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鳕鱼战争爆发的背景和英国妥协的原因
战争背景
鳕鱼是一种西方人爱吃的一种海鱼。自18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对鳕鱼的需求越来越大。当时,欧洲的鳕鱼产区主要集中在冰岛海域,许多国家的渔船加入了疯狂的捕捞大军,冰岛人越来越担心自己赖以生存的鳕鱼资源将会在滥捕中遭到彻底破坏。1944年,冰岛从丹麦的统治下终于获得独立。他们决定依靠冰岛丰富的渔业资源(特别是鳕鱼资源)把国家建成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为了充分的保护鳕鱼资源,并保护冰岛渔民的经济利益,冰岛政府先后多次宣布扩大领海区域,并于1958年宣布将领海扩展到距海岸12海里的范围。1958年8月30日是冰岛政府要求其他国家船只离开该海域的最后期限,当时除了英国的拖网渔船,各国渔船都离开了冰岛12海里界限。为了保护自己的渔船,英国皇家海军派遣了37艘舰艇、约7000名士兵为渔船护航。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刚刚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装备精良、经验丰富。当时的冰岛只有一些旧渔船改造而成的土炮舰,而战士则是完全没有作战经验的警察和普通百姓,而且冰岛的总人口不足30万,二者之间的力量对比极为悬殊。英国政府认为冰岛不可能进行抵抗。虽然冰岛武器装备、战斗素质、国力等各方面都远逊于英国,但是冰岛果断地开炮驱逐来犯的英国渔船以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历史上颇为有名的鳕鱼战争就此爆发。
英国妥协原因:
1974年,由于冰岛鳕鱼捕捞量大幅下降,为保护日渐枯竭的鳕鱼资源,冰岛宣布禁渔区域扩大到200海里。1975年12月,英冰两国再次开战,此次冲突持续了5个月。与此同时,欧共体也紧锣密鼓的进行调停。但是英国依仗自身强大的海军实力,坚持毫不让步。
1976年2月,欧共体在等待中失去耐心,公开宣布欧洲各国的海洋专属区均限定在200海里。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英国不得不最终承认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
B.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
685年詹姆士二世即位后,企图恢复天主教会和专制统治,遭到人民反对.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捍卫“英国人的自由”,便向封建贵族妥协,邀请詹姆士二世的长女玛丽和她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当女王和国王,詹姆士二世被迫逃亡.玛丽和威廉即位后批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由于这次政变没有引起内战,所以资产阶级史学家称之为“不流血革命”或“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留下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以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它使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学到:过快或过急的变革难以巩固,真正的变革可以在保留旧有的形式下加以实行.①
对统治者而言,形势需要变革时,不妨作一些让步,以避免革命的爆发;对被统治者而言,应当以积极的态度要求变革,但也不一定非要采取极端的形式不可,只要妥协能达到目标,也就没有摧毁旧机构的必要.于是,光荣革命不仅奠定了英国现在政治的基石,也基本确定了一种渐进的变革方式,这种变革方式是在保守与激进的政治倾向的激烈冲突中形成的,无不体现英国民族特性在政治领域的凝结.②
光荣革命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它在几个方面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第一,从形式上看,“光荣革命”只改变了一个国王,而接替王位的又是他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因此事件看起来像是一次家族变动,完全不是什么“革命”.但其实远非如此,究其实质我们看见:在“光荣革命”中,议会缔造了一个王国,没有议会,这个国王登不上王位;他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并许诺要服从议会的法律.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不再是议会屈从于王国,而是王国从属于议会;在以后的岁月里,统治国家的是议会,而不是国王.因此专制时代固有的矛盾被解决了:专制时代的国王以民族代言人自居而统治国家;现在民族自己掌握国家,宣称议会是它的代表,尽管控制议会的在当时只是大土地所有者.③英国是第一个把国家真正放回到“民族”手中的国家,在这个方面,它成为后来所有国家的榜样.英国的政治制度从这时起就走在世界的前面了,这为它后来的领先提供了道义基础.
第二,“光荣革命”缔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政治、社会框架中,其他阶层的创造力更容易得到发挥,经济活动不再受约束,相反更受到激励.英国在全欧洲、全世界第一个开始了政治、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它率先走向了现代化,“光荣革命”是第一块基石.
第三,“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英国人发现,光荣革命用和平手段解决了革命未能解决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光荣革命”没有改变英国的君主制,也没有改变国王的地位.国王和议会达成和解;议会承认国王的地位,国王则承认议会的主权.这就为后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两方冲突,最后用和平的手段达成融合,从而把历史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事实上,“光荣革命”的发动者企图做的是一件极奇特的事:他们要推翻专制王权,同时又不愿意发动革命.邀请威廉正是想避免再出现一个新的克伦威尔,从革命的经历中,英国人发现了革命的悖论.他们认为新的革命只会产生新的克伦威尔,而新的克伦威尔最终又会再导致另一个复辟.他们想跳出这个怪圈,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即既不要革命,又推翻专制.而“光荣革命”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从此英国不再发生革命,和平与渐进成了社会变革的手段.这个特点让英国在动荡不安的欧洲各国中独具特色,从而在后来的经济发展中具备优越的机制保障.英国在300年时间中和平发展,它把重商主义推到高峰,又率先发动工业革命.英国的强盛不是没有基础的,“光荣革命”就是它的第一块基石.
“光荣革命”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正如一位英国人谈到英国后来的发展时所说:“大不列颠的确是各国中最适合于商业的国家,这是由于它的岛国的位置,同样也是由于它的政体的自由和优越性所致.”④这个制度,是在“光荣革命”中创造的.英国后来能引领世界历史的潮流,它在制度方便的创新是根本的因素.
在“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动,这些变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合适的社会土壤,因此有一经济史学家说到:“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总之,通过光荣革命,个人的专制时代结束了,英国社会实现了从绝对王权向贵族寡头制的转化.这样,英国近代政治基本以光荣革命所确立的议会王权原则为基础,开始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的演进过程.
C. 从国家机关的角度来看,英国为何种政体,其有何特点
解: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
特点:1、国王是没有实权的最高代表领袖,议会掌握实权;
2、 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3、君主立宪制与一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它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同时也 有一定的妥协性,落后性,局限性。
D. 为何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资产阶级的妥协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从《权利法案》中的一些内容说起。《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英国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制度,而且在《权利法案》中,还有着许多限制国王权力的条款,这说明封建专制制度已经不是国家政权的持有者,国家政权应经交付给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代表——国会,从而确立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这可以说是英国资产阶级的一种胜利。但为什么要说这是一种妥协呢?主要是因为君主立宪制度仍保留了象征着封建制度的国王,并没有实现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这可以说是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妥协,也可以说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性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