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人怎么称呼老年人

英国人怎么称呼老年人

发布时间:2025-03-30 12:03:15

‘壹’ 英国人忌讳什么样的语言和动作

英国风俗

三个禁忌

不能加塞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盥洗室与去“100号”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便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舞会上怎样不失礼

英国大型舞会一般在晚间10时左右开始。舞会可在私人家中或到饭店举行。主人邀请客人应事先寄送请柬,并注意邀请的客人男女数目要大致相当;如不等,可使男子多于女子。按照习惯,主人请人参加舞会,有时也设晚宴;有时光请跳舞而不设晚宴;而有的则请参加舞会的客人中少数人吃晚饭,饭后跳舞;其他人只能参加舞会而不能吃饭。所以,被邀请的人一定要看清请柬上的字样,以免使主人难堪。舞会上,主人备有夜宵,也可能只备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参加舞会的客人服装要整齐,跳舞时男宾要轮流请女宾,其中有一次必须与女主人跳舞。男子与男子、女子与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话的。遇到重大喜庆节日,一个人如同时接到两份请柬,那么可参加一个舞会,提前退场后再赶另一个舞会,因为按习惯参加舞会的人可随来随走,不算失礼。

女士优先与绅士风度

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在通常情况下,英国人总是把女子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如男女一起进房间,男的要替女士开门。进房间或进餐馆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须在女士的前头去选餐桌、开车门或做其他效劳。在街上行走,或过马路时,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来车方向的一侧。如果一个男子和两个女士一起走,他应当走在两者当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两者同坐一辆车来接客人去吃饭,客人应该挤在汽车的前座,让后座空着,因为司机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会上,主人把客人领进客厅时,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进客厅时,厅中的大多数男子都要站起来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儿在,她要把客人给女儿作介绍。通常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除非他年长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惯例是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不管进入客厅的是男士还是女士,在客厅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为礼。宴会开始,男士们为女士们拉开椅子,帮女士入座。

有些英国人慨叹,在对待女士的礼遇方面,如今世风已不如以前。据说是因为妇女在选举、就业、 工资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她们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种照顾了。看来,对女士的礼貌是出于男士觉得女士需要保护。

做客和餐桌上的礼节

如果你被邀请到别人家做客,就要考虎这样几个情况。比如,该在什么时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谈正经事,只是个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备,她还没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会使她感到非常尴尬。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么时候应该离开呢?这没什么规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只是邀请你共进晚餐和聊天,那么你最好在10点至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如果你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买束花送给女主人,这会使她非常高兴。另外,离开后的第二天要发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随附一件小礼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鲜花等。

英国的饭菜简单,但是吃饭的规矩复杂。最主要的是坐直,学别人的样,吃饭的时候不准高高兴兴地问别人,并和别人不停地交谈。每个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汤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盘上。汤匙应放在汤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汤时最好不弄出响声,并用匙的一侧从里往外舀,不能用匙头,更不能端着汤盆把盆底剩的汤全喝光。不论吃什么东西,都尽量别弄出声响,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懂规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后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没有吃饱,可向女主人夸赞她做的美味并再要点鸡、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会多加一份菜给他,但从不再多加。不能在别人面前打饱嗝。端上咖啡时要就着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盘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烟。吃完饭,客人要将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后站起来。男士们要帮女士们挪开椅子。如果主人还要留客人再吃一顿饭,餐巾可按原来的折痕折好。餐后,客人要坐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向主人道别。

英国人在初相识时,一般的礼节是:向老年人引见年轻人;向妇女引见男子;向有贵族头衔的人介绍没有头衔的人;向地位高的人引见地位低的人;在两个妇女之间,是向已婚的引见未婚的,如果未婚的妇女明显地年长,则又是向年纪大的引见已婚的年轻妇女;如贵族是男的,另一方是妇女,则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把贵族介绍给妇女。
英国人一般不行拥抱礼,相互之间也很少拥抱,甚至父亲也不拥抱儿子,只有在儿子小的时候才会拥抱。英国人也较少跟别人握手,甚至跟常见面的朋友也不握手。只有在第一次介绍相识,或朋友之间很久没有见面时才握手。

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介绍时,一般是由妇女、地位高的、年纪大的那一方先伸手,然后才是男子、地位低的、年纪轻的那一方再伸手。被介绍与一个男子相识时,应与他握手,但如果被介绍与一位女士相识时,就应等她先伸出手来,然后才可伸出自己的手。妇女被介绍时,不一定要伸出手来与人家握,但是她们常常伸出手来以示友好。男子在与女子握手前应该先脱下自己所戴的手套,而女子则不必如此做。到英国人家作客,一般要先和女主人寒暄、握手,然后才同男主人打招呼。

