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人为什么要吵架

英国人为什么要吵架

发布时间:2025-04-09 06:17:51

❶ 国际吵架日是哪天

国际吵架日是8月30日。8月30日英国人愉快的假期已经结束,人们常常被后假日忧郁情绪所笼罩。下一个长假是圣诞节,还得经历漫长的等待。而且,休假通常开销不菲,很多英国人在假期结束后都是囊中羞涩。这几个不利因素综合起来,让8月30日这一天成为英国夫妇脾气最大的一天。情感专家指出,假期过后情绪低落、家庭矛盾、经济压力和天气阴沉缺少阳光等都是造成吵架的原因。

❷ 人为什么会吵架

分类: 烦恼
解析:

人为什么会吵架呢?

古往今来,横跨东西,吵架都有一个共同点:必须得有两方,而且互相不认同对方的观点,所以才能有吵架的基础。要是异口同声还吵个什么劲啊。不同的观点只是基础,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不可能与另外一个人有完全的观点,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可是为什么吵架只在特定的双方之间发生而不是在任何个体之间发生呢?

不管怎么样,人总是以为自己在追寻真理。不管是奥姆教啊还是啤酒党,人总是以为自己正走在真理的路上,即便是错处也会有改正的机会。这样的心态,让我们总是处在正确的位置或趋于正确的曲线上。人权在于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模式的权利。而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模式是正确的才会去选择。不管他的出发点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总之每个人都以为是这样的。难道你愿意承认你每天所做的事都是不应该或者错误的吗?

以前有人说中国人好为人师,喜欢享受教育别人给自己带来尊严的快乐。其实什么美国人英国人也不是什么好鸟,也一样喜欢这一套。显示和炫耀自己生存意义的方法莫过于教导别人如何去生存,让自己的同类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生存的真谛,他不如自己,自己的优越感便油然而生了。功名利禄基本上都可以带来满足感,都可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都能让一个人满足于最原始的自恋。常常有人不满足于自己追寻真理的轨迹,需要别人的认同甚至追随。当两个拥有不同观点而同样有这种需求的人碰撞到一起时,吵架往往是上上之选出。(阶级斗争就不讲啦,完全是以消灭肉体为需求的。)

当人去宣扬自己观点的时候,就是企图谋取炫耀来满足自恋的过程。如果你不听,那就说服你,让你归到满足我需要的 *** 中来;如果说了你还不听,那就只好对你弃之不用,不再努力从你这里获得满足,另找他人;如果说了不听你还要顶嘴,此时不吵更待何时?我的自恋岂能容你来破坏?吵架发生的概率取决于宣扬者对自恋的依赖程度,如果依赖程度高容不得他人有半点异议,那一触即发;如果依赖程度低,不想再强求你这个崇拜者,那吵架的概率就比较低。

吵架的过程双方总是用尽各种策略来夺回自己的自恋。比如说辩论,无非是以下几句,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类型;我知道的比你多,你不服你说多过我啊,没我多你就输了我的自恋找回来了。或者强词夺理,口惹悬河,伶牙俐齿,打得你无力招架,这是另外一个类型:斗快,我讲我讲我讲讲讲,把我的全讲了让你一句讲不出来,你讲不出来气势上就是输。

吵架的最后结果大多是人身攻击,因为只有心服口服才是最大的满足。谁也不服谁,要是你不让我满足我也不让你满足,两个人拧一根绳越拧力越大。看看谁也拧不过谁,干脆从其它方面谋求终极目标:反正我要满足多过你就行,那我就证明你自身根本就不如我。最明显的就是互相问候对方的十八代以上的祖先,市井小儿人人会用,这叫基因斗法;然后再互相揭开对方的痔疮啊癞疤什么的,阿Q就这样被人欺负,这叫澡堂斗法;或者互相揭穿对方以前干过的好事,卧龙在江东也用这招,这叫反刍斗法;无视各种其它生物的权利,用来互相比喻对方,这就更常见了,这叫畜牲总动员;最后一招基本上都是裸奔,竖子不足与谋也,明明是说不过人家只好光着 *** 开溜,还非得给自己找件华丽的外衣,看来至圣先师也不咋的。

吵完了谁也没胜,谁都郁闷,明明想去满足一下,这下倒好,一肚子气回来了。怎么才能让自己满足起来呢?那就设计啊就想啊,一种是想如何再去斗,直到他斗败为止。可是你想啊他也没安什么肯败之心,你这不是让郁闷重演吗?另一种呢就是拿其它的娱乐来发泄发泄,把这次的未满足的边际效用抵消掉,总之要把满足感找回来。可是刚吵完那一会怎么着也是胸腔充血,大脑发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啊可不要与不会认输的人吵架。

