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刚经刻石金刚经最早雕版印刷品
在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宝库中,于1900年发现了一卷令人惊叹的《金刚经》刻石,它以其精湛的印刷工艺和历史价值闻名于世。这卷经书最后刻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的字样,这一日期对应于公元868年的唐朝咸通九年。这部由7个印张连接而成的经卷,全长约1丈6尺,其图文风格庄重,印刷墨色清晰,刀法娴熟,堪称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英国图书馆甚至将其誉为世界上最早的书籍之一。
《金刚经》原本藏于敦煌第17窟的藏经洞内,但不幸的是,它在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窃取,曾短暂地被收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如今,它被妥善保管在大英图书馆内,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雕版印刷作为中国古代的主要印刷形式,起源于大约2000年前,其工艺流程包括制作原稿,将原稿反转并固定在木板上,由不同技艺的工匠雕刻,从精细部分到普通部分,各有分工。随后,木板会被刷上墨,通过印刷机加压,复制出原稿的复制品。在某些方面,雕版印刷技术相较于铸造活字更为出色,这卷《金刚经》就是其卓越技艺的见证。
《[1]刻石》(824年,四十七岁) 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其下笔精严不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方,清劲而峻拔。“柳骨”于此可初识,而柳集众书于此亦可知。宋董逌云:“诚悬书金刚经,柳玭谓备有锺(繇)、王(羲之)、欧(阳旭)、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广川书跋》)
㈡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收藏于什么地方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即《金刚经》,现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该印刷品刻印于唐咸通九年(868年),由王阶所刻。在敦煌莫高窟的发现中,也有一卷《金刚经》印制精美,最后标注“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
868年正是咸通九年,卷长488厘米,高76.3厘米,宽30.5厘米,由七张纸粘合而成。卷首雕印佛像,下方刻有整卷经文。此卷雕版印刷技艺精湛,刀法娴熟,图文浑朴凝重,墨色浓稠均匀,清晰鲜明,展现了当时印刷技术的高水平。
这卷《金刚经》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世界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也被英国图书馆誉为世界上最早的书籍。原藏于敦煌第17窟的藏经洞,后被英国人斯坦因盗取,曾暂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现永久收藏于大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