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如何认识英国

如何认识英国

发布时间:2022-04-23 19:45:14

⑴ 谈谈你对英国的看法吧

经济上:英国GDP是世界第五或第六,人均也挺靠前,还是很发达的

生活上:物价比较高,消费指数高,以前有人抱怨说英国人工资虽然高,可是休息时间不多,还不如在法国生活,虽然少赚些钱,可是活的惬意

文化上:应该说是比较保守和高傲的,有一种贵族气,比较缅怀大英帝国时代的光辉成就,不过在文学上的成就很高,是西方最出名的两大文学产地之一吧(另一个是法国),想想莎士比亚一个人就够了
下午茶是很受人欢迎的,法国人爱喝咖啡,英国人爱喝茶,而且是红茶,对比一下,可以得到很多结论
个人认为英国人还是比较理性的,要说狂热,拉丁民族可能更狂热(个人一直以为德国人应该更冷静,可是就是这个民族发动了两次大战,真不知为什么,是普鲁士的原因还是霍亨斯淘芬还是条顿骑士的缘故,不得而知),所以英国人在科学上很有贡献,缅怀一下牛顿,在缅怀一下培根,还有麦克斯韦等等等等,中世纪最出名的自然科学家罗杰尔培根也是英国人
当然,洛克的哲学,霍布斯的哲学,休谟的,贝克莱的等等也都是光辉灿烂

气候:温带海洋性的气候还是挺宜人的,就是冬天比较冷,不过伦敦已经不是雾都了,环境应该是不错的
地理上:一道不宽不窄的英吉利海峡恰到好处,说它不宽,是因为历史上多次欧洲大陆的入侵,伊比利亚人,凯尔特人,罗马人,盎格鲁萨克森人,基督徒,诺曼人(除了维京人)都是通过英吉利海峡给不列颠带来了文明和技艺;说它不窄,近代以来,拿破仑也好,希特勒也好都没有征服这个岛屿,就是因为这么一衣带水。
另外,岛屿有岛屿的特性,最大的特点是孤立,以前希腊人都把这个陌生的地方看成极乐的永生,不过在文化上就形成了岛国心理,看看近代英国的外交政策吧,光荣孤立和势力均衡,就是岛国心理在外交上的体现
不列颠岛拥有高原,山地,平原,草场,湖泊,河流,应该说集全了各种地形特征,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岛的任何地方距海不过200公里,居住的环境应该不错

历史上:盎格鲁萨克森的入侵和诺曼人的入侵对英国的历史有决定性的影响。英国的文化差不多就是凯尔特人的文化+日耳曼人的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法国诺曼人的文化的综合体,当然还有维京人的小小插曲。
小小的一个岛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在整个十九世纪称霸全球,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另外,自由传统的兴盛似乎和欧洲大陆如法国、西班牙、德国、俄国、奥地利都不一样,1215的大宪章,13世纪的牛津条例,也算很引人注明的,所谓的英美法系,应该还有历史的根源的吧

语言:
英语是世界第一大语言,有时怀疑到底是美国的原因,还是历史上大英帝国的余晖(英国加上众多殖民地和自治领的关系)不可否认,英语的确是语言的霸主,事实上,英语也算是比较好听的语言(尽管有人说法语,意大利语等拉丁语族会更好听)
不过以前有个学者也说过,要是在七年战争中,法国再多撑一会儿,这个世界将是法语的天下,不过不管怎么样,英国人还是赢了,可能他们的最初动机是市场,资源,和劳动力,不过客观上也为英语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伦敦
世界最着名的四大城市之一(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去掉一个的话就去东京,在欧洲就是狄更斯双城记里的双城之一了,地位还是很高的,世界经济中心,特别是金融中心,伦敦城中城,很小的一块地方,聚集了这个世界的很多财富
风景名胜就太多了,泰晤士河,伦敦塔桥,大本钟,威斯敏斯特教堂,本初子午线,白金汉宫,牛津街。。。伦敦是很繁华的,不过少了巴黎的浪漫气息
伦敦16世纪人口还比不上巴黎,18世纪就超出很多了,工业革命的威力

