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古代英国帆船没有风了怎么办

古代英国帆船没有风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4-11-29 01:09:20

Ⅰ 帆船有怎样的发展过程

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使得人们总有越过江河、湖泊甚至大海去探索新天地的愿望。正是这些原因促使人类的祖先发明了木筏、独木舟等水上交通工具,并借助帆来利用丰富的风力资源。当然,仅仅靠风驱动是不够的,所以人们还发明了桨。至于帆和桨哪个先出现,现在人们无法确知。不过,从一些古迹上看,桨的出现似乎早些。如果把帆、桨装在独木舟上,就成了最原始的帆船。因为早期的桨也起帆的作用。但这种原始的帆船是很难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的。对于那些靠海生活的人们来说,就需要造出更大、更结实的帆船。而且船上帆、桨、舵都要具备,使用起来要安全有效。对于那些进行海上贸易的人们来说,对帆船的要求就更高了。

通常人们认为地中海是航海业发展的摇篮。早在公元前3000年,腓尼基人(这是一个以航海闻名的民族)就从地中海航行到爱琴海,从此以后,他们的庞大的商船队又发现了直布罗陀海峡,并航行到了英国。但是,随着考古的发现增多,人们又发现了更早的船只,因而也更新了人们的一些观点。

印度是一个海岸线很长的文明古国,所以印度考古学家在孟买洛塔附近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港口并不令人吃惊。人们在那儿发现了码头、货栈和218米长、37米宽的船坞。由这些发现,人们可以想象当时印度洋上繁忙发达的帆船运输,并可想象当时庞大的造船工业。所以严格地说,印度洋才是真正的航海摇篮。

早期的帆船,除了用于进行贸易活动,也用作战舰。说是战舰,实际上在早先并没装上火炮,只是用来运送兵马、粮草。

我们不难发现,最初航海业发达的都是一些靠海生活的民族。为了生存,他们将帆船越造越好,以至有了发达的航海业。

航海业兴起的前提是有能经得起风浪的帆船。早期人们对帆船的速度要求并不高,重要的是船要经得起风浪。而这样的帆船一旦产生,人们便可以越过大海去进行贸易、战争或探险。罗马人在他们杰出的统帅朱利叶斯·凯撒和安东尼带领下征服克利奥帕特拉女王的埃及时,其庞大的舰队就是满载兵马粮草的大型帆船队。这种帆船叫加利船,它的动力装置是一块巨大的方形布帆和由100多个奴隶来划的分几层在两侧排列的桨。实际上,古罗马人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就造出了杰出的加利船特里雷米号。它长42米,有巨大的方形帆,其桨分3层排列在船的两侧,要100多个奴隶来划。

相比之下,北欧的海盗们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面临的是北海及北大西洋的惊涛骇浪。险恶的环境对他们的船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为适应风向变化,他们将帆变成了活动的。顺风时,把帆横过来作为横帆。当无法顺风航行时,便通过调整帆及船的行进方向使船获得前进的动力。如果进行合适的调整,即使逆着风,船也能前进了。调整后与船行方向平行的帆通常称为纵帆。如果将这两种帆结合起来使用,那么只要有风,船就可以很方便地向任何方向航行了。这些海盗船造得又细又长,除了巨大的方帆,还用40~50名水手划桨,所以这些船跑得特别快,而且可以躲到某些大船进不去的狭窄的水道。这正好是海盗们所需要的。

我国古代的航海业也比较发达。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已能造出长20多米、宽5.6~8.4米、载重30吨以上的船。

1974年,在泉州发掘出来的宋代的一艘海船,长达34.5米,宽4.4米,深3.27米,排水量达374.4吨,可载重200吨。

郑和是我国着名的航海家。1405年,明成祖派遣他率船队出使西洋。他率领的船队有300多艘船,其中有“宝船”60多艘。所谓宝船,就是大些的船。最大的长44丈(137米)、宽18丈(56米),分4层,约1500吨,可乘400~1000人,为当时世界之最。船队除了17000多人,还满载金银、丝绸、瓷器。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从江苏太仓浏河启程,于1407年回国。以后又六下西洋,总共历时28年(1405~1433年),足迹遍布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阿拉伯和非洲等地的35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了东非的马达加斯加和索马里。

