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美国人为什么比英国人爱笑

美国人为什么比英国人爱笑

发布时间:2024-08-12 16:31:44

❶ 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见面时的习惯

偷懒,拷贝来滴~~

身势语
——非语言交际

江西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罗炫芳

【内容摘要】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含义作了介绍,探讨了东西方人在空间距离、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姿态动作与面部表情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论述了解文化含义在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非语言交际 身势语 文化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的语言棱镜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点、宗教礼仪、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等。每种语言(包括身势语和副语言)都负有“文化使命”,粘接着一层文化色彩。语言交际是人类进行交往的主要手段,但与此密切相连的非语言交际却常常有着使前者相形见绌的交际功能。身势语是表达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无声而真实的语言,在非语言手段中最为引人注目。

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两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50%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身势语是国际性的,不同国家的人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借助身势语能够进行交际。曾有人研究发现,人们每天平均讲话只占与人交往的时间的 10%,与人交往的其时间都是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身体语言的沟通。有些时候,身体语言就足以表达所有的信息,语言反倒是多余的,只要人们彼此在对方的感觉范围内,应存在身体语言途径的沟通,所谓的身势语,就是指那些包括空间距离、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姿态动作、面部表情等在内的非语言的身体信号。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与自己的习惯相反的信号,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文化约束力对身势语的影响以及和环境差异所赋予身势语的不同含义。

一、空间距离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里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不同个性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有不同的看法。根据霍尔博士(美国人类学家)研究,有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

(1) 亲密接触 (intimate distance 0-45 cm) 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 45 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及情人之间。

(2) 私人距离 (personal distance 45-120)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

(3) 礼貌距离 (social distance 120-360) 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4) 一般距离 (public distance 360-750) 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听演出等。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是会凑的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西方文化注重个个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西方人无法容忍,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西方人看中宽松的氛围,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而东方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空间的观念是立体的,不仅包括领域的大小距离,包含领域的高度。“拉开距离”具有保持身份的威严的功能,而保持空间领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权利的一种方式。法庭、教堂、礼堂、会议厅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间距离来发挥这一功能,以表现优越感与从属关系。在中国,长辈和领导面朝南坐,在西方则坐在椭圆桌子头的位置,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空间的运用和安排都有着各自的固定模式,从而构成无数文化差异,让空间的使用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

二、目光注视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交往对象保持目光接触是十分必要的。近代西班牙哲学奥塔加在《人与众人》一书中说:“每一次注释都说出了注视者的心路历程。”中国古代成语有“画龙点睛”之说,人类男女之间有眉目传情之举。从莎士比亚的“仿佛他眼睛里锁藏着整个灵魂”,到音乐摇滚的“不要说,你的眼睛已经告诉了我”,都说明目光注视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功能。“眼睛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人的一切情绪、情感、和态度的变化,都可从眼睛里显示出来。

几乎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能够和感情交流都依靠过眼光,某些文化所特有传播实践也体现在目光接触的运用之中。两个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时会用非常热情的目光凝视对方,因为他们认为双目是个人存在的钥匙。如果从美国文化角度来看,这种目光是不适用于两个男人之间的,这种长时间凝视常常是同性恋的亚文化群使用的非语言代码的一部分。有教养的英国男子认为直接凝视且与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而瑞典人在交谈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数多于英国人。法国人则特别欣赏一种鉴赏似的注视,这种眼光看人是就传达了一种非语言信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从内心底欣赏你的美,所以法国男子在公共场合对妇女士的凝视是人们公认的一种文化准则。同本人与人交谈是的目光一般落在对方的颈部,而对方的脸部和双眼要在自己眼帘的外缘,他们认为眼对眼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中国人则对紧盯着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原因是“羞耻感"文化的影响,“非礼勿视”。而在西方这个世界文化的大熔炉里,人人都锻炼得眼界开阔喜欢大大方方地表白自己,敢于毫不遮掩地宣泄情感,她们往往会因为异性受到自己的吸引力而感到受庞,但不若惊。目光的礼节、各种凝视行为及目光在交际中的功能放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其含义复杂,规定繁多,需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比较,从而促进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身体接触

