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美国、新加坡、莫斯科、智利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分别是什么
1·英国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比我国的黑龙江省还要偏北,但气候却温和得多,可以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这温和的气候首先要归功于热带的墨西哥湾暖流。这股暖流,有好几百公里宽。它浩浩荡荡地流向欧洲西北岸,改称大西洋暖流,为英国带来了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以伦敦为例,冬天河湖极少结冰,一月份的平温气温在4度(摄氏)以上;而夏天又相当凉爽,七月份的平温气温只有17度,早晚常要加件线衣才行。年降雨量约600毫米,不算太多,但分布比较均匀。就全国来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区超过1000毫米,而东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间。英国的雾气较重,在夏季晴和的好天中,还有薄薄的烟霭;冬季则经常飞雾迷漫,似雨非雨,若烟非烟,这主要是岛国的潮气所致。至于伦敦过去常见的浓雾,并不完全是自然现象。由于重视环境保护,那里出现浓雾的次数已大大减少。
这个岛国的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英国人常说:“国外有气候,在英国只有天气”,以此来表明这里天气的变化莫测。的确,在一日之内,忽晴忽阴又忽雨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天气使人变得格外谨慎,看到一位英国人在阳光明媚的早上出门时穿着雨衣,带着雨伞,外国人可能会感到可笑,但是不久以后他就会为自己的“感到可笑”而后悔。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受高纬度的影响,英国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别明显。冬季日短夜长,下午未到3点,天色已灰暗一片,夏季则正好相反,日长夜短,晚上10点多才开始入黑。一般来说,夏天是旅游英国最好的日子。夏季日间长,活动时间多,而且温度适中,天气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这个季节尽管也有雨,但一般不会连绵不断,影响行程。
2·美国
美国位于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另外还有夏威夷群岛和阿拉斯加州。本土大致是西经68°到西经124°,北纬33°到北纬48°。
3·新加坡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效果显着,故亦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自然地理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出入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南部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巴淡岛相望。新加坡土地面积为710.2平方公里,土地极为有限,为了满足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加坡通过人工填海来扩大土地面积。
莫斯科 - 自然地理
4·莫斯科
莫斯科州位于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之间,南部与图拉州接壤,西南部与卡卢加州为邻,西部与斯摩棱斯克州毗邻,西北和西部与特维尔州为邻,东北部与雅罗斯拉夫尔州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与弗拉基米尔州为邻,东南部与梁赞州交界。
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现有人口800多万,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市区被一条周长109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市区南北长40公里,东西长30公里,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
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直通诺夫歌罗德,向西延伸,向下沿莫斯科河通向奥卡河并沿奥卡流向梁赞,沿着温赞在木金面汇合,克拉齐母河,而再沿着则流向罗斯托夫,苏兹达尔,雅罗斯拉夫尔流域。
莫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最高点253米)。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1月平均气温-10.2℃(最低-42℃),7月平均气温18.1℃(最高37℃)。
全市绿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从飞机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洁干净。冬季寒冷,最低气温曾达零下43摄氏度。夏季高温。五月和九月是最好的旅游季节。每年从9月底开始进入寒冷时期直到第二年的5月中旬。从11月底到 4月中旬为降雪时间,冬季结束时降雪深达35cm。
5·智利
地理自然
