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班福德为什么叫学霸
班福德为什么叫学霸,原因是在高中期间之于GCSE会考(9年级、10年级)和A-Level考试(11年级、12年级)都是跳级一年,且成绩不错,足以升入英国着名大学。加上足球技术出众,哈佛大学甚至为他发来了带有奖学金的邀请!
班福德不仅球技飞涨、颜值超高、学习不错,这还不是全部。喜欢绿洲乐队、罗德·斯图尔特和邦乔维的班福德还十分擅长乐器,钢琴、小提琴和萨克斯风都不在话下。
除了偶尔在酒店里为队友演奏,他还把表演视频上传过Youtube。对了,还得说一句,这家伙现在镇败正自学吉他呢!
拥有英格兰、爱尔兰双国籍的班福德出生于林肯郡,成长在诺丁汉郡,8岁开始在诺丁汉森林磨旅亮青训系统接受正规足球训练,一开始踢边后卫。因为家庭环境优越,一路接受精英教育的班福德瞎宽顺利进入了顶级私立学校——诺丁汉男子高中。
这所高中走出过安迪·特纳(田径运动员)、肯·克拉克(政治家)、DH·劳伦斯(作家)、格雷格·唐克斯(橄榄球名将)等名人,拥有深厚的橄榄球传统,但足球领域却接近空白。
痴迷足球的班福德高中时只能加入橄榄球队,好在学校的橄榄球运动只在冬季开展,小伙子不必割舍心爱的足球,可以在诺丁汉森林梯队继续训练。
㈡ 王思聪曾说:在英国我只是一个学渣,在中国能上清华北大,他说的是真是假
王思聪:“我在中国的话,估计就是清华北大高材生了,但在英国的学校我算不上学霸,是学渣吧。”网友们纷纷表示你是在搞笑吧,但根据王思聪多年的风格看,他很少说假话,毕竟“实诚人”可是他在娱乐圈的隐藏标签。
只要能考进清北,配合上那里优渥的学习资源,王思聪真有可能成为顶尖学霸。如此一分析,万万没想到平时玩世不恭的王思聪居然也是清北级别的学霸,确实有点不敢相信。可现实就是这样,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的事情太多太多,比如娱乐圈的明星,刘德华能胸口碎大石,梁朝伟能牙齿拉车,谢霆锋能悬空转呼啦圈……相比较之下,王思聪自己努力努力上清华北大还是能让人接受的。
㈢ 英国学霸哭了,我为什么要和中国学生比
昨天,一段“中国教师赴英教学训哭学生”的视频,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视频来自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拍摄的一部教学纪录片,片名叫《中国学校》,计划于伦敦时间8月4日、11日、18日晚上9点(因英国现在实行夏令时,所以北京时间是第二天凌晨4点),在BBC2台分三次播出。网上被疯狂转发的这段视频,正是其预告片。
纪录片邀请了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顶级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对50位年龄在13至14岁的英国学生志愿者,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并全程跟拍,研究中式教学在英国是否可行。
看过预告片后,许多人的印象是,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有人说,这些英国学生缺乏进取心,懒散无纪律。
事实真是如此吗?
今年4月刚结束拍摄时,5名中方老师之一的杭外80后数学老师邹海连就曾接受钱江晚报记者的采访,他正是这个英国实验班的班主任。邹老师介绍了《中国学校》的来龙去脉,以及他如何入选中方老师阵容(详见钱报5月1日A11版)。
为了保密,不少内容当时并没有见报。今天,钱报记者为大家透露更多的细节。
原味复制中国式教学?
YES
邹老师说,事情的起因,是英国BBC广播公司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中国化的英国学校”,来看看中英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实验为期一个月。
所以这个月里,50名英国博航特中学的学生,由5位中国老师授课,全天的作息安排和中国学校相同。而博航特中学的其他学生,则跟往常一样,由校内英国老师教导。
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数学、科学、英语、中文的测试,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全程负责测试和后期结果分析。实验项目开始前测试一次;在实验项目结束后,对一个月的学习内容进行再测试一次,结果会在纪录片中公布。
预告片里把英国学生训哭的老师,其实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在国内深受学生欢迎,是BBC通过长达近半年的全球海选找到的。
英国学生都很懒散不努力?
