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国和法国有多远
英国和法国相隔于英吉利海峡与多佛尔海峡,两地最近的距离大概为30多英里。
多佛尔海峡下有一条横贯英法之间的海底铁路隧道-欧洲隧道,又称海峡隧道。它西起英国的福克斯通,东到法国的加来。使由欧洲往返英国的时间大大缩短。隧道长度50公里,仅次于日本青函隧道。海底长度39公里。
(1)英国人坐飞机多少税扩展阅读:
巴黎和伦敦都是曾举办过两届夏季奥运会的国家,现代奥运会虽然是法国人提出的理念,而英法工业革命后的繁荣则是现代奥运复兴的基础。1890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法国人顾拜旦来到英国马奇温洛克镇,与布鲁克斯医生就“体育”和“奥林匹克复兴”进行交谈,最终促发了顾拜旦的灵感,也促成了1896年首届现代夏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的举行。
过英吉利海峡有两种方式:最传统的方式,即乘坐海上渡轮,需用时1个半小时,每天共38次,价格根据日期和车辆尺寸有所不同,均价大约单程60英镑——100英镑不等;第二种就是走海底隧道,单程需35分钟。
‘贰’ 去英国留学的优缺点
一、享誉全球的高质量教育水准
英国教育制度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以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而名扬四海。科教方面,英国曾得过 90 次诺贝尔奖;很久以来,英国的大众传媒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金融领域,伦敦货币市场的交易量比纽约和东京的总和还大;英国的时装在国际上久负盛名;而英国历史悠久的艺术遗产为所有留学的人提供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氛围。
对于到英国留学的优点与缺点都应该要理智看待。要学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分析到底英国如何选择,作出合适自己的选择。
‘叁’ 去英国留学,一个人坐飞机~~~帮帮我啊!!!
你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过了一后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以后你还要在英国一个人生活呢,比起来应该比坐飞机更可怕吧? 放心好了,坐飞机没有你想象中恐怖。
1 你的材料和机票护照这些东西要随身携带,然后到机场以后(如果是从北京走可以找个小红帽帮你 也就十几块钱,他们对这些非常熟悉。)先买机场建设费(好像是这个名字,大概有百十来块),然后到托运行李的地方领取登机牌。过安检,登机,对号入座。
2 不知道你说的行李托运是 什么意思,你的飞机是直飞还是转机?不过关于行李的问题不要担心,你到托运的地方 他们要称重量 如果没有问题就没事了,很简单的。 因为在国内机场 实在不明白就问好了。不过登机前 小心你的行李没有易燃易爆的东西,而且随身的物品中不要有刀具,哪怕是指甲刀最好也要放在托运行李里。然后现在国内不知道是不是还是不让带液体。反正不用带就好了,喝的东西飞机上有。 在飞机上不能使用手机,一定要关机(个别有航空模式的除外)。还有就是 注意不要在飞机上造成恐慌,比如说炸弹,恐怖劫机等等这些不要讲,因为之前有这样的先例,结果那哥们好像被判了。起飞降落要系好安全带。
3 下飞机以后 跟在和你同机的人后边,先领你的行李,记住你行李的样子不要拿错了,行李都是用传送带送出来的,看到自己的就要马上拿,不然还要等下一圈。 然后出关,这时候记住千万不要直接出来(我有朋友第一次来就是直接走出来的,以后非常麻烦的),在出关的地方会有一个地方有人排队的,因为不是欧盟的所以我们要有入关记录的,一般他们会问你来英国的目的,你的计划什么的,把你的通知书,护照(如果有体检的那个小本子也给他)给他们看就好了,他们会在你的护照上盖入境的章。 英语不好没有关系,告诉他你是来上学的,打算待多常时间就好了。另外体检问题,在国内做好,其实 我就是第一年来英国有过体检和打疫苗什么的,以后根本就没有。入境不需要体检的。
4你朋友来接你最好不过了,出关的地方就一个出口 他一定会在那里等你的。如果找不到就到用机场的公用电话给他打电话,对了你最好准备一些10-20面额的英镑,然后再机场的商店里可以找他们换零钱,就说你要打电话,而且一般哪里都有电话卡买的,也可以在公用电话上用的,最小面额就可以(£5的。)
其实一般如果你是直飞英国不用转机的话,一定会有中国人的,他们会帮你的,比如在什么地方拿行李,在那里出关什么的,而且一般你借他们的手机打电话也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你要说 的好听一些了,比如说给他钱啊 什么的 不过一般他们也不会要的)。
如果是转机比较麻烦一点,就是 当你从中国到了一个机场(看到那里转了)下飞机以后就可以看到大屏幕,在上面找到你的班机号,然后看后面在那个登机口上飞机 直接过去就好了(机场有标识的),等时间到了 在上飞机就好了。
