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物流基地在哪里

英国物流基地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4-27 06:10:56

A. 专业物流园区包括

(一)按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的不同,物流园区的形式主要划分为以下
三种:
A.国际型物流园区:依托港口、陆路口岸,与集装箱运输和海关监管
通道相结合的大型转运枢纽;
B.区域型物流园区:跨区域的长途运输和城市配送体系之间的转换枢
纽;
C.市域配送型物流园区:支持商贸和城市生活的物流园区。
以上划分方式为规划期间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初步界定,但实
际上物流园区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并非一个绝对准确的划定范围,因此多
数物流园区往往同时具有以上三种类型的交叉定位,而以其中某一种为主。
(二)根据开发主体和发起者的不同,可将物流园区划分为以下三种:
A.公共投资型物流园区
这种类型的物流园区在德国较为多见,国内规划的也有相似实例,如
国内深圳平湖物流基地,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根据对德国物流园区的考察分
析表明,德国现有物流园区多数为公共投资型物流园区,但也不排除个别的

私营企业完全投资行为,对德国 11 个物流园区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十个为
公共投资或公共-私人合作投资型物流园区,一个为完全企业投资型。具体情
况见表 1(德国部分物流园区的股东类型)。
B.私有投资型物流园区
没有公共机构的资金支持,完全或绝大部分由私有公司投资开发的物
流园区为数较少,但也不乏其人投资这种回报率较低、回收期较长的大型基
础设施项目。如法国的普洛罗吉斯公司创建并经营的九家物流园区以及其
1999 年兼并的位于巴黎附近奥尔列菲斯-波伊斯的加诺罗尔物流园区均属此范
畴。英国的达芬崎物流园区的发展和资金筹集也是主要通过私人投资者来实
现的。这种情况在国内也有体现,如台糖高雄物流园区和上海南方综合物流
中心(根据其设施特征及经营构想文章将其定义为物流园区范畴)。
C.公共-私人合资型物流园区
实际上,绝对的公共机构或绝对的私人财团独资相投物流园区这种大
型公益性的物流基础设施的例子并不多见,国内外现行的物流园区大多均为
公共机构主导、多渠道融资建设开发的。
(三)根据物流园区发展的行业导向不同,将物流园区划分为专业型和综
合型两大类:
A.专业型物流园区
专业型物流园区在行业导向上常以某个行业为主导,例如德国的德累
斯顿、沃尔夫斯特等物流园区均是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物流园区,埃姆斯兰
则是以造纸业为主的物流园区。
B.综合型物流园区
综合型物流园区在行业导向方面以混合行业导向为主,可以由零散的

B. 英国有个北部湾经济区吗

功能定位为北部湾经济区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南非),通信三个地区,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多渠道的重要领域连接,通信和协作平台为桥梁,以促进开放合作的发展和建设,努力打造中国 - 物流基地开放,商贸基地,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一个驱动器,支持高度东盟合作战略制高点和西部,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开放开发。

根据空间布局和岸线分区,规划建设五个功能组。
从南宁旅游。包括南宁市区及周边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的资本发挥作用,着眼于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商业和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保税物流中心的发展中国与东盟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合作,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交流中心。

钦(州)防(城香港)集团。包括钦州,防城港市区和临海工业区,发挥深水良港优势与沿海地区,建设保税港区,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的海滨发展,成为利用两个市场,两个生产基地和物流资源基地。

北海旅游。包括北海市合浦县城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发挥亚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滨海旅游和跨国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开发等高技术产业和出口的发展加工业,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沿海城市的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铁山港(龙)组。铁山港区包括北海,玉林市龙潭镇,充分发挥深水岸线,靠近广东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铁山港能力大泊位和深水航道,承接产业转移,基于端口的产业发展,建设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

东兴(凭祥)组。包括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及周边重点发展,陆地和海上东盟发挥大通道通往出口的发展网关的作用边境加工,商贸物流和边境旅游,拓展凭祥经济技术合作区,建立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

支持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中国家,明确给予政策支持五个方面:

日(一)是一个综合性的政策支持配套改革。国家支持推广的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

日(二)是支持重大项目方面的政策。国家在规划,重大项目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支持等方面。

日(三)在保税物流体系方面的政策支持。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设立符合保税港区的条件下,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等功能。

日(四)在金融改革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北部湾地区建立地方银行的国家支持,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由企业扩大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发行的债券。

日(五)在开放合作方面的政策支持。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发挥开放合作示范作用,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已成为中国 - 东盟合作框架下新的次区域合作,建立和完善开放合作,加快机制了合作项目的实施。

C. 英国留学物流专业有哪些优势英国物流专业大学有哪些好的推荐

英国物流大学的推荐院校:

1、格兰菲尔德大学CRANDFIELD UNIVERSITY
该学校原来是英国皇家空军基地。因为他们只招收研究生,基本不招收本科生,因此不参加英国大学的排名。学生人数虽少,但课程很严,标准极高,收费也很昂贵。它的物流专业是MSC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有20多门课,包括物流,运输,仓储库存,市场,流程管理等。该专业在全欧洲也是顶尖的。

2、华威大学WARWICK UNIVERSITY
华威大学是英国TOP10 的综合性大学。工程学院的WMG里开设MSC in Supply Engineering & Logistics。WMG是欧洲的汽车研究中心和航天研究中心,与企业界关系很密切,研究经费充足,也是英政府的宠儿。它的课程主要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相关,包括采购,库存,合同,运输,物流和运作管理等课程,还包括财务,运筹学,人力资源和生产方面的课程,素有Engineering MBA之称。

3、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
卡迪夫大学是威尔士的首府,卡大是老牌红砖院校,此专业学术性很强,虽然其lean proction的研究很权威,但是该专业仍是偏向于海运方面,比较适合没有工作经验的。物流专业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设在商学院,此专业共设有8门课,包括物流,电子商务,港口管理,海商法,航运经济等。

4、利物浦大学LIVERPOOL UNIVERSITY
利物浦大学是老牌红砖学校了,但是其一直以理工科着称,文科比较弱,因此排名一直属于中等。MSC Operation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设在管理学院的社会环境系里,课程被CIPS认证。课程包括4个必修和4个选修,有商业分析评估,供应链管理,战略运作管理,Lean Thinking,电子商务等。

5、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

赫瑞瓦特大学大学位于爱丁堡,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历史可追溯到1821年的爱丁堡艺术学校。学校和工业界联系教强,是苏格兰在学术和工业合作关系最好的大学。MSC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设在管理学院,共12门课,包括物流战略,物流系统设计,采购和供应,绿色物流,以及货运,仓储,项目控制,财务和统计等课程。可能与其工科比较强有关,课程方面技术性更强。

6、普利茅斯大学PLYMOUTH UNIVERSITY
2003年普利茅斯大学只有MSC International Shipping专业,现在新开了MSC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专业,包括5个必修课,5个选修课程,涉及供应链系统,海运金融,供应链研究和经济学和港口等,也是偏向航运方面的,毕竟该大学在海运方面的实力要强一些。

7、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
考文垂大学的汽车专业最有名。该MBA LOGISTICS包括8门必修,1门辅修,涉及战略管理,财务,人力资源,市场,物流战略,物流运作,电子商务等。该学校也有个MSC LOGISTICS,和MBA专业课程基本一样。

D.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利物浦大学,卡迪夫大学,哪个大学的物流管理好呢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所不错的院校:

