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长弓为什么能射穿法兰西重甲

英国长弓为什么能射穿法兰西重甲

发布时间:2024-11-20 19:53:03

1. 阿金库尔战役英国是怎么打赢法国的法国为什么会失败呢

英国长弓手擅长发展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弱点。他们选择的战场都是崎岖的小径、丘陵或狭窄的区域。骑兵根本无法在这个战场上冲刺,他们的机动性也非常有限。每次战斗前,英国长弓兵都会优先考虑有利的地形,能够从容射击。然而,失去机动能力的骑兵就像活目标一样,被其他人屠杀。他们在冲向英军前线之前被射中刺猬。可以说,在百年战争中,法国的重装骑士们不得不面对笼罩在蓝天上的箭影和他们咆哮时发出的尖锐声音。

阿金库尔战役后,英国长弓手闻名于世,这让所有法国骑士闻之色变。但事实上,英国军队之所以能够赢得这场战斗,不仅仅是因为长弓的一个分支。法国发动正面进攻时,战场前沿的英国骑士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些重甲骑士的掩护,长弓将被近身的法国军队屠杀。因此,英军在阿金库尔战役中的胜利实际上是所有兵种不顾一切、协同合作的结果。

2. 英格兰长弓的箭矢是抛物线射出的,为什么能够保证杀伤力

因为有重力加速度啊,射的是抛物线,弓的杀伤力是依靠惯性的,箭矢从最高处落下时,速度越来越快,动能越来越大,杀伤力就越来越大。弩不一样,弩只能平射,和现代的枪差不多,但弩近距离也可有,比如敌人距你非常近,用弩可以射穿他,弓就不行了,这也是为什么说弓不能及近的说法

3. 古代世界上最强弓是中国弓日本弓英国弓

以下内容参考过铁血网和网络
中国弓属于复合弓,制弓以干、角、筋、胶、丝、漆,合称“六材”。制弓选材讲究“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在制造的时候,让它的两端往前弯曲(以蒸气处理和用力挽拉此层压物),这种后弯的弓可产生更大的力量。单体弓弹性差,拉弓长度与弓体长度之比低,因此弓长较长,而中国的复合弓正好相反,拉弓长度与弓体长度比甚高。不过,中国的弓弩发展,是以弩发展为最主要的,有连弩、大黄弩、蹶张弩、床子弩、神臂弓等等可以说,中国弩的威力绝对是世界第一的。
英格兰长弓源出威尔士,属于单体弓,制弓选材最好的莫过于位于地中海西南部出产的紫衫木,其次为岑木,榆木、橡木也可以替代。由于为了追求较强的弹力,而选用了坚硬的材质,不易弯曲,所以这种长弓就做得长了一些(大多1.5m),这种弓选材严谨但是制作时间短,射程长,对弓手的素质要求不高。
西方的单体弓和东方的复合弓由于制作工艺和弓的原理不同,造成了在拉弓的方式上产生了极大地不同,分成了地中海体系和蒙古-中国体系。不过普遍的认为是:使用同样的力气拉弓,古代复合弓转化到箭枝上的能量要高于单体弓
日本的长弓却属于单体弓,长约2m,由于上下并不对称,射手手握在弓的中部以下最远可到三分之一处,弓体以握弓处为分界,上弱下强。箭只能射出不到30米,弓箭虽大,但受弓箭手身高和臂力的限制,射击的距离偏近。但是在作战中,抵近射击,其精准性还是很高的。