牛津和剑桥
世界上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中世纪大学的典范,牛津是英语世界里最古老的大学,注意不是全世界的,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在意大利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英国人,录取率远比我们高,而且是牛津剑桥这么世界级的大学,不过有些东西是羡慕不来的,还是提升自己了

⑵ 怎么了解英国文化融入英国生活

这需要多和国外朋友交流,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联谊活动和课外活动,在相处中要尊重对方,不侵犯个人隐私,主动和外国学生交往,要敞开心扉,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真诚、自然、合作的态度与人交往。

⑶ 如何理解英国这个国家

一个国家的文明不是全看它的名人的.要看它对地球和全人类的贡献.文明的国家是爱好和平的.

⑷ 如何认识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

随着欧洲一体化深入进行,欧盟各成员国的对外政策,在欧盟整体框架下,有所协调和趋同。但主宰欧盟外交政策的,仍然是各成员国,尤其是英、法、德三个大国的政策导向。因此,我国不仅要善于与作为一个整体的欧盟打交道,而且要善于与作为欧盟成员的主要国家打交道。英国作为世界第四经济强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且与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美国——保持“特殊关系”,在我国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表现、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探讨英国与欧盟及欧洲一体化的关系。

一、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滞后于法、德等西欧大国

(一)欧洲一体化初期英国置身于外

欧洲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痛定思痛,为实现欧洲长期和平,开始认真考虑欧洲一体化。1951年4月,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六国签定巴黎条约,创立煤钢共同体。创立煤钢共同体本身仅仅是一小步,但作为欧洲政府将重要权力让渡给一个超国家的组织,还是第一次,拉开一体化的先声。经过几年的成功运作,1957年3月,六国在罗马签署条约,创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并于1958年1月开始实施。

当法、德等国组建煤钢共同体时,与法、德相比,英国处于最优越的地位,政治稳定,经济富有,实力强大。英国在欧洲以外拥有广泛利益,向西欧出口的钢铁占比很小。并且新工党政府刚刚国有化了煤、钢产业,因此,对于加入煤钢共同体,英国没有兴趣。

二战结束时,英国仍视自己为世界强国。但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动摇了英美特殊关系的基础,也改变了英国对自身实力的看法,认识到全球重大政治经济事务开始由美、苏掌控。因此英国开始调整外交战略,不再反对欧洲合作,但反对国家间过于紧密的联系,决定支持创立更为松散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60年,英国与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瑞士、芬兰等七国创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该联盟出于自由贸易而非经济、政治一体化的目的,属自愿性质,并且除了一年会面两到三次的部长理事会及一些在日内瓦常驻的代表外,该联盟也没有其他机构。没有规定超国家的控制手段和协调手段,也没有要求对外部世界设立共同关税。联盟致力于逐步取消内部关税。但从长期效果看,削减关税成效甚微,这主要因为,部分联盟成员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之间的贸易,超过了联盟伙伴。事实证明,联盟运作不佳,这从英国较低的经济增长率中可见一斑。

