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国国王的登基加冕仪式在那里举行
威斯敏斯特教堂。英国国王在这里登基加冕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王室成员结婚,举行婚礼的场所也在这个教堂,这里还埋葬着20多位国王
‘贰’ 威廉什么时候被加冕为英国国王
1066年10月,乘黑斯廷斯决战胜利的威势,威廉率军长驱直入,先后占领坎特伯雷、韦斯特汉姆、西尔、吉尔福德等地,接着又横扫北部。伦敦投降代表向威廉表示屈服,并奉他为国王。1066年圣诞节,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英国国王。
‘叁’ 英国国王如何加冕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历代国王加冕登基、举行婚礼庆典的地方,也是英国的王室陵墓所在地。最后一个在这里举行葬礼的王室成员是已故的王妃戴安娜。除了王室陵墓外,这里也安葬着许多伟大的人物,包括牛顿、达尔文、丘吉尔等。
1911年6月23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
加冕仪式象征着君主制传统的继续。室外空中的阴云和室内昏暗的色彩与前来参加加冕仪式的人们鲜艳华丽的礼服、制服、珠宝饰物形成鲜明对比。上午8时,威斯敏斯特教堂已挤满了准备在这里逗留一天的人们。大街上挤满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需要等上几个小时,为的只是皇家的队伍经过时能看上一眼。国王对这次庆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气与我们所期望的一模一样,火红的太阳、没有什么风、天上万里无云。.....我戴上了将由印度政府支付的价值六万英镑,专为这次活动制作的新王冠。.....”这一庆典持续了三个小时。“相当累”,国王在这一天结束时写道,“戴完这顶新王冠后。.....我的头可能受了伤,这东西太重了”。这次加冕仪式,之所以看起来非常隆重,或许是因为这一年令人不安的政治背景:社会主义、罢工和最近对贵族的抨击。
‘肆’ 威廉和玛丽登基,入主英国是在哪一事件后,标志着什么
是在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统治的光荣革命后。1689年2月13日,在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被议会罢黜后,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他的丈夫威廉三世正式成为英国的共治君主。
这一事件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结束了英国君主专制制度,将“君权神授”转变为了“议会的国王”,把权力中心转移到了议会手上。国王不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侵犯议会征税权、组织常备军、干涉议会言论自由,不得非法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威廉和玛丽虽然登基,但是英国的实际权力还是掌握在议会手中。
(4)英国君主在哪里加冕扩展阅读:
1688年后,英国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发的政治思想,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一些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如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则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启蒙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光荣革命
‘伍’ 英国君主登基典礼
君主着深红罩袍和深红天鹅绒御袍进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先落座于Chair of Estate。这之后嘉德首席御用纹章官、坎特伯雷大主教、大法官、掌礼大臣、宫廷长官和纹章院院长六人一齐走到教堂的东西南北四面,每面向一个方向都对对面的人要求他们承认新君主。当四个方向的人都表示认可新王以后,大主教主持君主宣誓。
誓言完成后,将有一神职人员向君主呈一本《钦定版圣经》,这之后举行圣餐礼,根据尼西亚信经需中断。圣餐礼中断后,君主褪下深红罩袍,至圣爱德华椅,即加冕王座落座。四名嘉德骑士撑起一顶华盖罩住君主,在华盖下君主行受膏礼。威斯敏斯特教长负责倾倒圣油,坎特伯雷大主教将其涂于君主的手、头部与胸部。之后大主教赐福以完成仪式,君主穿上纯白朴素的colobium sindonis,外罩supertunica。
