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伦敦多久沦陷

英国伦敦多久沦陷

发布时间:2022-05-05 18:42:30

1. 1918年的英国伦敦是怎样的

约3864万只

[编辑本段]
打高尔夫球是一项具有特殊魅力的运动。它是人们在天然优雅的自然的绿色环境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提高技巧的活动。
率先涉及打高尔夫球的是苏格兰北海岸的士兵,后来逐渐引起宫庭贵族和民间青年的浓厚兴趣,最终成为苏格兰的一项传统项目。尔后传入英格兰。十九世纪末传到美洲、澳洲及南非,二十世纪传到亚洲。由于打高尔夫球最早在宫庭贵族中盛行,加之高尔夫球场地设备昂贵,故有“贵族运动”之称。高尔夫运动的起源一直以来关于高尔夫起源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结合高尔夫历史的发展,关于高尔夫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荷兰起源说

荷兰人一直都不认同高尔夫起源于苏格兰的说法,他们认为最早的高尔夫是起源于荷兰的。荷兰人把一个名叫“kolven”的古老运动称为最早的高尔夫,而且他们认为这个运动是通过两国的商品贸易传进苏格兰的。但是,很多人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反对者指出:“kolven”是一种室内运动,而高尔夫是一种户外运动,这是两者最基本最本质的区别!而且,“kolven”运动所使用的球要比一般的高尔夫球大,球杆要比高尔夫球杆重,更重要的是这项运动所使用的杆是没有角度的!所以,人们并不认同高尔夫起源于荷兰的说法。
二.苏格兰起源说
流传最广的一种是古时的一位苏格兰牧人在放牧时,偶然用一根棍子将一颗圆石击入野兔子洞中,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后来称为高尔夫球的运动。因此,高尔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十四世纪苏格兰议会中的文件中。
这是唯一一个有议会文件记录的说法,而且得到了世界大部分高尔夫热爱者的认同。其中圣安德鲁斯球场被认为是高尔夫的圣地!每一个高尔夫球手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亲身在圣安德鲁斯球场打一场高尔夫球。它还是高尔夫规则的制定机构,所有的大型比赛规则都必须符合它的基本要求。苏格兰起源说是最权威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说法!
三.中国起源说
公元前二、三百年时,中国有种被形象地称为“捶丸”的球戏,而公元前27年至公元395年的古罗马有一种以木杆击打用羽毛充塞制成的球的游戏。
相传在明朝,皇室有一种类似高尔夫运动的游戏,叫“捶丸”。它被描述为:在走路的过程中用棍子击球的运动。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在我国至今仍保存着关于这种运动的壁画。这也是高尔夫起源于中国的唯一证据!

四.法国起源说

正如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这项运动的历史就是苏格兰高尔夫的纪录。但是在欧洲也有反对这种说法的,主要是法国和荷兰。荷兰宣称他们的证据是,他们的杆和球的运动叫"kolven";法国是"jeu de mail"。但是他们唯独没有最简单,也是高尔夫最独一无二的因素:洞。高尔夫运动是将球在球场上驱动,球场上分布着设计的障碍物,这些障碍物阻止球从开始点飞向空中,而后到另一个点的前进,以球进入洞中而告结束。这是高尔夫运动独一无二之处。
五.结语
虽然中说纷纭,但起源于芬兰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下主要介绍高尔夫在芬兰的发展历史。
洞是区分高尔夫与其它杆和球运动的关键因素,正是苏格兰人发明了高尔夫球运动。在1746年,漂亮的查理王子被打败逃走的400多年以前,和1513年,不光彩的苏格兰人败在英国人手里之前很长时间,高尔夫球就成为国家的娱乐活动。在1513年的战斗中,苏格兰人失掉了他们的国王和他们贵族家庭的繁荣。在第一次进攻中,苏格兰人无法抵挡英国射手,最终被打了回去。在此仅仅50年前,苏格兰的詹姆斯二世国王非常担忧高尔夫球会影响剑术的演练,因此在1457年的苏格兰议会法中他禁止了这项运动。这项法律是第一个提到今天的高尔夫运动的文件。1471年,詹姆斯三世也禁止高尔夫运动。 但苏格兰人并没有把这个禁令当回事,剑术演练每况愈下。后来的禁令也没人理会。这个国家打高尔夫能力的增长和射手能力的下降正好成反比。
至于最初在苏格兰的什么地方打高尔夫球,有一些推测。苏格兰的许多高尔夫早期证据是在16世纪和17世纪Kirk Session教堂的纪录中发现的。在苏格兰东海岸的许多地方,有教区居民因在"传教时"去打高尔夫球而受到惩罚。1599年,在圣安德鲁,"忏悔柱"启用之前,有异教徒因首次触犯法律而被罚了款。后来,犯人被逐出了教区。

在16世纪,高尔夫运动在苏格兰东海岸稳定地建立起来,并开始扩展。打这时,高尔夫在苏格兰上流社会赢得了尊重,连苏格兰詹姆斯六世在1603年同意去继承英王位前,确实也打高尔夫球了。
在16世纪初期,高尔夫运动开始向内地发展,可能是被苏格兰国王的孙子,詹姆斯四世国王带入内地的。这位苏格兰国王曾试图禁止这项运动。詹姆斯四世即位时也试图禁止高尔夫运动,但是最终他却转向了这项运动。到1501年,他的财政部长给Perth的弓箭制造商支付了14先令,让他提供高尔夫球杆。从那时后,皇家金库几次为购买高尔夫球付款,甚至还为他打赌付过账。有记载表明,国王曾在球场打赌,结果比赛输了,因此皇家财政部长不得不给一位伯爵支付了14先令。
正是皇家的影响为高尔夫球运动在全国普及,并最终推向国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早的高尔夫中心都与皇室和两个苏格兰社会有影响的支柱,教育和教会,有联系。圣安德鲁是苏格兰最古老的学术中心和强大的教会所在地。苏格兰的首都爱丁堡是最高法庭所在地,高尔夫由于受到皇家的庇护在首都周围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Dunfermline 和Perth这两个城市也有了高尔夫运动。
Galloway的主教曾被委托将这项运动传播到苏格兰的西南部,可能是通过宫廷的渠道。Montrose侯爵也非常痴迷高尔夫,这可能与很早就有球场有关。尽管这项运动已经普及,但是在它形成组织以前又经历了150年。第一个成立正规组织的要求产生于17世纪,当时,一套广泛接受的规则初现雏形。

