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伊朗战争英国怎么处理的

伊朗战争英国怎么处理的

发布时间:2025-04-02 22:22:21

Ⅰ 英苏入侵伊朗的战争过程

在英苏联合入侵伊朗的前夕,伊朗陆军规模约为12万人,分为两个配备105毫米斯科达火炮的皇家近卫师(均驻扎在德黑兰),九个普通师(分别驻扎在全国六个军区,其中五个师在北方防备苏联,四个师在南方防备英国),五个宪兵旅,以及一个独立的机械化旅(装备捷克制造的AH-IV和TNH坦克,若干英制1921型罗尔斯·罗伊斯装甲车以及美制TK-6装甲车)。伊朗皇家空军拥有大约400架飞机,编为八个大队。伊朗海军在里海中有两艘炮艇、五艘鱼雷艇、一艘武装拖船和一艘武装游艇,在波斯湾有二艘意大利建造的炮舰,四艘炮艇,三艘鱼雷艇和一艘拖船。英军的入侵部队包括第8和第10印度师,第2印度装甲旅,第9装甲旅和第21印度步兵旅。苏军则从外高加索和中亚军区的第44、47和第53军中抽调了入侵部队。
1941年8月25日凌晨零点,由诺维科夫将军指挥的一支约2000人的苏军摩托化部队在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契万地区渡过阿拉斯河,进入伊朗境内,很快占领了马库(Maku)和霍伊(Khoi),随后经大不里士向东进军。东边500公里外,另一支2000人的苏军纵队沿着里海南岸向东进军,占领了恩泽里港和拉什特,并逼近加兹温城,不久在那里与第一路军会合。第三路苏军1000人在沙赫港登岸陆,攻占戈尔甘和呼罗珊省北部,随后推进至铁路枢纽塞姆南和沙赫鲁清前行德。为了恐吓伊朗军队和平民,令其放弃抵抗,苏军飞机在入侵当天轰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加兹温和雷扎耶,次日轰炸了德黑兰郊区。两天的空袭一共炸死83名伊朗平民和12名军人。面对苏联的突然进攻,毫无准备的伊朗军队大部分在军营里被缴了械。校级以上的军官和情报官员被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军官甄别出来,一些人被带到巴库审问,此后下落不明。一些伊朗军人趁夜色掩护逃出军营,跑到附近民居中躲藏。一些对德黑兰统治不满的地方部落则趁机揭竿而起,在苏联卵翼下控制了北方山区。在北方战线没有发生海上战斗,不过苏军在沙赫港登陆时,里海区舰队的舰艇之间曾发生误击。
在卡仑河口附近的沙普赫尔港(纵贯伊朗铁路的起点),一支搭载登陆部队的英澳联合舰队在8月25日凌晨4时08分悄悄驶入港口。这支小舰队包括“亚拉”号炮舰(HMAS Yarra)、“法茅斯”号护卫舰(HMS Falmouth”)、“卡宁布拉”号辅助巡洋舰(HMAS Kanimbla)、1艘炮艇、2艘武装游艇和2艘武装的内河客船。见港内敌舰毫无防备,舰队指挥官哈林顿准将下令突然开火。“亚拉”号一炮击中伊朗海军最大的军舰——“虎”号(Babr)炮舰,将其重创。“亚拉”号随后进入卡仑河航道,用舰上的3磅炮和机枪扫射其余的伊朗炮艇,对方水兵纷纷跳河逃命。到凌晨5时30分,英澳舰队上搭载的印度陆军士兵全部登陆完毕,占领了港口。在沙普赫尔港还停泊着5艘德国货船和3艘意大利货船,虽然这些船始终处于两艘伊朗军舰的监视之下,但是它们的存在始终使英国感到不安,担心其船员利用可乘之机在阿拉伯河中将船炸沉,以堵塞阿巴丹大型炼油厂船坞的唯一入口。当盟国舰队开入沙普赫尔港时,两艘德国船的船员便开始炸船。其中一艘在爆炸前被登船的澳大利亚士兵控制住,另外一艘德国商船“霍亨菲尔”号(SS Hohenfel)的船员成功地引爆了船内的炸药,但是炸船的位置选择不当,因此未能阻塞河道。沙普赫尔港内其余的轴心国货船全都被俘。在阿巴丹港,英国海军“肖汉”号炮舰(HMS Shoreham)击沉了“虎”号的姐妹舰“豹”号(Palang)炮舰,港内的其他伊朗军舰不是被击毁,就是被俘。“亚拉”号和“卡宁布拉”号随后前往霍尔木兹海峡口的阿巴斯港,在那里击毁并捕获了意大利商船“希尔达”号。8月25日白天,英国皇家空军的一队“布仑海姆”轻型轰炸机奇袭了阿瓦士机场,停在那里的伊朗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地面上。接着,8000多名英印士兵乘船沿卡仑河北上,在一天的激战之后占领了阿瓦士。另一路英军从伊拉克的哈纳根出发,在25日凌晨4时越过边界,在克尔曼沙赫附近遭到伊朗军队的坚决抵抗,4天后才占领克尔曼沙赫油田。伊朗南部的各个空军基地被英军一扫而光,空军官兵被遣散回家,伊朗空军的飞机则被英军士兵拆毁。在巨大的杜珊·塔佩空军基地,英军接收了那里的沙阿兹飞机组装厂,15架刚从美国运来的、崭新的寇蒂斯“霍克”战斗机(其中5架还没拆箱)被英国人没收,运到了印度。
在德黑兰,礼萨国王在8月25日凌晨从曼苏尔首相那里得知英苏军队入侵的消息,他迅即向苏联大使和英国公使表示准备答应两国政府的要求。然而英苏使节的答复却是,两国的军队将继续向前挺进。8月27日,曼苏尔首相被国王免职,新首相下令伊朗武装部队停止抵抗。8月30日,英苏大使要求伊朗军队全面停止抵抗,将除外交人员之外的全体德国侨民一律驱逐出境,伊朗为盟国取道其领土运输军火武器和战争物资提供方便。8月31日,英苏两国要求伊朗将德国侨民转交苏军和英军处置。9月9日,伊朗新首相取得议会的同意,答应了盟国的条件。然而第二天英国和苏联再度向伊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伊朗在48小时内必须关闭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使馆,交出德国侨民,否则盟军将全面占领伊朗。