宴会一般是男女数相等。排座位时是男女间坐,而且夫妻二人绝不挨在一起。如果男女数目不等,也不必勉强凑数,一般应男多于女。

英国人席间不劝酒,宾主饮多少全凭自己。祝酒词一般是“为女王健康干杯!”或者简单地说“干杯!”宴会后,客人要多留一会儿,与主人继续聊天。最后告辞时,客人与主人夫妇握手,说一两句话表示感谢。客人之间握手告别也可,点头示意也可,不拘一格,视情况而定。宴会一般在晚上十点半到十一点钟之间结束。受到款待之后,一定要写信表示谢意,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英国人也忌用山羊、孔雀等做商品装潢。山羊有“不正经男子”和“坏人”的意思;孔雀是祸鸟,孔雀开屏是自我炫耀的不良习性。

英国人很忌讳黑猫,尤其是黑猫若从面前穿过,会感到恶心,认为这将预示要遭到不幸。

英国人对墨绿色很讨厌,认为墨绿色会给人带来懊丧。他们忌讳把食盐碰撒,哪怕是不小心的,也会感到非常懊丧,认为这是引发口角或与朋友断交的一个预兆。他们忌讳有人打碎玻璃,认为打碎玻璃就预示着家中要死人或起码要有7年不幸。

英国人非常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这是个不吉祥的数字,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13”这个数字。用餐时,不准13个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话,认为是双倍的不吉利。

英国人忌讳百合花,并把百合花看作是死亡的象征。

他们忌讳在众人面前相互耳语,认为这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有些英国人认为,在吃饭时如果刀叉碰响了水杯而任它发响不去制止,便会带来不幸。因此,在英国人家里作客、吃饭时要尽量避免刀叉器皿碰撞出声,万一碰了杯子发出小铃般的响声时,也要赶快用手按一下叫它停止作响,以免主人介意。

英国人在饮食上不愿意吃带粘汁和过辣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

英国人同别人谈话时不喜欢距离过近,一般以保持5O公分以上为宜。吸烟的友人遇到一起,请不要一次点三支烟,据说这样也会给三个人中的某人招来不幸。

‘贰’ 英国的生活礼仪是什么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
主要概况
英国全国面积24.411万平方公里。英格兰人占大部分,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北爱尔兰人仅占少部分。
英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4个地区组成。拥有英国人口三分之一的大伦敦地区分为32个区。首都伦敦。货币为“英镑”。官方语言是英语。威尔士北部用凯尔特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通用盖尔语。
社交习俗
英国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英国客人重仪表,风度翩翩气质好;
处事稳重不随便,谨慎小心不毛草;
社交乐于很坦率,忌讳弯转假客套;
私事反对他人问,因为无须您知晓;
“女士第一”最盛行,礼貌规矩不可少。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英国人在社交场合##被过滤##别注重礼仪形式,引见客人有自己的规矩习惯:一般要向地位高的人引见地位低的人;向老年人引见青年人;向妇女引见男子;向已婚妇女引见未婚的青年女子。他们特别注意尊重妇女。一般情况下,走路先让妇女行,乘电梯先让妇女为女宾或女主人斟。他们很喜欢别人在称呼他们时,把姓名的后面加自己的荣誉头衔。
英国的祖芬格人有个极特别的生活习俗,凡是生活中令人喜悦的事,他们便露出与常人相反的表情,“以哭代笑”,而遇悲伤或不幸之事,他们却“以笑代哭”。
英国人誉“蔷薇”为国花和“花中皇后”。加之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们还常以其作为贵重的礼品,“蔷薇”在英国人的心目中,已成为和平与友爱的象征。他们十分喜爱红胸鸲,尤为崇拜雄性红胸鸲对自己所建立的疆界负有巡察及保卫之责的本能。人们都称其为“上帝之鸟”,并被公民投票定为国鸟。他们对约会不习惯提前到达,一般都很准时赴约。他们喜欢谈论动物的话题。平时非常喜欢猫、狗等小动物。他们有把狗视为“神圣动物”、“忠诚伴侣”的习俗。他们普遍喜爱饮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
礼节礼仪
英国人在与客人初次见面时的礼节是握手礼;女子一般施屈膝礼。英国男子戴帽子遇见朋友,有微微把帽子揭起“点首为礼”的习惯。
信仰忌讳
英国的主要宗教是新教和罗马天主教,圣公会为英国国教会,教徒占全国人口的近半数。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他们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所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是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的称呼。

