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嘉诚又回来了累计套现2500亿、买下半个英国跑路后嗅到了什么
李嘉诚准备出售京沪两处房产项目,价值近500亿元,引发广泛关注。近93岁的他似乎在表明回归之意。他的资金主要投向了英国,投资总额超过4000亿,覆盖了英国的移动通信、码头、天然气供应等多个关键领域,英国大部分居民的生活与李嘉诚紧密相连。他曾两次获得英国女王授予的爵位。他的“国内套现,国外砸钱”策略引来质疑,但并未影响他继续在英国加大投资。2019年,他以约466亿港币买下英国最大酿酒厂和酒馆运营商GreeneKing,但在疫情冲击下,投资的酒吧、酒店遭受巨大损失。李嘉诚的投资版图已扩展至亚洲、美洲、大洋洲等众多国家和地区。
在实体业经济遭受巨大冲击后,李嘉诚的投资策略有所转变,不再单一聚焦于英国,而是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2020年,他通过长江基建集团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吉电股份组建合营公司,探讨电力能源合作计划,投资规模高达10个亿。长江集团在内地的投资规模依旧位居众多香港公司之首。
在英国投资遭受损失后,李嘉诚开始重新审视市场信号,最终选择“重回中国”。这一决策背后,体现了他对中国市场潜力的持续看好和投资信心。从资金流动到战略调整,李嘉诚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任和支持。
⑵ 李嘉诚投资几千亿给英国,如今亏惨了还不停手,这是为何
我国有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众多人物当中就不得不提一下李嘉诚了,他可谓是商业大佬,而且每每提到我国的富豪总要提到李嘉诚,而他投资最多的一个国家应该可以算得上是英国,在当地他已经投资高达几千亿,而就在近一段时间,他还在英国继续加大筹码,又投资了超过100亿的资金,有人传言成李嘉诚,未来可能会在英国发展一个和香港同样系列的地产项目内容。
那为什么李嘉诚这样做呢?原因是因为他这几年的眼光一直都非常独到,他之所以放弃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原因是因为他已经看透了其中的玄机。他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市场,但是一直在中国耗着,对于这个企业而言不会有更多的进展,所以这些年李嘉诚便纷纷开始投资国外,而且李嘉诚也非常爱惜自己的名声,在国外收获了财富之后,他便开始把大量的资金用于国内的慈善事业,这几年捐款已经达到了200亿,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李嘉诚投资国外赚到的钱,来帮助国内的慈善事业,也赢得了国人们的心,更赢得了声誉。
在这几年中李嘉诚的每一个决策,其实都值得我们学习,那些商人们的做法和商人们的想法,也许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成功,相信有很多人都想要像李嘉诚一样能够创办自己的商业帝国,也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学习李嘉诚的创业经验,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在这本中国商界风云人物中,便包含了我国众多商人的发家致富的案例和他们的人生经验,相信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也能够让现在的小伙伴们少走很多的弯路,更能够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中避免踩坑,避免踩雷。
⑶ 李嘉诚出售千亿资产离开英国,如何站在商业布局的角度看待他的举动
说到中国首富、很多人都会想到马云和马化腾、但是在很早以前、人们都纷纷猜测李嘉诚才是隐藏最深的的中国首富、通过几十年的运营和发展、早就成就了自己的商业帝国、甚至很多年前买下所谓的半个“英国”、但最近李嘉诚出售千亿资产离开英国、如何站在商业布局的角度看待他的举动?经过一系列的国际问题、很多商人明白在国外投资人家可以随便用理由封锁你的资产、就像俄罗斯一样、就算是永远中立国瑞士也宣布收归俄罗斯在瑞士的资产、所以作为伤人的李嘉诚在这种情况系才会转移资产。