(二)英三次申请打开欧洲经济共同体大门

英国不久即意识到,欧洲的政治影响在于欧洲经济共同体,而非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如果英国仍停留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门槛外,在政治上就会冒被边缘化的危险。同时英国注意到,欧洲经济共同体运行良好,成员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取得了显着进步。1961年8月,英国开始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应以法德轴心为基础,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允许英国加入,会削弱法国在共同体内的影响。同时,戴高乐认为,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会导致美国过多地影响欧洲。戴高乐否决了英国的申请。1967年英国再度申请,再度遭戴高乐否决。1969年戴高乐辞职后,英国第三次申请。幸运地,第三次申请被接受。经过1970-71年的加入谈判,1973年1月,英国终于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三)英在接纳欧洲统一货币上裹足不前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欧盟成员国认识到,如果没有共同的欧洲货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共同市场。但这是一个引发争议的想法,因为取消本国货币,意味着国家主权的重大丧失,等于放弃了国家调控国内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如调整利率的能力。还会使欧洲经济共同体朝政治联盟的方向转变。经过多年的争论及艰难的经济调整,2002年初,欧盟十五个成员国中十二国废除本国货币,接纳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欧洲一体化迈出了最重要的步伐。欧元是否会导致欧洲合众国,尚有待讨论,但无疑根本改变了欧洲人彼此做生意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所达成的一切协议和数千份决定,都只不过是这一最大事件——转向单一货币——的序曲。

英国在接纳欧洲统一货币方面,裹足不前。孤立于欧元之外,使英国经济受损。自欧元在欧元区正式流通以来,欧盟中大多数欧元国的贸易都发生戏剧性的增长。但英国却没有出现增长而仅仅是保持着静止状态。在欧元启动前的1998年,英国吸引了来欧盟区新投资项目的28%,但到2001年却下降到21%。相反,法国作为欧盟中的欧元国,在新建的生产制造业领域中吸引外资上已经超过英国成为欧盟中第一国;甚至原来曾承诺将投资英国的许多公司提出,如果英国不尽早加入欧元,这些公司将考虑把投资转到欧元区国家内。

英国在加入欧元问题上不仅仅使其经济利益蒙受损失,在政治上也渐显下风势头。原本领导欧盟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德、英、法),由于英国目前处于欧元国家之外,导致英国在欧盟内有关经济方面的发言权受到一定局限性,而德、法两国为维护欧盟中欧元国利益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除欧元外,英国在取消人员流动限制方面,也态度保守。1985年,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署了申根协议,规定取消所有边境控制。之后,除英国和爱尔兰外,欧盟十五国其他成员都加入了。甚至两个非欧盟成员国——挪威和冰岛——都加入了,而英国至今尚未签署该协议。

(四)英对待政治一体化态度保守

在政治一体化方面,英国更趋保守。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又称欧盟条约)在起草时曾包括“以联邦为目标”的字样,在英国反对下,措辞改成“欧洲人民间更紧密的联盟”。在为修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而于1996年和1997年初举行的欧盟国家政府间会议上,英国几乎对所有加深一体化的建议都持反对或牵制的态度,致使会议很难进行下去。英国在欧洲政策上的僵硬立场,使得“谋求使英国处于欧洲中心”的政策目标实际上成为一句无法兑现的空话。

总体而言,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步伐迟缓,明显不如法、德等西欧大国态度积极,英国更多时候都采取怀疑、观望态度。分别而论,英国对建设欧洲内部统一市场持积极支持的立场,而对政治和经货联盟的建设则持保留态度。因为在英国看来,前者主要是个自由贸易的问题,英国历来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而后者则涉及大量转让主权的问题,会导致英国所厌恶的联邦主义的欧洲。

二、影响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主要因素

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包括战后英国的外交战略、历史传统、政治文化、地理环境以及英美特殊关系等。

(一)战后英国的外交战略

欧洲一体化初期,英国置身于外,这与二战后英国的外交战略直接相关。二战后,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的外交政策总方针:“对于我们来说,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同时并存……我们是在这三个环中的每一个环里都占有重要地位的惟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三环的连接点上。”在三环外交中,英联邦和英帝国是基石,这一环最为重要;而欧洲一环,最不被重视。1946年,丘吉尔说:“我们必须建立欧洲合众国”。但丘吉尔认为,该合众国应以法国和德国合作为基础,并非一定要包括英国。因此,英国在欧洲一体化初期,采取漠然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历史传统

