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如何布置婚礼

英国如何布置婚礼

发布时间:2022-05-03 00:56:54

① 在英国教堂里结婚的程序或者过程

英国:在传统的英国式婚礼上,新娘会手持象征好运的马蹄莲。若新人住在邻近教堂处,则要与观礼嘉宾步行进入教堂,并于途中撒满橙色的花。英国人的婚礼多在正午举行,随后安排午餐聚会,称作新婚餐。而英式的结婚蛋糕由大量水果制成,并在蛋糕面上饰以碎扁桃仁,顶层有“诞生之瓶”之意,会保留至第一个婴儿出生。

② 英国婚礼通常在哪里举行,具体的一般仪式过程是什么呀

教堂,仪式为正统教会婚礼流程(我们说的西式流程)

③ 英国王室成员的婚礼总是很盛大,他们的婚礼有什么特别的礼节

策划一场婚礼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英国皇室的新娘梅根,相信对此深有感触,除了各种细节的确认,跨越几世纪的皇家传统和礼仪也是必修课呢。

有消息称,公众也将被邀请参加这场婚礼庆祝活动,届时会有许多人预定Harrold先生的“王室礼仪”课程(Royal Etiquette workshop),参加者将在那里学习在接触皇室、贵族及贵宾时应遵守哪些礼节。

相信如所有新娘一样,梅根也将在大婚之日光芒四射,并完全融入到王室家庭传统之中,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④ 世界各国婚礼习俗

喜欢看韩剧的人对韩国的婚礼习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几乎大部分韩剧里,都会涉及到一对新人结婚的桥段,从中我们也详细了解到了韩国的婚礼习俗,包括新娘脸上两团“腌萝卜”,原来是用来抵抗邪灵的。其实,世界各国的婚礼习俗都很有趣,不妨让我们都来扒一扒,崇尚个性的80后们也许可以从中获得不少启发,策划出最符合自己梦想的婚礼来呢!

俄罗斯婚礼:叫苦不迭
湖南卫视有一期的《天天向上》里,介绍的正是各国的婚礼习俗。最令小记记忆深刻的要数俄罗斯的婚礼习俗了。
据悉,婚宴上会有人大喊“苦啊!苦啊!”每当有人带头喊时,在场的所有人便会齐声附和,这时新人便会站起来,当众深情地一吻。没过几分钟,又会有人大声叫“苦”,新郎新娘便又站起来,再次用甜蜜的吻来平息亲友们的叫“苦”声……这样的“程序”在婚宴上至少要重复十几次亲友们才会罢休。原来,按照俄罗斯人的说法,酒是苦的,不好喝,应该用新人的吻把它变甜。

德国婚礼:疯狂摔碗
与德国人一直崇尚的理智与冷静不同,他们的婚礼更多呈现出疯狂的一面。德国人在婚礼中要举行Party,新人会遭到戏弄,很类似于中国的“闹洞房”,其中重头节目就是兴高采烈地将碟子掷碎。到了婚礼举行之日,应邀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们,每人都带着几样破碗、破碟、破盘、破瓶之类的物品。然后玩命地猛砸猛摔一通,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新婚夫妇除去昔日的烦恼、迎来甜蜜的开端,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夫妻俩能够始终保持火热的爱情、终身形影相伴、白头偕老。

法国婚礼:白色纯洁
都说法国巴黎是“浪漫之都”,法式婚礼也为不少女孩子所向往,那法国的婚礼到底有些什么讲究呢?其实,法式婚礼很简单,同时又不失庄重。
白色是浪漫的法国婚礼的主色调,无论是布置用的鲜花,还是新娘的礼服,乃至所有的布置装饰,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国人眼中的婚姻应该是纯洁无瑕的。婚礼上,新娘子会准备手工精细、象征健康以及繁荣图案的柜子作嫁妆,所以此柜子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称。而新人选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称,名为“婚礼之杯”。
法国人的婚礼既传统又随意。一般婚礼由市长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习惯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日,从早上9时至下午5时之间。一般的法国人都喜欢选择在周末结婚。这样便于更多的亲友们前来观礼。
希腊婚礼:传统浪漫
希腊被誉为欧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是一个充满神话故事的国度。希腊人的婚礼习俗也是非常有趣的。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在教堂举行的婚礼才被希腊承认为合法婚姻。虽然这项规定在1982年被废除,不过至今仍有不少新人坚持到教堂去结婚。
如今,婚礼上的服饰已经多种多样。特别是根据婚礼的主题不同,希腊人也不是非要穿婚纱举行婚礼。不过,如果选择婚纱,他们还是会选择最传统的样式——白色的长袍,搭配面纱和戴在头顶的花环,这样的装束使新娘看起来像圣洁端庄的雅典娜一样美丽。而新郎的服装相对简单许多,黑色或白色的西服即可。