正像语言和姿势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信息一样,身体与他人的接触在交际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婴儿在母亲怀里被摇着拍着,等到爱抚后不仅能保持心理平静,还能刺激协调运动器官——小脑,促使其发育,国外学者称之为接触教育(touch ecation)。人类学家把文化大致分为两大类:接触文化(touch culture)与非接触文化(nontouch culture),阿拉伯人,南欧和西欧人、犹太人及拉丁语系的人属于第一类,美国人、北欧人及东方人属于第二类。从孩提时代到成人期,不同的文化交给我们不同的接触方式,哪些部位该接触,哪些不该接触。这里着重谈谈被当作一种社会习惯来进行的利益方面的身体接触中的不同文化内涵。

(一)握手

据某些专家的考证,握手是石器时代穴居人留下的一种遗俗。陌生人相遇,如彼此并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狩猎用的棍棒或石块,让对方摸摸掌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这些手势逐步演变成两手相握的形势。手掌的张开表示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手掌的接触则表示合二为一。今天,在许多国家,握手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表示亲热和友好的礼节。但各国握手的习惯不大一样。法国人做客走进房间或别离时都要与主人握手:而德国人只在进门时握一次手;有些非洲人在握手之后会将手指弄出青措的响声,以表示自由;在美国,男人之间的握手是很用力的,这可能源于印第安人的角力竞赛。中国人一边讲“你好”一边握手,对此没有什么忌讳;俄罗斯人则不允许两人隔着一道门或跨着门槛握手,以为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在西方,参加竞选的政客会用右手,握住对方的右手,再用左手搭在互相握住的手背上,试图让接受者感到他的热情真挚与诚实可靠,故被称为“政治家的握手”。

有一位驻外人员叙述了这么一段经历:在巴基斯坦时,有一次请学生到使馆看中文电影。一位刚结婚的学生把妻子也带来了。老师见到后,主动与学生妻子握手,并且握的很紧,以示热烈欢迎。第二天上课时,学生满脸怒气,拒绝回答该老师的提问。课后,另一个学生告诉老师说,这位学生认为老师方动逼他妻子握手,太失礼。原来按照巴基斯坦礼俗,男子对陌生女子不能主动握手,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本意是表示客气与友好后,才算消除了误会。要见握手的概念常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眼睛的信息传递是微妙的,而握手发出的信号却是直截了当的。如果握肩膀和握胳膊时,实际上是进入了接受者的密切区域,只有在感情极为密切与融洽的人之间才受欢迎。在异性之间,如果女方不主动伸出手来,男性是不能去握她的手的。如果伸左手与人相握,则是无礼的表现。握手的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严加区分,以避免文化冲撞和误会。

(二)拥抱与亲吻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礼貌和礼仪,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两个女生见面时拥抱在一起是常见现象,夫妻久别重逢时拥抱亲吻也非常自然;但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东欧人、地中海沿岸和有些拉丁美洲国家的人,两个男人之间也会拥抱及亲吻双额。阿拉伯人甚至不停地嗅着对方身上散发出的气息,对他们来说,好的气味能令人精神为之一爽。缅甸人、蒙西人和分布在挪威、瑞典、芬兰等国的拉普人会嗅着彼此的面颊表示问候。而在东亚及英语国家,男人之间一般只是握手表示欢迎,很少拥抱或亲吻对方。在许多欧美人看来,政治家的亲吻是“虚假”的代名词。

拥抱亲吻的这些差异充分反映不同文化的特色和浓厚的社会文化意义,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深层的差异在身势语这个表层上的具体表现。

(三)其他接触

如前所述,有的民族崇尚接触文化,而有的民族则信奉非接触文化,不同的文化确定了它自己关于接触的定义。出于宗教的崇拜和信仰,佛教徒认为活佛给他们施行的摸顶礼是崇高而神圣的;而在泰国,头部可是千万不能摸的,触及头部坚持就是一种罪过;此外,泰国僧侣在上行走时特别忌讳被女性触及,认为这样就会使他的苦苦修炼前功尽弃。中国人喜爱一个小孩地会亲切地抚摸她的头部或搂搂抱抱,而对美国的孩子这样做就会引起孩子妈妈的反感,尽管她知道这种动作并无恶意,但在他的文化中,这样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表现。在穆斯林国家,人们把关于触摸的知识看作其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他们用右手进食或做愉快的事,用左手去触摸别人则是一种社交的侮辱,因为左手是大小便时用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重于一切。脸对女性来说无异于命根子。如果触摸一个中国姑娘的脸,那可是犯了大忌。可见触摸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运用也要因地域及文化之不同而异。如果不加区别的统统采取亲密性接触,或是统统推行非接触文化,这个世界就会乱成一团了。

