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鸦片战争为什么洋人只有几千人就能打败中国这么大的国家
1.英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能够利用海运机动优势屡屡在清廷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发起攻击。局部上总是以多打少,战术类似于抗日战争的日军。清军总兵力占优,但在各局部战场,总是人数不多。例如英军在1840年6月首次封锁广州口岸后便在2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北上机动,一路攻城略地后进抵北方的天津外海,第一次迫使清廷的战争意志出现动摇。1841年1月,已经返回广东沿海的英军,又在清廷故意拖延谈判的情况下,迅速的发动虎门之战。此后击败控制了广东及附加的珠江三角洲地区。1841年,由璞鼎查率领的增援部队抵达广州后,果断放弃与广东清军主力的接触,北上再次占领厦门与浙江的宁波等地。而清军为了反攻浙江沿海的沦陷区,组织的部队到1842年3月才逐渐到齐。结果,这些从全国多个地区小规模调配拼凑而成的部队,在浙东反击战中一败涂地。5月,英军又主动放弃舟山以外的浙江占领区,北上攻破了扼守长江入海口的吴淞。7月英军攻克了长江下游的重镇镇江,到8月4日,抵达了尚没有做好足够准备的南京。
2.英军逼近南京地点选择准确。清代必须依靠东南的粮食和税赋。南方的大量粮食和钱粮要依靠京杭运河从南方运往北方。因为北方经过千年的开发和人口繁育,土地承载力已经大大下降,而都城和大量驻军、粮库又主要在北方,因此,从明朝开始就非常依赖大运河把物资从南方运到北方(抛弃了元朝的海运),一旦漕运被切断,北方立刻就会陷入物资匮乏的饥荒,北京的近百万人口,尤其是“八旗国本”,将陷入无米下锅的境地,而清朝财政的核心支柱也被一刀斩断。所以漕运要点南京就是逼迫清帝国屈服的要点。
3.英军的机动优势降低了军事开支,而清军动员兵力耗资巨大,已经面临财政破产。这场战争,清朝调动了全国经制军队总兵力的1/6,行程万里增援前线,至于各地方的发动的团练、乡勇,更是达到了数十万人次。清朝以比大英帝国少得多的财政收入,支付了3倍于英军的军费开支,在万里海防线处处设防,到处铸炮添兵。按照1840年至1842年战争中的财政支出规模,清朝继续耗下去,也必将陷入财政破产的境地,因为在鸦片战争之前,国库存银已经不足1000万两,而整场战争,已经花费了3000万两,只是还没有在户部报销。不过只要王朝存在,这种负担各省分摊一下,压一压百姓,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如果南京城丢失,也就意味着长江以南不为清朝所有,“国朝武力”的神话一朝破灭,用什么“汉奸带路以致丢失海口”的传统托辞都不足以向天下百姓解释。这种情况下,清朝面临的就不是“破产”危机,而是中央无力威慑地方所导致的政权整体崩溃,也就是“脆断”。而英国鸦片战争总共花费了4,215,413英镑(包括各个方面报的“花账”,如东印度公司),约合10,859,920两白银,英国1840-1841年度财政收入约为5200万英镑,这个军费中的230多万英磅还是东印度公司垫付的,以这个规模来说,英国即使再增兵2万,接着打10年,也毫无压力。
4.英国提出的谈判条件,相对这个前景来说,完全算不上苛刻,当时的议和大臣伊里布甚至认为“英国人诚信不贪财”,就是在赔款问题上,英国并没有狮子大开口,这种“称赞”可谓可笑又可怜,却又无可奈何。在割地问题上,英国也没有坚持割让香港之后再割舟山群岛的要求,只是提出要占领舟山作为“抵押”,直至清朝履约赔款为止。至于香港,早已被英国事实占领,并盖房设炮,道光皇帝虽然不断严旨切责,广州方面的清军却根本无力收复,到最后,皇帝本人也面对了现实,仅仅要求“严防死守”罢了。可以说,站在清政府的角度衡量上述条件,和谈无疑是当时最佳的选择,谈判条件也可以接受。
❷ 为什么中国军队没有挡住英法联军的入侵
你问的因该是鸦片战争吧?