美国婚礼:形式多样
美国人来源于世界各地,婚礼形式也就迥然各异。有热闹非凡的教堂婚礼;有根本没有宗教仪式的世俗婚礼;还有宾客在山顶上光着脚举行的婚礼。但不管形式多么怪异,仍然包含着一些传统的习俗。
例如,新郎与新娘要交换戒指。戒指经常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婚礼仪式举行后,常常由家中的亲友往新郎新娘身上洒落一把把生米,以此祝愿他们多子多孙。
在婚礼仪式后,经常会举行盛大的婚宴,这个婚宴也叫做招待酒会。食物的种类是以新郎新娘的文化传统以及新娘家的喜爱和经济状况来决定。一般都会在角落里放一个有许多层色彩缤纷的大蛋糕,新娘与新郎一起握着刀来切蛋糕。吃过蛋糕以后,新娘站在房间中央的一把椅子上,把花束抛给那些未婚姑娘。

日本婚礼:仪式繁复
日本人的结婚仪式有神前结婚式、佛前结婚式、基督教结婚式及人前结婚式等。现在较为流行的是人前结婚式和家庭结婚式。
神前式结婚仪式起始于日本室町时代,是当时武官家庭最为盛行的一种结婚典礼。礼节较为繁多,婚礼上男女双方需通过339次交杯酒来盟誓相爱一生,白头偕老!
佛前式婚礼上,男女双方在佛像面前宣读婚约,向祖先报告两人结为百年之好,相守一生。
人前结婚式是一种新的形式,既不在神佛前,也不在家中,而是在公共场合举行,不用受男女双方家庭宗教信仰的约束,而只是在亲戚、朋友面前签订一个结婚合约书就行了!然后一起大声朗读婚约书,宣读自己对对方的爱,整个过程仅需10到15分钟。结婚仪式结束后便是婚宴,婚宴一般都和结婚仪式在同一地举行,这样也就免去了许多麻烦!