❸ 英、美、法、德、加、意、澳大利亚、新加坡各国的风俗习惯

英国的禁忌与习俗

美国的禁忌

不能加塞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盥洗室与去“100号”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便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舞会上怎样不失礼
按照习惯,主人请人参加舞会,有时也设晚宴;有时光请跳舞而不设晚宴;而有的则请参加舞会的客人中少数人吃晚饭,饭后跳舞;其他人只能参加舞会而不能吃饭。所以,被邀请的人一定要看清请柬上的字样,以免使主人难堪。舞会上,主人备有夜宵,也可能只备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参加舞会的客人服装要整齐,跳舞时男宾要轮流请女宾,其中有一次必须与女主人跳舞。男子与男子、女子与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话的。遇到重大喜庆节日,一个人如同时接到两份请柬,那么可参加一个舞会,提前退场后再赶另一个舞会,因为按习惯参加舞会的人可随来随走,不算失礼。

女士优先与绅士风度
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在通常情况下,英国人总是把女子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如男女一起进房间,男的要替女士开门。进房间或进餐馆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须在女士的前头去选餐桌、开车门或做其他效劳。在街上行走,或过马路时,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来车方向的一侧。如果一个男子和两个女士一起走,他应当走在两者当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两者同坐一辆车来接客人去吃饭,客人应该挤在汽车的前座,让后座空着,因为司机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会上,主人把客人领进客厅时,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进客厅时,厅中的大多数男子都要站起来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儿在,她要把客人给女儿作介绍。通常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除非他年长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惯例是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不管进入客厅的是男士还是女士,在客厅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为礼。宴会开始,男士们为女士们拉开椅子,帮女士入座。
有些英国人慨叹,在对待女士的礼遇方面,如今世风已不如以前。据说是因为妇女在选举、就业、 工资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她们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种照顾了。看来,对女士的礼貌是出于男士觉得女士需要保护。

做客和餐桌上的礼节
如果你被邀请到别人家做客,就要考虎这样几个情况。比如,该在什么时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谈正经事,只是个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备,她还没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会使她感到非常尴尬。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么时候应该离开呢?这没什么规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只是邀请你共进晚餐和聊天,那么你最好在10点至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如果你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买束花送给女主人,这会使她非常高兴。另外,离开后的第二天要发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随附一件小礼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鲜花等。
英国的饭菜简单,但是吃饭的规矩复杂。最主要的是坐直,学别人的样,吃饭的时候不准高高兴兴地问别人,并和别人不停地交谈。每个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汤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盘上。汤匙应放在汤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汤时最好不弄出响声,并用匙的一侧从里往外舀,不能用匙头,更不能端着汤盆把盆底剩的汤全喝光。不论吃什么东西,都尽量别弄出声响,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懂规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后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没有吃饱,可向女主人夸赞她做的美味并再要点鸡、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会多加一份菜给他,但从不再多加。不能在别人面前打饱嗝。端上咖啡时要就着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盘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烟。吃完饭,客人要将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后站起来。男士们要帮女士们挪开椅子。如果主人还要留客人再吃一顿饭,餐巾可按原来的折痕折好。餐后,客人要坐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向主人道别。

1.过谦并非美德
美国人把过谦视为虚伪的代名词,如果一个自谦说英语讲得不好,接着又说出一口流畅英语,美国人会认为他是个口是心非,装腔作势的人。所以,同美国人交往,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不必过于谦虚客气,否则反而事与愿违。
2.同陌生人打招呼
我们在路上,电梯内或走廊里,常常与迎面走来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这时美国人习惯是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视线移开,或把脸扭向一边,佯装不见。只有对不顺眼或不屑一顾的人才这样做。美国人清晨漫步街道时,若碰到擦身而过的人,会习惯说一句“早上好”。当然,在行人众多的街道上,不必对所有擦身而过的人都以目光致意或打招呼。
3.别忘了问候孩子
到美国人家中做客,他们的孩子一定出来见客,打个招呼。这时,千万不要只顾大人而冷落小孩子。那样势必使他们的父母不愉快。跟小孩子打招呼,可以握握手或亲亲他,如果小孩子亲了你的脸,你也一定要亲亲他的脸。
4.莫在别人面前脱鞋
在美国,若是在别人面前脱鞋或者赤脚,会被视为不知礼节的野蛮人!男性若脱下鞋子,就会被当作丛林中的土人一样受到蔑视。鞋带松了,也应走到没人的地方系好

国人的习俗与禁忌
◇字体:〔大 中 小〕 YNET.com ( 12/09 14:47 )