四、姿态动作

有专家提出,人能发出多达50万人不同的身体信号,只用“千姿百态”作比喻已显得苍白无力,任何想将它们分门别类的企图也只能令人失望。所以我们只能从传递交际信息的常见姿势中诠释一些行为代码与文化含义。

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这反映了一种“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的文化心态;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却表示“情人”,在美国,人们用挥手来表示再见;而在南美,人们见到这种动作时不但不会离去,反而会向你跑过来。在美国,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则表示“OK”一词;在日本,这种手势则表示钱;在阿拉伯人中,这种动作常常伴以咬紧牙关,一起表示深恶痛绝。用手指在太阳穴旁边转圈,中国人表示动脑筋,美国人和巴西人则表示发疯。俄国人把手指放在喉咙上表示吃饱了;日本人用此动作表示被“炒了鱿鱼"。美国人、日本人抿着嘴吃东西才算得体,而印第安人却以张口大嚼为礼貌。假如一位美国人无意中把筷子直直的插进饭碗内,再把饭送给中国人吃时,中国人心里就可能会大为不快。因为按照中国的风俗,供死人时才把筷子插进饭碗里。美国人用手指着太阳穴表示手枪自杀,反映的是美国私人拥有枪支不足为奇的社会文化背景。日本人用手戳向肚子表示剖腹自杀,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武道精神。在新几内亚,将手架在脖子上表示自杀;在中国,这种手势表示被人砍头,是古代刑法取去“首级”的遗风。

姿态动作的幅度和速度以及姿势和坐立习惯地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心态。犹太人的手部动作远比一般德国人的手部动作来的自由,所以二战时期生活在德国境内的犹太人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手部动作,以免暴露身份。白色人中的年轻人步履轻捷,而年轻的黑人则步伐较慢,这与他们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在东方人眼里,美国女子大胆而泼辣,因为他们的步子比东方女子大,腰板挺的更直。在西方人眼里,日本女子的莲莲碎步反映出他们的柔顺和屈从心理。英国人将两臂交叉放在胸前表示旁观或不准介入,恰似中国的“袖手旁观”;美国人着重随意与滞栖的个性,常常大大咧咧的坐下来或者站着时一副松松散散的样子,所以当某美籍外教上课时坐在课桌上,中国学生的惊讶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但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生活方式比较规范,人们十分注重礼仪,懒散的样子常被认为是粗俗和无礼的标记。不同文化在姿态动作上的这些时儿明显,时而微妙的差别常常容易导致交往失当,甚至会使交际完全中断。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对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互相理解,避免误会,对于填平文化沟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面部表情

人类的感情或欲望,在无意中形成身体行为的变化而表现出来,而利用面部做出的变化更是难计其数。相对目光而言,表情是更容易辨别对方心情、态度的线索。一切没有经过掩饰的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接纳与拒绝等表情的事情发生,面部表情对于交际的重要性是从所公认的,但表情中的多种文化内涵却难以估量。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纳粹党徒投向犹太人身上那恶毒而阴毒的表情里,人们可以知道犹太人当时的悲惨命运;从过去的南非白人鄙视黑人的视线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南非黑人当时的社会地位,感情的表达是在文化背景中习得的,它们的表现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汉民族在贵客来到时,笑脸相迎才合情理,而美国的印地安部族却开怀大哭来迎接客人的到来。在某些文化中,咂嘴唇是认可的表示;在中国文化中,表示有滋有味;在英国文化中,表示没有滋味;在许多地中海国家,则是过分夸大痛苦和悲哀的标志。