祝你一路顺风!欢迎来英国:)
托运行李 是等下周五你要坐飞机的时候, 然后是买机场建设费,然后凭你的护照和机票进入绿色通道(除非你有什么东西是需要申报的,不过一般不用 直接进去就好了),再到相对应的航空公司柜台那里领登机卡(如果你拿到的是电子票也就是打印出来的要换机票的,具体位置问人就好了),办理托运和领登机卡是一个地方。 建议你提前2个小时以上到机场,我第一次出来的时候就是因为行李超重差点误了航班。
还有就是体检 我当时是去我们省会一个指定的防疫站体检的,其实没有什么太多必要的,我就用过一次而已他们还没有看。不放心的话,就到你们当地的问一下哪里可以做出国体检。
‘肆’ 英国人的性格
英国人的性格
英国人我认识不少,一部分是在香港认识的,还有一些是在美国认识的,在国内最近也认识了几个,都是设计界很有影响的人物,从他们身上了解了不少英国人的性格特点。我大概五、六年前在香港买过三联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小小的英汉双语对照的丛书,其中一本叫做《英国人》,作者是Antony Miall 和David Mislsted,看看书后面的介绍,这套书一共六本,讲了美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和日本人,两年以后,刚刚好香港三联的一个编辑李安(不是那个电影导演,并且是个姑娘)找我约稿,我就请她帮我找齐其他几本,她到香港我住的酒店看我,就把余下的几本都带来了。其中《英国人》这本把英国人的习惯、性格分析的如此精巧,入木三分,我记得当时从香港飞回洛杉矶,在飞机上就一口气全部看完了。写书能够写得这样简练而精致,实在是功力非凡,我自然是自愧不如了。
把书里面的描述和我见到的英国人联系起来,倒时时有叫绝的冲动。最近在杭州有机会见到一个很着名的英国建筑家戴维·齐平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这个人在英国建筑界地位很高,当属大师之列,他设计了好多重要的博物馆,包括正在设计的德国“博物馆岛”改造项目,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工程,他能够获得这样重要的设计项目,说明功力非凡。
前次见他,是杭州当地一个很特别的开发公司请他设计一个叫做“九树”的住宅项目,属于顶级豪宅,设计很特别,开发公司请我和他进行一次学术对话,内容自然是建筑和城市规划,主持人请的是清华大学《世界建筑》主编王路,对话全部用英语进行,不设翻译,这样保证了对话的流畅。我们在他设计的住宅里聊天,窗外是杭州秀美的竹林,实在是很写意。
对话中,我提到英国受法国的影响,其中我说到“ Normans once occupied England for over seven hundred years, who brought in quite a lot of French words into English .”(“ 诺尔曼人曾经占领英格兰近七百年,期间把不少法文词汇带入了英语中”),戴维笑了起来,摇摇食指,说“ha, watch your language”(注意用语!),之后说“yes, there are many French words in our language” (的确,我们的语言中是有不少法文词汇),他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因此确实承认这个历史事实,但是英国人把英国人之外的人全部看成“外国人”,英国以外的事情全部看成外国的事情,则很容易感觉到。不过他们是个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大国,看法一回事,事实还是很客观地承认的。那次谈话给我影响很深的印象,其实这段对话占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把所有外部的人都看为外国人是英国人根深蒂固的习惯,但是表达方式却让你很舒服,日本人骨子里如此,但是还有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德国技术、美国实力的崇尚,而韩国人则是六亲不认的民族,和英国人相比,简直低俗不堪了。
有个英语单词,叫做“Xenophobia”,是说对外国人或者外部事物的恐惧(phobia 是恐惧这个词的后缀),说英国人有一点xenophobia 则真是不错的,虽然他们曾经是日不落帝国,殖民地从加拿大到澳大利亚,从新西兰到香港,遍布全球,但是他们这种xenophobia 却从来没有消失过。我看最没有恐外症的民族应该是美国人,而英国人始终有点这个恐惧。诺尔曼人九百年前征服英格兰,在那里居然呆了接近七百年,自然就和英国人融为一体了,通婚自然多,英国人不会歧视他们的后裔,就好像英国人现在对全世界的人都彬彬有礼一样,但是发现你不是正宗安格鲁-萨克森后裔,他们会对你冷漠倨傲的。英国人有一种骨子里的高贵感,他们认为自己无论在社会行为还是在文化上都是世界顶级的,他们遵守法律,谦虚有礼,宽容忍让,温文尔雅,慷慨大方,风度潇洒,行为高尚,用英语形容自己,就是law abiding, courteous, tolerant, decent, generous, gallant ,steadfast and fair。这样的品质,他们不认为其他民族曾经或者现在拥有。