有文件记载的最早的俱乐部是"雷斯绅士球手",后来于1744年成为"爱丁堡高尔夫球手荣誉公司"。当时,第一个高尔夫球固定在爱丁堡城市委员会赠送的银球杆上。第一个胜利者,John Rattray,被授予"高尔夫首领"称号。银球杆获胜者将成为下一年的"首领",这一做法成为传统。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由前首领委员会选出的圣安德鲁皇家古代高尔夫俱乐部的首领要亲身参加9月举行的俱乐部秋季奖牌争夺赛开场赛。为了保持优胜者担当当年首领的传统,优胜者是比赛唯一的参赛者,一旦他击出第一杆,他就自动成为优胜者。加农炮的轰鸣标志着奖牌赛的开始,捡回首领击出的球的球僮被授予一枚金币。
发展
1457年:苏格兰国会首次制订了关于高尔夫的法案,国王吉姆斯明令禁止高尔夫运动,因为当时很多士兵因为迷恋这项运动,用弓来打球,忽略了练兵。
1637年:残忍的一件事!一个小男孩因为偷了高尔夫球而被活活吊死。当时的高尔夫球确实很贵,而且这项运动因此事名气大长。
1743年:第一套有文字记载的高尔夫球及球杆从苏格兰的Leith港运至美国南卡的Charleston港。
1744年:爱丁堡高尔夫球友协会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高尔夫运动的规则,而且以明文方式公布,共十三条,其中有一条规定如何从"积水地"中脱困的。
1829年:高尔夫运动随着英国国王的足迹而推广开来。同年,印度的皇家Calcutta高尔夫俱乐部正式开幕,这是现存不列颠群岛外的最古老的球场。
1848年:高尔夫球首次由羽毛制改变成一体型的gutta percha材料制成,这是一种类似于橡胶的,用于导根工程的材料。
1860年:首届英国公开赛开赛,当时只有八位职业选手参加,比赛在Prestwick球场进行,球场共十二洞,球员们一天打三轮。Willie Park的总积分为174杆,以两杆的优势击败老汤姆·毛里斯,夺得冠军。
1872年:小汤姆·毛里斯第四次在英国公开赛中夺冠,平了由他父亲创下的纪录。
1888年:St.Andrews在纽约的Yonkers创设。它是目前美国仍在运作的最古老的俱乐部。
1894年:五家美国高尔夫俱乐部联合创建了美国高尔夫协会,其中两家还举办了"美国锦标赛"。
1898后:Haskell球问世,这是以橡胶线缠绕为核心的高尔夫球,这一发明具有重要意义,使得所有高尔夫球员的击球距离似乎一夜之间大涨15码。
1902年,东利亚桑那州大学学生Harvard在校际锦标赛上获得五连冠。
1903年,抽着雪茄的Walter Travis在四十二岁时夺得英国业余赛冠军,因为他使用了怪异的Schenectady推杆,因此几乎无人喝采。七年后,R&A禁止在比赛中使用这种杆身接在杆头中的球杆,这项禁令一直持续到1952年。
1905年,Leightgon Calkins推出第一套差点系统,并获得美国高尔夫协会的认可。有趣的是,Calkins在退休后成为一位裸体主义者。
1908年,美国高尔夫杂志正式发行,该杂志由业余冠军得主Walter Travis和Grantland Rice编辑。
1909年,美国高尔夫协会规定,年满十五周岁仍以背球杆为职业者,将丧失业余赛的资格。
1910年,四届美国公开赛冠军得主Willie Anderson在32岁时与世长辞,去世原因据说是"动脉硬化",这实际是当时对酗酒的委婉称呼。
1911年,Charles Blair Macdonald在纽约长岛建成颇为壮观的国家高尔夫球场,其中大部分球洞都是受英国最佳球洞的启发而建成的。同年,"标准杆"被定义为完美的击球结果,每个洞允许两杆的推杆。
1912年,座落于费城外围的Merion东球场开幕,设计者Hugh Wilson是该俱乐部会员,这一球场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1913年,20岁的业余球员Francis Quimet赢得美国公开赛冠军,当时比赛在乡村俱乐部举行。Quimet在加赛中击败英格兰的最佳球员Harry Vardon及Ted Ray。
1916年,芝加哥业余选手Chick Evans成为首位在同一年内夺得美国业余赛和美国公开赛冠军的球员。这个名字后来成为杆弟奖学金的计划名,时至今日,这仍然是最佳慈善活动。该计划已经送了7000位杆弟上大学。同年,美国PGA创立,并举行首届PGA锦标赛,Jim Barnes夺得冠军。
1918年,Pine Valley开幕,这时George Crump已经过世几年了,他是该球场的发现者、创立者和金主。这一球场在创立后立即因为惊人的球洞设计和配置成为圣地,不过这一球场打起来实在很困难。到今天许多难打的球洞都已经被除去了。
1919年,土地开发者Samuel Morse把沿着Monterey海岸的珍贵土地用于建球场,而不是盖房子,这样,圆沙滩球场诞生了。 1920年,Inverness承办美国公开赛,当时的果岭实在很差,美国高尔夫协会因此创立了果岭部,这大概是它成立以来的最大贡献。
1921年:第一个关于高尔夫球的规格出现,要求是球不得重于1.62盎司,且直径不得小于1.62英寸,而此前由于没有统一规定,球的重量与尺寸一直是各式各样的。
1922年:美国公开赛开始出售门票。此前,入场观看球赛一直是免费的,同时这一年投入摄制了广告片对门票进行促销。
同年,第一项国际性对抗赛Walker杯诞生,在当年的比赛中,美国队轻取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队。不过那时的球风不错,没人有过激表现,甚至没人振臂高呼。
1923年:21岁的Bobby Jones终于获得了一个大赛冠军,即美国公开赛,他自1916年14岁时就被誉为高尔夫神童,可是在大型比赛中却始终没有出色表现。
1924年:当时的社会名人Edith Cummings,也是1923年美国女子业余赛冠军成为第一位上了《时代》杂志封面的女性,她被F.Scott Fitzgerald描述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时代的乔丹。
1925年:USGA终于承认了钢质杆身的合法地位,原因是长期以来一直被用来制做杆身的核桃木产量已经供应不足。此前关于钢质杆身是否合法问题争论了整整十年。
1927年:这是很重要的一年,发生了不少事。
首先是Walter Hagen赢得了他的第五个PGA锦标赛,并且是四连冠。当时的比赛方式是六天进行十二轮。
首届莱德杯开赛,象首届Walker杯一样,美国队再次轻取大不列颠不队,不过赛场仍然秩序不错, 没人有象今天的球员和球迷一样的过激行为。
一些原来非正式的冬季赛事被美国PGA组合成"巡回赛",在接下来的四十一年里,它一直由佛罗里达州的PGA总部运作。
1928年:当年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如果你只能选一个球场打球,会选哪座?最佳答案是圆沙滩的邻居Cypress Point。
