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康熙大词典比英国大词典早多少年

康熙大词典比英国大词典早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4-10-15 18:46:57

Ⅰ 英国的文化

英国文化

英国人or英格兰人
英国人常说自己的国家是“四个民族,一个王国”。一个王国就是联合王国,四个民族就是今天的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来自苏格兰、威尔士或北爱尔兰的英国公民一般都喜欢别人称之为“英国人(British)”,而不喜欢被称为“英格兰人(English)”。
正统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
下午茶的由来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公元1840年,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时刻就意兴阑珊、百无无聊,心想此时距离穿着正式、礼节繁复的晚餐Party还有段时间,又感觉肚子有点饿了; 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以及茶。
后来安娜女士邀请几位知心好友伴随着茶与精致的点心,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没想到一时之间,在当时贵族社交圈内蔚为风尚,名媛仕女趋之若鹜;一直到今天,已俨然形成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也成为正统的“英国红茶文化”,这也是所谓的《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由来。
最初只是在家中用高级、优雅的茶具来享用茶,后来渐渐的演变成招待友人欢聚的社交茶会,进而衍生出各种礼节,但现在形式已简化不少。虽然下午茶现在已经简单化,但是茶正确的冲泡方式、喝茶的摆设要优雅、丰盛的茶点,这三点则被视为吃茶的传统而继续流传下来。
营造全然的维多利亚式气氛
在英国的维多利亚式下午茶传统里,以家中最好的房间(如Solon)、及最好的瓷器接待来宾是绝对必要的,而上等的茶品与精致的点心则是下午茶的主角; 悠扬的古典音乐来陪衬,加上轻松自在的心情与知心好友共度一个优雅、悠哉的午后。
正统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生活文化内涵
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公元1837?1901)是大英帝国最强盛的时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人们醉心于追求艺术文化的内涵及精致生活品味。
维多莉亚下午茶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简朴却不寒酸,华丽却不庸俗…
虽然喝茶的时间与吃的东西(指纯英式点心)是正统英式下午茶最重要的一环,但是少了好的茶品、磁器、音乐、甚至好心情,则喝下午茶就显得美中不足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茶类的种类繁多,不但下午茶的花样多,选择也多,如果利用一个午后,和亲密的朋友来段午后之约,何尝不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正统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基本礼仪
(一) 喝下午茶的最正统时间是下午四点钟 (就是一般俗称的Low Tea)
(二) 在维多利亚时代,男士是着燕尾服,女士则着长袍。现在每年在白金汉宫的正式下午茶会,男性来宾则仍着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伞;女性则穿白天洋装,且一定要戴帽子。
(三) 通常是由女主人着正式服装亲自为客人服务。非不得以…才请女佣协助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
一般来讲,下午茶的专用茶为大吉岭与伯爵茶、火药绿茶、或锡兰茶传统口味纯味茶,若是喝奶茶,则是先加牛奶再加茶。
(四 ) 正统的英式下午茶的点心是用三层点心瓷盘装盛,第一层放三明治、第二层放传统英式点心Scone、第三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由下往上开回吃。至于Scone的吃法是先涂果酱、再涂奶油,吃完一口、再涂下一口。