但是,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恐怕还不能与哥伦布的3艘帆船发现美洲大陆比。

信奉地圆学说的哥伦布决定与发现好望角的葡萄牙人迪亚士航行方向相反而向西航行,去寻找印度和中国。他请求西班牙国王“赞助”,得到国王的恩准后,遂于1492年率领3艘全部用帆船装备起来的帆船队开始向西航行。船队的旗船圣·玛丽亚号是长约24米、宽约8米、吃水约2米、重约80吨的木船(这比郑和的船小多了),有3根柱桅杆,前两根挂方横帆,后一根挂三角形纵帆,船头还斜挂一面小型纵帆。哥伦布就率领着这个由小型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用了69天横渡大西洋(平均时速约4海里,即7.4千米),到达了今天的巴哈马群岛。哥伦布误以为已经到了印度,于是那里的土着人便糊里糊涂地成了印第安人。

直到1499年,意大利人亚美利哥·维斯普济才证实:哥伦布并没有到印度,他到的是一块“新大陆”。欧洲人于是把这块新大陆称为亚美利加洲,即“美洲”。

自新航线开辟后,从16世纪到19世纪,蔚蓝色的大海上白帆点点,到处航行着美丽的三桅帆船。

帆船的制造技术越来越高,到19世纪初达到了顶峰。帆船造得越来越大,有的帆船的桅杆竟高达50米,仅中间主桅上的布帆就两吨多重。帆船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了,快速型的时速达到了15海里,最快的时速超过了20海里。

为帆船时代结束划上句号的应当是德国人在1902年造出的名为“普鲁士”号的巨大怪物。它长133.5米,宽16.4米,5根桅杆上各挂6面帆,重达1150吨,最大时速19海里,但是,这艘船实际上是为博物馆造的,因为这时候,用螺旋桨推动的船都已经出现几十年了。

Ⅱ 帆船运动主要分为

帆船运动主要分为龙骨船、多体船、稳向板船。

(2)古代英国帆船没有风了怎么办扩展阅读

帆船是依靠自然风力作用于帆上而推动船只前进的,帆船比赛是运动员驾驶帆船在规定的距离内比赛航速的一项运动,帆船运动是水上运动项目之一。帆船比赛用的通常是由船体、桅杆、舵、稳向板、索具等部件构成的小而轻的单桅船又称快艇。

帆船运动起源于荷兰。古代的荷兰,地势很低,所以开凿了很多运河,人们普遍使用小帆船运输或捕鱼。这种小船是由一棵独木或用木排竹排编制而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帆船。1662年,英王举办了一次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帆船比赛,比赛路线是从格林威治到格来乌散德再到格林威治。这是早期规模较大的帆船比赛。

18世纪,帆船俱乐部和帆船协会相继诞生。1720年前后,英、美、瑞典、德、法、俄等国家先后成立了帆船俱乐部或帆船竞赛协会,各国之间经常进行大规模的帆船比赛。如1870年美国和英国举行了第1届着名的横渡大西洋“美洲杯”帆船比赛。1900年举行第一次世界性的大型帆船赛。

1906年,英国的B·史密斯和西斯克·史坦尔专程去欧美各国与帆船领导人商谈国际帆船的比赛等级和规则,并提议创立国际帆船竞赛联合会。

1907年,世界第一个国际帆船组织——国际帆船联合会正式成立。国际帆联全称International Sailing Federation,简称“ISAF”。ISAF是世界上最大的单项体育联合会之一,现有122个会员国(或地区),管辖了81个帆船级别。ISAF下设国际残疾人帆船运动联合会(IFDS),从事残疾人帆船运动。

Ⅲ 急求:古代帆船知识

克拉克帆船-----------:抗风性好,稳。并且这种风帆也比福船和宝船轻便,容易拆卸,也容易换。从帆上看,此船顺风行驶速度快,虽为三主桅,比我朝的五桅五帆沙船还快些。但逆风则调转起来很麻烦,一旦让敌人绕到我身后,只有挨打的份,不如把艏艉楼,尤其是艏楼的高度降下来,如采用低舷、横,纵帆、三角帆和四角帆配合,船首斜拉帆,可能会更好些。