4. 英国部队是如何屠杀法国骑兵的简介

有两次

一次是克雷西战役,另一次是阿金库特战役

1346年8月26日,在百年战争(1337—1453)中,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指挥的英军和法国国王腓力六世的法军在克勒西(法国东北部索姆省的城市)附近进行的一场大交战。英国人靠着武器装备和战术上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此战之中步兵作为步、骑联合兵种编队的主要成分,在战役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战说明了步兵在骑兵面前并不是不堪一击的。而其中英国紫杉长弓作为英国步兵中的关键力量,击败并重创了当时号称是最难对付的法国重装甲骑士。
双方的兵力对比相当的悬殊。当时的法军兵力接近6万,其中有12000名重骑兵(由骑士和普通重骑兵构成),六千左右的热那亚十字弩手,17000名轻骑兵剩下的就是大约25000左右的一群跟在部队的后面且缺乏纪律的所谓“公社征募兵”。而英军的部队则刚过两万。两军的兵力差距是如此的明显……但同法军相比,英军有更为完善的组织,队形和装备。英国步兵装备有紫杉长弓,三百步外能穿透骑士的胸甲。从自由农民中招募的弓箭兵精通自己的武器。
但是两军在战前的准备上则全然相反。英军的指挥官爱德华三世精心的布置了战场。将自己在兵力上的“损失”在地形上尽力的补会。两万人的部队在数量上被很平均的分成了三个部分。
右翼部队由大名鼎鼎的“黑太子”(PrinceEdward)指挥。部署在靠近克雷西城(Crecy)和牧师峡谷(Vallee des Clercs)的地方,并且以流经克雷西森林(Forestof Crecy)河流梅叶河(Maye)作为其屏障。
今日法国克雷西镇,这条河流应该是Maye(很窄的小河,但是宽度正好使得法国骑士的战马没法一跃而过)
左翼部队的指挥官是诺萨姆顿伯爵(Northampton)指挥。布阵于瓦迪库而特村(Wadicoutrt)的前方,有树林和步兵挖掘的防御工事作为掩护。
爱德华三世(King Edward III)则率军亲自坐镇中央。
整个布阵情况总的来说就是两翼前出的倒V字型布阵。在每个部分的中央是由大约一千名骑士组成的方阵。唯一不同就是这些骑士们全都不骑马(English dismounted men-at-arms)。其的好处在于给长弓手们提供了一面结实的“墙”。有此方阵不但可以在敌人接近时让长弓手退到其后减少损失。同时还可以带给长弓手们一个信念即:自己不会被自己的骑兵丢弃不管,我军一定能够顶住法国骑兵的冲锋。
同时长弓手们被布置在侧翼,按梯队的形式向前排列。这样一来则长弓兵就将进攻中央的法军给套进了这个倒梯形的陷阱之中了。在每个方阵的后面还都准备了重骑兵预备队。另外在白天英国的威尔士步兵还在阵前挖掘了许许多多的陷阱。
法王菲力普六世则有“优秀的骑士,糟糕的国王”的外界评价。不仅仅是没有做必要的战前准备甚至连侦察部队都没有派遣就一头撞向了英军的防线。在后来的战斗中其也只是一味的利用兵力上的优势不断的冲击英军的战线。虽然具有相当的骑士风格但是其结果则是致命的。
在1316年8月26日的下午六点左右。法军排成冗长的一路行军纵队到达了战场。
当时的法王还想将部队集结一下再发动攻击。于是十字弩手被调到了前面。但是那些“士气高涨”的法军骑士们则不听命令开在弩兵行动后不久就开始“自己”的进攻。
而此时的热那亚十字弩手排成了整齐的队伍开始向英军进行射击。他们在150码的地方停了下来向英军进行了齐射。
但是英军位置是在一个坡地上,同时由于热那亚弓手正直接面对着午后的阳光(见简图),多数的箭都没有射中目标。热那亚十字弩的射击对英军来说可以说是毫发无伤。于是热那亚的十字弩手们又再次向前移动打算将距离再拉近些。但是英军没有再给他们机会。铺天盖地的箭雨倾洒在了十字弩手的头上。
仅仅是短短的几次齐射就使得热那亚人溃不成军。此时对这些热那亚人来说最致命的也许还不是降临在头上的箭雨,而是此时已经冲上来的法国骑兵。自相践踏和混乱很自然的变成了当时的主乐调。虽然出现的大规模的混乱,但是一些法军还是攻到了英军的面前证明了自己是欧洲最难对付的骑士。战役开始仅仅几分钟就出现了激烈的生死厮杀。此时似乎战斗向着有利于法军的方向发展。但是很遗憾不久英王和其他两个分队的指挥官就很快并果断的出动了自己留在阵后的重骑兵预备队阻止了法军的冲击。同时两翼的长弓手则不断的进行着射击……
虽然不断有士兵中箭倒地但是法军的骑士风格和进攻精神还是让人为之侧目。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战斗中法军不断的进行着一件事就是突击、冲锋。残酷的战斗一直进行到了深夜。法军的十六次冲锋全部被击退。法王此时虽然还有部队但是七零八落而一身疲惫的散兵已经不可能再挽回败局。
在天亮后英军对自己造成的的景象毛骨悚然。在他们的山坡下躺着无数的法军尸体。其单位已经不能用“具”来衡量只有用“片”才能加以计算。在山下的尸体中有1524位勋爵和骑士、约15000名左右的骑兵、十字弩兵和步兵的尸体。同时还有成千上万匹的马做了陪葬。而英军则伤亡约两百人。其中阵亡的仅有2名骑士、40名重骑兵和长弓手、100左右的威尔士步兵。
恩格斯曾经写道:“这种长弓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武器,它使英国人在克勒西、普瓦提埃和阿津库尔等会战中取得了对法国人的优势。”法军约有1.5万名骑士被打死。而英军损失不大

另一次是阿金库特战役

阿金库特战役将是一场英国长弓同法国铁骑的较量。西方学者通常将中世纪后半段称为 “ 骑士时代” ,不但因为骑士是中世纪社会的中坚,还因为这个时期的战争往往由重甲骑兵决定胜负。欧洲中世纪各国军事体系的核心是所谓 “ 被甲武士 ”(Men-at-Arms) ,统称骑士 (Knight) ,但大部分是没有骑士身份的侍从武士 (Esquire) 。欧洲骑士由各个封建领主豢养,属于职业军人,从小接受格斗训练,作战时从头到脚包裹铁甲,骑乘巨型战马挟持长矛高速冲击敌阵,必要时也可以下马以长剑格斗。

法国骑士享誉欧洲,主要因为法国拥有1,400万人口,农牧业发达,封建领主有足够的财力物力置办昂贵的骑士装备。相比之下,英国只有400万人口,经济落后,英王爱德华三世的鼎盛时期也只拥有5,340名重骑兵,而法国在克雷西一役就投入两万余重骑兵。为了弥补重骑兵不足的缺陷,英王爱德华一世最先另辟蹊径,大力发展长弓部队。

英国学者普莱斯特维奇 (Michael Prestwich) 写道: “ 爱德华二世时代的文件显示有三种弓,其中的标准长弓通常有6英尺长,发射的箭长一码,这些弓通常由西班牙进口的紫杉木制成,本土紫杉木也有使用。最重型的长弓射程可及400码,当然200码以外就没有什么准头了。训练有素的长弓手每分钟可以发射10枝箭。一个经常引用的中世纪年鉴记载,阿金库特战场上布满羽箭,如同大雪覆盖。然而和下雪的悄然无声不同,密集飞来的羽箭往往带着尖锐的呼啸声,令人心惊胆战。 ”英国中世纪史料记载,长弓威力惊人,使用波金箭镞 (Bodkin Head)3近距离施射时,可以穿透4英寸厚的橡木板,也可以轻易射穿欧洲骑士的盔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土的英王亨利八世时代的战舰 “ 玛利玫瑰 ” 号 (Mary Rose) 上面发现了138张完好无损的长弓,上弦之前长度在6英尺 (1.82米 ) 和7英尺 (2.13米 ) 之间,经过测试发现拉力普遍在 100 磅 至 180 磅之间。玛利玫瑰号发掘出来的两具长弓手的遗骨,左臂骨骼粗壮,脊椎严重变形,为长弓强劲的拉力提供了物证。