1930年:高尔夫神童Bobby Jones拍摄了系列电影和着作,几部影片的放映都相当成功,他为此收取了巨额报酬,不过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不是放弃业余选手资格。
进入三十年代之的一,高尔夫的发展变化越来越细化了。
1931年,Bobby Jones拍摄了一系列电影及着作,这是他放弃业余资格为代价的,不过他也获得了巨额利润。当时名为《Short》的影片和其他几部在电影院播放的片子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同年,为了限制击球距离,美国高尔夫协会把球的尺寸增加到1.68英寸,同时重量降至1.55盎司。对球员们来说,有利的是新球浮力较好,不利的是在风中很难控制。
1932年,Curtis杯首届比赛,由来自波士顿的Curtis姐妹和Margaret倡导正式开始,美国队夺冠。比赛是在一种平和的氛围下进行,没有人呐喊,更没人挥拳。同年,沙坑挖起杆帮助Gene
Sarazen夺得美国及英国公开赛两项冠军,使得挖起杆名声大振。还是在这一年,奥古斯塔高尔夫俱乐部正式落成,这一球场是由Alister Mackenzie设计、由Bobby Jones为顾问。
1934年,奥古斯塔俱乐部由Bobby Jones支持举办了奥古斯塔邀请赛,这项比赛就是后来的精英赛。
1935年,Gene Sarazen在奥古斯塔俱乐部第十五洞直接打出双老鹰球。同年,奥运会英雄Babe Didrikson决定参加大型业余赛,并获得德州公开赛冠军,但她因从其它运动中获得奖金而丧失资格,这一规定在1944年才得以修正。还是这一年,Glenna Collett Vare赢得第六届美国业余女子赛冠军。
1936年,Johnny Fischer获得美国业余赛冠军。他是最后一位以木质杆身赢得美国国家级比赛的球员。当年正值经济大萧条,各处球场纷纷关闭。美国高尔夫协会的俱乐部会员从1932年的1148家骤降至762家。
1938年,San Snead拿下八项比赛冠军,获得19534美元的奖金,这在当时可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同年,美国高尔夫协会把原来最大限制球杆杆数由原来的10支扩为14支。
1939年,Byron Nelson在加赛中赢得美国公开赛冠军。
1940年,在巡回赛中玩了十年的本·哈要终于获得首项冠军--南北公开赛冠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创伤,高尔夫也因此受到很深的影响。下面是四十年代高尔夫大事记:
1941年,这是历史上让人非常难忘的一年,这一年珍珠港遭到轰炸后,美国高尔夫协会宣布在二战期间不再举行美国公开赛,这一决定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同。
1942年,举行了Hale美国公开赛,不过不是美国公开赛。
1943年,奥古斯塔高尔夫俱乐部关闭,牛和火鸡在球道上漫步。 1945年,Byron Nelson连胜十一场,仅管当时的果岭状况并不好,他这一年的平均杆数仍然达到了68.3杆。
1946年,被称为雀斑女的Petty Berg赢得了第一届美国女子公开赛冠军。同年,农业学家Glenn Burton接受了美国高尔夫的资助,为热带气候培育出不同的草种,使美国高尔夫在太阳地区更受欢迎。
1947,以一种"球场难度评定"的方法取代标准杆,而成为差点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同年,高尔夫世界杂志在Pinehurst创刊,创办人是前PGA巡回赛的主事者。
1948年,第一辆高尔夫球车问世并获得专利。当时的款式有些简陋,有离合器和打档杆。
1950年,高尔夫文摘面世,是由西北大学毕业生比尔·大卫、Howard Gill和Jack Barnett联合创办。同年,LPGA建立,创始委员有十二位。
五十年代的高尔夫世界已经开始热闹起来。
1951年,一部内容是本·哈根自传的电影《跟着太阳》上映。据悉片中的Ann Banter看上去很棒,而Glenn Ford则看上去象不会打球一样。同年,美国高尔夫协会和R&A召开会议,成功地达成世界统一的高尔夫规则,在会议过程中,他们废除了对抗赛的两难情况。
1952年,Dwight D. Eisenhower当选美国总统。他是阿诺德·帕尔玛的好友,两人对高尔夫的推广功不可没。他在任八年间,四十五次光临奥古斯塔球场。
1953年,本·哈根夺得精英赛、美国公开赛和英国公开赛三大赛事的冠军。
1954年,Babe Didrikson Zaharis赢得美国女子公开赛冠军,她是在胃癌手术后参加比赛的,两年后她还是因胃癌去世。同年举办的美国公开赛首次有了电视转播。
1957年,日本在高尔夫世界杯中夺冠,这在日本掀起高尔夫热潮。时至今日,日本仍然是美国以外拥有高尔夫球场最多的国家。
1958年,阿诺德·帕尔玛首次在精英赛中夺冠,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又三次卫冕。
1960年,阿诺德·帕尔玛在精英赛中夺冠,接着在美国公开赛中折桂,在英国公开赛中屈居亚军,后来又出席PGA锦标赛。同年,美国高尔夫协会出版《果岭建造规格》。其中有争议的是以沙代替土壤,虽然成本较高,却是可行的。
进入六十年代,美国在高尔夫上的优势已经很明显了。
1961年,美国PGA被迫停止只限高加索裔会员的资格限制。同年,ABC运动执行长官Roone Arledge有机会转播英国公开赛,其实,他是先录好比赛,再迅速送往纽约,隔周播放的。
1962年,美国巡回赛第一场奖金总额达10万美元的赛事落幕,阿诺德·帕尔玛险胜,他自己说:"我为自己的胆战心惊得到了25000美元的回报"。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同年,新秀杰克·尼克拉斯脱颖而出,他在美国公开赛中和老将阿诺德·帕尔玛对战,一开球就是三个博蒂,比赛相当紧张激烈,最后尼克拉斯在加赛中获胜。
1964年,Mickey Wright第四次蝉联美国女子公开赛冠军,一时间成为巨星。
1965年,加里·普雷尔夺得美国公开赛冠军,此前他已经在英国公开赛和PGA锦标赛中夺得过冠军了,成为第四位获得几项主要赛事冠军的球员。
1966年,为了改善打球过慢的状况,比赛中开始引入"继续推完"的概念。巡回赛球员们拒绝遵守美国高尔夫协会和R&A的决定,计划宣布告吹。
1967年,美国高尔夫协会终于说服其地区性分支机构采纳差点系统,取球员最近二十次杆数中的最佳十回,结束了数十年的争议。同年,Spalding研究员Bob Molitor发明现代二层球,一经问世,就横扫市场。
1968年,在长期的争议后,巡回赛球员与美国PGA分家,成立自治性组织—PGA巡回赛。