⑷ 李嘉诚真的慌了!4000亿资产或将打水漂是真是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之前在我国境内大量办厂的西方企业陆续撤资,把自己的资产转移到了更加落后的地区,尽可能压缩自己的生产成本。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这些外资企业之外,还有一些中国富豪也跟着迁移了出去,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李嘉诚,他是香港地区曾经的首富,其名下资产是一个天文数字,经常被财经媒体报道,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人物。
因此李嘉诚开始慌了,他开始疯狂的投资大陆,试图把投资在英国的钱财,陆续转移回大陆。有不少人认为,李嘉诚这种行为就像墙头草一样,会根据风向随意摇摆,不过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却认为,李家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祖国,他们的投资从未中断,所以不存在退出中国市场的说法。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转移资产,只是进行了一些方案调整。有人认为,李嘉诚的资产转移会影响香港的经济。不过也有人认为,他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⑸ 李嘉诚要带着千亿资产离开英国,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我认为背后的原因主要分两个方面,第1个方面是李嘉诚考虑到自己的资金安全问题,第2个方面是李嘉诚本身的资产配置。
之所以李嘉诚会带着千亿资产离开英国,主要是因为李嘉诚认为自己的资金不够安全。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冲突以后,俄罗斯的很多海外资产被部分国家冻结甚至没收,李嘉诚瞬间想到了自己的资金情况,所以他才会急于变卖自己的商业资产。与此同时,这并不意味着李嘉诚会彻底离开英国市场,也不意味着李嘉诚会放弃所有的海外市场。
一、李嘉诚急于出售自己在英国的千亿资产。
在俄乌冲突以后,李嘉诚表示自己将要出售自己在英国的英国电力公司。英国电力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了千亿级别,如果这笔交易能够完成的话,加成的这笔交易将会成为全年全球最大的一笔交易。对于李嘉诚来说,李嘉诚似乎已经受到了一丝不安全的气息。
⑹ 李嘉诚英国投资的项目
1、李嘉诚在英国的最大投资之一是对英国国家电网天然气管道业务51%股权的110亿英镑收购。此外,他还以102.5亿英镑收购了BT O2,以46亿英镑拿下了英国最大的酒吧集团,并在英国投资了100亿的房地产项目。目前,李嘉诚控制了英国超过40%的电信市场、约1/4的配电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以及近三分之一的终端市场。
2、李嘉诚于1939年6月随家人移居香港,当时他还是个初中生。他们一家住在舅舅庄靖安家。1958年,他开始涉足房地产市场。1979年,他买下了英国老牌公司和记黄埔,成为第一位收购英国公司的华人。1981年,他被选为“香港一小时人物”,并被授予太平绅士。1989年,他获得了英国女王颁发的CBE勋章。1992年,他被任命为香港顾问。1993年,他被评为香港风云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他担任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自1999年以来,他连续15年被评为华人首富。2011年,关于李嘉诚功夫茶的传奇故事被选入国家孔子学院中外教文章。2014年3月,他以440亿港元的价格将屈臣氏近25%的股份出售给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8个月内套现超过710亿港元。2015年3月下旬,他旗下的和记黄埔与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达成最终协议,和记黄埔将斥资约102.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56亿元)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通信运营商O2。
