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国衰落的原因
二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
1、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英国虽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和绝对领导者,但据1851年的英国人口调查,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但技术发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
3、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英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到1870年以后这些产业的设备都已陈旧落后,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3、英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到一战前,英国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国只占19%。资本的输出使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利甚丰。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
4、教育落后给英国经济带来致命打击。同时期的德国在这一方面远远走在了英国的前面。到19世纪末,统一的德国已经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科学素质。德国科学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5、企业家精神丧失了。这是因为在英国社会,对贵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几乎根深蒂固,第一代企业家创业后,往往想把子孙培养成贵族,结果几代人之后,创业的激情就荡然无存了。实际上,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往往在处于优势地位后,多少都会产生一种惰性。
(1)英国如何衰弱扩展阅读
英国衰落的历史:
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导致日不落帝国的衰落的第一步是从布尔战争开始的。在南非的布尔人与英国人因为黄金和钻石发生利益冲突时, 战争于1899年爆发了。派去迎战的英军本以为胜利垂手可得,但布尔人的游击战术让他们头痛不已。
尽管英国人动用了包括设立了集中营等种种手段,最终花了两年时间才镇压了布尔人的起义。 这场战争代价巨大,尤其是日不落帝国战无不胜的形象受到严重损毁。
英国的经济在上世纪初期,严重依赖其在殖民地的经济运行,无论是非洲大陆,印度,还是位于东南亚的英属殖民地,这些地区都不仅仅向英国,提供大量廉价原材料及劳力,而且他们还向英国提供了市场。
英国的工业品,在其殖民地市场似乎不受任何外来的竞争压力。在英国顺理成章的向这些地区输出大量工业产品的同时, 它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及效率都在下降,尤其与新崛起的美国和德国相比。
1939年,二战开打了,英国的战前准备工作很差,显然不如德国,在欧洲战场上英军行动迟缓,指挥不当,很快便陷入重围。 如果没有敦刻尔克奇迹,英国在欧洲的远征军应该是全军覆灭的。在抵御德国空袭的过程中,依仗劳斯莱斯引擎的威力英国飓风战斗机性能优于德国容克战斗机。
加上德国空军的一些战术失误,英国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虽然得以自保,英国陆军在其他战场上,比如在希腊,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远非德军的对手,在各个战场受到重创, 狼狈不已,二战结束后,英国衰败已成定局。
Ⅱ 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衰落呢
英国这个国家在近代的确是风光占尽,何止是显赫一时,而是制霸海洋300年,号称“日不落帝国”。
但有句老话说得好,“盛极而衰,物极必反”,英国在整个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也只算其中的大帝国的一个,虽然已经做到超级牛了,但也免不了衰落的命运,如今看来英国还算一个世界大国,但味道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已经蜕变成美国人的跟班小弟了,真是令人唏嘘。
这也能够理解英国和法国在二战前夕,一直对纳粹德国的施行绥靖政策,不就是因为怕打仗,导致自己现有地位不保吗?但事实证明怕是没有用的,该来的总会要来。
Ⅲ 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衰落
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英国可谓是风光无限,然而世事无常,在经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却迅速衰落,沦为二流强国,今日笔者就与大家分享一下英国衰落原因的几点思考:
一、资产阶级不愿投资新设备、新技术
据英国国防部战后统计,二战期间英国军官死亡人数在40多万,军民死伤总超160万,国家财产损失接近1500亿美元,航空母舰和辅助航空母舰各损失5艘、其他各种水面军舰损失共计341艘,英国此后基本上丧失了对海洋的控制权;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英国在二战后由于殖民地相继宣告独立,其所属殖民地也丢了个干净;
战争也在不断地吞噬着英国的国力,国家财政收入入不敷出,为了打赢战争,大量的真金白银不断地从英国流向美国,用于购买武器、弹药用以应对战争狂魔德国,不断地将英国国库掏空,而美国等国在战争初期大发战争横财,国力蒸蒸日上,最终,英国从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退居二线,衰弱了下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可谓是风水轮流转。
Ⅳ 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呢
1921年,经过对一战战败国德国、奥斯曼帝国等国的土地掠夺,大英帝国治下的领土达到了3400万平方公里。
当时,地球陆地的四分之一为英国占有,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面积最庞大的国家。