微笑,是最有益于人际交往的面部表情。白居易的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写出了最微妙的表情效果。正如亚当斯所说的,“当你微笑的时候,别人会更喜欢你”。笑脸不只是快乐和友好的表示,也能传递道歉与谅解的信息。在公共汽车上因急刹车而踩了别人的脚,微笑就等于说“对不起”。与陌生人相遇或相撞理,露出微笑是为了向对方表示自己没有敌意。服务行业的人脸上常带着微笑则是欢迎和友善的表示。东方人比较含蓄,感情不容易外露,不象西方人、尤其是拉丁语系人身上那样,可以看到七情六欲的展现。中国人习惯用面部来遮掩感情,而不是显露感情。中国俗语“看脸色办事”和“给人脸色难看”更将面部表情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察言观色”与“to read ones’face”便成了跨文化交际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东西方身势语的种种差异源于文化的差异源于有着千变万化的文化的民族性。而文化不但具有民族性,还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必然会发现,不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非语言交际行为不同,即使同一国家和民族的人非语言交际行为也不是完全一样的,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水平的人之间也是千差万别。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清楚地认识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二者之间的关系,萨莫瓦 (Samova) 认为,文化与非语言交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因此了解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文化不同,交际规则也不尽相同,不同文化的人之间交往时难免产生文化误解和冲突。因此,跨文化交际成败关键在于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坚持不懈地排除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差异的干扰,正确对人,正确对己,相互尊重,平等往来,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参考文献: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9;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王福祥、吴汗樱:《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胡文仲、杜学增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孟小云译:《体态与交际》,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毕继万译:《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的对比》,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参考资料:http://www.followtalk.com/information/2005112395730.htm
参考资料:无

❷ 初次和美国人交往应注意什么

社交习俗:美国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美国宾客善交道,平易近人含微笑;
热情好客有传统,待人接物讲礼貌;
性格浪漫喜新奇,开朗大方不单调;
自由随便无拘束,彼比从不互客套;
坦率诚挚爱直言,不愿与人搞弯绕。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美国人性格浪漫、为人诚挚。他们在与互不相识的人交际时,贯于实事求是、坦率直言。即使是自我介绍时,他们也喜欢对自己的情况据实说出,愈真实愈好。对那些谦虚、客套的表白是看不习惯的。过份的客套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过头的谦虚可能会被他们误认为你心怀鬼胎。仓促产在公共场所就座时,一般都让长者和妇女坐在右边;走路要让长者和妇女走在右边。他们以好客着称,为了表示友好,使客人感到随便,不拘束,他们一般乐于在自己家里宴请客人,而不习惯在餐馆请客。他们很健谈,喜欢边谈边用手势手划;彼此间乐于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50公分左右间距为好。他们行动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惯于晚睡晚起,有拖拖拉拉的习惯。请美国人用餐,他们一般是不提前到达的,而是准时或迟到5至15分钟。
美国人昵爱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偏爱黄色,认为是和谐的象征;喜欢蓝色和红色,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他们喜欢白猫,认为白猫可以给人带来运气。
美国人欣赏白头鹰。认为它威武强悍,人们把它敬为国鸟,并以它作为国徽的图案。其解释为:顶冠象征美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分握橄榄枝与箭的两爪象征和平与武力;嘴叨黄带,上书“合众为一”表示美利坚合众国由多州组成。他们比较怕热,夏天乐于在空调的房间内就餐。喜欢简明而又富有生机的图案,如:梅、兰、牡丹等。
美国人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他们习惯手要握得紧,眼要正视对方,微弓身。认为这样才算是礼貌的举止。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国人都喜欢斯文。

社交礼仪:美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握手时,还有这样一些习惯和规矩:如果两人是异性,要待女性先伸出手后,男性再伸手相握;如果是同性,通常应年长人先伸手给年轻人,地位高的伸手给地位低的,主人伸手给客人。他们另外一种礼节是亲吻礼。这是在彼此关系很熟的情况下施的一种礼节。
美国人和拉丁族人不一样,他们的性格更为内敛,尤其是陌生人之间,一见面的话题其实很少,只有顺利渡过开场白这一关,才会有更多的话题。但是很多外国人不了解美国人交往的特点,要不就是觉得美国人智商有问题,要不就是被美国人误认为粗鲁无礼,结果无法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但要怎么做才合适呢?