Ⅱ 1979年伊朗人质事件怎么解决的

1980年底,美国国内政局发生了变化。在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中,里根当选为新总统。他在竞选时就严厉谴责伊朗扣押人质的行为。伊朗政府感到,里根上台后很可能采取比卡特更为强硬的政策,如果在新总统上任前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减少一些麻烦。

在这种形势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在卡特离开白宫之前解决人质问题。后来,美国与伊朗经多次接触,双方同意由阿尔及利亚出面调解。

美国立即派出一个秘密使团前往伊朗进行谈判,双方终于在1981年1月19日达成协议,持续一年多的人质问题最终得以解决1月20日,一架阿尔及利亚飞机载着被获释的人质离开德黑兰前往阿尔及利亚。

人质们立即飞往位于西德法兰克福的美国空军基地。前总统卡特以现总统里根特使的身份在那里接待了他们。在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和事件汇报后,他们飞回华盛顿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个仅仅是为这个国家对里根就职典礼的庆祝增添了一丝喜庆气氛。

(2)伊朗战争英国怎么处理的扩展阅读:

伊朗人质危机历史背景:

数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主要支持者。随着民主进程发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摩萨台当选上伊朗首相。在阿贾克斯行动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帮助巴列维国王和保守派发动政变推翻了摩萨台。

前后八位美国总统为巴列维国王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用以换取伊朗的石油供应,以及在中东的战略存在。那些反对巴列维国王的人(因为他20世纪60年代早期曾许诺自由及改革,后却食言)对于美国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愤怒。

而巴列维国王及其亲信中饱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让国内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愤怒。社会及宗教人士的不满情绪汇合在一起,最终爆发了伊朗革命将巴列维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国外。

“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

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

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

美国曾想减少伊斯兰革命对自身的影响,并也曾尝试与伊朗的新政权建立关系。但是1979年10月,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

Ⅲ 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1. 1980年4月30日,六名武装男子攻占了位于英国伦敦的伊朗大使馆,事件中挟持了包括大使、工作人员、游客和一名警官在内的26人。
2. 这些武装分子属于伊朗阿拉伯斯坦解放民主革命阵线(DRFLA),他们提出要求释放伊朗的阿拉伯囚犯,并保证他们安全撤离。
3. 英国政府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而是对大使馆进行了武力包围。在随后的谈判中,警方部分答应了武装分子的要求。
4. 被围困的武装分子由于要求未得到进一步回应,情绪变得沮丧。在事件发生的第四天夜里,他们杀死了一名人质,并将其尸体从使馆抛出。
5. 英国政府随后下令特种空勤团(SAS)进行突袭,以武力解救人质。SAS士兵从屋顶绳降而下,悄无声息地从窗户强行突入。在11分钟的解救行动中,剩余的武装分子被制服,其中5人被击毙。
6. 事件结束后,SAS遭受质询,关于是否有必要打死两名武装分子的问题。但最终SAS被证明没有任何不当行为。
7. 被抓获的武装分子在英国被起诉,并判处27年监禁。随着1980年两伊战争的爆发,人们的注意力转移,但SAS的这次行动还是为当时的撒切尔夫人巩固了政治声誉。
8. SAS因为这次行动收到了大量的入队申请,以及外国政府的交流合作请求。他们的成功也为其他国家的特种部队提供了范例,例如德国的GSG9(第九边防大队)、美国陆军的三角洲特种部队等。
9.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随后组建了自己的SAS子部队,这一行动使SAS名声大震,其特种作战模式被多国效仿。

