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是多久开展临终护理的

英国是多久开展临终护理的

发布时间:2022-05-03 08:14:13

Ⅰ 现代较健全的临终关怀组织始于1967年,建在什么地方

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 建于1967年7月 在英国伦敦东南方的 希登汉
创办者是 桑德斯 博士

Ⅱ 首先创立现代临终关怀事业的国家是

临终关怀(Hospice)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50年年代,英国护士桑德斯(CicellSaunders)在她长期从事的晚期肿瘤医院中,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决心改变这一状况。1976年她创办了世界着名的临终关怀机构(ST.Christophers'Hospice),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过程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最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Ⅲ 临终关怀医院的基本情况

到临终关怀医院来接受治疗的主要是那些患有癌症的患者,也包括那些即使全力治疗也无法治愈的,已到了疾病晚期,不久将死亡的患者。
这些患晚期疾病的患者已预感到死亡的临近。无论是由什么人来告诉他患有癌症,患者都遭受到着巨大的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对死亡的恐惧。当然不包括那些对癌症能泰然处之的人。
临终关怀医院不仅要帮助那些遭受肉体痛苦和精神折磨,对死亡充满恐惧的患者,也包括那些备受折磨的患者家属。
临终关怀医院的功能
临终关怀医院是以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痛苦为主要目的一种医院。因其大多数患者在普通医院中都已接受了最为先进的治疗,所以,临终关怀医院中无需用于大型手术等大型医疗的设备和专业治疗科。除了设立内科、外科以外,还必须设立类似麻醉科那样可以缓解患者疼痛的相关科室。晚期癌症的患者多受到疼痛的困扰,因此,临终关怀医院中,止痛门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临终关怀团队对临终病人实施心理关怀,帮助患者接受自己、明白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正确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适应角色的转换,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使病人能在有限的日子里,在人生的最后岁月中,在充满人性温情的氛围中,安祥、宁静、无痛苦、舒适且有尊严地离开人世,达到更理性,更平静地接受死亡。目的在于减轻临终病人的心理负担,其中尤其是解除病人对疼痛及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同时,医护人员指导家属积极配合医生,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各方面给予病人帮助和关怀,达到逝者死而无撼,生者问心无愧的目标。 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999年10月12日为世界人口日,全球人口达到60亿,大约5.9亿是60岁以上的人。到2025年,几乎14%的人口将是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是增长非常快的一个群体。迅速增长的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策各方面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使得全世界的政府、社区和家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的深刻影响之一是卫生保健。卫生保健产业要为这一老龄化的人口提供必要的资源。例如,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1992年60岁以上老人中重病患者占3%,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加上老年痴呆患者,预计6.3%(12万人)需要照料,其中一部分是临终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80%左右依靠家属照料,家属面临困难极大,众多垂危老人呼唤临终关怀。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对于临终老年人来说,传统的、机构化的卫生保健形式可能并不是帮助他们和提供爱心的最有效的途径。对于一些临终的人来说,尽管卫生保健系统不断有技术革新,却没有强调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提供尊严。每一个社会对待死亡有其不同的习惯和态度,然而人们一致赞同:临终的人,应该以舒适和尊严的方式度过他们最后的日子。临终关怀正是在人口与文化的变迁中产生了。
回朔
“临终关怀”一词回朔到几百年以前,那时用于描述给虚弱或生病的旅行者以庇护。该词首次在当代意义上使用,表示对濒临死亡的老年患者给予亲切的抚慰、良好的照顾和尽可能的帮助,使其安然故去。最早对临终病人的照料是在1967年,在英国伦敦由桑德斯首创的圣克里斯多费临终关怀医院。迄今为止,临终关怀机构已在不少国家得到发展和推广。 支持减少
在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已经有临终关怀计划的国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妨碍最大限度地发挥临终关怀效益的障碍。例如,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大家庭支持的减少使得临终关怀照料对于许多在家中接受照料的个人变得更加困难。
道德障碍
在美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障碍是谈论死亡的困难。许多个人不愿意承认医生对他们达到临终状态的诊断,他们坚持接受通常被证明是无效的多余治疗。许多家庭成员也对讨论濒死持犹豫态度。国家临终关怀组织在1999年4月发现,4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1/4的人说他们不愿提出与他们的父母死亡有关的问题,甚至如果父亲或母亲已经得了不治之症并且活不到6个月了。尽管社会上有一些人忌讳讨论临终问题,但是研究发现当面临不治之症时美国人很清楚他们希望什么。美国人最主要的倾向是:(1)有一个获得服务的选择;(2)对病人和家属情感的和精神的支持;(3)根据病人的意愿控制疼痛;(4)病人在自己家中或其一个家庭成员的家中死亡的选择。
医院评估
在美国,因为临终关怀的条件包含在医疗保险之中,需要由医院来评估一个病人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要并通知病人获得临终关怀服务。许多医生在需要通知他们的晚期病人的病情时也很犹豫,因为他们不愿打击病人继续治疗的希望。除此之外,要准确预测一个病人的余寿时间事实上并不容易。