初次见面,当然是要握手寒暄。这个寒暄,在英语里就叫small talk。寒暄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僵局(Break the ice),让双方增进了解,寻找共同话题。但是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美国人也有友好的,不友好的,有乐意和你多聊聊的,有正烦着,不想多谈的。因此,学会从对方的回答中看出他/她的友好程度,才能知进知退,百战不殆。
和美国人作生意,要注意美国的商务礼俗和美国社会的一些习俗。美国人不象英国人那样总要衣冠楚楚,而是不大讲究穿戴。他们穿衣以宽大舒适为原则,自己爱穿什么就穿什么。别人是不会议论或讥笑的。春秋季,美国人一般下身着长裤,上身在衬衣外面再穿一件毛衣或夹克,宽松舒适,无拘无束。夏天里穿短裤和着短裙者大有人在。在旅游或海滨城市,男的穿游泳裤,女的着三点式游泳衣,再披上一块浴巾,就可以逛大街或下饭馆了。但正式场合,美国人就比较讲究礼节了。

接见时,要讲究服饰,注意整洁,穿着西装较好,特别是鞋要擦亮,手指甲要清洁。美国商人较少握手,即使是初次见面,也不一定非先握手不可,时常是点头微笑致意,礼貌地打招呼就行了。男士握女士的手要斯文,不可用力。如果女士无握手之意,男士不要主动伸手,除非女士主动。握手时不能用双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握手。长幼之间,长者先伸手握手。主宾之间,主人先伸手。男性之间,最忌互相攀肩搭臂。美国人谈话时不喜欢双方离得太近,惯于两人的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应保持120~150厘米之间,最少也不得小于50厘米。
寒假生活哈……呵呵,随便写两条好了

❸ 谁能讲讲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差异

1、从服饰上的差异

英国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

2、性格特点

美国人的性格概括成:热情、开朗、冒险、创新、奔放活剥、直白的幽默。

相对应英国人的性格特点是:冷漠、含蓄、内敛 、保守、理性严谨、绅士的幽默。

3、肤色上的差异

在肤色上,英国人普遍都比美国人白,英国人头发大多为黄色和金黄,英国人如果没有过度肥胖,都是长脸尖下巴,小眼睛,白皮肤。

4、饮食上的差异

英国人早餐基本上都是牛肉或者其他荤食,会配咖啡或者牛奶,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

美国人早餐随处可见的是汉堡或者其他肯德基食物配牛奶或者可乐,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5、表达上的差异

美国人在对话当中也很容易把自己的立场和目标说的很清楚。他想要的东西一想到就会直截了当直接说出来,美国人一旦觉得没必要再跟你沟通,也都会明确表示。

可是英国人比较含蓄,对自己的想法更保守一些,很不喜欢自己的心里核心目标被其他人知道,更别说刚认识的陌生人,英国人更喜欢长期慢慢建立关系,也更喜欢莫名其妙地讨好别人。

❹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区别

区别如下:

1、元音与辅音区别:在英式英语发音中,字母 r 需要在元音后面才发音;在美式英语发音中,r 不管是在元音前还是元音后都要发音,只是跟汉语的儿化音比较类似。英式英语中,长音很明确,美式英语中,基本上没有长音一说。短元音也可以读成长元音。

2、发音语调区别:美式英语的语调相对较为平稳,调域变化较小,听起来柔顺舒服一点,而英式英语的语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调域之间变化较大,更有气势一点。

3、拼写差异区别:英式英语中有一些单词名词形式中的c在动词形式中要变成s,但是美式英语中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全部都用c。

如practice/practise在英式英语中前者为名词,后者为动词,而美式英语中不论动词名词都是practice。再比如英式英语中的license和license,在美式英语中都为license。

4、用词区别:在词汇的使用上,最能够表现出来英式和美式英语的差异。相比英国英语而言,美式英语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对各种文化的吸收借鉴也顺带融合了各种文化的语言特色;而英国的词汇使用更加复古和传统。

5、语法区别:英国英语和美式英语在语法上也有细微的差别。比如某些情况下,英国英语用现在完成时,而美国英语用过去式表达,这些时态用法的区别还表现在动词分词时态的拼写上面。另外还有一些情态动词和定冠词使用上的区别。

除了上面的差异,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还有一些口头上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的不同。比如在表达日期的时候,英国英语的习惯是“日、 月、 年”的排列,而美人习惯国用 “月、 日、 年” 的排列。美语还经常省略一些词汇, 比如“Where ( are you) going?”这种日常的表达方式。

语言其实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英美两国在语言上有细小的区别是正常的,毕竟两国的文化、地理、历史背景各不相同。

❺ 到底是去美国好还是英国好!!!

