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内阁怎么发展的

英国内阁怎么发展的

发布时间:2025-02-10 08:05:37

① 英国内阁成员如何产生

法律分析:英国政治中的内阁制是长期演变的产物。早在中世纪的末期,协助君主进行管理并向君主提出建议的“国王大委员会”中产生了“枢密院”。1540年,枢密院正式成立。最初“枢密院”成员约20人,主要由国家官员和王室成员组成。在一般情况下由国王主持会议,并定期召开。会议内容是讨论政府的重大问题。到了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枢密院成员越来越多,非常庞杂,活动不灵便。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并且在枢密院成员之间就某些问题达成。议会选举,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执政,首相一般为该政党的领袖。

法律依据: 《自由大宪章》 第二条 任何伯爵或男爵,或因军役而自余等直接领有采地之人身故时,如有已达成年之继承者,于按照旧时数额缴纳承继税后,即可享有其遗产。计伯爵继承人于缴纳一百镑后,即可享受伯爵全部遗产;男爵继承人于缴纳一百镑后,即可事受男爵全部遗产;武士继承人于最多缴纳一百先令后,即可享受全部武士封地。其他均应按照采地旧有习惯,应少交者须少交。

②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具体是怎么产生的

责任内阁制一、英国内阁的基本情况 cabinet of Britain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但政府与内阁是两个概念。政府是全体大臣、国务大臣、各部政务次官、执政党督导员和王室官员的总称,而内阁只是政府的一部分,但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机构。1、沿革 英国内阁由英国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发展而来。17世纪初,由于枢密院人数众多,英王常在王宫的内室召集外交委员会的部分亲信讨论决定重大事务。17世纪后期,外交委员会便有“内阁”之别称,并逐渐代替枢密院,成为实际最高行政机关。它由英王主持,并对英王负责。1688年“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时期,内阁改由下院多数党组成,并开始转向对议会负责。1714年德意志汉诺威选侯乔治一世继承英国王位。他不懂英语,自1718年后就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指定下院多数党领袖R.沃波尔主持。从此,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而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便成为惯例。1742年辉格党发生内讧,沃波尔内阁因失去议会支持而集体辞职,由此开创了组阁政党必须在议会中占多数并集体负责的先例。1783年,托利党人W.皮特(小)出任首相,次年因得不到下院支持而提请国王解散下院,并提前大选,选举中托利党获胜继续组阁,这一作法也成为惯例。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宪政实践中,通过宪法惯例的积累逐步完备并最终形成。2、组成 按照惯例,议会大选后,即由英王召见多数党领袖,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该党领袖与本党其他领导人会商后,从本党议员中提出阁员名单,请英王任命。根据1937年《国王大臣法》规定:大臣分阁员大臣和非阁员大臣。参加内阁的阁员大臣只是政府中的部分大臣,阁员人数由首相确定,组成人数经常变动。1939年前基本上全体大臣都参加内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内阁人数一般在20人左右。参加内阁的除首相外,通常有外交、国防、财政、内政等重要部门的大臣,不担负某一具体部门首长的大法官、枢密院院长、掌玺大臣,主管地区事务的苏格兰事务大臣、威尔士事务大臣、北爱尔兰事务大臣。内阁会议之前,首相有时就重要政策方针先召集少数亲近大臣开会讨论,称小内阁或内内阁。3、职权 主要包括:对提交议会的政策作出最后决定;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此外,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有权采取紧急行动。内阁职权主要根据惯例行使,范围十分广泛,一切重要的内外政策均由它制定和执行,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机器受它直接指挥和控制,议会和英王也受它的操纵和支配。4、组织和活动 下设各种常设委员会和临时委员会。除个别委员会外,其组成和职权范围均系机密,该届任期内不得泄露。办事机构设办公厅,主管安排议事日程,沟通内阁与政府各部等重要的内部行政事务。内阁会议由首相随时召集,议会会期内一般每周开会1~2次。会议内容保密,会上讨论不作记录,也从不进行表决,最后由首相按自己的观点把意见加以归纳即成决定。内阁成员对政府政策和行动负连带责任。不论阁员是否存在意见分歧,对外必须保持一致。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严守机密”和“保持一致”这两个惯例,曾在欧洲共同体等问题上被打破,其约束力已明显减弱。二、责任内阁制特点 1、 内阁与下院互相牵制、抗衡和监督。① 质询② 辩论③ 批准立法④ 倒阁解散下院是内阁控制议会最有力的手段,决定一经作出,下院只得服从,不能拒绝。2、 决策权既集中、又分散。3、 集体负责制与个人负责制相结合。4、 重视政策、财政等方面的协调和调解。三、内阁的作用 1. 决策作用2. 立法作用3. 对政府的政策进行监督4. 作为政党的领导第四节 稳定的两党制一、英国两党制概况 两党制最早产生于英国。早在1688年光荣革命前,英国议会内部就存在两大政治派别,即辉格党和托利党。1694年,开始实行由辉格党执政的第一个政党内阁。18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由辉格党执政,60年代之后,则主要由托利党执政。在18世纪的前半叶逐渐形成了由议会下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的制度。工业革命后,辉格党演变为自由党,托利党演变为保守党。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法颁布后,两大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正式确立。两大资产阶级政党通过议会竞选争夺执政地位,在议会竞选中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成为执政党;而获得议会次多数席位的政党就成为法定的反对党,对政府起某种监督和牵制作用。在每次议会大选后,如果两大政党在议会中所拥有的席位发生相反的变化,执政党和反对党就互易其位。这样就形成了一党在朝,一党在野,轮流执政的格局。20世纪后工党兴起并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形成两大党。二、两党制长期稳定的原因 1. 保守主义的重要影响。2. 两党制的历史传统排除了两党或多党合作的联合政府。3. 现行的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党制。英国现行的是简单多数制,4. 英国内左、右派势力都承认两大政党的政府的合法性。三、两党制的特点 1. 两党制导致稳定而有效的政府。2. 中央权力高度集中。3. 两党制有其明显的阶级基础。4. 政策与立法的趋同现象是英国两党制的又一显着特点。5. 政党活动的连续性。6. 两党战后的一致性政策具有一定的政治基础,这是英国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四、反对党的作用 1. 它是对政府权力的一种有效制衡和监督。2. 在选民要求改变政策时,反对党便可接过政府的责任。3. 在下院的某些实际事务上与政府进行合作。4. 反对党的存在本身表明了英国宪法中的自由原则。