世界各国的婚礼习俗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婚礼习俗,说到中国的传统婚俗,人们便会想到什么“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但只要一提到异国婚俗,人们除了想到婚纱,教堂、牧师之外,便不会有太多的印象,其实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各地的婚俗都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而正是这些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婚俗习惯构成了婚姻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法国——法国白色婚姻
白色是浪漫的法国婚礼的主色调,无论是布置用的鲜花,还是新娘的服饰,乃至所有的布置装饰,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国人眼中的婚姻应该是纯洁无瑕的。婚礼上,新娘子必会准备名为“Weddingarmosre”的柜子作嫁妆,柜上刻有手工精细、象征健康以及繁荣的图案,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称。而新人才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称,名为“Coupdemarriage”意思为“婚礼之杯”。
德国——德国人的疯狂
与德国人一直崇尚的理智与冷静不同,他们的婚礼更多呈现出疯狂的一面。德国人在婚礼中会举行Party(派对),派对中,新人会被戏弄,这有类似于我们中国的“闹洞房”,其中重头节目就是兴高采烈地将碟子掷碎。到了婚礼举行之日,新人会坐在由黑马拉的马车来到教堂。而在婚礼举行的地方,会用红色丝带和花环封着出口,新郎须以金钱或答应举行派对作交换条件,新人才可以通过出口,这在德国的传统婚礼中叫做“Ropingthecouple”。另外,在婚宴中,以碎扁桃仁制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酒是待客的主要食品。
希腊——手套中的糖
希腊的新娘子会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带进婚姻生活。希腊人喜欢在婚礼中跳传统的圆舞招待宾客。婚礼举行时,其中一项程序是由诗歌班的领唱者训示新郎要好好照顾和保护妻子,新娘子则会轻拍新郎的脚掌以示尊重。新人会用薄纱包着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然后分派给宾客,以象征丰足和美满。
英国——贮放时间最长的蛋糕
传统的英国式婚礼,新娘会手持象征好运的马蹄莲,若新人住在郊外,则要与观礼嘉宾步经教堂,并于途中撒满橙花。英国人的婚礼多在正午举行,随后安排午餐聚会,称作新婚早餐。而英式的结婚蛋糕由大量水果制成,并在蛋糕面上饰以碎扁桃仁,顶层叫作“ChristeningCake”,有“诞生之瓶”之意,会保留至第一个婴儿出生。
捷克——给你买路钱
在捷克婚礼中,女傧相会把迷迭香的小树枝扣在宾客的衣服上,以象征生活美满及坚贞不变。礼成后,神父会在教堂外将新娘交给新郎,并训示新人要努力完成对方的心愿。然后新人踏过一段铺满丝带的路,新人的亲友要付款让亲人通过。
苏格兰——格子裙、风笛及鞭炮
传统的苏格兰格子裙是新郎必穿的礼服,富于苏格兰特色的风笛声会响彻整个婚礼会场。和中国人相似,苏格兰人还会放鞭炮以赶走不祥及邪恶之物。
俄罗斯——岁岁平安
俄罗斯婚礼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说完贺词,干杯后把玻璃杯抛向天花板,玻璃杯跌成碎片,象征——新人将有美满的婚姻,这就有“岁岁(碎碎)平安”的意思。另外,从新人在花车车头缚上的装饰可知道他们期望第一个婴儿是男还是女,若是小熊就代表想生儿子,若是洋囡囡就代表想生女儿。
瑞士和荷兰——环保婚姻
瑞土和荷兰的新人最有环保意识,他们会在新居种一棵松树,寓意好运和百子千孙。
日本——“和服”新娘
日本人喜欢在婚礼中以含有“庆祝”意思的糖果“Kyogashi”款待宾客。新娘子会穿上丝制的结婚专用和服,上面织有新娘的家族饰章,还会戴上假发饰物。在婚礼中,长辈和嘉宾会在干杯时致贺词,并细诉新人的相爱故事。
菲律宾——永恒的爱
菲律宾人通常会在婚礼会场挂一个装饰鲜花的巨型大钟,里面藏看一对白鸽,完成所有程序之后,新人会拉动系看大钟的丝带,让白鸽自由飞翔以象征永恒的爱。观礼的嘉宾会轮流与新娘和新郎跳舞,并把金钱钉在他们的衣服上,有时候双方的亲戚朋友还会比赛哪方得到的金钱较多。
韩国——“两点”新娘
韩国新郎会穿上大礼服,新娘的嫁衣则是七彩的丝织服,配以长袖子和黑丝顶冠。新娘的化妆会在脸颊上点两红点,有抵抗邪灵的意思。
土耳其——“恸哭”婚礼
新娘会穿着装饰华丽的土耳其长袖袍子,手脚则会画上红褐色的格子花纹作为装饰。阿拉伯人会将观礼的嘉宾人分男女来接待,观礼的女士会依习俗为新娘出嫁而“恸哭”。
阿根廷——花水浴
在阿根廷一些地区,青年男女在订婚或结婚时,有洗“花水浴”的习俗,所谓“花水浴”,即在入浴前把整篮鲜花撒在水面,沐浴时用花瓣揉搓全身,他们认为水是圣洁的,花是喜庆的,而“花水浴”正可以代表美满和吉祥。
墨西哥——盐、酒和面包
传统的墨西哥吉卜赛婚礼,新人被喂以拌了盐的酒和面包。这意味着除非世界上再没有盐、酒和面包,否则,这对夫妇的爱是不会消失的。
印第安——“昂贵”的婚姻
印第安人认为珠宝可以抵抗饥饿、疲倦、疾病及厄运,所以新郎及新娘会戴上银贝壳和绿松石等珠宝首饰。在印第安文化里,水象征着洁净及纯正,新娘及新郎会进行洗手仪式,代表把旧日的恋爱和悲伤回忆通通洗掉。还有印第安人认为东方是代表将来的方面,所以婚礼的所有仪式都要面向东方。
非洲——扫帚与婚姻
非洲人民风淳朴,新娘要梳起辫子,盖上面纱,做羞怯与娴淑状;参与婚礼的主持人、嘉宾及观礼者则必须穿上传统的非洲长袍。依非洲习俗,一对新人要跨过饰满鲜花的扫帚,象征跨进人生的新阶段。在婚礼中,非洲人会以鼓声及库加舞助兴,并把酒倒于地上,献给神明。
加勒比及百慕大——水果蛋糕
加勒比及百慕大的婚礼食品十分特别,他们传统的结婚蛋糕是深色水果制成,其中包括酒酿的莱姆果、佛手橙;蛋糕的形状奇多