Ⅳ 英国伊朗战争是怎样发生的

英国——伊朗战争是英国殖民者为了扩大基地以进一步在中东和中亚实行扩张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英国殖民者以伊朗企图兼并原附属于伊朗国王的相邻的封建小邦赫拉特为借口发动了这场战争。赫拉特位于印度同伊朗、希瓦、布哈拉和浩罕贸易往来、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常被英国殖民者用作扩大其中东统治的基地。同时,它又是英国公开插手的伊朗和阿富汗之间激烈争夺的一个目标。

1856年11月1日,英国对伊朗宣战,派出了一支拥有45艘舰艇的分舰队运载1万人左右远征军侵入波斯湾,向伊朗海岸进犯。

12月4日,英军攻占了哈尔克岛;7日,英军在哈利利湾开始登陆;10日,在分舰队炮火支援下,英军从陆上攻占了布什尔港。在1857年2月库沙布战斗中,英军向设拉干发起的佯攻被伊朗军队所阻,但英军指挥部计划以主力经穆罕默尔向舒什特尔和德黑兰前进。3月间,英军占领穆罕默尔;4月1日,占领阿瓦士。当时,英国由于急需向中国调兵,印度又爆发了土着印兵的起义,再加上俄国和法国在外交上声援伊朗,因此不得不在战争紧张关头,于1857年3月4日仓促缔结了和约。等到缔约的消息从巴黎传来,已经是4月初了。

1856~1857年英伊战争是英国为了征服小亚细亚、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和中亚各汗国,于19世纪在亚洲推行的殖民主义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伊朗由于军事和经济上的落后遭到了失败。

Ⅳ 第一次英阿战争为什么会爆发为何后面英国选择了撤军

1837年,伊朗在沙俄的怂恿和支持下围攻赫拉特 ,英国派伯恩斯出使喀布尔,企图促使阿富汗统治者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同英国人建立反对伊朗及俄国的同盟,在谈判过程中,阿富汗方面要求英国人帮助他收复被锡克人侵占的原杜兰尼王国领地白沙瓦,英国人予以拒绝,谈判无结果。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乃转向俄国,接见俄国特使维特凯维奇。英国遂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1838年11月,英国侵略军开始向阿富汗推进,次年4月占领坎大哈,进逼喀布尔,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出走,越过兴都库什山后向英军投降,但阿富汗人民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并未停止。

1841年11月,被称为"阿富汗之星"阿克巴尔领导喀布尔起义,英国侵略军陷于绝境,不得不答应撤离阿富汗。沿途不断遭到截击,几乎全军覆没,仅数人生还。不久,英军重新集结力量,再度占领喀布尔,对和平居民进行血腥报复,但英军怕重蹈覆辙,不久即撤出阿富汗。

阿富汗人民第一次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取得彻底胜利。

Ⅵ 二战中的伊朗,为何会被苏联与英国联合夹击

1. 伊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其北部与苏联接壤,南部则邻接英国殖民地,这使得伊朗长期受到苏联和英国的影响。
2. 尽管伊朗在战争期间试图保持中立,但其内部政策却引起了英国和苏联的担忧。伊朗国王礼萨·汗对德国表现出了友好的态度,这让英国和苏联感到不安,担心伊朗可能成为德国的南部战线。
3. 1941年8月,英国和苏联向伊朗提出要求,要求其驱逐所有德国公民并关闭德国大使馆。礼萨·汗拒绝了这个要求,他认为盟国不会因为道德考虑而侵犯一个中立国家的领土完整。
4. 英国和苏联随后选择了不宣而战,对伊朗发动了突然进攻。1941年8月25日,苏联军队越过边界,迅速占领了伊朗北部地区。苏联的进攻是突然的,伊朗军队大多数时候都未能有效抵抗。
5. 在苏联的进攻中,苏联空军对伊朗城市进行了轰炸,以威吓伊朗军队和平民。轰炸造成了伊朗平民的伤亡,其中包括在大不里士、拉什特和德黑兰郊区的空袭中丧生的人数。这些行动显示了苏联对伊朗的军事行动不仅迅速而且具有破坏性。

阅读全文

与伊朗战争英国怎么处理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人在中东干什么 浏览:291
越南玫瑰香烟多少钱一包 浏览:206
伊朗和朝鲜哪个强 浏览:131
伊朗土地占地面积是多少 浏览:536
如何在手机上不要钱玩遨游中国 浏览:547
印尼泗水又叫什么 浏览:517
中国boy用的什么耳机 浏览:325
意大利罗马申遗成功原因是什么 浏览:444
印度果蔬有哪些 浏览:880
为什么伊朗敢打美国无人机 浏览:790
越南过来中国无户口怎么办 浏览:693
龙州越南电池产量有多少 浏览:783
中国宫殿建筑如何 浏览:694
伊朗人有多少人说阿拉伯语 浏览:558
越南沙金价值多少钱一克 浏览:711
伊朗怎么越位 浏览:982
中国福利彩票快乐8怎么机选 浏览:500
南航中国官网电话是多少 浏览:595
在越南娶女明星多少钱 浏览:29
印尼的集装箱多少尺寸 浏览: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