1.CRANFIELD UNIVERSITY
该 学校原来是英国皇家空军基地。因为他们只招收研究生,基本不招收本科生,因此不参加英国大学的排名。学生人数虽少,但课程很严,标准极高,收费也很昂贵。 它的物流专业是MSC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有20多门课,包括物流,运输,仓储库存,市场,流程管理等,课程安排很紧密,据说有学生因为劳累住院的。当然该专业在全欧洲也是 顶尖的。
2.WARWICK UNIVERSITY
是英国TOP 10 的综合性大学,私立学校。工程学院的WMG里开设MSC in Supply Engineering & Logistics。WMG是欧洲的汽车研究中心和航天研究中心,与企业界关系很密切,研究经费充足,也是英**的宠儿。
它 的课程主要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相关,包括采购,库存,合同,运输,物流和运作管理等课程,还包括财务,运筹学,人力资源和生产方面的课程,素有 Engineering MBA之称。1年12个mole,9个必修,3个选修,课程很紧,平均2周1门课,其中部分课程是由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的老师来授课。该专业比较重实 践,适合有工作经验的人读。

3.CARDIFF UNIVERSITY
CARDIFF 是威尔士的首府,卡大是老牌红砖院校,此专业学术性很强,虽然其lean proction的研究很权威,但是该专业仍是偏向于海运方面,比较适合没有工作经验的。物流专业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设在商学院,此专业共设有8门课,包括物流,电子商务,港口管理,海商法,航运经济等,学生只要从8门课程中任意选修4门就 可以了,但法律课程最多可选2门。课时不紧(平均一周8-10小时的课),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打工或者干其它事情。

4.LIVERPOOL UNIVERSITY
利 物浦大学也是老牌红砖学校了,但是其一直以理工科着称,文科比较弱,因此排名一直属于中等。其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当时申请还有奖学金。MSC Operation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设在管理学院的社会环境系里,课程被CIPS认证。课程包括4个必修和4个选修,有商业分析评估,供应链管理,战略运作管 理,Lean Thinking,电子商务等。

5.HERIOT-WATT UNIVERSITY
该 大学位于爱丁堡,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历史可追溯到1821年的爱丁堡艺术学校。学校和工业界联系教强,是苏格兰在学术和工业合作关系最好的大学。MSC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设在管理学院,共12门课,包括物流战略,物流系统设计,采购和供应,绿色物流,以及货运,仓储,项目控制,财务和统计等课程。可能 与其工科比较强有关,课程方面技术性更强。

6.PLYMOUTH UNIVERSITY
2003 年只有MSC International Shipping专业,现在新开了MSC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专业,包括5个必修课,5个选修课程,涉及供应链系统,海运金融,供应链研究和经济学和港口等,也是偏向航运方面的,毕竟该大学在海 运方面的实力要强一些。
7.University of Salford
Salford 在Manchester市,该大学设有两个与物流有关的专业,一个是MSC Purchasing and Logistics,另一个是MSC Supply Chain Management,都在管理学院,都通过CIPS认证。MSC Purchasing and Logistics 课程有合同法,采购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电子采购,物流,采购管理等;MSC Supply Chain Management课程有合同法,采购和库存,质量管理,供应链模型,商业分析等。

8.Coventry University
它的汽车专业最有名。该MBA LOGISTICS包括8门必修,1门辅修,涉及战略管理,财务,人力资源,市场,物流战略,物流运作,电子商务等。该学校也有个MSC LOGISTICS,和MBA专业课程基本一样,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设成两种学位。

9.Derby University
MBA Logistics 的申请者如果有CIPS证书,部分课程可以免修。

10.University of Greenwick
开设有E-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11.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在伦敦,有MSC European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12. Aston University
学校不错,开设MSC Passenger Transport Management Or Logistics(远程)。

以上是物流专业较好的学校,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有问题欢迎追问哈。

E. 英国有哪些主要城市

英国主要城市有:伦敦(London)、爱丁堡(Edinburgh)、加的夫(Cardiff)、贝尔法斯特(Belfast)、伯明翰(Birmingham)、利物浦(Liverpool)、牛津(Oxford)、剑桥(Cambridge)、格拉斯哥(Glasgow)、谢菲尔德(Sheffield)、曼彻斯特(Manchester)、普利茅斯(Plymouth)。

(5)英国物流基地在哪里扩展阅读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英国”(United Kingdom),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

F. 物流基地如何选址

物流基地的选取与建立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往往要涉及到法律、法规、规划、土地使用权、物流业务种类、物流设施、筹资能力、交通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等因素。因此在进行区域物流基地选址的时候,要充分了解该区域的相关政策,严格依据指定用地区域等法规规定;同时,有些地区对物流行业的发展采取积极鼓励的手段,因此会在物流基地建设方面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考察顾客的分布情况以及未来分布情况的预测、货物作业量的增长率以及配送区域范围的确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均体现了当地的经济状况,决定了日后物流基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大小。

G. 东南亚地区国际物流运作环境研究

你自己整里哦!找得好辛苦哦,不知道可不可以诶。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物流业在现代经济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力、推动企业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业在国际上已经形成独立的产业,在工业、商业、运输业、军队后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物流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个全新的产业正逐步形成。但由于企业界的长期封闭性经营,我国物流业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低、效率差、成本高,许多企业对现代物流思想和技术还知之甚少。物流园区的建设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物流园区是一家或多家物流(配送)中心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物流园区是专业性的园区,将众多物流企业聚集在一起,实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对物流企业发挥整体优势,促进物流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共享相关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将起到重要作用。3.1.2.2行业特征物流园区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物流活动范围广阔,既有城市的、区域的、全国的活动领域,又有跨国的活动领域;物流流程复杂,须经过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物流涉及面广,涉及工业、农业、商贸、铁路、交通、航空、信息、城市规划等部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协同各方才能做好物流园区规划工作,否则会影响物流园区的效益提高和效能发挥。物流园区主要是为货物流通提供服务,因此,建设物流园区需从宏观经济出发,对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和货物流通量等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根据长远和近期的货物流通量,确定物流园区长远和近期的建设规模。同时对物流企业、交通运输设施等的分布和发展现状也要做好调查。在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搞好物流园区的规划。3.1.2.3关联行业物流园区的关联行业很多,其中主要有与货物流通有关的各方,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以及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信息传递控制、物流机械装备等,还有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如工商、税务、陆管、海关、环保等等。3.1.2.4行业的市场状况物流园区,也称物流基地,物流团地或物流中心,最早出现在日本东京。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世界的物流园区不到一百个。其中日本自1965年以来已建成物流园区20个;荷兰有14个物流园区;韩国在“富各”,“梁山”建立了2个物流园区;台湾最近在高雄建立了大型物流园区;德国“不来梅”的货运中心占地数千亩以上,另外,英国,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墨西哥等都先后建立了物流园区和货运配送中心。中国在新世纪之初,确立了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地位,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真正的物流园区,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商品货物的流通效率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现代物流业将大有作为。无论是物流服。
一、中国流通业正处在产业化发展的起点上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平均递增15.3%。199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1135亿元,比1979年增长17.3倍。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流通业自身及相关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

首先,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并存的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商品价格基本放开,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开放度、公正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第二,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一是连锁经营浪潮方兴未艾,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导入这种经营组织形式,其后便迅速演变为现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底我国共有连锁经营组织1000多个,2万多家分店,年销售额1000多亿元,已约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与此同时,我国商品批发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成为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根据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在1999年联合开展的快速调查,截止1999年6月末,我国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含批发、零售交易市场)近6万个,1998年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为21086.8亿元,相当于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2.3%和国内生产总值的26.5%。全国商品批发市场约9000家,占同期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80%左右。全国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较强的重点骨干市场。此外,流通主体正在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竞争实力逐年提高。目前我国各类商贸集团大量涌现,除传统的批发贸易商外,以海尔、联想为代表的一批生产制造商也直接进入流通领域,构建自身的营销网络和销售体系,实行工贸一体化经营,成为重要的流通主体。各类市场中介组织逐步发育,经纪公司、快递公司、报关服务公司、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机构不断涌现,提高了商品流通的专业化与组织化程度。

