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圈地运动的运动概况
中世纪,在欧洲大陆很多地区都出现过地主圈占土地的现象,如德意志、法国、荷兰、丹麦等国。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封建制度时期,英国就已存在大规模圈地运动 。
15世纪末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正处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大大发展,羊毛出口和毛纺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于是在工商业发达的英国东南部农村地主首先开始圈占土地,最初贵族地主只圈占公有土地,后来又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此后一些贵族也加入圈地行列。许多小农的土地被圈占,农民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处流浪。16、17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城市兴起,对农产品的需求大增,圈地运动进一步高涨,特别是1688年以后,英国政府制定大量的立法公开支持圈地,使圈地运动以合法的形式进行,规模更大,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英国有六百多万英亩土地被圈占。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人口剧增,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贵族地主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加速进行圈地,出现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英国的统治阶级为加快圈地运动以获得巨额财产,但又不想付出代价,就通过法律对“神圣的财产权”进行最无耻的凌辱。
18世纪,他们通过《公有地围圈法》,这样,出现更大规模用暴力把农民共同使用的公有地(农民对公有地有使用权,而西方法律中使用权也是一种财产权)强行夺走、然后据为私有的圈地运动。仅“1801年到1831年农村居民被夺走350多万英亩公有地,农村居民却未得到过一文钱的补偿。”通过此种“私有化”,大量农民的财产权──土地使用权被强行剥夺,农民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失去生存保障,被迫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无产者,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才能生存,即只有“自由”地服从雇佣劳动制度和接受资产阶级剥削才能生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必需的能被雇佣的劳动力,在圈地运动中大量产生了。地主圈占大片土地后,或自己雇工经营农场,或者租给租地农场主经营。资本主义农场大量出现,表示在农业中也大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直到1845年,英国的圈地运动才逐渐结束。
㈡ 租地农场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租地农场最早出现在英国。在封建制度瓦解的过程中,租地农场主逐渐出现。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各异,租地农场主的产生条件和在农业中的地位也各不相同。英国是租地农场主最早产生且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习惯上会把那些租入土地但不雇佣工人或只雇用少量短工从事个体经营的租地农民,也称作租地农场主。他们的经济实力通常较弱,在竞争中往往被资本主义大农场主所排斥。
租地农场主是指那些拥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主要通过租入农场、雇佣农业工人进行耕作,并根据契约规定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的农业资本家。租地农场主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是他们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分得的一部分。因此,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共同分割剩余价值,共同剥削雇佣工人。
租地农场主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各个国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不同,这影响了租地农场主的产生条件和他们在农业中的地位。英国是最早出现租地农场主的国家,也是其最典型的例子。在14世纪下半叶,原本身为农奴的管理者逐渐成为租地农民。他们使用土地所有者提供的土地、种子、牲畜和农具,虽然地位与自耕农相似,但已经开始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租地农民逐渐发展成为分成农或半租地农场主。他们自己筹集一部分资本,与土地所有者按契约规定的比例分配全部产品。随后,真正的租地农场主,即那些专门依靠雇佣工人的农场主出现了。
到了16世纪末,英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级。到了19世纪末,租佃农场经营制度已经在英国占据主导地位。1895年,在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农场总面积达到2470万英亩,其中78.2%的面积由经营规模在100至500英亩以及500英亩以上的农场主管理。同年,在英国(包括苏格兰),超过28.6万个农场中,有大约55%以上的农场雇佣了农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