1984年,香港理工学院下面的“太古设计学院”院长麦克·法尔( Michael Farr)和学院的理论系教授马修·透纳( Mathew Turner)请我去理工讲课,课后认识了一大批英国设计师和教授,他们陪了我几天,非常有礼,非常客气,安排得非常精细,但是在言谈之中,他们的那种优越感依然是很明显的。英国人的性格里面有一对矛盾的东西,就是他们一方面希望变化,同时却也希望延续和连贯,殊不知这对期望是矛盾对立的。你看看伦敦建筑,有多么延续和连贯,但是突然冒出一个稀奇古怪的现代作品,Norman Foster 的,Richard Rogers的,或者是David Chipperfield的,就有点奇怪了,如果你知道英国人这种心态,道理就很清楚了。他们不像我们中国人,希望变化,倒对连贯、延续没有什么兴趣,因此可以活生生的把一个北京这样的古城拆了,英国人不会如此,但是他们会在伦敦古城中见缝插针的建造一些莫明其妙的建筑,则是这种心态的发泄了。
英国人高度重视自己的传统,这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性。他们极为怀旧,英语叫做nostalgic的,传统就是连贯,保护传统是可以不惜代价的,这点我们最不像他们了。伦敦街头那些近百年的红色老电话亭,红色的邮箱、人们手上永远拿着的大雨伞、粗呢大衣、惠灵顿皮靴、温布登网球,都是英国人情感中不可动摇的东西,他们的城市,特别是伦敦,简直就是一个建筑博物馆,从罗马时代开始,直到二十一世纪的,应有尽有,第二次大战中给德国炸毁的建筑,战后整旧如旧,为的就是这个nostalgia。这种怀旧,也表现在行为中和语言中。议员们戴古老的大礼帽,法国还是戴假发套,皇家仪仗队的士兵的那顶黑色羔皮高帽,好像三百年没有换过一样,人们之间彬彬有礼,敬语用得比美国人多十倍不止,从来克制的不在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职位和头衔,在公众场合绝不喧闹,有专门的词描述这种在公众场合制造喧闹的情况,说hoo-hah,说hullabaloo,或者称那些闹事的人为Palaver, Kerfufle,都是含有藐视意思的。不过他们也崇尚中庸,大凡出现这样的喧闹,特别是有人喝醉酒的时候,他们一般保持沉默,仅仅是冷眼看看,或者选择走开而已。
英国人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感情,如果你坐飞机,旁边一个美国人,他在几个小时里面可能把祖宗十八代的事情都告诉你,而如果是一个英国人,你听到的是彬彬有礼的客套,然后最多问问你天气如何而已,喜怒哀乐不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他们虽然把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视为低等一点的民族,但是比较欧洲大陆的其他民族来说,他们还是会把他们视为“自己人”,对法国人、德国人他们肯定不喜欢,你看Benny Hill 搞笑电视剧中,这些人总是他们拿来开玩笑的对象。对法国人是爱恨交加,他们喜欢法国的葡萄酒、美食佳肴,还有比他们优秀的气候,他们蜂拥去法国度假,我看他们骨子里可能认为法国人不值得住在这么好的地方吧。而德国人太严肃刻板,意大利人情绪化,俄罗斯人简直郁闷透顶,东方人则是危险和好像谜一样的神秘。他们对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非常喜欢,因为都是他们的后代,并且保持了英国人的气质和习惯,而美国人则太强势,一般英国人把美国人也看作自己人,就是觉得他们英语讲得太差了。他们受不了美国英语的口音,但是却又不好直说。美国的国力太强大,英国人自己跟他们走,但是这种密切的关系中,其实有点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尽在其中的意思。
中国人很在意人家怎么看他们,如果外面的媒体有点对中国人不敬的说法,不但民间会有强烈反弹,有时候政府外交部门都会发表讲话严辞批驳,你很少见到英国人对批评进行反驳的,他们的政府就更加不会这样做,倒不是他们缺乏民族尊严感,是他们根本从骨子里觉得这些说法不值一驳:英国本身就是极为优秀的,有知识的人自然知道。虽然在外国人看来,英国这个小岛上仅是业余侦探、足球流氓、刻板贵族、土气农夫而已,他们也不在乎这种看法,你看从工业革命,或者早到大宪章运动以来,英国从来没有过有组织的宣传企图改变这种印象的――外国人怎么想我们无所谓,我们自己觉得好就行了。
英国人对个人隐私非常重视,因为他们都守法,所以法律之外的空间就是自己的,我到伦敦看电影,感觉非常好的就是大家尽量在座位上和你隔开一个,除非特别拥挤,你身边的位置总是空着的。我们中国人喜欢拥挤,做汽车一拥而上,甚至坐飞机都要插队抢头上去,虽然飞机不会因为你先上就先飞,在英国人,基本看不到这种qingkuan。
‘伍’ 美国人会歧视英国人吗
什么方面?
一般是不会的
英国
United Kingdom
