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形成发展的
一、应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2、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3、历史传统:法律至上,有限王权。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到13世纪会议制度基本形成。
4、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的生意,当时着名的思想家:洛克(君权神授)
5、开始确立:186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6、发展完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七大历史事件:光荣革命、 孟福尔议会、爱德华一世、中世纪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权利法案》、逐步确立的过程。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 英国君主制度的由来是什么
英国君主制度的由来可追溯至盎格鲁—萨克逊时期,但若以古代血统为准,则以古苏格兰君主为源头。在第一次维京时期,多个英格兰王国逐渐消亡,而威塞克斯在公元九世纪成功统一了英格兰的其他王国。到了公元十世纪,英格兰正式形成单一王国。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成为英国国王,实现了英国和苏格兰国王的统一。1707年,两国王国合并为联盟,成立联合王国。
至今,英国君主的特权仍然广泛,但通常由英国国务大臣代表行使。例如,政府行政和签发护照等事务均由大臣代为处理。一些重要特权,如解散国会,名义上由君主执行,但在首相和内阁的建议下进行。根据国会会议记录,君主不能随意创设新的特权。
英国的不成文宪法规定,政权由首相、内阁以及英国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国会掌握,而君主则为无党派的国会成员。因此,现代英国君主是立宪制的,其实际角色限于非党派功能,如勋衔的颁授者。这个角色自十九世纪起就已确定。在《英国宪法》(English Constitution, 1867)一书中,英国作家华特.百格汉兹指出,君主是政府中一个“庄严性”的部分,而非实用性。实际上,今日的政权由国会、首相和内阁行使。尽管君主是英国教会的最高总督,但教会的精神领袖是坎特伯里大主教。
现任君主是1952年2月6日登基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王储是她的大子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威尔士亲王和女王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经常出席各种公开仪式。皇室成员还包括女王的其他子女、孙儿和堂表亲。
英国君主也是英联邦的领袖。对英联邦中的十五个完整和独立国家(包括英国),君主均为国家的君主。
在政治角色方面,君主的实际权力远小于理论上的权力。立宪君主的行为受到传统和惯例的限制,几乎所有的皇权都在首相和大臣的建议下执行。首相和大臣则通过民选的下议院对人民负责。
君主还负责在必要时任命新的首相。任命仪式称为Kissing Hands,即吻手。根据不成文的宪法惯例,君主必须任命最可能维持下议院支持的人,通常是下议院中占多数议席的政党主席。如无政党占多数议席(这种情况在英国大选的多数制下较少发生),两个或多个政党将组成联盟,双方协商确定的领袖将被任命为首相。
③ 鑻卞浗镄勭帇链濇槸镐庝箞鍒掑垎镄勶纻
1. 瑗胯惃鍏嬫.鐜嬫浈
鑻辨牸鍏板湪缃楅┈浜烘挙绂诲悗锛岀粡铡嗕简灏忕帇锲藉拰灏忛儴钀借仈鐩熺殑娣锋垬镞舵湡銆傚埌浜6涓栫邯锛岀泿镙奸瞾-鎾掑厠阃娄汉鍏ヤ镜骞跺舰鎴愪简涓冧釜鐜嫔浗銆傚▉濉炲厠鏂鐜嫔浗阃愭笎宕涜捣锛829骞村浗鐜嫔焹镙间集鐗圭粺涓浜嗗叾浠栫帇锲斤纴鎴愪负鑻辨牸鍏扮殑鍏变富銆
2. 璇烘浖搴旷帇链
1066骞达纴蹇忔倲钥呯埍寰峰崕涓寸粓鍓嶆寚瀹氩搱缃椾簩涓栦负鐜嬨备絾璇烘浖鍏鐖靛▉寤夋浮娴峰緛链崭简鑻辨牸鍏帮纴鍗冲緛链嶈呭▉寤変竴涓栵纴寤虹珛浜呜烘浖搴旷帇链濄
3. 閲戦泙鑺辩帇链
鏂钂傝姮铡讳笘钖庯纴浜ㄥ埄涓涓栫殑澶栧瓩缁т綅锛屽嵆浜ㄥ埄浜屼笘銆备粬鏄娉曞浗镄勫畨锣逛集鐖碉纴鐜嬫浈浠ュ叾閲戦泙鑺卞浘妗堢殑绾圭珷钥屽缑钖嶃傜栌骞存垬浜夊湪杩欎釜链濅唬鐖嗗彂銆傝繖涓鐜嬫浈铡嗙粡鍏浣嶅悰涓伙纴鍖呮嫭绾︾堪鐜嬨
4. 鍏板紑鏂鐗圭帇链
閲戦泙鑺辩帇链濇渶钖庝竴浣嶅浗鐜嬬悊镆ヤ簩涓栬鍏跺爞寮熷帘榛滐纴鏂颁笂鍙扮殑浜ㄥ埄锲涗笘鏄鍏板紑鏂鐗瑰叕鐖典箣瀛愶纴鐜嬫浈锲犳ゅ缑钖嶃
5. 绾﹀厠鐜嬫浈