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般以握手为礼,少女和妇女也常施屈膝礼。在男女之间,女士之间见面时,他们还常以亲面颊或贴面来代替相互间的握手。法国人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两个男人见面,-般要当众在对方的面颊上分别亲-下。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施吻手礼时,注意嘴不要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国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后敬男,哪怕女宾的地位比里宾低也是如此。走路、进屋、入座,都要让妇女先行。拜访告别时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谢,介绍两人相见时,-般职务相等时先介绍女士。按年龄先介绍年长的,按职位先介绍职位高的。若介绍客人有好几位,-船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顺序依次介绍。有时介绍者一时想不起被介绍者的名字,被介绍音应主动自我介绍。到法国人家里作客时别忘了带鲜花。
送花时要注意,送花的支数不能是双数,男人不能送红玫瑰给已婚女子。在送花的种类上应注意:在当地送菊花是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法国人把每一种花都赋予了一定的含义,所以选送花时要格外小心:玫魂花表示爱情,秋海棠表示忧虑,兰花表示虔诚,郁金香表示爱慕之情,报春花表示初恋,水仙花表示冷酷无情,金盏花表示悲伤,雏菊花表示我只想见到你,百合花表示尊敬,大丽花表示感激,金合欢表示信赖,紫丁香表示我的心是属于你,白丁香表示我们相爱吧,倒挂金种表示心里的热忱,龙头花表示自信,石竹表示幻想,牡丹表示害羞,白茶花表示你轻视我的爱情,红茶花表示我觉得你最美丽。此外,法国人视鲜艳色彩为高贵,很受欢迎,视马为勇敢的象征,认为蓝色是“宁静”和“忠诚”的色彩,粉红色是积极向上的色彩。但法国人忌讳核桃,厌恶墨绿色,忌用黑桃图案,商标上忌用菊花。法国人还视孔雀为恶鸟,并忌讳仙鹤(认为它是蠢汉与淫妇的象征)、乌龟,认为杜鹃花、纸花不吉利。

法国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其次才是新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认为“13”这个数字以及“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甚至能由此引发什么祸事。如果你对老年妇女称呼“老太太”,她们是很不高兴的。法国人还忌讳男人向女人送香水,因为这有过分亲热和图谋不轨之嫌。他们还不愿意别人打听他们的政治倾向、工资待遇以及个人的私事。如果初次见面就送礼,法国人会认为你不善交际,甚至认为粗俗。

法国女宾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一般不欢迎服务员为她们送香巾。法国人在同客人谈话时,总喜欢相互站得近一点,他们认为这样显得更为亲近。他们偏爱公鸡,认为它既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司晨报晓的功能,因而它可以用作“光明”的象征,并奉为国鸟。他们还非常喜爱鸢尾花,认为它是自己民族的骄傲,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的标志,并敬为国花。

法国人在交谈时习惯于用手势来表达或强调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如,我们用姆指和

法国人在交谈时习惯于用手势来表达或强调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如,我们用姆指和食指分开表示“八”,他们则表示“二”;表示“是我”这个概念时,我们指鼻子,他们指胸膛。他们还把姆指朝下表示“坏”和差的意思。

法国人一年到头似乎离不开酒,但贪杯而不过量。一日三餐,除早餐外,顿顿离不开酒。他们习惯于饭前用开胃酒疏通肠胃,饭后借科涅克(白兰地)之类的烈性酒以消食,佐餐时,吃肉类配红葡萄酒,吃鱼虾等海味时配白葡萄酒;玫瑰红葡萄酒系通用型,既可用于吃鱼,也可用于下肉。女士都爱用玫瑰红,以显示自己的口味清淡,不嗜烈物。法国人不仅看菜下酒,什么酒用什么杯子,也很有讲究,法国人讲究虽多,但喝的并不多。三五人一桌的聚会,一瓶10度上下的葡萄酒通常就行。

德国人民生活水平颇高,带薪假期长,公民出国旅游十分普遍。该国的旅游业也很发达,有不少吸引游客的文物古迹和游乐设施。

1.德国人的宗教信仰

大约一半德国人信奉基督教,另有约46%的人信奉天主教。

2.德国的节庆

除传统的宗教节日外,德国的节庆主要有:

