下院举行会议,讨论面临的严重局面,许多议员指责政府“出卖”马岛。有人甚至称“宁可失去5个北爱尔兰,也不愿失去一个福克兰?”英国成立“战时内阁”并决定抽调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组成一支特混舰队赴马岛。至此,双方摆出一付进行海上决战的架式。阿方:海军拥有各型舰船34艘,主要作战舰艇18艘;空军作战飞机223架,能用于作战的154架;海军作战飞机49架;阿军守岛部队有1个海军陆战旅,3个步兵旅,共约15000人。英方:特遣舰队共有舰船111艘,其中作战舰艇44艘,辅助船只22艘,商船45艘,两栖运输船20艘,舰载“鹞”式飞机28架,空军“鹞”式飞机14架,海军陆战队及步兵旅等9000人,另外还有一些特种部队。值得指出的是,特混舰队还包括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及2艘核动力潜艇。英国防部称是“除两个超级大国以外最大的一支特混舰队”。而以购买西方廉价旧式军舰为主的阿海军与英舰相比,简直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有鉴于此,阿海军不得不收缩于本国的近岸海区。更糟糕的是,当“铁娘子”把全部赌注压在马岛上,宣称“福克兰已经成了我的生命、我的血液”时,阿总统加尔铁却承认“做梦也没有想到撒切尔夫人会为了一个荒芜的岛屿派遣如此庞大的特遣舰队,万里迢迢到南大西洋来”。最高统帅心态如此,部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可想而知,战争已一触即发,阿却还在认为英“不可能真打?”显然,战争一开始,就事实上决定了双方的结局。正在双方即将开战时,“公正的”美国人出来调停了。美国是北约的盟主国,美国人的“公正”程度有几何,只要不是弱智就能猜得出来。
从4月7日开始,美国国务卿黑格频繁穿梭于英、阿和美国首都进行调停,但双方都不愿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美国人偏向英国,阿自然心知肚明,对黑格提出的包括考虑马岛居民的“愿望”在内的所谓“七点”新建议,自然不能接受。因为马岛居民是英国人后裔,考虑居民的“愿望”,显然只能是对英国有利。阿不能不拒绝这种“新建议”,美国调解未果。4月29日,美以阿拒绝美建议为由,宣布放弃“中立”,转而支持英国,不仅对阿进行制裁,还让英军使用美阿森松岛上的空军基地和其他军事装备,向英国人提供情报,并让通信卫星成为英国通信中继站。获知这一切,阿总统痛心疾首,称对美国“感到很痛心,我要说,欺人太甚了”。至此,战争已不可避免。
4月26日,英国特混舰队首先攻下了南乔治亚岛,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的海上和空中的封锁部署。随即,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尼治时间4月30日11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5月1日,英国特混舰队在茫茫浓雾中到达马岛以东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战略轰炸机,经过空中加油,长途跋涉5000公里,于凌晨4时30分飞临马岛,并投下21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同时从英航母上起飞的飞机也对阿阵地进行猛烈攻击。5月2日下午,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两枚命中目标。巡洋舰在45分钟后沉没,阿军官兵阵亡和失踪321人。次日,英国又在马岛北侧用“海鸥”式导弹击沉了阿军的“索布拉尔”号巡逻艇。面对接连的胜利,英国官兵开始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场噩梦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面对英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阿军发誓要报仇雪恨。加尔铁里把目光投向了从法国购得的5枚“飞鱼”导弹。5月4日上午11时左右,英国“谢菲尔德”号巡洋舰悠闲地游弋在马岛附近海域,这艘当时号称英国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大型军舰”服役刚刚7年,具有非常先进的雷达系统,阿根廷的飞机只要从其大陆起飞就逃不过它的眼睛。因此,舰上的英国官兵悠然自得,有的在洗衣服,有的聊天。此时,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搭载的“超军旗”战斗机利用地球曲线超低空飞行,在300公里以外,已经锁定“谢菲尔德”号巡洋舰的阿军“超级军旗”战斗轰炸机携带两枚“飞鱼”导弹悄悄起飞了。飞机在接近“谢菲尔德”号雷达警戒区时陡然下降到四五十米的高度,然后关闭机载雷达继续飞行。12时20分左右,“超级军旗”顺利进入到导弹的有效发射区,在距离“谢菲尔德”号32公里处,两枚“飞鱼”导弹带着阿根廷人复仇的怒火发射了出去。其中1枚“飞鱼”成功避过英军的防空系统后准确命中目标。爆炸引起大火,英舰官兵拼命抢救5个小时后,不得不弃舰逃生。就这样,造价高达1.5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被造价才不过3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这给了骄傲自大的英军以沉重打击。5月12日,阿空军12架“天鹰”战斗机分三批重创英护卫舰“大刀”号和“华美”号。
5月21日晨,英军开始登陆马岛,并建立登陆场。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呼啸而来,对英舰进行攻击,击落英机5架,击中英舰8艘,其中1艘护卫舰被击沉。
