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朝鲜战争后,全世界都对中国刮目相看,英国人这样评价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悄然渡过鸭绿江。以美国5星上将麦克阿瑟为首的联合军队,即将迎来他们最大的滑铁卢之战。
在敌我军事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硬生生的把拥有现代化武器的美国军队赶出三八线之外,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麦克阿瑟将军还曾叫嚣:"中国人民不敢跨过鸭绿江,我们圣诞就能回家"这样的嚣张狂语。
毋庸置疑,往往说大话的人下场都很惨,麦克阿瑟最后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成为其一生的耻辱。但朝鲜战争开始时,他有这个实力说这样的话,因为当年的中国经济实力落后,军事武器连个像样的火炮都没有,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却是作战飞机就有1100多架,随时可以支援战争的还有三个航空母舰战斗群。
另外中国军队人数也落后于美国联军,战争一开始,中国政府只派遣了31万的先头部队,而联合国军队人数是44万,比中国志愿军多了11万人。
直到战争的最后,中朝总共的兵力才达到70余万人。正是在这样的差距悬殊下,中国志愿军硬是靠着落后的武器取得了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1950年10月25日当天,志愿军就在温井地区歼灭美国的一个步兵营,第40军第118师,第120师经过激烈的战斗,夺回了温井地区。随后一鼓作气,势如破竹,接连取得各种战役的胜利,彻底打垮了美国联合军队的战斗信心,中国人民志愿军直接向南推进300多公里,联合军队被赶到了朝鲜半岛南部地区。
这场战争不仅展现了我国军队的战斗能力,也在国际上让其他国家刮目相看,尤其是美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发动过主动战争,同时也为中国发展国内经济换来70多年的喘息之机。
战后很多国家都展开了对志愿军的研究,尤为英国人的评价最为一绝,英国人评价到:"一支以骡马化为主的中共精锐军队,与机械化技术精良的美国为首的联合军作战,其特色举世无双,在世界上堪称一绝"。
抗美援朝战争是经典的以弱胜强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军队陆海空联合作战的情况下,歼敌70余万人。逼迫美国最终举白旗,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这场战役中,我军在彭德怀的领导下,作战战术明确,化被动为主动。利用敌方轻视怠慢的心理,在敌方将领断定我军不会渡过鸭绿江时,我军已悄然渡过鸭绿江,集结于长津湖一带。等敌方反应过来时,却遭到了我军的迎头痛击。
11月6日,我军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手法,主动撤出飞虎山德川等地,后又将主力全部撤走,修筑工事,等待时机。在我军故意示弱的情况下,美国联军依然小心谨慎,不敢长驱直入,着实被我军打怕了。为了让敌方放松警惕,我军后又将第38军,第39军和第40军撤到云山以北地区。在这样敌进我退,诱敌深入的战术下,延长了敌方供给线,分散了他们的兵力。最后在时机成熟下,,突然发动袭击,向敌方发起猛攻,打得美联军节节败退,落荒而逃。
并且中国人民志愿军创新了新的作战手法,美联军有坦克和装甲车1500多辆,而我军却没有反坦克武器,于是我军深入贯彻毛主席的思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利用各种手段,制造反坦克武器。主要有手榴弹打坦克,火箭筒打坦克,地雷炸药,全部能用的都派上。随后在运动战阶段,我军缴获敌方坦克500多辆,装甲车70辆,击毁击伤敌方坦克18辆,沉重的打击了敌方的嚣张气焰。
我军还采取穿插迂回的作战方法,破坏敌方的供给交通线,形成大大小小的包围圈,孤立敌方兵力,随后各个歼灭。而且我军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挖坑道建掩体,在整个朝鲜战场2 50千米的正面防线上,共挖有坑道7789条,长198.7千米,掩体75万个。把整个作战战场化成自己的堡垒,美联军有飞机大炮,我军有地下堡垒,任你狂轰滥炸,却不能对我军造成致命的打击。我军利用地下的坑道路线,取得一次次战役的胜利。
结语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伟大的,当时参军的很多都是20来岁的年轻小伙。有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南方地区,朝鲜战场过于寒冷,年平均温度不到20度,而且又迎来50年不遇的严冬和暴风雪。晚上的温度甚至可以达到零下三四十度。很多志愿军都没有大衣穿,是十几个人分享两件大棉衣,互相抱团取暖。但美国那边却人人棉大衣,还有避寒的帐篷。
正是在这样的恶劣的作战环境下,中国志愿军冒着严寒,不畏生死,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我们誓要向他们学习,把祖国建设成一个强国,国际上有话语权有影响力。
㈡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人是怎样看待中国的