(1)啤酒节

德国人嗜喝啤酒,所以每年9月的最后一周到10月的第一周有持续半个月的、举世闻名的慕尼黑啤酒节,节日期间所喝的啤酒可汇集成河。

(2)狂欢节

德国科隆的狂欢节从每年11月11日11时11分开始,要连续数十天,到来年复活节前40天才算过完。

(3)妇女节

过完复活节第一周里的星期四是妇女节,妇女们这一天可以坐上市长的椅子,还可以拿着剪刀在大街上公然剪下男子的领带。

3.德国人的饮食习惯

德国人口味喜清淡、甜酸。早餐比较简单,一般只吃面包,喝咖啡。午餐是他们的主餐,主食一般是面包、蛋糕,也吃面条和米饭;副食喜欢吃瘦猪肉、牛肉、鸡蛋、薯仔、鸡鸭、野味,晚餐一般吃冷餐,吃时喜欢关掉电灯,只点几支蜡烛,在幽淡的光线下边谈心边吃喝。德国人不大喜欢吃鱼虾等海味,也不爱吃油腻、过辣的菜肴,他们爱吃各种水果及甜点心。

德国人以喝啤酒为主,也爱喝葡萄酒。此外,德国人在外聚在一起吃饭,在不讲明的情况下,要各自掏钱(AA制)。

4.礼貌礼节

德国人好清洁,纪律性强,在礼节上讲究形式,约会讲准时。在宴会上,男子一般要坐在妇女和职位高的人的左侧。女士离开和返回饭桌时,男子要站起来以示礼貌。请德国人进餐时,事前必须安排好。他们不喜欢别人直呼其名,而要称头衔。接电话要首先告诉对方你的姓名。与他们交谈,可谈有关德国的事及个人业余爱好和体育,如足球之类的运动,不要谈打蓝球、垒球和美国式的橄榄球运动。

5.德国人的禁忌

除宗教禁忌外,德国人对颜色禁忌较多,忌讳茶色、黑色、红色、深蓝色等;在服饰和其它商品的包装上禁用纳粹或类似的符号;他们还忌吃核桃,忌送玫瑰花。

十一、意大利

意大利的首都罗马有三多:教堂多、喷泉多和雕塑多,其他几个闻名于世的古城也有许多吸引人的古建筑和现代艺术品、游览设施,所以意大利是一个有诱惑力的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意大利人前来我国旅游。

1.意大利人的宗教信仰

绝大多数意大利人信奉天主教。天主教在意大利有着很大的传统影响,首都罗马城内的梵帝冈则是世界罗马天主教的中心。

2.意大利的节庆

意大利人过基督教三节的盛况为世人瞩目。意大利的蛇节最具特色,无疑会使害怕蛇的人望而生畏,因为这一天人们手中拿着蛇,街上爬着蛇。每年2月中旬进行的意大利狂欢节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比德国狂欢节的时间短,和巴西的狂欢节过法也不相同。此外还有罗马建城节(4月21日),情人节(2月14日)等。意大利人过除夕夜除放鞭炮外,还要摔瓶子、花盆等,热闹非凡。

3.意大利人的饮食习惯

意大利菜肴具有味浓、原汁原味的特点。意大利人喜欢吃米饭和面食,面食的种类繁多,不仅可以当主食,而且可以当菜肴。意大利三面频海,海鲜丰富,因此,意大利人也喜食海鲜,他们喜欢吃生的牡蛎及蜗牛。

意大利人对我国的粤菜、川菜比较喜欢,但川菜要无辣或微辣。餐后,意大利人喜欢吃水果,如苹果,也有人喜欢喝酸牛奶。

酒是意大利人离不开的饮料,特别是葡萄酒,不论男女,几乎餐餐都饮。吃一顿饭,菜只要两三道,但酒却要喝上一两个小时,连喝咖啡也要加一些酒。过节时,更要开杯痛饮。

4.意大利人的礼貌礼节

意大利人亲友间经常互相跳舞联欢,待人接物也颇多艺术情调。见面礼是握手或用手示意。意大利大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有头衔。有些意大利人不太注意约会的准时。与意大利人的谈话内容可以是家庭、工作、新闻及足球,但不要与他们谈论美国的橄榄球和政治。

5.意大利人的禁忌

意大利人忌菊花,因为菊花是他们祭坟扫墓时才用的花。

加拿大

(1 )社交礼仪

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加拿大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

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有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将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与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情况,然后在有所区别的加以对待。

(2 )服饰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着装以欧式为主。上班的时间,他们一般要穿西服、套群。参加社交活动时往往要穿礼服或时装。在休闲场合则讲究自由穿着,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即可。

(3 )餐饮礼仪

加拿大人对法式菜肴比较偏爱,并以面包、牛肉、鸡肉、薯仔、西红柿等物为日常之食。从总体上讲他们以肉食为主,特别爱吃奶酪和黄油。加拿大人重视晚餐。他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的习惯。受到这种邀请应当理解为是主人主动显示友好之意。