绾﹀厠瀹舵棌灞炰簬瀹夎尮瀹舵棌锛岃繖涓鐜嬫浈浠呮寔缁浜25骞淬傜埍寰峰崕锲涗笘澶ч儴鍒嗘椂闂村湪浣嶃备酣鍒╁洓涓栦箣瀛愪酣鍒╀簲涓栧湪娉曞浗鎴桦満涓婂彇寰楄儨鍒╋纴浣嗕笉骞哥梾阃濄备粬镄勫効瀛愪酣鍒╁叚涓栧湪鑻辨牸鍏板拰娉曞浗閮界煭𨱌傚湴淇濇寔浜嗙帇浣嶏纴浣嗘渶缁堣触浜庣害鍏嫔舵棌銆
6. 閮介搸鐜嬫浈
閮介搸鐜嬫浈浠ュ垱濮嬩汉浜ㄥ埄涓冧笘锻藉悕銆备粬鏄濞佸皵澹璐垫棌涔嫔瓙锛岄氲繃濠氩Щ钖埚苟浜嗗畨锣瑰舵棌镄勪袱涓鍒嗘敮銆傝繖涓鐜嬫浈渚濋潬鏂板叴镄勫伐鍟嗕笟涓诲拰鏂拌吹镞忓珐锲轰简缁熸不銆备酣鍒╁叓涓栦笌缃楅┈鏁欑殗鍐宠傦纴寤虹珛浜呜嫳锲藉浗鏁欍备纷涓借帋锏戒竴涓栧コ鐜嬫槸链钖庝竴浣嶅悰涓汇
7. 鏂锲句筜鐗圭帇链
鏂锲句筜鐗瑰舵棌璧锋簮浜庢硶锲藉竷鍒楀斿凹锛屽悗鎴愪负鑻忔牸鍏板浗鐜嬨傝┕濮嗘柉涓涓栨槸浜ㄥ埄鍏涓栧瑰圭殑钖庝汉锛屽师涓鸿嫃镙煎叞锲界帇锛屽悗缁ф圹鑻辨牸鍏扮帇浣嶃傝繖涓鐜嬫浈鍦1649骞磋锲戒细鍐涙帹缈伙纴镆ョ悊涓涓栬澶勬汇
8. 姹夎哄▉鐜嬫浈
鏂锲句筜鐗圭帇链濈殑瀹夊Ξ濂崇帇铡讳笘钖庯纴镙规嵁鐜嬩綅缁ф圹娉曪纴涔旀不涓涓栵纴寰峰浗姹夎哄▉阃変警缁ф圹鐜嬩綅锛屽紑钖浜嗘眽璇哄▉鐜嬫浈銆
9. 钀ㄥ厠妫锛岖戝牎锛嶅掼杈剧帇链
缁村氩埄浜氩コ鐜嬬殑涓埚か𨱒ヨ嚜寰峰浗钀ㄥ厠妫-绉戝牎-钀ㄥ皵璐瑰皵寰峰叕锲姐1914骞寸涓娆′笘鐣屽ぇ鎴樼垎鍙戯纴鑻卞浗浜哄嵎鍏ュ叾涓銆傛垬浜夋寔缁鍒1917骞达纴鑻卞浗姘戜䌷瀵瑰痉锲戒骇鐢熷己鐑堟晫镒忥纴瀵艰嚧瀵圭帇瀹ょ殑鍙嶅痉𨱍呯华銆
10. 娓╄帋鐜嬫浈
鐖卞痉鍗庝竷涓栦箣瀛愪箶娌讳簲涓栧湪浣嶆湡闂达纴姝e肩涓娆′笘鐣屽ぇ鎴桡纴涓洪伩鍏崭娇鐢ㄤ笌寰峰浗鐩稿叧镄勫撴皬锛屽皢鐜嫔ゆ敼濮扑负娓╄帋锛屾浈浠e悕绉颁篃鏀圭О涓烘俯銮庣帇链濄傝呖浠婏纴浼娄附銮庣槠浜屼笘鏄璇ョ帇链濈殑绗锲涗换锲界帇銆
④ 英国国王是怎样产生的
阅读欧洲历史,就如同品位一届精彩绝伦的欧洲足球锦标赛,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层出不穷的英雄带给人无数激情和惊喜,在这其间,有一群女人曾经站在历史舞台的中心,给历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是欧洲历史上的女王们。 这使人感到兴趣:她们是如何登上王位的? 在女性能否继承王位及如何继承王位的问题上,欧洲各国由于传统、观念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规定。这绝对不是小事,由于不同国家对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理解不同,因而常常引起了王位的纷争甚至导致了国家间的大型战争。在历史上,因为对女性继承王位的理解不同而导致的战争,典型的就有英法百年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西班牙的卡洛斯战争等。
(一)女王概况
不知你是否知道,在今日的欧洲君主制国家的在位国王之中,有三个是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亚特里克丝、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她们都不是本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王。 在欧洲历史上,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中世纪的骑士时代,皇帝、国王这些名词从来都只是男人的专利,只有东罗马帝国出了几个影响不大的女皇帝。但从14世纪开始,在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一个又一个的女王(皇)断断续续地出现了,一直到当代,累计有三十来位。(我统计一下,英国6位,俄国4位,荷兰3位,卢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麦2位,奥地利1位,波兰1位,匈牙利1位,还有苏格兰、纳瓦拉、那不勒斯等现在已为人兼并的国家也出过女王(不过有些女帝王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继承”王位,而只能说是“夺取”王位,如俄国的叶卡捷琳娜等)。不知有无错漏,请各位大虾不吝指教。 三十来个,在欧洲庞大的帝王群体中只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但她们不但将欧洲历史谱写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也实实在在在史书上留下了足以流芳后世的业绩。总的说来,欧洲女王的表现还算不错。