规则

高尔夫球运动是依照规则从发球区开始,用一次或连续的击球将球打入洞中。初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然而,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从发球区到球洞的过程中,球手要面对许多不同的情况,因此,我们的规则条目多达34条之多。

1984年前的高尔夫规则有41条,而上面我们所引用的那段话是规则1。但规则进一步加强后,人们决定将一些基本原则放在书的开始。规则1分为四个部分。没有一部分是关于球场特定区域或特定情况的。相反,它们只是探讨最基本的问题以及合理打球的概念。

如前所述,高尔夫基本上是一项用球杆将球从发球区打进球洞的运动。这里意思很明确,球手只能用球杆,而不能采用其他方式影响球的位置或移动球。这是规则1-2的基本意思。我们可能见过这种不幸的情况,球手打出的球在球洞边缘打转,而球手的命运则完全在此一举,球手在球洞边上跳动使地面震动,并使自己的球滚进洞中。如果球手跳动时球仍在滚动(见规则16-2),这种行为则被视为影响球的运动而违反了规则1-2。(球不动时,如果球手的跳动导致了球的移动则违反了规则18-2)。

第三部分是说打高尔夫球必须按照高尔夫规则行事。球手或赛事委员会不能自由选择一轮比赛中使用哪些规则。如果委员会修改规则,如违反规则4-4a,允许球手带14支以上的球杆,那么将遭到惩罚。他们在该场比赛中遇到规则问题时将得不到美国高尔夫球协会和圣安德鲁斯皇家古老高尔夫球俱乐部的帮助。而如果球手自身出现了问题,如擅自修整钉鞋在球洞区上的划痕,则被判处高尔夫中的“极刑”取消比赛资格。

要订立一套囊括所有可能情况的规则是不可能的,因此规则1-4规定,如遇到规则没有规定的任何有争议的情况将按照公正的原则予以裁决。USGA每年收到几千封质疑规则的信笺,提出了不同情况下他们认为的最公正的答案。不过他们经常误用了“公正”的概念,因为他们不喜欢按规则处理的结果。他们需求的不是公允的结果而是“公平”的结果。从规则的角度看,“公平”是一个折中的方案,是既非最佳也非最差的可能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公正”概念的使用会导致球手受罚;而在其他情况下,则不会。

一套高尔夫球杆限定不得超过 14 支。整套的组成则视个人的喜好而定。

通常一套球杆包括下列几项:

铁杆: 3,4,5,6,7,8,9,PW,SW

木杆: 1,3,5及推杆。

这并不表示每次打球都必须携带这些球杆。初学者可携带一支发球杆(1 号木杆)或 3 号木杆,3,5,7 各一支,以及 9 号铁杆或S杆,外加一支推杆。

木杆的类型

木杆:基本上木杆有两种类型,柿树及枫树。 ‧坚硬的杆头通常用柿木。 ‧薄板层压(三合板)的杆头通常用枫木。 薄板层压的杆头以繁复的木工制成。制作过程类似复制一把钥匙。第二种,也是最常用的木杆是枫木制成的杆头。 一般而言,1/16 英尺的枫木镶面板都是类似三合板的方式压制而成的。这类镶面板经过加热与加压,最后做成类似柿木的杆头。许多高尔夫球员指出,柿木杆头的撞击力感觉起来比较坚硬,但这并没有事实根据。有些高尔夫球员则比较偏好层压的枫木杆头,理由是必较耐用。

金属杆:包铸的金属杆头相当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外围的比重经过额外的控制(这并非原先的设计用意,而是产品的铸造过程让重量分布更适中)。不锈钢杆头铸成中空以免过重,中空部分通常灌注聚胺酯消减噪音。有不少人注意到用金属木杆的头挥杆时不管有没有击中中心都能增加距离。

石墨:杆身常用的材料也经常用来制成石墨杆头。两者的制作技术有些微的差异。石墨预浸胶体混合 ABS 塑料,并且射入杆头制模内。 第二种版本是以环氧基做成预浸胶体,然后将混合物压缩成模。石墨杆头制成的重量与木制及金属杆头一样,但通常比惯用的杆头尺寸更大。如此可增加“甜蜜点”的大小。不过试验结果并不能证实石墨杆头比其它材质的杆头更好挥杆或者距离更远。

加大尺寸:一般公认加大尺寸的杆头,通常是不锈钢或石墨制成,甜蜜点的面积比较大。即使击球时偏离中心,也可以让飞行的轨道更远、更直。如果使用不锈钢杆头,杆面必须更薄才能维持整体重量正常( 1 号木杆是 191 - 205 克)。这会造成某些金属木杆的杆面破裂或下凹。因此有些制造商正推出中型的金属木杆,让甜蜜点一样大,但杆头的厚度维持不变以免下凹。

金属杆基复合杆面:为了配合加大尺寸的杆头,制造商正开始利用杆面插入(通常是塑料、石墨或质轻的金属)。这可产生较大尺寸的杆面但不用担心杆面破裂或下凹。这也可以减轻杆面整体的重量。以金属木杆而言,杆面插入是一种相当新颖的设计,关于挥杆的动作与容忍错误的能力尚未有任何测试结果发表。
中国高尔夫
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虽晚,发展却相当迅速。
高尔夫首次传入中国是在1916年,然后在1917年时上海虹桥高尔夫总会开始投入运营,这家球场是一个九洞的球场,不过后来有很长时间这项运动在中国大陆无声无息了。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高尔夫再次在中国大陆兴起,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1985年5月24日,中国高尔夫协会正式在北京成立,这是一家全国性的群众体育组织,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其职能是宣传、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加高尔夫球运动;组织举办国际性比赛,促进国际交流;组织全国性的各类、各级竞赛和训练工作;拟定有关管理制度、竞赛制度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组织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的培训工作;选拔和推荐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负责组织国家队集中和参加比赛;组织科学研究工作等。 到现在,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仍然与世界相差非常远,这与中国的经济状况固然有一定的关系,但高尔夫在中国目前还不能形成产业化的原因则有很多,包括成本、管理、市场定位、经营等方面都很不成熟。 虽然如此,但是十三亿人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而且近年来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