英国现代教育中,教儿童要敬月,而不可用手去指;要敬星而不可数它;第一次见新月,必鞠躬为礼,但如隔着玻璃,则认为非好兆;流星被认为是报丧的。他们有个怪俗,他们把新的一年是否吉祥如意,全都寄托在第一个来访的客人身上。认为若是来人善良、快乐、富有,则会交好运;如若一个凶恶或贫穷的人来临,则会倒霉。苏格兰人认为新年来访客人中若是浅黄头发的女人,则会晦气;若是来的男客而又是黑头发的,来年必定会走运。
英国人忌讳四人交叉式握手。握说这样交叉握手会招来不幸。这可能是因为四个人的手臂正好形成一个十安架的原因。他们很忌讳“13”和“星期五”这些数字与日期。一般都视其为“厄运”和“凶兆”。他们还忌讳“3”数。尤其在点烟的时候,不论用火柴还是打火机,只能点到第2个人,然后要把火熄后,再给第3个人点。他们认为一次火点3人的烟是不吉利的。他们忌讳别人过问他们的活动去向、政治倾向及个人生活上的总是。他们认为这是个人的秘密,不需要别人干涉和了解。他们都忌讳以王室的家事作为谈笑的话题。

‘叁’ 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

一.见面与交谈的时候的礼节
在见面时打招呼方面,我们中国人见面一般都会随意地微笑点头,有时见到熟人还会付上一句:"你吃了吗?"或者会问:“你要去哪儿?”而在英国,人们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仪.从握手,问候到相互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但是在美国,相比之下,就显得较随便了,当朋友见面时,通常便是一声热情的哈罗;要是第一次见面的话,彼此笑一笑,或者直呼对方的名字,以表示亲热.但英美两国在正式的场合,人们就会讲究礼节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在握手时,一般都是由女方伸出手,男方握时不可太紧,要是对方无意握手,则要点头鞠躬致意.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握手,则有一定的顺序.比如:长幼之间,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宾客之间,则由主人先伸手.还有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同他人握手时,眼睛应注视着对方,并拿下手套.如果没来得及把手套拿下,须向对方说明缘由并表示歉意.还有应注意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如果不握手也可以微微鞠一个躬也是有礼貌的。

在打招呼方面,在中国,你问候别人时说:“你吃过了吗?”这是合礼节的,可是,如果你问候一个西方人说:“你吃过了吗?”他会认为你在邀请他吃饭。中国人打招呼时还经常说:“你遛弯儿哪啊?”“你等人啊?” 或者干脆问:“您上哪去啊?”如果把这些话搬到英语里去,对方会觉得问话的人脑子有毛病,明明看见我在做什么却还要问;至于最后一个问题他们更会认为说话的人是在干涉他的隐私,他们可能的反应可能会是“mind your own business!”“Tha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I’m going to meet my girl friend , so what?” 因此,在与西方人相处时,我们最好用西方人的问候方式。说起打招呼美国人最为自然与豪放,在欧美等国家,见面时即使不认识也会微笑地对对方说[How do you do?]。打招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跟你有进一步的交往,只是一种生活礼节形式。而在英国,熟人见面时谈论天气的话题最多,他们很忌讳别人问年龄`工资等问题,所谓的西方女人不问高龄,男人不问收入。这与在中国一逢人问:“你吃了吗?”是不同的,造成这不同的原因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食风甚盛,请客吃饭司空见惯,吃是人们谈话常见的话题。而英国位于大西洋北岸,属于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四季变化不明显,但一日之内天气状况可能瞬息万变,英国人认为“在本土没有气候,只有天气”,英国的天气每时每刻都是一个新鲜而有趣的话题,因而长期以来养成了谈论天气情况的习惯。另外,由于生活习惯和审美价值观的不同,英美人寒暄和中国人很不一样,这点在和英美人交谈时显得特别重要。汉语里的寒暄有时候还有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的气色看起来不太好,生病了么?”“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在中国,人们不会为此感到生气,但在英美国,人们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很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地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虽然英美人会常说“wish you good health!”道别时常说“take care”但一般不会把you are in good health之类作为问候或者恭维人时说的话(在他们看来这句倒像是医生对体检的人或是有病的人说的话)。所以在寒暄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会与西方国家的人闹出很多笑话来。