⑤ 西方婚礼习俗是如何的

提到婚礼(wedding ceremony),我们就容易想到新娘的服饰(wedding dress)、婚纱 (wedding veil)、新郎抱新娘过门槛(carrying the bride over the threshold),结婚戒指(wedding ring)都是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新娘拿花、新娘站在新郎的左边等习俗,可是你了解这些习俗的起源吗?
新娘服饰的习俗可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 (Victorian Times),结婚时新娘穿的服饰与“某种旧的、新的、借来的和白色的东西”有关。因为旧的东西与新娘家族和她以往生活有联系。新的东西代表新娘未来的幸福新生活中能有好运和成功(good fortune and success)。结婚时穿戴借的东西能给婚姻带来好运,这可以是一件婚礼服、一块手帕、一件首饰。白色的东西被认为是纯洁和忠贞的象征。
关于新娘披婚纱的习俗有两种解释。一是在包办婚姻的时代,新郎在婚礼上正式娶新娘前,新娘的脸都要盖起来,这样,等新郎看清新娘时,即使不喜欢她的容貌,也为时已晚了。另一种解释是,新娘佩带婚纱是为了在婚礼那天不被在空中游荡的邪恶鬼魂伤害。

新郎抱新娘过门槛的习俗则源于罗马时代。那时的人们认为,如果新娘第一天进新家门槛时绊脚的话,将会带来厄运,把新娘抱过门槛就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结婚戴戒指的习俗,一般认为始于17世纪。在那时的婚礼上,牧师按顺序从左手食指摸起,边摸边说:“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刚好摸到无名指。

新娘拿花(carrying flowers)的习惯起源于古时。人们觉得香味浓郁的花草或香料可以驱除邪恶的鬼魂、厄运和疾病。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当情人们通过互送鲜花来传达各自不同的情意时,花便有了更多的含义。如苹果花(apple blossom)代表“好事的到来(better things to come)”;红色的玫瑰代表“我爱你”;白色的玫瑰代表“纯洁”;勿忘我(forget-me-not)是“真挚的爱情和记忆(true love and remembrance)”。

至于新娘站在新郎左边则是很有趣的说法。古时候抢婚成风,新郎用左手护住未来的新娘的同时,还必须腾出右手,用剑打败并赶走其他想抢她为妻的人。

虽然今天人们对这些习俗习以为常,但了解这些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很有意思的。

西方婚礼仪式之后
看西方电影的婚礼镜头时,总对婚礼过后那对新人穿过林荫丛,坐进敞蓬小车双双绝尘而去的镜头羡墓不已。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才知道其中留下的还有很多讲究。
在仪式结束时,牧师祝贺新婚夫妇。管风琴开始演奏退场音乐。新娘从伴娘手中拿过花束。如果戴着面纱,此时应该打开。如果作过决定,新娘和新郎接吻。新娘右手拿鲜花,和新郎转过身来。或者新娘的左手穿过新郎的右臂,或者手挽手,二人走下台阶。花童和托戒指的男孩,伴娘和伴郎一起走。然后,傧相和引导随后,两人一对。如果在冬天,仪式前,引导或伴郎会在更衣室为新郎穿上外衣,这样一来就不必在仪式结束后去取衣服。在大门口,已经有人为新娘准备好外衣。
尽管进入时是单独走,出来时傧相可以和引导两人一起走。这具有象征意义,有效仿新娘,新郎来时单独来,走时一起走的意思。
在仪式其间,一直呆在教堂后面的摄影师,此时可以在两位新人沿通道返回时,拍下这对幸福的人。
汽车等在入口处。如果迎宾队列在招待会会上组成,此时伴郎可以帮助新婚夫妇坐进新娘的汽车。这辆车先走,然后是傧相的,然后是新娘父母的,然后是新郎父母的。如果没有租高级大轿车,伴郎将担任新婚夫妇的司机。
话题先回到教堂里,退场式一结束,两名引导就回去,首先是新娘的母亲,然后是新郎的母亲到门口。如果新娘和新郎的母亲更愿意和他们的丈夫一起走,他们可以这样做,跟随着前来陪同她们的引导一起出门。大多数人婚礼上,只有两位新人母亲由引导陪同。而她们的丈夫则由其他女人的陪同和他们一起出门。在预留长凳上的其他人自己走。按从前排到后排的顺序。当丝带撤走,示意可以离开座位时,客人可以离开,前面和后面的客人可以一起走,如果还没有支付牧师费用,此时伴郎可以赶回礼拜室做完这件事。
陪同新婚夫妇的父母离开,撤走丝带,引导们就可以离开,赶往招待会,为摄影帮忙。他们的小汽车或交通工具应当停在方便的地方,以免被离开的客人堵住。