NO
各大网站转载该预告片时,用了许多惊悚的标题,比如《中国教师赴英训哭学生》,又比如《英国引进5位中国老师,然后他们被英国学生逼疯了》……
采访过邹老师的钱报记者认为,这些说法统统是浮云,他和其他4位老师都很喜欢那50个英国孩子,临走时还收到许多祝福卡片,师生告别的场面相当温馨感人,和预告片里的师生关系,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实验班”是临时组建的——50个孩子都是自愿报名参加。上课的教室里有一股浓浓中国风——墙上贴着学生行为守则、课程表,甚至还有眼保健操图、“勤学”“善思”等标语。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英国学生一脸新奇。
担任“中国实验班”班主任的邹老师,还组织过一次中国式班干部竞选,并安排英国学生做值日,负责升旗、餐厅清洁、打扫教室、主持晨会、课间操领操等。
“学生在这段时间里,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值日工作,有部分学生还很主动地帮忙打扫教室,并很享受。当然也有学生需要提醒,这都很正常的。”邹老师说,“我感觉这些事是英国没有的,让英国学生得到了锻炼。”
严格的老师教松散的学生?
NO
除了当班主任,邹老师还要负责数学等多门学科教学。
在网友眼中,这是Hard模式老师教Easy模式学生,但邹老师不这么觉得。
头一回给英国孩子上数学课,他感觉很适应,因为本来就是按照中国模式来上,而且英国的课程难度还要低不少,教学难度不高。
班里也确实有孩子,数学基础偏弱,不太跟得上进度。邹老师认为,这是因为临时组班,50个孩子的学业水平参差不齐,放在国内中学也会有类似情况。“中国实验班”的学习,没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班里也有好些学霸,不光会按时做完每天的家庭作业,还会自己买练习来做,甚至会主动问老师讨习题来巩固。
在英国《每日邮报》的纪录片预告新闻上,大标题写着如今英国孩子“福利太好不努力”。但邹老师观察发现,不少英国学生其实也很努力,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也有能特别吃苦的,有个学生每天骑自行车40分钟上学,让老师们印象深刻。
课堂纪律真让老师头痛?
YES
唯一让邹老师他们头痛的,是课堂纪律,每节课都要花不少时间在维持纪律上。
和网上说的高福利制度养出懒汉的观点不同,当时刚从英国回来的邹老师分析,这和英国实行小班化教学有关。平常上课,英国老师常会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课堂氛围比较自由。可是小班总共没几个小组,讨论下没啥;变成“中国实验班”这样50人的大班后,课堂上多几个人讲话,教室里就会炸开锅。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式教学的学习时间偏长,英国学生不适应。
原来英国中学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左右就放学了,但实验班却要从早上七点半,上到晚上七点,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那么长时间。
“确实有调皮的学生,一直很闹。不过,哪里都有这样的学生。班里也有好学生,非常优秀。”邹老师说。
在邹老师眼里,英国学生们感到头痛的,不是课程难度和纪律要求,而是每天千篇一律的教学安排,除了上课,居然还有早晚自修和课间操,一样都不能落,还不能自由选择。有一回上数学课,就有个娃因为在操场玩HIGH了,没来上课。
但是从邹老师收到的祝福卡片来看,这一个月,实验班的孩子们还是蛮开心的。有同学写道:“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朋友,结下了很深的友谊。”邹老师分析,中国实验班让同学在一起学习、分享,集体氛围比较好。
最有意思的是,有位英国妈妈还发信息告诉邹老师,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很适合中国教学,希望邹老师能继续教下去。(钱江晚报记者:沈蒙和)
相关阅读:80后的数学老师为啥赢得英国BBC的青睐
这两天,两位英国BBC工作人员在杭外剑桥高中露面。据说,他们这次专程来杭州,就是为了跟拍这所学校的数学老师邹海连。确切地说,应该是“继续”跟拍,因为今年3月,邹老师已经在他们的镜头下呆了1个月,但地点是在英国一所中学。
事情的起因,是英国BBC广播公司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中国化的英国学校”,他们在英国顶尖的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不仅全天作息安排和中国学校相同,所有课程也都由中国老师来上,并且全程跟拍,打算录制成纪录片。
邹海连是这个项目的中国老师之一。
“他们想多了解一些学校的情况,并进入了我的课堂拍摄,为纪录片寻找更多的元素。明天,他们还会到我家里补拍镜头。”
邹老师说,他能被英国的这个项目选中,真的不容易。“他们挑选老师非常严格,我前后花了半年时间,才通过了主办方设置的重重关卡。国内最终成行的老师只有两位,另一位是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英语老师。”