2. 伦敦陷落的介绍

《伦敦陷落》是由千年影业公司出品,由巴巴克·纳加非执导,杰拉德·巴特勒、艾伦·艾克哈特、摩根·弗里曼、安吉拉·贝塞特联袂主演的动作犯罪片。该片背景设置在《奥林匹斯的陷落》结束几年后,讲述了美国总统参加英国首相葬礼后,再次遭遇恐怖威胁的故事。影片于2016年3月4日在美国上映,并于2016年4月8日以2D、3D、中国巨幕3D格式在中国大陆上映12。

3. 伦敦是怎么被轰炸的

从1940年8月13日至9月6日是不列颠之战艰难的第二阶段。德军集中突击英空军基地和雷达站,寻歼英空军主力。德国飞机8月24日开始把那些致命的炸弹投向第11大队的7个扇形站。

虽然英国的扇形站没有一个被完全炸毁,但是受到一连串轰炸,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位于比金山和肯利的扇形站损失惨重。这些神经中枢的功能开始萎缩。

此后,英国各前线机场也遭到空袭。8月31日,皇家空军的战斗机指挥部遇到了它最糟糕的一天。一批又一批的德国轰炸机呼啸而来,像月球上的环形山,机场的仓库和指挥大楼被夷为平地,输电线路被切断,飞机被炸毁,地面人员丧生。这一天,德国人总共扔下4400吨炸弹。皇家空军共损失了39架飞机和14名飞行员——这是迄今伤亡最多的一天,自不列颠战役打响以来,德国一天之内被摧毁的飞机头一次少于皇家空军损失的飞机。

在随后的几天里,风暴和阴云再也没有光顾过英格兰上空,接连几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从8月24日到9月6日接连13天,德军几乎每天组织千机大轰炸,即平均每天出动近1000架飞机对英国南部的机场、空军地面部队及航空工业实施攻击。这些攻击及其由此而引起的空战在此间达到了高潮。不列颠战役已经进入了决定性阶段,英国皇家空军驾驶员1个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之中,每天要出动好几次,他们已经太疲劳了。尽管他们坚持着进行最后艰苦的努力,但德军方面的数量优势开始发挥效力。

随后,为了迷惑英国皇家空军的雷达监测人员,德国人在空中采取了一种新的战术,即德国空军的机队整天在法国沿岸飞上飞下,正好在皇家空军的雷达屏幕所能看到的范围之内。临测人员根本就无法预测究竟哪一队飞机会突然转向北方,掠过英吉利海峡,对英发动真正的进攻。

第11战斗机大队的5个前进机场和6个战区机场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肯特海岸上的曼斯顿和利姆2个机场有好几次接连几天不能供战斗机使用。保卫伦敦的主要战斗机基地比金山3天内遭到6次轰炸,基地调度室被摧毁,伤亡7名地面人员,以致有1个星期之久只能供1个战斗机中队使用。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防御力量开始变弱了。在这关键性的两周中,英国被击落重创的战斗机有290架;德国空军损失285架飞机,其中战斗机214架,轰炸机138架。

英国面临着灾难性的危险,整个国家也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丘吉尔首相焦虑地说:“如果敌人再坚持下去,整个战斗机指挥部的全部组织就可能垮台,国家就有沦陷的危险。”

是的,如果德国的这种打击再持续下去,哪怕只是持续1周,英国的天空就再不会出现有组织、成规模的抵御力量,可以肯定地说,“海狮计划”就能获得进展。

8月24日夜里,德国空军2架飞机突然意外地轰炸了英国首都伦敦市区。几枚炸弹落到了伦敦市中心,古老的圣贾尔斯教堂被夷为平地,附近一个广场上的约翰·密尔顿塑像也从底座上被震下来了。一些住房被炸毁,炸死了若干平民。这一误投立即引起了英国的迅速反应。丘吉尔倒情愿认为这是故意的。他认为,最能赢得美国的同情及援助的,莫过于伦敦变成废墟的景象了。

丘吉尔将错就错,下令立即召开参谋部会议研究对策。第二天夜里,一道命令传到了皇家空军轰炸机指挥部:对柏林进行报复性攻击。

8月25日英国皇家空军首次对德国首都空袭。晚上,柏林上空乌云密布。从空中俯瞰地面目标,模模糊糊,若隐若现,大约只有半数的皇家空军轰炸机找到了目标。这次空袭给柏林造成的实际损失很小,但在柏林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接着的几日,柏林连遭到数次轰炸。8月28日的夜间轰炸,第一次在德国的首都炸死了德国人。德国官方宣布,炸死了10人,炸伤29人。希特勒大为震怒,当天下午,希特勒从他的临时大本营伯格霍夫飞回柏林。他命令戈林的轰炸机部队做好夜间空袭伦敦的准备,以此作为对丘吉尔“蠢不可及之举”的惩罚。

就这样,希特勒不是出于军事目的,而是出于政治目的,是为了捍卫他个人的地位和尊严,做出了这一极愚蠢的决定。

8月31日,德国空军统帅部决定,9月7日将攻击重点转向伦敦。

从1940年9月7日至10月31日是不列颠之战转折的第三阶段。德国空军改变了攻击目标,全力轰炸伦敦,英空军得以喘息,战局出现转折。

9月7日19时50分,由625架轰炸机、648架战斗机组成的声势浩大的德军机群从不同航向、不同高度越过英吉利海峡直扑伦敦。英国战斗机部队仍然估计德军要再次袭击他们的战斗机前进基地,因此,主动起飞以保卫空军基地,因此让出了飞往伦敦的可能通道。但是,这一回皇家空军上当了,德军已经改变了攻击目标,他们要大规模闪电式空袭伦敦。

第一波次德机对泰晤士港、人口稠密的伦敦东区、伍尔威奇军工厂等目标准确投下了高爆炸弹。英国23个飞行中队全部怒吼着向轰炸机群横冲过来。在广阔的伦敦上空展开了激战。但他们来晚了一步。德国成群结队的黑色轰炸机凶神恶煞似的在伦敦上空嚎叫嘶吼,狂轰滥炸。短短1个小时内,德军就成功地将300多吨高爆炸弹、燃烧弹泻入伦敦。

