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远征军为何会受到国内外的好评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牵涉英国、美国、中国、缅甸等多种关系,由于各自所处的战略地位不同,指挥复杂,协同困难。但是,中国官兵在异国土地上抗击日本侵略军,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不屈的民族斗志,受到国内外的好评。
B. 中国远征军外国港口遭炮击,是如何战胜西方强敌的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根据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和中国战区统帅蒋介石(史称波茨坦三巨头)共同制定发表的《波茨坦公告》精神,在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事务中,北纬19度线以北为中国受降的范围。当时中国国民党方面参加受降的部队编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方面军。其中,第一方面军下属的中国远征军负责在越南接受日本投降部队。
这时,一枚法舰上射来的炮弹正好击中了原日军存放弹药的一座仓库,立即引起了大爆炸。当时中国远征军装备的只是一些轻武器,在与法军大口径舰炮的交战中,明显处于被动的劣势。虽然仓库里堆积着日军上缴的大炮等重型武器,但中国远征军中还没有人会使用。正在远征军被动挨打的时候,战俘营里的日军坐不住了,他们十分清楚,如果不击退法军舰队,生命就难以保全。于是许多日军炮兵人员纷纷向中国远征军提出参战的请求。
迫于战况危急,中国远征军司令部最后决定同意日军人员助战,那些日军炮兵战俘立即与中国远征军一起从仓库中拉出一门又一门大口径火炮,迅速地在岸边开设炮兵阵地,以猛烈的炮火向法军还击,一阵排炮过后,一艘法国军舰中弹起火,法军突然受到岸上强大炮火的猛烈攻击,乱了阵角,纷纷夺路向远海逃去。又是一阵排炮,另一艘落在后面的法国军舰也被击中。仅仅几个回合,法国军舰就伤亡惨重,从此再也没有敢靠近海防港半步,在远离港口的海上漂泊几天后,便撤回国去了。
C. 中国远征军的目的是啥子
抗战时期日本占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而且控制沿海地区主要港口,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云南成为国际援华的主要地带,东南亚石油等战略物资丰富但主要属于英、法殖民地,中国政府担心日军占领东南亚断绝中国战略物资的途径再利用东南亚资源从云南往北方夹击中国形成包围,于是在1941年,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政府提出出兵进入东南亚,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军疯狂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信心,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做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1942年5月底,新38师尾随着溃不成军的英军散兵,以严整的军容地越过印缅边境,进入因帕尔盆地外缘的普拉村,成为到达印度的第一支中国军队。英国当局对待这支盟军的态度十分矛盾,既想把他们作为拱卫印度的有生力量,又担心他们的到来会对印度的独立运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英印军诸将的见解也并不统一。印缅边境的驻防军司令官艾尔文不赞成一支他国的败军进入自己防区,因为他目睹英军败逃入境的狼狈相,而脱胎于满清的中国草鞋军的名声更是一塌糊涂,担心这样一支军队溃散而入会给自己的辖区带来大堆麻烦,于是上报印度总督韦维尔,准备将中国的“败兵”全部缴械。
在新德里的亚历山大上将闻讯立即去见韦维尔,告诉他在两个月前英军之所以没有在缅甸全部溃灭,就是得益于这个中国师;刚退入因帕尔的英国第1军军长斯利姆则直接去见了艾尔文,首先劝告他不要恩将仇报危害救英军脱离危难的友军,然后再忠告他不要与这支友军发生冲突。司利姆的理由很简单:当地英军的战斗力根本不能与眼前这支中国军队抗衡。起初受到盟军的歧视中国远征军以实际行动得到对方尊重!虽说受他们的气来支援他们反而先狼狈而跑,但中国也是为了保卫领土主权才整编远征军,一旦日军占领东南亚,中国将要面临巨大的挑战!
第一次中国远征军由于被起初被英方拒绝进入东南亚导致失去作战先机,以惨重的代价救了行军因此进入印度整编,后来也得到盟军的装备提供在印度多次战役以少胜多,日军已占领云南多个地方,滇缅公路也时不时受日军控制,中军政府继续派兵支援反击在云南的日军,由于装备悬殊,在多次战役中国军队以6比1的代价收复被日军控制的地区,直到日本投降,派到太平洋战场的中国远征军40多万有一半牺牲,日军疯狂的进攻想要断绝中国通往东南亚的资源运输途径,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尽保家卫国的责任,他们是英雄!