欧洲西部岛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面积24.41万平方千米。人口5820万(1993)。其中83%的人口集中在英格兰。官方语言为英语,威尔士约1/4人口讲威尔士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首都伦敦。
地理 英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 、苏格兰和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西北濒大西洋;东部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大不列颠岛南部西侧,隔爱尔兰海和圣乔治海峡,与爱尔兰相望。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有奔宁山脉和格兰扁山脉;格兰扁山脉的主峰本尼维斯山海拔1344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塞文河和泰晤士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长年多雨雾,秋冬尤甚。
历史 约公元前 700年以后 ,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移入不列颠群岛 。公元1世纪罗马人占领了英格兰东南部 ,在伦敦筑起了城堡。5世纪起 ,北欧部族纷纷入侵 ,有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并在此定居 。7 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合并成7个王国 ,彼此角逐达200 年之久 ;其间北欧海盗屡屡入侵 。827 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 ,并于1016~1042年沦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 ,称威廉一 世 。1215 年约翰王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王权遭到抑制。1337~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558~1603)于1588年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进行了一系列殖民扩张 。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42年发生保王党和议会党人之间的内战 。1649年 5月 19 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8 年发生了“ 光荣革命” ,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8世纪后半 叶至19世纪前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14 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 ,为世界第一殖民帝国 ,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落。1931年被迫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殖民体系开始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战后经济实力削弱,政治地位随之下降;在世界反帝反殖、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下,英帝国殖民体系逐步瓦解。现维持着松散的英联邦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由英国保守党和英国工党轮流执政 。1979年5月,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在1983年和1987年大选中保守党连胜。1990年11月,J.梅杰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并成为英国首相。1992年以梅杰为首的保守党第四次蝉联执政。1997 年 5月 ,工党领袖T.布莱尔出任首相。1998年4月10日 ,英国、爱尔兰与北爱尔兰有关各方达成北爱尔兰和平协议。
政治 英国迄今无成文宪法 ,它以历来涉及国家根本问题的惯例、传统、宣言、法案等作为行宪准则,主要有《自由大宪章》、《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议会法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 、武装部队总司令 、英国 国教和世俗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等。但实权在内阁。在位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登基。