当美苏可以用外交态度来决定英法行为的时候,大英帝国就已经彻底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Ⅳ 大英帝国是怎么衰落的
第一就是成也工业革命,败也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获益者。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期间,欧洲大陆在闹拿破仑战争,就是英伦三岛消停,有个和平发展环境。而且英国自身的君主立宪制度,也是欧洲国家里最为成熟先进的,因此生产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蒸汽时代的新成果,更是火速应用。
那时正是英国殖民扩张加速的时候,啥样新技术对殖民成果好用,啥样就快速用,典型蒸汽船的使用。以后来美国总统罗斯福演说:拿破仑就是因为拒绝蒸汽船,才输给了英国海军,最终功亏一篑。这个演说,也促成了美国当时积极上马核武器开发。
但等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却是败也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时,英国的殖民地已经饱和,全球日不落帝国版图早已建立。就好比一个吃撑的人,自然不会再接受新营养。所以英国最自豪的工业水平,更新换代速度也就滞后:反正我有大片殖民地,东西卖不掉就可以在殖民地倾销,不升级装备也就赚钱,当然没必要花冤枉钱。如此一来,看似省了小钱,后果却严重,技术设备越发老化,好些装备也都不赶趟。
而在这个时候,西方国家里新崛起的德国和美国,情况却正好反过来,典型是德国,这国家技术水平高,崛起的却太晚,等着有了扩张实力的时候,全世界的殖民地已经瓜分没,且它又是个军国主义体制,这种体制虽说不民主,但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转成军工优先体制很容易,因此工业水平突飞猛进,顶尖技术能力已经超过英国。美国则是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南北无强敌,资源土地要啥有啥,赶上科技革命东风,也就后来居上。其实一战爆发前,英国面对德国,好些地方已经没有优势。
第二个原因,就是英国僵化的外交政策。
一直以来英国的外交政策,对欧洲就是联合老三,痛打老二。一开始是联合俄国揍法国,后来又联合法国揍俄国,始终保持自己对欧洲大陆的优势。这个政策长期以来,让英国尝到甜头,然而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却看走了眼,眼睁睁看着一个强大的德国,从自己眼皮子底下崛起。
德国崛起是啥后果?如果是法国或俄国,对英国的威胁绝没有德国大,因为法俄本身就是吃的差不多的猛兽,虽然和英国有矛盾,但还是可控,德国却不同,完全是条饿着的饿狼,且战斗力十分凶悍,从德意志统一的一开始,就注定跟英国没有和平可能。必然就要撕咬。果然此后一场世界大战,英国虽然拼了老命,把德国打下去,自己却也两败俱伤,英国王室积攒了二十年的财富,一战开战没俩月就打完,英国的贵族阶层,在一战中伤亡惨重,团以上的军官伤亡,王室贵族子弟占到了五分之四。换句话说,英国的财富和精英阶层,完全一扫而空。
这样做的后果是,你和德国玩命了四年,到头来却便宜了实在亲戚美国。虽然靠着巴黎和会,把美国扫地出门,但日不落帝国的颓势,已经不可避免。
也正是由于力量衰弱,英国对于殖民地的控制力,也是大不如前。特别是对印度,英国吞并印度后,其实起义一直不少,印度土兵还爆发过大起义,但当时的英国,军事实力强大的年代里,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强大的运输能力调兵。特别是印度起义期间,英国可以把新加坡,中国的英军,调来镇压印度。但是一战之后,这就不可能了,英国精锐的军队,在一战中基本死光光。照着丘吉尔一战后的演说,英国要想恢复其军事实力,至少需要二十年时间,结果二十年不到,二战又打响。
也就是因为实力衰弱,英国在一战后,开始去缩减控制殖民地的成本,尽可能的扶持本地亲英国的势力来维持统治。这种做法你实力强的时候没问题,实力弱的时候,完全就是割肉喂狼,像东南亚,马来,南亚,非洲这些反英国的势力,最初都是英国自己扶持起来,最后都砸了自己的脚。当然英国人最后也小聪明,放弃殖民地的时候,也都用些小手段,比如印巴分治,又比如香港今天这群愤怒青年,归根结底,都是英国造的孽。
第三还有个因素:中国因素。
不开玩笑说,虽然近代史上的中国,都是落后挨打。但哪怕中国最弱的时候,也是西方列强争霸里,不可缺的重要一环。谁搞好了和中国的关系,拿到了在中国的最大利益,谁就是当时的世界一哥。
最典型的是英国,一二次鸦片战争,口岸开了太平天国灭了圆明园烧了,接下来却是和中国修好,通过对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大量特权利益。也奠定了其资本主义世界里长期的一哥地位。
但英国的衰落,也从他脑残选了另一个猪队友开始:日本。
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崛起,开始傍英国的粗腿,促成了《英日同盟》。也正因为俩家暧昧关系,甲午战争的时候,英国就出卖清政府拉偏架,卖力帮了日本忙,条约签订后更是各种支持,日本后来打俄国,也是英国背后捣鬼。
但没有想到,收这个小弟,在英国的大事上,日本非但不帮忙,相反更是捣蛋,一战和德国掐,日本除了看热闹,就是抄英国后路,动英国对华利益奶酪,逼中国签二十一条。一战结束后更大闹巴黎和会,引发中国五四运动。
在这些事上,英国为了继续用日本小弟来制衡东方,基本都是姑息纵容,哪怕到了九一八事变时,英国还在和稀泥。结果英国殖民体系崩溃,首先就来自日本这个小弟,和中国还没打完,就翻脸打英国,夺了英国的东南亚。后来虽说日本战败,但这些被日本吞过的地方,英国回来也守不住,只能一个个放掉。英国日不落体系崩溃,日本就是导火索,堪称英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历史经验也证明,哪个西方国家把日本当自己人,最后都会死的惨。德国如此,英国如此,历史教训要记牢。
Ⅵ 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英国曾经被称为太阳永不落下的帝国,其殖民地曾经几乎覆盖了半个世界。但今天,它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强大。你有没有想过,英国为什么会衰落?殖民地挡住了工业革命的道路。我们知道,大英帝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受益者。因为当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时,整个欧洲大陆都在与拿破仑交战,只有不列颠群岛除外,所以它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而且,当时英国已经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是欧洲最成熟、最先进的国家。因此,英国的生产技术进步很快,到处占领殖民地。而凡是新技术殖民得好的地方,都会迅速推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蒸汽船的使用。
