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东医疗组赴英国是哪家航空公司
民生航空公司和国际航空公司都是有正规的那个航班。
⑵ 山东省四进工作组是干什么的
菏泽四市省政府办公厅工作组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和厅党组要求,迅速下沉基层对接,到乡村、社区、项目、企业一线调研了解情况,督导疫情防控,宣传惠企政策,协调解决问题,当好政策宣传员、难事协调员、群众服务员、落实督办员,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各工作组3月5日抵达当地后,及时召开对接会,与四市(区、县)的有关同志进行深入座谈,详细了解各区(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自觉服从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安排,针对陵城区、博兴县、东昌府区、牡丹区四地疫情防控、复工达产实际,努力做到掌握上情,吃透下情,进一步提升对开展“四进”攻坚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坚定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整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着力强化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增强做好“四进”攻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工作组深入联系点实地考察,了解困难诉求,征求意见建议。德州工作组深入西街社区、后王村了解疫情防控、流动人员管理、防疫物资的储备等情况,在山东中昊集团查看企业复工复产及支援防疫工作的成效,详细记录了地方需求,并建立工作台账;滨州工作组分别对四个联系对象开展“点对点”式调研,详细了解企业项目社区乡村困难问题和所急所需所盼,并前往博兴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复工复产指挥部调研;聊城工作组坚持不间断走访四个联系服务点,同时积极主动作为,在东昌府区选择了16个村庄和企业。每周在服务四个工作点的同时,分批次深入这些村庄、企业开展实地考察;菏泽工作组对民泰社区部分老旧小区、吴店镇魏庄村开展入户走访,探视慰问部分生活困难群众,深入了解基层社区治理堵点痛点难点。经过调研,对基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了全面了解。
制定工作方案,有力有序推进。聚焦疫情防控、企业复工达产、项目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各工作组立足实际,逐一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逐项分工明确到人,实行台账管理。针对基层社区、乡村防疫物资紧缺问题,各工作组积极协助购置和筹集防护物资,帮助社区和乡村缓解燃眉之急。同时积极推动解决企业困难,督导经营场所有序复业。结合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国外疫情发展加快的趋势,督促各农村、社区、企业和项目负责人注意严格防控输入性感染,特别是强化对省外、境外人员的管控,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上。
据介绍,各工作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精准定位,服务到位,为企业和基层群众多办实事、解难事,做到帮忙不添乱,帮办不包办,到位不越位,不给基层添负担。在解决基层困难的过程中,坚持能够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需要反映、协调的提出解决方案,及时汇报协调。在工作生活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我省实施细则,认真落实派驻干部“十不准”要求,自抬标杆,严于律己,树立办公厅干部的良好形象。
下一步,各工作组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企业和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四进”攻坚行动取得更大成效。一是对企业和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蹲点调研,进一步剖析问题根源,研究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解决措施;二是继续做好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对接,推进各级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措施落实落地,确保取得扎实成效;三是积极争取与省直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信息员、协调员的工作,争取基层提出的问题尽快解决。
⑶ 孙辉先的新闻报导
孙辉先:务实方为天下先
2002年3月2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夜幕降临。
聚光灯亮起来了,投射在一个巨大的身影上:承载着“神舟”三号无人实验飞船的运载火箭,正沉默在这戈壁深处航天城的怀抱里,酝酿即将到来的起航。
灯火通明的指挥大厅内,飞船上所有分系统的科研人员都已各就各位。孙辉先——“神舟”三号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空间综合电子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此刻正和所有人一起,不放松最后一刻地忙碌着,同心协力,期待一场伟大腾飞的到来。
22时15分,巨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三号飞船拔地而起,直刺苍穹。