(4 )习俗禁忌

国花:枫叶
国树:枫树
忌讳:白色百合花不可作为礼物送人

来源:新华网

澳大利亚的习俗礼仪

澳大利亚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简称澳大利亚。它位于南半球,介于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国名来源于拉丁文australis,意即“南方的”。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牧羊之国”、“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岛大陆”、“南方大陆”、“古老土地上的年轻国家”、“淘金圣地”等别称。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万,白种人约占99%。居民中信奉基督教(新教)者占总人口的55%、罗马天主教占27%。澳大利亚为英联邦成员国,英国女王为澳大利亚国家元首。1788年英国在悉尼开始建立殖民地据点,作为英国罪犯流放地。至19世纪末,英国先后在澳大利亚建立了6个殖民地。1901年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

澳大利亚人时间观念很强,会见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他们待人接物都很随便。如果你应邀到澳大利亚人家做客,可以给主人带瓶葡萄酒。最好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

在悉尼和墨尔本宜随时宜穿西装。在布里斯班,当地商人惯穿衬衫、打领带、穿短裤。不过,初次见面时,仍不妨穿西装。拜访商界或政府办公室,须预先约会。很多生意是在酒吧中做成的。如果你提议喝一杯,通常由你付账,不可各自付账,除非事先说好。

澳大利亚人在饮食上习惯以吃英式西菜为主,其口味喜清淡,忌食辣味菜肴,有的人还不吃酸味的食品,他们的菜肴一般以烤、焖、烩的烹饪方法居多。他们在就餐时,大都喜爱将各种调味品放在餐桌上,任其自由选用调味,而且调味品要多。澳大利亚的食品素以丰盛和量大而着称,尤其对动物蛋白的需要量。他们通常爱喝牛奶、喜食牛羊肉、精猪肉、鸡、鸭、鱼、鸡蛋、乳制品及新鲜蔬菜。他们爱喝咖啡,吃水果。

澳大利亚人有个绝对无法通融的习惯:那就是每周日上午,一定到教堂(教堂数以千计)听道。澳大利亚人自古至今,一直严守“周日做礼拜”的习惯。一般欧美人士, 周日一清早就去打高尔夫球,有时候,还利用打球的时候,大谈生意。亿万元的合约,往往在场上就“一言为定”了。可是你想在澳洲人身上来这一招,保证不管用。因此,要避免在周日上午约他们出来打球。

澳大利亚颇具独特的风情习俗。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冬夏正好与位于北半球的我国颠倒。隆冬季节从北京去澳大利亚悉尼,那里却正是阳光灼人的盛夏。若到西澳还会遇到摄氏40-50度的酷暑。澳大利亚人房屋建筑的朝向也和我国相反,我国俗话说:“有钱不住朝北房”,但这句语在澳大利亚不适用。在澳大利亚,只有朝北的房屋,才冬暖夏凉。

商务活动最好于3-11月去访。12月至次2月为休假期。圣诞节及复活节前后一周不宜去访。

澳洲人沉着者居多,且都不喜欢生活环境搅乱。但是,因居民是不同国籍的后裔,而有微妙的差异。比如,和英国后裔商人进餐,而在餐中提起生意时,他们是不会理你的。相反,美国后裔商人,就可以边吃边谈生意,而且,还会谈得很起劲。此外,遇有商谈时,对方出来接谈的人,一定都是有决定权的人。因此,我方也应该派出同样的、具有决定权的人。否则他们会不高兴,甚至不理你。这是因为他们很重视办事效率,不愿把时间浪费在不能决策的空谈上。同样,在商务谈判时,不喜欢先打开高价,再慢慢减价,尽力避免在讨价还价上浪费时间,与澳厂商谈生意时,对方在价格上往往不太计较,但对产品质量要求相当严格,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对方将不客气的提出索赔。

澳大利亚的商务活动大多在小酒店进行。要仔细记住那一顿饭由谁付钱,付钱过于积极或忘记付钱,都是不好的。澳大利亚员工下班时间一到,就会即刻离开办公室。经理阶层的人对工作很热心,待人不拘泥。不过,不要以为一起喝过酒,生意就好做了。

在澳大利亚,人们相见时喜欢热情握手,彼此以名相称。澳大利亚人喜欢和陌生人交谈,特别是在酒吧,总会有人过来主动和你聊天。互相介绍后或在一起喝杯酒后,陌生人就成了朋友。

新加坡习俗禁忌

■握手寒暄
由于长期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人们见面和分手时都要握手。首次不要贸然登门拜访主人,应预先约好时间。在介绍时,通常应称呼人家“某先生”、“某太太”、“某小姐”,这适用于新加坡所有的民族。如果你参加社交聚会,人们将把你介绍给每个人,但介绍得很快,当从他们面前走过时,不用和他们握手。