其中丹麦的玛格丽特一世(1387—1412年在位)、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一世(1474—1504年在位)、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亚(1740—1780在位)分别被本国的史学界认为是本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其他女王基本上处于中上或中下的位置,而甚少有荒淫无道祸国殃民之辈,唯一一个被推翻的女王是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二世(1831—1868年在位),但使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是她的祖父和父亲,她本人要负的责任其实也不多矣。 她们走上女王宝座的路径不外乎两种:从公主到女王和从王后到女王。身为王后,在国王丈夫死后,继承人尚年幼或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便自己走上权利舞台的中心,进而即位称尊的情况,在世界各国历史上司空见惯,在欧洲则以俄国的两个叶卡捷琳娜为典型代表。但更加有欧洲特色的是从公主到女王的情况,欧洲历史上的女王大多属于这一类。 在即位之后,基本上男性国王能承担的事务,她们也能承担,但亲自带兵打仗除外,不过,17世纪之后,国王亲自带兵打仗的情况已越来越少见,因此也不见得是严重的问题。女王结婚之后与丈夫之间权力如何分配也是一个问题。有不少女王,结婚后就将主要王权交给丈夫,甚至把王位也让出,如瑞典女王埃里奥诺拉,也有的女王结婚后能将丈夫和整个江山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如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更有甚者,有的女王选择了终身不婚,以保证自己的权力不旁落,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说来话长,本文主要讨论女性继承王位问题,这些就此略过。
(二)
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首先涉及的问题是,女性对父母的财产和地位的继承权问题。古代法兰克蛮族国家的《萨利安法典》曾规定妇女没有继承权,但《圣经·民数计》中则说道:“一个人时候应该由女儿继承。”(意为无子嗣的时候)。欧洲各国历史上的情况不大相同,但大体上是女性有继承权,但要排在相应的男性后面(这与亚洲国家女性根本没有继承权,一出嫁就完全成了别人的还是不同的)。 欧洲各国情况的不同,表现在欧洲的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不同。欧洲中心传统色彩较浓厚的地区,如法国、德国等,女性继承王位一直是被禁止的,如法国国王腓力五世就曾组织学者会议,搬出《萨利安法典》,确认女性没有王位继承权,即使在国王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情况下,王位也只能由国王的其他男性亲属继承。但在“边缘地区”,如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女性则在名义上有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在东欧,除了波兰和匈牙利在14世纪的一例特殊情况,在其他时代,女性都不得继承王位。而俄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在18世纪这个“女皇世纪”,接连有四个女沙皇产生,但在其他世纪,女性继承皇位则通常是被禁止的。 但一个女王的出现,总是会带来一系列复杂和棘手问题,因此即使在那些女性名义上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国家,一个女王的产生仍然会面对种种阻力,这也是欧洲历史上女王只是很少数的缘故。但当一个国王只有女儿而没有儿子的情况出现时,他通常又会谋求将王位传给他的女儿而不是其他男性旁系亲属,这就使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成为一个“模糊问题”,不同的国家、家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打算,而欧洲各国王室之间都有错综复杂的婚姻血缘关系,对同一个王位,常常有多个国家的王室成员可以提出自己有继承权的依据,这就是欧洲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为何会引起那么多的纷争甚至战争的原因了。 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无嗣而亡。他的堂兄,瓦卢瓦公爵腓力继位为王,是为腓力六世。但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认为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继承人,原因是,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也即法国前国王、查理四世之父腓力四世的外孙,而除了他,腓力四世所有的儿孙都已死亡,至于腓力六世,充其量只是腓力四世的旁系后代而已。