盖伦---------她一般有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她一般标准长度为46米-55米,排水量300-1000吨,有几层统长甲板,尾楼很高。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有2000吨,吃水达8米。她适合运载货物通过很长的海道。续航力很长,在很长时间内是时世界最大的船。
16世纪中叶,英国造船家开始发展轻型盖伦船,为了使之更适合与远距离炮战,改善船之操作性,他们把首部上层建筑降低,移到船体之内,甚至置于首挂之内。此类船的标准长度50米,排水量500-600吨。这类新型盖伦船的快速性。操纵性明显优于西班牙"盖伦"船,由于她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创制,又称"女王船"。

宝船---------是商人和海盗们对超大型福船的通称,这种船适合近海贸易,载人和载货量均是一流,船体宽大结实,百叶窗一样的木质船帆可以使用很多年不换。前进速度慢而稳,通常用来运载瓷器等易碎物品,只有泉州到吕宋之间海盗较少的海面上,这种船才出现

福船-----------特有的双舵设计,在浅海和深海都能进退自如

Ⅳ 请详细阐述中国古代帆船和西方古代帆船在航海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明末清初东西方舰船比较
17世纪初的明末时期,中国人对于西方船只,有一个统称,那就是夹板船,但是这样的称呼却并不准确,因为这无法区别西式帆船的各种船型,仅仅是在字面上,认为西式帆船都可以拥有两层甲板,所以才称呼其为夹板船。但是实际上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荷兰人自从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之后,大力发展工商业,荷兰的商人来往于世界各地做生意,迅速的聚集起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大力发展造船业,使得他们拥有的海船数量已经超出了一万五千条之多,号称海上马车夫。在欧洲的船只,又分为许多种,既有早期的卡拉维尔快帆船,也有时下在大海上大行其道的克拉克帆船,更有从克拉克帆船发展出来的加利恩帆船,也有新近几十年崛起的盖伦船,这些船只既可以运货,也可以充作战船使用,排水量从一百吨到一千多吨不等,构成了繁荣的欧洲海上运输的主力。

而欧洲帆船在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却是已经超出了当时中国不少,在中国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造船业便陷入了停滞乃至是倒退的地步,但是欧洲人却利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造船业迎合了各欧洲国家的需要,开始了高速的发展,发展出了很多型适合远洋贸易和进行海战的船只。欧洲帆船和中式帆船最大的不同在于船体结构和船帆的应用,中式的帆船不管是广船还是福船,抑或是沙船,多利用肋板来取代船只肋骨,同时构成水密隔舱,这样一来抗沉性比较好,但是船体结构却受到了限制,使得中式帆船无法造成向西方帆船那样的两层以上的通甲板。而欧洲帆船虽然没有采用水密隔舱技术,但是却大量使用了密集的肋骨,同时加厚了船板的厚度,虽然抗沉性受到了影响,但是却通过密集粗大的肋骨,加强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形成了船体内通长的甲板,使得西式帆船装载货物量更大,同时方便在船上放置更多的火炮,也可以承受住火炮开火时巨大的后坐力,这使得欧洲帆船得以大海之上,往往是区区几条欧洲帆船,便可以抵挡成几十条中式帆船的围攻,而且还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如当时的郑芝龙虽然统治着南海海面,但是郑家水师之所以能战胜荷兰人或者是西班牙、葡萄牙的船队,依靠的并不是质量上的优势,而是依靠的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才得以控制了南洋,但是即便如此,荷兰人抑或是西班牙人的帆船,还是可以自由来往于南洋。