当时中国一开始并没有战败,英国起初希望在广州打下来中国,以广州为切入点,打开中国市场,当时英国是以印度为基地攻打中国的,所以选择了离印度较近的广州为切口,由于英国长期在广州走私鸦片,所以对广州比较熟悉,但是由于林则徐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治海军,所以海军的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因此他并没有成功的打开市场,于是他们选择了北上,攻打厦门,但由于同样的原因,也没打下来,于是,英国开始怀疑中国能否打得下来,当时的英国的军舰也没现在这么发达,补给舰跟不上,越往北走,危险越大,应为他们很有可能不能及时得到补给,他们孤注一掷的攻打了定海,没想越往北走,海军实力越弱,但定海人民在1842年6月,将英国人打走了,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切断了清政府漕粮要道,清政府被迫议和。
当时战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像没有一个强大的海军,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能管理好海军的军事将领,没有正确的战略方针。
很重要的一点!!!!当时清政府正在修建圆明园,由于资金不够,很多人便告诉慈禧,说要抽调部分军费,说是当时那些钱是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的闲钱,于是抽走了一大笔军饷,导致经济力量的严重不足。
而火烧圆明园实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了,当时英军并没有完全烧毁,因为圆明园实际上是非常庞大的,英军再抢砸之后,放火烧圆明园,但并没烧毁,圆明园的真正破坏是在之后的战争中不断被别国侵入造成的。
❸ 清朝几十万的军队为什么打不过英国几千的兵
清的国策是防汉,而不是抗外敌。
外敌败了割地能割很久,汉人是满人的100多倍,汉人如果得势起来了,立马就丢天下。
终清一朝,这个根本国策都没有变过。
真要对付英国,硬钢能不能赢?
账面上看,当然能赢。调动个10万正规军慢慢耗慢慢围,打焦土总能耗得掉英国人。
问题这数万正规军,不能出汉人,出了汉人不能让他们真的不受约束打胜仗,否则封赏很麻烦。而且真的手握十万大军,满人中央自己都怕,得防作乱,得有牵制,得卡其咽喉,还不能重赏。
出满人,满人本来就不够,怎么可能用全满人军队?而且满人入关后腐化得相当厉害。
清的国策导致其要愚民,要扼杀底层上升通道,最终国家的向心力极差,民族觉醒率极低。其实清虽然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是他真正能统合发挥出来的真实国力,在中国历史大一统王朝里,前3都进不去。
清朝其实是个表面上封建制度,底子里奴隶制的王朝。清弱就弱在防汉这2个字上
我们用现代的眼光看,肯定觉得清的统治层很奇怪。可是如果把自己代入到清那几个皇帝再看看,和英国打全面战争,胜负肯定不是百分百的,最多6、7成胜算。问题打赢了,能得到什么?满人入关,他已经是既得利益者了,打败英国,一无所获,拿不到赔款,得不到地。但是万一败了呢?立即内乱丢天下,上亿汉人造反,怎么压?所以清宁可赔款割地。
❹ 为什么拿破仑愣是打不过英国人
