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爱尔兰大饥荒英国殖民者
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政策,特别是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是导致大饥荒的根本原因。自17世纪中期开始,爱尔兰的土地几乎被英国地主掌控,他们主要关注的是谷物和牲畜出口,导致农业收入大量外流。农民们作为佃农,土地贫瘠,只能依赖马铃薯维生。工业方面,爱尔兰受到英国工业品的竞争,经济陷入困境。然而,英国政府在大饥荒期间的救助措施迟缓且不力,如世博会和鸦片战争期间的英国,对爱尔兰的困境表现出冷漠,甚至阻碍了包括奥斯曼苏丹在内的国际援助。
为了自身利益,英国在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这破坏了爱尔兰粮食进口的权利,原本在英国市场占据垄断地位的小麦经济被破坏,加剧了农业经济的崩溃。英国地主在此期间转向畜牧业,进一步削弱了抵御饥荒的能力。同时,爱尔兰在饥荒期间仍向英国出口粮食,这种不顾人民死活的行为,将自然灾害转化为人祸。1782年至1783年的饥荒,爱尔兰政府曾试图通过封闭港口、降低粮食价格来自救,但与英国的自私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爱尔兰大饥荒》 《爱尔兰大饥荒》是一本描述发生于19世纪爱尔兰的史无前例的大饥荒的历史读物。马铃薯是19世纪爱尔兰人赖以维持生计的唯一农作物,而作为地主的英国人却只关心谷物和牲畜的出口。1845年秋天,一种不为人知的病害使马铃薯受灾。自然灾害以及政治压迫迫使人们揭竿而起,但最终失败。一百余万爱尔兰人死于饥荒的惨剧激起了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在它的指引下,爱尔兰自由国家于1922年建立。作者彼得・格雷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将其写作成一篇博士论文,这就是《爱尔兰大饥荒》。
‘贰’ 爱尔兰大饥荒大饥荒
在爱尔兰大饥荒之前,英国对爱尔兰的干预程度较高,但政府的保守主义阻碍了必要的现代化变革,特别是对农业经济的依赖于单一作物马铃薯。1845年,马铃薯歉收导致真菌灾害,使得300万农民和小农户深受其害,尤其是东部富裕地区首当其冲,疾病迅速向西部扩散。大饥荒期间,宗教信仰使得灾祸被解读为天主教义下的警示,引发了带有歧视色彩的言论。1846年,马铃薯短缺加剧了灾难,英国资源虽丰富但管理不当,使得饥荒持续。尽管1847年收成无病害,但复苏缓慢,霜霉病再次打击了西部和南部,1849年和1850年疾病再次肆虐。
大饥荒期间,移民规模空前,约180万人离开爱尔兰,其中多数在饥荒时期。这次人口流动对现代爱尔兰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许多社会变革早于饥荒发生,但饥荒强化了历史力量,并改变了爱尔兰与其他欧洲国家的特性。饥荒的主要原因是Phytophthora infestans导致的马铃薯疾病,加上社会经济条件,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影响了爱尔兰的社会、文化和人口结构,使得历史学家将爱尔兰历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爱尔兰大饥荒》 《爱尔兰大饥荒》是一本描述发生于19世纪爱尔兰的史无前例的大饥荒的历史读物。马铃薯是19世纪爱尔兰人赖以维持生计的唯一农作物,而作为地主的英国人却只关心谷物和牲畜的出口。1845年秋天,一种不为人知的病害使马铃薯受灾。自然灾害以及政治压迫迫使人们揭竿而起,但最终失败。一百余万爱尔兰人死于饥荒的惨剧激起了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在它的指引下,爱尔兰自由国家于1922年建立。作者彼得・格雷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将其写作成一篇博士论文,这就是《爱尔兰大饥荒》。
‘叁’ 谁是历史上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的最邪恶的人
既然人类被指出,英国殖民者和他们在肯尼亚的殖民地,以及他们如何处理KLFA叛乱是值得一提的。
1895年,英属东非公司将其出售给英国,英国人因为收入少,偶尔受到当地人的攻击,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开发这个地方,英国人宣布其为受保护国(肯尼亚)。英国人有了更多可以支配的资源,便着手修建铁路,把高地和港口连接起来。英国人珍视肯尼亚高地,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适宜的气候,类似于在欧洲可以达到的,这是最肥沃的地方之一,适合许多经济作物,如咖啡,茶,和烟草。
[1]除了生存之外,当地人什么都要交税,为了付清这些税,他们必须在定居者的土地上劳作。当地的劳动力被分组,当地人被限制在彼此远离的“保护区”里,这些地方大多过于拥挤,人们生活在贫困之中。给殖民者的那片土地被称为白色高地。(如果你追踪铁路,你会发现,内罗毕及其周边地区的高地主要是从海岸通往肯尼亚,因为这些铁路是为了开采肯尼亚的资源,然后再运往英国。)
‘肆’ 英国为何不吞并爱尔兰
爱尔兰之所以没有被英国吞并,是因为英国早已不是当年的大英帝国,爱尔兰是一个主权国家,不是想吞并就能吞并的。
爱尔兰与英国在民族文化和宗教教派方面,是不一样的。就算爱尔兰被英国强行吞并,爱尔兰人也会不服管辖,麻烦事不断。
最重要的是,爱尔兰孤孤单单在四面环海的小岛上,周边又被英国包围,成不了多大气候,其他国家又染指不了,英国也就像美国对付加拿大一样,先搁置一边,日后处理。
爱尔兰
爱尔兰人长期游离于大不列颠岛之外,和英国人在各方面都格格不入。两者不仅民族和语言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也不一样,特别是在宗教问题上,爱尔兰的天主教和英国的国教势如水火。早在16、17世纪英国人大规模入侵爱尔兰开始,英国人就视爱尔兰人为异教徒,逼爱尔兰人进行宗教改革,由此引发了严重的冲突。
加上英国人在爱尔兰实行残暴统治,所以英国人和爱尔兰人矛盾极其尖锐。尽管英国人把爱尔兰纳入了本土,但一直把爱尔兰人始终视为二等公民,根本没有拿爱尔兰当本土对待。
正是由于这种民族歧视和压迫,所以出现了19世纪中期爱尔兰大饥荒中英国人无动于衷的情况,这场大饥荒让爱尔兰人遭到了沉重的灾难,也让爱尔兰人恨透了英国人,两个民族成为了世仇。
‘伍’ 英国曾经因为薯仔失去了爱尔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因为爱尔兰闹饥荒,只剩下薯仔可以吃了,但是薯仔不够了,美国没有管爱尔兰,所以爱尔兰开始独立了。
当时,北爱尔兰的六个县由亲英国的爱尔兰贵族控制。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军队也很难恢复一段时间,战争陷入僵局。这时,英国国王抛出了橄榄枝,并与爱尔兰的和平谈判代表签署了《英国爱情条约》,即爱尔兰在英国建立了自由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并设立了总督职位。国家元首仍然是英国国王。同时,该条约还不愿加入自由国的北爱尔兰六个县仍然在国王的直接统治下。 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 1937年,爱尔兰自由国进行了宪法改革,正式将国家标识为爱尔兰并设立了总统职位,而英国国王仅是一个国家象征。
‘陆’ 萧伯纳说我一看见你就知道英国人闹饥荒的原因了的言外之意
萧伯纳很瘦,富翁很胖。萧伯纳的弦外之音是富翁剥削了穷人,他是穷人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