对于英国来说,物美价廉大概是长弓最大的优势。十三世纪中期,一个骑士的全套标准装备,包括盔甲、武器、和战马,价值32英镑,而一个长弓手的全套装备,包括一张弓、囊箭、短剑、匕首、头盔、皮甲背心等等,仅仅价值1英镑6先令8便士5 。从亨利三世 (1216-1272在位 ) 开始,英国就推行全民射箭的政策。1242年颁布的《武备条例》 (Assize of Arms) 规定,年收入在2-5英镑之间的庶民必须拥有长弓,每周日必须练习射箭,每个教堂必须提供箭靶和练习场所等等6 。这个政策经过一百年的贯彻执行,英国到百年战争前夕已经拥有一支庞大的长弓部队。134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时期,英军有重骑兵5,340人,步兵26,963人,其中包括长弓手20,076人。弓箭部队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二,这个比例在欧洲实属罕见。

英国长弓部队也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步兵。欧洲中世纪的步兵通常是由封建领主临时强徵的老百姓,士气普遍低落,素质参差不齐。经过百余年的重视培养,英国长弓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武士阶层,社会地位虽然不及骑士,但已经高过普通步兵。英国从爱德华一世开始采取征兵和募兵并行的双轨制,而大多数长弓兵是志愿兵,又称合同兵 (Indentured Soldier) ,根据契约按劳取酬,还有权分享战利品,因此士气普遍比欧洲步兵高昂。长弓手不属于骑士阶层,不受中世纪战争规则的保护,欧洲骑士尤其痛恨弓箭手,俘虏以后即使不杀,也会砍掉他们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废掉他们的武功。因此英国长弓兵比欧洲步兵更加斗志顽强,冷酷无情。
英国长弓


英王爱德华一世在同苏格兰人作战时逐步发展了一套长弓手同重骑兵协同的攻守战术。在进攻苏格兰人的长矛密集阵时,英军长弓手以高射角朝着敌阵某一部分齐射,密集的箭雨从空中俯冲而下 (Plunging Fire) ,大量杀伤疏于防范的敌军,为英军重骑兵打开缺口,而后者乘机高速冲击敌阵。防守的时候,英军长弓手依托地形或障碍以猛烈火力阻击敌骑冲锋,待到敌骑队形散乱、举步维艰的时候,英军骑兵从两侧发动突击。英国长弓首次扬威欧陆是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 (Battle of Crécy) ,此战至少12,000法军命丧长弓箭下,其中包括11位亲王和1,200个骑士。

克雷西战役以后,法国封建领主又同小股进犯英军多次交战,其中尝试了各种战术以抵消长弓的优势。欧洲十四世纪开始流行的钢质板甲防护力非常好,英国长弓只有在几十码的近距离才可能穿透,倒是骑士的战马只有面部和前胸有铁甲防护,在弓箭的密集攒射之下非常容易受伤,导致骑士落马。法军的应对战术便是身披重甲手持盾牌长剑的武士徒步正面冲锋,而部署在两翼的骑兵冲击英国长弓部队的两侧。1356年的普瓦第埃战役 (Battle of Poitiers) ,法王约翰二世试图采用这个战术,但法军骑兵和步兵未能做到协同进攻,结果还是被英军各个击破。

为什么法国没有大力发展长弓部队呢?事实上克雷西战役以后,法国的确有推广长弓的措施,英国学者哈代 (Robert Hardy) 引述一段法国古代史家 (Jean Juvenal des Ursins) 的话:“ 不久以后法国的弓箭手变得如此优秀,准确性已经不亚于英国弓箭手。然而,一旦这些出身庶民的弓箭手团结一致,他们有可能变得比法国的王公贵族还要强大。正是基于这个忧虑,法王最终决定压制弓箭部队的发展。 ” 显然法国的政治体制并没有容纳一支平民军队的空间。

3. 排兵布阵

法军的参战兵力古代史料众说纷纭,大致推算在25,000到30,000人之间,其中绝大多数是出身贵族阶层的骑士 (4,000人 ) 和侍从武士 ( 约16,000人 ) ,另外有 5,000 名弓箭手和数千长矛兵。反观英军, 5,000 长弓手都是庶民出身,只有不足1,000名武士属于贵族阶层。后世史家称阿金库特战役是一场平民和贵族之间的较量,这个说法并不过分。

法军战役总指挥是骑士统帅奥布莱特和元帅布西高特 (Boucicaut) ,此二人都是资深将领,其中布西高特是当时法国赫赫有名的悍将,曾经多次援助条顿骑士团东征波罗的海地区,并在1396年参加了欧洲联军抗击奥斯曼土耳其入侵的尼科堡战役 (Nicopolis) ,战败以后侥幸逃生。1984年,英国考古学家菲尔波茨博士(Christopher Philpotts) 从一堆古代手稿中意外发现了布西高特制定的阿金库特战役部署,使我们有幸得见法军的战术意图。法军按照惯例排出三条战线,准备向英军发动波次攻击。第一条战线由奥布莱特和布西高特亲自率领,中央是四个方阵一共8,000徒步被甲武士,另有5,000弓箭手在两侧稍微突前提供火力支援;第二条战线由阿兰逊公爵 (Duke of Alençon) 率领,包括6,000徒步武士;最后是10,000名重骑兵压阵,组成第三攻击波。布西高特在第一条战线左翼部署了1,600重骑兵,右翼部署了800重骑兵,这两支突击队的任务是在中央阵线接敌以后,出其不意迂回到英国长弓部队的侧后发动攻击。