英国议会由国王(女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亦称贵族院,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主教组成。上院议长麦凯勋爵。下院亦称平民院,1997年5月选举产生的下院 ,议长为贝蒂·布斯罗伊德。英国内阁由首相 、枢密大臣和重要大臣组成 。1997年5月组成的内阁,由工党的布莱尔为首相。英国的主要政党有:①保守党 。前身为 1679 年成立的托利党 ,1833 年改用现名。②工党 ,1900年成立 ,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 ,1906年改用现名。③社会自由民主党 。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其他政党还有民主左翼、英国共产党新党、绿党。
经济 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名列第五。自1981年下半年到1989年底,经济持续8年低速增长 ,通货膨胀率一度明显下降,失业现象有所缓和。但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90年下半年经济进入衰退,出现经济增长乏力,固定投资下降,工业产量出现负增长,失业上升。这次衰退是战后最长的一次。1993年初经济开始复苏,但势头微弱,年底渐趋稳定 。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3485亿英镑( 以1985年不变价格计算 ) 。货币单位英镑 ;汇率为1英镑兑1.502美元(1993年平均汇率)。
英国是欧共体中能源最丰富的国家。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煤 ,为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森林覆盖面积 227 万公顷。英国的纺织、采矿、冶金、机械等传统工业日趋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亟须更新改造。航空、电子、化工等新兴工业较为先进。海底石油开采、信息工程、卫星通信、微电子技术等方面近年有较大发展 。主要工业品有煤 、生铁 、原油、新闻纸、电力、汽车、合成橡胶等。
英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全国75%的土地用于农业,大部分为私营农场。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甜菜等。英国1/3农场专事养殖业,主要牲畜有牛、羊、猪和家禽等。英国是 欧 洲 最 重要的捕鱼国之 一 ,可 满足本国2/3的需求量。
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地位日显重要。1993年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从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2%。旅游业为英国重要经济部门之一。主要旅游点为伦敦、爱丁堡、加的夫、布赖顿、格林尼治、斯特拉福、牛津、剑桥等。
英国交通以陆路为主。铁路运输发达。伦敦有相当完备的地铁网 。1993年6月20日英法海峡隧道贯通 。铁路总长1.65万千米,公路总长36.23万千米 ,其中高速公路3147千米。内河航运线总长3750千米 。共有大小港口300多个。主要港口为萨仑沃、伦敦 、蒂斯-哈特浦尔 、米尔福德 - 黑文、格里姆斯比-因明翰 、福斯 、南安普顿、奥克尼、菲利克斯托、米德维、多佛 、利物浦 。年客流量在100万以上的国际机场有12个,主要为希思罗、盖茨维克、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北海油田的石油大多通过水下输油管运回陆地。输油管道总长1686千米;输气管道约5330千米。
英国为世界第五大贸易国。商品和劳务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张多边的贸易体系和世界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石油等;进口原材料和食品等。最大贸易伙伴为欧共体。1992年同欧共体的贸 易占英外贸 额一半以上 。其次是其他西方国家 、北美、经合组织成员国、石油输出国家、发展中国家、东欧及独联体国家。德国是英国最大出口国和进口国。其次是美国。英国的对外投资绝大多数投在发达国家。英国的对外援助国有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几内亚、马拉维、莫桑比克 、赞比亚、乌干达等。外国在英国的投资绝大多数来自发达国家。美国几乎占一半。