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境内多火山,地震频繁。1960年5月21日凌晨,智利蒙特港附近海底,发生了罕见的9.5级强烈地震,引发的强烈海啸波及到了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2010年,智利第二大城市康赛普西翁发生里氏8.8级地震。位于智利、阿根廷边境上的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峰海拔6885米,为全国最高点。全国有河流30余条,较重要的有比奥比奥河等。主要岛屿有火地岛、奇洛埃岛、惠灵顿岛等,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
塔拉尔盐湖智利面积75662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56253平方公里,岛屿面积373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
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海岸线总长约1万公里,南北长4352公里,东西最窄96.8公里、最宽362.3公里,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东为安第斯山脉的西坡,约占全境东西宽度的1/3;西为海拔300—2000米的海岸山脉,大部分地带沿海岸伸展,向南入海,形成众多的沿海岛屿;中部是由冲积物所填充的陷落谷地,海拔1200米左右。境内多火山,地震频繁。位于智利、阿根廷边境上的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峰海拔6885米,为全国最高点。全国有河流30余条,较重要的有比奥比奥河等。主要岛屿有火地岛、奇洛埃岛、惠灵顿岛等,气候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明显不同的地段:北段主要是沙漠气候;中段是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南为多雨的温带阔叶林气候。
大致上智利可分三个区域:
北部多山,许多山峰在6000米以上。在安第斯山脉的两条山脊之间是阿他卡马沙漠。这是地球上最干燥的
智利地方,往往终年无雨。过去这里有硝酸矿被开发,当今是铜矿开采。这个地区较大的城市是安托法加斯塔(219,000居民)及伊基克。
中部气候类似地中海气候。这个区域土地非常肥沃,人口众多。首都圣地亚哥(约五百万居民)就在这里。除此之外还有瓦尔帕莱索(港口,280,000居民)和康塞普西翁(工农业中心,350,000居民)是重要城市。智利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的塔拉尔盐湖南部人烟稀少,降雨极丰富。海岸前有许多岛屿。大陆南方有火地岛,智利和阿根廷各占一半。火地岛前的一个岛上的合恩角是智利和南美洲的最南点。
从西向东首先是一条狭窄的海岸,然后是山脉,然后是比较宽的高原。在中部这个高原很肥沃,可以被用作耕地和牧场。智利和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的边界线是安第斯山脉的东山脊。
除此之外太平洋中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和复活节岛也属智利。
年平均降雨量在智利北部的安托法加斯塔为12.7毫米,在圣地牙哥为375毫米,在南部的火地岛为5800毫米。
气候
由于国土横跨38个纬度,而且各地区地理条件不一 智利,智利的气候复杂多样包括多种形态,使得很难用一句话总结智利全国的气候状况。按照柯本气候分类法,在智利国境内至少包括了七种主要的气候亚类型,包括有北部的沙漠到东部和东南部的高山苔原和冰川,复活节岛上的湿润亚热带性气候,智利南部的海洋性气候以及智利中部的地中海气候。全国大多数地区有四个季节:夏季(12月至2月),秋季(3月至5月),冬季(6月至8月)和春季(9月至11月)。
人文
1609.34万(2004年)。其中城市人口占86.8%。印欧混血种人占75%,白人20%,印第安人4.6%。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在印第安人聚居区使用马普切语。15岁以上人口中信仰天主教的占69.90%,信仰福音教的占15.14%。
2012地震
2012年4月17日北京时间11点50分,智利瓦尔帕莱索海岸附近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37公里。
·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于2010年发生里氏8.8级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圣地亚哥以西340公里。强烈地震已经引发一次海啸,最高海浪达5.5米,可能对震中附近的智利海岸产生破坏。美国地质勘测局称,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凌晨3时34分(北京时间下午2点34分),震中位于康塞普西翁市东北部91公里处,震源深度55公里。国家地震台网将此次智利地震由8.5级修订为8.8级。
此次地震位于智利比奥比奥大区,距离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市约100公里,距离特木科市约110公里,距离首都圣地亚哥约320公里。
康塞普西翁是智利第二大城市,距离首都圣地亚哥大约450公里。路透社称,圣地亚哥有震感,楼房摇晃,部分地区停电。地震发生之后,大量居民涌上街头拥抱痛哭。
北京时间14:52分,也就是特大地震发生不到20分钟后,当地又发生里氏6.2级余震。45分钟后,也就是北京时间15:49,又发生5.4级余震。
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向智利和秘鲁发布了海啸预警。智利南部海啸预警早已经解除。地震引发海啸将于2010年02月28日15时左右到达中国沿海。[2]
目击者称,位于震中北部200英里处的圣地亚哥部分居民涌上街头,互相拥抱、哭喊。当地楼房持续摇晃了10至30秒。死亡人数已经达到800人。历史上,震中200公里范围内多次发生地震,其中1939年的8.3级地震造成2.8万人死亡。此次地震震中西南400公里,1960年曾发生8.9级地震,造成智利2万人死亡,并在太平洋西岸掀起海啸,给日本和菲律宾的东部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损害。据悉,本次地震是海地地震的800倍。