布西高特的战术构想注定是一厢情愿。首先,奥布莱特选择的阿金库特战场夹在两片密林中间,是狭长的走廊形状,最宽处在战场北侧法军阵地,只有大约1,100米,向南稍微收紧,到英军阵地这里只有900米宽。两侧的密林长满灌木,骑兵根本无法穿行,因此迂回英军侧翼的部署纯粹是纸上谈兵了。其次,法军的指挥系统非常混乱,参战的贵族骑士争强好胜、各行其事,布西高特的战前部署根本得不到严格执行。法军布阵时,一线排在后面的骑士们不愿甘居人后,纷纷挤到前列,将两侧的弓箭手推搡到后面。法军最终的阵形变成了四条战线,本来应该突前提供火力掩护的弓箭部队退居二线。战后法国史官的记载里抱怨法军弓箭手整场战役一箭未发。

阿金库特战场是一片农田,不久前当地人在这里翻种冬小麦,地表非常疏松,加上战前豪雨倾盆下了一整夜,使战场变成泥潭。欧洲中世纪骑士的战马身高体壮,承载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以后,重量超过一吨,在泥泞之中难于立足,骑士随从不得不找来木板给战马垫脚。奥布莱特很快发现这个问题,他极力说服跃跃欲试的法国骑士们按兵不动,期望太阳出来以后能把战场地面晒干一些。

英军按照惯例布阵,中央是大约900名重甲武士,全部下马组成三个并列的方阵; 5,000 名长弓手在两翼斜向前排列。整个英军阵线类似一个扇形,大概有5行纵深,亨利和其他骑士一起在中央前列徒步作战,并没有留下任何预备队。通常英国长弓部队会在自己阵前设置障碍阻止骑兵冲击。6天以前亨利就让每一个长弓手随时携带一根长约2米、两头削尖的树干,列阵完毕以后,弓箭手们将各自的树干斜向前钉入地面,高度大致可及战马的前胸,树干之间相当宽敞,弓箭手们可以进退自如,但战马就无法穿过。这种简单有效的鹿砦工事英军还是初次使用,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亨利借鉴了 19 年前尼科堡战役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成功经验。

英军大约早上7点钟就列阵完毕,等待法军进攻,然而一直等到正午时分对面都没有动静。亨利明白英军已经断粮,拖延只会削弱部队的战斗力,断然下令全线前进。两翼的长弓手拔出各自的树干,勉力淌过泥泞的战场,一直逼近到距离法军阵线300米的地方停下来。这个700米的行进过程是英军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法军突然进攻英军两翼,长弓手们来不及做防御工事,在法国铁骑的冲击下势必崩溃。可惜的是法军一直按兵不动,没有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也许骑士们自以为胜券在握,想发扬骑士风度,赢的光明磊落。法国人将为这种狂妄傲慢付出惨重的代价。

4. 决战与屠杀

英军到达新阵地以后,两翼的长弓手很快将各自的树干钉入地面,然后从箭囊取出几十支箭来插在身前的地上以便取用。英国长弓手通常自带4囊箭,以每囊24支计算,总计96支。随着长弓部队统领厄宾汉爵士 (Sir Thomas Erpingham) 的令杖抛入空中,5千长弓手弯弓搭箭,仰天放出一波齐射。刹那间天空似乎变暗了,好像数千架竖琴同时震弦般的嗡嗡声在战场上回荡,5,000支离弦之箭以高仰角窜升至30米的空中,然后一起俯冲扑向法军阵线,带着巨大动能落在法国骑士的盔甲上面,尖利的金属撞击声震耳欲聋。第一波弓箭落下不久,英国长弓手们又放出第二波齐射,这样短短一分钟内,法军一线部队承受了足有5万支箭的攒射。平心而论,英军长弓这样远距离的射击很难穿透法国骑士的钢质盔甲,然而不少战马中箭受惊,扰乱了阵形。两翼的法军骑兵按捺不住,率先冲了出去,奥布莱特只好命令中路的8,000徒步武士出击。
冲向英军两翼的2,400法国铁骑在泥泞中艰难迈进。法国史官记载,战场的烂泥没过马膝,有些地方可及马腹。法国骑兵的冲击速度因此非常缓慢,300米的距离足足需要40秒钟,这期间英国长弓手又放出至少6波齐射。法军冲击途中不断有战马中箭倒地,背上的骑士被抛到烂泥里面动弹不得,被后面的铁骑践踏。法国铁骑冲到英军阵前,长弓手们迅速退到鹿砦后面,显然法军对突然出现的尖利木桩缺乏思想准备,最前面的战马煞不住脚惨遭洞穿,背上的骑士向前抛出好几米远,落入英军阵中。后面的骑兵见状纷纷掉转马头躲避,然而泥泞的地面使战马行动缓慢,结果成了英国长弓手的活靶子,被近距离一一射杀。残余的骑兵掉头夺路而逃,背后英国人的箭如追命一般,而迎面又撞上冲锋而来的徒步武士,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徒步冲锋的8,000法国骑士身负30多公斤重的盔甲,在烂泥地里踉跄而行,不一会儿便气喘吁吁。英国长弓手的箭雨虽然无法阻止他们前进,但也迫使整个法军战线向中间拥挤,而在他们前面,英王亨利亲率900骑士严阵以待。法军接敌时已经没有任何冲击力,武士们徒劳地挥舞几下长剑便精疲力竭,被以逸待劳的英国骑士砍倒,或者被地上的尸体绊倒。英军一些长弓手已经没有射击角度,此时也加入战团攻击法军的侧翼,他们手持短剑匕首行动敏捷,三、四人对付一个法国骑士,伺机靠近敌人以锋利匕首从盔甲腋下的缝隙刺入。法国骑士一旦跌倒就深陷泥泞难以起身,又成为接踵而至的其他法国骑士的绊脚石,导致摔倒的法国兵相互重叠。一个英国骑士事后回忆道,法国兵被压死的要多过被杀死的,英军阵前的法军尸体很快堆积如山。剩余的士兵企图撤退,但被法军第二攻击波堵了回来,或被屠戮,或被践踏,尸山越堆越高,战场成了屠场。

