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盖伦船介绍与比较
在西班牙殖民美洲的时代,原有的拿屋船和卡拉维尔船已无法满足运输需求。这时,盖伦船(Galleons)应运而生,它巧妙地融合了两类船的优点,因其独特的设计而声名远扬。盖伦船通常配备四根桅杆,前两根用于挂横帆,后两根挂三角帆,船体长度在46米至55米之间,排水量可达300到1000吨。船只结构复杂,有多层甲板,特别是大型盖伦船,尾甲板高达7层,排水量达到2000吨,吃水深度为8米,拥有出色的续航能力,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相比之下,地中海的三桅划桨帆船因其在大洋上的航行能力不足,在海战中显得力不从心。大西洋的老式"卡拉克"帆舰由于船首和船尾的高耸设计,易受风力影响,操纵性较差。而约翰·霍金斯爵士在伊丽莎白时代看到了这一点,他改进了盖伦船的设计,降低船首楼高度,并采用方形船艉,使新船型更为狭长,航速和逆风操纵性显着提升。正是这种设计优势,让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1588年与英国盖伦船型战舰的海战中败下阵来,象征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衰退和英国的崛起。
盖伦船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航行和火力上,还推动了战舰设计的发展。在17世纪的英荷战争中,低舷、横帆加装加农火炮的盖伦船成为了主力舰,它们排成线形阵列,利用两舷的火力优势,确立了"战列舰"这一概念。这种对航行效率和火力的重视,使得盖伦船成为了帆船时代的军舰设计标准,直至其时代的终结。
16世纪中叶,英国造船家开始发展轻型盖伦船,为了使之更适合与远距离炮战,改善操作性能,他们把首部上层建筑降低,移入船体之内,甚至置于首挂之内。此类船的标准长度50米,排水量500-600吨。这类新型盖伦船的快速性、操纵性明显优于西班牙"盖伦"船。由于它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创制,又称"女王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