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中国什么时候同英国发生文化交流

中国什么时候同英国发生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24-10-26 19:45:16

Ⅰ 宋元以后中西文化交流

这个时期的主要文化交流:有点多就当参考吧
一、西学的东传
欧西天主教士的东来,其最大的贡献,是将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以
前宋元时欧西文化的东传,常是间接的、片段的、模糊不清的。唯明末清初的
欧西传教士则是将西方的学术着作迢绎为中文,具体的介绍到中国来,许 多事
物理论,为当时中国人闻所未闻。兹分述如下:
(一)语文学
利玛窦着有西字奇迹一书,系用拉丁拼音注读汉字。其后又有金尼合
(Trigault Nicolas)着西儒耳目资一书,也是讲拉丁文拼音与注音的,
其条理比西字奇迹更为完密,此为西人介绍拉丁文的最早着作。当时中国
学人多受其影响,方以智之作通雅,即曾引述该书。
荷兰人占据台湾,曾设学校,教授当地人学习拉丁文。当时士人的应用文件
,都采用拉丁文,朋人称为“红毛字”。所以在明末清初,已有许多人懂
得拉丁文。
(二)天文历法
明清之际的西方传教士,对于中国最大的贡献是天文学和历法。先是在万历
三十八年,因为日蚀不验,发现旧历的错误,就有李之藻与五官正周子愚
等上疏。请采用西洋历法,以改良旧历,并推举庞迪我、龙华民、熊三拔
等西洋教士。朝廷未及采纳,而发生了南京反教风潮,而有禁止耶教、驱
逐教土之令。后来延至天启、崇祯年间,再发生日蚀的错误,旧大统历与
回回历都不验。明思宗便接受徐光启的建议,成立历局,以光启为监督,
主持修订新历法。即以崇祯原年戊辰为新历元年,名之曰崇祯历。并起用
李之藻,征聘教士龙华民、邓玉函、罗雅各、汤若望等。开局之后,徐光
启便偕同李之藻、龙华民等,先从事译书研究与观察的工作。第二年李之
藻病故,崇祯六年徐光启也去世。 当光启病笃时,举荐当时通晓西学的前
陜西按察使李天经继续主持历局之事。后至崇祯七年,成历书一百卷,共
分十一部,名曰崇祯历书,又名西洋新法历书。崇祯六年又议订历法条议
二十六则,历法虽成而明亡,竟未及施行。后来 清兵入关,即采用西洋教
所研订的新历法,并用汤若望为钦天监。继汤后又用南怀仁为钦天监。
南怀仁死,又用闵明我(Philippus Grimalali)、徐日升(Thomas Pareira)
、戴进宝(Ignatius Kogler)、巴多明(Aominicus- Perrenin)、高慎思
(Joseph d esphina)、汤士选(Alexander de gouvea)、毕学源
(Cajetanus Pires)等人,或为钦天监,或任顾问。
介绍西方天文历法的译述,重要的着作有利玛窦与李之藻合着的干坤体义、
浑盖通宪图说,有徐光启与诸教士共同译述的日躔历指、测天约说、测量
全义、恒星历指、月离历指、交食历指,与李天经所着的历元等书。有清
初西洋教士共同编译的新法表异(汤若望作)、历法西传、康熙永年历法
、历象考全书、仪象考成等书。
与文字着作同时介绍到中国的是天文仪器的制造。在崇祯时,历局成立,
在邓玉函、罗雅各等西洋传教士指导下,制成新式天文仪器多种。包括
“七政仪”、“列宿仪”、“平浑仪”、“交食仪”、“天球仪”、
“地球仪”、“日晷”、“时钟”。后来这些仪器多被闯贼李自成所毁。
汤若望、南怀仁继为钦天篮,又加以重造。在天文仪器中,观测天象最重
要的是望远镜,最早的望远镜是利玛窦带来,明人称具千里镜。徐光启主持
历局时,曾仿制了几架望遗铙,取名“窥筩”。
(三)舆地学
最早介绍现代世界地图知识至中国者,为利玛窦之坤舆图。利玛窦初到端
州时,即绘有坤舆图以赠同好。及二十八年晋京谒见神宗时,除圣像、自
鸣钟外,曾进万国图志一册。所谓万国图志,即当时的世界地图,并附有
说明。除此之外,利氏曾绘坤舆万国全图多幅。当时中国人叹为得未曾有
,好事者纷纷加以翻刻传布,一时遂有多种不同版本的利氏世界地图。利
氏世界地图的特点是:(1)说明地为圆形;(2)已有经纬度;(3)已有南北极
与赤道,并说明南北昼夜之长短;(4)已有五大洲,为欧罗巴、亚细亚、利