⑥ 英国婚礼的过程详细点的 谢谢

一般来讲,英国婚礼和传统的欧洲婚礼相同,分为仪式和婚宴2大部分,整个流程按照7个步骤来进行(其中前两个为仪式部分,后五个为婚宴部分):宾客到场祝福、婚礼仪式(一般在教堂进行)、宾客及新人合影、drink reception(类似国内的酒会)、宾客入席及婚宴致辞(按照伴郎或伴娘中的一人、新郎父亲、新郎的顺序)、婚宴、小型音乐会或者舞会。

吃蛋糕一般在合影之后,有时也放在drink reception中进行,至于开香槟庆祝好像英国人不太时兴这个(老美比较喜欢),少数英国人会选择在婚宴致辞的时候。至于司仪不太清楚指什么,如果是婚宴的话一般都是亲人或很好的朋友来串场,讲话应该是贯穿始末的。

⑦ 英国的婚礼和葬礼简介

在英国,婚礼一般是在周六的下午,在教堂或登记处举行。教堂本来是为基督徒设立的,但在教堂结婚也是传统的方式。新娘穿着白色的礼服,戴着面纱,拿着花。新郎穿着西装,等在教堂的圣坛。

当新娘到达时,风琴开始演奏结婚进行曲,在音乐中,新娘的父亲带着他的女儿走过长廊,然后把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里,于是婚礼开始了。仪式的重要部分当然是交换结婚戒指,当这对新人结婚时,他们在教堂签署结婚登记证,然后他们穿过教堂来到院子里。在院子里他们的朋友和家人向他们扔大米和五彩纸屑,向他们祝福。

婚礼后的宴会称为招待会,通常是一个有三道菜的晚餐,加上许多含酒精的饮料。在第三道菜或甜点之后,主人开始发言了。新娘的父亲(他支付婚礼的费用)通常讲他的女儿以及他初次遇见女婿的情况。傧相的发言总是说新郎多么出色。最后新郎发言,他通常会表示对新娘下嫁与他的感激之情。这些发言有时会很长,常常会提到相关人士的长篇故事。发言的原意是越幽默越好,但是根据酒精消耗量的大小,发言常常会变得比较放肆。在发言结束后,通常会有乐队演奏伴舞或者迪斯科助兴,直到每个人都累趴下。通常新人会第二天一早出发去渡蜜月。

婚礼并不便宜,如上所述,新娘的父亲通常会买单。当然,客人们为新人买一件礼物是很普遍的,也许是一个微波炉,或者一个去夏威夷两周的假期。近来,新人们会列一份清单,注明他们想要的东西,客人会根据各自的情况从清单里选送。

英国有三种婚礼:英国国教婚礼、天主教婚礼以及世俗婚礼,即非宗教仪式婚礼。由于信仰不同,这三种婚礼有不同的要求和习俗。这里主要介绍英国国教婚礼。
英国国教也称为圣公会,1533年,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次年,他又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而以英国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其后,这项运动又得到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1537——1553)的支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则宣布女王为国教惟一最高领袖。教会虽在组织制度和仪式等方面仍保留了天主教的旧制,但在教义上已具备了一些新教的。