第三,流通业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1992年中国政府在商业领域实行对外开放试点,到目前已有300多家外商企业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沃尔马、麦德龙、家乐福等一些大型跨国商业集团先后登陆,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和会员制的大卖场等各种新的商业形式、业态和经营方式都已采用。外资商业的广泛进入标志着中国商品流通业已开始融入国际市场,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了国内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种业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这使得中国的流通业现阶段发展带有明显的跳跃性和急速扩张性。

第四,流通的现代化开始起步。主要是商业设施投资的规模与建设不断发展,各种商品交易市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储运中心相继建立,在流通中的作用开始显现,物流体系建设正在带动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发展。新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手段的采用,使流通作业的自动化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电子计算机、条码、POS系统等现代信息处理手段逐步采用。流通业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柜台销售、经验性管理逐步转向专业化分工与规模经营,行业的资金与技术含量都有所提高。深圳、上海、天津等地已着手物流基地的建立,通过规划和多渠道投资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二、加快商品流通的产业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由250美元提高到近800美元,有1.4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工业化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工业化进程远远没有完成。要促进我国工业化和下一步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快流通产业化进程。

首先,流通产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从世界上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都经历了一个流通现代化的阶段。如日本曾在60年代连续推出三个流通现代化的五年计划,意在配套和促进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韩国在70~80年代也效仿了这一做法,并大大提升了流通产业化水平,为增强本国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再从我国的情况看,尽管工业化发展水平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相比较而言,流通产业化水平滞后于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流通设施、管理手段、经营组织方式上基本还是沿用了原来的一套,经营分散、管理落后、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以物流成本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全年的物流成本为80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德国的物流成本约占GDP的10%,中国为30%。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实力。

第二,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看,商品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主体和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在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成为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而流通产业的率先发展能带动第三产业。

三、流通产业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大举措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的特征:一是跨国公司已突破反垄断法约束,全球购并规模不断扩大,将涉及更多的领域。二是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并已经形成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连动的国际金融交易网络。三是WTO等多边组织、国际政策协调集团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通过全球范围和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安排,将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中国流通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的紧迫性。

第一,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为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我国现实出发,传统产业仍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仍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柱。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丰富而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在整个国际分工中,中国正逐步成为众多工业品的世界性生产基地,成为跨国公司的加工基地。中国正在跻身于世界生产大国的行列。如何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如何实现一个工业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是我们面临的任务。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最大的市场仍将是传统产业,这在客观上为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它提出了产业化的要求。构筑商流、物流的全球性网络,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还需要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的更新,使流通的产业化势在必行。

第二,流通产业化是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流通产业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较低的流通成本与较高的增值服务,核心是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制造业的状况看,长期以来,我国在传统体制下,实行产销分离、内外贸分离的管理体制,不仅与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相悖,而且成为我国加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缺陷和先天不足。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流通对生产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在分销服务领域与国际上的差距比在生产技术上的差距要大得多,只是由于这一领域的国内市场保护,使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而已。

分销服务实际上是现代商品流通的另一种说法。

分销服务不仅仅提供商品,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务,服务的内容覆盖流通的全过程。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分销服务已成为产品增值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分销服务还越来越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跨国公司采用的重要竞争策略之一,就是通过提供销售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竞争力,使顾客难以离开供应者,同时又使新的竞争对手难以进入该领域,由此看来,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商品流通领域的分销服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谁通过领先技术、网络商路掌握了分销渠道的控制权,谁就能在竞争中操有胜券。中国加入WTO以后会使这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得更加突出,服务竞争已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内容,服务增值也是产业的重要利润来源。面对新的国际分工和制造业的全球竞争,要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除继续引进技术、改进管理外,还要在流通产业化上下功夫。

第三,再从商贸服务领域看,我国传统商业在现代化的起步阶段面临商业全球化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传统的商贸企业基本上仍是在相对封闭、狭小的市场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差,流通设施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尤其是生产的组织服务能力薄弱,按现代商品流通标准衡量,总体上仍处在传统商业阶段。中国在加入WTO以后,无论是传统的零售业和批发服务,还是制造业的分销服务活动都要面对国际流通业的竞争。即使是国内市场,也已成为国际竞争的舞台。在与跨国公司、国外企业同台竞技中,赢家与输家只有一把共同的尺度 流通效率最大化,流通成本最小化。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国流通业必须加速其产业现代化进程,这是中国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惟一选择。

四、确立赶超型的发展战略目标

电子商务为实现流通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机会与可能。首先,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成长模式。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流通效率和竞争优势的取得主要是靠经营规模和管理技术,而规模与技术的背后又主要取决于资本实力的较量,电子商务所依托的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打破了以往经济增长的法则,其核心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比特对原子的替代,即数字的传输替代了相当一部分传统的物质运动和信息交换方式,替代了人们面对面必须付出大量时间和交易成本的交流。电子商务在时间上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使传统经济增长法则和企业运作方式发生变化,虚拟企业运用较少的资金就可以构筑自己的网络帝国,规模经济的神话被打破,中小企业照样可以与大企业平等竞争。

第二,流通服务业占有先机。从商品流通业自身的特点看,服务性产业、中小企业居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整个经营活动中人力成本、服务性成本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其它行业。电子商务使销售活动的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企业无须通过构造一座座有形商厦去实现自己的销售,厂商也不一定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卖出产品,从而可以大大节约流通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和经营方式较之传统的流通方式无疑更具竞争力。

由于流通方式的重大技术变革,加上电子商务领域的不断扩展,使得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流通产业化进程中无须一步步地跟在别人身后,走他们曾经走过的路,而可以选择较高的起点,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与企业模式赶超发达国家,实现蛙跳式发展。我们从国内已有的电子商务实践看,流通业完全有能力、有可能实现这样的发展。在民航售票和旅游服务网站系统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几乎同期起步,水平也基本上接近,这些服务领域电子商务的顺利起步,为商品流通业选择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借鉴,也借此说明实现赶超是完全有可能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有条件的,在实施赶超的同时,要加紧补课,为实现赶超创造条件。商业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商品流通产业现代化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要力争用5~10年时间,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和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发展,缩小我国提供制度和技术环境流通业运用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为传统商业提高分销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供制度和技术环境。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从1990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个保税区到现在,我国已建有上海外高桥、天津港、深圳富田、沙头角和盐田港、大连、广州、张家港、海口、厦门象屿、福州、宁波、青岛、汕头、珠海等15个保税区。十多年来,全国15个保税区的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商品展示功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国际物流基础。
截至2001年末,已有13180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税区登记注册,投资总额超过170亿美元,这些投资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本的国际化为物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事实上,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各大保税区国际物流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初具规模富有活力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保税区,其GDI工业总产值、运输量、利税等经济指标大于国内其他14个保税区的总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利用其地理区位(港区一体化)、政策环境、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以建立货物分拨中心的形式,大力拓展物流分拨功能。

日本的佳能、松下、美能达、JVC、美国的通用电气、宝利来、施乐;德国的金钟-默勒等均在这里设立了分拨中心。目前有近70家强的跨国公司进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针对国内市场的分拨和采购活动发展非常迅速,仅2001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分拨额就已经达到601亿元。