利玛窦的世界舆图之外,最着名的是艾儒略的职方外纪,书成于天放三年。
艾儒略的着作是根据利玛窦与庞迪我两人的舆地资料,加以他个人所搜集
的见闻记录而成。为之修订刊行的是杨廷筠。内容所记多为世界各地的风
土人 情,卷首附有万国全图,以下分洲叙述,最后则为四海总说。此书内
容述欧洲尤其义大利之情形为最详,因艾氏为意大利人也
利玛窦、艾儒略之后,有南怀仁所绘制的坤舆全图,成于康熙十三年。图
作两半球形,并附有坤舆图说两卷,内容有一部分是录自利、艾之书,别
一部分则是增加的新材料。
(四)数学
数学中最早译为中文的是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es)所着之几何原
本,为利玛窦与徐光放所合译。书成于万历三十五年,共六卷(第一卷讲
三角,第二卷讲线,第三卷讲圆,第四卷讲圆外形,第五六卷论比例),
所译并非原书之全部。此书刊行后五年,徐光放复与庞迪我、熊三拔等加
以校订。
几何原本之外,有关数学的重要译着,有以下诸书:
1.圜容较义:万历三十六年,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论圆之内外初,属于几何
范围。
2.测量法义:万历三十五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论高深广远之测量法。
3.测量全义:徐光放与罗雅各共着,内容包括平面三角与球面三角。
4.同文算指:李之藻据利玛宝所授写成,内容为数学,包括四则算术与
约分法。
5.大测:崇祯时,徐光放所主持之历局中所编译,内容引述托勒密
(Claudius Ptomaeus)之数学定理
自从西洋传教士将西方数学原理传人中国后,中国学人受其影响,各种
有关西法之数学着作,如勾股义(徐光启着)、天学会通(薛风怍着)
、几何论约(杜知耕着)、历算全书(梅文鼎着)、割圆八线(黄宗羲作)
、赤水遗珍(梅谷成着)、杜式九术全本(张 冠着)、续增新法比例
(陈厚耀着)、测量全义(袁士龙着)……等,有如雨后春笋,不胜列举。
(五)物理机械
(1)远西奇器图说:远西奇器图说是我国第一部讲机械学的书,也是
第一部具体介绍西方物理学的专书。原书为邓玉函口授,而由王
徵编着并绘图。王徵字良甫,号葵心,陕西泾阳人。万历二十二
举人,天启二年进士。曾受洗入天主教,与西洋传教士邓玉函
、金尼阁等过从甚密。王徵最好研究物理学,除编着奇器图说外
并自制机械多种,乡人称为诸葛孔明复生。奇器图说一书是以图
为主,而加以说明。所列机械器物名称有六十六项之多,动力名
称有二十九种,其原理则包括杠杆、滑车、螺旋等力学。盖邓玉
函本为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o)之知友,其物理学知识或深受
伽氏之影响也。
王徵于奇器图说之外,又着有新制诸器图说,为其个人所发明创制的机械所
作的图说。根据王氏的着作,知道王氏运用其所传授的西方物理学知识所作
的奇器有“虹吸”、“鹤饮”、“轮缴”、“自行磨”、“自行车”、
“运重机”、“连弩箭”、“生火机”、“代耕机”、“螺丝转梯”、
“折叠梯”、“活闸”(自行启闭的水闸)等,这些奇器或为仿造,或为
发明。
(2)泰西水法:泰西水法一书共六卷,为熊三拔所着,内容介绍西方取水、
蓄水、运用水力之法。因水利有关农业灌溉,所以后来徐光启着农政全书,
其水利部分曾抄录此书。后来清代初年的宫庭建筑,如圆明园的喷水他,
即系采用西洋水法,并为西洋传教土所督造。
(3)钟表与小型机巧玩具:利玛窦到北京进贡的物品中,最使明朝皇帝
感觉兴趣的,便是大小自鸣钟。在利玛窦之前,来中国的罗明鉴也曾以大
自鸣钟一座送给中国的总督。后来万历三十八年来中国的金尼阁,也曾携
有钟表进贡。
除了钟表之外,还有能自动的小玩具与小乐器等,在明末清初时,这类钟
表曾大量的输入,特为中国皇帝与贵族所爱好,各类笔记小说中,有关钟
表的记载特多,清干隆时,在圆明园中并特设有“钟房”,以招待管理钟表
的西洋教 士,直到现在故宫中所保存的各一型各式的巧妙钟表为最多。从
钟表与各种小型自动玩具的输入,与王徵所作的奇器图说看来,在明朝末
年,这类小巧的机器工艺及其知识,已经相当普遍的传入中国的社会。