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国庆节,阿军向英军发起了大规模空袭行动。这天,两架携带“飞鱼”导弹的“超级军旗”战机从阿根廷大陆起飞,向游弋在马岛东北海面100多海里的英国航空母舰飞去,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炸毁英军的航母。接近预定目标区域后,阿军飞行员发现飞机雷达的荧屏上出现了一个大的脉冲亮点,他判定这就是英军的航空母舰。于是,阿军飞行员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两枚“飞鱼”导弹同时向敌舰飞去,其中一枚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英舰出现了浓烈的火焰,不长时间之后,就慢慢地沉入了海底。事后阿军才知道,他们炸沉的这艘英舰并不是英国的航空母舰,而是一艘名为“大西洋运送者”号的运输舰,其体积同航空母舰大小相仿。尽管如此,英军也遭受了重创,仅有的4架“支奴干”大载重量直升机中的3架、1个中队的“威赛克斯”支援直升机、大量的补给物资和设备也被炸沉,英6架“鹞”式战斗机也葬身海底。阿机又击沉英驱逐舰“考文垂”号。
受到接连打击之后,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飞鱼”导弹的厉害。伍德沃德下令将所有舰船撤到离马岛和阿根廷海岸较远的地方,以避免遭受新的攻击。马岛战争开始的时候,阿根廷除了已经拥有的5枚“飞鱼”导弹外,还向法国订购了另外9枚。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法国总统密特朗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下令不再向阿根廷出售“飞鱼”导弹。此举使阿根廷政府感到十分紧张,被迫寻求从其他国家间接获得“飞鱼”导弹。通过情报部门,阿根廷获悉秘鲁向法国订购的8枚“飞鱼”导弹即将到货。于是,阿根廷政府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希望从秘鲁高价购得这些导弹。法国政府闻讯后,故意寻找各种借口拖延交货时间,直到战争结束才把导弹送交秘鲁政府手中,使得阿根廷从第三国购买“飞鱼”导弹的计划流产。没有“飞鱼”导弹,阿根廷就没有了同英国对抗的资本,形势发生逆转。
为彻底击垮阿军,英军从5月27日起开始实施登岛作战。5月29日,英军攻占了非常重要的达尔文港,毙伤阿军250人,俘获1400人,并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此后的几天中,阿军节节败退。6月8日,为了挽救守岛的部队,加尔铁里孤注一掷,下令集中尚存的空中力量对英军展开大规模空袭,结果打死英军180多人,阿机再呈神勇击沉了包括英国的“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在内的3艘大型登陆舰,并重创“普利茅斯”护卫舰。虽然阿空军表现出色,但陆军表现却有负阿国人,未能很好地实施配合作战。
英军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仍决心夺取马岛。马岛由西岛和东岛组成,中间有一条2?6~8海里宽的海峡,西岛防御较弱,东岛防御较强。就在当晚,3000名英军乘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登上马岛,使岛上的英军增加到了8000人,而且拥有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英军开始发起总攻,并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马岛首府阿根廷港15公里的哈里特山和朗顿山。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英军从东西岛间的结合部突破,避开正面,尔后再向东推进,分进合击,夺占全岛。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14日。阿陆军孤军奋战,损失惨重。阿统帅部见大势已去,电告马岛守军“在不损害武装部队荣誉和国内政策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行动。至14日中午,英军已经推进到距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陆军司令在英方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停火协议上签字时,尽管勾掉了“无条件”三个字,然而这一天对阿军来说,不能不是一个耻辱的日子。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终于结束。
马岛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它留给后人的警示却不断延续。在这场血与火的较量中,尽管英国伤亡1000余人的代价,耗资27亿美元巨额花费换来了名义上的胜利,但除了挽回了一点面子外,似乎再也没有获得什么好处。名义上的失败也没有使阿根廷人放弃争夺马岛主权的斗争,他们在战后把每年的6月10日定为“马岛主权日”。有西方媒体评论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只有输家的战争。”就连英国着名记者汉拉恩也感慨地说:“经过一段漫长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征途,我们才到达那儿。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姑且不说这些代价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丝毫也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战争并没有平息两个国家对马岛主权的争执,相反,战争使两个国家的距离更远,仇恨更深了。”
㈢ 阿根廷大西洋上的那个与英国争议的岛屿介绍下。
1982年4月2日凌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南太平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上。这些被英国人称为福克兰群岛的岛屿,在被英国占领149年后突然又升起了阿根廷的国旗。人们知道,战争的导火索已经点燃。
马岛靠近南美洲大陆的南端,由东、西两个大岛和200多个较小的岛屿组成,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距阿根廷本土500多公里,距英国本土1.2万公里。