自16世纪以来,英国迅速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中心,和一个超然于欧洲之外的世界帝国。鼎盛时期英国统治世界1/4的人口,其殖民地遍及世界五大洲,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4,成为“日不落帝国”。这样,英国就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欧洲以外的自治领地、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上,也就没时间过多顾及欧洲内部事务,而是希望欧洲会出现一种不威胁自身利益的“均势状态”。因此,“均势外交”和对欧洲大陆的“光荣孤立”政策成为英国的外交传统。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明显衰落,再也不是昔日叱咤风云的帝国了。但无论是英国的政治家,还是普通民众,依然抱着“大英帝国”的幻觉不放,不愿放弃对欧陆孤立的传统。英国人的帝国情结太深,总感觉对英联邦和美国,比欧洲更亲,甚至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人。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后,历史的包袱和传统的影响,总是妨碍英国在欧洲建设问题上采取积极的态度。

(三)政治文化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议会民主制国家,同时也是对“议会主权”具有强烈认同的国家。这种对“议会主权”的认同是经过长久历史延续下来的,已成为英国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信仰原则。英国这种对“议会主权”的高度信仰,使其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顽固坚持政府间的自由合作,特别反感欧盟向超国家方向发展。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民族国家主权不断让渡和汇集的过程。主权让渡,是欧洲一体化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随着一体化向更宽范围、更深层次的扩展和渗透,必然要求成员国让渡更多的主权,这对于信仰“议会主权”和敌视超国家权力的英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四)地理环境

英国是一个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的岛国,英吉利海峡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理位置,使英国免受了无数场欧洲战火的直接殃及。二战期间,英国能够坚持下来并成为向德国发起反攻的重要基地,这与英吉利海峡这一天然屏障的存在不无关系。同时,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工业化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充当世界霸主,其有利的地理位置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独特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得英国人感到英国不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只是欧洲的邻居。丘吉尔曾说,“英国与欧洲在一起,但不属于欧洲。”同欧洲合作,与英国人的观念相距甚远。

(五)英美特殊关系

英国虽地处欧洲,但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在感情上却与大西洋那一头的美国更为接近。而在二战中发展起来的英美特殊关系,无疑又增强了这种感情上的亲近感。英国自1973年正式加入欧共体以来,已逐步地卷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但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在对外关系上依然存在着所谓的“欧洲主义”与“大西洋主义”之争,仍然面临着“欧洲主导,还是美国第一”的两难选择问题。这对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态度取向,也构成了长期影响。

三、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前景

(一)英国加入欧元只是时间问题

英国虽然至今未加入欧元,但一般都认为,英国加入欧元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从工党政府方面来说,只要条件具备,特别是政治条件具备,它就会采取积极态度,推动英国加入经货联盟。因为政治与经济上的考虑,都不允许英国长久地滞留在欧元区之外。尽管英国还未加入欧元区,但自2002年1月1日后欧元已在英国流通,不知不觉地渗入到英国人的生活中。鉴于英国国内对主权问题的传统观念和欧洲怀疑主义情绪的根深蒂固,布莱尔政府对于欧盟进一步一体化的任何步骤和措施,都不得不采取审慎的态度。工党政府之所以决定暂不加入欧洲统一货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顾忌怀有强烈欧洲怀疑主义情绪的英国公众,一时难以接受带有超国家色彩的欧元。但估计在今年大选后,工党政府会选择合适的时机,积极推动英国加入欧元。

(二)英通过欧盟宪法条约前景难测

2004年6月,欧盟首脑会议就欧盟宪法条约草案最终文本达成了一致。但是草案需要经过全体25个成员国政府的批准,以及包括英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全民公决通过之后,才能够真正成为欧盟宪法。英国《世界新闻周报》的一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英国选民反对英国批准欧盟宪法条约。这一民意调查反映出,至少从目前看,布莱尔希望英国批准该条约的计划缺乏基本的民意支持。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55%表示将在公决中投反对票,仅有25%表示将投赞成票,另外约20%表示不能决定。这一调查结果与英国其它媒体公布的调查结果以及分析人士的预测基本吻合。看来英国通过欧盟宪法条约的前景,并不乐观。