这是一种绅士淑女风范的礼仪,最重要是当时因茶几乎仰赖中国的输入,英国人对茶品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与尊重,因此在喝下午茶过程难免流露出严谨的态度。甚至,为了预防茶叶被偷,还有一种上了锁的茶柜,每当下午茶时间到了,才委由女佣取钥匙开柜取茶。
正统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标准配备器具
瓷器茶壶(两人壶、四人壶或六人壶..视招待客人的数量而定);滤匙及放过滤器的小碟子;杯具组;糖罐;奶盅瓶;三层点心盘;茶匙(茶匙正确的摆法是与杯子成45度角);七?个人点心盘;茶刀(涂奶油及果酱用);吃蛋糕的叉子;放茶渣的碗;餐巾;一盆鲜花;保温罩;木头拖盘(端茶品用)。另蕾丝手工刺绣桌巾或托盘垫是维多利亚下午茶很重要的的配备,因为象征着维多利亚时代贵族生活的重要家饰物。
喝茶的摆设要优雅
正统英式下午茶,所使用的茶以“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为首选,或伯爵茶,不过演变至今连加味茶都有。就英国正式的下午茶来说,对于茶桌的摆饰、餐具、茶具、点心盘等都非常讲究,道具包括茶杯、茶匙、茶刀、茶碟、茶盘?装点心?、叉子、糖罐、奶盅瓶、餐巾等,及茶壶、漏杓、三明治盘共享,将这些餐具摆在圆桌上,桌巾亦可选择刺绣或蕾丝花边,再放首优美的音乐,此时下午茶的气氛便营造出来了。
有了这些气氛更要有优美的装饰来点缀,在摆设时可利用花、漏斗、蜡烛、照片或在餐巾纸上绑上缎花等等,都是很好的装饰方式,不过现在的下午茶用具已经简化不少,很多繁冗的细节就不再那么注重了。
英国母亲节的发展
十七世纪英格兰,为表达对英国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 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注:四旬斋是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当时,有许多的穷人必须在有钱人家里帮讨生活,而被迫离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Mothering Sunday这一天,主人们会放他们假,并鼓励他们返家与妈妈团聚。为增加欢乐气氛,也发展了一种特别的蛋糕称为-mothering cake。
随着基督神在欧洲的扩散,这个节日转为对“Mother Church”的崇敬:表达人们对赋予他们生命、保护他们免于伤害的精神力量的感谢。从此,教会的仪式便与母亲节的庆祝活动相结合,以同时传达人们对母亲与教会的感念。
英国法官发套可能会被取消
《卫报》报道说,英国传统的法官假发套可能很快将成为历史。由最高法院大法官批准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人认为,除了刑事案件之外,这种法官假发套应该被取消。文章说,这个由两千人参与的调查显示,法官和律师或将不再戴这种缘于18世纪的假发套,或是只在刑事案件的法庭上戴。
《独立报》说,目前据信有一百名手工艺者受雇于假发套的生产厂家,如果这种发套遭到取消,这些人将会失业。
大英博物馆的光荣与争议
今天(6月7日)是着名的大英博物馆建馆250周年纪念。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但在它值得骄傲的历史中,也不乏引人争议之举,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对大英博物馆某些展品的主权要求。
世界上第一座大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是1753年6月7号根据英国议会的决议而建立的。
它当时展品的中心部分是文物爱好者汉斯?斯罗恩爵士收集的7万件文物。现在,大英博物馆一共拥有7百万件文物。每年接待500万名游客。
大英博物馆从始至今一直对游客免费开放,它最初是作为一个所谓的环球博物馆建立的,其宗旨是宣传展示全球各地、各民族的文化。
它随着大英帝国的不断发展而扩大,而它本身作为教育中心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但是,在二战后,随着大英帝国的版图日渐萎缩,它目前却面临着争议。
最伟大的博物馆
一些国家,其中包括希腊与尼日尔爾利亚,都要求大英博物馆送还它们认为属于自己国家的文物。
此外,博物馆还面临着由职员罢工和游客数量减少所造成的财政危机。
