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什么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世界历史进程
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这些权利包括了经济(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军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政治(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真正实现了资产阶级专政,即确立君主立宪制。这一做法也为其他的很多国家采用。同时,英国通过这一次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障碍,为其后来的工业革命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英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介:
时间: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处理苏格兰人民起义~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光荣革命)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封建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英国式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双方代表人物:克伦威尔、查理一世
革命主力:农民、手工业者与城市贫民。
结果: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因为这是一次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影响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㈡ 英国的君主专制为什么会被君主立宪制所取代
因为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推翻了当时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并且为了防止君主专制的再次复辟,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最高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议会主权”,最大程度的限定了君主权力,从此,英国的君主专制被君主立宪制取代。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专制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激化社会矛盾,然后象征民主的新制度就会被确立。然而,英国至今仍然保留着君主制,这是改革不彻底的结果,但决策权仍在议会手里,英国君主没有实权,也不能参与政治活动。
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1、性质
① 打着宗教的旗号,革命前期掀起了清教运动。
②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共同反对英国资产阶级。
③革命曲折反复。
④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得新时代。
2、简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道路扫清障碍。
3、影响
英国革命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反专制势力,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也使一些封建专制的国家陷入害怕和担忧。但是英国革命毕竟是不彻底革命,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彻底铲除旧的毒瘤。但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㈣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什么制度,建立了什么制度
完整严谨的表述应该是: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一次“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即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即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
㈤ 十八世纪末,英国文学出现了什么思潮
17世纪上半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成长。封建制度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革命力量聚集在国会周围,同国王进行激烈的斗争。国王向国会宣战,国王战败。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国会废除君主制,宣布英国为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复辟王朝,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变革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英国诗坛出现了以弥尔顿为代表的革命诗人。重要作家还有约翰。18世纪的英国,政治上确立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经济上资本的原始积累规模越来越大。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启蒙作家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残余,也批评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端。
诗人蒲柏(1688-1744)在18世纪初期有较大影响。他善于以议论和哲理入诗,语言精练锋利,诗体文论《论批评》宣扬新古典主义理论,另着有滑稽英雄诗《夺发记》和长篇讽刺诗《群愚史诗》等作品。
这一时期,英国期刊文学发展很快。期刊《闲谈者》和《旁观者》赞扬自然人性,讽刺矫揉造作,文笔幽默,简练自然,对英国散文和随笔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哥尔德斯密(1730-1774)的《世界公民》假托旅居英国的中国人的通信,对英国社会的虚伪和造作进行了批评 。他的小说《威克菲牧师传》中天性善良的牧师总是面临层出不穷的问题,刻画得非常成功。他还写有喜剧《屈身求爱》等作品。戏剧家谢立丹(1751-1816)的作品贴近生活,他在《造谣学校》和《情敌》等作品中巧妙地进行社会批评,讽刺对象有上流社会的纨绔子弟、讲究时髦的贵妇人和表里不一的伪君子等。
18世纪中期,英国诗歌从新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约翰·汤姆逊(1700-1748)的《四季歌》描写自然景色,抒发心灵感受。扬格的《夜思》和格雷的《墓园哀歌》流露出感伤的情绪。罗伯特·彭斯(1759-1796)是苏格兰诗人,他的《人有人的志气》、《大麦约翰》和《两只手》等诗歌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鞭挞乡绅 、教士的荒淫无耻,表现劳动人民的正直、勇敢和光明磊落,充满乐观精神。
18世纪,英国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现实主义小说。重要作家有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斯摩莱特和菲尔丁等。以斯泰恩为代表的英国感伤主义文学也产生过重大影响。感伤主义文学同情不幸者的遭遇,醉心人物感伤心理的描写,置感情于“理性”之上,喜用的体裁是哀歌、旅行记和书信体小说。感伤主义文学对欧洲大陆和后来的意识流小说有较大的影响。18世纪末,英国出现“哥特式小说”,作品充满神异、恐怖和暴力 ,如写古堡闹鬼故事的华尔普尔的《奥特朗托堡》。
笛福(1660-1731)当过商人,主办过刊物,年近六旬时第一部小说《鲁滨逊飘流记》(1719)问世。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年轻时代独自前往海外经商,几经波折,获得成功。后在做黑奴生意时遇难,他孤身飘流到一个荒岛上。度过难关后,他又用火枪和《圣经》征服了土人“星期五”,成了荒岛的主人。鲁滨逊是18世纪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典型:富于进取和冒险精神,一心想着去海外冒险,去开辟世界,反映出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富于劳动热情,在荒岛上凭借双手和智慧艰苦创业,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和实干精神;有着海外殖民者的特征,这一点在他与土人“星期五”的关系上表现得很明显。《鲁滨逊飘流记》开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笛福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鲁滨逊的沉思集》(1720)、《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和《杰克上校》(1722)等。
斯威夫特(1667-1745)是讽刺作家,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同情爱尔兰人民的痛苦生活,反对英国政府的专制,最着名的作品是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 (1726)。小说中,船长格列佛叙述了他4次航海中的奇遇。在小人国里,格列佛先是成了俘虏,后又卷入两个小人国之间的纷争。在大人国,国王爱好和平,厌恶战争。在飞岛国里,作者通过对飞岛的奇幻描写,讽刺了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政策。最后,格列佛来到贤马国。马是这里具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具有各种美德。作者通过这种幻想旅行的方式对英国的君主政体、司法制度、殖民政策和社会风尚进行了揭露和讽刺。同时通过对贤马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共和政体的政治理想。小说想象奇特,讽刺尖刻,独具一格。
理查生(1689-1761)首创“书信体小说”,他一生用书信体体裁写了3部家庭小说。《帕美拉》(1741)讲述一个女仆拒绝男主人求爱而最后又嫁给他的故事。《克拉丽莎》(1748)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不幸遭遇,心理刻画细致深刻。《查尔斯·葛兰底森爵士》(1753)是一部劝世的爱情小说。理查生的小说将广大的社会场面集中压缩于家庭婚姻之中,重视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
斯摩莱特(1721-1771)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兰登传》(1748)、《皮克尔传》、《菲迪南伯爵》和《原子传》等。斯摩莱特对社会强烈不满,作品中社会批判倾向鲜明,小说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讽刺辛辣,人物漫画化。
斯泰恩(1713-1768)主要作品有小说《项狄传》和《感伤的旅行》。《感伤的旅行》(1768)没有像一般的游记一样描写自然风光,评介社会生活,而是通过许多细节,夸张地描写主人公的感觉和敏感的内心变化,抒发作者自己的思想情绪,具有浓厚的感伤色彩。这部作品标志着感伤主义文学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