这里有篇文章:燕儿和老安是在上海相识相爱又在广州共续生活的,故事还挺浪漫,可以用有缘千里一线牵来概括。总之这中国新娘和英国新郎终于决定走进美丽的围城。入城仪式当然不能轻慢。为了照顾双方的家人朋友,婚礼要举行两场,两地各办一场。第一场在英国。于是我带着无数对英国的幻想和推测,从法国坐完了两趟飞机再乘车深入英伦腹地,来到一个叫Barnsley的地方。这里略有山峦,到处是碧绿的草地或树林,错落着深棕色的砖墙别墅。房子周围总有精心修饰的花草。对于我这个初到英论的游客,但眼前的景致赏心悦目到心旷神怡。当然,这次的主题还是婚礼。言归正转。

国内的婚礼图的是热闹,通行的做法是广邀亲朋好友,张灯结彩喧嚣一片,大闹至少三天三夜才善罢甘休。筹备当然更是大费周折。相比之下,英国式的婚礼少了那种盛气,但轻松而温馨。

这么重要的仪式当然不能没有准备,新郎的家人也忙活了大半年。大到宴会厅小到胸花,件件都是反复斟酌,精心挑选。婚礼前的晚上,新郎给我们介绍了婚礼的具体过程,列了清楚的时间表,一切精确到分钟。英国人的严谨和时间观念可见一斑。

照英国的规矩,结婚当天新郎新娘在仪式之前是不能见面的。新娘的父亲挽着女儿缓缓走进礼堂,把手交到新郎的手里才算两人新的开始。所以婚礼前夜新郎只能住到酒店,直到第二天仪式开始。看不见他做什么,估计更是坐立不安,才用电话不时远程监控我们的进度。

如平时一样地起了床,吃过早饭。10点15分出发,驱车15分钟到发廊做头发。小镇的发廊只有一间木质装修的大厅,最醒目的是中间柔软的红色沙发。看上去宽敞而舒适,更象谁家的客厅。客人可以喝到暖暖的咖啡或茶。只有进门小小的个柜台和四角的镜子和理发椅告诉你这里是发廊。发型师小姐娴熟地让每根头发各就各位,再带上新娘的金冠。在预计的半小时之内完成,非常准时。完全没有国内的满头发胶和鲜花,新娘看上去高贵而现代,漂亮极了。11点钟回家化妆换衣服吃午饭,一切必须在2点15分前完成。12点钟是午饭时间,三明治和奶茶。午饭时婚礼用的鲜花准时送到。一阵小小的忙乱之后,2点15分出发,到婚礼会场。车程预计30分钟。路况很好,我们提早到达,但不能进场,只能在路边等着。

婚礼在当地最大的酒店举行,没有任何宗教色彩,司仪是当地政府的Register,应该相当于我们的民政部门吧。没有时间细细探究,但仍然看得出这个酒店由从前的豪宅改建,四面有大而雅致的英式花园。在摄像机的跟随下,我们陪新娘走进酒店,新娘在入口摆了几个幸福的造型,今天的摄影师看上去很专业。

一进去,新娘和随行的新郎的母亲就被领进礼堂旁边的小厅,照计划上看,是Register例行公事要提问做记录。我们只能在门外静静地等待。很快,所有人面带笑容地出来了。我们分头进会场,婚礼要开始了。身为伴娘的我随新郎的母亲从侧门进礼堂,坐在左手第一排,这是规矩。边厅里问了什么问题,燕儿的回答是什么,对我来说也是个迷。

我还来不及坐定看看四周情况,婚礼进行曲就响起。3点正,婚礼开始。正门打开,新娘身着象牙色的婚纱隆重出场,轻轻含笑,缓缓点步,头纱在身后微微飘起。新郎满面激动开心的笑容,接过新娘的双手。所有人的目光这时才转移到司仪。和法国由当地行政长官亲自主持的风俗不同,司仪是一位年轻女士,前台左边还有一位同来的书记员。

司仪的开场白相信大家在类似的电影片段里都见过了。需要补课的拜托看一遍电影《四个婚礼一个葬礼》。但需要伴娘念一首诗对我倒是新鲜事。前一晚的临阵磨枪没有白费,还算圆满完成任务。原以为自己第一次念英语诗还是班门弄斧,在这么多英国人面前念一定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却居然一点都没有怯场。倒是站在一个有利的角度,发现新郎新娘激动而紧张,觉得有一点感动。婚礼继续进行,老安和燕儿先后都说了“我愿意”,跟着司仪当众宣布了今后相守相偕,矢志不渝的誓约,然后在婚书上签字。坐在身边的新郎母亲已经感动得双目含泪了。而我这时才有机会偷偷看了看来宾的情况。大约二三十个人,身着礼服,除了小孩,都专注地看着主席台,见证了这对新人新的起点。可以想象他们这时和新郎新娘一样幸福。