那一刻,人群沸腾了,欢呼声响彻整个指挥大厅,孙辉先激动地和同事们拥抱,这是他第三次参与载人航天工程,也是他投注心力最多的一次,他忍不住热泪盈眶,在飞船腾飞的那一刹那,他仿佛又看到年少时的梦想,在这一刻随之飞翔。
被搁浅的梦想
1965年8月,19岁的孙辉先看着一纸山东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心有不甘。身为青岛二中——这一青岛市最着名的重点中学的高材生,明明填报了自己最理想的大学和最中意的无线电电子学系,最终却被录取到这么一个学校和专业,曾有的梦想在那一刻被无情地击碎。这是一个贯彻阶级路线的时代所留下的印记,一个出身不好的孩子,不被允许报考超越自己“身份”的学校及专业,只能把他拨弄到一个“适合”的位置。他告诉自己,好在是学电,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只要好好学,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无线电梦想。
然而他的梦想再一次幻灭。“文革”开始,大学停课,这时,孙辉先进大学还不到一年。批斗、教育、大字报……在时代的洪流中,唯独不能安心学习。在这艰难的环境中,孙辉先只有在大一和“复课闹革命”的一年里抓紧每一刻学习。
1970年,24岁的孙辉先大学毕业,同样没有选择的权利,工作分配还是被放在最后,山东垦利化肥厂,是他下一步的去处。到工厂的第一天,孙辉先被眼前的荒凉所震惊——空旷的工地上,立着两排低矮的平房,几间用帆布临时绑搭起来的工棚,劳作的农民工茫然地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又三三两两地散去。孙辉先放下自己装着丁字尺、三角板等物品的简单行李,二话没说就去找厂长谈话。厂长拿了一整套工厂电力系统的设计院图纸给这个新来的工科大学生看,孙辉先看着图纸分析说明的头头是道。厂长乐了,一拍腿说道:“小孙,你就负责电力方面,把我们的这个厂建起来!”随后,他任命孙辉先为电工与仪表车间主任。
刚刚成立的电工与仪表车间,工人都是现招的农民子弟,最高文化程度初中,很多人小学都没上过,却要负责管理整个工厂的电工和仪表,这样的任务,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几乎像是不可能完成的。然而,孙辉先却无所畏惧,他仔细地研读了这些图纸,发现这些通用的设计院图纸,很多地方并不适合于当地情况,于是他开始做大量的实地调查和修改,接下来是找材料、跑器材,一直到实际施工中的铺设地下管道、铺线、电气安装,再到开始工作时动力设备的机械安装、配电柜制造、电气焊,设备调试等几乎都是他带领着这一班人自己摸索干出来。工厂很快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建立起来,开始正常生产并且发挥作用。车间研制出的新设备及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被评为“先进班组”,工厂也荣获全国化工系统先进单位称号,孙辉先作为电工与仪表车间主任负责抓生产,作为师傅培训四面八方来学习的技术员,作为代表去全国各地化工厂介绍经验,忙忙碌碌,一忙就是七年。
“文革”终于结束了。1977年,国家提出恢复“文革”中被停止的招收研究生工作,孙辉先听到这个消息,对学习和知识的渴望重被唤醒。他去县教育局查看了招生目录,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功底,报考了中科院自动化所招考的卫星总体专业。
理想前行的岁月
1978年10月,孙辉先和其他三十多名被中科院自动化所录取的学生一起,来到北京。7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正负责天文卫星方面的研制工作,他所学的卫星总体专业,正在时代大潮的尖端,不时有新的成果涌现。作为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他贪婪地学习,拼命汲取着知识,仿佛要把被荒废的这些年统统补回来。1979年中科院组建队伍成立空间科学技术中心,他跟随导师王游琪一起加入这支新的队伍。
三年研究生生活结束后,他留在空间中心天文卫星总体研究室工作,“既然当初能建立起一个车间一个厂来,工作也没什么难的”,他这样告诉自己。果然,多年实践经验积攒下来的优势得以发挥,工作自然得心应手。
1979中科院开始进行天文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以及卫星遥感地面站号称“两星一站”的研究和建设任务,首先研制的是天文卫星,然而这项工作开展的却不是很顺利,1984年在刚刚完成初样星研制的时候,因种种原因,天文卫星下马,资源卫星转交航天部研制,只有卫星地面站保留了下来。在这种情况下,1984年研究室派他去美国学习,当时好多好心人劝他,千万别学与卫星有关的学科了,科学院搞不了卫星。他来到新墨西哥大学电机和计算机工程系做访问学者,仍然执着地希望可以得到进一步得到提高,对我们的卫星事业有所贡献。到美国之后,度过了初期的不适应期和磨合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很强动手能力的孙辉先很快像一块璞玉焕发出光彩,他的导师很器重这个来自东方的学生,一方面让他担任自己的研究助理跟着做些项目,一方面让他任助教,在系统实验室教大四学生毕业设计。孙辉先扎实的基础和务实的态度,让他深受导师器重和学生欢迎。然而,孙辉先在这样的环境中,并没有忘记自己来此的初衷,他向系里提出了自己想参与“自适应信号处理”等有关研究项目的申请,却遭到直率的回拒:这些项目多半是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项目,与美国军方有关,是不允许中国人涉足的。孙辉先意识到在美国,他无法深入再深入接触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他萌生了提前回国的念头。
这时的中国,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个有利于发展空间科学的环境正在日臻成熟。于是在学习了两年之后,孙辉先返回国内。他觉得,学习了这么多年,是该做些实事的时候了。
用一生去追逐的事业