3、投资是指国家、企业和个人为特定目的相互签署协议,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转移资金的过程。它也是特定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向某一领域投入足够数量的资金或实物货币等价物,以期在可预见的未来获得收益或资本增值的经济行为。投资可以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实物投资是指用金钱投资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一定的利润。证券投资是指用金钱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投资是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一种形式,是以资本推动项目产业化综合体发展的经济活动。投资是一种营利性商业活动,其中货币收入或任何其他可以用货币衡量其价值的财富所有者牺牲当前的消费,购买或购买资本货物,以实现未来的价值
⑺ 李嘉诚为什么4000亿投资英国而不是中国
李嘉诚已投资4000亿元收购英国一半地区,顺便帮助华为赢得200亿订单!随着改革开放,许多香港企业家在中国投资,尤其是房地产,为香港的富人赚了很多钱。但今年,香港许多房地产大亨纷纷在中国出售房地产项目,并相继兑现,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当然,最受欢迎的是中国富豪李嘉诚。
此前有报道称,李嘉诚旗下长江基建将收购英国西北电力公司,交易价值高达20亿英镑。目前,英国近30%的天然气市场、四分之一的电力市场和约5%的供水市场都归李家诚家族所有。网友说,李嘉诚买下了英国一半的土地,可以说是敌人。
李嘉诚斥资4000亿收购了英国一半的土地,还顺便帮助华为获得了200亿订单。我们不得不说,李嘉诚是霸道的。在此之前,英国第一次5G直播及时使用了华为的技术。从画面的流畅性可以看出,华为的技术还是很优秀的,但是没有你的帮助我们做不到。诺基亚总部英国和芬兰位于欧洲,但李嘉诚致力于帮助国内企业发展。这也是李嘉诚作为首富的独特愿景。华为确实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国内企业互相帮助,那么美国的禁令根本就不是问题
⑻ 𨱒庡槈璇氩湪鑻卞浗镄勬姇璧勬湁澶氩ぇ锛
鑻卞浗鑴辨х殑鍐冲畾瀵瑰叏鐞冮噾铻嶅竞鍦洪犳垚浜嗗啿鍑伙纴钥岄欐腐棣栧瘜𨱒庡槈璇氩湪杩椤満榛戝ぉ楣呬簨浠朵腑阆鍙椾简鍓嶆墍链链夌殑镓揿嚮銆俿trong>𨱒庡槈璇氱殑4瀹舵枣鑸颁笂甯傚叕鍙稿湪鐭鐭涓ゅぉ鍐呭竞鍊艰捀鍙戜简612浜挎腐鍏冿纴鐩稿綋浜庝竴涓纰ф傚洯镄勫竞鍊笺
𨱒庡槈璇氲繎骞存潵灏嗘姇璧勯吨蹇冭浆钖戞ф床锛屽挨鍏舵槸鑻卞浗銆傝嚜鍏鎶旷粨鏋滃叕甯冧互𨱒ワ纴鍏舵枣涓嫔叕鍙哥殑镶′环杩炵画涓嬫粦銆傚湪6链24镞ュ叕鎶曟棩褰揿ぉ锛岄暱姹熷熀寤恒侀暱鍜屻佺数鑳藉疄涓氩拰闀垮疄鍦颁骇镄勮偂浠峰垎鍒涓嬭穼浜5.477%銆5.074%銆4.762%鍜3.21%锛屽竞鍊煎垎鍒鍑忓皯浜107浜裤179浜裤74浜垮拰59浜挎腐鍏冦备袱澶╁唴锛岃繖锲涘跺叕鍙哥殑甯傚兼昏¤捀鍙戜简714浜挎腐鍏冦
灏界℃潕鍢夎瘹镞╂湁棰勮﹁嫳锲借㔉娆х殑鍙鑳藉甫𨱒ョ殑鎹熷け锛屼絾鑻遍晳璐鍊煎甫𨱒ョ殑璧勪骇缂╂按鏄链澶х殑椋庨橹銆备粬镄勬姇璧勯泦涓鍦ㄨ嫳锲界殑锘虹璁炬柦銆佺数淇°侀浂鍞鍜屽湴浜х瓑棰嗗烟锛屽傜数锷涘垎阌銆佷緵姘村竞鍦虹瓑锛屽叾涓鑻卞浗涓氩姟鍦ㄩ暱姹熷熀寤哄拰闀垮拰闆嗗洟镄勮储锷℃姤琛ㄤ腑鍗犳嵁浜嗛吨瑕佷綅缃銆傝嫳闀戣船鍊间娇寰楄繖浜涜祫浜т环鍊肩缉姘达纴灏ゅ叾鏄鍦ㄩ暱姹熷熀寤虹殑鎶曡祫锛屼互鑻遍晳璁$畻鎹熷け浜18.37浜胯嫳闀戙
灏界″傛わ纴𨱒庡槈璇氭棭链夊嗳澶囷纴鍏堕熷姩璧勪骇涓鑻遍晳鍗犳瘆浣庯纴骞堕噰鍙栦简姹囩巼瀵瑰啿绛栫暐锛岃繖鍦ㄤ竴瀹氱▼搴︿笂闄崭绠浜呜嫳闀戣船鍊煎甫𨱒ョ殑褰卞搷锛屽噺灏戜简鍊哄姟铡嫔姏銆傞暱鍜岄泦锲㈣〃绀猴纴灏界¤嫳锲借㔉娆у瑰叾涓氩姟鏋勬垚鎸戞垬锛屼絾闆嗗洟链変俊蹇冨湪鑻卞浗镄勪笟锷¤兘澶熺户缁鍙戝𪾢銆备粠闀垮拰鍜岄暱姹熷熀寤虹殑骞存姤鏁版嵁𨱒ョ湅锛岃嫳锲戒笟锷′负闆嗗洟璐$尞浜嗗彲瑙傜殑鍒╂鼎锛屽凡缁忔垚涓轰笟缁╁为暱镄勯吨瑕佹潵婧愩
灏界¤嫳锲借㔉娆у彲鑳藉奖鍝嶆潕鍢夎瘹镄勮嫳锲芥姇璧勫竷灞锛屼絾浠栫殑鍏鍙稿凡缁忛氲繃绛栫暐镐х殑璐у竵绠$悊锛岄檷浣庝简鑻遍晳璐鍊煎甫𨱒ョ殑椋庨橹銆傛潕鍢夎瘹链浜轰篃琛ㄧず锛屼粬瀵硅嫳锲借㔉娆у仛濂戒简搴斿瑰嗳澶囷纴涓崭细锲犳ゅ艰嚧涓栫晫链镞ャ傛讳綋钥岃█锛屽敖绠℃崯澶辨樉镢楋纴浣嗘潕鍢夎瘹镄勫晢涓氩笣锲藉苟链鍙楀埌镊村懡镓揿嚮锛屼笖链夊彲鑳介氲繃绛栫暐搴斿规湭𨱒ョ殑涓岖‘瀹氩洜绱犮