二、中学的西传
西洋传教土的东来,将西学传入中国,同时他们也将部分的中国学术传到
西方,形成一种文化交流,不过他们传入中国的西学多,而传往西方的中
学则较少。
第一是中国经学的西传,利玛窦之来到中国广东,首将四书译为拉丁文,
寄回义大利,此为四书西译之始,时为西元一五九三年(万历二十一年)
。继之在西元一六二六年(天启六年),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又将五经译
为拉丁 文,并在中国杭州出版。后来到清代初年,一般西洋传教士纷纷大
量的翻译中国经书,寄往欧洲,并盛称中国伦理哲单与政治思想的深湛,
因而激起欧洲思想界的波澜,曾一度非常向往中国,这留在后面讲清史时再谈。
第二是中国医药的西傅,为永历王太后致送国书给教皇的波兰籍教士卜弥格
,曾以拉丁文着中医示例一书,内容述有中国人看舌治病法,与医名二百
八十九条,此为最早具体向西方介绍中国医学的一本书。
中国的美术工艺如丝织品与磁器,很早便由商人传入欧洲,唯中国式的庭园
建筑则在明清之际才传入欧洲,且一度成为风气,这其间也多少受传教士的
影响。西元一七五○年英王的建筑师詹培士(W. Chambers)为肯特公爵
(Kent)建筑了一所完全中国式的建筑,有雕栏、玉砌,有假山、浮屠
。转瞬间这种风气流传到法国与德国,
为一部分德法人所喜好。德国的卡赛尔伯爵特别建造了一座中国村。
其一切布置都仿中国,甚至村中的女子都穿着中国服装。又有德国
园艺家温赤(Ludwig A. Unyer)着书盛称中国的园亭建筑,小桥流水
、楼台亭榭,极尽变化曲折之美,能引人人胜;非若欧洲建筑之徒事整
齐崇峻,而全无合蓄者所能比。
(本章各节多参引张星俍先生之东西交通史料汇篇与方豪先生之中西交通史。)
--节录自陈致平着中华通史,页二八五-二九七,
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民国七十七年修订
清朝之中西文化交流
中西交通至少已有二千馀年历史,其间关系相交错,文化的交流斑斑可考。
近代西方学术之输入我国,可分为二期:第一期始于明万历中叶,盛于清
康熙间,至干隆中叶而绝;第二期,始于清咸丰、同治间之洋务运动,
以迄今日。
明末清初之西学输入,为那稣会士传教之附带事业。其所输入以天文学为主
,数学次之,物理学又次,而其馀舆地学、 术、采矿术、语言、艺术
哲学则附庸焉。其在我国建设最大者为天文学,与清代学术团体关系最深者
,天文学与数学惟均。
西学输入后,引起主观理学之反动,使得乾嘉汉学者十九兼通天文数学;
彼辈既得考古学上之新具,于是整理古天文数学之风乃大盛。天文学与数
学侧重归纳之法,而汉学家之代表人物,莫不精究之,使得汉学研究饶富
科学精神。然自雍正禁教后,除在钦天监外,西学已完全无输入机会。
十八世纪是近代中西文化汇通初期由盛而衰之时代,欧洲传教士,尤以法
国教士蝉联中国文化之西传工作。一七三五(雍正十三年),首在巴黎出
版四大厚册对开本之中国通志;其次长期刊性那稣会士通信集;再次是一
七七六(干隆四十一年)至一八一四年陆续刊行之中国丛刊,计出十六册
,阐述中国文化,尢以冯秉正法译通鉴纲目与其自着之续编,流通广大。
丛刊除学术论着外,复有绎之。韩国英(Pierre-martial Cibot) 又曾着
长文多篇解说中国十八世纪之欧洲,由于崇拜中国文化之学者、政治家及
来华传教士们所引起之馀波。彼知中国文化高超,皆重视心智生活,为一
个爱好和平宁静之国家。
当雍正禁教,西学中断之后,中国文化在西方发生极大影响。十八世纪之欧
洲学者,如德之莱伯尼兹(Lei-bniz)和法之伏尔泰(Voltaire)对于中国
伦理哲学推崇备至。莱氏曾创“柏林科学社”,以沟通中国与欧洲之文化。
伏尔泰更编写元曲“赵氏孤儿”一剧,赞叹不已。使得极具人性情理之中国
戏剧回汤于欧洲剧院。另一重农派学者奎斯奈(Quesnay)常引述孔子之言,
以为农为财富之本立说,其后法王路易十五因其主动仿效中国,而亲耕籍田之
举。奎斯奈慨然想继承孔子之道统,被称为欧洲之孔子。歌德(Goethe)在其
名剧浮士德(faust)中,有“结了晶的人性”(crystllized humanity)之语
,即是指中国人而言。综观十八世纪之欧洲,由于中国经籍之西传,促使西方产