掌礼大臣呈给君主象征着骑士精神的马刺,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其他主教的协助下将御剑呈给君主。然后新王在supertunica之上再披Robe Royal和Stole Royal。此时大主教就可以将各王位标记交予君主。首先是归主寰宇(顶部有十字架的空心金球),君主接过之后立刻送回圣坛之上。接下来交予的是象征着如婚姻般忠于国家的一枚戒指。再之后君主接过象征圣灵的鸽之权杖和象征王权的十字权杖(镶嵌库里南一号钻石)。君主手持两柄权杖,坎特伯雷大主教即以圣爱德华王冠为其加冕。在场所有人高呼“天佑我王”同时将冠冕或帽戴到头上。伦敦塔此时鸣礼炮。
至此新君已正式加冕,大主教与全体主教向王宣誓效忠,全体贵族上前向王致敬,全体教士在大主教带领下集体向王致敬。之后,王室成员一一向王致敬。如果被加冕的国王有王后,在致敬结束后会有简单的王后加冕礼。若被加冕的女王有丈夫,女王的丈夫无加冕礼。致敬环节结束,此前被中断的圣餐礼继续直至完成。
这之后君主离开加冕堂,行至圣爱德华礼拜堂(仍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前行导引者负责持御剑、圣正义之剑、尘世正义之剑和慈悲之剑(该剑无剑尖)。君主将佩戴的王位标记一一陈列于圣坛,并脱下Robe Royal和Stole Royal,将深红罩袍换成紫罩袍,再穿上紫天鹅绒帝国袍。君主然后换戴帝国冠冕,手持十字权杖和归主寰宇离开礼拜堂,全体在场者唱国歌。
‘陆’ 英国国王的登基加冕仪式在哪里举行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威斯敏斯特的本义是西部大教堂。教堂建筑为哥特式,数个由彩色玻璃嵌饰的尖顶并列在一起,美丽绝伦。教堂中间还有一处拥挤的墓场,埋葬着很多伟大人物。由于人数众多,不得不将棺椁竖起来埋放在地下,最终还是无处插针,才开始将伟人们向圣保罗教堂转移。教堂的祭坛前面的尖背靠椅,是历代帝王在此加冕时坐的,据说那是件700年以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椅子的坐板下有一块大石头,被称为"命运之石",它是爱德华一世在13世纪掠夺来的。原来这是苏格兰王登基用的,据说现今苏格兰人中,还有人发起要把这块石头取回去的运动。
在这座教堂建成之后不过几日,忏悔王便死去了,也没有王位继承人。正当皇亲国成为此争吵不休之际,诺尔曼人威廉从法国而来,并一举压制、征服了英格兰。可是,怎样才能向公众展示自己是爱德华王的正当继承者呢?最终,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爱德华王建造的这座教堂内举行盛大的登基仪式。从那以后,共有40位皇帝在此登基。
在邱吉尔或无名烈士的墓碑前行个礼,游客们便走过庄严却有些灰暗的通道,买票进入到豪华绚丽的内厅。铺满红色天鹅绒的地方是极为富丽堂皇的祭坛,登基及大婚仪式均在此举行。人们眼前好像看到了那盛大的场面。祭坛后是忏悔王高达3层的豪华墓地。
‘柒’ 英国国王加冕典礼举行的地方
威斯敏斯特教堂既是英国国教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还是一个国葬陵墓。
1840年重建的威斯敏斯特是最显着的中世纪建筑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持了它的连贯性、完整性和新哥特式风格。直角的哥特式风格的圣玛格丽特教堂是小型的中世纪教堂,它和威斯敏斯特教堂从十一世纪就是王室权力的象征。这个文化遗址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是不可替代的。
威斯敏斯特宫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它是英国的议会大厦,国会的上、下议院就设在这里。
威斯敏斯特宫东临泰晤士河,正门朝西,占地面积8英亩,主体建筑是前后三排长达287米的宫殿大楼没,两端和中间由7座横楼连接。宫殿西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个高塔。西南角的维多利亚塔高102米,长宽各22.9米,全部为石质结构,内部共分11层,因其防火性能强,所以被用来存放议会的重要的文件档案。塔顶的旗帜升起时,表示议会正在开会。塔楼下面有扇皇家大门只供英王召开会议时使用。东北角的方形尖塔是一座96米高的钟楼,塔顶有一口闻名全球的大本钟。钟楼建于1856年,大钟重13吨半,直径7米,时针长2。75米,分针长4。27米,钟摆重305公斤。每走一小时,就会报时一次,洪亮的钟声通过英国广播公司的光宝王传遍世界。大钟的监制人为本杰明·荷尔爵士,大本钟因此而得名。