但布莱尔政府在此次公决中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民意摇摆幅度大,选民的态度不像在一般大选中支持某一政党那样坚定。1975年,英国曾就是否继续留在欧共体中举行公决,大部分选民在开始时准备投反对票,但这部分人中的20%后来改变了立场,最终使赞成英国留在欧共体中的一方赢得了胜利。此次有关欧盟宪法条约草案的公决也有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因为欧洲问题在英国选民心中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布莱尔为了说服公众支持英国批准欧盟宪法条约,可能会首先等待其他国家批准,然后布莱尔在大力宣扬欧盟宪法条约将赋予欧洲理事会更多权力并加强欧盟作为国家联盟地位的同时,突出强调拒绝批准该条约将使英国面临被逐出欧盟、被孤立和边缘化以及丧失就业机会等危险,以“软硬”两手说服英国选民改变态度。但英国能否通过欧盟宪法条约,尚难以预测。

(三)英国对欧洲一体化将继续持保守态度

欧盟最近通过的一系列决议,拟加快一体化进程。某些欧洲政治领导人甚至提出了建设欧洲联邦国家的方案。英国不可避免地将要面临是把自己进一步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去,还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方面被排除出“核心欧洲”决策圈之外的严峻考验。工党政府虽然表示积极参与欧盟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在经济上愿意与欧盟密切合作,但坚决反对建设“欧洲合众国”的主张。目前英国公众中疑欧情绪仍十分强烈,主要的反对党——保守党领导集团更提出要就欧盟基础条约重开谈判,扬言英国有可能退出欧盟。保守党公开向欧洲怀疑主义方向转变,使工党政府在对待欧盟进一步一体化的态度上,更趋稳妥。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工党的政治前景。这迫使工党政府在有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问题上不能不表现出强硬的姿态。布莱尔声称,他将在所有有关英国国家利益的问题上表现“强硬”,说英国今后的对欧政策“需要强硬的时候就强硬,需要表现出建设性时就表现出建设性”。可以预计,英国在今后的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将继续持保守态度。

(四)欧美竞争加剧将迫使英国在二者间作出选择

随着两极体制的解体和东西方军事对抗的消失,美、欧共同的敌人业已不存在,军事安全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经济因素变得更为重要。美国、欧盟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将日益体现为竞争关系。扩大后的欧盟,是惟一能够挑战美国的经济力量。欧洲推行一体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欧洲联合来增强与美国竞争的能力。作为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热衷于推行“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美国这种独断专行的行为,导致美欧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裂痕,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英国政府如果继续亦步亦趋,追随美国,一则将会损害自身的形象,削弱英国作为世界事务中一支独立势力的地位。二则会引起欧洲国家的不满,有可能成为英国进一步融入欧洲的制约因素。如何恰当地处理英国同美、欧之间的关系,怎样在使英国进一步融入欧洲的同时,又保持与美国的亲密关系,是英国外交面临的两难选择。当前,英国尚能在美、欧之间暂时取得平衡,但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持续深入,以及美、欧竞争的不断加剧,早晚有一天,英国将不得不在美欧之间作出选择。

⑸ 如何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

1.国王(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国王(女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国王(女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女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等。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王(女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2.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18世纪以来,英王从来没有否决过议会通过的法案。 3. 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即是新教徒),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立宪君主制优于专制君主制,但共和制又优于立宪君主制,英国保留君主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封建残余浓厚的表现——但现在有很多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比如历史学家刘宗绪、刘祚昌、唐德刚等都反对简单地把君主制与封建残余等同,认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君主立宪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能更大。 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对传统的君主制有了一个新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应该从人文的角度重新定位君主制中君主在国民中的精神领袖作用,摈弃封建残余的不当说法。 解读: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

⑹ 对英国的认识

England is a country to the northwest of Continental Europe and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populous constituent country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ts inhabitants account for more than 85%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whilst the mainland territory of England occupies most of the southern two-thirds of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and shares land borders with Scotland to the north and Wales to the west. Elsewhere, it is bordered by the North Sea, Irish Sea, Atlantic Ocean, and English Channel.