而腓力六世则认为,按法国的传统,女性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因此不买这个“腓力四世的外孙”的帐。因此爆发了英法两国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被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下去,从1338年一直打到1453年,史称“英法百年战争”,英国国王一度在法国加冕为王,不过最后还是被赶出法国。英法两国在领土、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矛盾,是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而英法两国在女性继承王位问题上的理解不同,则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17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查理六世正在为自己的后嗣问题深深担忧。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玛丽亚·特蕾西亚,他想让他的女儿即位,不愿让他的皇位落到德意志邦联其他王公手里。因此,他颁布了历史上有名的“国本诏书”,规定若无男嗣,女儿也可即位。这一诏书遭到了德意志邦联各王公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依据是,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还没有过女皇的先例。而玛丽亚·特蕾西亚的支持者则反驳说,虽然历史上没有过女皇,但也没有规定过女人不得继承皇位。查理六世将“国本诏书”作为他一切外交政策的核心,为换取国际上对“国本诏书”的支持,他可以在其它方面作出牺牲。1740年,查理六世病逝,玛丽亚·特蕾西亚顺利即位,但与此同时巴伐利亚选侯阿伯特宣称自己才是帝国皇帝,并伙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及法国军队入侵奥地利,这场战争历史上称为“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幸而奥地利取得英国的帮助,最后战争打成平手,普鲁士承认了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皇位,但从奥地利割走了西里西亚地区。 1833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病死,他只有两个女儿,遗嘱中由他的长女伊莎贝尔继承王位,是为女王伊莎贝尔二世。但斐迪南七世的弟弟卡洛斯认为女性没有继承权,自称自己才是王位合法的继承人,集结了一批持异议的政治、宗教派别,发起了“王室正统运动”的战争,史称“卡洛斯战争”,失败后流亡国外,他的后代还一直在谋求西班牙王位,以至于西班牙王族分化成两个世袭,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类似的,叔叔和侄女争夺王位的战争,还有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和王叔米格尔的战争。 以上三个例子,分别是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王族世袭之间,以及同一王族内部由于对女性继承王位的理解不同而引发的战争的典型代表。当然,这些战争本身还有更深的政治社会背景,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只是一个导火线。
(三)
新时代的继承王位问题 进入20世纪,欧洲君主制遭到了沉重打击,不再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20世纪中叶,女性继承王位问题在欧洲一隅的丹麦,再一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丹麦国王斐特烈九世只有三个女儿,按照丹麦王位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他的弟弟克努特亲王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但再战后丹麦女权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很多人为斐特烈九世的长女玛格丽特不能继承王位感到愤愤不平。