威斯敏斯特宫是过去伦敦的西郊,曾建有一座教堂。11世纪中期,英王爱德华一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宫殿并重建了教堂。此后400多年建威斯敏斯特宫一直是英国的主要王宫,1547年成为英国议会所在地。它几经火灾,几次重建。1834年的大火烧毁大半原有建筑,英政府决定建造一座举世无双的议会大厦,由着名建筑设计师查尔斯·巴里设计,1840年动工,1857年完工。第二次世界大战下院的会议大厅被炸毁,后于1950年重建。威斯敏斯特宫共有14个大厅和600多个房间,有一座圆形中央大厅将议会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面是上议院,北面是下议院。议会大厅是宫内最重要的建筑,上院的议会厅长27.5米,宽14米,正面讲坛上有英王宝座;下院议事厅长23米、宽14米。女王、上院议院和下院议员进入议会大厦时必须从不同的门进入。威斯敏斯特教堂在议会广场西南侧,正式名称为""圣彼得联合教堂""。最初由爱德华一世于1050年下令修建,1065年建成。现存的教堂为1245年亨利三世时重建,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直到15世纪末才告竣工。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全长156米,宽22米,大穹隆顶高31米,钟楼高68.5米,整座建筑金碧辉煌,前面两塔高耸,显得庄严神圣,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教堂内有一张英皇加冕时用的宝座,那是1300年遗留至今的,宝座下面是一块来自苏格兰的称作""斯库恩""的圣石,两件东西都是英国镇国之宝。
威斯敏斯特教堂既是英国国教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还是一个国葬陵墓。从11世纪威廉开始,除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七世外,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当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于1953年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举行加冕典礼的。作为英国的国葬陵墓,许多英国历史上的帝王和政界要人都葬于此地。着名的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和着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如莎士比亚、狄更斯、哈代的墓室也在这里。
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是佛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顿(Jamestown),建于1607年
‘捌’ 英国爱德华国王在哪一年加冕
丹麦人的王国很快衰落,克努特二世死后王位空悬。英格兰贵族推举流亡在诺曼底的爱德华王子为合法继承人,并于1043年为其加冕。爱德华国王娶英格兰大贵族戈德温之女为妻,但他在朝中重用诺曼人,遂使诺曼人的外来势力同以戈德温为代表的英国本土势力之间矛盾激化。
‘玖’ 威廉如何被加冕为英国国王
乘决战胜利的威势,威廉率军长驱直入,先后占领坎特伯雷、韦斯特汉姆、西尔、吉尔福德等地,接着又横扫北部。伦敦投降代表向威廉表示屈服,并奉他为国王。1066年圣诞节,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英国国王。
‘拾’ 英国王室加冕,是怎么进行的
英国国王加冕典礼,通常在前一位君主去世后数个月后举行。
主持人是英格兰国教会中资历最深的教士“坎特伯雷大主教”。
若主教缺席,则由君主指定的另一位主教主持,仅有少数例外。
曾举办过加冕礼的地点包括:Bath(巴斯)、Kingston upon Thames(泰晤士河旁的金斯顿)、伦敦,和Westminster Abbey(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西敏寺),后来都在Westminster Abbey举行加冕礼。
至于整个加冕典礼,已延续了上千年未变,也是最古老的仪式之一。
其他神职人员及贵族成员亦将在加冕礼中各自发挥作用。
参加典礼的,还包括国务重臣等。
一切程序,按照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千年来一份未公开发表的红色行事手册进行。
这份手册,由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主持牧师保管,代代相传。
从那以后,共有40位皇帝在此登基。
在邱吉尔或无名烈士的墓碑前行个礼,游客们便走过庄严却有些灰暗的通道,买票进入到豪华绚丽的内厅。铺满红色天鹅绒的地方是极为富丽堂皇的祭坛,登基及大婚仪式均在此举行。人们眼前好像看到了那盛大的场面。
祭坛后是忏悔王高达3层的豪华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