回国后,孙辉先加入研制适用于多种气象卫星的卫星数据收集平台的研究工作。这种数据平台要求适用于恶劣的野外环境,并能在气象、水文、山体滑坡、海洋航标自动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去野外布点安装卫星数据收集平台便成了必需的工作。提起1991年冬的曹妃甸,他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的曹妃甸并非是今天围海造田的钢铁基地,只是古滦河在渤海湾中冲积出来的一个带状沙洲。由于水浅,只能乘小艇登陆。深冬的海上,北风怒吼,巨浪翻滚,小船在海浪中像一片飘荡的树叶,一个巨浪打来,瞬间就将小船吞噬,身穿厚厚棉衣和桔红色救生衣的科研人员立即就尝受一次冬天的海水浴。正是这样多次不避艰险的野外作业,他们研制生产并安装了八、九十台数据收集平台和数台接收机,平台布点于东至山东半岛最东头的成山头西至新疆,北至大兴安岭,南至南海岛屿的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该项目荣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年,孙辉先主要的研究方向转到载人航天工程上来,负责带队研制载人飞船有效载荷的综合电子系统。飞船上各种探测仪器和科学实验装置的信号采集、处理、传输以及管理,需要一套电子系统,就像人需要有大脑里和神经网络。这个任务对他来说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接手之后,按照历来养成的习惯,他做的第一步的工作是资料调研:综合电子系统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在世界范围内是如何演化的,其他国家在电子系统方面是怎么设计的——其中尤以美国、苏联和欧洲的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有可参考性。他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了充分的调研,然后全心投注所有的精力,根据当时的条件设计了现在这样一套系统,这套系统在今天看来也不落后,并且从“神舟”系列飞船一号一直改进创新沿用到六号。并且推广应用到双星计划、嫦娥卫星等多种型号任务。
1999年开始,他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的副总设计师,组织和负责了应用系统的进一步实验、运行和研究等工作,特别是主管了神舟三号飞船应用系统的研制与实验工作。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顺利返回,应用系统按照拟定的试验流程进行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天文、对地观测和空间环境监测等多项科学实验,装载在飞船上的44件有效载荷及其共用设备全部工作正常。然而,几个月以前,这44件科研设备中最主要的一件——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差点因为一个小故障而无法按期交付。这个仪器是利用光不同的波长来观测地球的,可以在飞越中国大地海洋上空时传回大量宝贵的科研图像数据,可用于探测海水的温度、含氧量、污染情况,陆地植被、矿藏等。2001年7月这台设备即将交付的时候,却出了点问题,用于扫描的摆镜有时不能正常运转,这个问题一度困扰了研制人员。经过与研制单位科技人员的充分讨论,孙辉先想起在综合电子系统研制过程中遇到过的一个类似问题,即用于产生摆镜旋转驱动信号的晶体振荡器可能在某个温度段震荡频率不对。于是他建议研制单位做这方面的实验。在温控下,一度一度进行升温,升高一度便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变化,最后果然发现在某一个温度范围内晶体振荡器工作异常,从而对故障原因进行了准确的定位。经过大量细致的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这个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该设备也于2001年8月份顺利交付,并在在轨运行中取得了突破性的优异成果。
这样的细致和认真积累的经验也给孙辉先带来不少其他“好处”。从事“双星”项目工作期间,有一次,他和工作组去往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进行探测仪器的预集成实验。这是一项将我方研制的设备与欧洲科学家研制的设备进行对接的实验。起初帝国理工大学的科技人员对我方的能力有所怀疑,会谈时,我方提出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全部实验。英方负责人摇摇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认为这项实验至少要三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实验开始时我方研制的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的设备全部接好,后面开始逐个接入欧洲研制的五台探测仪器。欧空局的技术代表按照约定的接口要求逐项测试我方设备参数,完全符合要求。就将第一台设备,帝国理工大学研制的磁强计接入,结果不能正常工作。将磁强计退出连接后,再次测试我方设备,仍然全部符合要求。退出的磁强计单独检测后也正常。再次将磁强计接入后,仍不能正常工作。这时气氛陷入微妙的尴尬中。孙辉先思考良久,向英方代表提出看看他们的电路的要求,英方代表不情愿地耸耸肩说,我们的系统绝对没问题,但还是让他查看了电路。他很快找出了问题所在,原来是英方工作上的疏漏,是接口协议与英方仪器接口不一致,找出根源所在之后,这个问题当天就得到了圆满解决。英方专家对中方的表现相当满意,很快转变了态度,不仅在当晚招待了他们,还把以后的工作放心交给他们去做。最后我方只用28天的时间就成功完成了对接实验。这件事成为孙辉先所在双星工作中的一段佳话,至今仍不时被人们提起。
心系群众的人大代表
孙辉先的尽心尽责表现在科研之外,便是他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心投入,兢兢业业。自2003年底被选为海淀区人大代表的近三年来,他按时参加人大组织的各种调研、视察和参观,就中关村区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作了不少实事。