二.餐桌上的礼节

民以食为天,所以各国在用餐这方面是十分讲究的。东方和西方的餐桌礼仪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今天中西方人民之间的交往愈益频繁,了解餐桌上的礼仪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参加较为正式的西餐宴会,规矩很多,所以对此一无所知的话,说不定会闹出很多笑话来。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希特勒举行的一次宴会上,一位中国使节按照在国内吃西餐的习惯,在用餐时擦拭刀叉,并不知道这种做法是不礼貌的,似乎是在责备餐具的不干净,希特勒看见此幕,立即命令侍者将餐桌上的餐具全部换了,这使中国使节窘迫难堪。姑且不论故事的真伪性,但可看出了解各国的餐桌礼节是多么重要。

对于英国人来说,是“轻食重饮”,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在菜肴上没有太多的特色,日常饮食也没有很大的变化,平时除了面包`火腿`牛肉之外就是薯仔了。炸鱼和煮菜还有烤牛肉加纽克郡布丁是英国的国菜,主要禁粮是狗肉,他们不吃过辣或带有粘汁的菜肴。在英国人们大都喜欢喝红茶,还有威士忌。 而美国人清蒸或红烩的菜肴,不喜欢过烫过热的菜肴喜欢少盐,喜欢偏甜的食物,喜欢喝可乐`啤酒`矿泉水`白兰地等,不喜欢人在自己的餐碟了剩食物,认为这是不礼貌的,喜欢中国的苏菜`川菜`粤菜。而中国人比较喜欢用筷子,喜欢吃地地道道的中国菜,吃饭的时候也很随兴,没有太多的规矩和忌讳。中国人吃饭比较随兴,可能聊到开心处就大声说笑或是把餐厅当作自己家一样,让小孩跑来跑去,这在西方国家是相当不礼貌的。中国民族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一桌,主人总习惯说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方法叫客人吃多点,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究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那么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影往客人的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不会强迫别人喝酒。

另外就餐的时候,如果不懂得西餐的礼节,则须注意主人的动作,模仿他们来做,就不会出错.上餐的时候,美国人往往会向我们介绍说:”这是我最拿手的菜,希望你们可以喜欢.”他们不会像我们中国人一样谦虚,一个劲地说;”菜做得不好,请多多包涵.”之类的话,还有当你在美国人家做客时,如果主人向你夹菜,你应说:”谢谢.”不必像在中国人家做客时一直在推辞,这样的举动要美国人看来是不礼貌的,这定会使他们觉得你是嫌弃她所做的菜.还有一点要了解的就是要等女主人动筷子后方可跟着动筷,而且离席的时候也要等女主人离开后才能离开

但是,现在东方和西方的人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渐渐融入了各自的餐饮习俗,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三.在称呼方面三国的异同

在英国国家,人们相互间的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较大,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可是在英国国家却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相处的模式。例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ma和grandpa,而是直呼其名,他们认为这是最得体,最亲切的一种方式,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和Miss,男的用Mr,已婚的妇女用Mrs,未婚的小姐则用Miss如Mr Smith. Mrs Smith. Miss Alice等。而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 Zhang(张老师)”,“engineer Wu”(吴工程师)等,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英美人的习惯把Mr.Mrs Miss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

所以不论职位,年龄,人们在尽量喊对方的名字,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缩短相互的距离。美国有家刊物曾专门就称呼问题在150种工商行业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中85%的称呼是只喊名字,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他们认为这类称呼过于郑重其事了,美国男女老少都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并把它称为亲却友好的表示。

但是,在中国,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人们常常会用“大哥”,“二姐”,“大嫂”,“李大伯”之类的,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或是其他认识的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不论在英国,美国或是中国的人,都习惯常把礼貌应语挂在嘴边,人们视它为生活中一剂不可缺少的调味剂,不管何时何地,都会感到使用礼貌用语所带来的好处,人们毫不吝啬地把它奉献给其他的人,对此对彼都是一种享受。

启示,不同的地方决定着不同的称呼方式,不同的称呼方式又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从我国与西方的名国的称呼方面的差异性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不同地区而特有的文化内涵,人们日常生活中特有的习惯,让我领略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多彩。

四.在送礼方面东西方各有哪些习惯

各区域的文化背景决定着区域独特的风俗习惯,使我们认识到了文化的独特性。送礼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节日婚嫁生日感谢帮助送别亲友及回礼。送礼是重要的是显示心意,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选择和购买礼物,这样受礼者若了解真相,也会收得安心。有一点应该注意,给人送礼时最好加上精美的包装纸这样既显出你已“落足心思”,又能引起对方的好奇心。