法国贵族见到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然而他们面对一群无以理喻的大老粗,绝大多数英军长弓兵不讲法语,也不懂骑士规则。阿兰逊公爵时运不济,按照惯例摘下头盔表示投降,结果被一个杀红了眼的长弓兵手起锤落砸得脑浆迸裂。英国骑士们不得不分头阻止无谓的杀戮,指挥士兵收集战俘,因为这些法国骑士都是财源。至少有两千多个法国骑士被俘,法军的两位战役总指挥,奥布莱特已经战死,布西高特被英国人从尸体堆里拖出来做了俘虏。大约一个半小时以后,战斗逐渐平息,法军二线残部和三线部队已经开始逃离战场。

然而就在此时发生意外,导致着名的 “ 杀俘事件 ” 。一个名叫伊森巴特 (Isambart d'Agincourt) 的当地贵族率领几个武士和600个武装农民绕道偷袭了英军的大营,他们驱散守军,开始大肆掳掠。亨利得信,判断这是法军主力的突袭,立刻派遣一支部队发动反击。与此同时,法军残余的大约600名重骑兵在马勒伯爵 (Count of Marle) 的带领下发起最后的冲锋。亨利立刻意识到局势的凶险,他的长弓部队的弓箭几乎用尽,而自己身边只有不足300个精疲力竭的骑士,另有约300人正在后面看管战俘。亨利需要人手加强正面防守,又害怕两千多法国战俘乘机发难,毅然决定屠杀俘虏。英国贵族强烈抗议,因为这种野蛮行径违反骑士规则,而且战俘能够带来巨额赎金。亨利警告部下,不从者将处以绞刑,同时将看管战俘的骑士调到前线,另派200长弓手执行杀戮使命。长弓手们一拥而上,刀斧齐下,鲜血横流,等到前面法军骑兵的冲锋流产,亨利下令停止杀戮时,至少已有500法国骑士丧命。

阿金库特战役到此结束,狭窄的战场上插满将近50万支羽箭,如同大雪覆盖。法军阵亡大约在7,000到10,000人,绝大多数是贵族阶级,其中包括3个公爵,9个伯爵,92个男爵,以及将近1,000骑士。另有1,500名骑士被俘,其中包括波旁公爵、奥尔良公爵、元帅布西高特等显要人物。此战法国损失了将近一半的贵族骑士,可谓元气大伤。英军伤亡大约500人,阵亡的显要人物包括约克公爵、萨福克伯爵等人。

战斗刚刚结束,亨利就迫不及待地召见三名法国裁判,要求判定结果。虽然担任主裁判的蒙乔瓦伯爵 (Count of Montjoie) 异常鄙夷英军屠杀战俘的野蛮行径,他的职责是裁决结果,而不是评判功过。蒙乔瓦面无表情地回答:“ 殿下,英国赢得了胜利 ” 。亨利得知蒙乔瓦的城堡名叫阿金库特,说道:“ 那么就让这次英国的辉煌胜利作为‘ 阿金库特战役 ' 载入史册吧 。”

5. 百年战争:英国弓弩手何以击败重骑兵

百年战争是英法历史上持续了将近114年之久的一场战事,是世界上最长的战争,虽然百年战争最终是以法国的胜利结束的,但是双方的损失都十分惨重。

而法国军队既没有提前观察作战地形,也没有制定合适的战术,他们只是排成了冗长的一路行军纵队到达了战场,没有任何侦查就开始作战。

而战争以英军百数伤亡对法军几乎惨败而终,关键之处就在于其弓弩手破了法军重装骑兵的对战,英国长弓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英军击败了大约超过自己三倍的敌人。

四、结论

因此,从以上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能有一出重骑兵大败于弓弩手的事件,很大程度上都要归结于百年战争发生的时间点的独特性,英军由于兵力不足提前进行了谋划,而法军认为自己的实力强于英军,既不观察地形也没有提前对战术进行制定和谋划。

英格兰军队的胜利在于“巧”,但是也绝对离不了英格兰军队本身的实力强大,而虽然法国军队重装骑兵的实力远远超过英军,但一方面其轻视了对手,另一方面在作战上完全一塌糊涂,无论是硬实力还是巧妙的谋划,英法双方军队的做法对于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6. 中世纪英国长弓的射程和威力如何

英格兰长弓是冷兵器时代最强悍的武器之一。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任何其它的弓创造过长弓这样传奇般的战例和不可战胜的神话,它对其它弓弩所占据压倒性优势从未动摇过。

如果你检视下附图中的长弓,肯定会觉得这种构造简单的东东怎么可能创造如此神话般的威力。人类发展史上,为了提高弓的威力,可谓费劲了心机。我们知道,复合弓的出现使弓的性能上了个大台阶,人们使用鱼胶把牛角贴在弓的正面,把动物筋腱贴在反面,两端加上弓弰,再加上采用反曲弓的构造,使弓的威力得到巨大的提高。采用其它原理的也有,反正是要挖空心思提高弓的储能性。

与这些工艺极复杂、成本极昂贵的复合弓相比,英国长弓简单到不可思议。它就是拿根“破木头”弯成的,未上弦是完全就是一根扁担,即没有使用复合材料,也不是反曲弓造形。所以这种玩艺儿居然能成为神话般的大杀器,实在让制造复合弓的大师会觉得太没天理了:我花几个月用无数极品材料制造的弓,怎么会不如英国佬两小时就能拿根破木头“粗制滥造”出来的玩艺呢?