Ⅳ 医院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也叫“姑息治疗”或者“安宁治疗”。它由英国护士桑德斯创立,1967年一经推出,便在世界各地开展起来。

临终关怀的概念:

当病人经过可行的医疗手段救治之后,仍无法改变死亡的结果之时,特别是后续的医疗措施,会使病人遭受更多痛苦的情况下,以减缓病人肉体痛苦、努力提升病人的精神状态、加强病人的心理建设为方向的医疗手段。

Ⅳ 现代临终关怀创始人1976年在英国创办了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他是

正确答案:C
解析:桑德斯博士于1976年在英国创办了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

Ⅵ 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临终关怀院创建于哪个国家

英国。

桑德斯博士1967年在英国伦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临终关怀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Ⅶ "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谁说的

桑德斯——被誉为“点燃了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1967年,桑德斯博士在英国创办了“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被誉为“点燃了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Ⅷ 英国正式将临终关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是哪一年

1987年,英国正式将“临终关怀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医学专业。

临终关怀学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其相关的医学、护理、心理、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研究对象,将医护的专业化及科学化知识互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有着较为独特和宝贵的道德价值。

意义

人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临终阶段。科学已经表明人的临终阶段具有特殊的发展规律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临终关怀学作为一门探讨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社会实践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与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方法密切相关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的兴起与发展,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和社会环境认识的提高,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而自然提出的需求。

Ⅸ 临终关怀的发展史

临终关怀(Hospice)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50年年代,英国护士桑德斯(CicellSaunders)在她长期从事的晚期肿瘤医院中,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决心改变这一状况。1967年她创办了世界着名的临终关怀机构(ST.Christophers'Hospice),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过程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最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临终关怀”一词的正式应用,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此前,许多学者对Hospice和HospiceCare的翻译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其内涵和外延。Hospice曾被译为“济病院”或“死亡医院”。HospiceCare则被译为“安息护理”或“终末护理”等。香港的学者称之为“善终服务”,在台湾被称为“安宁照顾。
1988年7月15日,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与天津医学院院长吴咸中教授以崔以泰副院长合作,共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黄博士先后资助人民币10万元,天津医学院也拿出相应的经费,天津护理学会理事长王桂英个人资助1000元,护理专家甘兰君任该机构的副主任(1991年5月改任顾问),共同开展临终关怀研究工作。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临终关怀研究与实践的行列。由于是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新闻媒介颇感兴趣,通过各报刊宣传,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上海、北京、安徽、西安、宁夏、成都、浙江、广州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病区或护理院。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着手筹建临终关怀病房。1990年10月,该病房开始收治病人。各大报予以报道,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投资10多万元摄制题为《临终关怀》的科教影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迄今数百名临终病人在这里尊严舒适、安详地抵达人生终点。该病房成立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参观学习者上千名,及来自美、英、日、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受到普遍的赞扬和肯定。至今,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九年的历程,但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自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理论引进了研究起步阶段,宣传普及和专业培训阶段以及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全面发展阶段。
1991年3月,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召开了“首次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暨讲习班”。在此基础上,又先后举办了五期临终关怀讲习班。其中包括两期“中美临终心理关怀研习班”和“中英临终关怀研习班”、“93北京临终关怀国际研习班”等,并在天津、北京、西安、武汉、唐山、青岛、烟台、庐山等地举办临终关怀学术报告会或临终关怀系列讲座,先后有近2000名从事医疗、护理、心理等方面工作的人参加,从而促成了临终关怀事业队伍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1992年5月,经国家科委批准,天津医学院与美国东西方死亡教育研究学会联合在天津举办“首届东方临终关怀国际研讨会”,卫生部长陈敏章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对临终关怀事业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次会议应载入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史册。卫生部决定将其纳入全国医疗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国际研讨会之后,临终关怀机构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很多省市建立,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开始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1993年5月,在山东烟台市召开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次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1995年5月,在广西桂林市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1996年3月在昆明召开了“全国死亡教育与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并经多年筹备,创刊《临终关怀杂志》,以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Ⅹ 临终关怀的原意是

临终关怀(Hospice)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50年年代,英国护士桑德斯(CicellSaunders)在她长期从事的晚期肿瘤医院中,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决心改变这一状况。1967年她创办了世界着名的临终关怀机构(ST.Christophers'Hospice),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过程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最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临终关怀”一词的正式应用,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此
临终关怀
前,许多学者对Hospice和HospiceCare的翻译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其内涵和外延。Hospice曾被译为“济病院”或“死亡医院”。HospiceCare则被译为“安息护理”或“终末护理”等。香港的学者称之为“善终服务”,在台湾被称为“安宁照顾。
1988年7月15日,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与天津医学院院长吴咸中教授以崔以泰副院长合作,共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http://ke..com/link?url=HJCrOf8zNYlQfV3E-fi62f7xGysuoj1JhVsDTL--i-DSi_9AoTdDWXlXSa63AM2dINx_5OBheOMJ3PGpv-

阅读全文

与英国是多久开展临终护理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3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6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2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9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0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5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