■吸烟须知

在新加坡,人们是很不赞成吸烟。在电梯里、公共交通工具上、影院内,特别是政府办公大楼内,法律规定严禁吸烟,违者罚款。要吸烟最好征得对方同意。

■衣着服饰

新加坡的气候受海洋和纬度的影响,气温高,湿度大,因此夏季穿轻质料子的服装最为适宜。工作时人们普遍穿便服,下班后可穿T恤衫和细斜纹布裤,仅在正式的宴会上才必须穿西装,系领带,女士们则要穿晚礼服,也令主人家觉得受到尊重。

■招待应酬

招待的方式通常是请吃晚饭或午餐。当地人一般不会邀请初次见面的客人吃饭,然而主人对来访者有所了解后,便可举行正式宴会,并在席间洽谈业务。同样,来访者也不应急于请客,经常不断的会见将使双方更为接近,到那时互相宴请也为时不晚。与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

■馈赠送礼

无论去什么地方,没有必要携带礼物,在新加坡商人之间没有赠送礼物的习惯。有时新加坡主人会邀请外国人到自己家里吃饭,客人如能带一份礼物(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鲜花),女主人将会很高兴。新加坡人认为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礼品的做法是不礼貌的,因此,当你告辞时见到礼物仍原封不动地搁在一边,千万别见怪。

■交谈忌讳

在社交性的谈话中,切忌议论政治得失、种族摩擦、宗教是非和配偶情况等,但可交流旅行方面的经验,也可谈论所到过的国家的各种见闻。好的交谈话题是当地的风味食品、餐馆、受欢迎的旅游地区和主人一方的商业成就。

在新加坡,公开表露幽默感的人是很少的,而且不是所有的笑料都能为人们所欣赏,因此在不太了解别人之前,最好少开玩笑。

新加坡严忌说“恭喜发财”,他们将“财”理解为“不义之财”或“为富不仁”,说“恭喜发财”被认为是对别人的侮辱和嘲骂。

■举止禁忌

俄罗斯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俄国是个多神教的国家,988年罗斯受洗,基督教取代多神教,而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东正教在俄罗斯则是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宗教,俄罗斯人主要信奉东正教。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东正教徒一亿五千万人,仅前苏联就有八千多万人,占前苏联人口的30%以上。因此,在多神教,东正教及古罗斯人的神话传说的共同影响下,在俄罗斯民间流传着各种征兆和俗信,这些都具体反映在俄罗斯人的言语、行为和习惯方面。
隔着门槛不握手
当我们去俄罗斯人家里做客时,主人一开房门,我们会很自然地伸出手去握手以示问好,而俄罗斯人站在门口从来不向客人伸手,而是要等客人进门后才握手。一些上了年纪的主人会解释说:"隔着门槛不握手,这是我们的规矩。"古时,斯拉夫人把夭折的孩子、亡故的长辈埋在自家门槛下,认为死者的灵魂会保佑全家平安无事。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门槛是极为重要的地方,所以不能站在门槛上,不能坐在门槛上,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门槛。由此而产生了新郎在婚礼迎接新娘时必须把新娘抱进家门的习俗,假如新娘自己跨过婆家的门槛,会惹得祖宗的灵魂发怒的。迷信虽然已成过去,但这一习俗在许多地方保留了下来。
在俄罗斯,关于"门槛"有很多不祥的说法:在自己的家门口绊了一脚,家里准遭不幸、出门时绊了一脚,办事不会顺利、不能隔着门槛送东西否则会不幸临头、隔着门槛问好,是不祥之兆:要么会和人吵架,要么孩子将是哑巴、必须迈右脚跨门槛,假如迈左脚过门槛,则办事不顺等等。
呸,呸,呸,消灾驱邪求吉利
在与俄罗斯人交往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夸对方"气色不错"或者"诸事如意"等,对方会发出二三声 (呸,呸!)。假如我们不了解这其中缘由,会流露出疑惑的神情。在俄罗斯按旧时的说法,眼睛集中了一个人的力量,因此歹毒的人只要看人一眼,就能毁坏他的生活。换句话,用毒眼看人,就会使其遭遇不幸,在俄语中有 (毒眼)这个说法。古时的人担心被这种眼睛看过之后会遭不幸,就吐三次唾沫以达到驱邪的目的。后来,意思引伸到姻听到夸奖、赞美等好话而担心引起不吉利的后果,人们担心魔鬼听到这些好话以后,会伤害人。比如,古时候,俄罗斯人常常给孩子起一些难听的名字,如: (麻子), (斜眼)等,认为魔鬼是不会对有这些名字的孩子感兴趣的,从而可以使他们免遭不幸。
见人打喷嚏,要祝身体好
与俄罗斯人交往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突然有人打了一个喷嚏,这时俄罗斯朋友肯定会说一句祝你(您)身体好!,这已经成了一条人人遵循的惯例了。这是因为,古时的罗斯人认为喷嚏有特别的魔力,民间中有许多关于打喷嚏的预兆如: (星期一、空着肚子打喷嚏"有人送礼来;星期二打喷嚏"有外人来;星期三打喷嚏。有消息到;星期四打喷嚏,有人夸;星期五打喷嚏:有约会;星期六打喷嚏,心想事成;星期日打喷嚏"有客人上门。的传说有关:上帝造了人,往人的脸上吹了口气。于是人就有了生命。由此就有了一个说法:吸气时,气给人生命,出气时。气就会跑出去。人就有大病临头(俄语成语表示"死,咽气").而人在打喷嚏时,先吸气,后喷气,通常是张大嘴巴,魔鬼