报告称智利8.8级地震后国土增加1200平方公里[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姗姗):智利大学地震学研究所11日公布报告称,2010年智利发生的8.8级大地震使该国国土面积增加了1200平方公里。
根据这份报告,大地震导致智利国土整体向大西洋方向移动,但是该国海岸部分移动的距离要大于内陆移动的距离,比如地震中受影响最大、临太平洋沿岸的城市孔斯蒂图西翁市向太平洋方向移动了4.7米,但是智利与阿根廷接壤的安第斯山脉边界国土只向西移动了1米,这3.7米的差距使得智利国土面积一下增大了1200平方公里。报告同时指出这新增的120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会随着未来150-180年内不断发生的震后地壳活动消失,最终智利国土面积会基本回到大地震之前的大小。
㈡ 英国冬季气温破纪录降低的原因
英国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但是西风带夏季偏高,冬季偏低
夏季还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冬季受北冰洋南下寒流的影响,降温降湿
一方面,这是自然规律,地球的冷热和太阳活动有一定关系.每隔10年左右就有一次太阳活动的低潮,地球也就会特别冷,就象今年
另一方面,就具体情况来说,由于环境问题造成温室效应减缓洋流速度冬天越来越冷
另外在有些地方、有些时候会变热,另一些地方、另一些时候却是变冷.温室效应并不意味着温度一直升高,在欧洲,全球变暖会表现为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
11月底,欧洲各国遭受暴风雪和寒流袭击,从英国到波兰,从德国到希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突然降温的影响.大雪造成交通混乱、电力中断、学校关闭,有人在严寒中冻死……
德国气候变化研究所的斯坦芬·拉姆斯道夫教授告诉记者,欧洲城市的冬季气温能普遍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9摄氏度—18摄氏度,这要归功于北大西洋暖流.而欧洲冬天越来越冷,也是由于大西洋洋流循环出了问题.
如今,科学家发现给欧洲冬季带来温暖的大西洋洋流流速正在减慢.11月30日,英国南安普敦国家海洋学中心科学家哈里·布莱登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2004年,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巴哈马群岛和加那利群岛间沿北纬25度进行取样调查,检测水的盐分和密度.并把检测数据与1957年、1981年、1992年和1998年的记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自1957年来,深海的冷水回流速度显着地下降了,尤其是自1992年以来下降速度更快,如今,北大西洋暖流的流速已经比50年前下降了31%.
全球变暖是罪魁祸首
大西洋洋流速度减慢意味着北大西洋和附近大陆块的温度下降.这就是欧洲冬季越来越冷的原因,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北大西洋暖流流速减慢的呢?
据英国气象办公室哈德利中心的科学家说,大西洋洋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导致的温室效应让流向大西洋的淡水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格陵兰岛的冰盖和北极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量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而水的下沉速度与含盐量和密度有关,盐分多密度大,水的下沉速度就快.淡水比含有盐分的海水要轻而且密度也低,即使是冷水也不会沉得太深,所以在北大西洋中融化的冰水下沉速度急剧下降,大量淡水积聚在洋面上,导致从大西洋环流中分出的那股洋流缺乏向北运动的动力,速度减慢,甚至最终会停止.
据古代的气象记录显示,由于洋流速度减慢或者停止,北方的空气温度曾出现过在几十年里下降10度的现象,而过去的冰河期就是由于大西洋的环流系统不再运作而导致气候发生突然而急剧的变化.包括哈里·布莱登在内的科学家预测,如果洋流流速减慢的现象持续下去,英国冬天的温度将在未来10年里下降2度,而如果洋流完全停止的话,在未来20年里,北欧和西欧的平均气温可能会下降6度甚至10度,这是非常明显的变化,会让冬天变得异常寒冷.
科学家说,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温度一直升高,在欧洲,全球变暖会表现为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也有科学家认为,目前地球正在接近太阳温度上升周期的结束阶段,全球变暖最终会使地球进入下一个寒冷期.可以预料,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欧洲的气温将会进一步下降,迎来严寒的冬季,温暖的西北欧地区的温度将会像现在的西伯利亚一样寒冷,而且这个过程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汉堡大学海洋学家奎德菲斯说,这一现象表明,“我们的确在改变气候,制定保护环境政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以上是粘过来的,写得很详细也很明白.我再提一点,今年有可能是因为所谓的拉尼娜到来,拉尼娜与厄尔尼诺完全相反,会导致气温下降.两种现象都是几年出现一次,只不过今年的拉尼娜伴随着上边我站来的内容里所说的全球变暖的实际效果——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结果就是冷上加冷,才会有我国今年冬天南方的大雪天气候.
