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国规则式园林有哪些基本特点,受到哪些国家园林形式的影响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6、园林设计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规则式园林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整齐、庄严。
B. 欧洲园林三个重要时期分别以谁作代表欧洲园林古典园林有哪些特点
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
1.重要的造园师:布拉曼特与拉斐尔
三2.大着名庄园:兰特、埃斯特、法尔奈斯庄园
3.意大利台地园特征(文艺复兴中期)
1、多建于山坡上,依山就势辟成台层,形成台地园;
2、布局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
3、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通常位于最高层;
4、水景、雕塑等为轴线上的主要装饰,以加强透视线;
5、注重借景及透视线的应用;
6、以水为主体,形成丰富多彩的水景;
7、植物以绿色为基调,避免色彩鲜艳的花卉,植物配置中轴线两侧多为规则式,离中轴线渐远自然式增强。
二。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1.代表人物:勒诺特尔是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才华横溢,后世称为‘宫廷造园家之王’。 1613年生于巴黎的园林世家,祖父是宫廷造园家,父亲是宫苑管理人。
他使法国园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代了意大利园林而风靡整个欧洲。
2.最主要的代表是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和凡尔赛宫苑,均由勒诺特尔设计和主持建造。
3.法国古典园林特征:
以庄重典雅风格,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
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具有外向性特点;
以建筑为中心,并通常位于最高处;
花坛、雕像、泉池集中于中轴线上;
水景以静水为主,体现辽阔、平静、深远的气势;
植物配置:多选用阔叶乔木,以丛植为主,模纹花坛多使用花卉。
三。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
1.代表人物:布里奇曼(Charles Bridgeman, -1738)将规则式园林与曲线形道路结合;放弃植物雕刻形式;创造了哈哈沟的形式;
威廉.肯特(William kent,1686-1748)为摆脱规则式园林的第一位造园家,认为自然是厌恶直线的,摒弃一切规则式设计;造园标准是模仿自然,再现自然;
布朗(Lancelot Brown,1715-1783),被称为“大地改造者”,尽量避免人工雕琢痕迹,以自由流畅的湖岸线、平静的水面、缓坡草地、起伏地形上散植的树木为特色。
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1723-1796)认为园林更要注重内容,造园不仅要改造自然,还应体现渊博素养和艺术情操
雷普顿(Humpbrey Repton,1752-1818 )认为自然式园林应避免直线,但反对任意弯曲的线条;主张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过渡;重视植物群落的设计;强调园林要注意光影效果;并提出园林与绘画的不同。
认为园林是动态的,绘画是静态的;其视野更开阔;光影、色彩会随着季节、气候而变;且需要满足实用需求。
着作:<园林速写与要点><造园理论与实践的考察><对造园变革的调查><论印度建筑与造园>等;
2.代表园林:查兹沃斯(Chatsworth park)风景园、丘(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园、斯陀园(Stowe Park)、尼曼斯(Nymans park)
3.英国风景园特征:
开阔并有起伏地形的的草地;
自然式种植的树丛;
蜿蜒曲折的小径;
自然弯曲的湖岸。
C. 英国风景园和中国风景园有什么不同
二者均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但两者的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英国园林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其创作手法式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眼前,审美情感蕴含于被再现的景观总体之中。 英国风景式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 造园理念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钱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可以说,各时期园林在风格上的差异,首先源于不同的自然观,即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Ian McHarg)在其经典名着《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诸如为保护表土层,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例如,为减小迳流峰值的场地雨水滞蓄手段;为两栖生物考虑的自然多样化驳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净化技术;为地下水回灌的“生态铺地”等,均带有明显的生态成分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布景,则类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引导游人从诗意中穿过。