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840年为什么大清帝国的军队会败给区区4000人的英国军队
本质上说,中国败在制度上,一个已进暮年的封建帝国在制度上是大大落后于资本主义的新兴国家的。
国力方面说,英国在这一时期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其工业实力已经非中国可比。
从军事上说,从清朝开始中国的兵器技术发展近乎停止。英国则是船坚炮利。
智慧和勇气可以抵消装备的劣势,但前提是在科学许可的范围内。中国国防传统上是以西北为其防御重点的,英国从海上来,直接打击中国的软肋。
由此,中国败的自然。如果没有革命性变革,即使中国1840不败,以后也必败!
回答一下郁闷的华的话,明朝开始中国军事技术已经开始落后,以至后期需要从荷兰进口“红夷大炮”。像《武备志》之类的军事巨着,在明朝也不得重视。如果明朝想你说得那样万能,澳门怎么解释? 至于台湾的收复,我已经说过智慧和勇气可以抵消装备的劣势,但前提是在科学许可的范围内。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物是人非了!
如果简单的把中国在1840的失败,归结到国内民族矛盾上,那你又如何解释从林则徐到三元里群众的抵抗?
② 清朝与英国打仗怎么会输的一败糊涂呢
1,制度的落后:中国从明朝开始施行"禁海令",几百年来,一直闭关锁国,并以天朝上国自居.在西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的资本主义被极端顽固的封建主义遏制了.
再加上几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重农抑商,重文轻理,在清朝末年,中国在科学、教育等领域已经远远落后与西方的资产阶级列强.
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清朝统治者腐败软弱,大都害怕列强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少数仁人志士又不能真正掌权,如林则徐,光绪帝,在洋人的坚船利炮和鸦片面前,软弱的清政府只有一次次的妥协投降!
但是个人认为,清政府在当时的环境下,还是存在理论上的胜利可能的,横向看,我们的邻居日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日本在国门被列强打开后,实行了“明治维新”,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纵向看,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就是在装备武器及军队素质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胜利的。对于这一点,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就是最好的论据,如果当时清政府成功遏制了列强的瓜分,也许中国现在也是君主立宪制。
然而历史不能假设,当时中国统治者如果想抵抗,能否得到封建地主官僚的支持,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③ 为什么鸦片战争里,清军下血本调兵遣将,却还是一败再败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屈辱性的战争,入侵国是英国。在历史学的研究上,它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这次战争中,英国获得胜利,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当时中国的执政朝代是清朝,面对英国的大力入侵。清朝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大量的调兵遣将,但最终仍然节节败退。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清朝比较落后的管理制度。 第二, 清朝统治者迎敌态度不端。第三,清朝的各方面装备相对较为落后。
第三个原因。当时在清朝与英国作战,但是各个方面的装备比英国差的很多。而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科技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得英国的军队装备比清朝优越很多。当时英国军队拿着火枪火炮参战,而中国的清军依然在使用弓箭和一些简单的鸟枪,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再加上当时清朝都城设在北京,而鸦片战争发生在广州地区,一些信息传输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最重清朝节节败退。
④ 大清帝国为什么在1840年会败给区区4000人的英国军队
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统治阶级对英国缺乏起码的认识,道光帝甚至不知道英国是否和俄罗斯接壤,没能看到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具备的强大实力.思想保守仍然坚持骑射不可偏废,统治阶级腐败,软弱.
战术上对于海上进犯的英国舰队缺乏防范,除了林则徐和邓廷桢在广东福建做了防范外,甚至拱卫京畿的大沽口都年久失修且兵力不足.
⑤ 清朝为什么会败给英国
一。清朝末年的军队战斗力差众所周知,部队中流行抽毒品,带兵的军官不关心训练而只是玩乐
二。外国军队来的时候带的是火器,而中国还只是冷兵器,怎么能打的过,科技上要输很多。
三。中国政府惧怕抵抗会引起外国增兵,一直采取不打不退的态度,白白把路线让了出来,压抑了爱国将士的热情不许抵抗
好了别的不多说,来看双方在战役中的伤亡人数吧。
1841年,虎门战役开始,初场战斗中,清军阵亡282人,伤462人,沉船11艘。
备注:该战清军十分英勇,英军总共伤38人,无人员阵亡。
1841年 2月26日,英军对虎门发动总攻,8500名守军全线崩溃,英军损失轻微,虎门守将广东军区海军司令关天培阵亡。
1841年 5月,英军用一天时间攻下广州,仅阵亡9人,伤68人。
5月30 日,三元里民众与英军交战----也就是着名的三元里抗英了,该役英军有5人死亡。
8月,厦门战役,清军阵亡8名中高级军官,其中包括厦门警备司令江继云,士兵伤亡300余,英军战死1人,伤16人。
10月1 日,英军全面进攻定海,定海五千清军被击溃,定海警备司令葛云飞及前来援助的两名高级将领阵亡,三人皆是总兵衔,故史称定海三总兵。
该役英军战死2人。
10月 10日,镇海失守,两江总督裕谦自杀。
10月 13日,宁波警备司令余步云逃跑。
1842年 3月10日凌晨,经过四个月的充分准备,清军在前敌总指挥奕径的指挥下打响了反攻的第一枪,经过四小时的鏖战,反攻宣布失败。
5月,乍浦失守,英军阵亡9人。
6月 16,吴淞失守,江南水军司令陈化成阵亡,该战清军战死88人,英军死2人,伤55人。
7月 21,镇江战役,英军死42人,伤139人。
8月31 日,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看完之后你知道为什么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