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虽小体育强大:英国地域面积小,人口也不多,但是每届奥运会奖牌榜都是前几位,体育很强大,这是什么
英国人口并不少,2014年英国人口6400万,在全世界排名22位,属于人口大国。
英国是传统的体育强国,从第一届现代夏季运动会(1896)就有大不列颠的身影,并且英国向来有重视奥运奖牌榜的传统。
并没有所谓的英国全民运动,而中国举国体制的说法。现在奥运会运动员基本都是职业运动员,普通人想要达到奥运标准是很困难的。
英国肥胖率欧洲第一,美国肥胖率世界第一,然而他们都是奥运体育强国。
英国有许多传统优势项目,比如马术、皮划艇和自行车,这些项目不仅是对于中国运动员来说,对于中国国民也是不熟悉的。而奥运会中,中国并没有类似的“专属项目”。
英国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举办国,在上一届运动会中,英国更多的选手获得了奥运会参赛资格,而今其中大部分尚未退役,这些有经验的选手自然能在奥运会中有更出色的发挥。
2. 英国获得奥运会举办得益于什么因素
原本呼声不高的伦敦凭什么获得2012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呢,总结如下——
其一:占了对手太“强大”的便宜。
就拿角逐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例子来说,当时,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确信夺标大热门北京将获得胜利,据说还通过自己的私交为北京拉了不少选票。可是当他念出“获胜者是悉尼”的结果时,他的脸上出现了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那么,竞争2012年举办权的这一届,根据此前的舆论看,巴黎中头彩的呼声最高,它已成了众矢之的。所以根据以往的“意想不到的经验”,中头彩呼声最高的巴黎也是最危险的城市,其“强大”的优势也是他的“劣”势。果不其然,巴黎的出局让人惊叹历史惊人的相似!
其二:首相布莱尔的外交谋略。
媒体分析称,伦敦的胜利,得益于他们的韧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此外,也是布莱尔首相的个人胜利。正是他提前两天在新加坡施展外交攻势,以及在此次申奥过程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才帮助伦敦实现了一个近乎不可能的逆转。除了布莱尔,这次伦敦阵营中的另外一个赢家是足球明星贝克汉姆。这位足坛“万人迷”偕同明星妻子辣妹不远万里赶赴新加坡,为自己的家乡城市伦敦助威,他们魅力四射,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支持。
其三:吻合奥运理念的陈述报告,“将激情和希望”留给了未来一代。
伦敦的陈述报告严谨务实,提出的理念旗帜鲜明地强调体育对青少年的影响与价值,和强调体育的遗产应该往下传递,而这“投其所好”恰恰是与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运动核心理想相当吻合。另据英国申奥代表团的团长科尔在分析伦敦最后一轮击败巴黎的理由时,其关键因素是他们伦敦申奥代表团中很多人是运动员和孩子,在谈到这一和其他代表团有所不同的安排时,科尔不无得意的表示 “我们为什么没有象其他代表团那样把名额留给政客或者是商人呢?因为我们更看中体育在年轻一代身上所蕴涵的潜力!”
当然还可以总结出许多理由,比如伦敦与奥运会的历史渊源啦,以及投票过程的运气等等!但如何总结都行,关键是胜了才是硬道理,所有的总结也都成了申办成功的亮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