⑼ 李嘉诚为什么要把大把的资金投入到英国的水电气领域上
自2010年以来的3年时间中,李泽钜总计斥资超2000亿港元,收购了包括英国、加拿大等国共11项的基建项目。李泽钜拥有78%的长江基建股份,以此计算其个人在这些收购中花了约1500多亿港元,相比2900亿港元的个人资产,其近半的资产已完成向西转移。与此相反的是,今年以来,旗下以地产为主业的“长和系”未在内地和香港拿地。李氏家族作为投资的风向标,市场各种担忧情绪笼罩,甚至有人认为他们撤资香港,是内地资本撤向境外的开始。那么,李泽钜的动作只是个案吗?
李泽钜继承了父亲的言传身教,但是在生意手法上又是如此迥异。温天纳认为:“儿子管理方式加速了集团的国际化,这与李泽钜背景有关。李嘉诚在全盘投资上感情因素会重些,儿子包袱少,会更多地从国际业务考虑,从股东利益和公司收益考虑。”
⑽ 只重逐利的李嘉诚:携巨款回国投资,爱国人设崩塌后还能否赚钱-
文 |明煜
编辑 |明煜论点
2013年前后,香港富商李嘉诚在内地大肆抛售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共回笼资金超 2500 亿元,给国内经济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动荡。
钱一进腰包他便转身投资 海外市场 ,斥资 4000 亿 买下了 “半个”英国 ,还曾两次被英国女王封赏爵位。
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于不顾的李嘉诚,在国外的投资也并非一帆风顺,多个项目都出现亏损状况,许多人都为他感到不值,毕竟他曾经是 中国人心中的“超人” 。
曾几何时, 李嘉诚在国人心目中也是“神”一般的存在 ,不仅仅是惊叹于他的商业天赋和投资眼光,更是敬佩他的爱国情怀。
他注重教育,1981年他斥巨资创办汕头大学 ,直至2013年,他持续为其输入资金约 45 亿 港元,与国家携手共同建造了一所广东省重点大学。
他还多次出席汕头大学组织的活动,给莘莘学子们加油打气,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不光自己创办大学, 他还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捐款 1000 万美元 ,用于新建图书馆,给学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除了注重教育以外,他还多次出资建设公共设施 ,在香港有许多家敬老院、儿童医院和残疾人基金会等等,都能看到李嘉诚援助的身影。
他还赞助过许多提高国家地位的大型活动, 1989年,他就曾捐赠 1000 万,用于支持北京举办亚运会。
以前李嘉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 特别能挣钱,也舍得为国家和百姓花钱,是“爱国商人”的典范。
作为商人李嘉诚无疑是成功的,他有商场敏锐的觉察能力,对于商人的本质追逐利益也是发挥到了极致。
相信我们中国人对“ 公摊面积 ”这个词都很熟悉,它的定义就是: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分摊所有的整栋楼公摊部分的建筑面积。
简而言之就是:整栋楼的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等等,只要是能计算在内的公共设施全都要平摊在业主身上。
因为有了“公摊面积”,我们买的房子房产证上写的是100平,实际面积才70平左右,更难接受的是你还要按100平来交物业费、供暖费等等。
这个 神一般的概念 就是 李嘉诚提出的 ,起源于香港,适用于我国各个地区,而其他国家却没有此项规定,他对此作出解释说: 这样可以拉低平均房价,让老百姓更容易接受 。
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操控,李嘉诚的手段还不止于此。
上世纪60年代,李嘉诚的塑胶花产业兴盛,但他却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将投资眼光放得更长远,意识到 香港的经济飞速发展,人口也越来越多,房地产行业日后必然火爆 。
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李嘉诚开始投入大量资金 囤地 ,正赶上当时房地产行业处于低谷,他用极低的价格购买了许多有发展前景的地皮。