一般要根据自己的实情况来决定的,从经济方面看,美国是在各方面都是强大的。
1、英国:学制短、学习任务紧。费用方面由于英镑贬值整体留学费用下降1/3。语言方面英国对雅思的认可度比较高。大学奖学金较少,主要是政府奖学金。社会氛围很好,人民素质普遍较高。比较适合生活和学习,至于打工有一定的难度,毕竟课程太紧了。
2、美国:学制长、申请本科比较容易(没有预科)。对托福的认可度较高。总体留学费用比较高,而且入学奖学金比较难申请。申请程序比较复杂,需要提前一年时间准备。留学期间,半工半读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课程也是很紧张。至于美国的生活氛围就不用说了,比较自由思想开放,所以对学生的自制力要求比较高。

❻ 英国人的性格

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似乎总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绅士形象,然而在和英国人加深接触后,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群。例如:英国人以保守着称于世,但英国未成年少女怀孕率竟然是世界最高的;英国人白天沉默内敛,可每当入夜,各地的英式酒吧间间爆满,充斥着欢声笑语……不和英国人交往一段时间,是很难发现他们掩藏在绅士外表下的真正性格特点的。另一方面,"英国人的民族性格"这一提法,本身也有以偏概全的问题。众所周知,英国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北爱尔兰人各有自己的传统和民族文化认同。从这个层面上讲,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同一的"英国性格";或者说,所谓的"英国性格",其实主要指的就是"英格兰性格"。不过,在整个英国范围内,不同民族的人群也表现出相当多的相似性,因此笔者采取简单化的做法,以英格兰的情况为主,结合苏格兰和威尔士,将英国人的性格总结为五点。这五点比较充分地概括了英国人性格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希望对广大计划赴英国深造的留学生有所帮助。

特点一:友善
许多外国人抱怨英国人冷漠无情,难以接近。显然,英国人不如美国人随和率真、不如法国人温情浪漫、不如意大利人热情奔放、也不如中国人体贴入微。英国人性格中的保守内敛,是和英国的岛国地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但是,绝不能因此就认为英国人不友善。一方面,英国人注重隐私和个人空间。有一句英国谚语这样说:"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英国人从不去打探别人的私事,不侵犯其他人的空间,不将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强加在别人身上。整个英国社会的构成基础,就是对个人的体谅和尊重。英国人并不随随便便乱交朋友,但一旦和他们成为朋友,就会得到他们的真心相待和忠诚友谊。另一方面,英国人对他们不认识的人也都表现得彬彬有礼,亲切友好。在生活节奏不太快的中小城镇里,走在外面,迎面过来的路人总会和你打招呼;在公车上和店铺里,不认识的人也会和你聊上几句。当然,谈话照例是从谈论天气开始的。笔者在英国留学期间,经常乘坐长途汽车到各地观光。每当长途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只要对面有长途客车开过,不论年龄大小,每位司机都无一例外地伸出手来做手势和对方打招呼。虽然仅仅是几秒钟时间,却让人倍感温馨。在英国,向公车上的人问路而得到全车人的指点,这样的经历是很多的。

英国人的友善还表现在他们热衷慈善事业的爱心上。英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慈善商店通过售卖捐赠物品来为各种慈善工作筹款。每间商店都会源源不断受到各种物品。仅以牛津英国救济委员会(Oxfam)为例,这一英国最大的慈善机构2002年总共从金钱和实物捐赠中获得2200万英镑善款,并有 23760名志愿者无私奉献时间,参与工作。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初到英国时因为对环境不熟悉、语言表达不自如,很难和英国人交上朋友。实际上,英国人对中国人普遍怀有善意,但觉得东方人很神秘、不愿和西方人交往。因此,中国留学生首先要打破自身顾虑,主动大胆地去赢得英国人的友好,消除双方的隔阂。按笔者的经验,中国学生凭他们的诚挚,是一定可以交到英国朋友的。