生尊重理性、自由之启蒙运动,对西洋腐败贵族政治、君主政治,促成改革之热潮。
十八世纪欧洲华化兴味,虽以法国为中心,却传播遐迩,英国亦从法国转贩中国
文化,以致法文叙述之中国书籍,多译为英文。而法国人亦早知,惟从四书五精
之译本去研究,总不能深明中国各方面及中国一般人民生活状态,乃复措意中国
小说与戏曲,赵氏孤儿、好逑传之欧译本乃不断出现欧洲。
一七四七年(干隆十二年),耶酥会之教士通讯,复专讲中国之园艺,使十八世
纪中叶之欧洲,又狂热于“中国式的园林”。中国园林的特点在利用人工以模仿
天然,以接近自然,从而在园境之变化无定中,融合艺术兴优美,予人怡悦之感
,园明园造园艺术可为代表。此中国式园林同时唤起西方人对中国建筑、绘画与
植物之兴趣,而成为对中国思想与艺术融合之追求。影响所及,欧洲美术产生十
八世纪中叶之罗柯柯时代(Rococo),其特点重视奇幻莫测,活泼生动,皆用中
国式柔和飘逸之曲线及椭圆形之细巧花纹.,亦使欧洲之中国式庭园布置风行于
王公贵族之建筑中。此种狂热,使中国用具如服装、磁器、聚头扇、漆器、绸缎
、绣品、立柜等西传欧洲。直至十八世纪末期,欧人对中华文化之狂热,才开始
消失。
十九世纪欧人对中国仅存着朦胧之印象。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化尾随其船坚
炮利,逾越重洋而来,使中国文化遭到亘古未有之冲击。中国在震惊之际,展开
同光间之洋务运动,以模仿西方兵工及科技文化.,迨甲午战败,发动变法维新
,积极输入法律、政治的知识,并逐渐扩大到哲学、思想、教育、经济、社会等
学科。日俄战后,又模仿抄袭德日教育制度,冀从教育新式人才以变法图强。综观
清末时期,西方文化节节冲入已动摇中国旧有文化之根基,中懊对西方文化之输入
,亦逐渐扩大。甚范围
已超过历史任何时期。而担当此文化交流工作之角色,首推西洋教士、驻外使旅
、商人及留学生。尤以甲午战后所掀起之狂热留学运动,配合着国内学会、报馆
、杂志之蓬勃建立,使留学生及国内知识分子担当继往开来之文化交流工作。
在西方文化狂澜之际,不少知识分子亦将中国文化传之西方。其中能皓首译经,
将中国学术要籍作有系统译为英文者,以辜鸿铭贡献最大。辜汤生,字鸿铭,福
建同安人,早岁游学英国,入爱丁堡大学专攻英国文学,旋往德国莱比锡大学,
攻习工科。归国入张之洞幕府,担任英文译述工作。曾以英文着原华(一名春秋
大义),力言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并英译论语、中庸、大学,弘扬民族文化之
功,实与严复、林纡、梁启超等之译述,同为中西文化交流之
功臣。
从此,深厚之中国文化复注入新血液,得以在民族文化衰颓之际,重振生机。
中国知识分子在外患频仍之际,秉承传统香生之进取精神,维护固有优越文化
之馀,复融汇入西方新工业文明,加以融贯创新,为苦难之民族国家找寻现代
化之发展途径。
事实上,西洋文明,特别是科学技术及民主政制,几乎是所有落后国家共同追求
的目标,不独中国为然。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全球人类皆展开狂热地“工业化”
大竞赛,至今未有已时。但西洋近代文明,也正在此时暴露缺点,特别是工业化
结果,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缺乏、社会问题之产生、核子毁灭之恐怖,使人类在
精神上感到无比之空虚与旁徨。西方有识之土,已逐渐体认到中国文化之价值,
如英国史学家汤恩比(Toynbee),便曾呼吁美人多接受中国
伦理道德之古训,注意中国文明之精神力量,以挽救人类面临之危机。中国文
化在千古未有之变局中,经过严格地考验,又重新为世人注意,足证其客观价
值之伟大。
今日举世动汤不安,东西文化彼此交织成一极复杂之汇丛。值此时际,中国文
化不仅要融汇西方思想之大流,并且要超出思想之范围以外,担负起解决人类
全面问题之任务,相信中国文化必有一个辉煌灿烂之前途。
-选自程光裕主编之中国通史,页五○○-五○四,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印行,民国六十九年