交换戒指之后,大家都积极为新人抢下这历史的镜头。当然少不了轮流合影。一个小时后,仪式就都结束了。司仪和她的书记员离开,其他人则转移到一间半露天的餐厅,开始浅酌合影。这时我才有机会接触今天的其他来宾。作为到场的唯一女方宾客和远道而来中国客人,我受到了他们特殊的照顾。新郎的母亲先后给我介绍了这些来宾。他们都是新郎的亲戚和多年老友,有老有少,还有新郎的小学老师,当然因为她是新郎母亲的多年好友。

这时候摄影师成了主持者。他组织我们轮流分批和新郎新娘在花园里摆造型合影。然后我们一起把彩碎抛向天空。这是对新人的祝福。英国还没有转暖,不时有凛人的寒风。新人必须继续拍外景照片,我们则缩回温暖的餐厅聊天。和英国人享有的“冷漠高傲”的名声完全不同,这里的人友好而好客。我还和新郎8岁的大侄子结下了短暂的友谊。

英国人的晚饭时间相对法国来说较早,婚宴也不例外。小憩之后,六点半我们就进入饭厅,开始准备用餐。对于咱中国人来说,这一顿的菜单当然重要,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晚餐还需要一个主持人,现在是伴郎。开始用餐前,照例新郎发言。现在气氛就轻松多了,新郎自由发挥,没有定式。老安的发言简单实在,是我喜欢的风格。然后伴郎也要发言。今天的伴郎是老安的弟弟。他要宣读别人寄来的贺卡。新郎新娘当众打开收到的礼物,还分发礼物。晚宴的另一个亮点是切结婚蛋糕。在吃完晚饭喝咖啡的时候,新郎新娘手执手共同切下第一刀,旁边的小朋友们早就急不可耐了,这当然是抓抢镜头的好机会。

晚饭后,有些客人先告辞走了。留下的人就开始跳舞狂欢。背景音乐是70年代的YMCA之类。一家人坐在一堆,又唱又跳。那时的我已经累得不行了,只是觉得非常的温馨。第二天一大早去机场,匆匆结束了这次英国之行。对这个地方我的了解还很少。只知道这样的婚礼很简单,但有余味,很香。
基督教
葬礼简介:

基督教葬礼由牧师或神父主持,在墓穴周围举行祷告愿死者安息升入天堂。有时候前半部分在教堂举行。天主教还为死者举行追思弥撒等。基督教和西方传统葬礼的主要色调为黑色。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认为应尽快举行简单的土葬,有“亡人奔土如奔金”之说。一般在死亡三天内举行。由死者亲人或其他穆斯林用水清洗尸体后以白布包裹。为死者行站礼祈祷。之后运往墓地土葬,尸体面朝圣地麦加天房(克尔白)方向,无棺材或陪葬品。整个葬礼过程中要求参与者节哀沉默。

⑧ 英国古代婚礼习俗,急!

英国在16世纪时,结婚戒指的内侧经常刻是家族的图案或箴言,诸如"上帝使我成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只手、一颗心、一顶主教冠和一个骷髅,铭文是:"前三个我赐予你,第四个使我超脱。"今天戒指上的铭文大多只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开头字母。

英国人结婚要穿礼服;新娘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纱,手持白色花束。总之,英国人崇尚白色,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而戴头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品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中世纪以后,宫廷贵族之中出现了用珍珠装饰的花冠。尔后,发展成为白色头纱,并且尺码日益延长,并遍及欧洲各地。

一旦举行完婚,新郎新娘从教堂里出来的时候,人们要向新人祝贺,这种祝贺不是亲吻、拥抱和握手,而是向他们撒五彩缤纷的纸屑,撒纸屑的习俗起源于撒麦粒。1491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携王后到布里斯托尔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面包师的妻子看到,于是她从窗子里向他们撒麦粒,并高呼:"欢迎你们,陛下!祝你们幸福、长寿;"这成为一段佳话,到16世纪时,这一习俗已广为流传,人们向新郎、新娘撒麦粒,有时还染各种颜色,麦粒象征着丰收和生活富裕,同时也祝贺新婚夫妇幸福长寿,子孙满堂。