他看到青年公寓路口行人过街难,存在交通隐患,于2004年代表大会期间提出此问题,在海淀交通队的支持和其他人大代表的努力下,2004年在该路口安装了信号灯,大大方便了往来行人。2006年他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了修建过街天桥的建议,此项建议得到海淀区建委的支持,特将建设过街天桥列入06年道路建设总体安排,并已完成基本设计。
他看到空间中心出入通道上经常停放车辆,造成路段拥堵出入困难的情况,于2004年提出了在此路口禁止停车的建议,得到了海淀交通队的支持。交通队在空间中心门口,丁字路口等处特增设三处禁停标志,并加强交警巡逻,对违章停车的车辆进行粘贴违法停车通知单、拍照并依法进行处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心门口出入难的问题。
他接到居住在科贸商城附近的科学院职工受商家搭台促销噪声困扰,忙赶到现场考察具体情况,并与海淀区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联系,查找了我国有关法律和法规,确认了门外搭台促销、使用高音喇叭等均属违章行为,并于2005年联合中关村的多名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区政府的重视,最终制定出令双方都较为满意的方案,解决了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问题。
同时,他还就中关村南四街路灯问题、城铁噪声扰民问题、中关村北区危楼改造问题,三农问题、治安问题等提出了一些议案和意见建议。他把严谨踏实的科研态度转化为求真务实的作风,听群众呼声,为人民做事,真正做到了一名让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
新的时代呼唤创新,惟有务实才能勇于探索、善于创造,把握住每一次新的创新机遇。自2003年至今,孙辉先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他作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和有效载荷的总设计师,负责我国第一次月球探测项目有效载荷的研制与实验。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孙辉先和同事正在新的征程上不断探索前进,为明日辉煌的到来时刻准备着。
⑷ 疫情中奉献最多的是谁
医护人员,因为他们是直接与患者接触的,也是最有可能会被传染的,哪怕有一丁点疏忽的地方,都会造成致命后果。可以说,每一名医护人员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时刻面临着严峻考验,毫不夸张地说,在这般巨大的压力下,没有多少人能够挺得住的。诚然,在平时,很多人看似将生死看的很平淡,置生死与度外,但一旦真的落到自己的身上,就无法这般坦然了,而医护人员就做到了,明知有危险也是冲在最前面,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
可以说,如今各地的医护人员都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维护患者的安全,致力于挽救患者,让患者康复出院。就拿北京地坛医院来说,作为北京市病毒传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在此次疫情期间,当仁不让成为了收治感染者的主力医院之一。说起北京地坛医院,相信北京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原名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主要治疗的就是各种传染病。而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北京地坛医院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仅救治了患者的生命,也为最终打赢“非典”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如今,北京地坛医院再次履行使命,承担起收治感染者的重任,同样的,医院的医护团队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⑸ 1917年老照片:山东一个青壮男子赴欧支援前线,是谱写一战悲歌吗
一位劳工带松狮犬打发船上时间。这些劳工出发前接受了一些军训,熟悉了军纪。按照当时的航船路线,他们从威海港起锚进入黄海,沿日本海边缘、穿越太平洋进入加拿大,之后再从加拿大东边前往英国,再由英国开往法国。整个行程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威海港劳工们的临时营地。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向德奥宣战,且采取“以工代兵”的形式到欧洲参战。当时中国军阀纷争,国力虚弱,没有实力派兵远渡重洋作战。据统计,从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战争结束,英、法等国共从中国招募了14万劳工进行艰辛的战地后勤工作。
列队等待上船的劳工。前往欧洲的中国劳工主要来自山东、河北(含天津)、江苏等省份,年龄在20-35岁之间,其中七成左右来自山东。这14万人中,服务于英军的有10万人,服务于法军的有4万人。
正在登船的劳工。14万劳工可以说全部来自贫困的农民家庭,如果不是缺衣少食,也不会到战场上搏命。他们目不识丁、淳朴老实、性格坚韧、任劳任怨,正好填补了战争期间英法两国因伤亡造成的人力短缺。
⑹ 英国这么可恶,占领了我国的香港〝新界〞和山东威海卫,为什么我们还要学英语呢
因为他们比我们厉害,我们要学习他们先进的地方,等我们足够强大了,让他们外国人都去学中文去
⑺ 山东支援哪个国家
“山东省赴英国联合工作组15名成员”山东省赴英国联合工作组15名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