与此同时,西方的新强国--德国和美国却在做相反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这个技术先进的国家崛起得太晚了,当它有能力扩张的时候,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经被瓜分了。它只有在技术上优于他人,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但德国也是一个军国主义体系。虽然军国主义并不民主,但它可以集中力量完成伟大的事业。他们把国家的力量集中在工业上,很快在技术上超过了英国。德国的例子表明,殖民统治可以成为技术进步的障碍。
Ⅶ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二战后英国为什么迅速衰落
首先,英国作为堂堂的“日不落帝国”应该不算是在二战后迅速衰落的,或者说二战后地位和实力的明显下降其实是有之前很长过程的铺垫和发展的。如果归结英国本身内因动力不足的话,应该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甚至其资产阶级革命时。
不巧的是,一战二战促进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众多殖民地独立,英国因此丧失了海外原料产地和市场,这对于其经济发展来说也是雪上加霜(虽然殖民地独立也有一些好处,但弊端也是同时存在的)。
Ⅷ 英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为什么衰落
英国衰落的根源是没有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了英国的科技和经济。随着殖民地带来的财富不断增加,英国的财阀不再重视科技的发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到统一后的德国。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1894年,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英国被美国赶超。不久又被德国赶超,30年代又被苏联赶超。
国土因素:
本土面积太小是英国的最大劣势。国土面积小,就缺乏相应的自力更生能力。无法供养太多人口,提供太多资源。英国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依赖海外30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也意味着英国的国运时刻面临其他大国的挑战。
人口因素:
英国只有几千万的人口,想要管理面人口达4亿的广阔殖民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人口少,英国对殖民地只能采取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这并不是一种很牢固的管理模式。
地缘因素: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孤悬海外。由于英吉利海峡的阻隔,在欧洲大陆几乎没有领土扩张的空间。
英吉利海峡为英国提供了绝佳保护的同时,也使得英国与众不同。
Ⅸ 英国国力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这期间发了哪些事情
英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一个有着特殊影响的国家。作为世界第一殖民帝国,英国称霸长达一个多世纪,鼎盛时期的英国占据了世界陆地面积和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着世界贸易的22%,垄断着世界的金融和海上航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老大。英国如此强盛,势力如此庞大,但在二战结束后出现断崖式衰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在全球势力急剧收缩,从世界霸主变成了二流国家,逐渐沦为美国的小跟班。那么为何二战后英国衰落的如此快?
第三,二战后,世界独立浪潮兴起,世界殖民体系崩溃。英国人已经无法维持其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势力,英国也没有必要再捍卫自己全球第一的位置,他们把社会发展和资源整合放在了第一位。现在的英国福利制度不是全球最高的,但却是最好的最完善的,这和二战后英国的政策转向有关。二战后英国人一脚踢开了主战的丘吉尔,丘吉尔连会都没开完就被赶下了台,这是一种政治和思想极其成熟的表现,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表现。英国人虽然放弃了世界霸主地位,但换来了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否则那些慧眼如炬的商业巨子为何要卖了资产都往英国跑?尽管英国的霸主地位不在,但英国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国的文化和英国的制度以及英国人的很多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英语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国际语言,英国人仍然领导着英联邦。
Ⅹ 当年的日不落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引言:英国是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日不落帝国也是一种对英国曾经辉煌历史的赞叹,当年的日不落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其实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变化对于人们都是有相应的影响和反思的,所以说要记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定要留住人才并且积极的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够让人们更好的去了解发展前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