但最近几个月,大英博物馆率先发起了对伊拉克遭到破坏的博物馆的修复与支持活动,这使得它作为世界文化之友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尽管大英博物馆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但其工作人员依然乐观地相信,它仍然位居世界最伟大的博物馆之列。
牛津英语辞典面世75周年
今天(6月6日)是《牛津英语辞典》诞生75周年。《牛津英语辞典》是一部具有历史性的权威英语语文词典。收词44万至59万条,有"词典之王"之誉。
《牛津英语辞典》可以跟比它早150年的中国康熙辞典媲美。
《牛津英语辞典》从1857年英国语文学会提议编纂开始,到1928年完成出版,前后共耗费了71年的时间。被公认为是古今最伟大的英语辞典。
这部辞典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牛津英语辞典》主编辛普森说:"《牛津英语辞典》不但在英国,而且在世界上任何说英语的地方都被用来界定英语语言。这也是编纂《牛津英语辞典》的目的。另外,它试图收入的英语词汇不但有现代的而且还有11世纪前诺尔曼人征服英国后的古代英语词汇。"
《牛津英语辞典》收词五十万条,例句250万句。每个词条下都包括有关词源。
辛普森说,19世纪早期,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大。这导致了1857年开始的《牛津英语辞典》编纂工作。
他说:"德国当时也开始了同样的辞典编纂工作,不过稍微早一点。德语大辞典的编纂工作最后于1960年完成。这一工程耗时140年。与此同时,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编纂类似的辞典。"
编纂这些辞典的目的是什么?谁来使用这些用推车搬运的大部头辞典呢?
历史学家可能需要了解一个词汇在上个世纪的含义,而律师需要确定某些词汇的法律定义。
英国广播电台(BBC)也经常用到《牛津英语辞典》,查证某些单词的发音。
英国广播电台语音研究所的语言学家桑斯特说,她自己就是《牛津英语辞典》的爱好者。
桑斯特说,"我从小就一直是《牛津英语辞典》的爱好者。我找到工作后买的第一件东西就是《简明牛津英语辞典》,一套两本。直到今天我还珍藏着这两本辞典。我特别喜欢查词源。而且对辞典标注的音标特别感兴趣。我经常说,如果我被困在一个孤岛上,又只能有一本书的话,那么我想要的就是《牛津英语辞典》。"
一百五十年来,《牛津英语辞典》一再修订。1989年出版的第二版20卷,收词多达59万条,有"词典之王"之盛誉。
它几乎囊括了1150年以来见于文献的所有语词。如果一个人进行校对的话,需要60年才能完成。
那么,这部学术巨着是否包括了父母亲在子女面前不愿意使用的词汇呢?
辛普森说,当然包括在内。
他说:"我们试图描写的是语言本身,而不是规定人们应该使用哪些词汇。所以,我们找到某一个词汇,那么,不论它是现代的还是过去的,我们都会把它收进《牛津英语辞典》。"
他又说:"这些词汇可能会被标为俚语或者是粗话。也许会警告你别在正式场合使用。但是,我们发现,人们是不会随意在《牛津英语辞典》里找到个词汇就乱用的。"
《魔戒》获选英国最佳小说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项阅读评比活动揭晓,选出了英国最受欢迎的小说。托尔金写的小说《魔戒》(又译《指环王》)名列榜首,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紧随其后,名列第二。
在英国全国范围进行的这次评比活动中,共有大约50万人投了票。
BBC这个名为"大阅读"的活动是在九个月前发起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阅读,当时14万人选出了英国人最喜爱的100本小说。结果在夏季的时候,这些书籍的销售量增加了九倍。
在接下来的一轮活动中,人们又从这一百本小说中选出了21本。然后每部小说由一位名人来加以诠释。
在英国人选出的最受欢迎的小说中,除了英国的古典名着外,还包括美国的文学作品比如《飘》、《小妇人》、《麦田守望者》,以及儿童文学作品《柳林中的风声》、《哈利·波特》、《小熊维尼》等。
另外,根据亚马逊网络销售公司的报告,根据这些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其DVD和录像带的销量也大幅上升。比如小说《不可逾越的军规》销量上升了不到百分之二十,但是三十年前拍摄的同名电影的DVD和录像带销量却增加了近六十倍。
BBC称,它很高兴看到观众和读者通过不同方式来选择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是电影教授约翰逊却认为,影视文学作品就像是冷冻的方便食品,无法与阅读的那种"美味"相比。