拿破仑折戟滑铁卢 狭窄的战场:滑铁卢 的战场太狭窄了,它的纵深不过3公里多 ,最大的宽度一共只有6公里多。一条大 道将其切断分成为两部分,在南面的艾南 斯高地的两边,有一道低矮的不规则的山 岭,在北面又有另外一条更低的山岭——布南尼。 对等的兵力:英军统帅威灵顿 的手下有步兵4.9万多人,骑兵1.2万 多人,炮兵5000多人,火炮156门。拿破 仑方面步兵为8.4万多人,骑兵1.5万 多人,炮兵7000多人,火炮246门。双方 兵力旗鼓相当。 最后的哀叹:当日下午6 时,夕阳照着山坡。拿破仑将他手下的4 000名近卫军统统投入到进攻中。这些官 兵冒着英军的炮火,奋力拼杀,终于占领 了山脊。就在这当儿,英军统帅威灵顿指 挥近卫军扑了上去,残阳夕照之下,法军 血肉横飞。目睹拿破仑惨败的威灵顿流着 眼泪说:“胜利是除失败之外的最大悲剧 。” “眼下一切都完了!”拿破仑哀叹道。 到了晚上9时,拿破仑只好带着1万名残 兵败将,且战且退,往巴黎逃去。 1815 年6月18日,在比利时的滑铁卢发生了世 界近代史上着名的会战,拿破仑所率法军 被英国、普鲁士联军击败,这位世界史上 的着名统帅随之以退位结束了政治生涯。 如今在风光秀丽的比利时,最有名的旅游 胜地是滑铁卢。除了少数英国人还缅怀本 国名将威灵顿,个别德国人还知道扭转此 战局面的普鲁士名将布吕歇尔,大多数游 客是来凭吊失败于此的拿破仑,犹如中国 人讲起楚汉之战多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 项羽所叹息。 ■拿破仑司令部旧址的望远 镜、军刀和行军床引来不少怀旧幽情 滑 铁卢是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的一个小镇 ,往南5公里外芳草萋萋的绿地中,隆起 一座50米高的小山,是当年英军核心阵 地,沿226级台阶可走上顶端一览战场全 貌。山顶有一尊威灵顿用战场上废铁铸成 的“滑铁卢雄狮”,而参观者最注目的还是 南部那幢红顶黄色的二层小楼,即拿破仑 司令部旧址,里面陈列的望远镜、军刀和 行军床引来不少怀旧幽情。 旧址旁有一 个圆桶形纪念馆,环形墙壁上由法国画家 所绘百米壁画堪称欧洲美术史上一绝。其 色彩鲜艳,人马栩栩如生,再加上油画前 面辅以类似真实景物的泥塑,倒卧的人马 、丢弃的兵器和践踏的枯枝败草等经灯光 辉映,使人真有身临昔日战场之感。 恩 格斯曾称赞拿破仑“甚至在遭到失败的进 军中也是一位伟大的统帅”,滑铁卢之战 也是典型例子。1815年3月拿破仑从流放 地突然登陆法国南海岸,不费一枪一弹, 便在民众和军队欢呼声中进入了巴黎,赶 走了波旁王朝重新当上皇帝。被他打怕了 的整个欧洲马上宣布,拿破仑是“人类的 敌人”,英、俄、奥、普的70万军队从四 面八方向法国进攻。此刻拿破仑只有不足 20万正规军,有一部分被国内旺德等地 叛乱牵制,仅12万人可机动。在分兵抵 御毫无希望的形势下,拿破仑坚持有机会 就向敌军进攻以求得歼灭的原则,绝不消 极防御坐等挨打,在6月14日跨过比利时 边界向英、普军进攻,从而引发滑铁卢一 仗。 四天后的决战结局,却是拿破仑失 败,这并非攻势防御的原则有错,而在于 战争舞台上的条件已非昔日可比。那位欧 洲史上最大的军事天才,再也无法导演出 胜利的剧目。 ■哀号之声不绝于野,成为 滑铁卢战场的最后景象 对6月18日拿破仑 在滑铁卢指挥的失误,百年来许多史论作 品和文学作品中都争论不休。从事件本身 看,一代名帅确是因许多偶然因素,才输 给了二流将领威灵顿和布吕歇尔。 拿破 仑的原计划是先以自己12万军队消灭8万 普鲁士军,再打7万人的英军。16日这天 ,他在林尼歼灭了布吕歇尔所率普军2万 人,自己损失万余人。如不是内依元帅所 部迟缓,此仗有可能达成全歼,这样他集 中局部优势各个击破的计划便会实现。 次日,拿破仑可能是出于偶然,违反...