更觉冤枉的是复合功的使用者。单从储能的角度讲,有人计算英国长弓的储能不到亚洲复合弓的一半,882J/Kg比近1960J/Kg。长弓的拉力与不到亚洲复合弓的一半,36公斤比80公斤。所以亚洲弓手们更不服啊:凭什么花了一倍以上的力气拉弓,也没有取得英国长弓手般的战果呢?

但长弓空前绝后的战绩也是不容置疑的。所以直接现代,科学家们都很想揭开长弓威力之谜。

我看过美探索频道的一期节目,科学们通过对玛丽罗斯号古沉船里打捞上来的那个时代的英国长弓,基本上揭开了这个神话的技术依据。

首先是长弓的长度占优,约1.5至2米长。弓越长储能性越好,威力越大,这个是大家早就知道的。

其次是长弓的制造材料精良,比如好的长弓拿产自西班牙等地的紫杉木制造,强韧且弹性极佳,以致英王要求外商拿紫杉交税,而西班牙人也曾吃亏长弓亏后砍伐掉紫杉林防止为英所用。从双方对这种木材的态度也可看出,材料性能对长弓多么重要。

但这两条都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前面已经提到储量数据的差距了。不过前述数据仅供参考,因为是拿后世流传的长弓计算的,而这次打捞上来的中世纪优质长弓比这强些,拉力估计可达70公斤左右,但长弓拉力不如高档的复合功也是事实。英国人不过是通过长度和材料尽可能提高木材的性能罢了。如果拿普通木材做短弓,储能还要低很多。

最有趣的是,现代科学家在试验中发现,当长弓使用同样材料造成弓体和箭杆时,竟然会发生一种神奇的效果。慢镜头显示,弓手松弦时,箭杆会发生往返弯曲振颤,且频率使其在穿过弓体时,正好避开弓体。也就是说,别的弓发射时,箭杆和箭羽因为与弓体磨擦,消耗了能量也影响了精度,而英国长弓却没有这个问题。也许英国人不是故意这么设计的,他们不可能懂什么振颤偶合之类的高科技知识,但客观效果却确实如此。

所以,虽然英国长弓的储能性不是最好的,但真正作用到箭体的能量却极高。特别是和弩(即西方人所谓的十字弓)相比,强弩的储能肯定远大于长弓,因为弓只能单臂拉开,而弩可用借腰背腿的力量双臂拉开。但弩箭却是平放在支架上,它发射与木架的磨擦力很大,消耗了不小的能量。这就是英国长弓能达到强弩威力的原因。

更关键的是长弓的使用方法与众不同。别的弓大多是直射使用,随飞行距离能量不断损失,直到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但长弓最经典的射击是45度向上方,飞行前段是动能换势能,后段是势能换回动能,最后靠箭体重量几乎垂直地从天下砸下来,甚至可以射透重甲骑兵的厚甲。现代人拿长弓平射中世纪的板甲,发现它虽能击穿1.2毫米的板甲,但很难穿透当时达到2毫米的正面胸甲,没什么特别神奇之处。但当年英国人拿长弓远程屠杀法国重甲骑兵,也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这正是发射弹道不同的缘故,用平射方式是很难理解长弓的威力的。

走高空射道不仅能使箭的最终着速大威力强,也能使射程增加,这个45度弹道最远的弹道连小学生都知道。长弓最远可射400码,以至英王曾下令禁止长弓手在200码内射击。这个射程肯定是属于弓类中相当可观的,甚至亚洲的复合弓也未必比得上。

长弓真正最强悍之处在于它的发射速度,精确射击点目标的射速通常是6发/分,远射大致瞄准时12发/分,而极限可达15发/分!这个射速不要说强弩,就算其它的弓都差远了。这个惊人的射速主要得益于其相对较轻的拉力(比复合弓小一半噢),合理的人机工程(前臂伸直拉弦至眼部正好36公斤拉力),加上科学的射击流水作业程序(将箭事先插面前土中,取箭拉箭发射一气呵成,频率极快)。特别是大兵团作战时,并不要求弓手瞄准某个点目标发射,而只要求射到敌重兵集群那个范围内就好,因此完成可以省略瞄准的时间。因此以5千弓手,12发/分射速计算,每分钟可向敌重兵集团发射6万支箭,端地是暴风骤雨般的火力,相当于现代战争中机枪对密集敌军的屠杀!

看看实战效果:

克雷西战役中,4万法国重骑兵加6千瑞士弩手进攻500英国骑兵加7000长弓手,前期弓弩对抗中弩手落花流水溃散,法方被射杀约15000人而惨败,英军损失不到300人。

金阿库特战役中,法方近4万重骑兵加7千弓弩手,而英方只有900重甲步兵加5000长弓手(多数还拉着痢疾,士气不高)。但在英国长弓手暴风骤雨般射击下,法方损失近两万人惨败,英国只死了250人左右。

如此悬殊的事先力量对比和事后一边倒的结果,完全得益于英国长弓惊人的威力,其压倒性优势不容置疑。这样的战例,在冷兵器时代的弓箭使用中从未发生过,也是兵器优势的着名战例。

曾有学者在综合计算射程、威力、射速、可靠性等各因此,得出中世纪后期各种兵器的综合性能对比为:普通弓21分,长弓36分,弩33分,16世纪火绳枪10分,17世纪滑膛枪19分,18世纪燧发枪43分。可见,长弓的性能无愧于冷兵器之王,甚至早期火器亦不能与之相比,直到18世纪的燧发枪才比它更强。

不过,长弓的被淘汰早于18世纪。因为它对射手的训练要求很高。拉力不是大问题,因为它比亚洲复合弓拉力小。但如此快速的连续射击,还是对体力有较强要求,特别是保持精度和速度,需要长期训练。16世纪时英国将领经常抱怨能达到标准的弓手人数较少,还不如拿火枪算了。