Ⅱ 类书编纂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编纂的类书中,规模最大的是以下哪部

我认为《古今图书集成》是最大的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 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陈梦雷原本因“附逆”罪流放奉天,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东巡,得以放还,侍奉三皇子诚亲王胤祉读书。在这段优游的岁月里,康熙四十年十月陈梦雷根据“协一堂”藏书和家藏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编纂《图书汇编》一书,前后花了四年半(1701年—1706年)“目营手检,无间晨夕”,共有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分历象、方舆、明论、博物、理学、经济等六“汇编”、每编再分若干典,共三十二典,每典又分若干部,共6117“部”,初版本有五千零二十大册,五十多万页,一亿七千多万字,万馀幅图片,引用书目达六千多种,分装五百七十六函。是现存最大部的类书(因《永乐大典》大多已毁)。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完成初稿,“先誉目录、凡例为一册上呈”,康熙御览后认为尚需修订增益,改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1723)下令经延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1669—1732)重新编校《古今图书集成》。蒋廷锡把陈梦雷的名字涂掉,写上自己的名字,他重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共收医书520卷,采集历代名医着作,分门别类,为中医学类书之冠,于雍正六年完成。陈梦雷在《松鹤山房集》卷二“进汇编启”提到:“凡在六合之内,钜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子集者,亦只删一二”,张廷玉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图书集成》者。”中外学者誉为“康熙网络全书”,是《大不列颠网络全书》字数的5倍左右。

其特点在于彻底贯彻“以类聚事”的原则。共设立“汇编”、“典”、“部”三级类目。各部下的资料按分类原则编排,共分十类: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

太平御览 一千卷 宋 李昉等 编纂

此书是北宋前期官修"四大书"之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宋李昉等奉敕撰。以太平兴国二年受诏,至八年书成。初名《太平类编》,后改名为《太平御览》。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谓书成之后,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故赐是名也。"

此书分50门,每门下又分若干子目,共4558个子目,子目下按时代先后排列资料,皆先具书名,次录原文。从研究唐代历史的角度看,此书的价值主要有:(1)可勾稽久已佚失的唐代史料,如《玄宗实录》、《开元录》、《唐杂制》、《唐职员令》、《两京新记》等,此书所征引者均可勾稽利用,清人就曾从此书中辑出《两京新记》佚文。又所引题为《旧唐书》、《唐书》的条文也很多,刘文淇就曾辑出这些条文为《旧唐书》逸文12卷,岑仲勉则认为是旧国史、实录之类,弥足珍贵。(2)因为此书类目全,资料多,可利用来研究唐代服饰、饮食、器物,往往一检即得。

此书版本:(1)南宋蜀刻残本分藏日本帝室图书寮、京都东福寺,另一南宋刻残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2)明万历周堂活字本,清嘉庆鲍崇城刻本,均欠善。嘉庆张海鹏刻本较善,但印本极罕见。日本文久(清咸丰时)喜多氏活字本,从南宋蜀刻本出,较善。(3)《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日本藏南宋蜀刻本,配静嘉堂文库藏南宋刻本及喜多氏活字本,1960年中华书局又缩印,最便使用。(4)原哈佛燕京学社出版有《太平御览引得》,系篇目引得和人名引得,极便于读者查检资料。

《太平御览》

1000卷,(宋)李坊等编。有1960年和近年中华书局影印本。

全书共分55部,再细分为4558个子目。涉及范围广,是现存类书中保存五代以前文献资料最多的一种。缺点在于类目有重复,讹误多。可结合使用 《太平御览引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在一则启事上有“杀君马者道旁儿”之语,时人不解,刘叶秋先生根据 《太平御览》897卷,“马”类,找到问题的答案。《艺文类聚》93卷提供的资料是——“观者誉马之驰,骑者因鞭策不止,使马力竭而毙”。

