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793年英国国干派出马格尔是填到中国想借助山地方为什么干隆皇帝拒绝了
由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结构的截然不同,而双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在各自的利益上采取了互不相让的顽强抗争态度。
② 历史上干隆皇帝曾给英国女王下的圣旨上面写了什么
友好地接触过大清朝王朝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不远万里、不辞辛苦提出,希望与之进行往来贸易。可惜,当时的干隆皇帝并不买账,完全没有把英国人当回事,英国的尝试彻底失败了。不光自己自恋,他还带着大家一起自恋,英国国王曾多次要求与中国通商,并带来了丰厚的礼物和先进的武器。但是,被干隆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理由是,满洲国骑射乃根本,无需海上通商。
英国商人还要面对清政府极高的关税,时时面对广州各级官员的敲诈勒索。让化外洋夷进入中原搞西洋文化入侵。搞资本主义自由化这些洋垃圾侵蚀中国,这是大清朝野全体儒家士绅士大夫坚决不能答应的,只能换来全体儒家士绅士大夫们的全体背叛,最主要的是英国商人在中国没有定居点,货物无法存放。他们看到葡萄牙人可以在澳门自由居住,所以十分羡慕。
③ 干隆时期马噶尔尼使团访华,最终却不欢而散的原因是什么
马噶尔尼来访华其实是很大规模的一个活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外交活动,但是并没有得到成效。看起来似乎是他们的价值观和外交思路不一致,不契合导致的,其实是当时干隆时期有一个很落后的政治观念,认为自己是最至高无上的。
结果他们使团来了之后发现干隆那个时期对他们外国的使者非常的严苛。他们来之后发现这种制度非常的奇怪,也不如他们想象的这种完美,所以这次肯定会失败。假若干隆接受马噶尔尼的提议,我想当时清朝应该可能会学到一些英国的科学技术,至少也不会把这种封建的形式保留这么久,至少眼界会更宽阔,发展会更顺利,不会被英美所侵略。
④ 英国国王想跟清朝通商,干隆是怎么回复他的
当年干隆皇帝拒绝英国通商请求,不能不说是与英国强大有关,英国先进的枪炮和军舰对他的内心肯定有所触动,干隆之所以一口回绝英国通商要求。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当年清廷开放了中国市场,也许中国会成为英国倾销商品和低价购买原材料之地,暂时对清朝经济不利,不过最终是可以促进清朝的近代化,而这种和平进入近代化对清朝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干隆时期清朝的GDP占世界份额超过30%,比美国占的分量还要多,干隆时期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人口的1/3,相当于清帝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市场,这样富强的国家在亚洲是无敌的存在,世界排名也是位于前列。
所谓的干隆盛世的假象,被英国三句话总结完毕:①清政府的相关政策,无外乎就是自负所导致的。②他们想凌驾于世界各国的头上,却没有这个本事,还鼠目寸光。③他们所做的就是在阻止自己的人民进步,他们想要自己的国民一直保持愚蠢。
马戛尔尼回国后评价清朝说,清朝的军事力量比英国落后三四个世纪,而且他把清朝评价成为一个破旧的大船,可以说马戛尔尼的出使让英国人彻底看清了清朝的没落,所以英国在40年后敢于发动鸦片战争。
干隆皇帝拒绝与英国通商,拒绝开放本国市场,相当于拒绝了全球化,这是大清国运的转折点,闭关锁国的结果是他的孙子道光皇帝遭遇第一次鸦片战争,重孙咸丰皇帝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最悲催的是重孙媳妇慈禧再遭八国联军入北京之耻,自此后大清帝国走向了末路。
⑤ 干隆当时拒绝外国使者实行通商时说的原话是什么。
干隆原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意思:我们是天朝上国,什么东西都有,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和你们做生意。
当时英国的特使马戛尔尼来到了清朝,他的目的是想要打开清朝的市场,当然他的目的也并不是纯洁无暇的,对于当时的日不落帝国来说,能够把清朝变成自己的工业产品市场和工业原料开采地是再好不过的,所以他的本质还是想要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
但是这种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最终可以促进清朝的近代化,而这种和平进入近代化,对于清朝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但是当时的干隆皇帝是非常的自信的,干隆皇帝还停留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面,他忘记了自己下江南的时候,八旗军队:骑马人坠地,射箭靶上空的尴尬境地了,他还是自信自己是战无不胜的。他给自己编造了十全武功,其实这十全武功还真不是货真价实,里面的水分是非常多的。干隆皇帝要求英国公使下跪,但是英国使者不肯下跪,最后在和珅的调解下,英国公使采用了单膝跪地的礼节。