最后一段请不要和之前的相对比,那是我自己加上去的,说得不好.
为什么这几年全球气温变暖,我国南方冬天还会下大雪?_作业帮 —— 全球变暖导致拉尼娜现象啊.拉尼娜现象导致我们南方很冷.
都说全球气候变暖为什么最近几年冬天很长 —— 这个不可以说是气温下降吧,只能说是全球气温变化异常.如冬天异常天气经常出现,寒潮啊、冰冻啊等等,部分地区冬天天气温度常破记录.夏天,全球夏季的温度都是逐年上升,夏季也会出现异常的天天,如暴雨等等.
都说全球在变暖,为什么这两年冬天却越来越冷呢? —— 现在在南半球,澳大利亚正处于夏天,那里还刚刚热死了几个人.它在南半球,我们在北半球……澳洲是在赤道以南,属于亚热带和南温带,所以澳大利亚一年只有2季,不像我们中国会有4季,主要是夏季和冬季,不过夏天是哪里最美的时节了,或者说可以分为雨季和旱季,有一点向非洲的气候. 全球变暖到目前是无法反驳的……以往冬天不是太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的暖洋流的存在,全球气候变话使这些洋流被破坏或改变,从而使得冬天急剧降温.所以全球变暖不是一切时间都变暖,而是夏天更热冬天更冷,以前几乎不出现的温度剧变开始大量出现.以前世界上出于经济原因我们只强调变暖使的海平面上升,威胁到许多大城市的安全……
为什么全球变暖冬天反而比以往更冷了?_ ——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气候异常,极端气候和灾害增多
全球变暖的前提下为何我国今年冬天特别冷? —— 全球变暖是因温室效应加强而产生,而温室效应的增强使得下沉气流增强,水气凝结,下落过程中遇北方来的寒冷气流形成大量降雪!另外全球变暖并不是整体温度就会增加,它是夏季温度相对要高,冬季也会增高,但温暖的空气也加强了中高纬地区的水气含量,而雪是由水气遇冷而形成,故多水气的空气加重了降雪!
为什么全球变暖,冬天还越来越冷 —— 2008年伊始,全球气候就发生了很多异乎寻常的变化,先是中国南方地区大面积的严重冰雪天气,而后是英法等国罕见的初春雨雪降温,追根溯源,这一切的起因都要从拉尼娜现象谈起.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
全球气候变暖了,为什么今年冬天这么冷? —— 全球变暖说的是整体性的(全球平均气温),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不否认海洋其他的很多因素,然儿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水域面积增大,这都是气温伸高所造成的后果.全球变暖不代表就没有冷天了,(至少目前的几十年,甚至更久远)
㈢ 英国伦敦迎来降雪,大雪纷飞的场景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在英国的一个伦敦迎来了一年一度那个降雪,在这个降雪的时候,很多人都感觉到非常的开心,因为对于下雪,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一个事情都是冬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感觉到非常开心的一个事情。而对于现在这样一个大学纷纷现在的这样一个情况,真的是让人感觉非常的让人遐想。同时这样的一个冬天也是对于很多的一个人们而言,他们最为期待的一个大雪,这一场大雪将会造成一个连续十多天的一个降雪。所以说这样的一个情况真是让人感觉到非常不错,同时对于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真的是让人感觉到非常不错的。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来就是说现在的这个英国的城市之上再遇到降雪这个天气的话,还是让人非常开心的了。
㈣ 英国哪个城市经常下雪英国什么时候开始冷起来呢
一般情况下,冬天英国全境都会下雪。诺丁汉位于英格兰中部,应该是每年都会下的,而且一般12月、1月冷空气到来的时候,降雪量很大。这两年冬天都是闹雪灾,我在离诺丁汉很近的城市,去年12月份的雪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