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知道甲午战争期间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资料
由于英国殖民地遍及于五大洲,而有“日不落国”之称,且其商业势力凌驾于世界各国,是以为了保障殖民地及航运的安全,乃将其皇家海军(The British Royal Navy)有计划地分驻于世界各主要地区,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网。从其舰队的名称,即可了解其海军分布概况:
1. 大西洋舰队(The home or the Atlantic station)
2. 地中海舰队(The Mediterranean station)
3. 南非舰队(The South African station)
4. 东非舰队(The East African station)
5. 海角舰队(The Cape of Good Hope station)
6.东印度舰队(The East Indian station)
7.西印度舰队(The West Indian station)
8. 北美舰队(The North American station)
9.太平洋舰队(The Pacific station)
10. 中国舰队(The China station)
1870年时英国海军舰船总吨位为633000吨;1882年有装甲舰74艘(含在建者5艘)合523080吨、非装甲舰85艘合189046吨,共计159艘712126吨;1890年时合装甲舰和非装甲舰共254艘计892361吨;1899年时为472艘合1265969吨(含鱼雷艇在内)。30年间,其舰船的总吨位刚好翻了一番,平均每年增长3.3%。又,在1899年的472艘舰船中,1879年以前建造的有战舰8艘,海防舰11艘,巡洋舰6艘,炮舰和鱼雷艇31艘;1880一1889年间建造的有战舰15艘,巡洋舰47艘,通报舰2艘,炮艇和鱼雷艇123艘;1890一1899年建造的有战舰22艘,巡洋舰80艘,炮艇28艘,驱逐舰88艘,鱼雷艇lO艘。考虑到19世纪末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考虑到1870年英国海军舰船吨位的庞大基数,这个发展速度应该说是相当快的。如果拿同时期其他欧洲国家的海军舰船吨位水平来与英国进行比较,则更显示出其海军的雄厚实力。在这30年中,它的吨位数始终大于或相当于同时期西欧任何两国乃至三国海军吨位之和。
“英弗来息白”舰
在重视海军实力增强的同时,英国还非常注意海军舰船技术的更新。1873年意大利拟造两艘万吨级的新型铁甲舰,用旋转炮台法,装备22时口径之阿姆斯特朗大炮,英国得知此情,立即决定进行仿造,并加以技术改造。1876年下水之“英弗来息白”号即是在这种情况下建造的。在这一时期,世界海军的许多新技术如铁甲防护、鱼雷、驱逐舰等虽然都不是英国的首创,但英国海军却能积极加以吸收,并很快使之达到实用化的水平,形成新的战斗力。因此,英国海军不仅其吨位居当时世界第一,而且其舰队的航速、续航力、装甲防护、舰载武器的攻击力等几个方面都首屈一指。以航速为例,到1891年,英国海军的装甲舰大半航速达16节以上,有7艘达18节以上。这个航速水平比同时期的法、德、俄、意、奥、美等都要先进。再以速射炮为例,到1891年时其装甲舰上已装备了824门,比其他所有各国海军舰船上装备的速射炮总和还要多出几倍。
英国海军以海军部为中央行政机关,凡制造舰船、指挥人员和规划战事等一切皆为其职责范围。海军大臣为国会议员,对君王和国会负责。海军大臣之下设立海军委员,分管海军各专门事宜。海军实行志愿兵役制度,16岁以上之男性可应募入伍。其军官则必须经过专门院校的学习才具备任职资格。
英国海军的舰船绝大部分编入常备舰队,另有少数列为预备舰只。常备舰队在19世纪末根据英国的需要又分为:海峡舰队(驻英吉利海峡)、地中海舰队、支那海舰队(驻中国)、太平洋舰队(驻澳大利亚和美洲西海岸)、大西洋舰队(驻南非和美洲东海岸)。另在本土和爱尔兰设有三大军港和三大造船所。
君权级战列舰:君权号、复仇号、决心号、反击号、雷米利斯号、印度女皇号、皇家橡树号、胡德号。
设计排水量为14150吨,实际排水量从14050吨("印度女皇"号)到14420吨("雷米利斯"号),满载排水量15220吨("胡德"号15590吨)。
主尺度水线长115.8米,全长125米,舰宽22.9米;平均吃水8.4米,最大吃水8.84-9.1米。
编制舰员670-712人。"胡德"号为690人,1903年作为旗舰的"印度女皇"号为692人,1906年作为炮术训练舰的"复仇"号为466人。
武器装备:
4门343毫米MkⅡBL型主炮(67吨,后膛装填);
10门MkⅣ型152.4毫米速射炮;
12-16门57毫米和47毫米速射炮;
7具406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包括2具水下舷侧发射管;
4具水上舷侧发射管和1具水上舰尾发射管;
完工之初1891年6月30日的弹药基数标准:每门343毫米主炮备弹80发(20发穿甲弹,12发"帕利塞"穿甲弹,38发常规弹,10发高爆霰弹),每门152.4毫米速射炮备弹200发(10发穿甲弹,38发"帕利塞"穿甲弹,128发常规弹,24发高爆霰弹)。
2. 英国本土舰队简介
英国本土舰队,作为英国海军的核心战役编队,自1933年从英国大西洋舰队重组而来,其主要基地设在斯卡珀湾和波特兰。舰队并没有固定的作战区域,通常会派出独立的分遣舰队执行任务,同时设有专门的司令部以保卫北海南部、英吉利海峡以及大西洋航道的西海岸安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本土舰队的阵容强大,包括7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巡洋舰和15艘巡洋舰等。
大战初始,本土舰队即积极投入,对德国实施深远封锁,并实施了护航制度,组建了8个搜索舰队(F、G、H、I、K、L、X、Y)在大西洋展开对德舰的搜寻。然而,1939年10月,斯卡珀湾遭受德国潜艇的袭击。12月,舰队参与了拉普拉塔河口外海战。1940年,本土舰队参与了挪威战役、法兰西之战,还进行了北海峡护航战和托伊拉达海战,击沉了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随着战局的发展,1941年2月,本土舰队袭击了意大利海岸。同年5月,他们在大西洋继续拦截敌舰,尤其是对抗德国潜艇。1943年7月至9月,本土舰队支援了西西里岛和萨勒诺的登陆战役。12月,他们参与了北角海战。紧接着,1944年,本土舰队参与了历史性的霸王行动。随着欧洲战场的胜利,舰队开始抽调力量,支援太平洋对日作战,直至德国海军失去战斗力。
3. 英国是通过哪场战役,打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的
鄙人认为英国是通过英吉利海峡的大海战,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主力,从而成为海上霸主。而具体情况大致如下:
1、殖民时代,两强对撞
航海时代的到来,在客观上连通了世界,同时也让西班牙、英国等国家的变得富裕,其王室更是逐渐从“蛮夷小邦之主”变成“泱泱帝国之王”。
3、火筏入港,舰队北遁、
7月28日,笨重迟缓,火炮质、量,舰队战术等方面,都不济事的西班牙舰队,不得不在多福尔海峡休整。午夜,英军火筏入港,于是西班牙舰队九死一生。剩余舰队只有借着风力 北遁而去。最后还被大西洋极端天气折腾,才勉强得生。至此西班牙海上力量元气大伤,英国开始变身海上霸主。
4. 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舰队到中国的航线是如何走的
大西洋,那时候英国早就击溃了荷兰,西班牙等海军强国,他们开辟的东方航线也牢牢的控制在英国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