文化教育 实行5~16岁儿童的义务教育制 。国内基本无文盲。中小学分公立和私立,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私立学校师资条件和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高等学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等。主要报刊有《每日快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星报》、《太阳报》、《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观察家》、《经济学家》等。英国主要通讯社有路透社、新闻联合社、交换通讯社。英国广播事业历史悠久,业务发达。英国广播公司创办于1922年,1936年即播放电视节目。
对外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英国国力衰落 ,殖民体系瓦解,英联邦日趋松散。面对战后形成的两极体制,英国于 60 年代中期调整其外交国防政策 ,将防务重点放在欧洲。1973年英国参 加 欧 洲共 同体 ,自 此欧洲 在英国外交中占有“优先地位”,但英国也不放弃向美国靠拢,在重大问题上积极支持和配合美国的政策主张。1991年以后,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战后两极体 制 的终结 ,英国积极调整外交政策,以图在新格局中继续发挥大国作用。
英 国与中国于 1954 年 6 月 17 日达成互派 代办的协议,1972年3月 13 日 两国签订了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80年代以来,两国关系有较大发展,高级互 访不断 增多。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 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自1992年10月港 督彭定康提出香港政治体制方案以来 ,中英在香港问题上出现分歧 ,致使两国关系发生困难。1993年12月15日,港英当局不顾 中方反对,单方面将部分政改方案提交立法局,严重 损害 了中英关系。两国签订的其他重要协定有:避免双重征税和 防止 偷税漏税协定,空间合作谅解备忘录,第二经济技术合 作协定、促 进和互相保护投资协定,关于优惠贷款安排的备 忘录 、中英大气科技合作备忘录、1991~1993年中英文化、教育和科技合作交流计划,新的卫生合作协议等。1992年中英贸易额达19.4亿美元。
英国主张加强同西欧的关系,支持欧共体,赞成建立共同体统一大市场,但反对建立超国家的“欧洲联邦或邦联”,对欧共体、社会宪章持保留态度。1988年英国与欧共体其他11国的贸易占英外贸总额的1/2 。1989 年双方贸易总额为1812.927亿美元。1993年8月英国批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英国与美国有传统的合作关系。1979年保守党上台,两国关系进一步加强,英视美为主要盟国。冷战后,特别是克林顿上台以来,英美特殊关系持续淡化,两国在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有分歧 。美在英共有驻军3万人 ,有10个军事基地,其中潜艇基地1个,空军基地9个。
‘陆’ 坐飞机去英国可以带多少烟
坐飞机去英国可以带200支香烟。
不久前一名上海籍旅客王某也因携带26条香烟入境英国被查获,其所持的英国旅游签证被注销并被遣送回国。据了解,非英国公民免税可携带以下物品入境:200支香烟、100支小雪茄或50支雪茄或500克烟草,一旦超过规定数额将要承担法律风险。
上海机场边检站在此提醒广大出入境的旅客,出国前除应办妥相应的护照签证等手续外,随身携带的物品也必须符合各国的法律规定,必要时可在出国前向目的地国的使领馆进行了解和咨询,切勿因非法携带物品影响自己的行程。
(6)英国人坐飞机多少税扩展阅读
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就携带105条香烟被扣押一事作出回应,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个人携带卷烟50条以上者,需办理携带证,否则视为违法。个人到地方烟草专卖局办理携带证时却困难重重。对此,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今后将加强管理,督促地方局落实为个人办理相关业务。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规范异地携带卷烟管理和携带证使用的通知》(以下简称“18号文”)规定,个人乘交通工具跨地(市)携带卷烟的最高限量为每人次1万支(50条),超量的须向烟草专卖局申办携带证,否则参照对无准运证运输卷烟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