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国为什么要把印度斯坦分裂成两个国家
西方殖民势力退出印度时,给新兴独立国家造成的重大遗留问题是——“蒙巴顿方案”。
1947年6月3日,英国政府制定的《印度独立方案》由印度总督蒙巴顿将军公布,此方案又称《蒙巴顿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属殖民地印度的反英运动发展迅速。英国政府被迫改变其对印政策,准备转让政权并退出印度。1947年3月蒙巴顿担任印度总督,与印度各政党领导人、土邦王公等举行会谈。国大党要求建立在其领导下的统一的印度,穆斯林联盟则要求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
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印度先后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内两个自治领。英国在印度长达190年的直接殖民统治至此结束。英巴两国独立后,印度组成以尼赫鲁为总理的联邦政府,巴基斯坦组成以列雅格特·阿里汗为首的政府。两国根据独立法案成立制宪会议,各设一个由英王任命的总督,1947—1948年蒙巴顿仍任印度总督,真纳担任巴基斯坦总督。1950、1956年英巴先后宣布成立独立的共和国。印巴分治带来一系列恶果,造成两国的教派大屠杀和统一经济的分割,土邦归属问题尤其是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导致印巴战争的多次爆发,使印巴两国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蒙巴顿方案是一种典型,它的实质就是把一个强大的整体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的弱小的整体。强大被分割,强大就不再存在,当这些被分割后的小独立体之间由于共同的利益而“同欲者相憎”,进行互相斗争的时候,实施分割的操控者就获得了真正的利益。
蒙巴顿方案这种典型,在历史上和在现实中是有很多例子的。它所起的作用有时是好的,有时是坏的。“蒙巴顿方案”是一种制衡,它的形式是通过分割来引进竞争,达到多头的目的。
❷ 为什么英国宁愿放弃对印度殖民也不愿意放弃中国香港
印度宗教繁多,民俗缤纷,争奇斗艳。香港地少。便于英国统治。其实,不是印度宁愿放弃印度,而是根本不得不放弃。因为印度国力强于英国。
❸ 当初的印度占英国GDP的百分之40,为什么英国还要放弃印度呢
没有发展前途,发展虽然GDP占比高,但是相应的支出却是更高,所以英国最终选择了放弃印度。发展前途这个问题是因人而异的,对于印度来讲的话我认为英国最害怕的就是自己付出的努力白费了。
所以英国放弃印度的原因远远不止我们看到的发展脏乱差,没有发展前途,最为关键的还有就是英国当时答应的印度要独立,所以英国也就信守承诺撤了出来,这件事上也是能看出来英国的诚信度还是可以的。
❹ 英属印度的殖民终结
到1942年,随着英国卷入二战,英国也中断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在德国入侵不列颠的战争中,印度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想声援英国,以借此让印度渐渐独立。另外一些人则因为英国曾漠视印度知识分子和公民权,对在战争中挣扎的英国人无任何怜惜之心,甚至认为这是英国入侵印度遭到的报应,人民认为这时的不列颠印度军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最大的一支志愿军之一。1942年7月,国大党向英国当局作出了完全独立的请求,其起草的文件指出,英国如若不同意其要求,群众抗命即将爆发。1942年8月,国大党中央委员会(All India Congress Committee)孟买会议通过了“退出印度决议”,标志退出印度运动(Quit India Movement)的正式开始。这场运动规模宏大,起初通过和平示威、否定权威和削弱英国战争成果的方式,接着全印各地爆发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并号召工人举行集体罢工。这场运动破坏惨重,地下组织在各处制造破坏,如物资中转站爆炸袭击、政府大楼纵火、破坏电力设施、破坏交通和通讯网络。
这场运动最终因失控而变成群龙无首,其大多数行为背离了甘地的非暴力抵抗的信念。在印度很多地方,很多当地地下组织控制了这场运动,但到1943年,退出印度运动戛然而止。 二战以后,随着兵变的频发和印度士兵对大英帝国忠诚度的丧失,不列颠印度军队最终成为葬送英国统治的决定力量;到1946年,所有政治犯被释放;英国开始就印度逐步走向独立的问题和国大党开始进行政治对话。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含孟加拉国)获准独立,次日即8月15日印度独立,并于当日实现权力移交。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英属印度的中止日。也有些人认为,1950年印度共和国宪法颁布才是英属印度时代的正式终结。
❺ 英国为什么要把印度分裂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进入19世纪以后,印度爆发过多次反英起义 但都被镇压了 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在19世纪60年代。
进入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都引发了英国丧失对一些殖民地的控制
印度正真独立是在1947年 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认为继续殖民统治不现实
便承认印度独立 但是在离开印度之前,将这个国家按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并且未划分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
❻ 英国撤出印度 香港 肯尼亚的原因
首先说英国为什么要撤出印度和肯尼亚,二战后英国对于海外自治领、殖民地和保护地的掌控能力大幅下降,各个海外自治领、殖民地和保护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开始达到顶峰,所以英国只能接受这些地方独立的请求,否则便会陷入无尽的战争中(想象一下,有一百多个类似爱尔兰共和军的组织,天天在英国本土放炸弹,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再来说英国为什么要撤出HK,这地方本来就是咱们中国的,只不过清朝打输了仗,被英国强行租走了,既然租期到了就没有不搬走的说法,不要以为打赢了小小的阿根廷,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要知道英国的表弟美国可是被咱们打跑过两回,英国要是不还,后果我就不用说了。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❼ 英国什么时候退出的印度
1947年6月,英公布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实现独立。此时英国已经退出了印度。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❽ 英国殖民印度近200年,临撤出还分裂印度,印度人为何不恨英国
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前后就已经暴露出很强的征服欲望,一些国家凭着强大航海技术,不断占领一些原住民生活地区,把这些地区变为自己的殖民地。特别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殖民地最多,他们称到哪里都有英国的殖民地。
但另个匪夷所思的是,近代以来虽然一些国家被英国殖民统治上百年,但很多国家却不愿脱离英国,宁可留在大英帝国的光环之下,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与英国同根同源外,其他国家这种感恩的想法就令人不理解了。
四是改善了等级制古代印度人等级制很严,不同人种享有权力也不一样。英国人来了后,不仅没有去除这种制度,而且还保留下来。而对于低层次人种,英国也很厚爱,都招到工厂里劳动。甚至把不被人看好的锡克教徒也招来当了雇佣军。当时锡克教在英国从军的传统,至今还保留着。
一个没有记性的民族很容易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生活在盲目自信中。
❾ 二战后,英国主动放弃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为什么
因为大势所趋。二战结束,和平独立成为了世界主旋律,这个时候英国继续搞殖民,不仅会遭到人民的反抗,也会引起美苏两国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