目前,外高桥已形成海运与空运、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自营物流与外协物流相结合的物流产业。据悉,外高桥物流基地建设采取两翼展开、全面推进的方略。北区,依托外高桥港区,以发展海运物流为主,扩建方圆1.2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为中外物流企业提供一个集装箱快速集并、中转、分拣、分送的全方位的高效服务平台;南区,以园区跨国公司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业为支撑,依托浦东国际机场,发展空运物流。现在,外高桥地区已成为上海重要的航运物流枢纽。目前已有国际班轮干线9条、支线20余条与外高桥连接,全球排名前20位的航运集团陆续进驻港区,而其中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已超过600家。

天津港保税区是全国唯一的坐落在港区内的保税区,这与国际上自由港区的形式较为接近,对形成保税仓储和货物分拨中心极为有利。天津港保税区自1994年起借鉴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确定了“国际物流运作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模式,并提出了“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物流为基础,以仓储加工为依托,以保税生产资料为连接”的发展方针。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培育和发展了天津港商业保税仓库、华铁隆津泰、天保国际物流等一批重点企业,吸引了日本宇德、冈谷、丰田、松下以及美国海陆、卡特彼勒等一批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合作从事物流运作。形成了以CBW、华铁隆津泰、中轻腾发、振华、铁宇、冈谷、赛思瑞泰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为骨干的现代物流企业群落。

另外,天津港保税区先后建立了国际商品综合市场,国际汽车、机械、纺织原材料、建材等一批专业化保税生产资料市场,天津港保税区已成为汽车、农用膜、润滑油、食用油、羊毛、电子产品、现代家居等产品的分拨配送基地。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稳步增长,迅速成长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国际贸易物流区。

广州保税区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区,而广州作为华南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是外商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是全球外资加工制造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目前为止,广州保税区已规划2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电脑工业城,专门为电脑产品进出口提供服务,被省市定为重点建设项目;另一个区是物流贸易区,范围大约是1立方公里,设有仓储、运输、报关、码头、代理服务机构,其中特设特种冷冻、恒温仓34万平方米;码头一座,年吞吐量100万吨;拥有一批具备综合现代物流管理与服务能力的中外物流企业。其中包括进口汽车及零配件集散中心、华南进口纸张集散中心、珠江三角洲加工贸易企业料件及产品物流中心、化工材料集散中心、国际空运货物物流中心、钢材及有色金属集散中心、金银首饰加工专用料件物流中心、国际货运代理等项目;努力把保税区建设成为华南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广州及广东省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上保税区的实践可以看出,统一高效的体制优势和管理优势推动了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保税区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基础设施条件也已经基本形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初步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基础。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正在从起步阶段向功能提升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二、内外兼修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保税区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保税区国际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国际物流功能在我国保税区的充分发挥。

从保税区来看,内部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现状与未来,而保税区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物流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保税区目前的物流量还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保税区内现有的主要物流企业业务量仍不饱满。这种状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工商企业、跨国公司本身缺乏对保税区物流的需求,而是由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运作质量及其竞争力等还不具备明显的优势。美国规模最大的物流仓储企业之一、威特集团董事长李学海曾直言道:“外商之所以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物流市场,主要因为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还较不完善。人们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物流,怎样的物流才有价值,中国的物流企业也存在着经营项目混乱、专业性不强的弱点,同时中国物流体系更缺乏一个信用保障机制。”

其次,物流服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保税区管委会及所属机构虽然在为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保税区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第三,保税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在吸引新的物流企业进入保税区的过程中,大多数保税区没有注意使保税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地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第四,保税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具有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综合物流系统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同时,从保税区外部来看,亦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由于有关部门对保税区的认识及政策条文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实际上并未得到充分落实,这必然会影响到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

二是物流运作涉及到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和对外贸易等若干个行业部门,保税物流的运作还要涉及到海关和外汇管理部门,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部门分割、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依然存在,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物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三是海关监管制度建设滞后。

首先是海关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一些过时的法规没有及时废止;正在执行的一些法规不够透明。

其次是海关通关效率不高。对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的验放,海关的现行做法是先税后放,申报、查验、征税等手续都在口岸现场完成,大量货物进出口影响了口岸通过,形成了“口岸瓶颈”。

再次是海关通关手续繁杂,海关职能管理划分不清,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是保税区与港口没有进行一体化联动。我国大多数保税区的进出口货物大部分都需要经由港口,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功能显然离不开港口的支持和协作。可目前由于保税区和港口是两个独立的部门,虽然目前两者间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较好的合作与协作关系,但综合效益还是不如一体化的效率高。

三、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措施

1.构筑和完善以多式联运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物流高速公路

国际多式联运系统是指在国际运输中灵活运用各种运输形式所具有的安全、准时、大量、高速、舒适等特性,综合组织成最有效和最适合运输需求的综合物流运输系统,即由一个承运人负责将多种运输方式综合与集成,以最好的服务、最快的速度、最具竞争力的价格实现“门到门”运输。

这种综合运输方式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扩大运输能力,还能促进运输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不仅是运输业本身的发展方向,也是国际物流的高速公路。保税区具备了构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体系的条件,这也正是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重要支撑。因此,要积极构建国际物流经营运作的基础设施,形成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比如,天津港保税区要可以建立以天津港口为龙头的海陆、海铁多式联运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完善空港物流区的运作,从而实现海陆空多式联运体系。深圳保税区可以凭借丰富的海岸港口资源发展以远洋国际运输为龙头、以海铁联运为主要方式的联运系统,带动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特别是充分利用京九、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广东地区相对发达的公路网,海陆对接,建设小陆桥通道,在提高过境货运总量的同时带动内陆经济的发展。保税区要与区域的总体发展衔接配套,和大口岸建设衔接配套,要创造“九通一平一围”的配套条件,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通讯、供热、制冷系统,为多式联运企业进区营造良好的国际商务环境。

2.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

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保税区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确保全天候地与国际互联网沟通,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具体说来,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应该包括:

(1)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即进出区商品的种类、价格、数量、性能、预计入区时间;进出区商品的来源或去向。

(2)保税区国际物流商品展示信息,即进出区展示商品的种类、价格、质量、数量;进出口展示商品的供货商信息及可供应商品情况;进出区商品展示空间利用信息。

(3)保税区国际物流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即进出口短期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进出口中长期滞存商品处置信息。

(4)保税区国际物流加工信息,包括区内加工企业信息,出区加工商品信息等。

(5)保税区国际物流仓储信息,即进出区商品仓储条件和设施信息;进出区商品仓储设施占用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进出区商品仓储可用空间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

(6)保税区国际物流金融体系,即国际物流结算体系(网络银行);资金市场(短期资金拆借);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信贷);外汇市场(调剂外汇余缺);保险市场。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来自: 免费毕业论文网