❹ “先欧后亚”战略,为什么更符合英国需要

1940年底,大不连颠空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英国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这让丘吉尔多少松了一口气,但德国对英伦三岛的海上封锁,依然让抗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此时的英国,更需要美国的支持,双方迫切在战略上统一认识、步调一致。

第二年的新年伊始,美、英第一次举行参谋长联合会议。双方对欧洲作为主战场,击败德国和意大利后,再对付日本不存在异议,但是否确定保证英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成为争论的焦点。说白了,英国人不愿放弃其新加坡、香港等殖民地。



罗斯福终于以不懈的努力和智慧,避开了孤立主义的阻拦,更是绕开了《中立法案》的限制,不仅彻底改变了之前美国保持“中立”的态度,而且以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将美国拉入战争,他已经看到,这场战争过后,美国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没有《租借法案》,英国还能坚持到最后吗?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❺ 英国和法国有何不同

社会认知方面的不同

从地理位置上看,法国和英国是邻居。他们俩之间只隔着一条海峡。按道理来讲这两个社会在形态上非常相似,但本质上却截然不同。

因为英国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的大规模战争破坏,所以英国人仍然沉浸在过去战争胜利中的骄傲和光荣中。

反而,法国人在一战结束后就被打得很惨,在这方面比英国清醒一点。只有少数的法国民族主义者才会总谈论几百年前的胜利和谈论法国的伟大。

当法国人在美国人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时,英国经常对美国提出的要求说“是”。在欧洲大家庭中,法国人和德国人是表亲,甚至是兄弟姐妹。

法国和英国却经常吵架,互相看不惯,但又不打架。不过当踢球的时候就互相死磕到底!

❻ 英国家庭年均吵架260次,英国人为什么那么爱吵架

我个人感觉英国人夫妻双方都特别的强势谁也不服谁,所以才会每年有260多次的吵架,在一些视频和一些电视节目中可以了解到英国人的男女也是平等的,他们都是特别强势的,在自己的生活方面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的时候不会忍让,觉得如果向对方低头就是承认自己是弱势的,所以在一些很小的生活琐事上面就会发生争吵。

现在的社会是人人平等,所以在干家务活上面,夫妻两方应该平等的做这些事情,才能在日常的交流或者是这些事物上避免吵架,尤其是男性同胞们应该在生活方面多让着自己的媳妇,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家庭和睦。

❼ 你知道英国的国骂是什么吗

我们中国人总讲究以和为贵。凡事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最好了。

但是,出门在外,总有那么一些不顺心的时候。种种狗血的人和事让你闹心加吐血。

假如这种时刻发生在海外,那就更揪心了,很多人一生气,英文都几乎不会说了,更别谈和人吵架对骂,以表自己mmp的心情。

而大部分人骂人的词汇估计也还停留在fxxx和sxxx上。之前朕遇见过一个中国女孩和歪果仁吵架,短短几分钟连说了七八个fxxx you ?

要朕说,连着讲这么多累不累..能动手的就别浪费口舌了。

而且还有宝宝,被英国人骂了都还没听懂,傻兮兮地看着别人笑..

朕觉得,外国人多觉得中国人脾气好,很有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听懂他们在说什么...

朕今天就来教你分辨一下,英国人在说什么时,可是在骂你呀!被骂了后,我们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

英国人脏话种类丰富,比如blimey妈呀,sodding见鬼,bloddy他妈的,forgoodness sake我去?

那么,你知道英国人的国骂是哪几个吗?