艺文类聚

100卷,(唐)欧阳询等编,

《艺文类聚》是唐代开国初年由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的,欧阳询主编,参与其事的还有裴矩、陈树达等人,武德七年(624)成书。此书分46部,每部又列子目727,全书约百余万言。 此书分类按目编次,故事在前,均注出处。所引诗文,均注时代。作者于题目,并按不同的文体,用"诗"、"赋"、"赞"、"箴"等字标明类别。所引用的古籍,据北京大学研究所在1923年所作的统计,共为1431种,这些古籍大多散失,现存不足十分之一。因其所引者多为唐前古本,可用以互校今传之本而有可能纠订其误谬。远在宋代,周必大、彭叔夏校《文苑英华》,就已利用本书。至清代的校勘、辑佚学者治理先秦、两汉迄南北朝的古籍,就更广泛地运用这部类书而能深切理解其价值。 和其他类书相比,此书在辑存文献的方法上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把"事"与"文"两条龙并成了一条龙,变更了类书的常规体制,也即事与文兼。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大量保存了自汉至隋的词章名篇之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因称之为:"所载诗文赋颂之属,多今世所无之文集。"故自晚明以来,冯惟讷辑《诗纪》、梅鼎祚辑《文纪》、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无不资以为宝山玉海。迨清嘉、道间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746卷,其取汲于本书的资料之多,几乎达到了顶点。 当然,此书在类目结构上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四库全书总目》已经指出不少。另外,在引用资料方面,也有欠慎以致误的地方。的不少错脱衍讹之处,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本子。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重版,改正了个别明显的断句失误之处,又编制了一个索引(包括人名和书名两部分),极便于读者检索查考。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次重印,成为现今通行的最好的版本。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后,明成祖赐名《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篡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网络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借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着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三亿七千万字。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两处。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沿革
1360年(永乐元年):明成祖下令修书 专家经过鉴定,认为这册《永乐大典》确实是真正的原本,书的纸张也是中国古代上等的皮纸,值得庆幸的是,这册《永乐大典》虽稍有损坏,但是它正文的大部分保存完好。这册难得的国宝,最终收藏在了中国国家图书馆。那么,《永乐大典》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图书呢?这还要从明成祖朱棣讲起……

朱棣是中国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他登基不久,在永乐元年,也就是公元1403年,就下诏命大学士解缙等人要编修一部巨着,以传后世。并且他亲自制定了气势宏伟的编纂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义之言,不一书,毋浩繁”。

大学士解缙接到明成祖的命令后,立即着手开始编书的工作,他带领100多人,夜以继日,一年后终于完成了。明成祖赐书名为《文献大成》。然而他对此书并不满意,认为内容太过单薄,没有按照他的意愿包罗天下的书籍。

负责编书的大学士解缙没有完成好皇帝交待的差事,也是确有难处。编书任务来得突然,人手不够,还要限期完成等。

明成祖了解情况后,决定增派人手,召集朝野文士,宿学高儒约三千人重新编修。为编纂此书,明成祖允许编纂者们调用皇家图书馆文渊阁中的全部藏书,还派人到各地搜采图书,为编纂图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历时六年,在明朝永乐六年,即公元1408年,书终于编好了,明成祖朱棣非常满意,特将其命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分装成11095册,光是目录就长达60卷,总字数约3亿7千万字。

在此之前,中国的大型图书集有很多,如唐代的《艺文类聚》有100卷,北宋的《太平御览》1000卷,而《永乐大典》有两万两千多卷,它的规模之大、无与伦比。

《永乐大典》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着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着作,包罗万象,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网络全书,它比着名的《不列颠网络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

《永乐大典》的编排方式非常科学,有点类似于今天字典的拼音检字法,只是当时依据的是明朝的《洪武正韵》。其体例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也就是说,每个韵目下有很多单字,每个单字下分列与之相关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诗文词曲等各方面的内容。