能过五关斩六将,被英国BBC选中去英国教书一个月,邹海连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
是个80后,有浙大[微博]的硕士学位
钱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邹海连是个80后,在浙大数理统计专业拿到硕士学位后,到杭外任教,已经有9个年头。现在的QQ签名是IGCSE A-Level 课程数学教师。
和多数老师一样,邹老师很健谈,尤其是说到他的数学课;和普通数学老师不一样的是,说着说着他会突然冒出一两个英文单词,不认识他的学生多数会以为他是一位英语老师。
“我是教数学的。”邹老师强调,“只不过平时是用英语上数学课。”他用英语上数学课,是到杭外任教的第3年,被调去剑桥高中部教数学开始的。
邹老师的数学课,看上去蛮西式的。每节课上,他都会拿出一部分时间和学生互动,甚至提问完毕就走下讲台,跑到学生中间,旁若无人地一对一讨论起来。“因为班里学生就30个左右,所以课堂上有足够的交流时间,能让学生想、让学生说。”
但和真正的英国老师比,邹老师觉得自己的课蛮中式的。比如,他备课非常仔细,会预估课堂、学生会发生的各种状况,并想好应对解决方案。哪怕就是选几道例题,也要想好前后顺序,和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就像在帮学生设计学习路线,国外老师一般不会这么仔细。”邹老师说。
用英语上数学课是“中标”原因
在邹老师中西结合的课堂里待过的学生,成绩都蛮好的。去年他带的两个班,几乎人人是A或A+。
邹老师觉得,自己会被BBC相中,肯定不是因为带的学生成绩优秀。“主要还是语言水平,国内能用英语上数学课的老师确实不多。”
为练好英语上数学课,邹老师没少花力气。“读研[微博]究生那会儿,要看文献写论文,所以我的书面英语还行,口语不怎么样,于是经常去浙大英语角练习,或者看看美剧。后来到杭外教书,英语氛围就更好了,日常对话基本没问题。”
邹老师说,他记得在学校用英语上的第一节数学课,花费了比平时多几倍的时间来备课。用他的话来说,那真是硬着头皮上:先是梳理等边三角形之类的数学专用名词,再把原来的教案统统翻译成英文。担心讲到一半卡壳,或者遇到突发状况,他还将课堂上可能会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邹老师就是这么讲着讲着,把数学课说溜了。“没啥诀窍,就是上课练出来的。”
去英国上课,难不难
挑选很严格,必须要过四关
要被BBC相中,去英国给英国中学生上课有多难?邹老师说,自己算了一下,一定要过四关。
第一关,要会玩微信,因为如果信息不灵通,就没有这次机会。
据了解,这次BBC寻找中国老师,并没有在国内媒体刊发该消息。去年9月,邹老师第一次听说这个消息,是学生发微信告诉他的。接着,有两位同事也从在英国留学[微博]的学生那里听到了该消息,都不约而同把消息转发给他,鼓动他去试一试。
第二关,教龄满5年,能全英文教学。
邹老师回忆,BBC在选人时,开出的3项基础条件,拦住了绝大多数老师的脚步:第一,该项目要在中国基础教育体系内寻找老师;第二,这些老师从事英语语法、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工作,至少满5年,少半年都不行;第三个条件是最难的,这些老师还要具备全英文教学的能力。
邹老师在杭外剑桥高中任教多年,平常都是用英文给学生上数学课,所以入围了BBC的初选。
第三关,面试要过三、四轮。
邹老师说,他给BBC投了简历,没过多久就收到了面试通知,而且不止一次。“光是电话面试就有三、四次,每次起码要谈半小时以上,最长的一次谈了整整一小时。”
具体的面试内容,他记不大清楚了:“主要是核实我的情况,包括教育经历、教学方法,和这个研究项目的契合度等。另外,他们也向我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来龙去脉。”
让邹老师印象最深的是,面试时对方在电话里反复强调,希望他在英国上课时,能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
第四关,要进行心理测验。
在所有的程序差不多时,BBC又专门找了一家独立机构,评估邹老师的心理状况。
那次测试是通过网络在线完成的,总共花了1小时。“从题目上看,主要是测试有没有心理创伤,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等。”邹老师回忆说,“当时觉得英国人挑老师蛮慎重的,后来听说德国航班失事,可能是由于副驾驶患严重抑郁,我就觉得这样的测试真的有必要。老师要面对那么多孩子,心理健康可能比教学水平更重要。”
当然,开朗健谈的邹老师很顺利地通过测试,在去年12月底,被确定录用。今年2月底他飞赴英国,给50名英国学生上了一个月的数学课,同时还担任了该实验班的班主任。
㈣ 在英国读本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开始还挺无聊的,后来变成学霸后每天泡图书馆,顿感生活充满意义,然后现在念到博士都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