1. 英国首次遣使访华是在马戛尔尼伯爵率领的庞大使团,以庆祝干隆皇帝八十大寿为名。尽管当时干隆皇帝已经八十三岁,但双方均未对此细节进行争执,英国人的真正目的是希望清朝开放贸易,而干隆皇帝则希望通过接待展示国力,增加面子。
2. 当英国使团抵达广州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中国官员赠予的礼物包括水果、活鱼和活鸡等,数量之丰让英国人感到意外。实际上,这些土特产在欧洲并不值钱,而中国通过出口茶叶和瓷器已赚取了英国大量的财富。
3. 马戛尔尼使团进京后,围绕是否跪拜清朝皇帝的问题产生了争议。据记载,马戛尔尼单膝跪拜,但清朝官员和坤则坚持传统的三跪九拜礼节。马戛尔尼回国后为了维护个人尊严,坚称自己只是单膝跪拜。
4. 马戛尔尼向干隆皇帝赠送了自鸣钟、望远镜和地球仪等礼物,但这些礼物并未引起干隆的兴趣,因为清朝宫廷中早已有所收藏。这反映出英国使团在来华前并未充分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
5. 故事本可以在使团回国时圆满收场,如果当时清朝皇帝满足了英国的要求,或许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爆发。然而,皇帝并未答应英国的任何请求,而是安排使团在中国游览后回国。
6. 在长达三个月的游览中,马戛尔尼深入中国,观察到吏治腐败、军队松懈以及民生疾苦等问题。他意识到,这个庞大的帝国虽然表面富丽堂皇,实则内部空虚,腐朽不堪。这一认识为后来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埋下了伏笔。
㈢ 英国教授说中国人“太可怕”了,中国做到了西方上千年做不成的事,为何
大家都知道,虽然我国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这并不是让西方国家惊讶的。让西方各国不敢相信的是,我国的发展是在完全和平状态下发展出来的。要知道虽然如今的西方各国都是发达国家,而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西方的发达无一不是通过殖民和掠夺资源,再通过上百年的时间发展而来!
我国地大物博,同时我国的沙漠也是很多的,所以我国在环境问题上对沙漠的治理投入了很多,而西方通过卫星发现,我国陕西榆林市地区的毛乌素沙漠,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治理后,如今毛乌素沙漠大约有600多万亩的沙漠变为了绿洲,这是西方上千年都没有做到了,但是我国却做到了。也许西方会觉得很可怕,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十分地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
㈣ 美国人怎么评价中国的改革
下面是海外人士对于中国改革的一些看法: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杨大力:“今天没有人想回到过去。尽管批判不平等的人会鼓吹一些旧的价值观,但中国人很珍惜他们所取的成就。”
塞尔维亚驻华使馆参赞佐澜:“1974年,深圳还是个小渔村,我走到香港以后好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现在这两个地方已经没什么差别了。”
英国“威猛”乐队经理人纳贝尔:“1985年我们在中国办演唱会时,北京只有一座现代建筑———长城饭店,现在,长城饭店已淹没在北京上千座闪亮的玻璃与钢结构建筑中。”
法中协会主席洞扮雅克:“面对中国的变化,法国今天简直像个中世纪国家了。”
埃及《十月》杂志副主编苏珊:“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愈发手镇显示出大国的气度和强烈的自信。”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姚书杰:“过去30年中国在平等、社会公正以及环境方面做得不够好,在政治改革方面进展很慢,纳薯灶这些将在未来成为中国的最大挑战。”
美国迈阿密大学政治学教授德瑞叶:“中国已经发展成一个稳定的权力主义国家,未来会有起有落,但不会分裂。”
巴基斯坦着名诗人阿弗塔伯教授:“没有改革开放,一切都没有可能。”
㈤ 英国小哥向世界介绍中国发展,中国十多年来取得了什么进步
进步实在是太多了,主要是生活方面、科技方面、商业方面。真的是十年一个周期,这十年了中国真的是发展的太快了,从衣食住行这四个大的方向来看,都是巨大的变化。
首先:生活方面的进步就是物质和精神都升华了。电商、自媒体的崛起也是非常好的说明,网购可以带给大家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并且价格还非常的优惠,而自媒体更是为推动社会而贡献不小,商业模式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家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了,出门不用带现金了,一个手机就可以了,商业模式的进步也给城市和人群带来了更多的活跃性。
结束语:英国小哥对比的是中国式的生活,而这位英国小哥还有很多没有看到的地方,但是总结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已经让国外的人开始觉得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