❺ 横扫欧亚大陆的几十万蒙古骑兵,为何没有能征服印度大陆
说起成吉思汗指挥的蒙古骑兵,相信很多人都会闻之色变。蒙古骑兵的赫赫战功是有目共睹的,欧亚大陆上的君主都十分头疼。蒙古帝国的疆域也是空前的,就连后来的大英帝国和沙俄,也不如蒙古。既然蒙古骑兵如此强悍,蒙古为何没有能够征服印度大陆呢?
一、铁木真曾经计划进攻印度大陆
蒙古帝国崛起之后,首先遭遇了花剌子模国的挑战。花剌子模国是中亚地区的强国,因此其有足够的地区与蒙古叫板。但是铁木真的报复行动是花剌子模国没有想到的,而且规模那么大,规模那么狠。最终花剌子模国被打得一败涂地,蒙古军队深入花剌子模国境内。花剌子模国与印度的西北部接壤,在打垮花剌子模国之后,铁木真计划南下进攻印度大陆。从当时的情形来看,铁木真对印度并不熟悉。但铁木真提出这个想法以后,却遭到了众多贵族的反对。原因很多,主要归纳为三点。第一,长期的征战已经使得军队十分疲劳;第二,对印度缺乏必要的了解;最重要的是第三,想进攻印度只能通过几处山口,后勤补给十分困难。智囊耶律楚材也不赞成进攻印度,所以铁木真一生中没有进攻印度大陆。
铁木真去世之后,窝阔台继承了大汗之位。当时,蒙古已经制定了西征计划。在蒙古大军的进攻之下,中亚地区各国先后被蒙古军队占领。也正是在这次西征中,蒙古军队占领了印度的北部地区。但也仅仅是北部部分地区,总体的面积不是很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战争,蒙古对印度有了丰富的了解。看似强悍的印度象兵部队,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蒙古主要的进攻方向是西亚,因此没有抽出军队进攻印度大陆。接下来,蒙古开始全力进攻南宋王朝。本来蒙古没有把南宋放在眼里,结果用了将近50年时间。此时的蒙古帝国面临一个问题,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以及疆域辽阔造成了局部控制。蒙古大汗已经无力控制整个帝国,他最多能够指挥大汗本部,四大汗国就是这样出现的。
二、蒙古军队随后曾经多次进攻印度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这个政权的性质已经变了,其不再是之前的那种游牧政权,而是一个固定的政权。而且忽必烈对四大汗国根本没有控制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忽必烈根本没有能力进攻印度。忽必烈当时一心要进攻越南和日本,也抽不出精力进攻印度。元朝没有进攻印度,不代表四大汗国没有这个心思。就在元朝已经逐步走上正轨的时候,中亚地区的蒙古军队先后几次进攻印度。不得不说,印度军队不是蒙古骑兵的对手,先后几次大战,印度军队都被打得一败涂地。但一个问题出现了,蒙古军队屡屡击败印度军队。可是蒙古军队无法在当地建立有效的统治,基本上蒙古军队一撤退,被占领的地区就保不住了。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和印度的实际情况有关。
印度大陆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最明显的就是多政权多民族并立。在印度大陆上,有100多个民族,民族问题很严重。印度大陆一直是多政权并立的情况,没有一个政权统一过印度大陆。即使是后来的莫卧儿帝国,也没有能统一印度南部地区。印度大陆何时算统一呢?基本上是英国控制印度之后。英国登陆印度时,印度还是多政权并立的局面。经过英国人一百多年的经营,已经将印度大陆拼接成了一个整体。在英国统治下,那些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并不重要。但是英国势力撤离印度大陆之后,之前的一系列问题都出现了。1947年,英属印度殖民地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随后还出现了孟加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