总结一下,对英国长弓的威力,我们既不要神话,也不要低估。长弓的储能性远不及亚洲复合弓是事实,但发射出去的箭的威力却接近,特别是靠独特的高弹道发射方式获得了复合弓也难达到的射程和穿透力,超前的面积杀伤原理使之获得了超高的射速,使之在大兵团作战中的威力没有任何其它兵器可与之相提并论。如此威力加上低廉的造价,说它是冷兵器时代的最好的弓并不过分。而亚洲复合弓因为要以较小的尺寸达到极大的储能,所以制造的科技合量更高,这种小而硬的弓使用较费劲,实战中并没有英国长弓那样效果好。英格兰长弓是冷兵器时代最强悍的武器之一。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任何其它的弓创造过长弓这样传奇般的战例和不可战胜的神话,它对其它弓弩所占据压倒性优势从未动摇过。

如果你检视下附图中的长弓,肯定会觉得这种构造简单的东东怎么可能创造如此神话般的威力。人类发展史上,为了提高弓的威力,可谓费劲了心机。我们知道,复合弓的出现使弓的性能上了个大台阶,人们使用鱼胶把牛角贴在弓的正面,把动物筋腱贴在反面,两端加上弓弰,再加上采用反曲弓的构造,使弓的威力得到巨大的提高。采用其它原理的也有,反正是要挖空心思提高弓的储能性。

与这些工艺极复杂、成本极昂贵的复合弓相比,英国长弓简单到不可思议。它就是拿根“破木头”弯成的,未上弦是完全就是一根扁担,即没有使用复合材料,也不是反曲弓造形。所以这种玩艺儿居然能成为神话般的大杀器,实在让制造复合弓的大师会觉得太没天理了:我花几个月用无数极品材料制造的弓,怎么会不如英国佬两小时就能拿根破木头“粗制滥造”出来的玩艺呢?

更觉冤枉的是复合功的使用者。单从储能的角度讲,有人计算英国长弓的储能不到亚洲复合弓的一半,882J/Kg比近1960J/Kg。长弓的拉力与不到亚洲复合弓的一半,36公斤比80公斤。所以亚洲弓手们更不服啊:凭什么花了一倍以上的力气拉弓,也没有取得英国长弓手般的战果呢?

但长弓空前绝后的战绩也是不容置疑的。所以直接现代,科学家们都很想揭开长弓威力之谜。

我看过美探索频道的一期节目,科学们通过对玛丽罗斯号古沉船里打捞上来的那个时代的英国长弓,基本上揭开了这个神话的技术依据。

首先是长弓的长度占优,约1.5至2米长。弓越长储能性越好,威力越大,这个是大家早就知道的。

其次是长弓的制造材料精良,比如好的长弓拿产自西班牙等地的紫杉木制造,强韧且弹性极佳,以致英王要求外商拿紫杉交税,而西班牙人也曾吃亏长弓亏后砍伐掉紫杉林防止为英所用。从双方对这种木材的态度也可看出,材料性能对长弓多么重要。

但这两条都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前面已经提到储量数据的差距了。不过前述数据仅供参考,因为是拿后世流传的长弓计算的,而这次打捞上来的中世纪优质长弓比这强些,拉力估计可达70公斤左右,但长弓拉力不如高档的复合功也是事实。英国人不过是通过长度和材料尽可能提高木材的性能罢了。如果拿普通木材做短弓,储能还要低很多。

最有趣的是,现代科学家在试验中发现,当长弓使用同样材料造成弓体和箭杆时,竟然会发生一种神奇的效果。慢镜头显示,弓手松弦时,箭杆会发生往返弯曲振颤,且频率使其在穿过弓体时,正好避开弓体。也就是说,别的弓发射时,箭杆和箭羽因为与弓体磨擦,消耗了能量也影响了精度,而英国长弓却没有这个问题。也许英国人不是故意这么设计的,他们不可能懂什么振颤偶合之类的高科技知识,但客观效果却确实如此。

所以,虽然英国长弓的储能性不是最好的,但真正作用到箭体的能量却极高。特别是和弩(即西方人所谓的十字弓)相比,强弩的储能肯定远大于长弓,因为弓只能单臂拉开,而弩可用借腰背腿的力量双臂拉开。但弩箭却是平放在支架上,它发射与木架的磨擦力很大,消耗了不小的能量。这就是英国长弓能达到强弩威力的原因。

更关键的是长弓的使用方法与众不同。别的弓大多是直射使用,随飞行距离能量不断损失,直到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但长弓最经典的射击是45度向上方,飞行前段是动能换势能,后段是势能换回动能,最后靠箭体重量几乎垂直地从天下砸下来,甚至可以射透重甲骑兵的厚甲。现代人拿长弓平射中世纪的板甲,发现它虽能击穿1.2毫米的板甲,但很难穿透当时达到2毫米的正面胸甲,没什么特别神奇之处。但当年英国人拿长弓远程屠杀法国重甲骑兵,也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这正是发射弹道不同的缘故,用平射方式是很难理解长弓的威力的。

走高空射道不仅能使箭的最终着速大威力强,也能使射程增加,这个45度弹道最远的弹道连小学生都知道。长弓最远可射400码,以至英王曾下令禁止长弓手在200码内射击。这个射程肯定是属于弓类中相当可观的,甚至亚洲的复合弓也未必比得上。

长弓真正最强悍之处在于它的发射速度,精确射击点目标的射速通常是6发/分,远射大致瞄准时12发/分,而极限可达15发/分!这个射速不要说强弩,就算其它的弓都差远了。这个惊人的射速主要得益于其相对较轻的拉力(比复合弓小一半噢),合理的人机工程(前臂伸直拉弦至眼部正好36公斤拉力),加上科学的射击流水作业程序(将箭事先插面前土中,取箭拉箭发射一气呵成,频率极快)。特别是大兵团作战时,并不要求弓手瞄准某个点目标发射,而只要求射到敌重兵集群那个范围内就好,因此完成可以省略瞄准的时间。因此以5千弓手,12发/分射速计算,每分钟可向敌重兵集团发射6万支箭,端地是暴风骤雨般的火力,相当于现代战争中机枪对密集敌军的屠杀!