Bloody(x他妈的)

如果去腐国,bloody hell也许是你会听到最多骂人的话了。

关于bloody是怎么开始在英语中广泛使用的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其用法是起源于十六十七世纪粗鲁的贵族青年,而这群青年当时被称为bloods。

他们通常总是喝得醉醺醺的,于是就有了bloodydrunk,是as drunk as a blood的简称。

也有人说bloody是德语词blutig(极端的)的直译。英国人在当时与低地国家交战时,把这个词语带入了英国,并且延续了同样的加强语气的用法。

bloody本来是一个日常常用的表示强调的用语,直到18世纪50年代,它才被逐渐视为骂人的话,开始变得低俗猥琐。原因是有人将其意思曲解为“基督的血”并且认为这是一个亵渎上帝的词。

在维多利亚时期,bloody被上流社会视为极其低俗的一种表达,因为主要是穷人们在使用这个词,于是他们又延伸出其他一批词语来替换使用这个词:

blimey,blasted,bleeding,blinking,blinding,blooming还有blessed。这些个词意思都一样,表强调,只是音近形似。

其实还有个小趣闻,本来这七个词想用来做七个小矮人的名字,不过被拒绝了。

bollocks

之前朕给你们科普过,ball在英语里是什么意思(指蛋蛋,也可用来指丁丁)。

bollocks是个用法特别多元的词,可以指一件事情出了问题:

I've run out of milk, bollocks

我的牛奶喝完了,见鬼

还可以用来表示某人在说谎:

- Hmm, we've run out of milk嗯...我们的牛奶喝完了呢?

- Bollocks, I can see you hiding it behind your back.放屁!我就看见你把它藏你身后了。

也可以表示某个事物令人惊讶:

Hmm, this milk is so tasty. It's the bollocks!

哇,这个牛奶真是美味,太赞了!

然后对某人bollocking,就是指责某人的意思:

I got a right bollocking from my mum for drinking the milk.

我妈把我骂了一顿因为我把牛奶喝完了。

但是如果要说好上加好的事情,也可以说 It's the dog'sbollocks(狗狗的丁丁)。

这个词没有明确的起源说法,但是普遍比较被接受的是,它强调事情“就像狗狗的丁丁一样【突出】”,意味着某些事物非常明显、脱颖而出。

你们英国人的喜好,朕真是不懂了...

pissed

pissed在英国和美国的用法不太一样。在美国,通常指某人生气了。而在英国,这个词的意思就多了去了。

To be pissed指的是喝醉

To be on the piss指的是出去嗨,去喝得酩酊大醉

跟别人讲piss off,意思是让某人滚蛋。

To be pissed off就和美国的用法一样了,表示某人让你很抓狂,很生气

To piss about是指愚蠢或者乱七八糟

To take the piss out of someone是指开某人的玩笑或者挑逗某人

sod

sod也是一个相当通用的脏话

比如sod off意思是叫人滚开: Will you just sod off?你能不能滚?

sodding可以用来加强语气,一般涌来表达负面影响:Has anyone seen my sodding glasses?

然后sod it是一种感到沮丧的感叹,而且经常涌来代替更脏更强烈的脏话。

以上四个就是英国人最喜欢骂的几个词了。在当你再听到这些词时,你就知道是哪个小王八羔子在骂你了。你也知道,说一些啥可以回击回去了。你甚至还可以用我们中国独一无二的中国口音爆回去。所以来吧,像英国人一样爆粗口吧!

想了解详细的出国留学咨询,不管是选择国家、学校、专业,还是有关于海外生活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后台给朕留言,或者直接扫码找我们的专业留学顾问小哥哥小姐姐们聊聊,完全免费哦?

阅读全文

与英国人为什么要吵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的家具有哪些 浏览:246
中国播音学是属于什么样的专业 浏览:579
5万越南币等于中国多少钱 浏览:867
印尼医疗和中国哪个好 浏览:638
印度白糖什么时间种植 浏览:797
越南春卷里的猪肉如何做 浏览:103
去印尼怎么打电话便宜 浏览:873
伊朗总理和总统哪个权力大 浏览:254
伊朗最高战略是什么 浏览:489
中国式离婚冷静期多久 浏览:35
唱中国的歌曲有哪些歌曲 浏览:633
意大利英语音标怎么写 浏览:796
意大利vs西班牙在哪个场地 浏览:336
怎么评价印尼这个国家 浏览:968
印尼市场适合卖什么 浏览:894
印尼椰蒂盘了是什么颜色 浏览:354
大连海中国房子怎么样 浏览:591
越南斗鸡体型多少钱一只 浏览:68
在意大利生活拍自媒体的有哪些人 浏览:819
印尼要用什么转换插头 浏览: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