伦敦顿时成为一片火海。泰晤士河北岸地带被炸成一片长一英里半、宽半英里的燃烧着的废墟,锡尔弗镇完全被烈火所吞没。大大小小的工业设施、交通枢纽、电力网络、平民住宅以及议会大厦相继被毁,爆炸声、坍塌声、呼救声、惨叫声以及警车、消防车的呼啸声伴着黑烟直冲云霄。

城市瞬间化为瓦砾,草木顿时燃成灰烬,整个大地在颤抖。从纯军事角度讲,德国首次大规模空袭伦敦获得成功。

随后数天,德军的轰炸给伦敦带来了空前灾难。德军飞机的轰炸使市区化作一片火海,火光映红了天空,映亮了泰晤士河水……可是没等消防队员们把熊熊的大火全部扑灭,后续的德国轰炸机又在火光指引下,呼啸而来,又投下雨点似的炸弹和燃烧弹。

伦敦市区遭德军轰炸后的惨景9月9日下午5时,德国空军200余架轰炸机在强大护航机群的掩护下,第二次前去轰炸伦敦。不过这一回他们不再那么幸运了。英国空军早就作好了复仇准备,严阵以待敌人的再次入侵。

就在德国机群刚刚飞越英吉利海峡时,英国“喷火”式和“旋风”式飞行中队就立即奉命起飞至伦敦的重要目标上空警戒。当德军第一批几乎被护航战斗机簇拥着的轰炸机编队飞入多佛尔上空时,早在空中待战多时的2个飞行中队迅速猛扑过去,“旋风”式战斗机中队专门袭击敌人轰炸机,“喷火”式战斗机中队则全力拦截敌战斗机。双方飞机在天空中你追我赶,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蔚蓝的晴空顿时被画上了一道道白色的飞行尾迹,令人眼花缭乱。尽管德军最后还是成功地进行了轰炸,但也给他们提出了有力的警告:再也别想在不受攻击的情况下到达伦敦上空了。

其后几天,德国不惜代价继续闯入伦敦地区上空并给伦敦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市区有1000多处被炸后发生过火灾,市民死亡近万人,市区105的房屋被炸毁,到处是断墙残壁。人们缺水、缺电、缺煤气、缺食物,甚至缺药。

然而纳粹的残忍并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泯灭这个民族顽强不屈的灵魂。相反,他们的行为更增添了英国平民对纳粹的仇视和憎恨。

在此命运攸关的时刻,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的战术作了重大改变。“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不再以零星分散的中队投入战斗,它们采用能与敌方一争高下的大机群编队形式和德国空军对阵。以“大型飞行联队”作战的日子来到了。几百架“喷火式”和“飓风式”飞机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芒,像一把把利剑横在天空,等待斩下侵略者的一个个魔爪。

9月15日,一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天,德国空军继14日的2次猛烈空袭后,集中最大力量对伦敦再次进行了白天空袭。200多架德国轰炸机在600多架战斗机的层层掩护下,遮天蔽日地向伦敦压来。德国飞行员感到胜利几乎是垂手可得了。

皇家战斗机司令道了上将几乎把所有的部队全都派上了天。第11和第12战斗机大队共有24个中队,近300架飞机,一批一批地腾空。所有这些“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在伦敦以南、以西的空中筑起了一道钢铁防线。

此刻,这些皇家战斗机没等占据有利攻击位置,就迫不及待地在与德机同一高度上,从前方像一把把匕首直插德国轰炸机编队,顿时把德国机群搅成了“一锅粥”。几十架“喷火式”战斗机随即解散队形,各自为战。飞行员猛按射击按钮,枪口狂喷火舌,德国轰炸机顿时阵脚大乱,几分钟内就接二连三地冒着黑糊糊的浓烟坠毁了。今天双方都竭尽全力,展开了大规模的混乱厮杀。

午后刚过2时,当德国飞机像无边无际的潮水似的再次越过海岸时,英国又有2组结队成双的飞行中队和3个半单独行动的中队迅速飞向敌机。德国飞行员碰上了比以前更为众多的“喷火式”和“飓风式”飞机。空战异常激烈,天空布满了横七竖八的道道白烟。

在地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高射炮群向空中敌机发射出愤怒的炮火,听到炮弹在空中的爆炸声。空中还不时传来飞机扫射声,飞机被击中后发生的爆炸声,引擎加速时的尖叫声和飞机急剧俯冲的尖厉声。这是血的拼杀!这是火的较量!德机狼狈逃窜!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之后,德国空军再也不想找机会和英国空军展开大规模的战斗机交锋了。

在这一天,英国皇家空军大获全胜。第二天伦敦报纸大字刊出“全歼德机185架”。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整个伦敦家家户户自发地持起了英国的米字旗,庆贺皇家空军的大胜。丘吉尔称这一天是空战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的一次激战日。后来,英国把9月15日定为“大不列颠空战节”,以示庆祝。

事实表明德军将轰炸目标改变到伦敦,是又打错了算盘,德军轰炸重点的转移拯救了濒临绝境的皇家空军,使几乎无力支撑的皇家空军战斗机指挥部得到喘息之机,使满目疮痍的扇形站得以解脱,从而拯救了英国,标志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空战出现了转折点,大空战的天平开始朝有利于皇家空军的方向倾斜。德军统帅部深知,不列颠空战开始以来,英国空军并没有被消灭。对伦敦的轰炸不但德国空军损失惨重,而且炸出个英国上下同仇敌忾。戈林终于感到,他的自负以及无能已使他在希特勒面前失宠,其他各军种也对他怨气冲天。戈林已经孤立了,击败英国的责任已完全落在了他一人身上。

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德军决定从10月1日开始,对伦敦的空袭改在夜间进行。

2日傍晚,由1000多架飞机组成的庞大机群又起飞了,他们要再次把死神带进伦敦。黑沉沉的夜幕成为德军轰炸机大发淫威的帮凶。一到夜晚,大批德国轰炸机成功地飞抵伦敦和英国其他城市上空。德军飞机在夜空中大摇大摆、肆意横行。前面的轰炸机将燃烧弹投向目标区,后面的轰炸机便寻着烈焰投下各种杀伤弹。在伦敦码头上,在拥挤的贫民窟,在首都的食品店,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到处都是猛烈的炸弹爆炸声。燃烧弹使伦敦大街小巷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和玻璃碎片比比皆是。德国法西斯不久前在华沙和鹿特丹制造的恐怖,正展现在伦敦百姓的面前。整个伦敦街区看上去正承受一场空前的大劫难。人类正义又一次遭到摧残和蹂躏。