看看实战效果:

克雷西战役中,4万法国重骑兵加6千瑞士弩手进攻500英国骑兵加7000长弓手,前期弓弩对抗中弩手落花流水溃散,法方被射杀约15000人而惨败,英军损失不到300人。

金阿库特战役中,法方近4万重骑兵加7千弓弩手,而英方只有900重甲步兵加5000长弓手(多数还拉着痢疾,士气不高)。但在英国长弓手暴风骤雨般射击下,法方损失近两万人惨败,英国只死了250人左右。

如此悬殊的事先力量对比和事后一边倒的结果,完全得益于英国长弓惊人的威力,其压倒性优势不容置疑。这样的战例,在冷兵器时代的弓箭使用中从未发生过,也是兵器优势的着名战例。

曾有学者在综合计算射程、威力、射速、可靠性等各因此,得出中世纪后期各种兵器的综合性能对比为:普通弓21分,长弓36分,弩33分,16世纪火绳枪10分,17世纪滑膛枪19分,18世纪燧发枪43分。可见,长弓的性能无愧于冷兵器之王,甚至早期火器亦不能与之相比,直到18世纪的燧发枪才比它更强。

不过,长弓的被淘汰早于18世纪。因为它对射手的训练要求很高。拉力不是大问题,因为它比亚洲复合弓拉力小。但如此快速的连续射击,还是对体力有较强要求,特别是保持精度和速度,需要长期训练。16世纪时英国将领经常抱怨能达到标准的弓手人数较少,还不如拿火枪算了。

总结一下,对英国长弓的威力,我们既不要神话,也不要低估。长弓的储能性远不及亚洲复合弓是事实,但发射出去的箭的威力却接近,特别是靠独特的高弹道发射方式获得了复合弓也难达到的射程和穿透力,超前的面积杀伤原理使之获得了超高的射速,使之在大兵团作战中的威力没有任何其它兵器可与之相提并论。如此威力加上低廉的造价,说它是冷兵器时代的最好的弓并不过分。而亚洲复合弓因为要以较小的尺寸达到极大的储能,所以制造的科技合量更高,这种小而硬的弓使用较费劲,实战中并没有英国长弓那样效果好。

7. 英法之间发生过什么着名的战争

1、克雷西会战

克雷西会战也叫克雷西战役 (Battle of Crécy),发生于1346年8月26日,英军以英格兰长弓大破法军重甲骑士与十字弓兵。克雷西之战便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次经典战役。

公元一三四六年七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9000人渡海侵入法国。法王腓力六世将兵三万余人迎敌。 八月,双方战于克雷西。是役,英国长弓手起了关键作用,接连打退了法军的十五次冲锋。

法军则伤亡惨重,腓力六世受伤,被迫退兵亚眠。英军大捷,乘胜进入诺曼底。此战法军伤亡万余人,英军伤亡则不到二百人,堪称世界战争史上一次以弱胜强的典范。

2、阿金库尔战役

阿金库尔战役发生于1415年的10月25日,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亨利五世的率领下,英军以由步兵弓箭手为主力的军队于此击溃了法国由大批贵族组成的精锐部队,为随后在1419年夺取整个诺曼底奠定基础。

这场战役成为了英国长弓手最辉煌的胜利之一,也对后世战争的依靠火力范围杀伤对手密集阵形这种战术留下了深刻影响。

3、奥尔良战役

奥尔良战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着名战役。被困多年的法兰西南部重镇奥尔良,在圣女贞德的领导下得以解围,从而为法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奥尔良战役的胜利,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一举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进而转败为胜,使百年战争从此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

4、布朗克福之战

布朗克福之战,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的一次战斗。1450年11月1日,据守波尔多的英军派一支部队出击,寻歼阿曼尼带领的一伙劫匪。

由于英军骑兵推进速度太快,脱离了主力部队,阿曼尼乘机将英军分割,并对英军步兵发起攻击。失去骑兵掩护的英军步兵在布朗克福几乎全部被歼。

5、普瓦捷会战

作为英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王储,黑太子爱德华一直被认为是不输于老爹爱德华三世的将星。然而这位虎父之后从一介犬子到比肩老爹的历程,看似迅速,实则非常艰险。其中的转折点就发生在1356年的普瓦捷会战。

1356年9月19日,在普瓦捷会战当中,黑太子爱德华率军与法王约翰二世麾下的法军大战,以寡击众,生擒约翰二世。

阅读全文

与英国长弓为什么能射穿法兰西重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中国的药品价格不是统一的 浏览:559
为什么意大利威特斯洗衣店好 浏览:174
中国哪个省有厂 浏览:508
中国哪个省份淡水最多 浏览:77
为什么中国男人普遍丑 浏览:413
英国揽胜海运多久到国内 浏览:772
中国有哪些古怪医书 浏览:941
中国做了什么面对疫情 浏览:867
伊朗人看到中国是什么感受 浏览:743
手机印度tec认证怎么申请 浏览:394
怎么从越南进入老挝 浏览:363
印度粗金链怎么样 浏览:80
英国tesco什么时候退出 浏览:165
印度太阳能产业链怎么样 浏览:998
为什么英国15世纪城市人口大增 浏览:338
意大利谷歌礼品卡哪里有买 浏览:179
英国的警察有什么待遇 浏览:570
写信到英国要注意什么 浏览:320
比利时寄顺丰快递回中国大概多久 浏览:961
英国长弓为什么能射穿法兰西重甲 浏览: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