H. 想知道物流园区的具体运作方式。。。

北京嘉恒四海物流投资有限公司为您服务,希望您能满意
外物流园区的发展与物流行会组织有着紧密关系,如欧洲1991年创建的欧洲物流联合会及英国的物流协会(IL),美国的物流管理协会(CLM),新加坡的物流促进组织,日本的物流系统协会(JILS)等,都对欧洲物流园区的稳健发展起到良好的协调和指导作用。这些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园区运营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收集整理,并推动物流园区的行业自律及国际交流,日本的物流系统协会还对物流园区进行协调管理。 物流园区如何经营,在国内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但在大量的实践中,我国物流园区大多数的经营主体还是政府主管部门,物流企业只是在政府的总体指挥下,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至于物流园区内部的具体布置和结构,如理货区布置和仓库货物的布置等,入住企业可能无权过问。从世界各个物流园区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来看,日本采用“官民协力”的方式,欧洲采用的是“多元化”策略,而美国采用的是“市场化”的经营策略。
经营方式各异
物流园区的运营方式,国外大部分国家采用的是PPP方式,也就是政府和地方私营企业共同参与运营。政府在运营中起到总体负责和掌握大方向的作用,具体的经营由各个不同的团体进行独立的运作,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等。
日式“官民协力”
日本政府在园区运营方面,主要采用“官民协力”的方式,宏观上统筹调控,微观上自由放开。物流园区用地由政府收购,以低价转让给物流协会或类似的中间团体,组成管理委员会进行经营管理、改造更新。其中,涉及国民生活的食品类园区,则由农林省委派专人或地方政府长官担任管理机构董事长。政府对已确定的物流基地积极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建设,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基地的地价和房产升值,使投资者得到回报。有时政府可能完全放开,放给企业去经营。如日本东京的四大园区共占地近3000亩,由东京团地仓库株式会社经营,该公司成立于1966年,现有资本2.8亿元,由112家股东组成,主要从事土地的购置和租赁、仓储业、装卸业务、设施设备的租赁以及相关附属业务。同时,在四大园区内分别设有事务所。总的来说,日本现存的运营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协同组合方式、半官半民方式、共同出资方式、个别方式等。
美式市场化
在物流园区规划运营上,英国同美国相似,奉行的不是政府行为,而强调市场导向,是以单一经济利益为追求目标。美国对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是完全放开,甚至在规划阶段就松手不管,这和美国有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是分不开的,政府在宏观上给予指导和协调。
欧洲其他国家
欧洲其它国家认为,物流园区的运营工作应由中立的机构来组织,并能全面完善地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欧洲物流园区联合会将中立的运营机构称之为业主,即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这个实体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性质的企业。而在一些国家则将中立的运营机构称为物流园区管理公司。欧洲物流园区联合会编写的《2000年物流园区研究报告》指出,物流园区的运营不是由区内建筑和资产(仓库、商业区、办公室、停车场等)的所有者负责,也不是由其租赁者负责,而是必须由中立的第三方责任机构负责。这也体现了欧洲一些国家物流园区运营方式的动向。
盈利模式多样
国外的许多物流园区在运营过程中都表现出较好的盈利空间。像德国的不来梅物流园区的投入产出比已经达到了1比6左右。所以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他们具体的开发和盈利模式,这也是我国物流园区经营过程中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不来梅物流园区的开发运营基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土地、基础设施、建筑以及运作。不同对象运作不同的业务(包括物流与非物流业务),具体可分为土地运营(包括土地的增值、土地的出租等)、基础设施运营(包括公路、铁路、信息基础设施、水电等)、建筑物的运营(包括仓库、停车场、堆场、酒店,维修站、服务区等)、运作层次(包括运输、流通加工、包装、仓库运作等)。
那么,国外物流园区的利润空间从哪里来呢?从国外园区的实践可看出,他们的投资回报利润源基本分为两个层面,基础设施投资及运营、设备投资及运营。就单纯的工业地产投资(指土地及基础设施投资)来说,具有初期投资金额较大、回报率小、周期长等特点,但同时具备风险小、回报稳定的特点,而且投资回报潜力较大(包括未来可能的土地增值)。而设备投资及物流运营业务具有投资金额较少,回收周期短,但同时风险相对大,收入相对不稳定等特点。
日本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多数都是国家来承担的,土地是国家直接卖给或出租给团体和私营企业,再叫他们去投资,相应的盈利归他们自己所有。设备投资及物流运营业务大多都被物流企业或商业团体来承揽。
在欧洲,如德国,初期的土地购买是通过政府来完成的,如不来梅物流园区最初就是一块盐碱地,是通过政府购买下来的。有了土地,其它建筑设施的投资与收益及其日后的设施运营收入都是由各个企业来执行,不过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的利税。
在美国,政府主要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所有的任务都交给社会团体来运营,从而获得收益。美国的物流园区主要以食品、日用百货配送为主,这可能和美国发达的连锁超市是分不开的。
第三方管理园区
在物流园区投入运营后,他们的管理者由谁来充当呢?从实践来看,大多数都由第三方中立机构来充当,有的是通过物流园区的使用者自发选举物流园区运作的管理者。在欧洲,各国的物流园区管理工作都是由物流园区管理公司来负责管理。物流园区管理公司的工作至少有四点,第一,负责物流园区从规划到运营全过程的指导。第二,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提供综合运输或远程运输方面的网络连接,联合采购(能源与电信)以获得规模效益,园区内部网络平台的建设,企业及领导人员的培训与进修,危险货物专职代理人,特殊仓库的建设与管理,产品货物的配送,安全监管等。第三,负责物流园区的营销、宣传、推广工作,组织博览会,制作宣传册,办客户杂志等。第四,为迁入园区的企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为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型物流企业入住打基础。通过这样一个中立的公司管理,可以使物流园区的运作既代表政府,又代表企业,公正的运营和管理公司,增加园区的社会效益,较少一些“外部不经济”行为,如噪声、环境污染等,同时,又能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I. 介绍世界名城

新加坡于1990年全面开放

地理: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岛国,由一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通讯和旅游中心。它位于赤道以北 136.8公里,东经 103° 38′至东经 104°6′,北纬 1°09′至 1°29′。
新加坡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由南到北约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岛屿在内,总面积为682平方公里。本岛以外的其余岛屿,较大的有德光岛(24.4平方公里),乌敏岛(10.2平方公里)和圣淘沙岛(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过一条长堤及一座大桥与马来西亚相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Riau)群岛的主岛也仅有一水之隔。从泰国或菲律宾只须经过短途飞行即可抵达新加坡。

人口:新加坡有400万人口,其中77%是华人,14%是马来人,8%是印度人,1%是欧亚混血人种和其他民族。马来渔民是当地的土着居民,但自从史丹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来到并建立英国贸易中转站后,新加坡逐渐成为一块吸铁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移民和商人。为了给他们自己和家人寻觅更好的生活,许多人从中国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锡兰和中东来到这里。尽管异族通婚早就开始了,但各个种族在融入新加坡这个整体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民族: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新加坡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宗教:新加坡的多民族决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筑各式各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圆顶、哥特式教堂尖顶、带有神秘神像的兴都教寺庙以及中国寺庙。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兴都教、锡克教、犹太教以及拜火教。

誉称:狮城、购物天堂、花园城市

国花:胡姬花

货币:新加坡元

国庆日:8月9日

国旗:自上而下由红、白两个平行相等的长方形组成。

国徽:图案由盾徽,新月、五颗星、一只狮子和一只老虎等图案组成。

时差:与北京同一时区

语言: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马来语、华语、淡米尔语和英语。英语是商务和官方语言,使用最为广泛。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讲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历史背景:
1832年,新加坡成为槟城、马六甲以及新加坡海峡植民地的行政中心。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以及电报和蒸汽船的发明加强了新加坡作为东西方贸易中心的重要性。
14世纪,新加坡卷入了暹逻(现泰国)和爪哇的Majapahit帝国争夺马来半岛的斗争中,因此其领土成为了战场的一部分。
5个世纪后,新加坡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尽管它曾被认为是固若金汤的堡垒,但还是于 1942年被日本人占领。战后,新加坡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
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不断增长,自治政府在 1959年成立。 1965年 8月9日,新加坡获得独立。