另外中西帆船还有一点区别很大,那就是船帆的应用,中式帆船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硬式船帆,这样的硬式船帆的好处是调帆方便,升帆和落帆容易,船帆利用风向容易,而且效率高,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以较少的船员,便可以操作船帆,可谓是充满了中国式的聪明才智,但是这样做同样也造成了中式船帆,必须要依靠更高的船桅,船帆也不能太宽,这样一来,就影响到了船只使用更大的船帆,船桅过高会影响到船只的稳定性。而西式帆船则都是软质船帆,虽然利用风向没有中式帆船方便,效率也不算高,而且升帆落帆都很不方便,要使用大量的水手来进行操作,危险性也比较大。但是西式帆船却应用了三角帆来解决了问题,同时他们可以将船桅造的更高,风帆的面积也可以制作的更大,这样一来使得西式帆船在速度上便获得了大幅度超越了中式帆船的可能性。再加上西式帆船特有的甲板结构,使得他们的船只上可以装载大量的大炮,拥有了极强的战斗力,哪怕仅仅是武装商船,现如今也远比郑芝龙水师中强一些的船只强得多,对付他们,郑芝龙当时不得不依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和靠近肉搏,才能取得海战的胜利。

在蒸汽机发明之前,西式风帆战船还要统治这个地球大海近三百余年时间,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海上还是看谁的船只更大,装载大炮数量更多,假如当时中国能学习西方的造船技术的话,那么也是能赶上来的。非常可惜,清军入关后,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而其比明朝严厉多的、甚至到了神经质的禁海,导致没多久尤其是台湾郑氏被灭后,清军更是将水师藏了起来,导致被世界远远的抛在后面,其实干隆末期,仅仅靠着武装商船,英国人就能轻松突破清军的海防。