但当你与美国人相处时,记住,除非在节日或生病才会给对方送礼外,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不会送礼,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地给他们送礼.要不他们在收到礼物时会感到难为情.特别是在他们没有准备回礼的情况下,会觉得很难堪.此外,美国人钟爱单数,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数字,而且不会在意所收到的礼物是否贵重,有时候在富丽堂皇的鲜丽包装下里面有可能只是几颗巧克力。但是逢到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互赠礼品,小孩受到礼物时会天真的认为是圣诞老人送给他们的礼物,礼物多用花纸包好,再系上丝带。而中国人无论大大小小的节日都会送上一点礼物以表示自己的心意。特别是在春节的时候,人们更会把互赠礼物当成一种吉利、幸福、礼貌,无论是送的人还是收到礼物的人,都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还有,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个犁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于中国人讲究一定要成双成队,而且数量过少的话会觉得不好意思。难以送出去,美国人收到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而这种行为在中国却是万万不可的,如果当着送礼的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会被当作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不仅会让送礼的人感到难堪,而且会染他觉得你这个人没有教养,没有礼貌。所以。在中国如果要拆的话,也一定要在背后打开,千万不可以当着送礼人的面。

五.三国间的待客之道和做客之道

美国人讲究约会要周到,赴约要守时,做客时要彬彬有礼,自然大方,而且还讲究办事讲求效率,重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每天的时间.什么时候做什么,一般都会先安排下来.所以他们不喜欢别人的突然来访,打乱他们的计划,让他们措手无策,毫无准备,所以如果我们如果要去他们家做客时,必须事先打个招呼,说你什么时候要过去,也让他们有时间准备.万一你临时有事不能赴约,应该尽早地通知对方,并表示自己的歉意,并说明原因,与人约定好后不能失约,失约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去赴约的时候最好要准时到达,因为迟到让别人等你是非常失礼的.当你到达的时候,你首先要按门铃或敲门,在征得主人的同意后方可进入,如果门口有放擦鞋的棕毯时,就应该把鞋上的泥土擦干净,避免弄赃主人家的地板.如果戴有帽子的要把帽子脱下来.在房间里戴帽子是很不礼貌的.如果是在下雨天拜访的话,应该把雨伞放在室外,进去后当你脱掉外套或大衣时,主人帮你挂起来时,你不必客气.进屋后,要先向女主人问好,然后是男主人,如果发现主人家里宾朋满堂的话,就需同男主人握手和相识者握手,对于其他人微笑点头致意即可.在美国人家中做客,如果主人请你入座,请你不要推托,大方入座即可.反之,主人则会以为是桌椅有不干净的东西还是你嫌弃了呢.只有不要乱动主人家的东西,也不要随便询问家中摆设的价格,更不要随便抽烟,如果要抽的话请先征求旁边女士的同意,方可抽烟,而且当男主人向你递烟时,请你大方接受,如果推辞后抽自己的烟,这也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主人也会以为你是看不起他而感到非常的不愉快.

自从中国加入WTO.与其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再加上奥运年,这是个新的起点.中国即将迎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但是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所以我们要找出差异,消灭差异,才能融入世界.让中国与世界共舞.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并不是简单的事,所以中国在这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研究性课题能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西外交习惯的不同。

阅读全文

与英国人怎么称呼老年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20欧能买什么 浏览:509
印度人弹舌音怎么发 浏览:622
伊朗续签多少钱 浏览:406
印度陆军为什么敢挑起冲突 浏览:652
中国古代在哪里定都最多 浏览:118
中国疫苗为什么给巴西 浏览:862
中国好声音评委举牌子怎么做的 浏览:822
元朝时伊朗叫什么 浏览:490
把车从英国运过来多少钱 浏览:300
伊朗现在时间多少 浏览:603
怎么给意大利寄口罩 浏览:763
英国红豆长什么样 浏览:758
印度和苏联有什么不同 浏览:909
印尼移民什么时候最容易 浏览:405
伊朗少将怎么牺牲的 浏览:242
在越南买东西怎么用美元 浏览:298
马拉ok是印尼哪里 浏览:264
意大利包包是什么牌子 浏览:879
越南电价多少钱 浏览:735
印尼和泰国怎么都有巴厘岛 浏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