我们节目前面提到的从山东农民家发现的那册《永乐大典》正好排到了“门”字,在书的前面,用不同的字体演绎一个“门”字,端庄的楷书、狂放的草书、秀美的隶书,尽显汉字的魅力。这册书引用古书66种,插图46幅,它记载了中国古代不同等级的门,如白虎门、玄武门等,以及门的结构、类别、式样和奇闻逸事,丰富多彩。

明成祖朱棣下令编纂《永乐大典》最初是为了拉拢人心,巩固政权,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气势恢宏的文化巨着。那么,《永乐大典》编好后,接下来的命运如何呢?

《永乐大典》于永乐六年编修完成,被收藏于南京的文渊阁。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也将《永乐大典》带到了京城,收藏在皇宫内的文渊阁。

《永乐大典》成书以后一直只供皇帝一人翻阅,其他人在没有皇帝的授权前,是无权翻阅的。相传,明成祖朱棣对《永乐大典》看的并不多,但是在明朝,却有另一位皇帝对《永乐大典》情有独钟,视若珍宝,这就是被人称为昏庸皇帝的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是一个性格偏执的人,荒诞自大昏庸,然而他却视《永乐大典》为至宝,甚至在他的书几上经常摆放几册《永乐大典》。昏庸的嘉靖皇帝怎么会如此钟爱《永乐大典》呢?

原来,嘉靖皇帝经常翻看的几册《永乐大典》都与道教有关,他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秘方,苦读《永乐大典》,企图练就仙丹,长生不老。

然而,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即公元1557年的一天深夜,北京皇宫内的一座宫殿突然燃起大火,火势猛烈,宫内一片大乱,而嘉靖皇帝惦记的却是《永乐大典》可别给烧了,因为珍藏《永乐大典》的文渊阁就火场附近。

这一夜嘉靖皇帝连下了四道圣旨,不惜一切代价救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最终完好无损地被救出。嘉靖皇帝也长出了一口气,同时他决定:重新抄录一部《永乐大典》,以防不测。

《永乐大典》重新抄录的工作在火灾后不久就着手进行了。历时六年,公元1567(3?)年4月,副本抄录完毕。重录的《永乐大典》的格式、装帧与原本一般无二。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诗文、戏曲、僧、道、医药、工艺等方方面面,其中,《永乐大典》还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其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因而许多宝贵的文献能保存其原貌,人们称《永乐大典》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

《 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巨大,收集广泛,而且缮写工整,书中的文字全部用毛笔以楷书写成,每半页八行,大字占一行,小字抄成双行,每行28个字;《永乐大典》中还有许多精致的插图,山川地形都以白描手法绘制图形,形态逼真,书为硬裱书面,由粗黄布包着,典雅庄重,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罕见的珍品。

就这样,《永乐大典》有了一正一副两个版本,正本珍藏在文渊阁,副本珍藏在皇史宬内。明末文渊阁焚于战火,《永乐大典》正本从此下落不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谜案,而副本《永乐大典》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所遭受的磨难,则令人痛惜不已。

清朝干隆年间,为编修《四库全书》,朝廷要用《永乐大典》作参考,而此时,人们惊讶地发现,《永乐大典》竟然缺失了2400多卷,共计1000多册。

原来,那个时候,翰林学士可以借阅《永乐大典》,回家阅读,许多人借后没有归还;而且,由于当时管理不严,许多太监也纷纷将《永乐大典》偷盗出宫去卖钱。

而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入京,给《永乐大典》带来最大的劫难,洗劫了藏于清翰林院的《永乐大典》,有相当部分被劫运到了英国,后藏于大英图书馆。到了清朝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一万多册的《永乐大典》已仅存八百余册。

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烧杀抢掠,〈永乐大典〉再次遭遇劫难。当时,慈禧仓皇西逃,义和团与侵略军展开殊死搏斗,位于北京东郊民巷珍藏《永乐大典》的翰林院也成了战场,玉石俱焚,藏书四散。在激烈的巷战中,八国联军用质地厚实的《永乐大典》代替砖块,修筑防御工事,在炮火纷飞中,《永乐大典》损毁严重。