1950年,“丹麦妇女协会”首先挑起争论,她们利用报纸、电台等媒体进行宣传,认为应该由玛格丽特继承王位。争论持续了两年,连篇累牍的社论、专题、特写、报道不一而足,闹得沸沸扬扬。最终,此事件被丹麦首相埃里克森利用,他将女性继承王位问题和他主张的将议会由两院制改为一院制的问题合在一起进行公民投票表决,以便提高投票率。结果,在1953年的公民投票中,多数人赞成修改王位继承法,确立女性的王位继承权,玛格丽特得以取代她的叔叔克努特亲王成为王储,并于1972年即位至今。有评论认为,此事件实际上反映了当代的欧洲人实际上更喜欢由一位女王来统治(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久前在日本关于能否接受一位女天皇的民意测验中,90%的人明确表示无法接受)。 时至今日,欧洲君主制国家已经所剩无多,而且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只是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而存在的“橡皮图章”,由一个男人还是女人来当国王已不再是那么重要。加上当代欧洲国家中女议员在国会中占有20%到30%的席位已不足为奇,甚至有达到40%的(如瑞典),至于女首相、女部长、女党魁等在欧洲国家中已司空见惯,死抱只有男性才能继承王位的观念已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尽管王室的制度总是落后于社会制度的改革。当前,瑞典、挪威已立法规定男女王族成员具有完全同等的继承王位的权利;在英国、西班牙、丹麦、荷兰,女性王族成员虽然在王位继承顺序上要排在血缘关系相同的男性王族成员后面(如姐姐要排在弟弟后面),但也已经有无可非议的王位继承权;
⑤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形成发展的
光荣革命
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 也称议会君主制或立宪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
孟福尔议会
1263年,英王亨利三世无视《大宪章》,指定亲信取代具有否决权的15人会议。国王同贵族之间以及贵族内部出现纷争,以S de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反对派在内战中获胜,他于1265年在威斯敏斯特宫召集会议,出席的除循惯例有僧俗贵族外,还有每郡2名骑士代表、每大城镇2名市民代表,史称“孟福尔议会”(见金雀花王朝)。一般认为这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1295年,爱德华一世(1272~1307在位)为筹集战费又召集议会。其成分同前一次议会,约有400余名议员出席。此后议会仿此例经常召开,这次议会有"模范议会"之称。由于贵族议员和市民、骑士议员的利益、要求各不相同,经常不在一起开会。
中世纪时期
从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以后,下院权力不断扩大,到15世纪末,已有提出财政议案权和法律议案权。但总的说来,中世纪时期的议会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都铎王朝后期,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议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权利法案》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于1689年召集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给王权以很大限制。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逐步确立的过程
随后议会又制订了《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为了防止国王排斥议会而独断专行,保证议会能定期召开,议会在1694年制订了一个《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议会在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国王的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同时,还对国王的其它一些权利作了明确限制。
上述一系列法案的实施,使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更加不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