③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标志是前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

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制度。由此,形成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的发展历程:

1、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威廉三世逐步退出内阁。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由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继承王位,即乔治一世。

2、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制度。

3、1784年,小威廉·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抬头,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

4、由此形成惯例:内阁失去下院多数议员信任,可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若新议会支持内阁,则内阁继续执政,否则必须睁升辞职,由下院多数派去组阁。由此,形成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

(3)英国内阁怎么发展的扩展阅读

英国内阁的作用:

政府悉蠢老中的高级大臣组成的。英国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既操纵立法,又管理行政,被看作是对“国家行政的最高控制”,“政府的主要工具”以及“大多数立法和行政主动性的来源”,总之,它是国家的行政之巅。它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它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包括内政、外交、防务、教育、科研等各项决策。

2、控制立法。现代社会中由于立法量的增加及其复杂化,议员个人既无设备又缺乏全面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来准备复杂的议案,导致政府逐渐加强对立法的控制,政府提出公议案,这种议案都是由内阁提交下院通过的。

3、作为政党的领导。首相是执政党领袖,内阁大臣都是由执政党领导组成的。内阁除了档拦对国家、政府进行行政上的领导外,同时也对其政党行使着领导权。如讨论决定党的方针政策,竞选宣言等,在下院和公众中,为其 党的政策、行动进行宣传,解释和辩护等。

阅读全文

与英国内阁怎么发展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最近有什么新闻 浏览:145
中国地铁哪个待遇好 浏览:367
伊朗有什么武器可打美国本土 浏览:257
蒙牛印尼建在哪里 浏览:3
伊朗女人为什么要戴黑纱 浏览:395
超市卖的意大利面哪个牌子好吃 浏览:790
中国跟意大利外交关系怎么样 浏览:275
伊朗八十年代发生什么 浏览:212
中国现在每天口罩生产多少 浏览:828
印度乔普拉资产多少 浏览:94
西方为什么拒绝去印度 浏览:161
中国有哪些实弹射击场 浏览:88
越南生活用品在哪里买 浏览:970
哪个国家的中国地图最大 浏览:932
cf越南服怎么变神仙 浏览:817
印度白色的虫子怎么消除 浏览:106
英国人怎么亲吻表达爱意 浏览:143
为什么要遵守美国对伊朗的禁令 浏览:655
英国一年用多少电 浏览:177
如何看待印度塑料 浏览: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