新加坡地处热带,相对来说,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年平均温度在 23和 31摄氏度之间,温差很小。因此,对于那些喜爱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运动的人来说,新加坡可称得上是天堂。那些讨厌炎热阳光的人也不会因此受罪,因为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店、旅馆、办公楼以及饭馆都装有空调设备。
新加坡一年到头都有雨水,不过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对来说,比较干燥是在6月到8月。
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
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
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
最冷月份:12月到1月;
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
年降雨量:2,353毫米;
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
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

香港的多元文化,也体现在众多的节日之中。这为香港人带来更多的热闹与欢乐,也为旅客造就了更多的惊喜。中国的传统节日热闹、喜庆、吉利,当然不能错过;西方的节日新潮、 刺激和有趣,更是令人兴奋。 农历新年 (农历正月) 农历新年来临之际,牛车水(Chinatown)沿街彩灯高悬,一派繁荣景象。这时,小摊贩们也开始出售各种传统节日礼品,如嫩柳、小橘树、梅花以及各种风味小吃,如肉干。象征着吉祥的红色和金色装饰在商店里随处可见;舞龙狮的敲锣打鼓声震耳欲聋。除夕夜,华人家庭都会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在新年的第一天(即农历正月初一),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一个红包和代表好运的金橘。
每年农历新年会举行春到河畔迎新年 (Singapore river Hong Bao)。开幕前,五颜六色的烟花将夜晚的天空装扮得绚丽多彩。其它饶有趣味的还有文化演出和杂货市场,在这里您可买到各种美食和各式各样的商品。
圣诞节 (12月25日) 新加坡的圣诞节(CHRISTMAS)场面非常绚丽,在这个一年里最为抢眼的庆祝活动中,成千上万的彩灯将乌节路(Orchard Road)的主要商业区点缀得异彩纷呈。为了争得“最佳装饰建筑”荣誉,街道两旁的餐馆和商店都修饰一新。街头演唱诗歌以及其它特殊形式的慈善活动也增添了圣诞节日气氛。节日的宗教意义也没有被人忘记,教堂会在圣诞节前夕(Christmas Eve)和圣诞节(Christmas)举办特别的活动来庆祝这一节日。
屠妖节(DEEPAVALI) 屠妖节(DEEPAVALI),或称为 Festival of Lights,是庆祝光明战胜黑暗、正义击败邪恶的节日。屠妖节亮灯仪式(Deepavali Light-up)标志着庆祝活动的开始。节日期间,人们去寺庙做祷告。当然每个家庭也会烹煮香浓四溢的节日佳肴。小印度(Little India)的寺庙和街道用彩灯和花环精心装饰,再加上五彩的拱门,整个地区被点缀得格外耀眼。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 这一节日于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为了纪念中国着名爱国诗人和杰出政治家屈原。他为了抗议腐败的政治而投江自杀。每年在他的祭日,人们把米团扔进大海,据说是为了吸引那些鱼和海怪,以防止他的躯体被吞食。
屈原投江时,渔夫们不顾一切地奋力划船去抢救屈原。他们当时的这种行为已演变为今天端午节的一项活动——赛龙舟,在新加坡,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庆祝活动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东海岸公园(East Coast Park)的国际龙舟邀请赛(World Invitational Dragon Boat Race)!在这一年一度的节日中,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此,一较高低。比赛地点周围的小货摊则出售各种各样的纪念品和小吃,其中美味咸肉粽子最受欢迎。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 华人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中秋节,而关于它的起源则有很多争论。据民间传说,它起源于中国元朝汉人通过月饼夹带密信以联络推翻蒙古统治者的故事,也有人说它起源于中国古代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不管其起源为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中秋节是最美好的中国节日之一。节日期间,当地的孩子们拿起传统的五颜六色的灯笼到处游玩。而各种各样的月饼是人们自己享用或送礼的应节食品。到了夜晚,裕华园(Chinese Gardens)就成为了节日焦点,因为这里通常有传统灯笼展和打灯谜的活动。

圣 淘 沙 圣淘沙位于新加坡本岛南部,离市中心半公里。这个田园式的度假岛屿,其马来文名字是和平与宁静的意思。它由一个渔村变为英国的军事基地,后来又于1972年变成一个度假岛屿。
岛上青葱翠绿,有引人入胜的探险乐园、天然幽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等等,让人远离城市城嚣。爱海的人,可以沿着沙滩享受轻松的水上活动。而热爱自然的人,圣淘沙也有天然人行道——龙道、海底世界、胡姬花园、蝴蝶园、世界昆虫博物馆。在历史景点方面,则有西乐索炮台、海事博物馆和新加坡万象馆。
在主题公园方面,计有梦幻岛、火焰山和高尔夫乐园。而高37公尺的鱼尾狮塔,可让游人从圣淘沙远眺市区的高楼大厦及环绕四周小岛的景色。入夜后的音乐喷泉,随着交响乐的节奏而翩翩起舞。
圣淘沙是由圣淘沙发展机构负责管理和发展,它也管理10个较小的岛屿,包括龟屿、圣约翰岛、姐妹到及鬼岛。这些岛屿是热爱游泳、潜水和钓鱼人士的乐园。
岛上也有自设的交通设备。游客可以免费乘搭单轨列车、巴士、沙滩小火车前往不同目的地。此外,岛上也有脚踏车出租店。

鱼尾狮公园 鱼尾狮公园是新加坡面积最小的公园,面积只有0.0071公顷。它位于新加坡河河口,而公园的主题就是屹立在安德逊桥旁边的鱼尾狮塑像。
鱼尾狮是在1964年由前范克里夫水族馆馆长布仑纳设计的,也是新加坡旅游局的前标志。旅游局过后委任已过世的着名雕塑家林浪新按照布仑纳的设计,耗资16万5000元,雕刻了这尊高7公尺的鱼尾狮像,并在1972年3月置于新加坡河口。此外,公园内也置有另一樽会喷水的小鱼尾狮塑像。

但是,鱼尾狮公园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开始陈旧,鱼尾狮也在1998年因抽水机的损坏停止喷水,身上的小砖片也开始脱色、剥落。况且,鱼尾狮辽阔的风景现在已被滨海湾桥挡住。游人即使到鱼尾狮公园近距离欣赏它,也只能看到它的背部。

此外,鱼尾狮公园狭小,不能停放车辆和旅游巴士。公园内也没有购物商店、饮食店以及其他消闲设施。

旅游局已决定耗资600万元搬迁鱼尾狮公园。新的鱼尾狮公园预计在2002年年中竣工。它将从现在所处的伊丽莎白径搬迁到福尔顿一号斜前面的河畔,而小鱼尾狮也将处于鱼尾狮的附近。

知 新 馆 知新馆是新加坡国防部设的一个主题园地,占地1万平方公尺,耗资7000万元建成。它坐落于新加坡武装部队军训学院隔邻,该馆设有全天域影象馆、摆动模拟馆和射击馆等,全属高科技设备,这在东南亚或亚洲都是首创的,馆外还设有园艺环境和游玩等场所。
知新馆主要分成三个展览厅和一个模拟影场: 新加坡里程碑展览厅、策略厅、科技厅、摆动模拟影场