度蜜月也是英国各地青年结婚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把积蓄下来的钱用于旅游,而结婚后去旅游便称作度蜜月;这原是古代的习俗,在新婚之时一定要饮用一种用蜂蜜特制的饮料,用来象征家庭美满、爱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这种饮料从结婚开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个月称作蜜月了。

在英国对于结婚纪念日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庆祝并有不同的称谓。第一年是纸婚,第二年是棉婚,第三年为皮革婚,第四年为毅婚,第五年称木婚,第六年称铁婚,第七年叫铜婚,第八年叫陶器婚,第九年为柳婚,第十年是锡婚,以后是钢婚、绕仁婚、花边婚、象牙婚、水晶婚。从第十五年以后,每五年各有一个称谓,依次为搪瓷婚、银婚(第二十五年是个大典)、珠婚、珊瑚婚、红宝石婚、蓝宝石婚、金婚(五十年是第二大典)、翡翠婚、钻石婚。这最后一个是第三大庆典,但很少有人能够庆祝这个庆典。

⑨ 如何评价英国婚礼习俗

在十七世纪晚期,英国废除了包办婚结婚姻,只有发布预告或许可证后,并在牧师和证人的见证下,这样的婚礼才是被认可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英国的婚礼习俗吧。
初婚必须穿白色婚纱
英国人结婚,新郎要穿礼服,初婚新娘则必须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纱,手持白色花束。总之,英国人崇尚白色,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而戴头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品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中世纪以后,宫廷贵族之中出现了用珍珠装饰的花冠。尔后,发展成为白色头纱,并且尺码日益延长,并遍及欧洲各地。
丰富多彩的婚礼形式
新娘和新郎都有他们的告别单身派对,他们将彩排除了晚餐以外的结婚典礼。如果新人在教堂举行婚礼,婚礼三周前的星期日,他们的结婚预告将在教堂被大声宣读。但若新人出现在宣读现场则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

婚礼按照传统多在中午举行,之后将是被称做“婚礼早餐”的正式午餐。婚礼邀请卡和美国的传统颇有几分类似,但很少有人会下大手笔制作精美的邀请卡。接受邀请的人一般不回复卡片,而是使用自己专用的答复卡。关于英格兰的婚礼还有一个有趣的传统,人们认为让扫烟囱的人在新娘步出教堂的时候亲吻新娘会给新人带来好运。
选择结婚日期有讲究
英国男女对婚宴并无特别禁忌,但对吉日的选择则很留意。他们的婚期忌五月,因为英帝国与古罗马帝国有很强的文化渊源,五月份是罗马举行大规模传统祭祀的日子,所以“五月把婚结,后悔来不迭”的歌谣至今流传着。
另外,他们的择日习俗有一个有趣的歌谣:“星期一得健康,星期二银满仓,星期三日子顶顶好,星期四多灾,星期五破财,挨到星期六福气半点无。”因而结婚的男女特别钟爱“星期三”这个日子。
最重要的戴戒指环节
戴戒指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国,它不仅作为一种信物也是一种装饰品。婚姻戒指最初并不镶嵌钻石、翡翠以及红蓝宝石等饰物,纯洁的圆形象征着由婚姻联袂在一起的两个人的团圆;在一些民族中象征着一种魔力,保佑夫妇幸福长寿,同时,施予者表示对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对施予者的忠诚。
金戒指象征爱情的纯真,银戒指意味情感温柔,英国人同西方各国一样,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镶嵌任何宝石,结婚戒指应加装饰物,至于戒指的质量则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结婚戒指可戴在同一无名指上,也可以由结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国在16世纪时,结婚戒指的内侧经常刻是家族的图案或箴言,诸如"上帝使我成为某某的妻子,"某位基督教主教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只手、一颗心、一顶主教冠和一个骷髅,铭文是:"前三个我赐予你,第四个使我超脱。"今天戒指上的铭文大多只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开头字母。

阅读全文

与英国如何布置婚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3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6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2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9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0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5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