特点二:文明
英国是欧洲公认的"君子国",社会文明有序,井井有条。英国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公共管理体系,在几个世纪优良风尚的积淀下,英国人不论男女老幼,都表现出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

英国人的秩序举世公认。在公车站、商店、银行,只要有排队,一定是整整齐齐的一条线,前后两个人拉开一点距离,缓缓向前移动,绝不拥挤和混乱。更可贵的是,无论队列多么长,时间多么久,所有人仍然安安静静,毫无怨言,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在英国,人们自我解嘲地打趣说,只要在街上看到两个人一前一后站在一起,就肯定有人会跟着排上去。

在英国,路上行人互相让路司空见惯,"Thank you"和"Sorry"更是挂在嘴边的用语;一旦有身体或行李的接触,被撞的人往往还抢在对方之前道歉;进出建筑时,走在前面的人永远会扶住门,等待后面的人经过;有交通灯的路口,无论有没有车,人们都等绿灯才过马路;在没有交通灯的路口,永远是小车司机微笑着挥手让行人先过;上公共汽车时,在门口买完票后,你尽可以向司机问路,时间再长,全车人也会静静地等待;再拥挤的汽车、商店,也听不到嘈杂,每个人都压低声音和别人说话……这样的社会,你也许可以说它沉闷,说它效率低下,然而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尊严和生活水准会得到最大的体现。

英国还是个讲求诚信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极少有坑蒙拐骗的事。商店售出的商品,只要顾客不喜欢,随时可以不问任何理由地退回。一些家庭经营的有两层楼的书店或杂货店,往往只有一个人在店堂里,而地下一层没有任何看护措施,就算是顾客拿些东西,店主也根本不会知道。英国的火车车厢两头和双层巴士的门口都设有摆放大件行李的架子,笔者留意到每次人们把东西一放,就到自己的位置上或是到双层巴士的上层去坐,根本不担心停站时行李会被别人拿走。久而久之,笔者自己出门坐车,也放心地扔下行李不管了。

特点三:幽默
英国人给世人的感觉经常是不苟言笑,表情僵硬的。其实,英国人个个都是顶尖的幽默大师。英国人的幽默和美国人不同,他们从来不以夸张的表情和粗俗的语言来赚取别人的笑,他们的幽默,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乍听上去似乎平淡无奇,但在有点英国文化背景的人听起来却忍俊不禁,回味无穷。

英国人是语言高手,反应之迅速、言辞之俏皮令大部分民族自愧不如。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关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生的。这两所大学一向有点互相比拼,学生也就经常借机"攻击"一下对方,长自己志气。有一次两个学校的一些学生一起参加一个活动,在洗手间,剑桥学生发现牛津学生小便后没有洗手,于是按捺兴奋,不动声色地说:"难道牛津大学的教授没有教您方便后要洗手吗?"牛津学生本已处于绝对劣势,但是他毫不慌乱,平静地反击道:"难道剑桥大学的教授没有教您方便的时候不要弄脏自己的手吗?"一来一往,还是打成平手。

英国人的幽默感最常用在自我解嘲上,他们习惯将一件本来很坏的事情用反语说成好事,充分显示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英国人经常用的两句话是"It could be worse"和"I've seen worse",轻描淡写,何必和生活计较太多?今年夏天,笔者重访英国,适逢英国有天气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气温达到39℃。当我向英国朋友抱怨天气太热时,他却说:"恭喜你,以后你可以和你孙子说,爷爷见证了英国有史以来最热的那一天。"说完后又补充一句,"这无论如何总比下雨好"。(英国人最喜欢拿下雨来开玩笑)

当然,真理往前一小步就是谬误。英国人的幽默,有时也显得刻薄。例如,有一次笔者和英国朋友在火车上,正好车厢里有一群美国游客在大声说话。车厢里的英国人不免微微皱起眉头。朋友耸耸肩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是美国人。"

特点四:自大
不可否认,英国人礼貌的表面下,有着一颗自大的心。虽然他们自己不一定承认自己的自大,但据笔者的观察,英国人普遍有一种深层次的优越感。不过,用英国人自己的话来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是英国人。