克拉码头 克拉码头是位于新加坡河与River Vally Rd.一角的旅游名胜地。这里有餐厅、购物城、娱乐设施,当地人和外国游客都很多。只是这里白天店铺开门的很少,要想充分享受,还是傍晚以后前往最佳。每到周末,举家出游来此的人络绎不绝。
克拉码头以广场为中心分成A——E五个区域。沿河边的A、D、E区域从新加坡着名餐馆的分店到有空调的咖啡店、露天水上餐厅,一应俱全。B、C区域则为购物、娱乐中心。这里除了有特产、工艺品及各种时装之外,还有大的电子游戏中心。另外,B、C之间的Read Rd.到了夜晚,露天摊位、马路游戏等统统出动,宛如庙会一般。

老巴刹(LauPaSat) 巴刹在马来语是市场的意思。老巴刹是一座单层老建筑,以前是个市场,现是熟食中心。由于是座历史建筑,虽处于商业中心地段,却受保护。在这你可以品尝新加坡的各种小贩美食,但最好避免在中午十二点半到下午二点的繁忙时间去。老巴刹西侧的路段在傍晚会封闭让沙爹小贩摆摊,沙爹是马来串烧,是最着名的新加坡小贩美食之一。
交通:乘地铁到莱佛士坊站C1RafflesPlace6号左边出口步行过去

苏丹回教堂 苏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是本地
5座被列为国家古迹的回教堂中,外观最堂
皇的。它有洋葱型的大圆顶,对称的宣礼
塔,像不像印度的泰姬陵?
回教堂前的老街也被翻新,披上鲜艳色
彩,不让车子川行的街道甚至种了一排很有
热带风味的棕榈树,周围还有很多的美食
店,整个地方富有异国情调。

新加坡的裕廊飞禽公园 新加坡的裕廊飞禽公园(Jurong Bird Park)是全球最大的鸟类动物园之一,是集教育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地方。园内有600多种、8000多只各色飞鸟。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鸟类的生活。我们特别向孩子们推荐在Pools Amphitheatre 的鸟类表演,里面有红鹳、金刚鹦、犀鸟等不同凡响而又令人捧腹的表演。

新加坡的庙宇教堂 这座辉煌的寺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兴都教寺庙。这座建筑的砖砌部分是于1843年左右建成,后来又在整个墙上陆续增添了神雕、在天花板上增添了装饰有钟的门以及壁画。 蹈火节(Firewalking Festival)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地址: 244 South Bridge Road Singapore 058793
电话: 223 4064
乘车路线:
乘地铁到政府大厦(City Hall)站(C2),然后在桥北路(North Bridge Road)乘坐新巴61号,103号,166号或197号公共汽车。

国家历史博物馆 位于史丹福路,又名莱佛士博物馆,建于1887年,馆内收藏东南亚各民族的文化精品。馆中另有新加坡发展 史的各种文献纪录和艺术品,以及一间有30幅透视画, 呈现新加坡历史的陈列馆。

赞美广场(CHIJMES) 位于维多利亚街,原为教堂,然后成为女子学校, 后再经翻修为教堂。历经世代演变,融合现代与五种新 歌德式古典的建筑,因其拥有旧世纪的风格,吸引了大 批游客到此寻求一种特别的风味感受。赞美广场正统的 歌德式建筑外观,由美丽的五彩琉璃拼饰而成,前院并 设计了人工瀑布与喷泉,是迄今最古老的免费驻足参观 地,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绝佳休憩场所。

新加坡美术馆
新加坡美术馆是本区域首间以收藏和展览二十世纪新 加坡和东南亚美术为特色的美术馆。它有系统化的美展及 美术教育计划和促销策略,属于国际新生代的美术馆。
新加坡美术馆馆址设于历史性的圣约瑟书院(Bras Basah Road)旧址,耗新币三千万元修复。它有一套完整 的设备以提供全面性的观赏乐趣,其中有十二间装置温度 调控器的短期及永久展览画廊,一间视像画廊、礼 堂、资料室、俱乐部、艺品店、多用途大厅、咖啡及庭院。其总面积约有一万平方米。

新加坡和平纪念碑 位于美芝路纪念公园,纪念碑由四70公尺的白色锥形石柱组成,象征 新加坡的四大文化,同时也悼念在二次大战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死难的平民。

市政厅 位于圣安德烈路,市政厅和高等法院 比邻而立,耗资二百万,落成于1929年 ,原名为市府办公厅。1952年英国国小乔治六世正式颁布法令,将新加坡升格为“市”,同时派遗遣肯特公爵夫人担任特使抵达新加坡,实施这项改制后,才改名为市政厅,这被视为新加坡迈向自治、独立的宪政体制的一大步。

1、新加坡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
新加坡的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现在,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不断提高产业结构,90年代尤为重视信息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经济以五大部门为主: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和通讯业。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学产品、机械设备、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部门。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饲养和水产业。粮食全部靠进口,蔬菜自产仅占5%,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服务业为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交通与电讯、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旅游业是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之一,主要景点有圣淘沙岛、植物园、夜间动物园等。货币名称:新加坡元(简称新元)

2、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经验
独立后,政府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多样化经济。八十年代初开始,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3、在港口与物流管理方面的经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业在全球迅猛发展,连续10年保持20%至30%的高速增长,使其与高科技、金融业被并称为三大朝阳产业。新加坡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政府的政策引导,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公认的物流中心之一。

新加坡物流业六特点

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城市,新加坡具有发达而完善的海空交通和电信通讯网络,在此基础上,新加坡物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截至2001年,物流业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8%,物流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已达9.2万人,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5%。世界知名物流企业,如敦豪、联邦快递、辛克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区域总部。现代物流业成为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新加坡物流业呈现以下六大特点:

集中度高

新加坡政府在樟宜国际机场附近设立物流园,吸引数十家大型物流公司进驻,达到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效果。新加坡物流业的高度集中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联系业务,使其在物流园内就能找到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物流商。

专业性强

新加坡境内的物流公司有明显的共同特点:它们要么专门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要么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例如供应链服务。服务的专一性是新加坡物流企业之所以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原因。以新加坡本地的雅阁物流公司为例,为了圆满完成其承担的瑞典skf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专业配送服务,雅阁设立了skf专 用仓库。

实力雄厚

新加坡的物流企业普遍实力雄厚,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政府造就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着名物流公司的眼球,使它们纷纷把亚洲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其中包括全球物流业老大美国联合包裹公司和老二联邦快递公司。这些全球物流巨子在资金、运输工具、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雄厚实力推动了新加坡本地物流业迅猛发展。

效率极高

新加坡物流业充分体现了"高效"的含义,这不仅仅是由于新加坡物流园的优越地理位置(与机场毗邻,交通四通八达),还在于其各环节畅通无阻。以通关程序为例,新加坡政府使用"贸易网络",实现了无纸化通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以转口贸易为主,这意味着很多运抵新加坡港口、机场等国际交通枢纽的货物并非新加坡进口,而仅稍作停留,然后转运到其他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交通枢纽就成了物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很多物流公司在机场内部设立专用仓库,对于需要在新加坡转运的货物,公司就在机场仓库内当场理货转运,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了 运输成本。

服务周全

随着现代物流业在新加坡蓬勃发展,物流业服务范围之广之细可谓空前,物流业已经朝着"量身定做"的方向发展。以前,新加坡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某种固定模式的服务,现在,这些公司已经转向"量身定做"的服务,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由物流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技术强大

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它们都设有高技术仓储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自动提存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可以说,高科技是新加坡物流业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而网络技术则是重中之重。

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政府的公众网络系统和物流企业的电脑技术平台。新加坡政府启动"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除了政府提供的公众网络外,物流企业都先后斥资数百万美元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通过这个技术平台,客户不但可以进行下订单等商务联系,在托运的货物进入公司运行以后,客户还随时可以通过公司的网络了解所交运货物即时的空间位置,了解货物当时所处的运送环节和预计送达的时间。