D. 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是怎么回事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早期入缅主要是德械装备和国产杂牌(从各地抽调的还算精锐的部队),后期武器装备主要是美式装备(美军参与部队组建和训练,支援很多武器,但是重武器相对较少)。
大战役
1942年第一次远征 ▪ 同古战役 ▪ 仁安羌大捷 ▪ 缅北大撤退
先赢后输,主要是为了解救被困英军
1944年第二次远征 ▪ 滇西缅北战役 ▪ 腾冲战役 ▪ 松山战役 ▪ 龙陵战役
▪ 胡康河谷战役 ▪ 孟拱河谷战役 ▪ 密支那战役 ▪ 平满纳战役 ▪ 瓦鲁斑战役
为了消灭日本军队,开始主动进攻,少有失败,只是人员伤亡比较大。
E. 为什么远征军慷慨相助,英军却恩将仇报密谋将其缴械呢
1941年12月,为了协防缅甸并减轻日军对中国大西南地区的战略威胁,中英两国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在此协定的框架内中国军队将积极准备并尽快进入缅甸布防,协助英军作战,中英两国的军事同盟关系也是由此刻开始正式结成。
不过,由于英国政府始终奉行先欧后亚的政策,以及部分驻缅甸的英军将领过高的估计自身的实力,并且轻视中国远征军的力量,加之意识形态上的排斥,所以他们从骨子里就不希望有外国军队踏入自己的殖民地。在这一系列的前后矛盾下,中国远征军主力始终被困在边境线,无法及时投入缅甸战场对日作战,而日本人则抓住了战机,在1942年1月率先向英军发起更大规模的战略攻势,整个缅甸战局全面崩盘。
对于英国人内心的矛盾,其实从孙立人发给蒋介石的电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英人之自尊自大,平日奴役印民,更甚于缅,若一旦有事,安能望其协助乎?”不过在小编看来,像英国这种在背信弃义方面有着几百年传统的国家,这种事其实还是可以理解的。
F. 二战时,英国人为什么把帮助他们的中国远征军出卖了
为了利益。英国的利益就是要保证缅甸是由英国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其他国家不要插手。由于在1941年初,日军对缅甸虎视眈眈,英国不得不向中国求援,于是中国派出远征军准备前往英国支援。但是英国人同样也不想在战后将一部分缅甸的利益让给中国,于是给中国远征军很多小鞋穿,英国信奉的是18世纪殖民者思维,我的殖民地就是要不能有别人的势力。当然,对于他国盟友,一般的国家也是将其重要性安排在自己军队之下,不过英国出卖队友是由传统的,敦刻尔克撤退的时候拒绝让法军上船,法军是自己筹措船只才得以撤回英国的。英国在二战时期有一句口号——即使是死掉最后一个印度人,也要守卫英国的土地,也就是说,让印度人给我们当炮灰……当然现在英国佬也得到报应了,跟着美国打遍天下的英国人在战场上常常遭到美军的“友好射击”而伤亡惨重……
G.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派遣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民众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图谋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H. 二战时期英军为什么那么渣简直就是中国远征军的猪队友
英国让德国打的找不到北,没办法就把殖民地的好兵都派往本土作战了,留给当地的都是不入流的兵,以前有个纪录片说的是3流指挥官指挥4流兵。。。。。。。
但是烂不烂得看跟谁比,跟日本比肯定烂,但是跟中国比不能算猪队友。以为远征军在兰姆伽训练营和英国兵发生了争执,中国人怪英国人不行,英国人怪中国人不行,结果没办法美国人给活个稀泥,别嘴炮了,行不行你们比比吧,结果演习了一场,中国人输了。。。。。。。
因为你看的节目都是电视台选的,所以有些资料他们就选择性忽略了,其实这是有记录的。
就像当年山本五十六反对和德国结盟,手下军官问山本,为什么不同意,山本反问,你们这么崇拜希特勒,你们读过我的奋斗么?军官们都说读过好几遍,山本说,那你们怎么没看到希特勒说日本是低劣的民族?军官们说不可能啊,我泛滥了,怎么没看到这句。山本说,你们可以看看德文原版的我的奋斗,你们没看到是因为日版的把这句话删掉了。
I. 丘吉尔为什么迟迟不让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卢沟桥事变,预示着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然而,短短的一年,泱泱大中华半壁河山尽失,“落后就要挨打”再一次得到了诠释。武汉会战后,中国的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充足的人力,还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
自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以及强驻法属殖民地(今越南),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国际运输线陆续被切断,唯一剩下的“大动脉”就是滇缅公路,这也是日军南下作战进攻缅甸的主要原因。尽管滇缅公路最终失守,但其背后的隐情却耐人寻味。
令人气愤的是,他在向重庆发出“仰光危机,请速派第5军入缅”的紧急电报后,韦维尔再次“跑路”去了印度。从北非到印度,从新加坡到爪哇岛,又辗转缅甸再次跑往印度,如果不是在英帕尔地区拦阻日军,估计这位“逃跑司令”还要跑。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