英国曾经有过称霸世界的辉煌历史,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已经成为他们性格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50年代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这样评价英国的尴尬局面:"英国失掉了一个帝国,却没有找到一个角色"。而这种政治和国际地位上的今不如昔,却在英国人的言谈举止中找到平衡。比如,很多英国人喜欢和笔者谈论香港,他们先问笔者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他们似乎总是把香港和中国单列开来)。当笔者告诉他们自己来自中国大陆时,他们就会问香港现在的情形。言语间的那种关切口吻,总是会透露出一些淡淡的遗憾和不甘。就好像"自己家"的一间屋子现在别人住进去,问别人"那屋子还好吧?"的感觉。

英国人大多数对中国缺乏基本的了解,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总是把中国内地留学生当成日本人、韩国人、新加坡人、香港人。令笔者不满的是,英国普通民众对于发生在世界另一半的事情完全是漠然的。电视新闻和报纸甚至连报道本地一个老人的狗走失了,也不报道世界各国的大事;即使有报道,也都是和英国利益相关的美国、欧洲各国或是英国前殖民地。这也体现出英国人不屑去理会其它"低等"国家的自大心态。

更可气的是,英语是国际语言,全世界的学生都在学习英语,这无疑更加增添英国人的优越感和惰性(其实英语的通行大部分是美国的功劳)。不少英国人甚至在心里还是觉得世界都是大英帝国的领地。就这方面有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位英国贵妇在一艘地中海上的西班牙豪华游轮上抱怨为什么身边的人不讲英语。有人向她指出,这是一艘西班牙船,她是个外国人。贵妇顿时勃然大怒,厉声说道:"告诉他们,我可不是什么外国人,我是英国人!"

特点五:刻板
英国人尊重法制、遵守秩序、有条不紊,这本是一件好事,不过如果走极端的话就难免显得不够灵活。英国人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John Bull)",因为约翰是最常见的英国人名,而牛的特征就是固执笨拙。英国人食古不化,保守刻板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不久前英国的全民公决否决了政府加入欧元区的提议,就说明英国人的恋旧和不愿变革。在历史上,从国家体制到王室地位,英国的革新都是慢于其它欧洲国家的。而维系整个英国社会的,恰恰是深厚的传统和刻板的风格。

今年夏天,笔者在牛津大学工作和研修时,和一些代表一起参观牛津大学出版社。当时,大家从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出发,其实走路去只要15分钟。但是由于上午下雨,组织者怕下午还有雨,为稳妥起见,就找出租车公司订了两辆出租车接大家去。为了使两辆出租车有时间来回接人,组织者特意将代表们分成两批,前后共半个小时出发。然而,第一批人出发后,因为路上交通问题,车迟迟回不到基督堂学院。第二批人就和组织者一起在大门口左等右等。这事情如果给中国人办,是很容易解决的:要么打电话马上再叫两部出租车来;要么大家就走过去,本来雨也停了。结果刻板的英国组织者完全不会转圜,一边不断道歉,一边安排大家一直等下去,最后迟到了近半个小时。 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样,英国人的性格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过,笔者认为英国人仍然不失为一个优秀而可爱的民族。
参考资料:http://tieba..com/f?kz=134591083

阅读全文

与美国人为什么比英国人爱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留学人数为什么这么多 浏览:513
越南芽庄入境带多少现金 浏览:958
中国哪个汽修学校最大 浏览:601
印尼cobra是什么牌子 浏览:830
印尼大学一年学费多少钱 浏览:237
从日本怎么打中国手机号码 浏览:914
美国军机近期为什么接近中国 浏览:807
去英国留学怎么融入 浏览:185
英国在华银行怎么样 浏览:947
意大利冰淇淋怎么说 浏览:636
意大利特别新闻网是什么人办的 浏览:143
印度数学家为什么比中国多 浏览:54
意大利哪些方面全球第一 浏览:169
越南识字率怎么样 浏览:999
1880年英国铁路里程是多少 浏览:546
到印尼开造纸厂怎么样 浏览:534
意大利队长在什么俱乐部 浏览:391
印度高种姓与低种姓是怎么形成 浏览:353
意大利的足彩购买公司有哪些 浏览:100
老年人去英国需要什么证件 浏览: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