现代科技还保证了货物的安全。在各个物流公司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条形码和无线扫描仪对货物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使每天多达数千万份的货品运送准确率超过99.99%。

政府支持"一条龙"发展物流

现代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该国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为了把新加坡建成亚洲物流中心,新加坡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新加坡政府规划物流业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个政府机构,其中包括海关、经济发展局、民航局、生产力及标准局、资讯发展局、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等,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在该计划获得成功之后,新加坡政府又先后推出了"1999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2001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这一系列的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这些计划主要包括下面4个内容。

流程改造

为了开发高效、科学的物流流程,新加坡政府出面委托专家顾问进行多项研究,同时鼓励业界人士积极投身到这一活动中来。在政府的主导下,新加坡政府顾问成功地完成了对"物流业挑战及商机"等课题的研究,而业界完成了"货盘标准化"等研究计划。

基础设施

新加坡政府提倡大力发展物流业后,立刻启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于1997年从政府架构中独立出来之后,致力于改善物流基础设施:一方面引进高新技术,包括电子入闸系统和全自动化桥式吊机;另一方面,在樟宜机场附近开设物流园,吸引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新设立总部及地区性物流中心。

人力资源

1999年,新加坡政府以物流讲座的形式介绍了物流技术知识的最新发展,并推出了政校合作、国际交流以及鼓励有潜力的其他行业人才转投物流门下等多项物流人才培训计划。那一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州科技学院在新加坡合作成立亚太物流学院,并提供双硕士学位课程。2000年,第一批亚太物流学院的学生毕业并获得"认可物流专业证书"(cpl)。

物流科技

1999年,政府制定了物流业的科技发展纲领,以建设公共电子走廊、促进该行业的低成本电子数据交换为目标。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政府已建成"港口网络"、"贸易网络"等公共电子平台,并将推出空运业电子发票及电子付款系统及空运业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

航空物流

新加坡航空物流的代表是樟宜国际机场。这个机场被誉为东南亚最现代化的国际机场,每年接送乘客超过2000多万人次,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亚太地区最佳机场"、"世界最受欢迎的机场"等。民航局不时研讨制定樟宜机场的发展规划,以确保机场有足够的能力应付亚太地区航空交通的强劲增长。樟宜机场内设有樟宜航空货运中心,面积达47公顷,是一个24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这个一站式的服务中心,提供了装卸航空货物所需的设备和服务。每天,无论何时,从飞机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需一小时。

港口物流

新加坡不仅有优良的深水港,还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新加坡港务集团每年可装卸超过15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最大的单一箱运码头经营机构。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港口最近采取了新举措。一方面,调整港口管理策略并制定新措施,准备开放港口允许船舶公司以合资方式拥有自营码头,并欢迎国际上的港口经营集团到新加坡投资发展码头。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改造,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来提高生产力。2002年3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进行了一项试验性计划,在新加坡海港采用自动识别系统,避免船舶相撞并提高港口航行的安全。

陆路物流
新加坡在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以多种经济调控手段控制以私家车为主体的私人交通的增长。公共交通系统完整,方式多样,包括大运量的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公共汽车系统、计程车系统,其特点是网络覆盖面广,运行快捷高效。电子公路收费系统是新加坡政府已经实施的一项先进的智能化公路管理系统,它由分布在中心区各道路路口的电子自动计费门、随车(全国所有车辆)安装的ic付费卡、数据传输与中央控制系统组成。任何进入中心区的车辆在经过该系统时,均会被自动扣除一定费用。

4、在工业发展与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
新加坡能取得优异的环境纪录,原因在于牢固的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新加坡经济发展以来,就坚持一个策略,就是预先安排,未雨绸缪,从长计议。他对中国近年来对于环境污染的力度表示钦佩,在五六十年代,新加坡的环境问题,国家赖以生存的贸易,无法为就业人口提供机会,为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提高生活的水平,必须要进行规划计划。但是在规划计划当中,他们谨慎投资环境基础措施,加强立法和监管的管制,力求于以最先进的科技技术,并且向其他国家学习的文化,为了配合急速的工业化进行,新加坡进行了广泛的环保计划,包括防范、执法、教育等等。他表示新加坡愿意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同时也包括在中国学习经验。要借助科技的环保来创新,为了成功,人们必须跟政府合作。

5、在区域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6、在区域经济规划与发展战略方面的经验
要解放思想,进一步拓宽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7、在政府职能转变与角色定位方面的经验

8、在农业产业方面的经验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园艺种植、家禽饲养、水产和蔬菜种植。农业拥有可耕地面积5900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9.5%。粮食全部靠进口, 80%的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种植一些传统的热带经济作物等。

J. 谁知道国内和国际物流发展史

灭火员来了~!
国内的物流发展史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90年代起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己初露端倪,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走出以企业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己是中国物流业发展当务之急。
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铁路在国家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纵八横铁路通道为路网主骨架加以重点建设(八纵:为京哈、沿海、京沪、京广、京九、大湛、包柳兰昆通道:八横:为京兰·藏、煤运北、煤运南、陆桥、宁西、沿江。
许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如以交通部45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
2、全社会货物运输量持续增加
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交通运输部门在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运输形势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
3、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汽车工业
(2)家电、电子、通讯产业
(3)商业系统
(4)药品、食品工业
4、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25%,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潜力很大。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代理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与第一次、第二次调查研究结果相比,市内配送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资料攫取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5、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都是物流技术装备的良好市场。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技术装备厂商也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并且开发出新产品。日本和欧美等国外着名厂家也接连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及分公司,也有外国公司为了更深入的介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因此,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物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国际物流开始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国际物流发展史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物流行业重新崛起,目前美国的物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远远超过了仓储、分拨和运送等服务。物流公司提供的仓储、分拨设施、维修服务、电子跟踪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务日益增加。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根据顾客需要而增加新的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观念。

附送世界物流企业前10强~!
1 DPWN (DHL) 德国邮政-敦豪丹莎海空 Germany Mail, express, logistics, finance
2 USPS 美国邮政服务公司USA Mail, express
3 UPS 联合包裹服务 USA Express, logistics
4 Maersk 马士基 Denmark Shipping, freight forwarding, logistics
5 FedEx 联邦快递 USA Express
6 La Poste 法国邮政 France Mail, Express
7 Cosco 中国远洋 China Shipping
8 Japan Post 日本邮政 Japan Mail
9 Nippon Express 日通物流 Japan Freight forwarding, logistics
10 Royal Mail 英国皇家邮政 UK Mail, Express

阅读全文

与英国物流基地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什么节日会放炮 浏览:942
在越南怎么可以玩微信 浏览:461
越南国土如何管理 浏览:462
为什么中国没有雇佣兵 浏览:739
印度青年药房怎么买药 浏览:633
如何自己去越南打工 浏览:53
中国第二个经济体在哪个省 浏览:676
伊朗为什么造不了战斗机 浏览:829
意大利有哪些运动项目 浏览:184
谢谢伊朗文怎么写 浏览:702
中国音乐着作权协会版权多久下证 浏览:403
伊朗是讲什么语言 浏览:18
越南香水怎么辨真假 浏览:339
印尼的外汇监管力度怎么样 浏览:733
中国到伊朗火车有多少趟 浏览:304
伊朗为什么要扎耳洞 浏览:93
越南gdp为什么不能修改 浏览:170
中国市场的保健品多少是假的 浏览:971
中国和美国谈判的结果怎么样 浏览:51
越南宣光是哪个省 浏览: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