此后几十年的发展前景也正如他所料,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香港的房价更是让普通老百姓觉得高不可攀,动辄几十万一平的住宅让人望而却步。
许多人觉得房价高是因为人多地少,市场上供不应求,所以才导致房价飞涨。事实上, 人多不可否认,但地皮不一定少。
房地产大鳄手中都握有许多尚未开发的地皮,他们用“ 饥饿营销 ”来抬高房价,获取更多的利润, 李嘉诚就是玩“饥饿营销”的高手 。
从上世纪 80年代 开始,李嘉诚将他在香港玩得炉火纯青的套路带到了内地,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着国内有潜力的城市,寻找最佳的出手时机。
截止到90年代末,李嘉诚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几十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囤地,总面积超过 1000 万平方米 。
在当时那个年代,李嘉诚在内地买地皮可谓是“ 白菜价 ”,而且他拿到后也不着急开发,只选择一些获利周期短的项目进行施工, 20年的时间里开发完成的地皮只占总面积的 1/3 。
从2012年开始,商业嗅觉敏锐的李嘉诚,开始大量抛售在内地的产业,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他疯狂套现 2500 亿,此举无疑给国内的投资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波动。
不光套现手段令人不齿,有些钱挣得也着实“ 昧良心 ”,李嘉诚早年在成都大量囤地,却迟迟不肯开发,一处楼盘建设了16年, 在房价达到巅峰时才开始抛售 ,单单一块地皮就挣了 38 亿 ,他的这一举动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李嘉诚在国内实现大批资金套现后,转身就将钱投到了海外市场,豪掷 4000 亿 用于英国投资, 当时还有媒体调侃说:李嘉诚买下了“半个”英国。
虽然买下“半个”英国的说法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了他此次的投资力度之大。
李嘉诚在英国涉足的商业领域很多,包括 港口、地产、水利、电信、铁路等等暴利行业 ,其中超 40% 的电信市场份额更是让他成为了行业龙头。
他的这种行为也让国内许多富商纷纷效仿 ,其中不乏 潘石屹、柳传志 之流,给国内的经济市场带来了接连不断的“ 余震 ”。
对于此等行为,李嘉诚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哪怕面对国内外多重指责,他坦然回应说: “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来衡量我, 我只是一个商人 ,哪里有回报,我就去哪投资,哪里有风险,我就在哪清仓。 ”
此言一出,李嘉诚在国人心中地位崇高的形象瞬间崩塌。
对于李嘉诚自毁形象的迷之操作让人不能理解,有的人说他骨子里就是个商人,商人逐利所言非虚,也有人推测说与他 早年的经历 脱不开干系。
1928年7月 ,李嘉诚出身在 广东潮州 ,原本他的家庭称得上是书香门第,父亲 李云经 是当地受人尊重的教师,后来还升任至学校校长。
李云经的本心是让儿子好好念书,长大后成为一名学者,奈何赶上了 兵荒马乱 的年代,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后,许多地方都遭受了炮火的侵袭,他们的家乡也没能幸免。
1939年6月 ,为了躲避战乱,李嘉诚跟随家人前往 香港 ,投奔他久未蒙面的舅舅 庄静庵 ,为了学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李嘉诚在舅舅的钟表行里当起了学徒工。
尚未成年的李嘉诚年龄虽小,但心智却很成熟,天资也比较聪慧,许多东西在老师傅的指点下他一学就会,为人也勤勉,店里扫地、烧水的杂活他都会抢着做。
就这样过了几年,李嘉诚认为自己应该出门锻炼一下,便应聘了一家五金厂的销售职位,后来又转职到塑料花厂, 由于他出色的表现,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升任了总经理 。
年仅 20岁 就当上了一个工厂的总经理,李嘉诚也算得上是年少有为,但他的野心仍没有止步于此, 他想为自己挣钱,而不是给别人打工 。