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争议由来已久。英国认为马岛是自己最先发现的,主权应该属于自己。据英国自己的记载,英国“幸福”号船长约翰·斯特朗在1690年被大风刮到这个岛上,他还以当时英国海军大臣福克兰子爵的名字命名了群岛中东、西两大岛之间的一个海峡。英国后来也因此把这个群岛命名为“福克兰群岛”。但是,英国人的说法,从来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在之后一段时间中,在英国、法国、西班牙等西欧列强的争斗下,马岛数次易主。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把马岛变成了自己的第24个省,委任官吏进行管理。没想到,几年后,马岛上的阿根廷人同到该岛捕猎海豹的美国人发生冲突,蛮横的美国人派军舰将马岛洗劫一空,并将岛上的阿根廷官员戴上镣铐押走。英国乘机于1833年重返该地,宣布行使对马岛的主权。
从那时起,马岛一直为英国所占,尽管阿根廷政府年复一年地要求英国归还,但毫无结果。其间,双方也发生过一些摩擦,但没有引发大的军事冲突。1965年和1973年,联合国大会两次通过了敦促英阿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马岛问题的决议,双方开始了漫长的谈判。1971年,英国一度同意逐步把岛上居民并入阿根廷,在阿根廷国内接受高等教育。正当事态向着良好方向发展的时候,由于查明在马岛南部海域可能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出于对资源的需求,英阿谈判终止。后来在美国的调停下,两国恢复谈判。1980年,英国曾提出可以考虑把马岛主权移交给阿根廷,但要求长期租借马岛。此方案不但遭到了阿根廷的拒绝,甚至也遭到了英国议会的反对。这样,马拉松式的谈判又走进了死胡同。
1981年,军人出身的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后,决心武力收复马岛。加尔铁里在一次讲话中说:“马岛是我们家门口的一座宝库,没有任何理由让英国人享受。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就是付出生命,也要把英国人赶到海里去。”随后,他命令军方制订了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1982年3月19日,几十个阿根廷人登上了与英国同样存在主权争端的南乔治亚岛并插上了阿根廷国旗。英国政府调动驻马岛的英军前去威慑。这一事件促使加尔铁里于3月26日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4月2日凌晨,经过精心策划的阿军登陆马岛并攻占了机场和港口。接着,用空投方式,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到4000人。驻守马岛的200名英国守军只进行了一点象征性抵抗后,即在总督雷克斯·亨特率领下全部投降。
“铁娘子”发起还击
收复马岛后,阿根廷国内群情振奋,加尔铁里成了民族英雄。而在远隔重洋的英国,一片蒙羞的感觉正在迅速蔓延。英国广播公司和独立广播组织所属的3个全国电视频道、4个全国广播电台和39个地方电台都中断了正常节目,反复播送马岛失守的消息。《每日邮报》的头版赫然印着两个黑色大字:“耻辱!”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如坐针毡,外交大臣卡林顿等引咎辞职。4月3日,星期六,英国议会破例召开紧急会议。在会上,撒切尔夫人说:“我们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开会,是因为英国的领土主权多少年来第一次受到了侵犯。”“福克兰群岛的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不列颠的,他们是对英王效忠的。”为了获取议会的支持,她发出呼吁:“支持我吧!支持我,就是支持英国!”
在撒切尔夫人的努力下,英国议会决定成立以她为主席的战时内阁,并决定由英国海军少将约翰·伍德沃德率领一支强大的特混舰队开赴马岛,把它重新夺回来。为保证胜利,“铁娘子”甚至下令把包括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豪华邮轮在内的58艘商船征为军用。看到英国气势汹汹的样子,美国坐不住了,国务卿黑格不停地往返于英阿两国之间,希望通过外交斡旋避免在美国的南大门发生战争。4月8日,撒切尔夫人会见黑格,她敲着办公桌说:“张伯伦在1939年用的就是这张办公桌,他胡说什么捷克离我们还远着呢!正是由于他的失职,大批英国人白白丧了命!”听到“铁娘子”把马岛争端同二战前夕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相提并论,黑格知道她下定了战争决心,于是停止了外交斡旋。
㈣ 马岛离英国有多远
马岛离英国有13000公里,马岛离阿根廷是600公里。
㈤ 马岛地处于哪里为何英国和阿根廷要争夺它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被英国称为“福克兰群岛”,其总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三千多人。是位于南大西洋上一个原本并不出名的群岛;马岛的地理位置详见下图:
总之,阿根廷高估自己实力,低估对手大英帝国的实力,阿根廷错误估计了国际形势。发动错误的战争。马岛战争是上世纪80年代的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为了争夺马岛的主权而爆发的战争。其本质上是毫无意义的阿根廷转移国内矛盾的偷袭战争,实际是独裁军政府为了实现政治目的冒险行为。
㈥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为什么会被英国打败呢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洲的东南角,靠近南极圈,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距离阿根廷500多公里,距英国1万多公里,是英国的殖民地,而阿根廷认为自己对马岛拥有主权,历来主张收回。
英军取得了制海制空权以后,立即对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发起了进攻。岛上的阿军外无援军,内缺粮草,士气低落,1万多守军不战而降。
总结:英军集三军之优势兵力,联合作战,各个击破,胜利在情理之中;阿军以个体对体系,单打独斗,焉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