England became a unified state ring the 10th century and takes its name from the Angles — one of a number of Germanic tribes who settled in the territory ring the 5th and 6th centuries. The capital city of England is London, which is the largest city in the British Isles and largest city in the European Union. London is the capit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is one of the three most major cities in the world alongside New York City and Tokyo and is a Global City.

England ranks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far-reaching centre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It is the place of origin of both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the Church of England, and was the historic centre of the British Empire. It was the birthplace of the Instrial Revolution and wa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become instrialised. England is home to the Royal Society,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experimental science. England was the world's first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and consequently many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al and legal innovations that had their origin in England have been widely adopted by other nations.

The Kingdom of England was a separate state until 1 May 1707, when the Acts of Union resulted in a political union with the Kingdom of Scotland to create the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⑺ 谈谈你对英国历史发展模式的认识 至少2000字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君主制
君主制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政府体制。自从1952年就位以来,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国的首脑,她也是埃格伯特国王的直系后裔。在其执政期间,埃格伯特国王于公元829年统一了英国。在议会制诞生之前,君主制就已经在英国存在了数百年,期间仅仅中断过一次,那是在1649年至1660年,当时英国采用了共和国的体制。数百年以来,君主的绝对权力遭到不断的侵蚀和削弱,尽管如此,作为宪法意义上的国家元首,君主仍然保留了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在位君王的个性特征对国家事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元九世纪末,西萨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国王击败了由丹麦国王古德龙率领的入侵者,并使丹麦国王转化为基督徒,从而使英国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为统一英国盎格鲁-撒克逊种族奠定了基础。

多年之后,国王亨利八世的统治引发了重大的社会变革。为了实现其建立王朝的目的,亨利八世对教会进行了改革,这为以后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分歧埋下了火种,并增强了议会的权力。在亨利八世在位期间,贵族的经济实力得以加强,这为他们在其后的都铎王朝进行内部斗争奠定了经济基础。在十六世纪后半期,面对国内外多重危机,执政的伊丽莎白一世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一名精明强干、坚决果断的政治领袖。到了十九世纪,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英国再次进入了重大的社会和政治变革时期,并由此奠定并发展了大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此同时,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埃尔伯特王子在维多利亚女王漫长的统治期间(从1837年到1901年)积极鼓励艺术、科学和工业的发展,对英国社会的发展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02年英国庆祝了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执政五十年的金色庆典。在此期间,尽管英国乃至全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和技术变革,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国社会坚定不移的掌舵人,成为公众服务、公共职责等传统价值观的神圣代表。

四、政治
英国没有成文宪法,英国的宪法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是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苏格兰另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下院也叫平民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英国陪审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至今已经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组成部分了。从价值选择来看,不难发现,这实际上也是人为地将法理与情理结合在一起的制度设计。法律固然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但“法有限而情无穷”的固有矛盾从未消失过;法官固然是精通法律的,但存在着机械执法、无视情理的可能性。来自社会的陪审员们虽然不懂法律,却懂社会情理。一个人难以代表复杂的社会心理,但来自方方面面的12个人应当说差不多了。知晓情理的陪审团和精通法理的法官结合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妙的组合。这不等于诟病没有陪审团的诉讼模式,更不等于说不设陪审制度就必然会出现情与法的冲突。那么多大陆法系国家都没有陪审团,不照样好好的吗?没有陪审团,定然有别的结合方式,比如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理念应是相近的,即刚性之法和柔性之理的统筹兼顾。有一点还需注意,情理是柔性的和不具体的,但吸纳情理的途径和范围应是刚性的和具体的,严防情对法的随意侵蚀。