一连串画意构图,以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开,整体意境宁静而舒远,一派天然牧场般的田园风光。 同属不规整的自然式园林,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象力,但不免流于矫揉造作。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完全没有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那种闭锁与沉闷。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私园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中国古典园林的本意在纳自然万象于咫尺之中。为此,对自然景物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才能体现出自然的韵味。但中国私园中却大量使用巨石大树,致使抽象写意的原旨大大削弱。园林空间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远不如日本那样彻底。至于其他的原因后文将述及。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极大创新。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之间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简洁。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的并没有因为这些争论而少造过自然风致园,与此同时,一股有着浓郁异国情调的“中国风”热潮更是席卷了整个欧洲。许多达官贵人都想在私家的风景园林中增添东万的意蕴,于是都以造中国屋、中国塔、中国亭为时尚;书商们也趁机出版了介绍中国建筑的图书以适应园艺家的需求,不过今天看起来,许多都是出自臆想,有点不伦不类。在这一风潮的影响下,“英中式庭园”在许多国家兴建,可作为一时风尚的见证。欧洲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这种园林样式的杰作。比较着名的如钱伯斯参与设计的邱园,园中曾建有中国样式的孔庙、清真寺、岩洞和中国塔等,不过多数今已不存,只剩下中国塔作为园子的标志耸立其间,其蓝本据说是南京报恩寺的琉璃塔。其他国家的英中式庭院还有法国的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麦莱维勒林园、德国的奥兰宁堡中国园等等。不过这些欧洲园林虽说是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但本质上仍然表达的是西万人对于“自然”和“画意”的理解。漫步其中,我们尽管能找到许多东方的痕迹,总的来说却仍是异国情调的怀想。 事实上,英国风景式园林中“如画派”所主张的“如画”,概念上与计成在《园冶》中提到的“宛如画意”是可以互译的,然而英国人却一定要对“如画”的主张诘难一番?我想,这大概就是中西方自然观念上的差异所致。“布朗派”和“如画派”的造园家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园林才能体现一种“自然”的理想状态?而“自然”这个词在英语里,既可以指伟大的造物主,又可以是眼中不完美的视像。如果把“自然”当成造物主,或者更强调这一点,自然本身理论上便应该是完美无缺的。模仿 “自然”的“理念”,重视“自然”的秩序和理想,当然就应该能够获得真实地、完美的再现。但是,如果更多地把“自然”当作“自然物”、“自然界”去理解、他在人们的眼中显然就是不完美的,而绘画通过对自然的提炼和剪裁就达到了一种理想的“自然”状态。然而,“自然”的两种概念倾向在“布朗派”和“如画派”的争论中却总是纠缠不清。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模仿绘画必然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而在中国的造园论中,山水与自然之间的必然联系是被文化传统所规定的,它是造园的前提。中国的山水画是一个远比西方的风景画更伟大的传统。它在知识分子的意识中本来就是要营造一个理想的家园,它的产生就是从道家所谓的“隐逸”的自然家园开始的。因此,山水画意在中国造园论中的权威是不会被怀疑的,通过表现山水画所描绘的自然画意筑造园林的理想境界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经典的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园林和18世纪英国风景园都注重自然美,但环境景观却常呈现明显差异。在肯定中国园林对英国风景园的历史影响的同时,以比较的方法深入探讨两者的差异,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的发展。对园林环境美的追求涉及广泛的文化背景,哲学是其中之一。中国传统哲学和17世纪后的英国经验哲学以不同方式把握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此相关,中国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象征创意,英国风景园显示肯定客观世界美的朴野。
D. 英式园林的造园思想
首先英式造园有两种,英国园林18世纪前主流造园形式是规则式园林,18世纪兴起风景式园林。因前期英国规则式造园以模仿法国和意大利为主,所以我认为你问的应该是英国代表性的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思想。
主要是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影响和后期法国勒诺特尔式造园的影响,模仿其造园形式。本质上算不上是英式园林,英国式的处理手法主要是体现在局部构图以及造园要素的运用上。
风景式园林
风景式园林可以分为5个时期:1.不规则造园时期 2. 自然式风景园时期 3 .牧场式风景园时期 4.绘画式风景园时期 5.园艺风景园时期