在交谈中,英国公使一直想要和清朝通商,但是干隆皇帝对于通商显然没有多少兴趣,他的回答非常的傲慢:我们是天朝上国,什么东西都有,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和你们做生意,你们如果想要茶叶可以卖给你们·····当然干隆皇帝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清朝确实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他没有看到自己和日不落帝国的差距。
马戛尔尼回国之后评价清朝说:清朝的军事力量比英国落后了三四个世纪,而且他把清朝评价成了一个破旧的大船。可以说马戛尔尼的出使让英国人彻彻底底看到了清朝的没落,所以英国才敢于发动鸦片战争。
换句话说,如果当时马戛尔尼带来的不是书信而是枪炮的话,那么清朝恐怕在干隆皇帝时期就已经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了。
一艘破旧的大船就算是一个再好的船长也是开不好的,除非他能够好好地修复一番。干隆皇帝拒绝了马戛尔尼之后,清朝丧失了一次真正能够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机会,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再想要再坐在谈判桌上,座椅已经是不平等的了。
(5)干隆皇帝拒绝英国使者要求的原因是什么扩展阅读
干隆时期
干隆二十二年(1757年),干隆帝以海防重地规范外商活动为理由,谕令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但是实际上,当时在南洋的一些西方殖民者仍被允许到闽、浙、江海关贸易,特别是闽海关。例如,干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十八年(1783年)、五十一年(1786年),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四年(1809年),均有西班牙商人从南洋吕宋到厦门贸易。
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从事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
“一口通商”后,干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定颁布了《防范外夷规条》五款,嘉庆十四年(1809年)和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分别颁布《民夷交易章程》和《防夷八条》。
主要内容是:
(1)不许夷人在广州过冬。
(2)夷人在广州只能住在行商各馆,如行馆房屋不敷,由行商租赁房屋并拨人看守。毋许汉奸出入夷馆。毋令番厮人等出外闲行,如夷商有事必须出行,须由通事、行商随行约束。干隆末年,始准每月三次到陈家花园(后改花地)和海幢寺二处游玩,但要洋行通事随行。
(3)禁止内地民人借领外夷资本。
(4)禁止夷人雇请内地之人为其传递信息。
(5)派兵于洋船收泊进口处加强稽查,俟其出口后方能撤回。此还严禁夷人进入中国内地,夷人不得带番妇番、哨人等至省,夷商携带番厮不得过五名。不许携带凶械火器赴省,不得偷运枪炮,不得买卖违禁货物,不得乘轿,不得私雇中国人使役,限制商馆雇用民人数目,不许与行商以外的中国商人直接接触。
对中国商民出海贸易也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如要求出海商民登记、取具保结、领取船引(票、照)和腰牌,注明船只丈尺、客商姓名、在船之人年貌、籍贯,出海情由、载何货物、往某处贸易、往返日期等。要求已出洋的商船商民按期返回,对未能及时回国者施加惩罚或限制归国。
鸦片战争前美国和英国两个航海大国的船舶总吨位的总和一度逊于清朝,当时中国沿海商船总数约在9,000至将近10,000艘之间,约有150万吨。加上其他种类的船舶,全国总有大小江海船舶20多万艘,共计400多万吨。而在1814年,英国全国有大小21,500多艘船,共240万吨;美国在1809年全国有船舶135万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闭关锁国
⑥ 干隆为何不答应与英国通商
我们都知道,从明清时期开始,中国就闭关锁国,禁止百姓私自出海,而在1840年因为鸦片战争,清王朝才被迫打开了大门,被迫与外国人进行交易往来。但其实在1793年,也就是清朝干隆年间,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了中国,请求与清王朝签订通商协议,但最终被干隆皇帝拒绝了。那么,干隆皇帝为什么不答应和英国通商呢?一般认为的原因是使者马戛尔尼不愿对干隆皇帝三跪九拜,所以干隆皇帝不愿意通商,但其实按照当时英国通商的要求来看,完全是因为要求过分,所以清王朝没有答应。不过若是当时与英国通商了,清王朝的制度、器物和思想是不是就不会落后于西方呢?
⑦ 清朝政府为何两次拒绝了英国的和平外交请求呢
说到干隆拒绝英国使者马戈尔尼同商这件事情,还是让人觉得十分的绝望的,如果当时开放的话,后来的清朝也不会这么惨,但是又有人说干隆是对的,那么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英国向神圣罗马帝国提出的请求,都是马戛尔尼向干隆提出的。
如果英国连同为欧洲国家的神圣罗马帝国都摆不平,有什么资格要求清朝呢?
不仅如此,干隆强硬拒绝马戛尔尼,最直接的原因是清朝得到英国在印度殖民的情报,干隆反感廓尔喀战争背后英国的若隐若现的影响,担心其会对西藏造成威胁,所以才有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