政党
(1)工党(Labour Party):执政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该党曾于1924,1929~1931,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执政。1997年大选获胜,2001年6月大选后蝉联执政。工党近年来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工会关系有所疏远。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取消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第四条款,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严格控制公共开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对外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欧洲一体化持积极态度,主张加入欧元,主张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现有党员近40万名,是英国第一大党。

(2)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对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该党从1979至1997年4次连续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两次大选中惨败于工党。保守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来压低通货膨胀。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 近年来,提出实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元,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现有党员30多万名。

(3)自由民主党(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推动工党在地方选举及下院选举中实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现有党员约10万名,是英国第三大党。

此外,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Plaid Cymru) 以及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会民主工党(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Sinn Fein) 等。

议会
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国会为两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组成。自有议会以来,通常在伦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筑——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举行会议。每年开会两次,第一会期从3月末开始,到8月初结束,第二会期从10月底开始,到12月圣诞节前结束。

宪法
英国宪法与绝大多数国家宪法不同,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君主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苏格兰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

大宪章共65条,其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国王与领主关系规定;第二部分为国王施政方针与程序规定;第三部分为国王与领主争端处理规定。按照大宪章的规定,国王要保障贵族和骑士的封建继承权,不得违例向封建主征收高额捐税,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放逐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承认伦敦等城市的自治权。为了保证宪章不落空,由25名男爵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国王进行监督,如果宪章遭到破坏,封建领主有权以军事手段强迫国王履约。英国以后的宪政,追根溯源即来自大宪章,其基本精神即王权有限和个人自由。有的学者如斯托布斯就认为,整个英国宪政史,实际上是大宪章的注释史。

司法
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国最高司法机关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1986年成立皇家检察院,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受理所有的由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机关提交的刑事诉讼案。总检察长和副总检察长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顾问并在某些国内和国际案件中代表王室。

⑻ 怎么理解英国是一个民族国家

英国人口大约57,000,000。曾经欧洲大陆凯尔特人的登陆、罗马人的入侵、欧洲北部盎格鲁-撒克逊人带来的统制、挪威和丹麦海盗的野蛮统制造就了一个不一样的多民族,这还不包括那些大多的奴隶。英国本土现有的四大区大不列颠、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民族组成各异。在英国,每个人都享有信仰上的自由,这也为很多不同种族的共存提供了有力条件

⑼ 如何认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英国的政体形式,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各阶级、各社会阶层反复斗争和较量的结果,是英国特殊国情下各阶级之间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2)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主要机构有国王、议会和内阁。其中,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国王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承担国家元首等礼仪性职能。国王、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既有分权,也有制约,体现了英国政体运行的特点。 (3)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看,王室、议会和内阁都是由资产阶级和贵族代表组成的;从政策层面看,右翼的保守党历来是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捍卫者,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认识英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梦怎么写 浏览:489
中国有哪些知名的超市 浏览:290
2004印尼死多少人 浏览:593
哪些国家对中国捐赠物资 浏览:167
印度共和国是什么社会制度 浏览:954
越南目前做什么生意好 浏览:468
为什么中国的药品价格不是统一的 浏览:559
为什么意大利威特斯洗衣店好 浏览:174
中国哪个省有厂 浏览:508
中国哪个省份淡水最多 浏览:77
为什么中国男人普遍丑 浏览:413
英国揽胜海运多久到国内 浏览:772
中国有哪些古怪医书 浏览:941
中国做了什么面对疫情 浏览:867
伊朗人看到中国是什么感受 浏览:744
手机印度tec认证怎么申请 浏览:396
怎么从越南进入老挝 浏览:365
印度粗金链怎么样 浏览:81
英国tesco什么时候退出 浏览:167
印度太阳能产业链怎么样 浏览: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