英国代表性的主要是2.3.4时期,造园思想我个人大概总结为以下几点:
自然式风景园时期:崇尚自然,设计中尽量避免出现人工化过强的景观。如尽量不使用几何形构图、笔直的林荫道、魔纹花坛;用哈哈墙去替代园林的围墙。
牧场式风景园时期:模拟自然,设计中完全摒弃规则式造园手法。力求使自然风景园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毫无过度的融为一体,可以为了极度自然化而牺牲功能。
绘画式风景园林:高于自然,因受中国造园思想的影响,强调造园时要在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模仿中式造园思想手法等。
E.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是:东方园林体系、西亚园林体系、西欧园林体系。
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
西亚园林的特点是用纵横轴线把平地分作四块,形成方形的“田”字,在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喷水池,中心水池的水通过十字水渠来灌溉周围的植株。这样的布局是由于西亚的气候干燥,干旱与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院里经营一小块绿洲。
欧洲园林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构图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艺术造诣精湛独到,为西方世界喜闻乐见的园林。
现实意义
一部人类园林史,记载人类对自我生存环境的内生自省的认知足迹,古老中国以其与自然和谐为美的生态法则的博大和诗情画意,昂首世界前列,西方内省历史的自我批判,也走到了世界的前沿。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从园林到现代景观,环境设计,同其它文化一样,是在传承,吸收,借鉴,融合的历史氛围里走到了今天。
借鉴中外园林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与教训,继承弘扬人类的优秀园林文化,为中国环境园林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是亟待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F. 世界三大园林有哪些特点中国园林与英国园林的异同点有哪些
世界三大园林
意大利台地园特征:(1)多建于山坡上,依山就势辟成台层,形成台地园;(2)布局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3)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通常位于最高层;(4)水景、雕塑等为轴线上的主要装饰,以加强透视线;(5)注重借景及透视线的应用;(6)以水为主体,形成丰富多彩的水景;(7)植物以绿色为基调,避免色彩鲜艳的花卉,植物配置中轴线两侧多为规则式,离中轴线渐远自然式增强.
法国古典园林特征:(1)以庄重典雅风格,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2)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具有外向性特点;(3)以建筑为中心,并通常位于最高处;(4)花坛、雕像、泉池集中于中轴线上;(5)水景以静水为主,体现辽阔、平静、深远的气势;(6)多选用阔叶乔木,以丛植为主,模纹花坛多使用花卉。
英国风景园特征:(1)开阔并有起伏地形的的草地;(2)自然式种植的树丛;(3)蜿蜒曲折的小径;(4)自然弯曲的湖岸。
中国园林与英国园林的异同点
相同点:
(1)中国与英国风景式园林都注重自然美,两者者均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
(2)同属不规整的自然式园林。
(3)造园风格上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风景式园林都属自然式风格。
(4)花木等植物是中英风景园林造景的重要材料和手段。花木应用都以自然美为艺术准则,树木多采取不规则的孤植, 丛植, 片植等形式。丛植和片植的林地边缘也呈不规则的形式,常起到隔景、藏景的作用, 以增加景色的层次和变化。
不同点:
(1)中国风景式园林擅长小中见大、师法自然,还要本于自然而又高出自然,英国风景式园林虽能本于自然但因为没有明确的意境营造未能达到高于自然的境界。
(2)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象力。中国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象征创意。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以理性、客观的写实,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英国风景园显示肯定客观世界美的朴野。
(3)英国风景式园林对于现代城市的影响比中国古典园林对城市的影响要深刻得多。它所崇尚的疏林草地至今依然是现代城市公园的基本语汇。
(4)两者之间由于文化背景和民族习性的不同,,差异较大。英国园林从总体而言面积都较中国古典园林大,并以天然的真山真水为造园基址。而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私家园林则面积较小,景物摹效于自然,即以精炼概括的手法,用人工的力量来再现天然的景色,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意境。
G.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与“沧浪”之说暗合。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诸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