Ⅱ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关系1840年鸦片战争

1.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关系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英之间的交流虽然不多,但至少是比较和谐的。中国的神秘魅力在16、17世纪引起了英国的浓厚兴趣,世界各地对中国的崇拜达到了顶峰,贸易往来变得更加频繁。同时,文化交流也对当时的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2. 清政府对英国使节的接待
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关系仅限于几次使节互访,几乎没有政治接触。但清政府对外国使节的到访表现出不屑,要求使节以中国的跪拜礼迎接皇帝。由于清政府拒绝了英国贸易的要求,两国间的外交进展甚微。
3. 英国工业革命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国力大幅增强,而中国却开始闭关锁国,实行海禁,使其无法与外商有过多接触。英国对华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产品的生产。然而,中国市场的无力干预让他们束手无策,尤其是无法在中国找到纺织品的市场。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出售鸦片。
4. 鸦片战争的影响
1840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极大地刺激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缓解了英国国内的经济危机,但却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使西方列强纷纷加入侵华行列,给中国制造了巨大的民族危机。
5.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结束了战争。然而,他们的软弱无能开始了日后一系列的屈辱,使中国陷入苦难的深渊。这也让西方列强看清了统治者的本质,敢于在未来对中国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6. 鸦片战争的图片和历史意义
近日,一组耶鲁大学收藏的鸦片战争图片出现在众人眼前。这些图片记录了中国的屈辱,中华文明的悲哀,中国人民遭受的压迫和不公。它们是反对当年英国侵略者所犯下的殖民罪行的最有力的证据。这些鸦片战争的照片是记录资本主义罪行的无声电影,时刻警示后人不要忘记当年的国耻。

Ⅲ 中国与英国贸易,处于出超地位,大概什么朝代就开始了

清朝统治后期,正当的中英贸易长期以来中国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逆差,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绞尽脑汁。后来,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

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更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3)中国什么时候同英国发生文化交流扩展阅读:

秦代时期

秦始皇统一华夏后,岭南地区发展很快。当时番禺地区已经拥有相当规模、技术水平很高的造船业。先秦和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主要的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由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便是见证。

根据出土遗物以及结合古文献的研究表明,南越国已能制造25—30吨的木楼船,并与海外有了相当的交往。南越国的输出品主要是: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输入品正如古文献所列举的“珠玑、犀(牛)、玳瑁、果、布之凑。”

1974年底,在今广州中山四路发现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在宫署遗址之下又发现了秦代造船遗址,从出土文物判断,这是秦始皇统一岭南时“一军处番禺之都”的造船工厂遗址。1975年,秦代造船遗址开始发掘,清理出一段29米长的船台。

1997年,发现3600平方米的造船木料加工厂,因为南越国宫署直接压在工场之上,因保护宫署不再往下发掘。经过多次的勘查研究,结论为工厂是由3个长度超过一百米、走向东西、平行排列的木质造船台以及南侧的木料加工厂组成,可造出宽8米、长30米、载重五六十吨的木船。

Ⅳ 英国通过哪几个阶段打开中国的大门

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打开中国大门

阅读全文

与中国什么时候同英国发生文化交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进口伊朗石油会产生什么后果 浏览:446
意大利为什么医疗废物那么多 浏览:382
女排对战意大利有什么意义 浏览:831
意大利的华人什么时间回国 浏览:264
娶越南老婆怎么落户口 浏览:351
中国如何应对大数据的危害 浏览:532
越南外资投资的环境如何 浏览:491
印尼黄金是什么样的 浏览:667
越南歌曲等待是什么歌 浏览:566
伊朗10万亚尔是中国多少钱 浏览:78
印尼苏木有什么功效 浏览:537
英国大叔收入多少 浏览:837
50万越南盾能买个什么 浏览:819
意大利语唯一怎么发音 浏览:702
为什么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强国 浏览:325
兰芝中国在哪里 浏览:789
中国货币是如何定价 浏览:948
印度有哪些治疗咳嗽的药 浏览:616
去英国留学去哪里好 浏览:1002
伊朗加两个球什么意思 浏览: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