Ⅳ 古代建造的船只下水有什么仪式

舰船下水仪式起源于古代人们对海洋的畏惧。有记载的最早的下水仪式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仑。据流传下来的一首叙事诗记载,当年主持下水仪式的人把3盆沥青洒在船身上,并以公牛为牺牲敬献神灵,以求保佑新船只平安。后来,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把这个传统继承下来,在新船下水仪式上都要祈祷神灵护佑。在古希腊,参加下水仪式的人通常头戴橄榄枝编成的花环、大口饮酒以向神灵表达敬意,同时,还要向新船身上泼水以表达祝福。在古罗马,人们还要在新船的后甲板上搭建一座圣坛以做祈祷之用,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有的国家把船只的后甲板视为特殊、神圣之地的起源之一。
1675年,一艘23桨双桅帆船在马耳他下水,一名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对当时的场景做了详细记录:“两位神父带着一名仆人走上甲板,双膝跪地祈祷了半个小时。随后用手抚摸了每一个桅杆以及船上的其他几处地方,将圣水洒在每个角落。在将这艘船推入水中之前,他们升起一面小尖旗,宣示这艘船已成为战士。”
从扔金酒杯到“掷瓶礼”
到了17世纪的欧洲,船只下水仪式中的宗教色彩渐渐淡化。在英国,皇室人员或海军高级官员逐渐成为下水仪式的主持者。比如1610年,“皇家王子”号炮舰下水时,主持者就是威尔士王子和一位着名造船商人。
当时的仪式上有一个有趣的传统:当新船沿滑道滑行时,主持者要象征性地从一个金酒杯中喝一口酒,然后把杯中剩下的酒洒在甲板或船头,空酒杯则如新娘捧花般被扔下船,谁抢到归谁。后来,海军造的船越来越多,金酒杯也越扔越多,造船厂受不了了,主办者想了个主意:金酒杯照扔,不过要朝着事先安排好的一个网罩扔,以便回收再利用。到17世纪末,扔金酒杯的习惯终于被在船头碰碎一个瓶子的“掷瓶礼”代替。当然,瓶子里要装上“洗礼圣液”。
初期的“洗礼圣液”通常由某种酒充当。比如,1797年美国“宪法”号战舰下水时,舰长就在舰艏砸碎了一只装满“玛德拉”白葡萄酒的瓶子;1843年“普林斯顿”号战舰下水时用的则是威士忌。除了酒以外,水,甚至果汁也能充当“洗礼圣液”。1858年美国海军“哈特福德”号风帆战列舰下水时曾被“洗礼”了3次:第一次用的是取自大西洋的海水,第二次是康涅狄格河的河水,第三次则是来自哈特福德(康涅狄格州首府)的泉水。
由于香槟被普遍认为是“酒中精华”,因此慢慢成为“洗礼圣液”的主角,“掷瓶礼”也就变身为砸香槟表演。20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了长达14年的“禁酒时期”,新舰艇的“洗礼圣液”因此受到影响,不得不回归“以水代酒”。“彭萨科拉”号、“休斯顿”号两艘重型巡洋舰都未能品尝香槟的滋味,V-6潜艇下水时用的甚至是苹果汁。
“卡米拉诅咒”
“掷瓶礼”出现的早期,“砸瓶子的人”通常都是男性,发展到19世纪,女性渐渐多了起来。在英国,由女性实施“掷瓶礼”从1810年起逐渐成为惯例,而当时的王公贵族娇生惯养,把瓶子准确砸在船头对她们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据记载,英国汉诺威王朝一位公主殿下主持“掷瓶礼”时,曾偏了准头,瓶子被大力掷出后没能砸中船头,反而飞向围观的人群,砸伤了观众。事后,海军部无奈地向这位无辜者支付了一笔赔偿金。
对颇讲迷信的海军来说,“掷瓶礼”没能砸碎香槟瓶是件大事。据说,在没有无线通信的古代,船员们遭遇海难后只能把遗嘱封在漂流瓶里抛向大海,期待有朝一日能被自己的亲人收到。所以漂流瓶代表着死亡和灾难,新船下水时砸碎瓶子则代表驱除厄运。2001年的影片《K-19寡妇制造者》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苏联潜艇K-19下水仪式砸香槟时瓶子没破,结果K-19悲剧了……
在现实生活中也曾出现过“掷瓶礼”未能砸碎香槟瓶的情况。2007年12月,英国丘纳德轮船公司邀请查尔斯王子的第二任妻子卡米拉参加“维多利亚女王”号客轮的下水仪式。在施“掷瓶礼”时,卡米拉竟未能将香槟瓶打碎,一家美国报纸在报道此事时写道:“在那一刻,全英格兰都呆住了。”巧合的是,“维多利亚女王”在处女航中爆发病毒疫情,弄得乘客们上吐下泄。于是,英国媒体给这起事件起了个绰号———“卡米拉的诅咒”,调侃称是那个没能砸碎的瓶子给船带来了霉运。
不同国家,不同风俗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在新舰艇下水仪式上举行“掷瓶礼”,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祝福新船平安、好运的习惯。
在法国,18世纪和19世纪时的新船下水仪式和结婚仪式差不多。新船会被指定一位“教父”和一位“教母”。在仪式现场,“教父”会给“教母”送上一束鲜花,然后二人同时说出新船的名字。旁边的神父立即宣布这艘船已经被命名,然后洒圣水祈福(注意不是砸香槟)。
在日本,船厂在新船建造完成后会按传统定制一柄银斧头。在下水仪式上,他们会用这柄银斧头砍断船台和新船之间的缆绳,然后把斧头作为纪念品交给新船的主人。传说这柄斧头能驱走恶魔,给新船带来好运。
在印度,传统的新船下水仪式充满了印度教色彩。20世纪时,印度人在新船下水仪式上往往会先举行祭祀,祈求神灵保佑船只和船员的安全。祭祀过后,一名女性将在船头敲碎一枚椰子,然后新船才能滑入水中。
在中国,传统的下水仪式是准备三牲礼,祭奠海神祈福保佑。

阅读全文

与古代英国帆船没有风了怎么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特凯罗多少钱 浏览:89
意大利联通卡上网怎么收费 浏览:955
印度在世界上什么第一 浏览:961
印尼多少个店铺 浏览:434
番茄意大利酱哪个好吃 浏览:402
英国为什么划分红线 浏览:166
美国为什么和伊朗搞起来 浏览:18
天津意大利进口橱柜哪里买 浏览:359
英国首相致信多少人 浏览:346
中国人保怎么退保热线 浏览:763
印尼港是哪里 浏览:316
在印度做什么最赚钱 浏览:655
越南回国行李箱多少斤 浏览:400
海尔为什么进入印尼市场 浏览:173
国内42码鞋在英国对应多少码 浏览:712
越南打车最便宜多少钱 浏览:411
意大利卡拉卡拉大浴场在哪里 浏览:358
中国电信副卡如何转网 浏览:37
越南gb是什么 浏览:942
中国风品牌有哪些 浏览: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