夜间空战给皇家空军带来了种种新的难题。尽管英国空军全力起飞拦截,但初期的效果不甚理想。皇家空军对夜间城市防空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当时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部队的24中队中,只有8个战斗机中队可以用于夜间截击。其中2个“挑战者式”中队和6个“布伦海姆式”中队。这2种飞机的性能不佳,在白天对敌空战都不得力,更甭说用于夜战了。而部署在伦敦附近的高射炮和探照灯等防空武器数量严重不足,其中重型高射炮只有92门。当时,整个英军防空部队中,射高为2.5万英尺的重型高射炮兵连只有32个,而射高为6000英尺的轻型高射炮兵连只有22个,探照灯连仅有14个,光柱只能照到1.2万英尺高。这些防空武器的威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偌大个城市要求。

更困难的是,一直在防空作战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千里眼”雷状网,也爱莫能助。因为英国的雷达站主要部署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基本没有。敌机在内陆上空的活动情报应该靠遍布各处的对空观察哨提供,可是在夜间,所有对空观察哨只能望着黑洞洞的夜空,无能为力。

防空陷入了很大的被动。夜间轰炸使德军轰炸取得了成功,德军轰炸机损失也明显降低。10月份被击落的仅为325架,远远低于8月份的662架和9月份的582架。

但是,英国皇家空军很快地吸取了教训,并调整了部署,加强了兵力。特别是指挥防空炮队的派尔将军,迅速地把高射炮从各郡的城市抽了出来,伦敦的高射炮数目在2天内增加了1倍多。为了振奋人心,首相丘吉尔还特意命令把几门高射炮配置到市中心的海德公园内。在一些敌机可能入窜的重要地点上空例如泰晤士河口,升起了防空气球……

此后伦敦防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每当德军飞机入侵,顿时整个城市响彻了刺耳的空袭警报。灯火管制使街区顿时变成一片黑暗,整个城市隐蔽在夜幕里。突然,为地面防空高射炮和战斗机搜寻目标的探照灯光束,像一把把锋利的宝剑向天空射去,在空中扫来扫去。整个天空又变得如同白昼,甚至比白天更为光亮耀眼。德军飞行员根本看不清下面的目标。

伦敦的地下铁路网被用作防空洞当探照灯照亮夜空时,展现在伦敦市民眼前的是另一幅空中搏斗的舞台。数百门高射炮轰隆隆地对空齐射,从四面八方带着火光和怒吼,在天空编织出一张张红光闪烁的罗网。尽管有时高射炮夜间射击效果不很明显,但是那种震耳欲聋的炮声使居民们大为满意。个个无不欢欣鼓舞,感到对德国鬼子还击了。随着炮手们射击技术的熟练和提高,德军入侵飞机被击落飞机的数量大大增加了。

有时高射炮队暂停射击,让皇家空军战斗机冲入夜空截击敌机。只见皇家空军的各种飞机冲入被探照灯光柱死死“咬”住的敌机群里,时而俯冲,时而拉升,一股股雾化尾迹在夜空狂奔飞舞,还不时从空中传来咚咚的射击声。偶尔,被高射炮或战斗机击中的德军飞机顿时化作火球,伴随着刺耳的尖叫声从天而坠,爆炸声和冲天硝烟随之而起,在德国空军狂轰滥炸英国各地时,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部队也奉命对德军实施空袭。

9月5日,英国轻型轰炸机攻击了德国在法国的2个基地。

9月7日夜里,英国皇家空军的重型轰炸机首次对德准备发动入侵的港口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皇家空军对从勒阿佛尔到安特卫普,从安特卫普到布伦的整个沿海各个港口的攻击,使拥塞在那里的德国船只遭到很大的损失。在敦克尔刻击沉击损84艘驳船;在瑟堡到登赫耳德,炸毁一座500吨的军火库,焚毁一所军粮仓库,炸沉许多轮船和鱼雷艇。

从9月7日到10月12日希特勒宣布取消入侵为止,皇家空军共击沉击损德国运输舰21艘,驳船214艘,拖船5艘,汽艇3艘,这个数字约占德国入侵英国而集结的船只总数的12%。

9月23日至24日,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指挥部派出119架惠特尼、威林顿斯和汉普登斯式轰炸机袭击柏林。其中84架飞机抵达目标区域,唯一最成功的轰炸是在夏洛腾堡,燃烧弹炸燃了一个煤气储存罐。可是也有许多炸弹没有爆炸,包括一枚投到希特勒官邸花园里的炸弹,它把希特勒的卫队吓得魂飞魄散,可最终却是有惊无险。这次轰炸死亡22个德国人。

9月16日,皇家空军的轰炸机空袭了正在进行大规模入侵演习的德国部队,使人员和登陆舰只遭受到惨重损失。运回柏林的被打死和烧伤的士兵整整装了2长列救护火车。结果,在德国以及欧洲大陆许多地方都流传开这样的消息:德国人确已试图登陆,但是被英国人打退了……

在德军还沉浸在失利的沉闷之中时,英国皇家空军借胜利的余威发起了攻击。9月15日晚上,以及16日、17日,皇家空军轰炸机队大规模持续轰炸了准备发动入侵的德军停泊港,使德国海军遭到严重打击。从布洛涅到安特卫普的各港口内的船舶,遭到了猛烈轰炸。安特卫普遭受的损失尤其严重。

海军将领纷纷向元首报告所受损失。9月17日,希特勒不得不同意海军参谋部的意见,认为英国皇家空军仍然没有被打垮,德国空军并没掌握英伦三岛的制空权。纳粹统帅不情愿但只能再次推迟登陆行动。10月12日,希特勒发出了正式指令“海狮”计划推迟。希特勒名为推迟,实际上出于种种复杂原因被迫放弃了对英国本土的入侵计划。就这样罪恶的“海狮”悄悄地遁去了。

4. 二战其间英国伦敦沦陷了吗

并没有,英国应该说只有一场比较大的战役,就是不列颠空战,英国抵御住了德国的空袭,伦敦一直没沦陷

5. 1666年伦敦大火有多猛让伦敦遭受了多大损失

2019年4月15日,拥有850年的巴黎圣母院着了大火,火灾持续14小时,这是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损失,据说要重建巴黎圣母院需要几十年时间。而这次火灾并不是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火灾,影响最大的火灾莫过于1666年的伦敦大火。