在经营了两年塑料花厂后,他把这个行业所需要的技能全部吃透了,果断辞职出去单干,他拿出了这几年省吃俭用攒下的全部积蓄,再加上舅舅的资助,创办了 长江塑胶厂 。
纵然是李嘉诚天资过人,但创业初期的路总是坎坷的,厂子刚开起来就出现了质量事故,面临着事关存亡的危机局面。
面对难关,在母亲的谆谆教导和表妹 庄月明 的鼓励下,李嘉诚有条不紊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麻烦,之中 将濒临倒闭的工厂拉了回来 。
1955年 ,李嘉诚在杂志上了解到了意大利生产的一种 塑胶花 ,此产品在欧洲市场风靡一时,他从中嗅到了商机,便立即前往发源地学习工艺。
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李嘉诚的创业思路更加开阔, 他不拘泥于自己所做的行业,而是不断地搜寻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1958年 ,李嘉诚用他敏锐的商业嗅觉发现房地产业有利可图,便将大批资金用于囤地建楼,位于 港岛北角 的一座工业大厦拔地而起。
此后的几年里,他又在 新界、元朗 等地区加大投资,名下的产业也飞速扩展,一位刚刚 而立之年的年轻商人 逐渐在香港崭露头角。
1963年 ,李嘉诚的表妹 庄月明 从日本留学回国,两人的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举办婚礼结为夫妻, 他的舅舅庄静庵也成了自己的岳父,可谓是亲上加亲 。
1967年 ,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香港出现了经济低迷的颓势,房价、地价也随之跌落,许多商人纷纷抛售手中的产业, 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筹备大量资金低价收地,这也为他后来的暴富埋下了伏笔。
上世纪70年代末,李嘉诚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收购了老牌英资商行“ 和记黄埔 ”,成为了第一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一时间名声大噪,外界还赋予他“ 李超人 ”的绰号,旗下产业也随之水涨船高。
此后的20年里, 李嘉诚开启了一边赚钱一边买买买的经营模式 ,只要是他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都会尝试着去涉足,凭借着多年的经商经验和雄厚的财力,他的投资大多都会赚的盆满钵满。
1999年 ,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税后盈利达到了惊人的 1850 亿 港元,他的身价也随之暴涨,根据 福布斯 的综合评价排名,李嘉诚在千禧年之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华人首富 。
不同于现如今的首富轮流做,李嘉诚在华人首富的位置上一坐就是 15年 ,在此期间,他成为了无数创业者和成功商人仰慕的对象,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李嘉诚认为自己的成功取决于自己对未来市场的把握,还有就是每时每刻不敢放松的危机意识,想要成功就要学会未雨绸缪。
2012年前后,他嗅到内地市场存在投资风险,便开始大量抛售在各大城市的产业和地皮,哪怕是一些常年带来巨额利润的产业也被忍痛割舍掉,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套现2500亿。
作为一名逐利的商人, 他将家族的资金投入到了自己比较看好的英国市场 ,陆陆续续收购了英国许多产业,港口、地产、水利、电信、铁路等都有涉足。
人算不如天算, 哪怕精明如李嘉诚,近几年在英国的投资也并不顺心 ,先是英国高举脱欧旗帜,对自身经济有一定影响。再是疫情席卷全球,英国自身的防疫工作也有所欠缺,许多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李嘉诚的产业自然也是遭受波及。
也许是体会过了国外投资的坎坷,相比之下,李嘉诚觉得还是 国内市场比较稳定 ,最近两年又开始出现了吃 回头草 的迹象。
2019年年底,李嘉诚斥资 7.16亿 在香港买地,随后又用 40亿 的高价拍下 成都晶融汇 ,同时收购的还有 上海三林印象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