由于寡不敌众,八国联军最终占领北京城,他们对《永乐大典》肆意抢掠,作为战利品;由于《永乐大典》质地坚硬,侵略者甚至用它来垫马槽,或作为“上马石”。经过这次掠夺,《永乐大典》在战火中或被焚、或被毁,几乎损失殆尽,余下的多被劫掠他乡,沦落民间,或运往英、美、法、日等国。

经历了八国联军的洗劫,清政府收拾残局时,清理出残存的〈永乐大典〉仅剩下60多册。《永乐大典》遭遇巨大浩劫,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蹂躏,更是对中国文化的野蛮摧残。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不懈努力,从海外、民间相继收回一些《永乐大典》。据统计,流失到海外的《永乐大典》现在散藏在日本、美国、英国、德国、韩国、越南的机构或个人手中,再加上国内收藏的《永乐大典》共约四百余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永乐大典》221册,其中有60册寄存于台湾图书馆。

《永乐大典》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网络全书,共计11095册,费时6年才抄写完成。然而,历史的磨难,尤其是外国列强的豪夺与损坏,如今幸存下来的只有几百册了,这怎能不令人扼腕痛惜呢?

近代以来,《永乐大典》和中华民族一样屡受磨难,至今仍然留下许多的未解之谜,比如《永乐大典》的正本到底哪去了?在民间或海外是否还藏有散失的《永乐大典》等等,这些都等待着人们去不断的探寻。

1404年(永乐二年):首次成书,当时叫《文献大成》

1405年(永乐三年):重修

1410年(永乐六年):正式成书

嘉靖年间: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原稿毁于火灾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令人抄写一本副本,耗时六年。

明末清初:正本下落不明,疑毁于此时的战火

雍正年间:副本收藏在翰林院

干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有千余册不知所踪

1875年(光绪元年):仅存五千余册

1894年(光绪二十年):仅存八百余册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翰林院遭纵火,《永乐大典》所余无几,到1959年为止,收集到《永乐大典》原本两百一十五册,加上复制副本等,共得七百三十卷,今天国内所幸存者有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的《永乐大典》730卷,加上后来从世界各地征集的65卷,共计795卷。

《永乐大典》全书按《洪武正韵》的韵目编排,每韵下列单字,每字下列各项文史记载,保存了宋元以前大量的珍贵文献资料。

现状
《大典》残本星散于世界各地公私藏家之手,目前散落在10多个国家的30多个单位,大约400册。单位有: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台湾中央图书馆、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英国马登、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美国康奈大学、美国波士顿图书馆、越南河内法国远东学院、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等。中国国家图书馆拥有221册(包括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60册),居世界各处收藏之首。

阅读全文

与康熙大词典比英国大词典早多少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有多少家制药厂 浏览:465
意大利有名景点有哪些 浏览:218
大中国怎么读 浏览:209
越南老婆回国带多少钱 浏览:994
英国海德公园鸽子多少钱一只 浏览:514
苏州中国银行房贷还清后怎么办 浏览:517
昨天越南盾和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浏览:881
怎么在中国进入nba 浏览:325
十八世纪的英国什么制度 浏览:385
印度阿三为什么要收购jeep 浏览:336
印度人为什么挨饿 浏览:964
越南制造的东西有哪些 浏览:934
英国居住哪里最好 浏览:412
印度狼牙棒怎么样 浏览:608
为什么伊朗女人要围上头巾 浏览:703
印度叫什么雨 浏览:550
伊朗银行外汇用什么结算 浏览:20
康熙大词典比英国大词典早多少年 浏览:649
韩国人为什么讨厌中国人 浏览:991
越南小苹果香烟哪里有 浏览: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