第3个原因是1666年之前的伦敦城遍布木板房。这一点与中国的传统建筑有点像。木质建筑最怕的就是着火。伦敦的木板房在街道狭窄鳞次栉比地分布着,遇到火苗就会发生轰燃效应。好在这次火灾的人员伤亡并不多,据官方报道只有5人被烧死。这次大火因祸得福的是彻底消灭了肆虐英国300多年的鼠疫问题,此前的鼠疫导致英国1/3的人口死亡,这一次大火,帮了英国人一个大忙。

6. 伦敦是如何沦陷的

伦敦沦陷指的是英超11/12赛季统治权的争取,将在曼彻斯特、伦敦和利物浦3城之间展开。顶级球队数量最多的伦敦,早早宣布沦陷。英超第3轮,热刺1:5曼城,曼联8:2阿森纳,阿森纳收获了115年以来俱乐部最惨重的失利。 查看原帖>>

7. 英国历史上被入侵过几次,分别是谁入侵

英国在历史上一共被入侵过4次,分别是罗马军团入侵,日耳曼人入侵,丹麦人入侵和诺曼底入侵。

1、罗马军团的入侵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然而很不幸的是均被不列颠人击退。看来此时的不列颠人还是很顽强的,两次入侵不列颠都没有成功,罗马皇帝还是不死心。于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亲率大军成功入侵不列颠,将不列颠划入罗马帝国的版图来管辖。

在罗马人统治的英国东南地区,罗马人和凯尔特人上层贵族抢占部落的土地,建立起奴隶制田庄,把凯尔特人和战俘变成奴隶,并强迫他们从事劳作。更为悲惨的是奴隶贩子还把奴隶贩卖到欧洲大陆。

此时的不列颠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被当做牲口贩卖,这也激起了不列颠人的反抗意识,经过300多年的反抗斗争才把罗马人赶跑。

2、日耳曼人入侵

罗马人被赶跑后,盎格鲁撒克逊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他们洗劫了城镇和乡村,有的不列颠人被杀戮或沦为奴隶,有的被驱赶到偏远山区,或被入侵者同化,形成后来的英吉利人。强盗是走了一波,又来了一波,而且虐待不列颠人一次比一次更狠。

3、丹麦人入侵(维京海盗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维京海盗屡屡入侵英国。到9世纪末,维京海盗已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大片居留地。为抗击维京海盗,威塞克斯王国国王埃格伯特于827年统一不列颠岛上的七国,建立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然而,英吉利王国的实力还不能完全赶走丹麦的维京海盗,在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屈辱的割地条约,将英吉利东北部割让给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虽然后来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但是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率军占领英国并自任为英国国王。

丹麦是维京海盗的庇护国,维京海盗向丹麦国王纳贡,并替国王到处抢占地盘。历史上臭名昭着的维京海盗,到处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包括北欧国家、波罗东海沿岸、地中海沿岸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欧洲国家的噩梦,近在咫尺的不列颠当然也不会放过。

丹麦人占领期间,由于战争频繁,课税繁重,特别是沉重的"丹麦金",使自由农民纷纷破产,沦为依附农。国王以诏书的形式把土地册封给教俗贵族,并给教俗地主以"特恩权",即对领地内的依附农民实行政治、经济、法律等全面统治的权力,这些措施加速农民的农奴化。

4、诺曼底入侵

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丹麦维京人后裔)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史称"征服者威廉",诺曼王朝由此建立。从此英国变得强大,逐渐从偏居一隅的欧洲小国成为欧洲的中心,避免了被欧洲其他民族的继续入侵。

(7)英国伦敦多久沦陷扩展阅读

英国被入侵都能成功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是地理原因,因为英国沿海地区多为平坦无险可守的地形,可以为入侵者入侵提供极大的帮助;

第二点是国家凝聚力原因,当时英格兰岛内没有统一的政权,多为小国并立,没有办法组织起团结统一强大的队伍去对抗侵略者,并且当时英国没有统一的国家,没有办法集中财力物力构建一个统一团结的海军进行抵抗;

第三点原因是阶级原因,这点和第二点很像,当时的英国属于荒野之地,而岛外的世界已经发展的非常强大,

参考资料英国历史年表_网络

英国历史_网络

8. 伦敦在2战中是怎样沦陷的

伦敦没有被占据,沦陷的是法国巴黎。

9. 除了征服者威廉之外伦敦还被占领过吗

1. 60年左右,它被布迪卡女王领导的艾塞尼摧毁。不久之后,罗马当局重建了它。

2. 公元286年,一位罗马将军在不列颠和北高卢称帝。十年后,也就是296年,康斯坦提乌斯一世占领了隆地尼姆。

一枚纪念占领伦敦的奖章:看到城里跪着的人被标记为LON。

16. 1460年,伦敦被亨利六世和玛格丽特女王重新占领。

17. 1461年,它被约克的爱德华占领,成为爱德华四世。

18. 1471年,它再次被爱德华四世占领,他在被沃里克废黜后重新夺回首都。

19. 1485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占领了伦敦,他是法国支持的觊觎王位的人,杀害了理查三世,也就是后来的亨利七世。

20.1689年,伦敦被荷兰统治者奥兰治的威廉占领,他后来被加冕为英国国王威廉三世。

10. 电影《伦敦沦陷》的时长是多少

伦敦陷落(2016)
London Has Fallen
99分钟 - 动作/犯罪/惊悚 - 2016年4月8日中国上映 - 2D/3D/中国巨幕
英国首相神秘逝世,美国特勤局特工班宁(杰拉德·巴特勒饰)将配合特勤局局长琳·雅各布(安吉拉·贝塞特 饰)做好准备,陪同本杰明·阿瑟总统(艾伦·艾克哈特 饰)前往伦敦圣保罗教堂参加英国首相的国葬仪式。由于所有大国首脑都必然要出席,这场葬礼理应是全世界安保最严密的活动。 然而,各国首脑刚刚抵达不久便遭遇暗杀,伦敦地标建筑也纷纷遭袭。阿瑟、班宁和雅各布也遭到伏击,在连天的炮火和爆炸中撤退。满目疮痍的英国首都进入封锁状态。奉雅各布之命保护阿瑟总统的班宁必须躲开敌人的视线,抢在对手的前头先下手为强,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阿瑟总统安全回国……

阅读全文

与英国伦敦多久沦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5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6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2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9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2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5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